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由來故事簡介

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由來故事簡介

冬至的時候,在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吃的東西就是餃子,但爲什麼冬至要吃餃子的原因有很多人不知道,那麼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由來故事簡介_冬至時節爲什麼要吃餃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傳統習俗

1、食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爲年節食品。曾較爲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2、祭天拜祖

據文獻記載,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習俗,後經歷代逐漸制度化。

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該祭祀體現了國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懷,表達了爲天下蒼生祈求風和日麗天氣的願望。

冬至"寓意陰極陽升、萬物生長,這場"祭天禮"以古喻今,寓意國家復興、與民同樂。

3、閤家團聚

冬至在古代以來就是一家人團聚,整整齊齊在一起吃飯的時節,很多平時不在家吃飯的人也要回家陪長輩吃飯。

但是我們很多人爲了發展自己,背井離鄉去異地發展,可能冬至也回不去家,那麼可以給父母打一通電話,或者視頻聊天,拉拉家常,問問長輩的近況也是好的,起碼讓長輩們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