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青山城的導遊詞

關於青山城的導遊詞

關於青山城的導遊詞1

青城山爲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峯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爲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屬於亞熱帶溫溼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之稱,山內古木參天,羣峯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蹟衆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祕。

青城山旅遊最佳時間:一年四季皆適宜旅遊,7、8月更是避暑勝地。

關於青山城的導遊詞2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於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爲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青城山主峯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峯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美,文物古蹟衆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爲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羣洞、天橋奇景等。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峯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爲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青城之幽素爲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聖”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爲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爲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後,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着眷戀之情。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爲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關於青山城的導遊詞3

我叫楊某某,你們可以叫我楊導遊,我們將要去的是青城山。常言道:峨眉天下秀,青城處處幽。青城山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城西28公里處,以它特有的幽靜而聞名天下,吸引着無數中外遊客。各位遊客,我們就要下飛機了,請注意文明環保。

來到青城山山麓,正道從福建開始沿整齊的石階而上,只見天師洞和山蔭亭時隱時現。特別是陽光照耀下的山蔭亭,像朵鮮花在綠草叢中忽隱忽現。

沿着山間小道繼續向上攀登,神奇的天師洞就展現在眼前。道教天師洞金碧輝煌,在那三清殿內供奉着至高無上的主宰者:上清、下清、玉清的泥塑彩像,彩像身材高大、神情肅穆。三清殿後的壁巖洞中,留有張天師的塑像,塑像橫眉豎眼、怒不可遏,一手持劍一手握玉雷印。

從天師洞出來,登上5000多米的青城山頂,各種景物盡收在眼底,引人注目的是銀杏樹,這一棵那一棵,很神氣的站着。舉目望衆山如小丘,的確是“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好了,這愉快的一天就要結束了,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見了,祝大家玩得愉快。

關於青山城的導遊詞4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後山兩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道教文化、文物古蹟多集中這裏,這裏也是一般遊客口中的“青城山”;後山以自然風光取勝,是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遊玩青城山,一般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隨處有售賣飲食的店鋪。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住宿一夜,便於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門外的建福宮建於唐代,最大的看點是宮內懸掛的一副394字的長對聯。沿着山門進入後,經滴翠亭、天然閣,到怡樂窩就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左邊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邊則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對岸乘坐索道,可直達上清宮,與步道匯合。建議步行上山,然後乘坐索道下山,可體會遊山的樂趣。

沿着步道步行上山,經引勝亭、山蔭亭等處,抵達天師洞。天師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懸掛的“丹臺碧洞”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親筆手書。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窟,據說是當年張道陵修煉之處。

天師洞上行至訪寧橋,路又分爲兩支,左邊通往祖師殿,右邊去往朝陽洞。祖師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張三丰,但遊玩結束要原路返回訪寧橋,你也可以掠過祖師殿,直接去往朝陽洞。朝陽洞是一個天然洞窟,據說當年蔣曾在此避難。繼續上行就到達上清宮了。

上清宮是青城山裏位置最高的道觀,宮內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經堂,香火旺盛,大多數遊人至此都會燒香祈福。宮門口有觀日亭,適合觀賞日出。

出上清宮繼續前行,可以到達青城第一峯(彭祖峯)頂,山頂建有老君閣,閣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當年徐悲鴻遺作《紫氣東來》爲原型而繪製。遊玩結束,原路下山,從上清宮前行不遠即達索道上站。

關於青山城的導遊詞5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們現在出發去遊覽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63公里,因景區青山環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遊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裏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已經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爲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峯環狀排列,峯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裏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後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陵張天師創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爲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唐初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裏,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藉助於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並非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據地質考察,青城山形成於1億8千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山體擡升時受強烈擠壓,岩層破碎。起伏較大,褶皺明顯,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絕壁深壑,斷崖裂石,處處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傳青城山區有36峯、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單八是一個吉祥數字,表示景點很多,但人們更向往的是這裏滿布山嶺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無盡的清涼幽意,以及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護完好的宮觀建築藝術。

說到道教文化,由於道教在青城山兩仟多年的存在和發展,特別是歷代高道的主持和經營,青城山一直作爲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護。可以說,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築、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滲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發展也有幾個起落。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崍山系的鶴鳴山(今大邑縣境)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因張陵被其弟子尊爲“天師”,所創道教也叫“天師道”。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教派的產生。青城山所傳屬於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後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創清微派,以行雷法爲能事,將內丹術與符咒術相結合,稱“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爲“雷淵廣福真人”,一時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興旺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腥,創立了一套養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爲重視。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後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欽賜御書“丹臺碧洞”,並封他爲“碧洞真人”。

從此,青城山道系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新中國成立以後,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來丹臺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變,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響的一支。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瑩被選爲副會長兼副祕書長。其後,傅元天道長也被選爲中國道協副會長,1992年當選爲會長,併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來青城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