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科技小故事多篇整理【新版多篇】

科技小故事多篇整理【新版多篇】

科技節小故事 篇一

牛頓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很喜歡動物。有一次,科學家他的朋友送給科學家他一隻狗和一隻貓,牛頓收到禮物非常高興,無微不至地照顧着科學家他的新朋友,爲了便於狗和貓出入房間,牛頓在門邊挖了兩個洞,一個大一個小,有人問科學家他,你爲什麼要挖一大一小兩個洞呢,牛頓回答說:“狗從貓洞裏能過去嗎?”

牛頓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個月爸爸就去世了。兩歲時,媽媽又改嫁到鄰村。牛頓只好與外婆相依爲命。科學家他從不亂花錢,唯一的愛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藝,把零用錢聚起來,買了鋸子、釘錘等一類工具,一放學就躲在房子裏敲敲打打。

牛頓學習時精神很專注。

有一次煮雞蛋,心裏想着數學公式,竟誤把手錶當作雞蛋丟進了鍋裏。還有一次,從早晨起就計算一個問題,中飯都忘了吃。當科學家他感到肚子餓時,已暮色蒼茫。科學家他步出書房,一陣清風,感到異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飯嗎?怎麼走到庭院中來了!於是科學家他立即回頭,又走進了書房。當科學家他看到桌上攤開的算稿時,又把吃飯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立即又伏案緊張地計算起來。

科技節小故事 篇二

還記得不久前刷爆江南朋友圈,用過人人都說好的數媒互動影像牆嗎?什麼,你不是“樹莓”的學生,不知道?那就先送上一貼腦補:互動影像牆,顧名思義就是人與投影在牆上的特色剪影互動,使人影與剪影合二爲一,再拍攝成爲你喜歡的特色照片。另外,今天記者還有幸採訪到了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龍斌同學,下面就讓記者帶領大家探探影像牆背後的故事。

一開始,原本在無錫太湖博覽中心參展的龍斌、朱平、楊士軒、趙穎團隊在章潔老師的建議下把展廳裏的一面白牆當成投影面來循環播放一個有關數字媒體學院元素的視頻,可過去了大半天團隊裏的夥伴們發現那個白牆視頻並沒有吸引到人們的注意。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倒是有許多人衝着小夥伴們租來的照片打印機打印了不少私人照片。就在這時,小夥伴們腦洞大開,決定不如就直接做成一些背景圖投影在牆上,讓人們在影像牆前拍出的照片能夠自帶特效,然後再掃碼將拍好的照片上傳到微信後臺,最後打印機就能吐出你美美酷酷的照片。恰好,牆面、投影、照片打印機萬事俱備,還等什麼,就只差一個會拍照的你了。於是互動影像牆應運而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想到這個小小的靈感竟然吸引來了整個展廳的人,瞬間也讓江南大學的創意設計人氣爆表。“這說白了就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拍美照的地方,我們每天很激動地看着好多人過來玩,有段時間幾乎設院同學的微信頭像都是用我們影像牆拍出的照片!”龍斌同學驕傲地說,“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提供最多的快樂。”

如此一來,龍斌團隊也想在這個項目上走得更遠些。他還意猶未盡地向記者透露,將來〈WWW.〉可能會做一個360°背景圖片拼接並投影出來,然後觀衆可通過手機去控制這個圖片的一個投影內容,想要哪一部分就旋轉到哪一部分,類似看全景圖的效果,讓作品有更多的互動性。說得記者都心動了呢!同時龍斌同學也中肯地說:“往後的還需要去思考,畢竟我們幾個還只是學生,想的東西合作的東西都會有不足。但是,還是希望可以慢慢改進和提升,把不同階段學習到的知識實踐進去。”

百聞不如一見,期待你與影像牆的互動,期待出現一個更酷更美的影像……

科技節小故事 篇三

猴麪包樹可以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常綠喬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達40多米。樹幹粗壯,枝葉茂盛,葉大而美,一葉三色。雌雄同株,雌花叢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狀。在它的枝條上、樹幹上直到根部,都能結果,結果的時間一年內有9個月。每個果實是由一個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實,味道香甜,營養很豐富,含有大量的澱粉和豐富的維生素A和B及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人們從樹上摘下成熟的麪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黃色時,就可食用。

也許是因爲樹貌奇特、樹齡綿長的緣故,猴麪包樹被稱爲“樹怪”,被奉爲“樹聖”。關於它的來歷,有一則神話說,天地混沌時節,高大的猴麪包樹就傲視一切,風來不彎腰,雨來不低頭。這就得罪了天神,一怒之下,將它連根拔起,倒插在土中。結果,繁茂的枝葉埋在地下,逐漸變成今天虯結連環的樹根;稀疏的根鬚暴露在空中,變成今天稀稀落落的枝條。但就是這樣,它也始終不向任何神靈摧眉折腰。關於猴麪包樹的地理分佈,有一則傳說是:造物主起初將它栽在剛果河盆地。但是,它抱怨說,那裏太潮溼,沒法生長。造物主就把它移栽到東非月亮山的山坡上。它又抱怨說,那裏雨水太多,容易爛根。造物主於是生氣了,將它連根拔起,扔到非洲最乾燥的地帶,並且讓其根朝天,不再接觸一點兒水分。關於猴麪包樹的神奇,南部非洲林波波河流域的人認爲,這種樹有一種助人生長的功能。

因此,年輕小夥子總喜歡把樹皮浸泡在水中,然後用這種水洗澡,希冀自己也像猴麪包樹一樣長得又高又大。年輕的女子則喜歡吃猴麪包果。她們相信,這種多汁多籽的果實能增強人的生育能力。

島國薩摩亞依靠麪包樹生存。位於太平洋南部,全境由薩瓦伊島和烏波盧兩個主島及7個小島組成。薩摩亞風情獨特,美麗的風光和悠閒的生活讓這裏成爲了著名的旅遊勝地。有人開玩笑說,一個薩摩亞男人,只要花1個小時,種下10棵麪包樹,就算完成了對下一代的責任。12棵麪包樹結的果實,足夠一個人吃上一整年。薩摩亞人把這種樹上結出的“麪包”切成片,再烤一烤就成了他們盤中的美食。不僅如此,麪包樹還是各種物品的原材料。用麪包樹做的小船是薩摩亞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用麪包樹建的房子,可以住上50年;薩摩亞人甚至還用樹皮做繩子和各種生活用品。

非洲人喜歡猴麪包樹,總是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這種神奇的樹上。贊比亞有一則神話——

一棵巨大的猴麪包樹中棲息着一條成精的蟒蛇。人們經常向它求雨祈豐收,而它總是有求必應。歐洲殖民者到來,將蟒蛇射殺。此後,每當夜深人靜時分,人們總是聽到樹中發出噝噝的哀叫聲。他們認爲,這是蟒蛇在呼喚人們爲其報仇雪恨。

在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的印度洋畔,有一棵很大的猴麪包樹,被認爲是“精靈寄身之所”。樹周圍的一片空地,則成爲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奇之角”。每天都有許多人來到樹前,脫掉鞋子,長跪在地,背對大洋,默默祈禱。同時,有十幾個巫師口中唸唸有詞,輪流將猴麪包果汁灑到祈禱者的頭上。他們相信,這樣就可以將纏身附體的魔鬼趕到大海中,使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得救。祈禱完畢,還有人將寫着避邪祈福詞句的紙符釘在樹幹上,提醒神祗千萬不要忘掉信誓人的祈求。

這是在南非林波波省拍攝的一家樹洞酒吧。“太陽地”農場的主人範·海爾登夫婦巧妙地將農場中的一棵猴麪包樹天然形成的大樹洞改造成這家樹洞酒吧,可同時接納15人。這棵樹高近22米,樹圍約47米。

猴麪包樹被一些科學家稱爲“人類知識的寶庫”、“非洲和世界演進的活化石”。這些活化石的集中地,西非是塞內加爾和加納,兩國均有“猴麪包樹之鄉”的稱譽;南非是其北部的墨西拿市,被稱爲“猴麪包樹城”。從該市到南邊的路易-特里哈特市,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大半掩映在猴麪包樹林中,因有“猴麪包樹半條街”之名。當然,猴麪包樹最集中之地還是馬達加斯加島。在這個島國西南部沿海的莫龍達瓦市,有一塊延綿幾十平方公里的猴麪包樹林。樹林的北端,有一條著名的“猴麪包樹巷”。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空曠地面上,矗立着兩排筆直的猴麪包樹,儼然兩排巨大的古羅馬式的圓形石柱,形成一條整整齊齊的林蔭大道。樹影憧憧,上映在白雲飄忽的藍天,下映在清水盪漾的池塘,被稱爲人間一大奇景。

當然,最奇的景象還在蘇丹。蘇丹南方常年乾旱無雨。但那裏生長有三萬多棵猴麪包樹。每棵樹都是一座“活水庫”,能蓄三四百至四五千公升水。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人們總是在一棵棵大樹前排起長龍,帶着瓦罐、木盆、塑料桶來取水。人們世世代代就靠這些水爲生。他們認爲,在生死攸關的危難時刻,是猴麪包樹獻出自己的津脈,把人類從拯救。因此,他們將猴麪包樹稱爲“救生樹”、“生命樹”。他們相信,這種樹是長生不死的,即使樹幹枯朽,其靈魂也將常駐人間。

科技節小故事 篇四

運動員在愈後的恢復性訓練中再次受傷,可能源於攜帶自身重量的訓練帶來了超負荷。美國一傢俱樂部推出的“Alter-G”的反重力跑步機卻能解決這一難題。

“Alter-G”能將運動員裝在一個大氣囊裏,用氣壓將他們“吹起”到離地面約0.3米的高度,使運動員雙腳離地,在一個充氣墊上做着運動。“Alter-G”能爲運動員營造出一個體重減輕的環境,從而在運動中減少關節因過度使用而承受的負擔。

科技節小故事 篇五

除了給羽毛球拍注入高科技,球拍手柄上纏膠布也要科學。例如對於林丹這種以扣殺爲撒手鐗的力量型球手來講,手柄上纏質感較粗的布,能夠增加拍柄的摩擦力,使握拍時即使手心出汗也能儘量保持握拍的穩定性。

而對於雙打選手的球拍來說,膠布一般會纏得偏上,甚至纏到中杆的中段。由於雙打要求網前的快速變化,這種纏布方法能讓球拍變短,從而像武俠片裏的短匕首一樣,靈活移動,出招制勝。

科技節小故事 篇六

瓦特出生於英國,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先是到一家鐘錶店當學徒,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明好學,科學家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科學家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一臺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科學家他工作那麼吃力,就象一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一下。

科學家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着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浪費了許多熱量。能不能讓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於是科學家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收集了幾臺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一臺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可是點火一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

瓦特沒有放棄,經過不懈的努力,科學家他終於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

科學家他又到大學裏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科學家他認識了發明鏜牀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科技節小故事 篇七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1913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6歲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2年,又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錢三強畢業後,擔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的助理。翌年,他通過公費留學考試,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以報國之志赴歐洲,進入巴黎大學居里試驗室做研究生,導師是居里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

在1940年,錢三強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又繼續跟隨第二代居里夫婦當助手。1946年,他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里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還向錢三強頒發了物理學獎。

在1948年夏天,錢三強懷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戰亂中的祖國。他回國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興奮中騎着自行車趕到長安街匯入歡慶的人羣。隨後,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隨解放區的代表團赴法國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共中央還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撥出5萬美元,要他幫助訂購有關原子能方面的儀器和資料。看到共產黨的領導人在新中國尚未建立時就有這種發展科學事業的遠見,錢三強激動得熱淚盈眶。從國外歸來後,他於開國大典當天還應邀登上了天安門。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爲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覈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在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髮展原子彈後,已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擔任了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他像當年居里夫婦培養自己那樣,傾注全部心血培養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在“兩彈一星”的攻堅戰中,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核專家,並在這一領域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發展速度。人們後來不僅稱頌錢三強對極爲複雜的各個科技領域和人才使用協調有方,也認爲他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烈”的科技大本營。

晚年的錢三強身體日衰,仍擔任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他一直關心中國核事業的發展,強調不僅要服務於軍用還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終年79歲。國慶50週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了由515克純金鑄成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表彰了這位科學泰斗的巨大貢獻。

科技節小故事 篇八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科學家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科學家他的物理實驗。科學家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科學家他哥哥牽着,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科學家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儘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科學家他和哥哥又划着船來到羣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裏試一試回聲有多大。科學家他們在火槍裏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裏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裏。

這時,天空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焦耳顧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錶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着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爲科學家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科學家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科學家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爲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科技節小故事 篇九

“鷹眼”與“進球裁判”終於被國際足球理事會通過,同意引入賽場,告別球門懸案成了指日可待的事。

“鷹眼”的技術核心是通過高清投影成像系統,以3D技術顯示球的確切落點。在今後的足球賽場上,兩隊的球門後方將分別安裝7個鷹眼。“鷹眼”系統將以每秒鐘200張的速度對皮球進行跟蹤拍攝,在一秒鐘之內將結果以可視信息和振動傳感傳到裁判佩戴的接收器上。此前,“鷹眼”早已應用到了網球、檯球、擊劍等多項運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