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多篇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多篇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一

第五課:中古歐洲社會

1、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2、8世紀,宮相查理·馬特進行改革,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規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爲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後果: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農民。

4、公元1世紀,耶穌創立了____。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基督____爲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主要事件:751年宮相“丕平獻土”,使教權凌駕於皇權之上。13世紀,教會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世紀,歐洲出現了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城市。如:威尼斯、牛津、曼徹斯特。

6、由於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封建主對城市市民加強剝削,使階級衝突日益尖銳。12世紀,法國琅城的城市市民與封建主展開了10年的鬥爭——市民爭取城市自治權。

7、早期資產階級的產生:西歐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市民階級(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爲早期的資產階級。爲資本主義的興起裝備了條件。

8、15世紀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著名建築有聖索非亞大教堂。

第六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希波戰爭: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地區建立了波斯帝國。前5世紀,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最後希臘戰勝波斯,史稱希波戰爭。

爲紀念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中的長跑英雄菲迪皮茨設立了馬拉松賽跑。

2、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發展起來,並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繼承馬其頓王位,史稱亞歷山大大帝。他出兵東征,建立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羅馬帝國,多次發動戰爭。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爲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爲它的內湖。

5、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一方面充滿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透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6、羅馬帝國與中國的交往:絲綢之路 中國絲綢;甘英出使大秦。

九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 篇二

人類的形成

人類的出現:

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人類的進化:

完全形成的人分爲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

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人種及分佈: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 ;

黃色人種——亞洲 ;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氏族社會: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着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羣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爲生。家務勞動爲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原始人羣居生活的原因:

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比較:

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

⑴ 都以血緣關係爲紐帶;

⑵ 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

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與大河的關係(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

氣候溼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氾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爲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

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最早興起於14世紀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

2、首先發生的地點: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義

4、方式: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的陳腐說教。

5、實質: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詩人但丁:文藝復興先驅,被譽爲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七年級位詩人,著有長詩《神曲》,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

(2)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最大成就是繪畫,代表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3)英國大戲劇家、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新航路的開闢

1、目的:去東方尋找財富。

2、最早開闢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和海地。

4、意義:

A: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B: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給亞非拉許多國家帶來了殖民災難。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三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學習要點

一。等級森嚴的西歐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建立

(1)5世紀,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許多國家,大的是法蘭克王國。

(2)後來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德意志、法蘭克、意大利等國。

2、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1)8世紀前期,查裏·馬特實行改革,把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改爲有條件的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爲封主服兵役。

(2)9世紀後期,封地逐漸變成世襲領地,封建等級制度形成。

3、羅馬教廷的地位和影響

(1)經濟上:的土地所有者。

(2)政治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時間:10世紀開始出現作爲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曼徹斯特等。

(2)特點:產生於教會或封建主的領地

(3)鬥爭:向封建主爭取自主權,方式有的是金錢贖買、有的是通過武力。其中的典型例子是琅城市民爭取自主權的鬥爭。

(4)發展:市民階級的形成,爲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三。拜佔廷帝國的滅亡

(1)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原名拜佔廷,故東羅馬帝國又叫拜佔廷帝國。

(2)6世紀後四處征討,財盡民窮,外患不斷。

(3)13世紀上半期曾被西方軍隊征服,並被統治長達半個多世紀。

(4)15世紀中期,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學習要點

一、希波戰爭

1、背景: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形成,開始對外軍事擴張。

2、時間:公元前5世紀

3、經過

(1)公元前5世紀早期:戰爭開始,三次出征希臘。

(2)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取勝。

二、亞歷山大東征

1、背景:亞歷山大帝國起源於希臘北方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成爲馬其頓國王后,先征服希臘,組織東侵。

2、時間:公元前4世紀

3、過程:(1)第一階段:征服小亞細亞,攻入埃及。

(2)第二階段:佔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

4、結果: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

4、影響: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被打通。伴隨着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入到希臘文化。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

三。羅馬擴張

1、背景: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人統一了意大利半島,成爲地中海強國。

2、時間:公元前3世紀開始

3、結果:公元前2世紀下半期,羅馬已經成爲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4、帝國疆域: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達不列顛、萊茵河和多瑙河。

5、羅馬擴張的影響

(1)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暴力;

(2)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學習要點

一、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1、創造者:印度人

2、傳播者:阿拉伯人

3、發展經過:

①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

②阿拉伯人學會了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

③12世紀初,這一簡便計數傳到歐洲,被稱爲阿拉伯數字。

④16世紀,阿拉伯數字的寫法與現在一的寫法基本一致。此後,阿拉伯數字傳遍了全世界。

二、馬可·波羅與《馬可·波羅行紀》

1、馬可·波羅其人

(1)國籍:意大利人

(2)經歷: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擔任朝廷官職,學會了漢語和蒙古語,遊遍中國,考察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物產。在中國生活了17年,從海路回國。

2、《馬可·波羅行紀》

(1)作者:馬可·波羅的獄友

(2)內容:記述馬可·波羅東方見聞

(3)影響: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嚮往。

學法點撥

【透析1】明確印度作爲四大文明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阿拉伯數字就是它對世界的重要貢獻。

【透析2】明確阿拉伯人在交流中的貢獻。位於東西方之間的阿拉伯,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跡遍佈亞、歐、非三大洲,不但善於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鑽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保存並傳播了許多珍貴的古代文化,成爲東西方之間文化交流的使者。

【透析4】回憶中國古代史內容,分析元朝時期外國商人、使者頻繁來往元朝的原因:(1)元代國家統一,幅員遼闊,社會經濟空前繁榮,農業和手工業高度發展,使西方人產生了對中國和東方的嚮往與神祕感;(2)元朝時期,中國對外的海陸交通都十分發達,爲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條件;(3)元朝統治者採取了開放的政策,更促進了中外交往的發展。由此可見,元朝的強盛是推動中外友好往來的重要因素。

第8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學習要點

一、古老而神祕的文字

1、象形文字

(1)創造者:埃及人

(2)特點:用圖形表示事物

(3)影響:對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楔形文字

(1)創造者:兩河流域人

(2)特點:每一筆開始部分都較粗,而末尾部分都較細,就像木楔一樣。

(3)影響: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採用。

二、宗教

佛教

①背景:古代印度社會矛盾非常尖銳。

②時間:公元前6世紀

③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④基本教義:佛教要求人們“忍耐順從”以脫離苦難

⑤傳播:

時間: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

傳播方向:北:中亞→中國→朝鮮→日本

南: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我國境內傣族地區

2、—

①產生背景: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

②創立人:傳說中的耶穌

③基本教義:叫人忍受苦難,死後可以升入“天堂”

④影響:現在通行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耶穌出生”之年算起的。

3、伊斯蘭教

①背景:a.6、7世紀,半島上氏族制度日趨解體,社會矛盾十分尖銳。b.阿拉伯貴族渴望建立統一的強大國家,人民也希望實現半島統一。

②時間:7世紀初。

③地點:麥加。

④創始人:穆罕默德。

⑤教義:宇宙間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⑥經典:《古蘭經》。

⑦作用:這種關於一神教的宣傳,有助於打破狹隘的氏族界限,促進民族統一。

學法點撥

【透析1】明確古老而神祕的文字有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中國的甲骨文。甲骨文,也屬於象形文字。例如七年級時,大家已經很熟悉的“馬”字,就是根據馬匹奔跑的形態描摹下來的。

【透析2】瞭解字母文字的演變。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對西亞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古代腓尼基人對人類文化的貢獻,是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臘人則在學習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更爲完備的希臘字母文字,後來的拉丁文就是從希臘字母發展而來的。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構成了現代歐洲各國字母文字的基礎。

【透析3】在書上標出佛教形成時的、時間及其傳播的地理範圍。

【透析4】在此要明確以下四點:根據“耶穌出生”的傳說,把他誕生之年定爲公元元年;—會形成於1世紀時的巴勒斯坦一帶;其教義要求人們忍受苦難,與佛教相似;後來它分裂爲天主教和東正教。

【透析5】在書上標出伊斯蘭教形成時的、時間、地點、主要教義和經典。

【透析6】要能認識伊斯蘭教所起到的作用。622年,穆罕默德到了麥地那,在那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直逼麥加城下,麥加貴族承認他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不久,基本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透析7】要有正確的觀點看待三大宗教:三大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其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情感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我們應當給予尊重。但是,宗教在誕生時期爲了宣傳教義,編成一些生動的神話傳說,添加了誇張甚至虛構的成分,值得研究卻不能迷信。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篇四

1、文藝復興

時間:14世紀前後

地點: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現資產階級生產關係

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詩人(《神曲》)

達芬奇[意大利]藝術大師(《最後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巨匠(《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利葉》)

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爲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闢

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經濟的出現

過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亞士從葡萄牙往東航行,到達好望角。

(2)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到達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葡萄牙支持)到達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了環球航行。

影響:

(1)新航路開闢以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對世界影響)……

(2)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資本主義發展影響)

(3)資本主義市場開始形成

(4)證明了地圓學說(同學補充,非重點)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新興的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時間:1640—1688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標誌:1640年議會的召開

_: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文獻:《權利法案》(革命後頒佈)

結果: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_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爲發展資產階級掃清了障礙,推動了世界的歷史進程。

革命特點:時間長、過程曲折、妥協(不徹底)

4、美國獨立戰爭

原因:

(1)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做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

(2)殖民地人民強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3)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原因)

時間:1775—1783

開始標誌:來剋星頓槍聲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的種植園主

結束標誌: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文獻:《獨立宣言》(革命中頒佈)《美國憲法》(革命後頒佈)

結果:建立了聯邦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五

第一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2、人類的進化:完全形成的人分爲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3、人種及分佈: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黃色人種——亞洲;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會: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着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羣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爲生。家務勞動爲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5、原始人羣居生活的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6、比較: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⑴都以血緣關係爲紐帶;⑵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與大河的關係(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氣候溼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氾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爲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的等級不得通婚。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第三課:西方文明之源

1、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悉尼文明

2、古希臘繁榮的成邦:雅典、斯巴達

3、雅典城邦的自然條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氣候溼潤,適宜種經濟作物。

4、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內容:擴大公民權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5、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繁榮的表現:政治上,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峯;經濟上,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達成邦:崇尚武力,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7、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羅馬城(公元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滅亡(476年,歐洲奴隸社會結束)

(2)主要戰爭及戰役: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坎尼戰役以少勝多

(3)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建立羅馬帝國。

8、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沿革:最初舉行賽會祭神,前776年—394年共舉辦290多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於1896年,每四年舉行一屆。2004年在希臘雅典舉行,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

第四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1世紀前後,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大和統一了日本。

2、七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頒佈新詔書,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重要人物:中臣廉足

3、大化改新的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上收回貴族土地爲國有,部民轉爲國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定期收稅。

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

4、伊斯蘭教的產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

622年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622年是伊斯蘭教曆元年。

5、伊斯蘭教建立的作用:尊重一神“真主”安拉,反映了統一國家的政治要求;伊斯蘭教是一種宗教、政治、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

第五課:中古歐洲社會

1、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2、8世紀,宮相查理•馬特進行改革,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規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爲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後果: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農民。

4、公元1世紀,耶穌創立了—。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會成爲西歐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主要事件:751年宮相“丕平獻土”,使教權凌駕於皇權之上。13世紀,教會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世紀,歐洲出現了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城市。如:威尼斯、牛津、曼徹斯特。

6、由於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封建主對城市市民加強剝削,使階級衝突日益尖銳。12世紀,法國琅城的城市市民與封建主展開了10年的鬥爭——市民爭取城市自治權。

7、早期資產階級的產生:西歐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市民階級(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爲早期的資產階級。爲資本主義的興起裝備了條件。

8、15世紀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建築有聖索非亞大教堂。

第六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希波戰爭: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地區建立了波斯帝國。前5世紀,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最後希臘戰勝波斯,史稱希波戰爭。

爲紀念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中的長跑英雄菲迪皮茨設立了馬拉松賽跑。

2、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發展起來,並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繼承馬其頓王位,史稱亞歷山大大帝。他出兵東征,建立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羅馬帝國,多次發動戰爭。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爲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爲它的內湖。

5、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一方面充滿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透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6、羅馬帝國與中國的交往:絲綢之路中國絲綢;甘英出使大秦。

九年級上冊歷史必背複習提綱 篇六

第一課文藝復興

1、時間:14—17世紀

最早興起的國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義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藝復興先驅

②代表作:《神曲》(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誌)

⑵達?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畫家。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⑶莎士比亞:①地位:英國最的文學家

②代表作:《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四大悲劇”

4、性質:是資產階級叩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5、意義或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爲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第二課新航路開闢

1、時間:15-17世紀

2、條件:⑴歐洲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

⑵歐洲人對地球的瞭解(相信地圓說)

⑶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在歐洲傳播

3、哥倫布主要活動:

⑴堅信地球是圓的,認爲從歐洲出發,一直向西航行能到達東方。

⑵目的: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

(3)活動:1492年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光後到達巴哈馬羣島、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廣大地區、都成爲西班牙殖民地。(他稱美洲土著故爲“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爲“西印度羣島”)。

4、影響:P11

第三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時間: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3、鬥爭兩大陣營:以國王爲主的封建勢力和以國會代表的新貴族

4、鬥爭焦點:圍繞限制王權和保證國會權力

5、經過:⑴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⑵1649年1月,處死查理一世,封建統治被_,英國進入“共和時代”

⑶1653年,克倫威爾實行獨 裁 統治

(4)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5)1688年,光榮革命,詹姆士二世流 亡法國

(6)1689年,國會制定並批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6、《權利法案》內容:P17

7、歷史意義:P17最後一段

第四課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開始標誌:來剋星頓槍聲

3、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4、領導人:華盛頓

5、軍隊:1776年第二屆大陸會議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爲總司令

6、重要文件:《獨立宣言》

⑴頒佈時間:1776年7月4日

⑵頒佈機構:第二屆大陸會議

⑶起草人:傑斐遜

⑷主要內容:P21

⑸意義:①宣告了美國獨立,美利堅合衆國誕生(7月4日爲國慶日)

②確立了“自由、平等”原則③馬克思稱爲“第一個人權宣言”

7、戰爭轉折點:1777年10月薩拉託加戰役

8、戰爭結果:⑴1781年10月英軍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

⑵1783年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9、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七

第一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2、人類的進化:完全形成的人分爲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3、人種及分佈: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 ;黃色人種——亞洲 ;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會: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着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羣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爲生。家務勞動爲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5、原始人羣居生活的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6、比較: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⑴ 都以血緣關係爲紐帶;⑵ 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與大河的關係(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氣候溼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氾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爲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的等級不得通婚。 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八

第三課:西方文明之源

1、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悉尼文明

2、古希臘繁榮的成邦:雅典、斯巴達

3、雅典城邦的自然條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氣候溼潤,適宜種經濟作物。

4、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內容:擴大公民權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5、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繁榮的表現:政治上, 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峯;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達成邦:崇尚武力,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7、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羅馬城(公元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滅亡(476年,歐洲奴隸社會結束)

(2)主要戰爭及戰役: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 坎尼戰役以少勝多

(3)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建立羅馬帝國。

8、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沿革:最初舉行賽會祭神,前776年—394年共舉辦290多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於1896年,每四年舉行一屆。2004年在希臘雅典舉行,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

第四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1世紀前後,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大和統一了日本。

2、七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頒佈新詔書,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重要人物:中臣廉足

3、大化改新的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上 收回貴族土地爲國有,部民轉爲國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定期收稅。

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

4、伊斯蘭教的產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

622年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622年是伊斯蘭教曆元年。

5、伊斯蘭教建立的作用:尊重一神“真主”安拉,反映了統一國家的政治要求;伊斯蘭教是一種宗教、政治、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