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名人故事有哪些【精品多篇】

名人故事有哪些【精品多篇】

名人故事 篇一

在我國老一輩的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爲康奈爾大學橋樑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爲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樑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並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爲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着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爲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名人故事 篇二

1958年的一天,毛澤東同志來到上海。

晚上,我隨毛澤東來到幹部俱樂部禮堂,準備看《白蛇傳》。觀衆都已坐好,大家一見毛澤東走入,都起立鼓掌。毛澤東一邊招呼,一邊由工作人員引導走向前排。他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然後又向後面的觀衆招了招手,便坐下了。

毛澤東一坐下,鑼鼓便敲響了。他穩穩坐在沙發上,目不轉睛地盯着臺上的演員,全身一動也不動,只有臉上的表情在不斷變化。

當金山寺那個老和尚法海一出場,毛澤東的臉色立刻陰沉下來,甚至浮現出一種緊張的恐慌。他嘴脣微微張開,下脣時而輕輕抽動一下,齒間磨響幾聲,似乎要將那老和尚咬兩口。

終於,許仙與白娘子開始了曲折痛苦的生離死別。我有經驗,忙輕輕咳兩聲,想提醒毛澤東這是演戲。可是,這個時候提醒已失去意義。現實不存在了,毛澤東完全進入了那個古老感人的神話故事中,他的鼻翼開始翕動,淚水在眼圈裏累積凝聚,變成大顆大顆的'淚珠,轉啊轉,順臉頰撲簌簌滾落在胸襟上。

糟了,今天觀衆不少啊。我憂心地用目光朝兩邊看,身體卻不敢有大動作,怕吸引別人更注意這裏。還好,觀衆似乎都被戲吸引了,沒有什麼人注意臺下的“戲”。

可是,毛澤東的動靜越來越大,淚水已經不是一顆一顆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往下淌。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聲。我有責任保護主席的“領袖風度”。我又輕咳一聲。這下子更糟糕,咳聲沒喚醒毛澤東,卻招惹來幾道目光。我不敢作聲了。

毛澤東終於哭出了聲,那是一種顫抖的抽泣聲,並且毫無顧忌地擦淚水、擤鼻涕。到了這步田地,我也只好任其自然。我只盼戲快些完,事實上快完了,法海開始將白娘子鎮壓到雷峯塔下……

就在鎮壓的那一刻,驚人之舉發生了。

毛澤東突然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發扶手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嗎?”

他沉浸在劇情中,大踏步向舞臺走去。全場的鼓掌聲終於將他喚醒。他稍一怔,也跟着鼓起了掌。我鬆了口氣,主席回到現實中了。

在我的記憶中,他是用兩隻手同“青蛇”握手,用一隻手同“許仙”和“白蛇”握手,始終沒有理睬倒黴的“法海”。

名人故事 篇三

"世間萬物抵春秋,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首充滿了憂國憂民的詩,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所作。

1898年8月,譚嗣同被光緒帝召見,參與新政,進行變法,以慈禧太后爲首的頑固派把變法看成洪水猛獸,提出"寧可亡國,不可變法" 。並派親信榮祿爲直隸總督,統率北洋軍隊,控制北京,伺機撲滅變法運動。

改良派幻想爭取榮祿部下的袁世凱的支持來扭轉局勢。袁世凱表面假裝支持,暗中卻向榮祿告密。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逮捕改良派。日本志士勸譚嗣同去日本,朋友"再四強之",他不肯走。他說:

各國變法,無不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字字鏗鏘,擲地有聲,表現了一個愛國者自我犧牲的偉大情懷。後來,他刁二幸被捕,旋即遇難。臨刑前,譚嗣同神色坦然,寫下了激越悲壯的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名人故事 篇四

人們對尼龍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龍製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歷史的人就很少了。尼龍是世界上首先研製出的一種合成纖維。

二十世紀初,企業界搞基礎科學研究還被認爲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情。1926年美國最大的工業公司—杜邦公司的出於對基礎科學的興趣,建議該公司開展有關發現新的科學事實的基礎研究。1927年該公司決定每年支付25萬美元作爲研究費用,並開始聘請化學研究人員,到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礎化學研究所,年僅32歲的卡羅瑟斯(WallaceH。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擔任該所有機化學部的負責人。

卡羅瑟斯,美國有機化學家。1896年4月27日出生於美國艾奧瓦州頓。1937年4月29日卒於美國費城。1924年獲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該大學和哈佛大學擔任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28年應聘在美國杜邦公司設於威爾明頓的實驗室中進行有機化學研究。他主持了一系列用聚合方法獲得高分子量物質的研究。1935年以己二酸與己二胺爲原料製得聚合物,由於這兩個組分中均含有6個碳原子,當時稱爲聚合物66。他又將這一聚合物熔融後經注射針壓出,在張力下拉伸稱爲纖維。這種纖維即聚酰胺66纖維,1939年實現工業化後定名爲耐綸(Nylon),是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合成纖維品種。

尼龍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纖維工業的基礎,尼龍的出現使紡織品的面貌煥然一新。用這種纖維織成的尼龍絲襪既透明又比絲襪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總部所在地公開銷售尼龍絲長襪時引起轟動,被視爲珍奇之物爭相搶購,人們曾用“象蛛絲一樣細,象鋼絲一樣強,象絹絲一樣美”的詞句來讚譽這種纖維,到1940年5月尼龍纖維織品的銷售遍及美國各地。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直到1945年,尼龍工業被轉向制降落傘、飛機輪胎簾子布、軍服等軍工產品。由於尼龍的特性和廣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非常迅速,尼龍的各種產品從絲襪、衣着到地毯,漁網等,以難以計數的方式出現,是三大合成纖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