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我的教學故事:含淚的微笑新版多篇

我的教學故事:含淚的微笑新版多篇

我的教學故事 篇一

我是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轉眼間已經工作十幾個春秋了。回首這些年的教育之路,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爲,可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從事數學教學一直是我的一大樂趣。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比拼,也有對錯辯論,有積極的合作,也有巔峯的對決。看着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一點點成功一點點長大,我感到無比的快樂,無比的幸福。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兒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被這些小精靈們所接受和滿足,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甚至是挑戰我,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在學生這種研究的勁頭下,我怎麼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這門課的教學,樂在其中,相識恨晚。在實施生本教育的過程中,我多次嘗試、反思、總結,較深的體會有:

記得在教學了“直線、射線、線段”後,我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比較,接着分組討論,知道了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區別。看同學們好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來做個練習吧,要求按照“端點、延伸、可否度量、表示方法”幾項列出表格加以區分。題目大部分同學都做對了,但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呢?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們設下了一個“圈套”:“同學們,你們比比看,是直線長還是射線長?”原以爲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很快會達成共識,但是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很多同學都不假思索的說:“直線長!”也有的說:“一樣長!”還有少數說:“射線長!”此時同學們的表現、心情以及他們的心理我都盡收眼底。我不緊不慢地說:“哎呀,只爭不行,請舉手發言,講出你的理由來。”“你看,直線向兩個方向無限延伸,當然是直線長了。”“不對不對,既然都是無限延伸,當然是一樣長。”兩派學生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就是沒有同學舉手。我耐心的等待着,期待着……

正在這時,我看到甘同學皺着眉頭,按捺不住,突然從座位上跳起來激動地說:“不能比較”我的嘴角躍上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悅:“是嗎?甘同學有自己的觀點,請他說一下,好嗎?”我給他以信任的目光,他在我的鼓勵下,大聲說:“無法比較,就像蔬菜和土豆一樣,這是一大一小兩個概念的比較!”好一個蔬菜和土豆的比喻!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不約而同鼓起掌來,同時個個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樣子,更有甚者錘足頓胸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想到。可是,通過這道題能激發起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纔是最重要的。於是,我說:“甘同學不但能夠認真思考問題,而且不人云亦云,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正是他與衆不同的一面!”我握着他的手,真誠地說:“你真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大聲喊:“老師,我們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時,一陣歡快的笑聲迴盪在教室裏。.。.。

巧妙預設,精彩便隨之而來。因爲巧妙預設,一個精彩的發言,便如一粒小石子激起了孩子們思維的火花。或許有時因爲意外而來的小石子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如期完成,但是它卻能爲孩子們帶來積極的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根據他們的需要,充分相信他們,給予他們思維的空間,思考的時間,耐心等待,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課堂的美,往往來自自由、民主、輕鬆、和諧、信任、相互尊重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等待點燃的火把。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這纔是新課改所努力倡導的。精心設計,巧妙預設,學生一定會還以精彩!總的說來,自己懂得數學教學方面的知識還太少,不足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以後的工作中還應多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研讀教材,深入把握教學核心,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大腦,早日成爲一名專業的優秀教師。

我的教育教學故事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高一(1)組的任竹青,首先,我非常感謝我的母校——武鄉職中,能給我這次教育實習的機會。我很榮幸,因爲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雖然我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但是此刻我還是勇敢地踏上了這神聖的演講臺,爲的就是跟大家道上一句心靈的吶喊,那就是:愛可以改變一切。

我喜歡這樣一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爲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爲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爲雋永/那就是師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撒播着希望??”當初,我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我日記本上的時候,“用愛撒播希望,用真誠對待學生”便成了我無言的承諾。我代高一八個班,短短三個月,這八個班,這520個孩子給了我很多東西,他們讓我笑過,讓我哭過,也讓我感動過。在孩子們的成長中,我也逐漸成熟起來。我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在過去那麼單調的生活中,感到了快樂和滿足;是他們讓我有了成就感。在這些孩子當中,不免會有與衆不同的,印象最深的是1309班的竇子豪。

竇子豪是個讓人一見就非常難忘的小傢伙:中等個頭,小臉黑黑的,小單眼皮裏裝的是滿眼的倔強與叛逆。他不愛學習,更不按時完成作業。就在一個月前,1309班生物作業本三番五次收不齊,最後還是差一本。我去教室問誰還沒交,都說交了。可明明就差一本啊!沒辦法我就一一點名覈對,結果是竇子豪沒交。當時我非常生氣,真想給他一巴掌,但是,我沒有。只是無奈地說“寫倆簽字檢查吧,明天下午和作業本一併交給我”。而他,他沒說一個字“嗯”。他對待任何一個老師的態度都是高昂起脖,用不信任的眼光看你,對我也是一樣。不料,他第二天下午還是沒來交。當時我真火了,他的這種態度真的把我氣的不得了,於是,我就去教室找他了,結果他檢查還沒寫完。然後我就叫他去辦公室寫了。剛開始我說教他:“你每天在這兒無所事事,花着父母的血汗錢,浪費着自己的生命。你能對得起父母嗎?你能對得起自己嗎?父母的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伸出雙手就能得到?”。說教了他一通,似乎有點好轉,他繼續寫檢查了,但已下課了,該打飯了。十分鐘過去了,已經十二點二十了,1302班的班長王瑞傑看見我和竇子豪還在辦公室,他就進來了並和我說“老師,你還沒吃飯吧?你等着啊,我去給你打點兒啊”,說着他就去給我打飯了。一會兒王瑞傑打來一大缸子飯來並說餐廳馬上沒飯了。我說“沒飯了?那剛好,竇子豪,咱倆一起吃吧,快去拿你的飯缸”。竇子豪愣住了,我說快去啊!我吃不了這麼多。就這樣我和竇子豪一起吃了飯。他對我的態度似乎轉好了好多。從此,我每天都用愛的目光去迎視他的漠然。漸漸的,他的漠然淡了,也許他感受到了老師不嫌棄他。從此以後,他能夠認錯了,而且上課也聽講了,作業也按時完成了。因爲他終於可以誠懇地聽我的勸告了。我相信我所給他的每一份叮嚀,每一份鼓勵都將使他向正確的人生路上靠近。

我想,在座的老師們都與我感同身受吧!愛每一個學生,用心來打動他們,在他們身上注入我點點滴滴的師愛:幫沒爹沒媽的孩子學會生活;幫調皮小子克服學習困難;幫自卑的小丫頭樹立信心;幫羞澀的小男孩敞開心懷?

三尺講臺,舞臺雖小,但我手捧師愛,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短,但我熱愛學生,無悔青春。短短三個月的教育教學,讓我頓悟到:“擁有,我承擔着責任;奉獻,我體驗着喜悅;創造,我感悟着生命;育人,我享受着幸福!”

老師們,善存於心,愛在於行!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樑,用關心凝成溫暖,用真心傳遞幸福,用時光鑄就“愛可以改變一切”的金色長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的教學故事 篇三

我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已有很長的時間了,在此期間,通過自己的學習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鑑,我總結了自己的一些教學形式 , 效果不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在英語課堂中我採用多樣化活動教學,效果很好。所謂多樣化活動教學就是把音樂、簡單的舞蹈動作、遊戲、畫畫、比賽等融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使每堂英語課真正地“活”起來。 俗話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英語教學中尤爲重要。首先在課前,我是以歌曲導入。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孩子們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用英語歌曲導入,組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對於低年級的同學來說,他們愛表演,所以我給每首歌都編了簡單的動作,儘管有些動作很簡單,但是學生卻很樂於參與。

我也曾讓他們根據歌曲的意思自己編動作,孩子們更是喜歡,甚至有些孩子編的動作比我編的還要好。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動,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形成較好的課堂堂組織形式了。對於遊戲,孩子們也是樂此不疲的,我在平常的英語教學中, “猜一猜”、“傳話筒”、“模仿秀”、“吊小人”等遊戲都是常做的。

我在設計遊戲時還要考慮到遊戲的難度及適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戰性、競賽性的遊戲,孩子們更是喜歡。利用遊戲教學,能夠真正地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書本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我在教授內容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材進行適當地刪除添補,把一些內容提前或者推後。比如說,在第一堂英語課上,我們不要急着要學生記單詞、學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動提前。

如把“Stand up,sit down.”這一環節提前,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英語原來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說添補,例如我在教學生學習動物詞時,添加了一些書本上沒有的但是學生較感興趣的動物單詞。如“lion,ox,wolf”等等。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單詞,自己編一個小故事,主題爲“森林裏的故事”。

例如:“以前,在大森林裏面,有一隻調皮的monkey....”,鼓勵他們利用學過的表示動物的單詞,自己編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爲了保持國小生們學習英語的持久興趣,在英語課上,我把他們所學的其它學科的相關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音樂,畫畫,甚至還可以結合比賽、遊戲等等。

總之,要設計好一堂課,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說編兒歌、做動作、演小品,這些學生都是很喜歡的。英語教學就是寓教於樂於課堂之中。另外,要保證我在進入課堂之前有一個好的心態,要想一想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每堂課後,我要捫心自問“這堂課,孩子們學到了什麼?”

對於老師而言,“每堂課起碼要對得起天真可愛的孩子”。而不能說你今天心情不好,就隨隨便便地上課。有時很多小孩確實很調皮,怎麼辦呢?學着自己去開導自己,“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有這麼一句話,“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所以課堂中保持一個好心態是很重要的。“學着愛上你的行業,愛上你的學生,學會去享受每一堂課。”只要擺好心態,就會發現原來學生們都是那麼地可愛,上英語課不再有那麼多的煩惱。

我的教學故事 篇四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既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過去我們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並且多數人認爲:教師講授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學生越“聽話”、越安靜、越能跟着教師思路走就越好;記憶得越多就越好。並且這種教學模式只重視了教師怎樣教,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忽視了學生是通過怎樣的方法和過程獲得知識的。如今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教師不應該再以“知識的權威”而自居了,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

對於爲人師者而言,我一直在勉勵自己:“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決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爲學習者,轉化爲和學生並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發展。即以尋覓知識的甘泉。

記得我在講一節因數和質數的新課時,在課快要下課前我提問了一個問題,問100以內的數哪個數的因數最多,我想讓他們自己去探究,看看結果能怎樣。這時教室裏的同學都拿着筆在紙寫寫算算,看看誰能解決這個問提,我自己沉思着,讓學生回家用自己收集的大量的資料來說明。第二天課上大多數學生都認爲60的因數最多,爲什麼60的因數最多時,當我講得最起勁時,突然平時最調皮的男生舉起了手,我還有一個答案和60一樣多,我連忙說,別瞎說,老師,72,那名小男生搶着說出來了,我當時猶豫着,仔細一想,真的還有72,我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輕輕地說,我是在《十萬個爲什麼》這本書上找的答案。還有在網上找的答案。毫無疑問,學生們佔有的資料遠比我們教師佔有的多得多。有很多知識都是老師不知道的。” 這節課通過我與學生的共同探究,學生掌握了科學知識,我也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我們一同分享着獲取知識的快樂。

我的教學故事 篇五

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提出:“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等要求,從中可以看出,重點就是要認真聽、主動說,有自信心。在第一學段就提出這樣的要求,說明口語交際要從低年級開始奠基礎,着重培養聽的能力和表達時的自信心。我在教學時就注意了這方面的訓練,不管老師或者同學說得怎麼樣,聽一定要認真,當學生有了說的慾望,你就算成功了大半。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切忌誇得言過其實,抓住孩子發言中符合本次口語交際要求的亮點給予適當的點評就行,時間稍微長一點,學生就會感覺出應當說哪些,不應當說哪些,就不會再去說一些題外話來博取誇獎與掌聲。

“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他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他人商討。”這是課程標準第二學段提出的。可以看出,比第一學段的要求高了很多,在情感層次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傾聽”,體現了對說話人的尊重;“請教”,體現了虛心的態度;“商討”,更是實事求是的體現。只有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交談,纔有兩者之間的口語交際。在課堂上,學生要全身心的投入聆聽他人發言,讓發言的同學感到自己所說的話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得到相應的尊重,發言的同學就會思維謹密,做出較有價值的發言而不至於草草了事。

在電影或者電視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鏡頭:演講者在臺上慷慨陳詞,下面的聽衆要麼鴉雀無聲、要麼羣情激奮、要麼春風滿面、要麼氣憤難當。這些都是對演講者所講述的內容所做出的反應。在和別人的口語交際中,也應當用神態做出反應。試想一下,當你正興奮的講述某一件事時,發現聽的人面無表情,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課程標準的第三學段提出了“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尊重”,不僅要認真地聽,還要尊重別人的人格,譬如不隨便打斷對方的談話,還要用神態做出相應的反應;“理解”,則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聆聽、去想象,理解對方說的'內容,體諒當時的心情,顯然在情感態度的要求上又高了一步。我記得還是二年級的一次口語練習課上,一個學生A講了一個同學們都覺得“老掉牙”的故事《放羊的孩子》,有幾個平時就有點調皮的學生唱反調,這個學生說:“你知道?那你講吧。”其中有一個學生B站起來接着講完了故事。A說:“你講完了嗎?”同學們一下子都愣了,包括我也愣了一下。B奇怪地說:“完了呀。”A接着說:“狼正要吃放羊的小孩子時,幾個獵人出現了,他們朝狼開了槍,放羊的小孩得救了。後來,放羊的小孩長大了,再也不撒謊了,看到有撒謊的孩子,就給他們講‘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不過他沒有講獵人的出現,想讓小孩子們不敢撒謊,這就是我們現在聽到的‘放羊的孩子’”。我呆住了,沒想到一個這麼小的孩子,會講出這樣的故事,這也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我激動地鼓起掌來,學生中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藉此機會,又向同學們講了認真聽取他人講話的重要性,在這以後,中途搗亂的現象再也沒有發生過,學生在聽取別人的發言時也更認真。即使是在其他課上,學生回答得再差,也沒有其他學生中途插言。

其實學生時時處處都在進行口語交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小夥伴、和自己的父母、親人進行交流時,大多是自然大方、無拘無束。因此我們在口語教學課上,除了對學生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以外,創設相應的交際情境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要讓學生儘可能地回到自然狀態,積極投入、主動交際,提高口語訓練的質量。

當今社會,由於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活動的範圍逐步擴大,用“地球村”這個詞來形容也毫不爲過,因此,人際的交往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頻繁,人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培養和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與識字、寫字、閱讀、習作等方面的教學並重,我們應努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一、創設情境,培養口語交際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站○(可以說一切的成功都離不開良好的興趣。而要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教師必須積極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真正是自己的一種需要,引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生認知事物的情境,最易激起學生表達的興趣。如:卡通漫畫、動畫片、有趣的小故事等。

二、結合生活,活用教材。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雖然教材中的口語交際編排圖文並茂,假如我們就教材本身展開口語交際實踐活動,有時就會使口語交際教學陷入死衚衕。教材編排得再好,它永遠是有侷限性的。我們應該因地制宜,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選擇直觀、形象的貼近生活的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靈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去。如教學《狼和小羊》,教師指導學生藉助插圖想象“說”或表演“說”,使學生在想象與表演生活場境中品嚐到成功的滿足感,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並增強了口語交際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三、因材施教,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智力差異、性格差異及語言水平差異等,以學生個體發展爲本,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採取多樣化的方法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人人有說話的機會,儘量讓他們表達與衆不同的見解。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聆聽別人口語交際的內容,並進行取長補短的整理,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如《介紹自己》的口語交際教學,可以採取分組合作學習,給予充分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內都有參與發言、討論的機會,也有傾聽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參與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都有所提高。此外,學生還可以在介紹自己、瞭解別人的基礎上,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四、利用好教師的示範作用。

國小生生活經歷少、口語交際能力較差、口語交際的態度和聽說習慣也不好,但其模仿力強、學習較快。因此,教師的示範作用尤爲重要,對學生有着鋪橋搭路的作用。教學中,通過教師親自示範並身體力行參與學生的互動,使口語交際既具有民主性、自由性,又具有引導的規範性,讓師生之間之間開展心與心的交流,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

總之,口語交際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必須利用好各種資源,活用教材,因材施教,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充分利用好教師的示範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我的教學故事 篇六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告訴我們,身教勝於言教。我一直遵循孔老先生的遺訓,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感染學生,對語言的力量也心存不屑,但是今天幾個孩子的話讓我重新認識到作爲一個教師,有時候言教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昨天中午一個家長來學校找我,訴說着孩子種種不聽話的行爲。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孩子也就肆無忌憚起來,對家長給予自己的愛認爲是理所當然的,偶存的感恩之心也如流星一樣轉瞬即逝。大多家長對孩子束手無策。

下午第一節課是語文課,我走進教室以後,沒有講話,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上了“母愛”。孩子們都面面相覷,有的孩子問我:老師,要寫作文嗎?”我搖搖頭說:“不是,今天老師要給你講一個母愛的故事,講完以後,我們討論一下有關母愛的話題。”一聽說我要講故事,孩子們都坐正了,屏息凝神的看着我。

在一次圍猴的過程中,有一個大母猴抱着一個小猴突圍出來了。這個母猴突圍的時候,揹着一個別人的猴,自己還抱着一個自己的猴。跑到一棵枯樹上,再沒有地方可跑了。一個獵人拿着槍和另外一個老獵人,兩個人,對着猴就瞄準。正要開槍的時候,這個母猴對他們做了一個手勢,類似於“暫停”的手勢。一個猴能做出這樣的手勢來,這猴幹什麼呢?它給它那兩個小猴餵奶,這倆獵人就想,它餵奶就等一會兒吧,就讓母猴給小猴餵奶吧。

那小猴可能也不太餓,吃了幾口不吃了。這時候那個母猴就把那些枯樹葉摘下來,把自己的奶水擠擠,擠到這個樹葉上,把這個樹葉放到小猴能夠到的地方,放了很多的樹葉。最後這個母猴面向着兩個獵人,就把自己的臉一捂,它好像在說:開槍吧。這兩個老獵人再也舉不起槍來了,因爲他們知道,他們面對的不是動物,是一個母親,從此老獵人再也不狩獵了。

故事在一片沉默中結束了,我的眼睛分明有一種東西流了出來,教室裏也多了低低的抽泣聲一個孩子首先打破了這一片沉靜,“老師,這個猴子太偉大了。”……

“你長這麼大,你還記得你媽媽爲你做過什麼嗎?每個同學說說你記憶中最深的母愛吧!”又一次沉默了。不過這次沉默很快就被那充滿熱情的語言所代替,每個孩子都不甘落後的訴說着母親對自己的關心、愛護,我也從中看到了那久違了的感激。孩子們的故事中一次又一次詮釋着母愛的偉大,它們撞擊着我的心靈,讓我的心在感動中跌宕起伏。

大概孩子們也被《母愛》感動着,在我沒有任何表示的情況下,竟然有這麼多孩子不約而同的把這個故事傳遞給了自己的父母,讓他們的爸爸媽媽也經受了一次感恩的洗禮。從孩子們的激動以及他們父母的淚眼中,我看到了言教那不可忽視的作用。或許就是在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我們會經歷一次次心的洗禮,進行一場場心與心的交流,領會更多從現實中得不到的感悟。作爲一名教師,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言教的魅力。

老師們,多給孩子們一些心靈的啓迪吧,不要吝惜你的語言,浪費了這本該屬於你的權利。

我的教學故事 篇七

每個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徵等都是各有差異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個體。如何纔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我想,唯有先細緻分類,然後因材施教。然而,無論針對哪類學生,“施教”皆不可草率,不可想着一下子或幾次就能改變他們。教育需要等待,等待的過程或許讓人心焦,但心平氣和地給予“等待”,教育方顯初心。

剛接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讀一篇課文,哪怕是讀1小節課文都十分吃力,明明是熟字偏偏不認識,隨意添字、漏字,聲音又那麼細小,課文被讀得支離破碎。好多次課堂我完成不了計劃的教學任務,因爲我得給學生讀書、讀好書的時間。記得那位蔣同學,爲了讀好課文的一個小節,在我和同學們的反覆糾正下一連讀了七遍纔讀得正確了。讀好後,他重重地舒了口氣,我也展開眉頭悄悄舒了口氣,問他:“蔣,通過今天的讀書,你有什麼啓發嗎?”他看着我,快要哭了:“我……我……以後要預習,要讀七遍……”看着他極難爲情,我滿心的怒氣瞬間化作憐愛,柔聲說:“好的,老師等着你慢慢進步!”“慢慢”一詞,我故作了強調。沒想到,以後一有空閒,就連大課間活動時間他也常常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我可以留下讀書嗎?”

班裏還有一位學生戴,她不僅不善讀書、經常不交作業,還不肯與人交流,我跟她多次談話她都不支一聲,只是眼睛忽閃忽閃地看着我。有一次因爲上學遲到,她媽媽連打帶罵地把她推搡到教室門前。我迎上去要問個究竟,她只是哭,用衣袖不停抹眼淚,理也不理我。她媽媽見狀更急了,使勁把她推得遠遠的,氣沖沖地走了,留下無奈的我和一個勁抹眼淚的戴。爲了不影響班裏學生早讀,我只輕輕對戴說:“你先回位早讀,我等待着你願意的時候跟我說說這件事,好嗎?”她回位了,她媽媽隨即打來電話,述說了事情的經過,一再強調要我嚴加管教戴,不要讓戴上課,說戴太不像話,家裏還有個妹妹要送去幼兒園,然後她再趕去上班,她實在忙不過來,說戴應該懂事,應該管理好自己,不應該再煩她。電話之後,我似乎明白了,戴之所以不肯與人交流,或許是因爲她的家長一直以來根本就沒時間、沒耐心等着她的交流,久而久之,這孩子就不想也不會與人對話了。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使得急躁的大人們突然等不起孩子慢慢長大!那天以後,我時不時地關注戴,瞅着機會就與她聊聊。中午去餐廳的路上,我會輕聲對她說:“你今天課堂上回答問題了嗎?答對了嗎?”飯後散步時,偶爾走到她身邊,我會說:“看,花叢中這麼多白蝴蝶!好看嗎?像什麼?”“像雪花在飛舞!”其他孩子搶着說,戴還是不說話,但她總算衝着我笑了。我欣慰地想,這害羞的笑容裏包含了很多,一定有輕鬆的氛圍給予她的歡愉,一定有老師的關注給予她的欣喜,一定還有她想回答我的話……我堅信,再等等,總有一天她一定能敞開心扉,樂於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做什麼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教書育人的事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面對學生更加耐心一點,學會心平氣和地等待,準沒錯!

我的教學故事 篇八

我們南豐人,很喜歡請客吃飯,認爲一起吃飯能增進了解、聯絡感情,有的家長也看好這種交流方式,請吃飯的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

記得九月十日那天,放學後,我班唐文博小朋友等家長來接孩子,時鐘走向四點半,我便給文博的媽媽打了電話,被告知他已到學校附近,還要十多分鐘就到,我就跟文博聊了起來,他告訴我,媽媽在家務農,爸爸開貨車給人送貨。

將近五點的時候,我收拾好東西帶文博去幼兒園門口等,終於他的媽媽趕來了,只見他牽過孩子的手,邊聲道謝,邀我叫上同班老師一起吃飯,我反覆謝絕,他卻一再堅持,理由有:一是接孩子晚了,耽擱了我下班的時間;二是今天是教師節,提前慶祝一下。第三個理由他沒有說出口,但我能感覺到這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希望我們多關心一下文博,我只好以必須接孩子回家爲由再次婉拒,見我態度堅決,他只好遺憾地離開了。

看着母子倆遠去的背影,我思緒萬千:對於一個簡單的農民工家庭來說,請客吃飯是多麼浪費呀!他如此的盛情只能說明一點,爲了孩子,再大的犧牲也值得,是能體驗這些的,每個孩子的身上承載着來自全家的愛,我們班有29名幼兒,我們的身上就承擔着29個家庭的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是否關愛每個孩子,是否努力工作,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家長的心裏是明白的。

套用修改一首老歌的歌詞,與大家共勉: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家長,秤桿子挑教育,教師就是那定盤的星。

我願以自己無盡的愛,去擔當四十九個家庭沉甸甸的責任。

我的教學故事 篇九

一、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國小生,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的興趣。

二、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整十數,所以對於本單元的內容完全可以運用遷移學習方法,通過自己嘗試計算,然後比較交流總結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認爲在課堂上,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儘可能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師給與肯定。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教師不必要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

三、題組訓練,以舊帶新,發現規律。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學,主要是利用題組,運用遷移的方法,總結出積的末尾的0的確定。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規律,並鞏固簡便的筆算方法。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