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多篇)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多篇)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一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1)選好書,廣讀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2)勤動腦,勤動手,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3)入情境,反覆讀,養成朗讀背誦習慣。

(4)觀察事物,體驗生活,養成良好的練筆習慣。

(5)字體端正,運筆流暢,養成書寫規範的習慣。

(6)勤,務求準確,養成經常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二)具體閱讀方法

1、速讀:集中注意力,以儘可比快的速度閱讀全文,理清全文思路。

2、回憶:掩卷而思,儘量將全文的線索進行閃電式的回憶,找到關鍵信息。

3、理解:把握新舊知識聯繫,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的估用,由殘人深,由表及裏。

4、發問:要儘量多發問,邊讀邊提問或讀完後再提問,加深理解。

5、研讀:帶着問囹重新閱讀有關部分,注意前後聯繫和作者觀點傾向。

6、梳理:對文中知識點進行整理歸類,製作讀書卡片,寫好摘抄筆記。

7、復談:重溫全文,邊讀邊回憶,重新體會理解。

8、遷移:將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自己理解獲得的觀點運用於自己的習作之中。 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的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課後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於利用課堂45分鐘。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二

與鑑賞有關的文體知識,一般包括詩詞的源流、詩詞的格律以及詩詞的特點。

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及其特點,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既要對各個時期的詩歌總體風格有所瞭解,還要對各個時期(尤其是唐宋時期),各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我們常說的“文史不分家”,在對詩歌源流的認識上體現得最爲充分。

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是有比較清楚的瞭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

再次,還應充分把握詩詞特點。詩歌的主要特點包括:

—高度的概括性詩歌是最精煉的藝術形式,它對社會生活的概括較其他文學樣式更爲突出,詩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現力最強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個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對生活的看法壓縮在短小的篇幅裏,從而表現深刻的思想感情。在鑑賞時,要根據詩歌的概括性特點,把握事、物、景後面濃縮的思想感情。

—生動的形象性形象是詩歌的生命,詩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濃縮到有限的生活畫面之中,使人通過畫面的形象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鑑賞需要讀者通過想象和聯想,對畫面形象進行還原。“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便活靈活現地點染出春色的燦爛,讀者面對這個詩句,雖然頭腦中浮現出的是有別於作者所捕捉的生活畫面,但是,讀者已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驗證了作者的用心。

—強烈的抒情性“詩言志”,抒情是詩歌最根本、最重要的審美特性。無論是寫景詩、詠物詩,還是哲理詩、敘事詩等等,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鑑賞時,一定要透過景、物的表徵,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學習高中語文古詩文的方法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羣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着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係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爲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

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

分爲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爲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即散曲,分爲“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

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

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

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

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

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

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最高成就爲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

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

豪放派

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

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

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爲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係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

有時可理解爲“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

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

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

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瞭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瞭;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鑑賞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

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

爲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

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

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

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

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

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覆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

如試題爲“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鑑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註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鑑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

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高中生輕鬆背誦古詩文的方法

古詩文閱讀背誦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考試的重點和要點,因爲古詩文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以就是未來如何發展變化,古詩文都是被認同並且需要高中生略知一二的,在古詩文閱讀背誦這一塊控制的比較鬆,因爲他們想要發揚好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學,所以很是鼓勵高中生多學習些古文詩詞的。

首先,關於古詩文的背誦和字詞句的解析,高中生需要將那些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關鍵詞語抓住,然後再用聯想的方式來背誦,無論任何時候,古詩文也跟現代文一樣,要遵循一些必要的文字規律。

高中生都知道古詩文閱讀背誦有很多特殊句式,通假字,還有翻譯等等,關於這一類古詩詞文學知識的教授,古詩文的這些方面的知識相對而言比較晦澀難懂,高中生也比較難以記憶和理解,所以老師們要在這上面花更多的精力。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三

1、多讀:閱讀課文是複習的第一步。

通過閱讀,把握全文大意,瞭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識點。

不同類型的課文需要不同的讀法:教讀課文需精讀,字、詞、句、篇等各個知識點全方位掌握,精彩語段達到成誦;自讀課文需泛讀,有的還需跳讀,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也是近幾年大學聯考考查項目之一。

2、多劃:即在閱讀課文同時,把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詞,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既能加深印象,又便於複習鞏固,一目瞭然。

遇到規範句子,不妨劃分句子成分,複句還需標明關係,典型語段要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遇到疑難,還要作標記,便於以後向老師同學求教。

3、多查:查什麼呢?查工具書。

字典、詞典、參考資料,只要用得上,儘可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

親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學習方法、摸索學習規律的過程,也是提高運用工具書[]能力的過程。

對於似曾相識的語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學過的課文,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溫故而知新”。

查出的答案經過分析辨別,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多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複習過程免不了有疑難,要獨立鑽研,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善於向老師、同學請教。

有時自己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老師很可能不止講一個問相關知識聯繫起來,使你融會貫通。

5、多寫: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過一遍。

無論平時學習還是考試,有的同學往往把常用字詞寫錯,爲什麼呢?就是缺少寫的訓練。

生字、生詞、重點語句不妨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反覆寫一寫。

又如一些作文題,往往看似容易寫來難,也要動筆寫寫,切忌眼高手低。

6、多練:就是通過做練習題,檢驗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做題要把考題的目的、意圖弄清,要注意歸納總結,尋找規律,觸類旁通,增強應試能力。

做練習題,既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也要自覺地做。

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不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也談不上質量。

練然後知不足,及時反饋矯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7、多想:複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

可以從點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印在腦海裏。

當某個知識點聯想不起來時,要經過查找及時鞏固。

想的時空受限制,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內、校外,都可以盡情地利用時空。

當你“山窮水盡”之時,通過聯想,也許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四

1、多讀:閱讀課文是複習的第一步。通過閱讀,把握全文大意,瞭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識點。不同類型的課文需要不同的讀法:教讀課文需精讀,字、詞、句、篇等各個知識點全方位掌握,精彩語段達到成誦;自讀課文需泛讀,有的還需跳讀,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閱讀速度。閱讀速度,也是近幾年大學聯考考查項目之一。

2、多劃:即在閱讀課文同時,把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詞,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既能加深印象,又便於複習鞏固,一目瞭然。遇到規範句子,不妨劃分句子成分,複句還需標明關係,典型語段要劃分層次、歸納層意。遇到疑難,還要作標記,便於以後向老師同學求教。

3、多查:查什麼呢?查工具書。字典、詞典、參考資料,只要用得上,儘可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親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學習方法、摸索學習規律的過程,也是提高運用工具書能力的過程。對於似曾相識的語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學過的課文,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溫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經過分析辨別,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多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複習過程免不了有疑難,要獨立鑽研,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善於向老師、同學請教。有時自己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老師很可能不止講一個問相關知識聯繫起來,使你融會貫通。

5、多寫: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過一遍。無論平時學習還是考試,有的同學往往把常用字詞寫錯,爲什麼呢?就是缺少寫的訓練。生字、生詞、重點語句不妨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反覆寫一寫。又如一些作文題,往往看似容易寫來難,也要動筆寫寫,切忌眼高手低。

6、多練:就是通過做練習題,檢驗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題要把考題的目的、意圖弄清,要注意歸納總結,尋找規律,觸類旁通,增強應試能力。做練習題,既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也要自覺地做。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不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也談不上質量。練然後知不足,及時反饋矯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7、多想:複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可以從點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印在腦海裏。當某個知識點聯想不起來時,要經過查找及時鞏固。想的時空受限制,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內、校外,都可以盡情地利用時空。當你“山窮水盡”之時,通過聯想,也許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五

1、制定計劃

計劃是行動的指南,也是目標實現的基本保證。

爲了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就必須制定學習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有利於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從而增強有序性。

只要我們能制定一份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並且按計劃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主動預習

強調課前的預習,是學會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習的初始階段。

―般的預習要達到以下四個目的:

一是要對課文或下一課所學的內容及層次有大致的瞭解:

二是要鞏圍複習舊知識,理解新知識,能把新舊知識進行粗層次的有機聯繫:

三是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尤其對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識的知識要特別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課文後面的練習,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要做記號,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預習實際上是聽課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識上的準備。

3、做好上課準備

課堂學習的準備工作主要有幾個方面:

(1)確立明確的課堂學習目標。

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課堂學習有很強的導向和激勵功能,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2)調適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慾:二要有樂觀的學習情緒;三要有積極的思維定向。

(3)做好身體上的準備,爲了保證有飽滿的精神投入到課堂學習。

(4)準備好學習用具,同時注意把課桌整理得井井有條,以免課桌上東西零亂而影響你的學習情緒。

4、專心上課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

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

上好課、聽好課是學習各門功課的重要途徑。

課堂學習是一頊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講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行之有效的課堂學習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師的思路,(2)抓住關鍵內容,(3)積極思維,學思結合。

(4)珍惜課上學習時間,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5〉注意課堂小結。

總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只有在課堂上達到對老師所講內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纔有可能爲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打好基石出。

5、及時複習

複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

語文複習必須要主動,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具體方法:(1)系統整理,(2)獨立作業,(3)分析錯誤,(4)系統小結。

6、課外學習

(1)要儘可能與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有利於促進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發展正當的興趣愛好。

(2)課外學習活動的內容和時間要適當,不要影響正常的課堂學習和身體鍛鍊。

(3)在課外學習活動中,要盡力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學練結合,腦手並用。

(4)要爭取老師的指導,提高課外學習活動的效果。

以上這些方法僅僅是語文學習、閱讀的常用方法,遠沒有包括全部的學習方法。

特別是朗讀、背誦、摘要、筆記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

然而這些卻又是極爲重要的。

我們應當在語文學習中全面、正確地運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動發展。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六

大學聯考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羣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着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係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爲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爲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爲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爲“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成就爲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

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爲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係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爲“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瞭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瞭;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鑑賞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爲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覆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

如試題爲“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鑑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註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鑑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

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詩詞學習的四個技巧介紹

(一)注重語感。閱讀作品,只有通過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一個缺乏語感的人,很難進行審美意義上的鑑賞活動。優秀作品,首先是以語言的直觀表達,形成強烈的明顯的“感覺”印象。對於古詩文,要引導學生反覆吟詠誦讀,感受它的音韻和文氣,進入它的語境之中。

(二)展開想象。想象,是指讀者的形象思維活動。文學作品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讀者在賞讀的過程中必須通過想象,去不斷擴大作品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即從有限的描寫中推測、聯想,對原作品進行補充、擴展、聯繫、對比的想象,在作者的頭腦中形成更加豐富、鮮明、豐滿的文學形象。

(三)深入體驗。體驗,是指讀者的情感反應活動。文學作品的鑑賞,必須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場景去,從人物的喜怒哀樂中體會作者感情愛憎,感受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幸福與痛苦等。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強烈的情感反應,使文學作品收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四)力求領悟。領悟,是指讀者的理智認識活動,它是進行鑑賞性閱讀的高級層次。鑑賞作品既要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體味作品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的話,那麼,領悟則是理智認識的要求與結果。只有達到情感與理智的高度結合境界,才能真正鑑賞出作品藝術描寫的深長意味。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背誦的方法詳解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背誦的方法

1.限定時間背誦

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背誦之後的即時檢測。在學校裏,教師採用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強制記憶。

2.形象化背誦

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詩的標誌。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

3.回憶背誦

朗讀有助於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複,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4.抓頭字背誦

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節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頭字,都具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儘可能將它記牢。

高中語文古詩文鑑賞的技巧

技巧之一: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技巧之二: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技巧之三: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爲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今體詩:分爲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常用的術語介紹

(1)表達方式:①描寫(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蟬噪”“鳥鳴”—動景,寫山林的“幽靜”;漢樂府《陌上桑》對秦羅敷的描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寫,寫羅敷的服飾美;後八句是側面描寫,寫周圍的人爲羅敷所吸引的神態。《望廬山瀑布》,前三句寫眼前所見,是實寫;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以銀河來比喻廬山瀑布,爲虛寫。②議論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託物言志)

(2)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誇張、排比、襯托、用典、設問、反問)

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用“綠”和“紅”良種顏色分別代替(借代)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的是反襯。

(3)抒情方式:①直抒胸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裏產生的情懷。②借景抒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後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③託物言志(象徵)。《卜算子詠梅》(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用“梅花”象徵着不隨俗,出類拔萃、性格堅強的人,是詩人自己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寫照。④借古諷今(用典)“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繁華景象,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景,是實寫,寄予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⑤借形象說理(寓道理於形象之中)《琴詩》(蘇軾)“若言弦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詩人從“琴”與“指”這兩個形象入手,通過兩個假設句和兩個反問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賴於主、客體的緊密配合”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

(4)描寫手法

①襯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爲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襯。《鵲橋仙》(陸游)“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以“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反襯。②虛實相生。“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上片除“念-闊”外,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着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③抑揚。《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先寫少婦“不知愁”,後寫“毀”——先揚後抑。通過對少婦情緒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④渲染。本是國畫得一種畫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項背,以加強藝術效果。這種加強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詩歌中則是指對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白居易地《問劉十九》:“綠蟻醅新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地前三句,詩人盡情渲染:自己釀造的米就,爲呈黃綠色,面上還浮有一些懸浮物,細如蟻;那酒正放在紅泥抹的小火爐上溫着,火爐是新的,紅的色澤;這時天快黑了,看來要下雪了。經過這一番渲染,最後一句的法問“能飲一杯無?”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⑤動靜結合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七

1、多讀,反覆讀

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爲“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2、強記,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

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3、背誦和理解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4、勤寫,

寫不只是寫作文,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就是個道理。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八

1. 一般類型的短句改爲長句

一般類型的短句改長句的步驟是先要在短句中找到一個表達中心意思的支撐句,然後將其他有關的短句看成句子成分,將短句改爲短語,插到狀語、定語的位置上(多是插到賓語的定語這個位置上)。要注意改後對句子進行調整,注意句子之間的關係。例:

以我國近代理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爲開頭,把下面語段中加橫線部分重組成一個語意連貫的長句。不得改變原意,可增刪少量詞語,但句中不能使用標點符號。(20xx年遼寧卷)

古文化的遼西區,以西遼河和大淩河流域爲主,波及到京津唐地區。這一地區是探索燕山南北地區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地區,也是我國近代理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1921年就有考古工作者對錦西沙鍋屯遺址進行發掘,19xx年又有人對西遼河流域的史前文化作過調查我國近代理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

[解析]由題中所給改寫後的句子我國近代理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開頭可知,它應與後文構成一個判斷句,分析畫線句子可以找出其主幹爲地區之一是遼西區,剩下的部分則變成賓語遼西區的定語。

[參考答案]是以西遼河和大淩河流域爲主並波及到京津唐地區的旨在探索燕山南北地區文明起源和發展的古文化的遼西區。

2. 整合句子成單句,給概念下定義

提取所給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給某個概念下定義,是近兩年出現較多的短句改長句的形式。下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揭示出來。形式爲種差+鄰近的屬概念=被定義概念(種概念)。下定義要注意,既要對相關內容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例: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20xx年湖北卷)(略)

[解析]本題的主幹已被設題規定了主語和謂語,所以要考慮設定一個賓語可以與所有短句都有信息接口並且不得改變原意。在確定以傳統節日爲賓語後,接着整合其他句子的要點(刪除無用信息)將其化爲它的定語,並注意其排列順序。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九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方法指導

掌握閱讀的一般規律,掌握其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解題的基礎,現代文閱讀一般有以下要求。

1.縱觀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讀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着眼於全篇的目光,沒有整體把握的意識,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益。因此,閱讀效率的提高取決於對文章內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確把握。

那麼,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其次還要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的註釋等,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測文章的主旨,明確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這樣解題就心中有數了。

2.理清脈絡劃分層次

大學聯考現代文語段有時直接考查考生對文章層次脈絡的把握,有時不直接從這方面去設題,但是無論解答什麼問題之前,有了對文章這一“竹”的內在依據的瞭解,解答也就勢如破竹了。

3.檢索範圍準確摘取

良好的閱讀素質不僅體現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對局部的確認。閱讀時,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裏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行文思路。閱讀題一般是從選文裏有可能被學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編成各種形式的問題,用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從選文裏找,只要認真揣摩上下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夠“摳”出來的。

4.綜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閱讀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答案意思說出來,且往往有字數限制。這種題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題目難度也大。解答此類試題,要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準表述的範圍、角度和方式,用規範的語言表達。

5.認清手法明確作用

現代文閱讀,命題者常常從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方面出題對考生進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明確它們的修辭作用,對理解和鑑賞文章很有幫助。近幾年大學聯考現代文閱讀大致考查瞭如下幾種修辭手法:

1.比喻:比喻要貼切,必須有相似點。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越明顯,越突出,比喻就越貼切。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3、誇張:包括對事物作合情合理的誇大或縮小。魯迅《藥》中寫道:“……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後一句使用了“縮小”的誇張。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啓示,增強表達效果。

4.對偶: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對偶有寬對、嚴對之別。一般來說,上下兩句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等類型。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5.排比

排比的主要作用在於: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明得嚴密、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用排比敘事可以把事情敘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寫人可以把人物刻畫得細緻深刻。

6.設問:無疑而問,在自問自答中引人注意,啓人思考。

7.反問:也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8.象徵

象徵是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學習方法

(1)讀完文章後先說出作者的行文意圖,並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2)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品味作者所用材料的作用和獨具匠心的構思,從而感悟“爲文之道,做人之理”。

就具體的閱讀教學來說,不同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比如,教學《荷塘月色》,就可以先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找出與文題有關的段落,然後再分析其前後段落的內容,從而很快理清文章的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採用“逐段概括”“合併同類”的方法,先對每段文字進行概括,然後將表達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段落合併,最後再將各段的段意進行整合,進而提煉出主旨。

延伸積累,提升能力

閱讀教學僅靠課本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延伸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澱,充實學生的文化底蘊,才能使學生具有豐富全面的語文素養。

爲此,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推薦佳作讓他們在課外進行閱讀外,每週還要爲學生安排一節自由閱讀課,引導學生閱讀《讀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中國青年報》《文摘報》《語文報》或《語文讀本》,讓學生身在校園,心懷天下,感受時代氣息,瞭解風雲人物。總而言之,就是隻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都可以進入閱讀課堂,但學生閱讀時提出要求,給予指導,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有用的素材。

如何學好高中閱讀理解

1.瞭解出題者的意圖

考試中每一種題型的設置都是有出題者的意圖的',向他們想要通過這一類型的考題考察應試者相應的能力和素質。比如閱讀理解題,考的就是應試者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推斷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因此,平時練習閱讀理解的時候,就要針對這幾方面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

2.加強日常閱讀量和閱讀速度

在沒有其他事兒的情況下,可以多看看散文、詩集、人物傳記、短篇小說類的書籍,增加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知識面;同時,給自己限定看書的時間,比如多長時間看完一篇小說、看完後要寫一份中心思想分析,不僅能提升閱讀速度,還能保證總結能力的培養。

3.積極和別人溝通交流

看上去溝通交流和閱讀理解沒有多大關係,其實溝通交流的過程就是理解對方思想,並快速做出反應的過程。多交流、多溝通,就能培養自己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快速反應應答能力,這對做閱讀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4.加大試題訓練強度

平時有時間的時候,多做做閱讀理解的練習題,通過試題鍛鍊自己閱讀速度、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在實戰中尋求突破,提升自己閱讀理解能力。

5.上課認真聽講

在語文課上,老師都會講一些閱讀理解的做題方法和訓練方法,而且會隨堂讓大家進行自由練習,這是學習語文閱讀理解的好時候,一定要抓住課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