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明禮儀小故事多篇

文明禮儀小故事多篇

文明禮儀哲理故事 篇一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爲團結友愛的典範。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二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十分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明白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明白,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那裏,“避席”是一種十分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文明禮儀哲理故事 篇三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文明禮儀哲理故事 篇四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裏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牀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爲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文明禮儀哲理故事 篇五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的一農戶家庭。小時候,沈從文特別喜歡看木偶戲,常常因爲看戲入迷而耽誤了讀書。

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裏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裏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捨地回到學校。這時,同學都已放學回家了。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地責問他爲什麼曠課。他羞紅着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並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願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爲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此後,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後成了著名的作家。

點評

尊師,是一個爲學生者應有的基本禮貌,沈從文曠課逃學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爲,也是一種不尊重老師的行爲。所幸的是他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發散思維

這個故事可以用來闡述做人應該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敢於承擔責任。還可以用來證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六

孔融讓梨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

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就應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就應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明白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七

待客與做客

待客和做客是一種日常禮節,不僅僅是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體現自我的修養。客人來訪,要事先有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熱情接待,幫父母排座、遞茶,及時送上飲品或點心,主動陪客人小朋友玩,不打擾大人的談話,待父母送客時應與客人說“再見”。如父母不在家,我們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做一個禮貌有禮的小主人。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儘可能帶些小禮品,談吐要禮貌,

文明禮儀哲理故事 篇八

貝克爾是澳大利亞的一位老人,有一次,他在商場內和當時任總理的霍克爲養老金問題爭論起來,雙方互不相讓。霍克一時衝動,罵了一句:“你這個愚蠢的老傢伙!”

事後,貝克爾越想越不服氣:你是總理就可以隨便罵人嗎?於是,一張狀紙把霍克告到了昆士蘭一家地方法院。

地方法院把傳票下到總理府,一時輿論爲之譁然。霍克也認識到罵人家是“愚蠢的老傢伙”是不文明之舉,決定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的這一句粗野的語言向貝克爾道歉。

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爲我使用那種不文明措詞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這位老人家,我願意就此向他道歉,並誠懇地請求他原諒我的不遜。”

點評

雖然總理犯錯在先,但是他用他完美的禮儀和尊重取得了別人的原諒和尊重,也向別人展示了他敢於認錯的勇氣。可見,講究文明禮儀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相反,惡語相向則是對人最大的傷害。

發散思維

這個故事還可以用來說明,人要敢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勇於承擔後果,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成爲一個卓越的人。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九

委屈獎的來歷

上海公交22路車售票員柯莉萍,曾獲得一個很特殊的獎項――“委屈獎”。一天,一名男青年買車票時,故意將一口痰吐在一張伍角紙幣上,又扔在車廂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責男青年的同時,也悄悄地注視着柯莉萍。只見她彎下腰拾起紙幣,用餐巾擦去痰沫,隨後又禮貌地向男青年遞上車票。柯莉萍的行爲受到了乘客的讚揚,男青年更是自感慚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後,同事向車隊彙報了此事,車隊領導於是向柯莉萍個性頒發了“委屈獎”,以鼓勵全隊的售票員。

標籤:文明禮儀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