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世說新語之《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世說新語之《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祖逖避難的文言文翻譯 篇一

祖逖避難的文言文翻譯

祖逖避難

晉祖逖、性豁蕩。輕財好俠。每至田舍。輒稱兄意。散谷帛以賙貧乏。京師亂。逖率親黨數百家。避難淮泗。以車馬載老疾。躬自徒步。藥物衣糧。與衆共之。元帝用爲刺史。以社稷傾覆。常懷振復之心。卒盡復晉土。

祖逖義舉。不勝枚舉。勸督農桑。克己務施。收葬枯骨。爲之祭醊。百姓感悅。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泣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卒時百姓如喪考妣。其得人心如此。蓋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譯文

晉朝時候。有一個姓祖名叫逖的人。他的天性是無拘無束。度量很大。錢財看得很輕。喜歡做義俠的事情。每每到種田人家去的時候。假稱了他哥哥的意思。把穀米和綢布分給貧苦的人。京師裏發生了亂事。祖逖就帶領了親戚和同鄉的人、有幾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難。把所有的車子馬匹。都載了那些老年的和生病的人。自己卻是步行着。所帶的藥物和衣服糧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後來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的官。祖逖因爲國家的山河破碎。前途很是危險。常常存着振興恢復的心思。終於後來盡數恢復了晉朝失去的土地。

祖逖的俠義行爲簡直是不勝枚舉:爲了改善百姓生活,他帶頭種田植桑;看到荒郊野外枯骨無人安葬,他不僅埋葬他們,還祭奠一番。當地百姓爲他們種種仁義之舉深深感動,舉行盛大的酒宴感謝他,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在酒席上感動得流下熱淚,他哽咽着說:“我已是個快入土的人了,沒想到臨死之前卻得到了另一再生父母,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好遺憾了啊!”祖逖死的時候,百姓悲痛至極,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般。祖逖如此深得民心,這些,都是他一直按照仁義行事的結果啊。

祖逖簡介

祖逖(讀音:zǔ tì),很多人在書寫的時候會寫成祖狄,祖逖活躍於東晉時期,是著名的軍事家,字士稚。於266年出生在河北淶水,祖逖是東晉初期的著名將領,收復黃河以南的土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祖家是一個北方大族,世代均有做官之人。祖逖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家族中,年少時期,祖逖就表現的與常人不一樣,他不拘小節,重情義,輕錢財,生性豁蕩。每每週邊有需要幫忙的人,祖逖都能伸出援助之手,賙濟貧困,所以鄰里鄉村對祖逖很是敬重。祖逖成年後發奮圖強,博覽羣書,所以是一個菠菜多學的人。

289年,祖逖任命爲司州主簿與劉琨一起共事,兩人關係融洽,勵志要一起創出一番大事業。

291年,八王之亂之時,也正是祖逖事業輝煌之時,各國諸王紛紛聘用祖逖,祖逖在齊王,長沙王,豫章王等手下辦事過。

304年,祖逖追隨晉惠帝討伐司馬穎,但是戰敗了,這件事情以後,晉惠帝被綁架,又是一波搶奪祖逖的爭奪戰,祖逖沒有答應復出,退居洛陽。

311年,洛陽淪陷,祖逖率衆南下,跟隨他的都是親族鄉黨,人數之衆多。在遷徙過程中,祖逖尊老愛幼,雖然多災多難,但是祖逖都一一化解深得人心。

313年,祖逖進言司馬睿北伐,只給與少數兵馬支持。祖逖自立自足招募士兵收復豫州,打通北伐通道,更是對抗後趙,換得了邊境和平。

321年,朝廷內部明爭暗鬥,看着矛盾日益尖銳,自己無能爲力,最終抑鬱成疾。生病後的祖逖還是放心不下虎牢城,他深知這個地區是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暴病修建壁壘,壁壘沒有完成,祖逖就去世了,享年56歲。

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

傳聞祖逖年輕的時候就很有抱負。在祖逖與劉琨一同去司州擔任主簿之時,兩人關係融洽,經常在一起談論時局,慷慨激昂,因爲性格喜惡相同,兩人同睡。有些時候談到深夜,兩人抱着被子坐起來,相互勉勵道:“如果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幹出一番事業!”爲了報效國家,他們兩人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起來練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訓練,他們兩人最後成爲了亂世中不可多得的兩員大將。祖逖被封爲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而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因此,後人也經常用聞雞起舞的故事來勉勵一代又一代奮鬥的讀書人。

世說新語德行文言文及翻譯 篇二

《世說新語》在我國文學界具有很高的地位,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世說新語德行文言文及翻譯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世說新語德行文言文

陳仲舉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爲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羣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爲己任。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爲登龍門。

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載箸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箸膝前。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爲甘露所沾,下爲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諮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爲兄,季方難爲弟。”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裏,不失雍熙之軌焉。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牀眠,母自往闇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樑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

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衝必不免滅性之譏。”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劉道真嘗爲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爲從事中郎。當時以爲美事。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爲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爲乃爾也!”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過江。郗公亡,翼爲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牀頭,心喪終三年。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爲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因取爲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雲:“百里奚亦何必輕於五羖之皮邪?”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即啓用爲吳興郡。

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歷年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王長豫爲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長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爲端。丞相還臺,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恆與曹夫人並當箱篋。長豫亡後,丞相還臺,登車後,哭至臺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至交,不宜說之。”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爲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爲?”遂焚之。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箸青布褲,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答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爲煩。”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晉簡文爲撫軍時,所坐牀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爲佳。有參軍見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範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爲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範同載,就車中裂二丈與範,雲:“人寧可使婦無(巾軍)邪?”範笑而受之。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雲:“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殷仲堪既爲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閒,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初桓南郡、楊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覬亦即曉其旨,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意色蕭然,遠同鬥生之無慍。時論以此多之。

王僕射在江州,爲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爲試守孝子。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諮議羅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釋罪。”企生答曰:“爲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爲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徵,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爲純孝之報也。

孔僕射爲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爲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爲真孝子。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吊省,號踊哀絕,路人爲之落淚。韓康伯時爲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之哭,輒爲悽惻。語康伯曰:“汝若爲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韓後果爲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世說新語德行翻譯

陳仲舉的言論和行爲是讀書人的準則,是世人的模範。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國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就打聽徐孺子的住處,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進官署視事。”陳仲舉說:“周武王剛戰勝殷,就表彰商容,當時連休息也顧不上。我尊敬賢人,不先進官署,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說:“我過一段時間見不到黃叔度,庸俗貪婪的想法就又滋長起來了!”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訪袁奉高,見面一會兒就走了;去拜訪黃叔度,卻留宿一兩天。別人問他什麼原因,他說:“叔度好比萬頃的湖泊那樣寬闊、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攪渾,他的氣量又深又廣,是很難測量的呀!”

李元禮風度出衆,品性端莊,自視甚高,他要把在全國推行儒家禮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責任。後輩讀書人有能得到他教誨的,都自以爲登上了龍門。

李元禮曾經讚歎荀淑和鍾皓兩人說:“荀君識見高明,人們很難超過他;鍾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卻是可以學習的。”

太丘縣縣長陳皇去拜訪朗陵侯相荀淑,因爲家貧、儉樸,沒有僕役侍候,就讓長子元方駕車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車後。孫子長文年紀還小,就坐在車上。到了荀家,荀淑讓叔慈迎接客人,讓慈明勸酒,其餘六個兒子管上菜。孫子文若也還小,就坐在荀淑膝上。這時候太史啓奏朝廷說:“有真人往東去了。”

有位客人問陳季方:“令尊太丘長有哪些功勳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聲望?”季方說:“我父親好比生長在泰山一角的桂樹;上有萬丈高峯,下有深不可測的深淵;上受雨露澆灌,下受深泉滋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怎麼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沒有功德啊!”

陳元方的兒子陳長文,有傑出的才能,他和陳季方的兒子陳孝先各自論述自己父親的事業和品德,兩人爭執不下,便去問祖父太丘長陳寔。陳寔說:“元方很難當哥哥,季方也很難當弟弟。”

荀巨伯到遠處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強盜攻打郡城,朋友對巨怕說:“我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說:“我遠道來看您,您卻叫我走;損害道義來求活命,這難道是我荀巨伯乾的事嗎!”強盜進了郡城,對巨伯說:“大軍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麼樣的男子漢,竟敢一個人留下來?”巨伯說:“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寧願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強盜聽了互相議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有道義的國家!”於是就把軍隊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華歆對待子弟很嚴肅,雖然是在家裏,禮儀也像在朝廷上那樣莊敬嚴肅。陳元方兄弟卻是儘量實行和睦友愛的辦法。但是兩個家庭內部,都沒有失掉和睦安樂的治家準則。

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裏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就割開席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王朗常常在識見和氣度方面推崇華歆。華歆曾經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飲,王朗也學他的做法。有人向張華說到這事,張華說:“王朗學華歆,都是學些表面的東西,因此距離華歆越來越遠。”

華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馬上對這一要求表示爲難。王朗說:“好在船還寬,爲什麼不行呢?”後來強盜追來了,王朗就想甩掉那個搭船人。華歆說:“我當初猶豫,就是爲的這一點呀。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爲情況緊迫就拋棄他呢!”便仍舊帶着並幫助他。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優劣。

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樹,結的李子特別好,後母一直派他看管着。有時風雨忽然來臨,王祥就抱着樹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張牀上睡覺,後母親自去暗殺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王祥回來後,知道後母爲這事遺憾不止,便跪在後母面前請求處死自己。後母因此受到感動而醒悟過來,從此就當親生兒子那樣愛他。

晉文王稱讚阮嗣宗是最謹慎的,每逢和他談話,他的言辭都很奧妙深遠,未曾評論過別人的短長。

王戎說:“和嵇康相處二十年,未曾看見過他有喜怒的表情。”

王戎和和嶠同時喪母,都因爲盡孝得到讚揚。王戎骨瘦如柴,和嶠哀痛哭泣,禮儀周到。晉武帝對劉仲雄說道:“你經常去探望王戎、和嶠嗎?聽說和嶠過於悲痛,超出了禮法常規,真令人擔憂。”仲雄說:“和嶠雖然禮儀周到,精神狀態沒有受到損傷;王戎雖然禮儀不周,可是傷心過度,傷了身體,骨瘦如柴。臣認爲和嶠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應爲和嶠擔擾,而應該爲王戎擔憂。”

樑王和趙王是皇帝的近親,貴極一時。中書令裴楷請求他們兩個封國每年撥出賦稅錢幾百萬來賙濟皇親國戚中那些貧窮的人。有人指責他說:“爲什麼向人討錢來做好事?”裴楷說:“破費有餘的來補助欠缺的,這是天理。”

王戎說:“太保處在正始年代,不屬於擅長清談的那一類人。等到和他談論起來,原來義理清新深遠。他不以能言見稱,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蓋了他的善談吧!”

安豐侯王濬衝在服喪期間,哀毀之情超過一般人。中書令裴楷去弔唁後,說道:“如果一次極度的悲哀真能傷害人的身體,那麼濬衝一定免不了會被指責爲不要命。”

王戎的父親王渾,很有名望,官職做到涼州刺史。王渾死後,他在各州郡做官時的隨從和舊部下,懷念他的恩惠,相繼湊了幾百萬錢送給王戎做喪葬費,王戎一概不收。

劉道真原來是個罰服勞役的罪犯,扶風王司馬駿用五百匹布來替他贖罪;不久又任用他做從事中郎。當時人們都認爲這是值得稱頌的事。

王平子、胡毋彥國等人都以放蕩不羈爲曠達,有時還有人赤身露體。樂廣笑着說:“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爲什麼偏要這樣做呢!”

郗公(郗鑑)在永嘉喪亂時,避居鄉下,很窮困,甚至要捱餓。鄉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輪流給他做飯吃。郗公帶着侄子郗邁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飯。鄉里人嘆道:大家都飢餓睏乏,因爲您的賢德,所以我們要共同幫助您,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養活了。從此郗公就一個人去吃飯,把飯含在兩頰旁,回來後吐給倆孩子吃。兩個孩子活了下來,一同南渡過江。郗公去世時,周翼任剡縣令,他辭職回家,在郗公靈牀前鋪了草墊,爲郗公守喪,一共三年。

顧榮在洛陽的時候,一次應邀赴宴,發現上菜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就把自己那一份讓給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話顧榮,顧榮說:“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這種道理呢!”後來遇上戰亂過江避難,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個人在身邊護衛自己。便問他爲什麼這樣,原來就是得到烤肉的那個人。

光祿大夫祖納少年時死了父親,家境貧寒,他生性最孝順,經常親自給母親做飯。平北將軍王義聽到他的好名聲,就把兩個婢女送給他,並任用他做中郎。有人跟他開玩笑說:“奴僕的身價比婢女多一倍。”祖納說:“百里奚又何嘗比五張羊皮輕賤呢!”

周鎮從臨川郡解任坐船回到京都,還來不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導去看望他。當時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來,船很狹窄,而且雨漏得厲害,幾乎沒有可坐的地方。王導說:“胡威的清廉,哪裏能超過這種情況呢!”立刻起用他做吳興郡太守。

當初鄧攸躲避永嘉之亂,逃難江南,在半路上扔下了自己的兒子,保全了弟弟的兒子。過江以後,娶了一個妾,非常寵愛。一年以後,詢問她的身世,她便詳細訴說自己是北方人,遭逢戰亂,逃難來的;回憶起父母的姓名,原來她竟是鄧攸的外甥女。鄧攸一向德行高潔,事業有成就,言談舉止都沒有污點,聽了這件事,傷心悔恨了一輩子,從此便不再娶妾。

王長豫爲人謹慎和順,侍奉父母神色愉悅,克盡孝道。丞相王導看見長豫就高興,看見敬豫就生氣。長豫和王導談話,總是以謹慎細密爲本。王導要去尚書省,臨走,長豫總是送他上車。長豫常常替母親曹夫人收拾箱籠衣物。長豫死後,王導到尚書省去,上車後,一路哭到官署門口;曹夫人收拾箱籠,一直把長豫收拾過的封好,不忍心再打開。

散騎常侍桓彝聽到有人談論竺法深,就說:“此公素來有名望,而且受到前輩賢達的賞識、讚揚,又和先父是最好的朋友,不該談論他。”

庾亮駕車的馬中有一匹的盧馬,有人告訴他,叫他把馬賣掉。庾亮說:“賣它,必定有買主,那就還要害那個買主,怎麼可以因爲對自己不利就轉嫁給別人呢!從前孫叔敖打死兩頭蛇,以保護後面來的人,這件事是古時候人們樂於稱道的。我學習他,不也是很曠達的嗎!”

光祿大夫阮裕在剡縣的時候,曾經有過一輛很好的車,不管誰向他借車,沒有不借的。有個人要葬母親,心想借車,可是不敢開口。阮裕後來聽說這件事,嘆息說:“我有車,可是讓別人不敢借,還要車子做什麼呢!”就把車子燒了。

謝奕做判縣縣令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兒犯了法,謝奕就拿醇酒罰他喝,以至醉得很厲害,卻還不停罰。謝安當時只有七八歲,穿一條藍布褲,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勸告說:“哥哥,老人家多麼可憐,怎麼可以做這種事!”謝奕臉色立刻緩和下來,說道:“你要把他放走嗎?”於是就把那個老人打發走了。

太傅謝安非常敬重褚季野,曾經稱頌說:“褚季野雖然口裏不說,可是心裏明白是非,正像一年四季的氣象那樣,樣樣都有。”

丹陽尹劉真長在任內,臨終奄奄一息之時,聽見供神佛的閣下正在擊鼓、舞蹈,舉行祭祀,就神色嚴肅地說:“不得濫行祭祀!”屬員請求殺掉駕車的牛來祭神,劉真長回答說:“我早就禱告過了,不要再做煩擾人的事!”

晉簡文帝還在任撫軍將軍的時候,他坐牀上的灰塵不讓擦去,見到老鼠在上面走過的腳印,認爲很好看。有個參軍看見老鼠白天走出來,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撫軍爲這很不高興。他的門客站起來批評,勸告他說:“老鼠給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懷;現在又爲了一隻老鼠去損傷人,恐怕不行吧?”

謝安的夫人教導兒子時,追問太傅謝安:“怎麼從來沒有見您教導過兒子?”謝安回答說:“我經常以自身言行教導兒子。”

晉簡文帝還在任撫軍將軍的時候,他坐牀上的灰塵不讓擦去,見到老鼠在上面走過的腳印,認爲很好看。有個參軍看見老鼠白天走出來,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撫軍爲這很不高興。他的門客站起來批評,勸告他說:“老鼠給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懷;現在又爲了一隻老鼠去損傷人,恐怕不行吧?”

範宣八歲那年,有一次在後園挖菜,無意中傷了手指。就大哭起來。別人問道:“很痛嗎?”他回答說:“不是爲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因此才哭呢。”範宣品行高潔,爲人清廉儉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韓康伯送給他一百匹絹,他不肯收下;減到五十匹,還是不接受;這樣一路減半,終於減至一匹,他到底還是不肯接受。後來韓康伯邀範宣一起坐車,在車上撕了兩丈絹給範宣,說:“一個人難道可以讓老婆沒有褲子穿嗎?”範宣才笑着把絹收下了。

王子敬病重,請道家主持上表文禱告,本人應該坦白過錯,道家問子敬一向有什麼異常和過錯。子敬說:“想不起有別的事,只記得和郗家離過婚。”

殷仲堪就注荊州刺史以後,正遇上水災歉收,吃飯通常只用五碗盤,除外沒有其他葷菜;飯粒掉在盤裏或坐席上,馬上撿起來吃了。這樣做,雖然是想給大家做個好榜樣,也是因爲他的本性質樸。他常常告誡子侄們說:“不要因爲我擔任一個州的長官,就認爲我把平素的生活習慣拋棄了,現在我的這種習慣並沒有變。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怎麼能做了官就丟掉做人的根本呢!你們要記住我的話!”

當初,南郡公桓玄和楊廣一起去勸說荊州刺史殷仲堪,認爲他應該奪取殷覬主管的南蠻地區來建立自己的權力。殷覬也馬上明白了他們的意圖。一次趁着行散,隨隨便便地離開了家,便不再回來,裏裏外外沒有人事先知道。他神態悠閒,和古時候的楚國令尹子文一樣沒有怨恨。當時的輿論界就因爲這事讚揚他。

僕射王愉任江州刺史時,被殷仲堪、桓玄起兵驅逐,逃亡到了豫章,生死未知。他的兒子王綏在京都,聽到消息,便面容優愁,起居飲食,每一事都有所降低。當時的人把他稱爲試守孝子。

南郡公桓玄打敗荊州刺史殷仲堪以後,逮捕了殷仲堪的將佐十來人,諮議參軍羅企生也在裏面。桓玄向來待企生很好,當他打算殺掉一些人的時候,先派人去告訴企生說:“如果向我認罪,一定免你一死。”企生回答說:“我是殷荊州的官吏,現在荊州逃亡,生死不明,我有什麼臉向桓公謝罪!”綁赴刑場以後,桓玄又差人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企生答道:“過去晉文王殺了嵇康,可是他兒子嵇紹卻做了晉室的忠臣;因此我想請桓公留下我一個弟弟來奉養老母親。”桓玄也就按他的要求饒恕了他弟弟。桓玄原先曾經送給羅企生母親胡氏一領羔皮袍子;這時胡氏在豫章,當企生被害的消息傳來時,當天就把那領皮袍子燒了。

王恭從會稽回來後,王大去看望他。看見他坐着一張六尺長的竹蓆子,便對王恭說:“你從東邊回來,自然會有這種東西,可以拿一張給我。”王恭沒有說什麼。王大走後,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張竹蓆送給王大。自己既沒有多餘的竹蓆,就坐在草蓆子上。後來王大聽說這件事,很吃驚,對王恭說:“我原來以爲你有多餘的,所以問你要呢,”王恭回答說:“你不瞭解我,我爲人處世,沒有多餘的東西。”

吳郡人陳遺,在家裏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裏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鬆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鬥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着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鬆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當時人們認爲這是對他純厚的孝心的報應。

僕射孔安國任晉孝武帝的侍中,幸福地得到孝武帝的恩寵禮遇。孝武帝死,當時孔安國任太常,他的身體一向瘦弱,穿着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淚鼻涕不斷,看見他的人都認爲他是真正的孝子。

吳道助和吳附子兄弟倆住在丹陽郡官署的後面。遇上母親童夫人逝世,他們在早晚哭吊以及思念深切、賓客來弔唁時,都頓足號哭,哀慟欲絕,過路的人也因此落淚。當時韓康伯任丹陽尹,母親殷氏住在郡府中,每逢聽到吳家兄弟倆的哭聲,總是深爲哀傷。她對康伯說:“你如果做了選官,應該妥善照顧這兩個人。”韓康伯也和他們結成知己。後來韓康伯果然出任吏部尚書。這時大吳已經死了,小吳終於做了大官,非常顯貴。

世說新語之《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文言文翻譯 篇三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出版的圖書,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世說新語之《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世說新語

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

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爲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爲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爲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爲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註釋

1、俱:一起

2、避難(nàn):這裏指躲避漢魏之交的**。

3、疑:遲疑;猶豫不決。

4、納其自託:接受了他的託身的請求,指同意他搭船。

5、賊:敵人

6、拯:救助。

7、本所以疑:原本感到爲難的。

8、依附:跟從。

9、寧:難道。

10、輒:就

11、難之:對此事感到爲難。

12、棄:拋棄。

13、尚:還

14、欲:想要

15、遂:於是就

16以:通“已”

《世說新語》之《詠雪》原文及翻譯 篇四

《世說新語》之《詠雪》原文及翻譯

篇一:世說新語兩則翻譯

LZ,陳太丘與友期

選自《世說新語·方正》

陳太丘與友期

作者:劉義慶

Translated Text 1

原 文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 文:

陳實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實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纔來到。陳實的兒子陳紀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嗎?”陳紀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客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道德!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自己離去。”陳紀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時分見面,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着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

朋友感到十分慚愧,忙下車前來拉陳紀。陳紀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人。

解釋:

期行:相約而行。期,約定。

日中:正午時分。

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纔到。乃,才。

委:丟下。

去:離開。

引:拉。

顧:回頭看。

詠雪

選自《世說新語》

《詠雪》

作者:劉義慶

《詠雪》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雪》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過寫詠雪,表現了謝道韞的聰明智慧,才華出衆 篇二:世說新語·詠雪課文

《世說新語》兩則

劉義慶

詠雪

謝太傅②寒雪日內集③,與兒女講論文義④。俄而⑤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⑥曰:“撒鹽空中差可擬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⑧,左將軍王凝之⑨妻也。

① 選自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現在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② 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爲太傅。

③ 內集:家庭聚會。

④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⑤ 俄而:不久、不一會兒。

⑥ 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兒子。做過東陽太守。

⑦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⑧ 無奕女:指謝道韞,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⑨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篇三:5.《世說新語》之《詠雪》 5.《詠雪》(第1課時)

2(2014-2015學第二學期)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的原文及翻譯 篇五

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出處:

本文爲《世說新語》“德行第一”中第十三則,原文無標題。

譯文:

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爲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爲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爲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爲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註釋:

1、俱:一起

2、避難(nàn):這裏指躲避漢魏之交的**。

3、疑:遲疑;猶豫不決。

4、納其自託:接受了他的託身的請求,指同意他搭船。

5、賊:敵人

6、拯:救助。

7、本所以疑:原本感到爲難的。

8、依附:跟從。

9、寧:難道。

10、輒:就

11、難之:對此事感到爲難。

12、棄:拋棄。

13、尚:還

14、欲:想要

15、遂:於是就

16以: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