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簡介資料【多篇】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簡介資料【多篇】

李白的簡介 篇一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 , “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生平概述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漢族,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也寫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彰明人 。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隴城) ,李白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 ,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另一說法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後人尊稱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 。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 ,但他的一生 ,絕大部分卻在漫遊中度過 ,遊歷遍跡了大半個中國 。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 ,開始了廣泛漫遊 ,南到洞庭湘江 ,東至吳、越 ,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遊歷 ,希望結交朋友 ,拜謁社會名流 ,從而得到引薦 ,一舉登上高位 ,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 ,十年漫遊 ,卻一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西安),東到齊、魯各地 ,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 ,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 ,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 ,但未得回覆。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 ,李白被召至長安 ,供奉翰林 ,文章風采 ,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爲玄宗所賞識 ,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 ,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 ,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 ,他感憤時艱 ,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 ,兵敗之後 ,李白受牽累 ,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東南一帶 ,依當塗縣令李陽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 。

李白簡介 篇二

李白古代的浪漫詩人,出生於公元701年,家世和出身不詳,據說是在西域碎葉城出生的,後來跟着父親到了綿州昌明。關於他的高祖有說法是興聖皇帝,也有人推測是唐太宗的兄弟。

李白五歲的時候開始識字讀書,這其中還發生了鐵杵磨針的故事。李白十五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作賦了,並接觸到了道教,在遊歷過相鄰周郡的過程中開闊了眼界,因而在二十四歲的時候開始遠遊。在路上,李白認識了孟浩然、李邕,並在安陸成親。

從十五歲拜訪高官和高人以來,心懷抱負的李白就一直希望自己的才華被人賞識,拜見一些王公大臣,但是都被拒絕了。失意的他曾經一度與當時的無賴爲伍,後來定居在安陸的桃花巖,過起了種地的生活,空閒的時候也讀讀書。

前半生的李白一直都不得志,幾次向高官顯貴獻上自己的誠意之作都沒有成功。受到打擊的他也自暴自棄過,終究還是選擇過回平靜的生活。

人李白的劍術 篇三

一直以來李白除了他的詩、酒之外,最受人關注的就是他的劍術,據說李白是一個絕世高手,他的劍術在當時是天下第二的,這完全和人們印象中讀書人病懨懨的形象不合,那麼李白的劍術真的這麼出神入化嗎?

雖然後世人心中,讀書人都是那種弱弱的小受形象,但是其實不然,那只是後來被“閹割”之後的儒生,要知道儒家六藝裏面就有射,早年的讀書人雖然不說能帶兵打仗,但也不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唐朝也是這樣一個時代,當時武風盛行,而李白還是出生於西域,那種胡漢混雜的地方,所以李白也養成了這樣的氣度。而且李白自己也介紹說過:“十五好劍術”之後更是劍不離身,而且在他的詩歌中也出現了很多關於俠客關於劍的內容,比如大名鼎鼎的《俠客行》。

李白的劍術到底如何其實很難考證,因爲李白的戰績很少,不過他肯定也不弱,一來他殺過人,根據史書記載李白他“少任俠,手刃數人”,能夠連殺數人可見李白的武功就算不是一流,至少不是那種自吹自擂的菜鳥了。再來李白的師傅是當時公認的第一劍客裴旻。即使其中有李白詩歌的原因,但是李白的武功也絕對不差,畢竟自己的徒弟要是太水了,丟臉的還是自己這個師傅,所以裴旻能夠收李白爲徒,李白也肯定有兩下子,所以李白也經常說自己除了裴旻之外,未嘗敗績,所以久而久之就傳出了李白是天下第二劍客的名頭,畢竟學武之人,第一有人搶,第二還真沒幾個放在心上的。

所以綜合來說李白的武功應該不弱,雖然可能稱不上是天下第二,但是也不算太差,或許可以這麼說在當時文人圈子裏他劍術是第一的,在武人圈子裏他文采是第一的。

李白晚年 篇四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篇五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謂真名不詳,“客”是對外來者的泛稱),不求祿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們猜想他可能是一位鉅商。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過的,他自幼讀書就廣爲涉獵,所謂“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年輕時仗劍任俠,《與韓荊州書》雲:

“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魏顥說他“眸子炯然,哆如餓虎……少任俠,手刃數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贈李十二白》詩中也以“袖有匕首劍”、“雙眸光照人”這樣的句子描述其風度。很久以後,他和朋友敘舊,還興致勃勃地回憶當年殺出五陵惡少重圍的往事(見《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他還很早就嚮往遊仙問道的生活:“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感興八首》之五)十八、九歲時,李白曾隱居於戴天大匡山,並從趙蕤學。趙蕤是個以“王霸之道見行於世”(孫光憲《北夢瑣言》)的學者,所著《長短經》十卷即主經邦濟世的事功之學。李白二十歲遇到蘇頲,又深得這位“朝廷大手筆”、文章鉅公的讚賞。開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他從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荊門、遊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廣陵和會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鄖城(今湖北安陸)。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在江陵遇到他,誇許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大鵬賦·序》)。開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許圉師孫女爲妻。三年後,即開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陽啓程入長安,這時他正好三十歲。

李白初入長安爲期約三年。他隱居在終南山,廣爲交遊,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薦引。那時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別館就設在終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維、儲光羲等名詩人)去作客。李白結識了這位公主,卻未能如願以償,終於怏怏離去。開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黃河東下,先後漫遊了江夏、洛陽、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舉家東遷,“學劍來山東”(《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時,曾與孔巢父等人會於徂徠山酣飲縱酒,人稱“竹溪六逸”。後又漫遊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帶,北登泰山,南至杭州、會稽等地,所到之處,形諸吟詠,詩名遠播,震動朝野,最後連天子也被驚動了。

天寶元年秋,由於玉真公主的薦引,唐玄宗下詔徵李白入京,並待以隆重的禮遇:“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牀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應召入京時,頗爲躊躇滿志,《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業來報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這位傲岸的詩人很快就遭到了宮廷權貴們的忌恨。一年後他就開始遭到讒毀,“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玉壺吟》),這些詩句都是他當時險惡處境的寫照。天寶三載春,李白被放還鄉。這一次他在朝中任職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卻使詩人對社會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

李白離長安後,沿商州大道東行,至洛陽與杜甫相識,後又與杜甫、高適一起暢遊樑、宋一帶,過着飲酒論文、追鷹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東兗州,李白又與杜甫相遇,同遊泗水、東蒙等地。隨着天寶年間政治形勢每況愈下,李白對國事的傾危深感憂慮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遠別離》等詩中,對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擅權和誅殺異己公開表示抗議,對險惡的政局發出悲愴的吶喊。他四處浪遊,飄泊在梁園、魯郡和金陵一帶,還到過幽薊等地。一路上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地東南,來往於宣城、當塗、金陵、溧陽一帶。後隱居於廬山。當時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師由江陵東下,“辟書三至”(《與賈少公書》),以復興大業的名義恭請李白參與其戎幕,李白遂滿懷熱忱毅然從戎。不料肅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間又禍起蕭牆,李璘軍敗被殺。李白也因此獲罪下獄,不久被長流夜郎(今貴州銅梓一帶)。當時詩人正陷於“世人皆欲殺”(杜甫《不見》)的危險處境之中,以至杜甫還誤信了流言寫詩寄託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時遇赦放還。這時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壯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準備參加李光弼的平叛軍隊,途中因病折回。寶應元年(762),李白病死於當塗族叔李陽冰家,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與酒的故事 篇六

說到李白,或許家國是可以不提的,或許時勢是可以不顧的,但是“酒”是不得不說的,對於李白來說,或許除了他的詩,真正陪伴他的只有酒,他不像杜甫,沉鬱頓挫,不喝酒也能過,他的詩更多的體現他個人的魅力,那種自由自在的暢想,而在這樣的時候酒就是他最好的伴侶,他是詩仙,他也是酒仙。

杜甫曾經寫過《飲中八仙歌》,其中提到李白是這麼說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的,酒後的李白就是這麼的狂放,就是這麼的傲氣,這時候的李白散發出的不羈的光芒,是令人敬仰的。李白的生活中處處有酒,也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酒,花前月下、亭臺樓閣、皇宮宴席、孤舟獨飲,無論是得意之時,還是落魄之際,李白都在飲酒,似乎喝酒已經深入到了李白的靈魂深處,只要有酒,李白就能快樂。

《將進酒》是李白一生中對於喝酒最好的詮釋,高興時他勸人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寂寞難耐的時候他也勸人喝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而且他喝酒還喜歡叫上一大堆的人,大家熱熱鬧鬧的“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不是人,他是謫仙,他只是從天上來凡間度假的,所以人間的生活和他格格不入,所以人間的繁華被他棄若敝履,而只有在酒後,李白才能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纔能有“一醉累月輕王侯”的暢快淋漓,纔能有“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上高樓。”的灑脫豁達。於是李白和酒相伴了一生,在半醉半醒中渡過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