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精彩多篇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精彩多篇

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篇一

我向來對字幕組同志們的無私奉獻充滿謝意,但當我看到《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神似山寨的譯名時,我真想埋怨你們一句,你們的失誤很可能讓許多人錯過這部好作品。我愛這部電影,因爲它讓我哭,讓我笑,更引起我的深思。

但事實上,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勵志性甚至於不亞於《阿甘正傳》,電影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劇情也不錯,非常喜歡裏面的對白,當然這得歸功於這部電影有個非常好的編劇。

近年來印度電影發展挺好,《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舉囊括了奧斯卡多個獎項,更是成爲最佳影片,而在我看來,《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點都不亞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同樣是勵志電影,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這個影片闡述的理念,其實是非常明確的,它抨擊印度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學習只爲單純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從來不去想這個問題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就像裏面的蘭徹一樣,當他提出了兩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給大家時,竟然沒有人去懷疑這個問題就直接去找答案,大家不會爲了即將獲得的新知識而感到興奮,只爲了尋找單純性的答案而去白白浪費精力,從來不會去進行主動性的思考,任何一個人都顯得是那麼地沒有主見,懼怕權威,毫無主觀能力可言。蘭徹想的每個問題,做的每件事,都在突破常規的思考,都在打破傳統的束縛,他覺得不對那就是不對,只要他說出自己爲什麼是對的就可以了,哪怕對方是學校的教授也好還是院長也好。

兩個小時的片長,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輕鬆講完了,不刻意討觀衆開心,也沒有做作的煽情,卻會發自內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帶淚,導演完全把我拉進了電影一般。電影的道理很簡單,我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現實中又有誰能做到呢?其中,青春,熱舞。要不是印度人演的我還以爲是好萊塢大片。

可能一開始大家都覺得蘭徹這傢伙可能本來就跟常人不一樣,也許他就是個天才。但事實上是這樣嗎,我只想用主人公蘭徹的話來解答:“知道我爲什麼第一名嗎?因爲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爲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對於劇中三人組之間的友情,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渴望的,那是一種真實:“在人類行爲學課上我們曾學過,朋友失敗時,你難過。朋友成功時,你更難過” ;是一種默契:“笨蛋……別撒謊了”;是一種良師益友:“因爲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爲開始戴,爲姐姐嫁妝戴,爲工作戴……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於學業?兩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僞……” ;是一種永遠不忘:“但他總說,有兩個傻瓜會來找我的”。

可以說,它打動了一大批中國年青學生,尤其是感動了已經步入社會的80後和正在象牙塔煎熬的90後。追求故事的真實感是導演的制勝法寶。對於絕大部分渡過大學時代的人而言,上大學報專業只是爲了考慮四年之後的就業,究竟到底喜歡與否就看個人性格取向,最終四年之後能否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希望能有喬伊的堅持,“今天我不請求上帝給我這份工作,只爲這生命而感激”,“你保留你的職位,而我堅持保留我的態度”。

劇中的“大道理”裏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以後遇到事情,我想我會不介意學學神聖智者蘭徹達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爲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

能傳遞到相信“美好”這樣信息,便是一部好的電影。我也確實感受到了美好:激情的歌舞,執着的追求,沒有的理想、美麗的人格、貧窮的加堅韌的毅力,自由的心。

所有的一切,可以用影片最後一句話來總結“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爲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篇二

在我看到這個電影名時,我是拒絕的,這麼傻,這麼普通,這麼容易讓人忽略。但是,我真正看完之後,我不得不說,這名字起得好,這個電影裏面的人物不正是如此嗎。

看過這個片子的一年之後,我終於把手放在了鍵盤上,想說一說我的感受,我用這個電影做過演講,別人問到我有沒有什麼電影推薦的時候,我第一個就想到三傻。因爲我每次想起這個電影,都能感到滿滿的溫暖和力量。

先來分析一下幾個人物。

蘭徹,電影的絕對主角,他在這個電影中算是一個異類。其實不只是在電影中,在現實中也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敢於創新,他不拘於傳統的框框架架,他自己會主宰自己的人生。電影開頭利用鹽水導電的捉弄人的小把戲,就讓我心裏一驚。這種很簡單很簡單的道理,有多少人能夠用在實際裏?現在的我們,被應試教育捆綁,在學校的條條框框裏死讀書,我們的創造力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股衝勁都在分數、成績、排名中漸漸萎縮了。蘭徹的天才讓我震驚,他超出平常人的覺悟也讓我佩服。其實興趣是學好一門功課的關鍵,有了興趣,你就會感覺什麼知識都好理解。蘭徹一直是這個電影的推動者,他的一舉一動都和這個學校背道而馳,而他一次又一次正確的決定也一次又一次對這個程序化的社會做出了嘲諷。他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所謂“學霸”。

法蘭。他簡直就是我們千千萬萬人的影子。有一個說得過的家庭,有一個特立獨行的父親。他的人生,好像都在說是是是好好好,他的父母幫他安排好了一切,你應該做什麼,你這樣做纔會有前途。然而他的愛好,他真正擅長的東西,卻被忽視,甚至嘲諷。他爲了所謂的家人的期待,學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成績也很差,但是,別人只會因爲他的成績差而覺得他一無是處。有的時候,天才和傻瓜只差一個選擇。我很高興也很欣慰,他最後能夠鼓起勇氣說,表達他的喜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事實證明,他不是傻瓜。

拉杜,一個被信仰纏住的男人。他不是沒有實力,只是,他家境的貧窮和本身的自卑讓他認不清自己。他沒有自信。他把一切都寄希望於那些他信仰的神,他以爲那些信仰能改變他,能給他帶來好運。但事實上,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在經歷過一次死裏逃生以後,他懂了,他變得自信,他變得不卑不亢,他變得有自己的堅持。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爲蘭徹。

在生活中,我多麼希望能有一個這樣的蘭徹來給我勇氣,來帶領我,來鼓舞我,來狠狠地敲醒這個懦弱的我讓我能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勇敢地對我不喜歡的東西說不。可惜沒有,既然沒有,那麼要不在這樣被束縛的生活中安於現狀,要麼,讓自己變成蘭徹。

看完這個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給我帶來的震撼、感動、鼓舞和啓發太多,心裏面好像有什麼一直壓抑的東西噴涌出來了。我想,這就是這個電影的目的吧,不僅諷刺了現實,而且他告訴我們,有夢就勇敢闖,有自信,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被教條捆住。

我想,這是一次夢想與現實的激盪。而在這碰撞的火花中,我好像看到了什麼。

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篇三

《3 idiots》中文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三個傻瓜》、《三個白癡》,初見《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在某類似與優酷的網站上,只是沒留意也就沒看。有一次看同學的個性簽名“三個白癡”,當時還納悶這好好的姑娘幹嘛罵人呢,因爲忙也就忘記問這事了。最後讓我下決心去看這部影片的是《大學生》雜誌,我非常鍾愛的一本雜誌,裏面有個影片推薦,就隆重介紹了這部電影。可不很快在豆瓣網上也看到了相關的評論,我不能再等了。馬上看吧,第一次看這電影時候的天氣是陰雨天,而我的心情卻格外爽朗,屋內不是發出我朗朗笑聲。

影片時不時讓我發笑,因爲詼諧的臺詞,因爲精彩的情節。影片還讓我抑制不住的流淚,因爲感動,感動三傻之間的友誼,感動蘭徹爲朋友所做的一切。男主角蘭徹,太有才,不循規蹈矩,一個熱愛工程學、動手能力特別強的大學生!對這個角色的喜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影片除了呼籲現在大學制度改革外,除了歌頌友情外,還談到了三傻的職業選擇問題。蘭徹熱愛工程學,最後成爲了科學家兼職鄉村教師,他的這條路是自己選擇的,也是自己喜愛的。他的朋友法漢,學着工程學,熱愛的是野生動物攝影,家裏的牆壁上掛滿了很多成對的野生動物,很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因爲爸爸認爲他學工程有出息,他纔去學的,但效果很不佳,基本處於墊底的位置。是蘭徹的鼓勵、是蘭徹跟他們打賭之後的獲勝,他不得不鼓起勇氣,爲自己的攝影理想而跟父親好好地談一談。父親打罵“蘭徹這個片子忽悠你這麼做的”,法拉說“蘭徹,只是簡單的希望我能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職業”。這話真的很樸實,我知道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工作只是工作,工作只是我們是安身立命、養家餬口的工具而已,能有多熱愛呢?很少有人真能把自己的興趣發展成職業或事業。我們大多數是普通人,從事着普通的工作,不怎麼喜歡也無多大成就感。其實這樣也沒什麼,認清自己,他踏實的再平凡的崗位上工作,客觀上也是對手社會的一種貢獻,興趣愛好可以在8小時之外發展,去拓展自己去追求成就感。

可悲的時候,工作之外的興趣,我們似乎也找不到。說起工作有多少人會說自己喜愛呢,但被問“那你自己喜歡做什麼,能做什麼的時候”,我們也很少有人能答上來。也許是從小到大的分數教育,讓多數人會考試,得高分、一步步考取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考得再差也有書唸的。考試也不是我們的愛好,我們其實根本沒有愛好。看着現在的孩子,所謂的提高素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孩們除了早早的學習其ABC、唐詩宋詞外,還得學鋼琴、練書法,以培養孩子的特長。特長是培養出來的?有家長訴苦,現在不讓孩子去參加這些培訓,怕孩子成爲“特短生”。

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篇四

“他如風一般自由,似風箏翱翔天空”,這是《三傻大鬧寶萊塢》歌詞中的蘭徹,也是對蘭徹最好的詮釋。

蘭徹是與衆不同的。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面對學長的戲弄,總是逆來順受。而蘭徹,卻用一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成功反擊學長,令大家瞠目結舌。他甚至敢於跳出書本,爲“機械”下一層更簡單的定義。面對老師的質疑,他選擇了“妥協”,反過來用教科書式的複雜語言解釋“書”這一名詞,終將老師辯得啞口無言。他還教渴望知識的小裁縫“毫米”如何蹭課——買一套校服,從後門溜進教室。在浴室總是擠滿人的帝國理工大學,只有蘭徹選擇用花園水管流澡,他難道不自由嗎?

而反觀我自己,僅僅是老師的一個基礎性錯誤,都不敢指出;面對別人的挑釁也往忍氣吞聲。但指出錯誤並不代表不尊敬師長,忍耐也不是逃避的理由。只有像蘭徹一樣敢於說“不”,敢於做個真誠的人,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蘭徹是充滿善意的。同學喬伊因爲急於畢業,而放棄了即將成功的無人機項目。蘭徹看到他將模型投入垃圾桶時的落寞,決定幫喬伊一把,於是他日夜投身於無人機的研究中。這在別人眼中毫無回報的付出,蘭徹卻引以樂。朋友拉朱曾是害怕失敗的懦夫,“他的神戒比手指還多“,而蘭徹說:“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呢?又怎樣能專注於學業?”這改變了拉朱。法漢酷愛攝影,卻被逼學習工程,在他萬分糾結時,蘭徹又說:“知道我爲什麼是第一名嗎?因爲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開導法漢去追尋夢想。好的朋友會給我們好的推薦。設想如果他們沒有遇上蘭徹,又會是什麼結果呢?在成績第一的帝國理工大學,蘭徹將善放在了首位,他難道不自由嗎?

而現在,校園欺凌情形並不少見,友情與善意在成績面前似乎一文不值。

蘭徹是充滿活力的。“AallizWell”是蘭徹口頭禪,英文即是“alliswell”,一切都好。他這樣解釋:“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哄它,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AallizWell”。當院長女兒臨盆,無法即使趕去醫院時,是蘭徹用自己發明的汽車電瓶與吸塵器組裝了一個助產吸盤,使得母子平安。在學霸雲集的帝國理工大學,所有人都學到了知識,只有蘭徹學會了運用知識,難道他不不自由嗎?

而當今社會,雖人才“廣佈”,名牌大學文憑甚多,卻少有大放光彩的人。因爲他們出生名校,都有一口流利的英語;也都完美通過了計算機考試;他們甚至已經發表了好幾篇論文,卻應付不了一個黑屏的電腦。那麼這樣的人才,只是一個學習機器罷了。有時候總聽到身邊的人說:都怪自己倒黴,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等等一些抱怨社會的話,其實這並非社會的'錯,而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不夠堅定,是對未來的虛枉與迷茫,如蘭徹所說:“當你把你做的事變成一種興趣,久而久之,你就會變得優秀”。相反,一味追求物質,最終就會成爲一事無成的學習機器。

蘭徹,他與衆不同、充滿善意與活力,他就像一陣風,吹過帝園理工大學,爲衆人留下一片清涼,又微笑着奔向遠方……願我們也會像蘭徹一樣自由如風!

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篇五

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覺得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電影講述了在印度當時崇尚男人做工程師、女人當醫生背景下,法罕、萊吉因爲父母的原因不得不去印度帝國工業學院學習工程師知識,而蘭徹用非同常人的行爲對抗着這所學校或者說這個社會存在的弊端;電影開始由蘭徹對正在訓話的院長說院長,如果鋼筆在太空沒用,爲什麼不用鋼筆,他們可以剩下數百萬,院長回覆以後作答,我個人認爲這是這部電影對學院教育或者說整個印度社會的教育弊端描述的開始,直至最後院長回答了這個問題,讓我感受到院長在變化、學院也正在變化,至少院長他不再是從前那樣高高在上,而是恍然大悟認真對待自己的不對的地方。從這兩個片段可以讓人明白至少創新不是在知識工廠出來的,而是需要鼓勵學生去打破常規、敢於質疑的這種精神。

整部電影裏,音樂讓人有時感到很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內心好像被上帝的手輕輕得撫摸了一下;電影也有經典的句子,例如:追逐卓越,成功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這部電影讓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完一遍,你會想學習;看完兩遍,你會思考你的理想意義是什麼;看完三遍,你會爲卓越,而不斷充實自己。

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篇六

在寫影評之前,我情不自禁要大喊三聲“謝天謝地”,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爲《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沒氣質的名字而錯過了這麼一部有氣質的電影。我是有着苛求優雅本能的天秤座,有時連好萊塢的經典大片,我都嫌它太過凌厲,而寶萊塢式的歌舞,那種喧囂,於我而言,更是缺乏小資的浪漫,我總是敬而遠之。能看《三傻》,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奇蹟,看了之後,我說,這是我生命中的一場豔遇。

每部與青春、夢想、成長有關的電影,都特別容易讓人感懷自身。我們也年輕過,卻沒想過這麼放肆,我們也掙扎過,卻沒能突出重圍,我們也叛逆過,卻最終成了今天的芸芸衆生。也許有人覺得《三傻》的劇情太過理想主義,男主角儘管身世際遇有些慘淡,但他還是成爲了上帝的寵兒,而現實中的我們,可能早已一敗塗地。但電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爲觀衆圓夢麼,我們看着三個傻瓜的瘋狂與抗爭,想到那些想把教科書撕爛的日子,想到那些被難題困擾的深夜,想到對夢想和未來的充滿激情的期待,三傻最終迎來的陽光燦爛,也終於讓我們對自己的青春有所釋懷。

坦白說,我是一個俗人,我會嫉妒身邊的人擁有的比我多,我會豔羨別人的功成名就。現實生活的壓力下,我很難成爲自己少年時夢想成爲的那種人,對比今天的自己,曾經的理想實在太過高尚。誠如片中男主人公蘭徹的兩個朋友那樣,越是長大,我們越會選擇成爲別人期待的自己,揹負起責任。很多時候,夢想淪爲自己燒給自己的祭品,我們只在夜深人靜時,只在失敗悵然時,點燃它們,讓那一星半點的光芒給自己以慰藉。而蘭徹,是那個抓住微光,繼而引爆它的天使,那個瞬間,青春積攢的所有光和熱,都爲夢想燃燒,一陣酣暢淋漓。活出自己,就要敢於從現實高築的祭壇上跳下來。

好萊塢情節取勝的大片,有着高智商天才們俯瞰衆生的倨傲,我們只能頂禮膜拜。而寶萊塢則不然,或許是因爲國情相近吧,它讓人產生莫名的親切感。它築的夢更鮮豔也更簡單,講述一個只要不放棄,就可以無往而不利的童話。電影刻意沒有強調從懵懂中醒來的年輕人怎樣歷經坎坷獲得成功,只告訴我們認清自己之後,他們都很快樂。一瞬間,我們忘卻了要爲夢想付出多少,忘卻了那些困擾我們的失失得得。這是一種選擇性的忽略,也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樂觀,反正人生從來不可能用加減法算得平衡,長命百歲或半世痛快,在生而赴死的途中,要有買定離手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