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寶寶育兒經驗分享(精品多篇)

寶寶育兒經驗分享(精品多篇)

寶寶育兒經驗分享 篇一

愛的原則:既給予愛又尊重了原則

愛孩子是愛他的品德,而不是成績

法國心理學家建議讓兒童自己玩

育兒心夠“狠”,長大才能成材

美國:斷奶後,寶寶最佳食物是肉

育兒方法比較入門

美國:孩子的教育絕對不“外包”

餐桌上的交流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

猶太人教子:可依賴的人唯有自己

愛的原則:既給予愛又尊重了原則

克利夫·巴羅斯是比利佈雷漢姆牧師團的領導。一次,他的兒子鮑比和女兒貝蒂做了錯事,克利夫警告孩子們,如果下次再犯,就要用皮帶抽打他們。然而,兩個孩子根本沒把克利夫的話當回事,趁克利夫上班,他倆又故伎重演。克利夫知道後很惱火,但看着孩子們可憐巴巴的樣子,又心軟起來。畢竟,對自己疼愛的孩子講原則是件痛苦的事。

克利夫把鮑比和貝蒂叫進房間,解下皮帶,脫下襯衫。然後光着脊樑跪在牀前,讓孩子們每人用皮帶抽他10下。鮑比和貝蒂哭得很傷心,他們不想抽打自己的父親,但克利夫說:“咱們有言在先,犯了錯誤就要受到處罰。但作爲父親,我決定替你們承受。”

克利夫堅持要鮑比和貝蒂用力打滿20下。兩個孩子邊打邊痛哭不止,比自己受到最嚴厲的懲罰還難過。

從那以後,鮑比和貝蒂非常聽話,不是怕被罰,而是他們知道:父親疼愛他們,但不會因此而忽視他們的錯誤。

生活中像這種“原則”和“感情”的選擇題,父母不知做過多少次,但每次都是在兩個選項之間猶豫不決。克利夫卻決定兩項都選。

親子之間,愛人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學會用愛的方式來講原則,就能既得到愛,又尊重了原則。

愛孩子是愛他的品德,而不是成績

美國大多數的中國小,每學年都有一天是專門留給父母和老師會面的。這一天學生不用上課,老師與班上每一位學生的父母單獨面談,面談時間約爲30分鐘。其中,與女兒五年級的班主任第威夫人的一次面談令我印象深刻。

第威夫人在大大地讚揚了女兒一番後把話題一轉,說:“對於克莉斯蒂(女兒的英文名)這樣優秀的學生,我唯一的擔心是如果有一天她的成績報告單上不是那麼漂亮了,有了一個甚至幾個B,她會怎樣去處理這個事情呢?”我和先生對看了一眼,很有些被一語驚醒的夢中人的樣子。接着,她給我們講了她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她的女兒曾經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門門功課拿A。可是上了高中後,由於功課越來越難和一些其它原因,成績單上也有幾個B了。女孩子無法承受自己在學習上不再是最優秀的事實,便想方設法尋找能讓自己最出色的方面。

最後,她終於找到了——那就是節食。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小姑娘差點連命都丟掉了。幸虧發現得早,藥物治療加上心理治療,千辛萬苦地總算把她給救過來了。第威夫人說:“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你們,是希望它不要重演。我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你們的孩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身心健康成長。這是一個教育者的最大心願。”她給我們講解了她的打算,並說在實行這個計劃之前需要得到我們的允許她準備有意給克莉斯蒂增加學習和考題難度,讓她的成績單上至少有一兩個B。她要觀察她的反應。她認爲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與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樣的重要。老師這樣的盡心盡責,真是令我們感動,也令我們醒悟。說實話,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更別說認識到它的嚴重了,倒是常常爲女兒的好成績喜形於色呢。

第威夫人有一段話讓我們深受觸動。她說:“時時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們,大家喜歡他們,是因爲他們的品德,和他們的成績單如何則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曾幾何時我們利令智昏地把這直白淺顯的人生道理給忘掉了呢?

法國心理學家建議讓兒童自己玩

一兩歲的小孩就會試着自己穿衣服、擺弄玩具,而不少父母會熱心幫助他們完成動作。對此,兒童心理學專家建議,不妨讓孩子們自己完成他們想做的事情。

正在智利參加心理測定學研討會的法國兒童心理學專家阿涅絲·桑託-費德爾指出,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玩耍,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桑託-費德爾說,仔細觀察小孩子玩耍的過程就會發現,即使是一歲多的孩子也有連貫的思維和邏輯,他們的邏輯中包含相對複雜的思考、想象甚至研究,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提供自己動手的空間和時間。

遺憾的是,父母往往會想當然地替孩子“做主”。比如,當孩子長時間對着自己的手或者某個東西“愣神”時,父母就認爲孩子應該轉換關注對象,做些別的事情,實際上孩子往往需要時間來發現和探索周圍的事物。

桑託-費德爾說,父母過多的“指導”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主判斷能力,對別人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她建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中自己玩耍。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柔軟的墊子;稍大一點時,可以給他一個2平方米大小的封閉空間,鋪上毯子讓孩子爬行。另外,在孩子自己玩耍時,不必給他太多玩具,四五件就足夠了,但要注意時常更換玩具,以免孩子感到厭煩。

育兒心夠“狠”,長大才能成材

在美國有所見,一些三四歲孩子玩耍時,摔了跟頭,客人要去扶,父母不讓;還有美國父母去市場購物時,一手拉着孩子,或大人在前面大步走,孩子在一側緊追,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

並非美國父母不疼愛孩子,更不是他們工作繁忙,顧不上照看孩子,而是意在培養孩子的自主、自強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適應將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由此可見美國人的眼光不可謂不遠。然而,我國的一些父母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可謂不深,關懷不可謂不細緻。結果呢?養成孩子眼高手低,輕視勞動,懶散任性、怕苦怕累,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遇到一點挫折、一點困難,就茫然不知所措,這幾乎成了一些孩子的通病 。

日本有關部門組織17戶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媽媽的教子方法使中國人大開眼界。有個日本幼兒,抓起一 只生餛飩就往嘴裏塞。中國房東想制止,其母卻說:“別管他,這樣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皺着眉頭吐了 。有個日本小孩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後見無人相幫,只好自個爬了起來。那位日本媽媽說:“只有讓孩子嘗試失敗,才能獲得成功。”

日本媽媽爲何要對孩子進行“失敗教育”呢?一位日本學者解釋說: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對孩子進行努力,對孩子進行失敗教育,使它們在失敗中學會本領,將來才能自食其力。日本父母憑着這種緊迫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日本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不怕挫折、勇於競爭的頑強性格。

美國:斷奶後,寶寶最佳食物是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茁壯成長,卻不知自己給孩子吃得並不科學。針對這一問題,美國兒科專家總結出一些正確的喂嬰方法。

當嬰兒斷奶後,父母雖然知道該喂他們固體食物了,但從親友、

書籍甚至醫生那裏得到的建議,卻往往出於習俗,並不科學。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父母餵給嬰兒的食物可謂五花八門:非洲國家喂肉,日本餵魚和蘿蔔,法國則喂西紅柿。對此,美國兒科學院營養委員會會員查廷得·巴蒂亞醫生說,這些差異只是源於文化傳統,而非科學。

穀類誤區

大多數美國父母在第一次喂孩子固體食物時就犯下錯誤。

他們在孩子6個月大時開始喂穀類產品,之後逐漸加入蔬菜、水果,最後才喂孩子麪食和肉類。

但貝勒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南希·比尤特指出,這種做法缺乏科學依據。穀物並非嬰兒斷奶後最佳的食物初體驗,肉纔是最佳食物。可惜父母往往將肉排在進食名單的末位。

波士頓兒童醫院戴維·路德維格醫生解釋說,穀類實際是最不適合嬰兒食用的食物種類之一。因爲嬰兒吃穀類食物後血糖會迅速升高,這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出現肥胖等健康問題。

正視過敏

幾十年來,醫生都告誡父母,防止孩子過敏的最佳方法是隻給嬰兒吃溫和、少刺激的食物。

但是研究發現,沒有證據顯示對無家族食物過敏史的孩子也有必要這樣做。更有醫生懷疑,只吃無刺激食物反倒會導致孩子更容易過敏。就像打疫苗一樣,適量刺激未嘗不是好事。

飲食多樣

與此同時,美國父母習慣只喂嬰兒少數幾種食物。對此,兒科專家表示,大多數嬰兒6個月大時就可以安全進食多種食物。路德維格強調,給孩子提供多樣化食物有助於他們長大後適應不同種類食品,後者是孩子一生飲食健康的關鍵。專家提示,如果要喂嬰兒以前沒吃過的食物,每次只能喂一種,同時觀察孩子是否有過敏或不消化現象。

育兒方法比較入門

雖然不同文化中孩子的成長步驟是一樣的,但父母的育兒安排及父母對孩子的迴應方式肯定各不相同。

比如,納爾霍人的嬰兒被緊緊的綁在一塊育嬰板上,斯拉夫人的孩子被包裹在襁褓中,而西方的嬰兒卻可以在搖籃中自由的悠盪,有時還可以自由的哭。

斯博克醫生說,對於那些5個月大的、過於頻繁的要人抱的嬰兒,應該讓它體會一下受挫的感覺,應該允許它哭。

這對非洲的Kung族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那裏的母親和嬰兒一起睡覺,每小時要侍弄幾次孩子。孩子一哭,母親幾秒鐘內就作出反應。

教義說,嬰兒具有高度的依賴性,沒有事實證明,滿足嬰兒的這些要求會對它們有任何害處。

“對付孩子有個有效的辦法„„永遠不要擁抱和親吻它,永遠別讓它坐在你的雙膝上。”

——心理學家 J·B·華生

在不同的文化中,撫養孩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多人照看(比如在傳統的大家庭中——現在這種家庭形式已經衰落了),公社照看(如在以色列的基布茲中)和日託(如西方的單親家庭和雙職工家庭)。

從來沒有人證明過某種方法比另一種方法好。

美國:孩子的教育絕對不“外包”

精英是要從小培養的。越是早期教育,家庭的投入就越重要。與我們關於美國人放任孩子的老印象相反,美國家長,主要是中高產階層的家長,盯孩子之緊能讓你目瞪口呆。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爲了督促孩子的學業,辭職當了家庭主婦,沒事就到學校當志願人員。結果,一些富裕郊區的學校,不管是私立的還是公立的,招募志願人員時,招一個來十個,學校根本招架不住。家長全面介入學校的教學,重新界定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界線。更極端的,則乾脆把孩子從學校撤出,自己來教,形成了家庭私塾熱。

這種家庭介入學校教育,和中國目前中產新貴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的中產新貴教育孩子,注重的是選擇好學校,把教育職責全推給老師,最多不就是多花錢嗎?用當今時髦的經濟術語說,就是教育“外包”。美國的中高產階級,則認爲一切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給別人,一定要自己監督。

餐桌上的交流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

家庭聚餐時,在餐桌上講述“家庭的故事”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讓他們與同齡人友好相處。如果這時候與孩子坦率

地討論一些負面事件,則會讓他們有更強的自控力,在面對逆境時有良好的適應性。這是美國埃默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的最新研究發現。

由馬歇爾·杜克(MarshallDuke)教授領導的“家庭講述計劃”,利用三年時間研究了40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一名9到12歲青春期前的少年。研究人員把這些家庭吃飯時的交談用磁帶記錄下來,並且讓他們回答一些問題,以助於判斷家庭功能對兒童個性的影響。研究人員稱:“我們對進入青春期的轉變過程特別關注,因爲這一時期對個性和自我觀念的形成特別重要。”

研究人員分析了餐桌上常規的相互關係,以及交談中涉及的話題的種類。他們注意到,幾乎每個家庭就餐時,交談都是由父母詢問小孩當天在學校的情況開始的。最後,話題常常轉向“遙遠的事件”,比如週末的旅行計劃,或者去奶奶家探望等等。

杜克教授經過分析得出結論:除了父母說什麼之外,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討論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成長在父母聽他們講話時得到益處。

讓研究人員印象深刻的是,在家庭的故事和家族的歷史中,包含着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的東西,比如告訴他們祖父母在哪裏成長、如何相遇等。此外,與孩子一起坦率地討論負面的事件,比如親人去世等,有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適應性。因而,不要特意避免告訴孩子負面的事件,這個時候不要假裝他們不存在,實際上,他們能夠從中學會如何應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

由於許多父母工作繁忙,使家庭聚餐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杜克

教授擔心這樣會失去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好機會,他說:“全家人在一起就餐的機會應該被神聖地保持下來。”

猶太人教子:可依賴的人唯有自己

這是發生在一個普通猶太人家庭裏,父親和兒子的故事:

兒子叫約翰,在他4歲那年,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客廳玩捉迷藏。他們玩得正高興,父親抱起小約翰,把他放在沙發椅上面,然後伸出雙手做出接的姿勢,叫他往下跳。小約翰毫不猶豫地往下跳,在即將抓住父親的瞬間,父親縮回了雙手,約翰摔到了地板上,他號啕大哭起來。小約翰向坐在沙發上的媽媽求助,媽媽若無其事地坐着,並不去扶他,只是微笑着說:“呵,好壞的爸爸!”父親站在一邊,以嘲弄的眼光望着上當受騙的小約翰。

這便是猶太家庭教子的方法之一,這樣做的目的是灌輸給孩子一個理念:社會是複雜的,不要輕信他人,唯一可依賴的就是自己。

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房子被燒着了,你將帶着什麼東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錢財,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會告訴他:“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財,而是智慧。因爲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

寶寶育兒經驗分享 篇二

我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生育前後都有培訓班,家庭醫生每次洗腦讓我受益匪淺,我的兩個寶寶在嬰兒時期乖巧得好像家裏沒有小嬰兒,我甚至疑心她們會不會哭?如今外婆常拿這句傻話笑我。回國後看到朋友鄰居們被小祖宗折磨得精疲力竭,想着將媽媽經寫下來,或許可以幫到被小祖宗弄得手忙腳亂、身心疲憊的年輕爸爸媽媽。再次感謝南加州著名的兒科醫生JANE GU,這幾年在她的指導下學到很多一輩子都受益的育兒寶典。 絕招一

如何讓小寶寶不哭

愛哭的BABY都是爸媽教出來的。纔出生的小BABY聽不懂話,他們靠條件反射來做判斷。中國的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JANE GU醫生反覆告誡我: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正好反過來。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纔有得抱,這招極靈。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練,看着時鐘,不要抱讓她哭,準備等10分鐘再抱。第一次可以設定5分鐘,以後一次比一次時間拉長,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沒有熬到5分鐘,大約3分半的時候就停了,我已經心疼得肝腸寸斷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讓孩子知道哭聲是叫不來媽媽的。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 個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餓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兩個孩子都不會無理由哭,偶爾哭一下當作運動也是極少數,妞妞和妙妙100%是快樂的寶寶,躺在牀上都咯咯笑出聲的孩子。 絕招二

如何讓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美國醫生再三批評我:你不是好媽媽,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好媽媽,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我都挨批評,原因是我晚上要餵奶1-2次,抱怨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一個觀念: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我傻乎乎問,爲什麼呢?醫生沒辦法,只好大聲說:因爲我們是人類!我印象極深,妞爸早就笑彎腰了。很顯然,我擔心BABY晚上會餓根本是多餘的,10-12小時的連續睡眠,對孩子來說比吃奶重要100倍!我們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慘,晚上吃一頓奶的壞習慣一直延續到快2歲。養老二的時候按照醫生說的,徹底讓我和老公解脫出來,從剛出生到一個禮拜我家妙妙被訓練距離5個小時才吃奶,2個禮拜之後,孩子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個感嘆號是請媽媽們切記的意思)

絕招三

如何讓寶寶自己靜靜入睡,不要搖晃

醫生說,一個快樂的BABY會睡在牀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嬰兒咿咿呀呀)!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牀上度過,這裏請爸爸媽媽們記住,牀是不會動的!所以,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牀上讓他自己睡就好。再說一次,牀是不會動的。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躺在牀上享受快樂的權利。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興奮的家長不要用力和孩子“瘋鬧”,孩子的大腦在嬰兒時期還是膠狀的果凍狀態,很容易受傷。

絕招四

趴着睡養美女

個人經驗,孩子趴着睡覺比仰着睡得安穩,纔出生的孩子心臟朝下,幾乎不會一驚一驚的狀態,模仿子宮被包裹的狀態。另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改變亞洲人的大餅臉,5天之內的嬰兒需要1個小時幫忙翻臉,5天之後,我家妞就會自己左右轉向自如了。妞是標準的小臉,和生出來的時候大方臉好像變了一個孩子,呵呵,得意。老二妙妙的臉沒有刻意這樣做,那時候妞妞需要人照顧,沒有精力1個小時翻頭的精力了,很可惜。這個機會只有在出生到3個月之內有效,大了就沒用了。

絕招五

寶寶的抵抗力比你強十倍

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兩個孩子都十分強壯,冷熱其實很好控制,偶爾看到兒童醫院發燒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襖裹着一層一層的,可憐啊,孩子不會說話,都是家長害的。

絕招六

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增強抵抗力的過程。我家寶寶發燒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鍊的保鮮袋裝冰塊,用乾淨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鐘一定退燒。燒厲害了配點美林或泰諾。如果是着涼了感冒沒有發燒,就讓孩子吊着鼻涕沒有事,幾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藥能治療感冒。到目前爲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醫院騙進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個孩子從來沒有掛過鹽水和注射過抗生素。在美國,是那種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國注射室的景觀,嚇壞了妞妞的爸爸,那個景象讓人發毛他說。一排一排的吊針,打手打頭打腳的小孩子們在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陪護下掛鹽水。集中營莫過如此,很恐怖。花錢不說,更可怕的是體內的細菌大戰存留的各種毒越來越多,週期性的需要掛鹽水來壓下去,常常聽到媽媽們說,有一點症狀馬上掛水壓下去,十分得意。我爲她們的無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越來越健壯,從不生病,病了也幾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療。鄰居的孩子半夜跑醫院,累的人仰馬翻樂此不疲,從這點看我是好媽媽。 絕招七

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我的2個寶寶健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記得我生完孩子出來,準備聽我媽媽的教誨躺着不動,打算熬到第二天才洗澡,護士驚訝地拉我起來洗澡“不管你什麼傳統,把汗水和細菌都洗掉纔會健康”。我被誤會成個髒媽媽被拖去

洗澡,當然要說明的是我生兩個都是順產。產婦如此,何況小孩子?孩子每天運動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麼味道都有,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這也是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會着涼的,抵抗力比成人強十倍。醫生交代:寶寶洗澡儘量用清水,再名牌的嬰兒產品都不如清水好,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洗髮水,清水最最好!醫生說盡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話一個星期用一次沐浴露就好,我家是三天用一次(我覺得一週太長了,心理作用)。

絕招八

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

能吃到2歲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寶寶。JANE GU醫生說,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孩子的食量多大,媽媽的奶就有多少,生雙胞胎的媽媽的奶同樣夠兩個孩子吃。這一點我很失敗,儘管GU醫生用筆畫了一個圓圈,她告訴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產多少,你覺得奶不夠,加奶粉進去,奶就會真的不夠,最後就沒了,事實證明我後來真的越來越少直到沒了。孩子不會說話,她吃飽沒有很難知道,媽媽覺得奶少了就放棄母奶,就補奶粉,其實是告訴自己的身體,我只能生產這麼多了。要相信自己能當頭稱職的奶牛。如果再生一個,一定要證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醫院參加“餵奶班”,幾個媽媽帶嬰兒圍成一圈,有黑媽媽白媽媽和亞洲媽媽,餵奶課用的是那種很舒服的沙發,腳下有墊腳的專用凳子。醫生們將孩子脫光,包括尿布,然後稱BABY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面2位數。然後讓我們抱孩子餵奶,不準穿衣服只穿尿布。醫生一對一教媽媽們如何讓孩子一口就咬準奶頭,如何保護奶頭,一次一次訓練,期間有別的媽媽來用免費提供的吸奶機下奶,用塑料袋裝回家。我剛開始的害羞和尷尬慢慢沒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這下好了,一堂課下來,馬上稱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後數據證明,我有奶。

寶寶吃奶睡着怎麼辦?

BABY被媽媽抱着舒服又安全,沒吃飽就睡着了,醒了又吃兩口,折磨媽媽,寶寶也吃不飽睡不好,害人害己。訓練班裏學到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讓他們專心吃奶,就是脫衣服!脫得就剩尿布,醫生告訴我,放心吧,你抱着她有媽媽的體溫,這體溫能保證嬰兒不會着涼,溫度剛剛好,BABY有一點涼意,他們會用心進餐(她說的真是進餐,呵呵)。放心吧,這些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東西,從媽媽母體帶出來的抵抗力比成人強10倍,餵奶的產婦也不容易病,這就是繁殖的力量。(當然室內的溫度是有一定溫暖的,國內無空調寒冷地區的人不要對照模仿誤會)

絕招十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大概10來天的時候,一隻眼睛發炎化膿了,我和妞爸嚇得抱到醫院,還是急診,兒科的男醫生問,你餵奶還是奶粉,我說母奶。他說擠點出來放進孩子眼睛,BABY就會好。What? 我排隊等急診老半天就這麼打發我回家了。於是如法炮製,母奶當藥,幾天後妞妞果然見好,是否母奶的原因還是不清不楚,美國醫生忽悠得或許有點道理吧。總之母奶是好東西。

絕招十一

你會換尿布嗎?

廢話,養孩子的誰不會換尿布呢?不一定哦。你是否有被孩子噴到尿或臭便便的時候呢?一天洗5次牀單是我的最高記錄。換尿布的時候,每次來的新阿姨都要重新教一遍,竅門就是把乾淨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面,再打開尿布,擦乾淨抽出來,這樣即使孩子正好那時候又便又尿,你的牀單保住了。習慣這麼做以後,永遠沒有意外發生。

你會拍嗝嗎?

姿勢一,趴在肩膀上輕拍孩子後背,這種是傳統姿勢,很多時候不太容易拍出來嗝。 姿勢二,讓孩子側坐在腿上,左手託着孩子的脖子,撐起下巴,右手拍後背,這樣效率極高,通常十幾下就拍出嗝了。臨睡的最後一頓奶,一定要餵飽足了,拍完嗝繼續喂,我家妙妙2禮拜就睡整晚就是用這招,拍完嗝還可以再喂2-3次,直到她真的不吃了,小嘴巴往外推奶瓶的狀態,妙妙就能睡到天亮。

絕招十三

早點吃五穀雜糧

4個月吃米粉再大點跟大人一起吃東西,孩子長大不太會偏食,早點吃和成人一樣的食物對孩子有好處。6顆牙的時候,JANE GU醫生說,她已經可以用這幾顆牙齒吃很多東西了,什麼都可以喂,沒有不能吃的。

絕招十四

別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再小的寶寶玩玩具或看電視或看圖畫書的時候,請家裏的阿姨或者任何人都別打斷她們。即使是吃飯的時間到了,晚一點也沒有關係。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等於培養她們長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我家妞妞專注力很好,她喜歡的事,比如拼圖,一個下午幾個鐘頭不擡頭,沒有人叫她,除了尿尿之外。最怕那種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長輩們,自以爲聰明,邊看電視邊問問題。閉嘴,請安靜。給孩子一個專注的環境吧。 絕招十五

慢慢走路,小聲說話

身體力行很重要,大人怎樣的孩子都會學。難得遇到上海一位陸老師,教孩子慢慢走路,輕聲說話,人家聽得到就好了,別那麼大聲。回了家鄉,小區的幼兒園老師教孩

子們扯起嗓門唱歌,我在一旁看,心想完了,培養了半天的小淑女被漢派文化同化了,哈哈,如今的妞妞熱乾麪一樣的個性十足,整個兒一辣妹。大環境很厲害,幾乎沒有不被同化的可能。

絕招十六

只要沒有生命危險,鼓勵寶寶試試看,摸摸看

中國父母禮節有餘,膽子太小。“別動,危險,站起來地上髒,別摸,會刺到。。。。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美國父母最常說的卻是“Try it! ”試試看,摸摸看。鼓勵寶寶,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孩子用他們的小手嘗試和認識世界。大不了衣服弄髒,地上滾來滾去的寶寶時光很短,飯粒菜湯翻了一地,大不了掃一下他們會早學會吃飯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進鞋子難受難清潔。總之有很多阻礙孩子快樂的條條框框,促使我們的小天使們越來越快地變成成人,變成聽話和懂事的孩子。快樂第一重要,衣服髒了不重要,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我的孩子。

絕招十七

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評兩次!

父母也不可以隨便批評寶寶,一天只能批評兩次,兩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額吧。美國老師這麼慎重交代的。於是,寶寶外婆說:“你的孩子一天10次都不夠,2次的話我10分鐘就用完了,這太難了。我大笑。在嬰兒的時期,批評有用嗎?拉個便便也被阿姨批評“寶寶又幹壞事了”我會反問阿姨,你有哪天不拉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