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林徽因的名人故事【精彩多篇】

林徽因的名人故事【精彩多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一

關於林徽因,早有耳聞,因爲徐志摩,也因爲金嶽霖,但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片段,片段裏她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是一位詩人,是一個能讓那麼多優秀男人爲之傾倒的女神,在我印象中,她就應是個柔弱的美女,一個在文學方面有很深造詣的才女,如今看來,那是不全面的,就應說對她的認識缺失了最大的一個部分,那就是:她是一個偉大的建築師。

在書中我瞭解的不僅僅僅是林徽因,還有林徽因身邊的那些文人學士,還有她營造出的那份親近、優雅、自由的氛圍。

林徽因與樑思成能在一齊,是再自然但是的,兩家是世交,父輩都是政界名流,又是儒雅曠達的文人名士,兩人的出身教養、情趣都十分相似,交往中互生好感也是在情理之中。林徽因在中學時代隨父赴歐洲之行,使她對歐洲的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使她堅定了之後留學的方向,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樑思成的選取,樑思成在與林徽因交往之前對建築能夠說是沒有任何概念,在中國,建築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門手藝,沒有哪家的名門之後會思考學習這門“手藝”,樑思成作爲梁啓超的長子,子承父業是理所應當,出國學習政治、歷史、社會學、文學、哲學之類好象纔是正道,但他偏偏選取去美國學習建築,這完全是對林徽因愛屋及烏的一種表現,因爲愛一個人而愛她所喜歡的東西,雖說有點盲目,卻又是何等的浪漫,而正是這份浪漫成就了中國的一代建築大師——樑思成,從中也能夠看出林徽因對樑思成的影響有多大。

在那裏不得不提的是梁啓超,關於梁啓超我明白的僅是來自於歷史書上的戊戌變法,但卻不知他對子女的關心與教育卻是如此細緻通達,他一方面期望孩子們理解西方教育,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與自由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恐孩子們丟掉中國的傳統文化,以至於每個假期專門爲子女親自授課,樑思成的國文功底就是在他父親的授受下具備起來的。梁啓超一方應對孩子們的思想學業循循善誘,另一方面也十分尊重他們的選取,樑思成選取與林徽因一齊留美學習建築,梁啓超沒有一聲反對,相反在各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這樣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樑家後人,怎會不出人才另外,從他對孩子們的一封封信中能夠看出他對孩子生活情感方面的關心和呵護也是無微不至的,生活中他是一位慈父,有時很難讓人把他與那個與封建帝制進行冒死鬥爭的領袖人物梁啓超聯繫起來。

作爲名門之後,樑思成與林徽因在做學問上卻沒問半點公子小姐的隨意與嬌氣,他們用了15年時間走遍中國的15個省,二百多個縣,二千餘處古建築,而這15年是他們生活最優裕的一段時光,他們卻爲了他們喜歡的一切,風餐露宿,奔走在窮鄉僻壤,沒了交通靠走,沒了住宿就在山間露營,伴隨他們的是粗劣的糧食、泥濘的小路、骯髒的小店裏的跳蚤……這些怎樣與那個優雅的新月派女詩人聯繫起來,怎樣與梁啓超的長公子聯繫起來而恰恰是這兩位用他們對事業的執着追求與無畏的獻身精神梳理出了中國各時期的建築體系,勾勒出了中國建築歷史發展的脈絡。他們樂觀地應對着種種艱辛,在工作上對每一處古建築的勘察測量可謂是一絲不苟,嬌弱的林徽因也學會了攀爬梯子,幫樑思成一齊測量記錄,而樑思成不懼危險,攀樑爬柱,用人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測繪下中國輝煌的建築歷史,他們對學術的嚴謹態度讓現代的人汗顏哪!

樑思成留美期間,確立了以中國建築發展史爲自己研究的方向。而他爲這付出了的努力與經歷的艱辛,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哪怕是在抗戰時期的那段顛沛流離連生活都快沒有着落的日子裏,都從沒有間斷過,而林徽因是樑思成的最忠實最堅定的支持者,能夠說樑思成的成就中一半來自於林徽因,無論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外文資料的翻譯、草圖的繪製、論文着作的修改潤色,都有林徽因的全程參與,林徽因生命的最後十多年,大部分時間是在病牀上渡過的,但她並不閒着,而是支撐起虛弱的病體,在病牀上幫樑思成完成了諸多研究。一個病入膏肓的女人,用她對樑思成的愛、對古建築的愛爲中國建築史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對中國建築界的伉儷,他們對學術的嚴謹態度,實在讓人欽佩萬分,如若此刻的衆多研究有其萬一的實幹精神,中國的社會現狀也許會是另一種境況,中國的教育也許也多了一份實在。對於兩位,我擡頭默默仰望……

除了對學術研究的刻苦與嚴謹,他們的品行也爲人稱道,兒子樑從誡報考清華建築系,差兩分沒錄取,而當時樑思成與林徽因都在清華建築系,樑思成是系主任,之後他們說想都沒想過破格錄取樑從誡,而如今的社會,就應是想都不用想必須會錄取,是吧!

林徽因到底是一個怎樣女子樑思成與金嶽霖都說她是個個性的人,思維很活躍,兒子樑從誡說:“在現代中的文化界裏,母親也許能夠算得上一位多少帶有一些‘文藝復興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識與才能——文藝的和科學的、人文學科和工程技術、東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現代的——彙集於一身,並且不限於通常人們所說的‘修養’,而是在許多領域都能到達一般專業者難以企及的高度……”。時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的傅斯年在寫給朱家驊的信中對林徽因的評價是:今之女學士,才學至少在謝冰心輩之上。這是多高的評價啊!一個能讓徐志摩傾慕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讓金嶽霖牽掛一生的女人,一個在沐浴更衣後,穿上白綢睡袍,焚香一柱,應對一池荷葉,在清風中吟詩作賦的女人,又能在惡劣環境下堅持考察研究的女人,在我看來除了“個性”也真的沒有其他恰當的詞彙能全面的形容她。

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嶽霖的感情糾葛,樑思成是明白的,林徽因沒有向樑思成隱瞞,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是在樑思成之前,是林家的否定及林徽因的態度終止了這段感情,但徐志摩與樑林二人一向是朋友,是樑家的座上客。關於金嶽霖,是林徽因主動告訴樑思成的,她苦惱她同時愛上兩個人,不知怎樣辦纔好,就象一個小妹妹請哥哥拿注意,而樑思成對林徽因的愛也是豁達的,他痛苦萬分,但他說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取老金,那他會祝願他們永遠幸福。這是怎樣的一種愛,愛到寧願自己痛苦也不願自己所愛的人痛苦,也正是這種愛讓金嶽霖斷然退出,他認爲樑思成是真正愛林徽因的。在這件事中,林徽因是個誠實的人,她對她的感情不隱瞞不欺騙,金嶽霖是位君子,說到做到,而樑思成則是位徹徹底底的紳士,就是這樣的人格讓這三個人始終是好朋友,金嶽霖也長期與樑家毗鄰而居,正是這樣的人格讓樑家客廳裏的朋友始終絡繹不絕,那裏不乏有胡適、張奚若等學貫中西、才華橫溢的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也有費正清、費慰梅等外國友人,在樑家客廳裏,言論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精神也是自由的。

“如果思成和徽因終生癡迷的中國古建築來比喻他倆的組合,那麼,樑思成是堅實的基礎和樑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那靈動的飛檐,精緻的雕刻,鏤空的門窗和美麗的闌額。他們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厚重給人以負荷使命的承擔,輕靈給人以飄逸變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蘊展示了深沉恢弘、高貴純正的境界,輕靈的律動表達了超脫束縛、飛昇向上的願望。僅靠輕靈不能承載永恆的價值,惟有厚重同樣不能展示藝術的風姿。”我想張清平的這段話是對樑林二人最好的闡釋。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我們還能尋覓出第二個如此個性的女人嗎?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二

林徽因,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家和作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在上世紀以前掀起極大的轟動,被許多男子當做那朵夢中期盼的白蓮。而她更是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而我們在驚歎的同時,也不禁發問:林徽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能讓徐志摩等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從她的出生,到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讓我們自由地穿梭在歷史之間,與那些歷史人物傾心交流,互訴心聲。而作者優美的文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綜觀林徽因的一生,雖然傳奇,卻也平淡,這個風華絕代的女子並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太大的風浪,她始終是大海中的一朵美麗的浪花,無需雄偉的氣勢,也無需寬廣的胸懷,只願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能夠禁得起風浪,安詳的飄蕩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時會想:如果林徽因並沒有隨父離開那個江南小鎮,也許她的人生將會從此改寫,沒有徐志摩,沒有樑思成,亦沒有金嶽霖,也許她會生活在一棟古宅裏,守着一樹一樹的花開,與凡夫一齊平淡的日子,也許他並不是她的最愛,但他會在她冷時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會在她悲哀時給她一個堅實的肩膀,她會與他一齊在夏日的樹蔭下乘涼,在夜空下數着滿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則一向追隨着她,不離不棄。但是上天註定不會給林徽因一個單調的人生,不會讓她絕美的容顏淹沒在塵埃裏,所以林徽因註定不會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必定會有一個波折的人生,她必將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林徽因一生中愛了三個男子,愛得深沉,也愛得平靜。徐志摩爲了她多次在康橋上徘徊,只爲能見她一面;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風雨人生;金嶽霖爲了她終生不娶。這足已說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實當時在許多人看來,徐志摩與林徽因纔是最配的一對,印度大文學家泰戈爾當年到訪中國最欣賞的就是徐志摩與林徽因,他曾多次想爲徐志摩與林徽因牽線,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實林徽因又何嘗不明白自己最愛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卻給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選取徐志摩,意味着過詩情畫意的日子;選取樑思成,意味着過細水流長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終是安穩的日子,所以她註定與徐志摩擦肩。琴棋書畫詩酒花再完美,也比不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安穩,林徽因是個現實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樑思成雖然不是她最愛的,卻是最適合她的。對於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適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沒有錯,她並沒有義務,也沒有職責對徐志摩負責,她只是想讓自己過得美滿,幸福,這並沒有錯。

有人說,她是個理智的女子,不管面臨怎樣的誘惑,最後都能夠全身而退;也有人說,她是個冰潔的女子,所以無論人世如何變遷,她都有着美麗的容顏。

幾場梅雨,幾陣荷風,江南又在煙雨中變得迷離。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還是當年的江南,可當年那個白蓮一般的女子卻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兒呢?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三

長長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處綿延的山谷。長長的路上,我正追尋一處綻放的美麗。

——題記

靜靜地坐在圖書館內那靠窗的位置,慵懶地翻着古樸泛黃的書。明澈的天沒有一片白雲,空明清新,彷彿墜落在春之漩渦裏,爲這美好設置了靚麗風景。

指尖輕輕觸碰頁腳,淡軟的陽光隨意傾斜的在地上成爲那形狀不一的光斑,鐫刻了那薔薇裏的青春。遠處山坡上滿樹的綠葉與陽光完美的融合,彷彿空氣中隱隱有暗流涌動。

那在空氣中飄蕩而輕盈的香味牽起我的手,來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輕輕坐在綠葉鋪成的山坡上,望着那滿天的綠意覆蓋了陽光,映下細碎的泛着綠瑩的光束,在時光的罅隙裏迎着風跑。長長的睫毛上飄落着片片雪白,點綴了整個世界。

我心驚

原本晴朗的天空剎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紛紛揚揚,如初春的蒲公英帶着遙遠的夢想飛向遠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尋那抹白的源處。我撲向天空,拼盡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轉身,才發現滿山的小樹開的都是這種花,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來到這個山谷。隨行的還有一本林徽因的傳記。

此時此刻,所有的花苞都應時開放,比昨天還要壯美。澄淨的天空彷彿下了一場花瓣雨,如夢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書上,與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輪美奐。我輕輕翻開那本傳記,走進了林徽因的一生傳奇。

1904年那個綠樹濃陰的六月,那個古老悠長的杭州小巷,她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微薰的氣息在枯燥的空氣中蠢蠢欲動。這天,林長民的長女(林徽因)呱呱落地。歲月流逝之快,轉身她就變成了妙齡少女,遠渡重洋學習,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開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戀。可她是林徽因啊,一個在任何都充滿理性的女人,在愛情這等終身大事前還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終,她果斷地嫁給樑思成,從未後悔過。她並沒有因此與徐志摩絕交,而是成爲很好的知己,這是一個大度且重情義的女子。其實俯瞰歷史長河,可以發現林徽因這一生被愛慕的人實在太多。她讓徐志摩回憶了一生,讓樑思成愛了一生,讓金嶽霖記掛了一生,讓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築學家,在她眼裏,任何一個平凡的建築都隱藏着一個個建築師的心,那是對建築熱愛的一顆心啊!仔細讀着她的傳記,她還是一位詩人、一位文學家。在她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歡最後一段:“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其實,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間的四月天,那千山萬原的春來,那一樹一樹的花開。信步在林徽因傳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氣質所吸引,流戀……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這人間的精靈。她身上那不輸於男兒的熱血,比男兒還要剛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艱苦歲月裏安然度過。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驚。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條萬里雪帶,漂洋過海,直指蒼穹。似乎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邀前來,赴一場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陽光傾瀉而下,斑斑點點,映在天地間。在茫茫世間,我彷彿看到了徽因也來了。快樂掩去她眼角的悲傷,她的笑容如同這桐花。

時間飛逝,繁華落盡。難道生命在綻放後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這朵桐花將永遠開在歷史天空,燦爛如陽。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間女子,唯她獨好。

林徽因——我的女神。

林徽因的名人故事 篇四

1、不是完美的女人,卻是完美的母親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時值四月,春風十里,令人不禁吟詠林徽因的這句詩。大多數人都以爲這首詩是她對徐志摩的表白,但事實並非如此——這首詩是她寫給兒子樑從誡的。

林徽因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卻堪稱完美的母親。

和平年代裏,林徽因用舊貨店淘來的老傢俱、野外考察拾到的石雕與無數卷書,把租來的四合院修飾得極富文化氣息。她與孩子們一同閱讀書籍,爲他們朗誦詩文。每逢假日,不同領域的學者前來,圍坐在她精心佈置的茶桌邊,飲一杯清茶,暢談文學藝術。

抗日戰爭爆發後,一家人輾轉逃難到西南,林徽因和樑思成親手和泥、燒磚、壘房子,建起一座小房子,沒有電、自來水和廁所,老鼠和蛇時常出沒、木牀上臭蟲成羣結隊,條件異常艱苦。

但每天夜裏,一盞油燈,樑思成在一塊木板上寫作,林徽因在旁查閱資料,還不忘用流利的英語,爲孩子們講解英文作品。她身體力行,培養他們時時、處處閱讀的好習慣。

2、愛,但不在愛裏迷失

談到林徽因,總免不了說說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故事。林徽因在《悼志摩》裏,也回憶了兩人的往事,寫得真誠、深情。

林徽因十六歲時,在英國與徐志摩相遇,後者很快便陷入了她清亮的眸裏。徐志摩坦言,自己是因爲她才走上了詩歌的道路,她是落在他心湖裏的一朵雲,他甘願做她手中所執的那把傘,永遠呵護她。徐志摩的深情感動了詩人泰戈爾,甚至曾代他向林徽因表白。但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樑思成。老詩人也愛莫能助,只能感嘆: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唉!”

多年以後,林徽因對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她欣賞徐志摩的浪漫與飄逸,但面對愛情,她卻能保持理智、冷靜,而不在愛裏迷失自己。

但這也給她帶來了許多非議,她唯一的女性朋友是外國人。但她不介意,也不辯解,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事業與生活中:“我不會以詩人的美譽爲榮,也不會以被人戀愛爲辱”。

3、說到不忘初心,沒有人比她做得更好

對於文學,林徽因只是一種業餘愛好,她認爲應真誠,有靈感時才落筆,並不會“爲賦新詞強說愁”。

但她對建築,卻不僅僅是熱愛,從始至終都將其視爲一件神聖的事業來獻身。十六歲立下投身建築事業的志願後,她的一生都在爲這個夢想不懈耕耘。

她與樑思成均考取公費留學,到美國學習建築。建築系不招女生,林徽因便在美術系註冊,但選修建築學的全部課程。她全身心投入課業,優異的成績使她成爲課程助教。學成歸國,她與樑思成受聘於東北大學,運用留學時的經驗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建築系。

林樑二人開始研究中國古建築時,沒有任何資料,日本學者甚至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建築。林徽因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這種工作在國內甚少注意關心,我們單等他(樑思成)的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爲中國好欺侮。”

爲了研究,他們自掏腰包、從零開始。首先向全國幾十個縣的郵電局長寄去兩塊大洋和一封信,請求他幫忙拍攝本地區的古建築。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五

初春,乍暖還寒。窗外已經開始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下午閒來無事便隨手拿了本同事的《林徽因傳》來看。本是想打發無聊的時間,但是剛看了幾頁我就被書中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的愛情深深的吸引住了。

書中描述了一代才女的浪漫而坎坷的心靈歷程。徐志摩爲她徜徉在康橋;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金嶽霖爲她終身不娶。她與三個男人的愛恨糾纏深深的吸引着我。勾起了我無限的好奇心。讀書過半,作爲女性來看林徽因,可能最羨慕的是林徽因遇上了那麼好的丈夫,當林徽因坦誠愛上金嶽霖,當林徽因同徐志摩走的非常的近,樑思成給與了極大的理解和信任,不離不棄。這在一般人是絕對做不到的,那是怎樣一種豁達的情懷呢?

林徽因出了美貌與愛情,她最值得稱道的是她的學術成就和藝術成就以及這種成就背後的孜孜不倦的創造精神。這其實與她小時候與父親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是分不開的。

從林徽因的身上更能看到女人也可以活的精彩,都說女人是一所大學。林徽因的一生讓我羨慕又驚歎,不僅有溫婉的浪漫愛情還有傑出女性的成就,放下書,細細的回味,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羨慕別人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回首看看自己是不是幸福呢……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六

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這話一點不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八個字也是隨處可見,不管懂不懂的,真不真心的,都會來上這麼一句。個人一直覺得很矯情,所以看到朋友們的QQ,人人裏有這麼一句話,總會惡作劇的在後邊加上霹靂兩個字。可是當我看完這本書,我沉默了。以後不管真假,無論何人,我再不會做這樣的惡作劇。

“曾經以爲,經歷了人世種種,嘗過了世間煙火,可以看淡歲月滄桑”做到去留無意,自由自在。但還是低估了紅塵的力量,究竟還是墜入其中。於是便多了牽絆,多了感傷,卻始終不願放開自欺欺人的手。有的人不能愛,不該愛,還深深地愛着,有的人明明可以愛,卻任由他空自執着。到頭來耗盡了青春,也隱藏了愛情,在你認爲理所應當,暗自歡喜的享受中,或是不厭其煩,惡語相加的揮霍中悄然溜走。某天突然發現世界安靜的時候,伸出手來,纏繞在指間的卻滿是淡淡的失落。那錯過的人會還在麼?

萬丈紅塵,必然迷離紛擾。那麼多的春,那麼多的秋,多少人拿來感傷悲慼,卻有那麼一個四月天,千古不變——是愛,是暖,是希望,是夢期待中的白蓮。這是世間最美的花!您是行走在人間的白蓮,清淨淡雅,彷彿不食人家煙火,卻未曾清高遺世,渴望着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她得了最簡單樸質的幸福,沒有在雲端忍受清寒。

伴着清風明月,懷着康橋柔波,無論是在異國莊園還是香山別墅,焚香煮茗,談詩作文,四目相對,脈脈含情,才子佳人,天造地設,莫過如此。但天總不會遂人願,總會把最美的打碎,最合適的分開,留待後人唏噓。不能否認徐志摩是愛她的,而他更是多情而浪漫的,沒有感情他無法生活,即使在心中還藏着她,卻又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天道又是公平的,給了你卓越的才華,就不會給你圓滿的情感。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爲了自己的浪漫情懷,一己之私。還記得那身懷六甲卻被你無情丟棄在異國他鄉的張幼儀麼?所以無論你有多少的理由,多高的才情,你還能讓人敬佩麼?至少我總覺得不恥。所以你纔會在以後的情路中,想着一個仙子,卻娶了一個你得勞心勞力供養的妻子,最後在天空化作漫天雲煙壯麗的逝去。你終究是幸運的,至少讓她銘記了一生,愧疚了一生!

漫步紅塵,多想超然物外,可是總有那麼一個人,她的風姿和你心中詩情畫意勾勒的輪廓和氣質分毫不差,讓你狠狠的陷入其中。但是我們的生活不同,愛的選擇不同,左右愛一個人的環境不同,正是在這些各種不同中我們漸行漸遠,最後只有在風起的日子裏孤單的想起你!多想陪你到世界的盡頭,多想那個陪你東奔西走的人是我,多想和你一起披着滿身的詩意永遠在康橋的柔波里悠然呢喃。但是,親愛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和你在一起。知道你是堅強,理性的丫頭,定會一樣的淡然高雅,不要爲我哭泣,你孱弱的身軀經不起悲傷。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你是我前世種下的因,須得償還,所以愛得無怨無悔,坦坦蕩蕩。亦或是今生的一切是來世的果,不必愧疚,在天的那一頭我等你,許你那時還我,做我美麗的新娘。

她是聰慧的女子,真的很佩服她,可以毅然決然的放棄靈魂伴侶,去追尋塵世歡喜,煙火的幸福。她是那麼優雅平淡地做着對她來說最正確的選擇,就算徐志摩已經爲了她而背上罵名,清除了阻擋他們在一起的最大障礙,她還是選擇了真實的幸福,那個也許稍顯木訥,卻能讓她如沐春風的儒雅才俊。

樑思成是寬容的,也是珍惜當下的。和她結婚三十年,他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是她心中的最愛,就算徐志摩已然故去,自己也不是她現存的唯一,但他選擇了包容,選擇了給她絕對的自由,只是堅持平淡地愛她,他知道這個冰雪聰明的女子,什麼都看在眼裏,她不會辜負人間最質樸,簡單的愛。

“爲什麼是我?”他對這白蓮仙子屬於自己在結婚的前夕還是懵然。“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她如是答道。從此夫唱婦隨,相伴天涯。這就是婚姻,你不是我的最愛,卻也可以相守一生。相愛的人未必能在一起,不相愛的人在一起未必不會幸福。人生在世都是一個緣字,他來時好好珍惜,他去時,互道珍重。懷着對你的愛,和當初編織的夢,去善待下一個值得我停留的人,也許那無關愛情,這也是幸福。我們都知道,這世上最絕情,傷害最深的往往是曾經相互愛着的人,莫名的轉身,突然的離別,自此天涯陌路,連一句簡單的道別都沒來得及說。這是爲了什麼?有幾人能答出來?大多是連雞毛蒜皮都談不上的小事,不過就是個年少無知,輕狂傲慢,不懂珍惜。那是不成熟的愛。這世上真正的愛一個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包容她的一切,下雨的時候給她撐起一把油紙傘,寒冷的時候給她一個溫暖的臂彎,天黑了永遠有一盞燈爲她點亮,晨起時給她一縷溫暖的陽光”這便是世間每一個女子都向往的煙火幸福,一份安穩的愛。激情總是經不起流年的沖刷,唯有平淡才經得起歲月的蹉跎。

林徽因是幸福的,樑思成寵愛了她一生,給了他無限的包容和一份安穩的愛。她也是幸運的,老天對她是如此的眷顧,三大才子爲她一見傾心,終生不渝。除了才華橫溢,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儒雅穩重,經久彌香的樑思成;還有那個一提起就讓人不勝悲噓,爲她癡守一生,終身未娶的金嶽霖。其實我覺得,之所以林徽因的美麗優雅在我們的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金嶽霖的付出,居功至偉。因爲我們看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就覺得她是個才女;看樑思成和林徽因,就是個卓有成就的建築大師;而看金嶽霖和林徽因,你看不見描述,但是知道那一定是個風華絕代,遊走人間的女神,要不然不會這麼讓一個優秀的男人寧願孤獨終老,除了她容不得絲毫別人。

還記得許多年前看金大俠的《倚天屠龍記》開篇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天涯思君不可忘”那小小的郭襄,爲了那個大哥哥,一見誤終身,上終南,臨武當,走大漠,遊東海,追尋着神鵰大俠的蹤跡,和那些有他傳言的地方,必定少不了這個瘦小的身影,最終敵不過韶華,白了青絲,絕了戀想,青燈古佛,孤老峨眉。楊過是狠心的,也是理智的,終身未再見她一面。因爲他那爲國爲民的大胸懷單單隻能容下他那個白璧無瑕的姑姑。這道理我明白也沒多久,本以爲這只是小說的杜撰,如此純潔的愛戀,癡心不悔的守候只能存在於筆端之下,直到最近看到金嶽霖!請恕我苦澀的`筆墨寫不出他的優秀,也寫不出他的癡傻,更寫不出我的感動,至少當我看到“今天是徽因生日”這一句的時候,心裏堵堵的,眼眶潤潤的。那是一個怎麼樣女人?才能讓一個男人如此這般的愛戀着。我想倘若伊人泉下有知,一定會淚流滿面,相逢恨晚。對於女人來說,這一世不就是難得有情郎麼?現實很殘酷的是,林徽因只是樑思成的生活伴侶,如若不然他不會再續他弦,當然這也不能說是背叛,畢竟活着的人還有自己的生活。但林徽因卻是金嶽霖的全部,命運真的是天才的玩笑大師!金嶽霖始終都在離她最近的地方,做了一輩子的鄰居。無論是動盪的北平,還是飄搖的長沙,無論是日機轟炸下的昆明,還是亂中取靜的川南小鎮,在那個戰火紛飛,朝不保夕的年代,他默默地愛着,默默地跟着,也默默地護着,用世上最理智的關懷詮釋着愛情的崇高與偉大。他用行動告訴她“我,一直都在!”

是啊!我,一直都在!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卻用了一生去實踐着。人生說短也不短,真正懂得愛,又知道愛,可以不顧一切的爲愛癡狂的時間,我想不會超過十個春秋。而他卻用了一生。因爲他遇到了值得這樣堅守的理由,因爲這世上只有一個金嶽霖。其實我們遇到的人中,值得愛的人真的不少,人總是有自己的優點。但是真正的刻骨銘心是何人?我確信金嶽霖有世人皆知的三個字想當面對林徽因說,但是理智促使他沒能開口,這該死的理智。現在的人呢?想想自己對多少人說過那順口而出的“我愛你”,後來呢?你愛的那些人在天地的哪個角落?近況怎樣?幸福與否?同樣,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你耳邊說過“我愛你”,那些愛你的人呢?今夕何在?你的艱難困苦他可曾幫你渡過?我愛你,就是——“有千萬個理由讓我離開,而就是這一個理由讓我留下!”愛情不是試探,也不需要尊嚴。

如金嶽霖一般,真心的愛一個人會害怕你不在,害怕她被人欺負,你不在;害怕她受到委屈,你不在;害怕她挨餓受凍,你不在;害怕她心情不好,你不在;害怕她臥病在牀,你不在……凡此種種生活瑣小,你都神經質一般的擔心,或許沒有你人家也會過得幸福自在。卻還是癡癡傻傻地表示“我,一直都在!”只想告訴她“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955年4月1日北京同仁醫院,這是他摯愛的人間四月第一天,她駕着四月早天裏的雲煙去尋康橋的戀人,享盡了樑思成給予的凡塵煙火幸福,得到了金嶽霖這樣上天的厚重恩賜。我想他們都在她身邊,這樣一個絕代容顏,曠世才情,高雅清淡的女子在人們的不捨中閉上了雙眼。這一天,四月的第一天。也讓我更加的相信因果之說。

這朵世間的白蓮消逝了,歲月不會因爲她的離去而停留半分,紅塵滾滾向前,多少癡男怨女在歷史的長河中來去匆匆,演繹着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情是一個亙古的主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蓮”,他不是仙,嚮往着凡間的煙火幸福,渴望一份平凡安穩的愛。如果可以,願化作一段青青的蓮莖,在紅塵濁浪裏將他託舉在和風麗日中,搖曳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七

生命裏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他與她的以前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以前,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就應守候,繼續這麼守候着。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麼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是個傳奇,是隻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許煙波歲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明白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爲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但是最後她還是沒有選取他。但是,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嶽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那裏無意責怪誰,但是金嶽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感情不是利己,而就應是利她的,他爲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代替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爲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舊時光的風景裏,成爲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但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後,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貌,喉頭微微動着,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裏。最後還是一言未發,緊緊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花謝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彷彿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後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衆生,爲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於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後,三尺之雪,一夜發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着這一切。愛她卻不捨得讓她痛苦選取,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爲,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後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但是已經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嶽霖爲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後,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最後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齊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能夠兩兩相忘,日與月能夠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他如此深刻地愛着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嶽霖去世後,骨灰也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最後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向到許多許多年後的這天,許多許多年後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爲什麼有那麼許多許多的沉默、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期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