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1.24W

第一篇:林徽因傳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後感(精選多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

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林徽因詩詞,意境異常優美。喜歡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歡她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喜歡她的“除非在夢裏有這麼一天,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 讀《林徽因傳》的初衷並不是很明確,只是想打發一下閒時而已,沒想到這一讀,便迷上了這個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經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率性,讓這個女子變得那麼的剛烈又溫情。

這本書我讀了一個多星期。也許時間長些,但是閱讀的過程卻使我無比沉醉其中。人物臨摹似的描寫,景物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充滿作者靈犀、生動的敘述獨白,字裏行間時而浪漫,時而悲感,時而激憤,時而靈動,還有充滿學術性的記載和專業知識性的詞彙,更多的是對林徽因這樣一個讓人千古留戀的一代才女,偉大的母親的一種憐惜,讓人爲她對藝術,對文學,對建築學的奉獻精神和那種癡狂而敬重。雖然這兩個星期每天只讀很短的一段,但是這個過程彷彿讓我身臨其中,體會並感受着他們感受的一點一寸??

林徽因,白蓮一樣的女子,純淨而美好。不僅在詩詞文學上大顯身手,更在建築學領域舞弄風騷,卓有成就。而正是這個渾身充滿詩意與才氣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知道她是溫柔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她

應該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瞭解她之後,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着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起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纔可以這麼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爲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爲,創造一番輝煌!

也許只有林徽因纔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即使後來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裏也永遠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爲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樑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金嶽霖,我不知道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爲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着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樑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後,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是鍾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後,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餘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

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嶽霖的癡情。

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那個煙雨迷離的倫敦,兩顆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攏,擦出了愛的火花。可是林徽因的斷然決絕,只能讓徐志摩在康橋上輕輕嘆息:“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因爲林徽因沒有勇氣去愛,怕面對世間的流言蜚語,所以只好愛的平靜,愛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獨自舔傷口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離開是爲了什麼,因爲他懂她?後來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爲這樣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裏深愛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

勇氣,這個詞語,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擁有的。我們需要在面對抉擇時那份果斷的勇氣,我們需要在面對困難挫折時那份堅毅的勇氣,我們需要在受傷後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的那份樂觀的勇氣。勇氣,這個看似沉重的詞語,我們必須把它裝進行囊,悄悄帶走,讓它隨我們人生漂泊旅行,讓我們擁有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心態。

樑思成對林徽因的愛,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爲什麼在林徽因死後要另娶她人?難道是他們之間的愛輸給了生老病死,時間以及慾望?難道是爲了給他們的孩子找個媽媽嗎?舊人已不

在,新歡勝舊顏。曾經的誓言,曾經白天偕老的諾言,曾經暖人心窩的甜言蜜語,難道都只是隨口說說,並無真意嗎?正如張愛玲所說:誓言的“誓”和諾言的“諾”都是有口無心的。既然愛了,就要堅守,爲什麼要隨着一個人的離去,而將那份愛掩藏?爲什麼要讓自己忘記曾經的美好?難道怕回憶時,只能在腦海中尋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臉孔嗎?

我想缺的就是一種堅守吧。我認爲對自己愛的人都要好好守護,既然說出口,就一定要做到,行動纔是最好的證明。要實現的目標,就一定要付出一切努力,義無反顧地去堅守,實現。要實現的諾言就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莫讓自己成爲一個空口說瞎話的人。人生路漫漫,堅守自己喜歡的。不要讓浮雲遮望眼,也不要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堅守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回望此生時,還記得自己曾甜甜笑過。

其實,我真的很佩服,很欣賞金嶽霖。這樣的一個才子就在林徽因身邊默默守護了一生,不求回報,不求迴應。只要望着心愛的她,他就早已滿足。他會爲林徽因噓寒問暖,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他與林徽因性情相投,談詩談人生說哲理,這不是絕配嗎?但他不忍心破壞林徽因幸福美好煙火般的生活,甘願默默做個局外人,爲她的開心而幸福。他的無私和癡愛真的很讓我感動,甚至連林徽因和樑思成的孩子都叫他金爸爸。因爲愛她,所以連她身邊的所有人都一併愛了。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默默的奉獻的人,不求回報,甘願付出。記得高中有一同學說過:“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車,一路上搖搖

晃晃,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會有人陪你看沿途風景,但不知誰會陪你坐到終點站。所以用真心善待你身邊的每個人吧。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能夠相遇,真的是一種緣分。好好珍惜參與過你生命裏的所有人,也好好愛自己,愛別人,好好生活。

樑從誡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在現代中國的文化界裏,母親也許可以算得上一位多少帶有一些文藝復興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識與才能—文藝的和科學的、人文學科和工程技術的,東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現代的彙集於一身,並且不限於通常人們所說的修養,而是在許多領域都能達到一般專業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是啊,上天給了她美麗的容顏,無窮的智慧,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民國有那麼多的奇女子,但是人生完滿的,怕是隻有她一個吧。儘管冰心曾譏諷他們家是太太的客廳,儘管後來人或多或少拿她和徐志摩、金嶽霖的感情說事,但我想這是不是都出於目前很流行的一句話“羨慕嫉妒恨”呢?以我之見,林徽因做一個女人,就把女人做到了極致,她是建築學家,是詩人,是妻子,是母親,無論從各方面,學識也好,氣度也好、性情也好,她都站在一個高度,讓我們後來人不自覺的仰視,而且我覺得林徽因一生做的最正確的選擇是嫁給了樑思成,而不是徐志摩。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爲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

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

第二篇:《林徽因傳》讀後感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後感 花了兩天的時間將《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通讀了一遍。我一直覺得這是本極好的書。於我而言這本傳記是一本絕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筆如此美妙只是一直不解喜歡讀詩書的女子爲什麼總是多愁善感呢。一直想將許多美文背誦下來,只可惜自己十分忙碌,沒有那個時間。而現在我又遇到一本自己甚是喜愛的書,再也不敢奢望將其背誦下來,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誦讀。

其實林徽因也僅僅是一個平凡的女子而已。只是,時勢造英雄,恰恰在那樣一個年代,她恰恰有着那樣的背景與對詩文的喜愛。哪個男兒不喜歡才女,更何況是像林徽因這樣的才女。。許多人也想做像林徽因那樣的女子,襲一身素裝,青梅煮茗,讀一本小書,看庭前花開花落。恐怕在這樣一個時代,這些都只能是一種奢求吧,內心的安靜無關乎身處的環境無關乎周圍的一切。許多人在潛移默化的時光裏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最喜歡其中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身體只是個裝飾,靈魂纔是自己的,死後也不必受別人安排。”落入紅塵的飲食男女

終究是逃脫不了爲這副軀殼奔走的宿命。現在突然很能理解林黛玉,她深愛着賈寶玉,無關乎名利,無關乎財富,只爲自己內心深處的選擇,爲的是自己的心,因此,她從來不會逼迫寶玉爲仕途而奔波。想想,在如今,這樣的女子又能有幾個呢。

這個世間有太多的變數,有誰還能記得自己的初衷呢。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不讓生活的軌跡與既定的方向有太大的出入已實屬不易了。

仔細回想,人生真的奇妙,好像一切未知,又似乎冥冥之中在我們誕生之前就有了既定的軌跡。我們來到世間,只是將那些已被安排好的故事一一演繹一番,完成使命而已。若是這樣,緊走慢走,前程只有許多路,我們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只是回憶過去的往事又如夢一般。現在卻又恍如隔世,而這一路走來,冷暖自知。我是如此喜歡古典文化,多麼希望他能發揚光大。可是作爲一名醫學院的理科生,只能苦笑,恐怕我寫下的這些文字都詞不達意,貽笑大方了,更別說自己小小的願望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坎坷,或平坦,或艱辛,或愉悅,願只願世間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第三篇:《林徽因傳》讀後感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徽因傳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徽因傳

花了兩天的時間將《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通讀了一遍。我一直覺得這是本極好的書。於我而言這本傳記是一本絕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筆如此美妙,只是一直不解,喜歡讀詩書的女子爲什麼總是多愁善感呢。一直想將白巖鬆老師的《你幸福了嗎》背誦下來,只可惜自己確實沒有那個時間。而現在我又遇到一本自己甚是喜愛的書,再也不敢奢望將其背誦下來,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誦讀。

其實,徽因也僅僅是一個平凡的女子而已。只是,時勢造英雄,恰恰在那樣一個年代,她恰恰有着那樣的背景與對詩文的喜愛。哪個男兒不喜歡才女,更何況是像徽因這樣的才女。只嘆自己一平平女子,我的喜好在這樣一個信息氾濫的時代恐怕只是浪費時間罷了。呵呵,我也想做像徽因那樣的女子,襲一身素裝,青梅煮茗,讀一本小書,看庭前花開花落。恐怕在這樣一個時代,這些都只能是一種奢求吧!內心的安靜無關乎身處的環境,無關乎周圍的一切。許多人在潛移默化的時光裏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最喜歡其中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身體只是個裝飾,靈魂纔是自己的,死後也不必受別人安排。”落入紅塵的飲食男女終究

是逃脫不了爲這副軀殼奔走的宿命。現在突然很能理解黛玉,她深愛着寶玉,無關乎名利,無關乎財富,只爲自己內心深處的選擇,爲的是自己的心,因此,她從來不會逼迫寶玉爲仕途而奔波。想想,在如今,這樣的女子又能有幾個呢。

甚至,我連自己都不敢想,將來有一天我的另一半能否與我煮酒論英雄,是否是我心底最深的選擇。這個世間有太多的變數,有誰還能記得自己的初衷呢。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不讓生活的軌跡與既定的方向有太大的出入已實屬不易了。

仔細回想,人生真的奇妙,好像一切未知,又似乎冥冥之中在我們誕生之前就有了既定的軌跡。我們來到世間,只是將那些已被安排好的故事一一演繹一番,完成使命而已。若是這樣,緊走慢走,前程只有許多路,我們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只是回憶過去的往事又如夢一般。現在卻又恍如隔世,而這一路走來,冷暖自知。我是如此喜歡古典文化,多麼希望他能發揚光大。可是作爲一名醫學院的理科生,只能苦笑,恐怕我寫下的這些文字都詞不達意,貽笑大方了,更別說自己小小的願望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坎坷,或平坦,或艱辛,或愉悅,願只願世間所有的女子能記得自己的初衷,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第四篇:林徽因傳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後感

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與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嶽霖,建築學家樑思成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早已傳爲千古佳話,林徽因傳讀後感。但當我讀了作家林杉先生寫的《林徽因傳》後,上述的那些印記都已顯得微不足道,即而代之的林徽因則是一位氣質超俗,風姿迷人,思維敏捷,洞察銳利,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的鮮活風範。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麗如詩的文字,運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詳細的記錄詩人,建築學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靈歷程。開篇從風姿綽約的少女——林徽因與風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相識康橋寫起,止於著名哲學家金嶽霖和另一個哲人聯手共同爲其題寫的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間。”同時,也從側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化、藝術界的精英們一路艱辛、治學的坎坷動人的畫面。

首先是從林徽因的情感世界談起吧:我認爲理智與明智的林徽因與充滿幻想、浪漫的徐志摩,註定是摯友、詩友的關係;而她與樑思成則必是志同道合的一對。從書中的記述,我非常的欣賞樑思成的幽默。比如,林徽因與樑思成在圖書館內約會讀書,徐志摩有時會湊趣過來聊天,而樑思成便在門上貼張紙條,大書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願干擾)又比如,樑思成在學生時代,做個仿製古董銅鏡,讓研究東方美術史的老師鑑定,最後被騙的外國籍老師不得笑說:“hey!mischievous imp1(淘氣包)而金嶽霖對待林徽因的情感更接近柏拉圖的那句名言:“理性是靈魂的最高貴的因素。”

然後,在談談林徽因的才學。林徽因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而她還是挽救頻臨滅絕景泰藍的第一人;她是詩人,她的詩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她的小說,比如《窘》、《九十九度》等以辛辣的手法尖銳的揭露、抨擊黑暗的舊社會;她寫的話劇《梅真同她們》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由於所處的地位、追求的思想迥異而導致的悲劇,讀後感《林徽因傳讀後感》。 讀了她的這些文學作品,會令人無限回味深省的。此外,她還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大學的美學專業的中國人。

其次,就是她那嚴謹、執着的治學態度。林徽因患有肺結核病,可她卻以頑強的意志,堅強的毅力,帶病治學、考察、調研。由其是在艱苦的抗戰八年間,雖然深受疾病的纏繞,但仍能與樑思成(疾病纏身)共同的棲息在惡劣的環境裏,記錄、編寫一部部建築專業的論著。當他們的美國好友,邀請他們離開這苦難的環境時,他們卻婉言拒絕,仍留守國土繼續治學的精神,真是令當今知識分子借鑑與學習的榜樣!

最後,再談談林徽因在建築方面成就給我留下的深刻回味。從他們夫婦早年遊歷歐洲,再到回國後考察大半個中國古建築止,那種鍥而不捨、竭盡餘力保護古物的精神,實在令後人敬佩感動!同時,我也能全方位、透徹的瞭解到建築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從而也感知了異域的文化及鄉土風情,給東西方建築代來深刻影響。就像書中介紹的英國的聖保羅大家教堂,海德公園的水晶宮,愛因斯坦天文臺,到法國的盧浮宮,楓丹白露,古羅馬角鬥場等等歐洲典型的建築,你會不自主的陶醉於建築藝術的魅力中!你又能從側面瞭解道,人物與建築相互之間的歷史關係,從而懂得建築是藝術的靈魂,是人類心靈的契約。同時又通過建築知道了如:拿破崙,拉斐爾,門德爾鬆,大衛、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等世界名人軼事,簡直又像閱讀世界人物史。

《林徽因傳》這部傳記小說是集欣賞價值、珍藏價值、參考價值爲一體的書籍;當你掀開它品讀時,你會如癡如醉隨着文字海洋,遨遊在世界的文化藝術殿堂裏;同時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古今中外,東西方學者那艱辛、嚴謹、執著、探索的治學態度與崇高精神,是多麼令後人欽佩與學習的.

第五篇:《林徽因傳》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後感

她叫林徽因,是許多人夢中的白蓮,徐志摩爲她徜徉在康橋,深情的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爲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嶽霖爲她終身不娶,癡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爲愛情的纏綿悱惻而記住了這個浪漫迤邐的女子,卻也因這無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風範。再一次重溫她的一生,似乎她教會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應這樣走過。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羨慕的,隨父母遷居至**的一座老宅,在這個詩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導下接觸到文學的奇妙,從此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古典文學的詩情畫意、錦詞麗句加深了她的文學修養,爲她將來成爲一代才女種下美好的前因,後來隨父遷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霧都倫敦,天**北的人土風俗,異國風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閱歷,再次譜寫的詩詞歌賦除了辭藻的淡雅嫺靜更多了些人(請你繼續關注本站:)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

回首自己兒時,不禁憾然一驚,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嫺靜是我少有的與心對話的時光,總是安慰自己,哪個少年不莽撞,爲賦新詞強說愁才顯得假惺惺,卻忘卻了心靈感受的溫牀是生活,即使漫無目的遊逛你也能感受到路邊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豐富不豐富不在於生活經歷的多少,而在於你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銳,在於能否多方面體味所見、所聽、所遇的種種不同情景,能否體會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關係和牽連,生活的必然與偶然之中所起的戲劇性的變化。當然,更得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學。所以勿要感嘆自己的胸中無詞,心中無語,以心聆聽,用手觸摸生活,生活纔會回贈你真正的意義。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賞的,在那個對愛情充滿各種幻想的季節,能夠如此堅定自己的愛情信仰,維護愛情尊嚴。初始,我以爲這是需要一個很成熟的愛情觀才能駕馭花季年齡的衝動,但後來我明白是因爲她在任何時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樣的生活,每當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轉彎,或前行,都那樣從容不迫。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個內心堅定的女子,不爲任何,只爲對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時光,回首過往能做到滿心的坦然。爸爸曾經對我和姐姐說過,有你們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夠看到你們能尊重周圍的人和事,且依然從容堅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時候不理解,漸漸長大卻瞭解了那是一個做父親的殷切希望,希望我們能被這個社會接納,卻也不迷失了自己。

現在,這份堅定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隨遇而安----也許生活中的你會遇到種種的不安,但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貪戀岸上的煙火璀璨,卻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自我救贖。

婚後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歲的林徽因和樑思成在溫哥華姐姐家結婚。婚前,樑思成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問,爲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一個多麼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婚後他們按照梁啓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築,我一直以爲這纔是適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將滿身的書卷清香融合在建築事業中,讓我們領略到建築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卻從未因此而耽擱她熱愛的事業,修養期間還和樑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築,並多次發表《建築雜錄》等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

林徽因事業的最成功點莫過於參與設計國徽與挽救**藍傳統工藝,如果不是領略她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會相信一個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柔弱女子會擁有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耀,這個好強的女子,爲了心愛的事業可以廢寢忘食,極度消耗體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預支將來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爲事業是女人自信最大的來源,不管這份事業是放逐在工作,還是家庭,抑或是某種追求,只要全神貫注的投入,總是能給人一種優雅的張弛感,那種認真忙碌的姿態給旁人一種緊迫感與佩服之情,品嚐果實的自在卻流露出爲誰辛苦爲誰甜的滿足。幾分認真加上幾分執着,是愛自己,愛生活,更是對身邊人的一種尊重。

晚年的林徽因是我最陌生的,因爲史料對於這一部分的記載總是一帶而過,但我想,暮年的林徽因是最幸福安然的,因爲一生低調的奢華足夠彌補他年老的空虛,或許她也會擁有遺憾,但我肯定她絕對沒有後悔,每一個或對或錯的選擇鑄就了這傳奇韻味的一生,怎捨得掙扎在無謂的後悔之中?我想作者的這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對林徽因最好的讚美或者說是欣慰,欣慰的看到一段令人豔羨的人生,更欣慰如此的人生能牽動着更多的人重新思考自己的餘生,你的安好,放晴了誰的天空……

一直喜歡一句話,女人的一生應該這樣走過,10歲而乖,15歲而聰,20歲而甜,25歲而美,30歲而媚,35歲而莊,40歲而強,45歲而賢,50歲而潤,55歲而醇,60歲而慈。試着愛上自己,做到隨遇而安,笑響會點亮整個人生,你就是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