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老人報告多篇

中國老人報告多篇

【第1篇】中國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範文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爲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爲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老難:獨生子女70後沒時間80後沒錢

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現狀並存。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後,已經漸漸成爲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羣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說,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後,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爲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於並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後,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衆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 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爲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說,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療費支出,而醫療費又佔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託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持,尤其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爲無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爲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爲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爲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爲衆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爲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第2篇】中國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範文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爲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爲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老難:獨生子女70後沒時間80後沒錢

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現狀並存。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後”,已經漸漸成爲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羣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說,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後”,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爲“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於並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後,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衆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 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爲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說,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療費支出”,而醫療費又佔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託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持,尤其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爲無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爲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爲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爲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爲衆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爲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第3篇】2022年8月中國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增長的趨勢日益明顯,關愛空巢老人越來越成爲人們關注的話題,出現在空巢老人中的問題也日漸突出。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蒐集的中國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爲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爲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老難:獨生子女70後沒時間80後沒錢

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現狀並存。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後”,已經漸漸成爲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羣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說,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後”,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爲“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於並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後,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衆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 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爲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說,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療費支出”,而醫療費又佔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託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持,尤其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爲無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爲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爲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爲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爲衆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爲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標籤:多篇 老人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