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言特殊句式(精品多篇)

文言特殊句式(精品多篇)

文言特殊句式 篇一

在文言句式裏,虛詞的連用不是爲了表明一種語氣,而是代表着一種特殊作用,這種固定形式也比較常見。

1、表比較作用。常見有孰與無如何於等。

①沛公曰:孰與君少長?司馬遷《鴻門宴》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孰與相當於跟相比誰更

③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無如相當於沒有像

④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何於相當於跟比。

2、表被動作用。常見有爲所爲所見於等。

①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②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某種原因。常見的是所以,相當於的原因。

①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司馬遷《鴻門宴》

②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認定作用。常見的有於是然也。

①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賈誼《過秦論》

於是相當於在這時候。

文言特殊句式 篇二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判斷句)

2、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賓語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判斷句)

4、我爲趙將。(“爲”,是,判斷句)

5、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 (“於”,被,被動句)

6、設九賓於廷(“於廷”,介詞結構後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被動句)

8、求人可使報秦者。

9、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判斷句)

10、大王見臣(於)列觀 。 (省略介詞“於”)

1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定語後置,留在漢的匈奴使)

12、爲降虜於蠻夷。(介詞結構後置,“於蠻夷”)

13、何以汝爲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以何見汝爲”)

14、子卿尚復誰爲乎?(賓語前置句,“子卿尚復爲誰乎”)

15、何以復加。 (賓語前置句,“以何復加”)

16、信義安所見乎? [賓語前置,(您對漢朝的)信義表現在哪裏呢?]

17、緞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句)

18、見犯乃死,重負國(“見”,被,被動句)

19、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定語後置,無罪而全家被殺的大臣有幾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爲乎?(賓語前置句,“子卿尚復爲誰乎”,

您還爲誰(守節)呢?)

21、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賓語前置,“未有之”)

22、後數日驛至,果地震(於)隴西。 (省略介詞“於”)

文言特殊句式 篇三

一、與衆不同的判斷句是

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爲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屈原列傳》)

B、“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原列傳》)

C、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孟子》)

D、水旱疾疫,即天地調劑之法也。(《治平篇》)

二、全是倒裝句的一項是

(1)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爲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

(4)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賣炭翁》)

(5)宋何罪之有?(《公輸》)

(6)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幾時有》)

(7)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爲一帖,木格貯之。(《活板》)

(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

A、(2)(3)(5)(7)B、(2)(3)(5)(8)

C、(3)(5)(7)(8)D、(3)(4)(6)(7)

三、與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

例句: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陳涉世家》)

A、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B、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崤之戰》)

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D、相如既歸,趙王以爲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爲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與衆不同的被動句是

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爲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屈原列傳》)

B、升死,其印爲予羣從所得,至今保藏。(《活板》)

C、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爲人所並,豈足託乎!“(《赤壁之戰》)

D、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屈原列傳》)

五、與衆不同的倒裝句是

A、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

B、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C、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餘濟乎江湘。(《涉江》)

D、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文言特殊句式 篇四

(1)主語省略

省略主語的現象在古今漢語中都有,只是在古漢語中更多一些。

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這句中的主語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產異蛇,( )黑質而白章。這句中的主語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語。

(2)謂語省略

謂語是對主語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況下謂語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氣 再( )而衰,三( )而竭。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謂語一定要補充出來。

(3)賓語省略

賓語是動詞的受動對象,我們要注意動詞謂語,就能分析被省略的賓語。

如:尉劍挺,廣起,奪( )而殺尉。

餘聞( )而愈悲。這幾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賓語。

(4)省略介詞於

介詞於、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盡( )水源;口技人坐( )屏障中。

這幾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詞。

省略句需要字字對照,句句明其意。

文言特殊句式 篇五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爲謂語,對主語直接表示判斷的句子。在現代漢語裏,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一個判斷詞“是”來聯繫。如:“魯迅是紹興人。”但也有不用判斷詞的。如:“魯迅,紹興人。”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式通常是藉助於虛詞構成一定格式來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幾種:

1、“……者,……也”格式。“者”“也”都是語氣詞,“者”表提頓,“也”表肯定。這是古漢語判斷句的典型結構。“者也”可以單用,可以雙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

“劉備者,天下梟雄也。”(“者也”雙用)

“劉備者,天下梟雄。”或“劉備,天下梟雄也。”(“者也”單用)

“劉備,天下梟雄。”(“者也”不用)

“劉備,天下梟雄者也。”(“者也”合用)

2、“……是……”格式。“是”在文言中表判斷,這種情況比較少。先秦中幾無,漢以後出現。如:

“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琵琶行》

3、動詞“爲”表判斷。

“此爲何若人?”(這是怎樣的人?)《墨子》

4、副詞“乃”“即”“則”“皆”表判斷。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吾翁即汝翁。”(我劉邦的父親就是你項羽的父親。)《漢書、項籍傳》

“此則岳陽樓之在觀也。”《岳陽樓記》

“吾村十里皆平原。”《馮婉貞》

5、否定判斷。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以上是判斷句常見的表示形式,譯成現代漢語時,都要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詞“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來有“是”字,從表面上看,這個“是”字很像是判斷詞,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不是判斷詞,而是一個指示代詞,復指前文內容,譯爲“這”“此”。翻譯時,有時要另加判斷詞“是”。如:

“是時,曹操遺權書。”(這時曹操送給孫權一封信。)《赤壁之戰》

“是吾劍之所從墜。”(這兒是我的劍掉進水裏的地方。)《刻舟求劍》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句是就主語和謂語的關係而言的,主語不是動作行爲的主動者,而是動作行爲的`承受者。現代漢語中的被動句一般用介詞“被”來表示。爲方便學習,我們把古漢語中的被動句,分爲兩大類,即標誌被動和意念被動。

(一)標誌被動主要有四類標誌。

1、於(乎)式,即“動詞+於(乎)+主動者。

介詞“於(乎)”用在動詞後表被動,引出動作行爲的主動者。例如:

不拘於時,學於餘。《師說》

懷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

受制於人。

2、“……見……”,“見……於……”式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3、“爲……”“爲所……”“爲……所……”

吾屬今爲之虜矣。《鴻門宴》

若屬皆且爲所虜。《鴻門宴》

而爲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先發者制人,後發者爲人所制。《項羽列傳》

4、……被……(在文言中較爲少見)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孔雀東南飛》

(二)意念被動

沒有表示被動的介詞出現,需要聯繫上下文去理解,如: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項脊軒志》

洎牧以讒誅。《六國論》——等到李牧因爲讒言而被殺。

三。倒裝句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包括謂語前置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詞結構後置)、定語後置句。

在漢語的語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的位置在古今漢語中是一致的。但有時因爲表達的特殊需要而出現倒裝現象。現代漢語也有不少倒裝句,但古代漢語中的倒裝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一般是爲加強感嘆和疑問的語氣。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

在現代漢語中爲加強感嘆和疑問的語氣也經常用主謂倒裝句式。如:

太不聰明瞭,孩子!

(二)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是疑問句中賓語前置的兩個必要的條件,缺一不可。疑問代詞有孰、何、誰、曷、安、奚、惡、胡等,疑問語氣詞有乎、諸、邪、哉等。例句:

子將安之?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論語〉〉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何爲其然也?〈〈赤壁賦〉〉

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

2、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

否定句一般帶有否定副詞“不、毋(無)、未、非、弗、勿”或否定性無定代詞“莫”。否定句,代詞作賓語,是否定句中賓語前置的兩個必要條件。

子不我思,豈無他人?〈〈詩經〉〉——你不想我,難道沒有別人思念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與國也〉〉

以爲天下莫己若者。〈〈秋水〉〉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

3、一般句式中的代詞賓語的前置。

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先秦古籍中。如:〈〈論語〉〉

4、一般句式中的介詞賓語前置。如: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5、用“之”“是”來提賓。如:

何陋之有?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其斯之謂與!

無乃爾是過歟!

(三)定語後置。

在現代漢語中,定語一般在中心詞的前面。文言文中定語有時在中心詞的後面,這是爲了使中心詞突出,或者爲了使句子更流暢順口。

1、數量性定語的後置。

數量詞作定語往往放在中心詞的後面。如: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鴻門宴》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2、定語後置的標誌。“者”(譯爲……的)、“之”

(1)、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赤壁之戰》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中心詞+之+後置定語

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3)、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馬之千里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

文言特殊句式 篇六

互文

主人下馬客在船:

此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主人下馬和客在船在文義上互文見義,相互應和、補充。並非只有主人下馬,也不是隻有客人在船上,而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馬到了船上。惟其如此,下句舉酒欲飲才順理成章。

省略句

1、初爲《霓裳》後《六幺》:

此句爲平行語省略(王力《漢語詩律學》提法)。詩詞中,短語或句子如果是兩個並列的部分組成,有時可省略關聯詞,有時省略主要成分。這句承前省掉爲。與之相同的還有:今年歡笑復明年(歡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

2、本長安倡女:

省略謂語,本(是)長安倡女。

3、使快彈數曲:

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彈數曲。

4、送客湓浦口:

省略於,在,送客(於)湓浦口。

5、感斯人言:

省略於,被,感斯(於)人言

6、沉吟放撥插弦中:

省略於,在,沉吟放撥插(於)弦中。

狀語後置

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

漂淪:漂泊淪落。江湖:泛指四方各地。轉徙於江湖間爲狀語後置句,應爲於江湖間轉徙。全句翻譯爲如今漂泊淪落,在各地間流離轉徙。

介賓短語後置

1、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於,向。應爲嘗於穆、曹二善才學琵琶。

2、轉徙於江湖間:

於,在。應爲於江湖間轉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