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湖南景點導遊詞合集多篇

湖南景點導遊詞合集多篇

湖南景點導遊詞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張家界,非常高興能同大家一起遊覽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黃石寨。人們常說“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關於黃石寨的名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漢留侯張良曾在此山居住,爲紀念師傅黃石公,修廟祭祀,取名黃石寨;另一種說法是從遠處眺望,此山像一頭威猛的雄獅,所以又稱“黃獅寨”。

黃石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中部,海拔約1200米,寨頂面積達200多畝,是由無數懸崖峭壁共同托起的一塊雄偉、奇特而又美麗的臺地。從寨頂眺望四周,只見雲漫萬壑,千峯攢聚,綠樹凌空,薄霧飄舞。黃石寨是張家界風景的精華,一位著名詩人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級,隱隱約約躺在茂密寧靜的杉林裏,那就是“杉林幽徑”。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後山一條路,今天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從杉林幽徑上山,兩邊景點競相聳立,讓人目不暇接。

前面這個景點稱做“羅漢迎賓”。請大家注意左上側的石壁上,一個大肚羅漢正靠近一棵松樹盤腿而坐,他頭戴僧帽,歪嘴斜眼,滿臉堆笑地凝望着山下。大家若仔細看就會發現他特別像民間傳說中的“濟公”和尚。

離開“羅漢迎賓”,請繼續往上走。現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巖罩,它高約3米,長約20米,上面有一個2米多寬的岩石懸罩,它叫做“大巖屋”。這裏既是遊客們小憩的好地方,也是一處絕妙的觀景臺,往東可以看到花溪峪、種子園與鑼鼓塔一大片風光,其間重巒疊嶂,萬峯聳立,雲霧繚繞,恍如仙境。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巖屋旁邊的岩石“鐵墩臺”。它上大下小,四四方方,傳說這是八洞神仙路過時從傘把上扔下的一塊鉛石,專供燒炭翁與老鐵匠砍柴、打鐵維持生計用的。

在大巖屋的上面,有一座突兀在山腰上的山峯,顏色金黃,在陽光下熠熠閃光,人們稱它爲“半壁江山”。從下面看,它猶如一扇巨大的手掌,五指伸開,而且手掌略收。它聳立在那裏,正如同大斧劈開的半邊山一樣,真是鬼斧神工!難怪詩人都讚道:“正看成壁側成掌,點化全在花和尚,借來開山斧一把,霹靂一聲成四方。”

大家請注意聽,前面傳來了陣陣歌聲。這是悅耳動聽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點歌臺。看,一個個衣着秀麗的土家姑娘正在載歌載舞地歡迎着各位來賓,她們優美的歌聲是否會喚起您對土家民風的無限嚮往呢?她們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是否帶給您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和快樂?此時此刻,您是否感悟到張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諦呢?

大家現在已經到半山腰了,離“會當凌絕頂”的寨頂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請看,前面有一塊巨石凌空突出,崖下一片杉林連綿起伏,綠濤洶涌,這個景點就是“點將臺”。相傳漢留侯張良當年爲了尋找師傅的蹤跡,來到此地隱居,卻遭到大權在握、專橫一世的呂后的猜忌。爲了對付呂后的大軍圍攻,張良在此日夜操練人馬,以防不測。據說,這裏就是張良當年登臺“點將”的地方。

過了“點將臺”,大家往右邊沿臺階向上走,上面是一處天然石壁拱成的凹型崖壁觀景臺,這便是“娛樂臺”。這裏可以近看“天書寶匣”,遠觀花溪峪,上眺千峯錯列,下瞰林木蒼翠。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兀自獨立,頂端爲一平臺,上面有一塊長約3米、寬l.5米的石匣,匣上有一個石蓋,一半凌空,一半蓋於匣上,周圍環繞着五棵翠綠的松柏。傳說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於匣內,後因戰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卻忘記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隻半掩半開的石匣。由於石匣內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稱爲“天書寶匣”。

張良取出的天書後來放在什麼地方呢?請大家回首眺望對面的山峯,峯頂平整的巖壁上,有自上而下均勻整齊的線條,上面還有許多筆畫依稀、似是而非的斑斑點點,讓人產生一種神祕莫測的感覺,相傳這就是被張良重新放起來的“天書”,這個景點叫做“天書高掛”。據說,天下太平之後,張良就把天書高掛在這裏,讓天下所有能夠看懂它的人來讀它,您看懂了多少呢?如果仔細看,在“天書”的下面還有兩隻探頭探腦的烏龜,似乎正馱着“天書”在艱難地攀登,好像不達天界誓不罷休,大家都叫它“雙龜登天”或“金龜馱天書”。

看過天書之後,繼續攀登。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通道,其形如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裏就是“南天門”。大家請注意旁邊的兩座山峯,排列整齊,威武雄壯,酷似古代的武士,一左一右,長年守候在南天門旁邊,人們稱他們爲“把門將軍”。他們身穿鎧甲,腰懸寶刀,背插羽箭,身材偉岸,形態逼真。據說這是把守黃石寨的山神。

不知大家注意到身邊這一棵參天古木沒有,其樹齡在百歲以上,叫“青錢柳”,又叫“搖錢樹”。它結籽成串,形狀如錢,成熟時色呈金黃,中間有仁,周圍還有花紋,同古代的銅錢一模一樣。它的樹根從底部分成大丫,夏季節,樹冠就像是一把撐開的巨傘,枝繁葉茂,給我們一片清涼;秋冬時分,樹葉泛黃,果實成熟,風一吹動,串串果實灑落在地上,就像是一串串金黃的銅錢,由此得名“搖錢樹”。

大家請看這邊,過了“搖錢樹”不遠,前面便是“定海神針”。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強硬的身軀支撐着整座大山。“定海神針”與“金鞭巖”遙遙相對,形成了一幅十分壯觀的“天然壯景”。那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峯又是什麼景點呢?它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高達300餘米,根部穩紮大地,真像一根擎天石柱!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爲立在南天門下面而得名。它與“西天一柱”遙相呼應,傳說二者是兩隻獨腳獼猴所變,當年它們爲救孫悟空,被二郎神點化,只得永遠立在這裏了。

“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歷經萬年滄桑卻仍然堅忍不拔的精神,是整個“武陵源”石英砂岩峯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的節徽和標誌。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景點是“王光美詩刻”。1983年11月30日,前_劉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在湖南省人大副主任羅秋月等人陪同下,登上了張家界。想當年,這裏還是一條人工剛剛挖出來的小毛石路,王光美被沿途風光所震撼,也不免勾起了許多往事。她先後遊覽了四處景點,吟出一首四言詩來:“奇峯異石,冠絕天下。蒼松青杉,美不勝收。”有人說這是一首雙關詩。一個“奇”字是對劉少奇同志的全部評價;一個“美”字,則暗示了她自己深隱在心底的不宜直言的另一層意思。

大家現在已順利登上黃石寨了。前面這座上平下懸的圓形石峯就是“摘星臺”。站在臺上,使人油然產生“一覽衆山小”的感慨!這裏可眺望“雙門迎賓”、“天然壁畫”、“玉瓶峯”、“兔兒望月”等主要景點。特別是到了晚上,有一種與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覺,似乎一伸手,就能將天上的星星“摘下來”。說起摘星臺,還是在建園初期,1983年11月8日清晨,天邊上還殘留着幾顆星星,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經委主任的張勁夫同志便迫不及待爬上這座石臺,面對足下千百座石峯,隨口吟詩道:“千峯競秀,萬木蔥蘢,琳琅滿目,美不勝數。雖非天上,不似人間。藉以喻此,不爲過也。”這摘星臺也就是他命名的。

前面這個人工景點就是“六奇閣”。“六奇”準確地說是指山奇、水奇、雲奇、石奇、動物奇、植物奇。這是公園內惟一的人造景觀,它採用大理石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層,攢尖飛頂,重檐突出,是一座集民俗、書法、自然景觀於一體的特殊樓閣。站在三樓,可以盡情飽覽張家界的壯麗風光。“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閣頂,可以看到袁家界、楊家界、天子山、朝天觀、三姊妹峯……

接下來沿着長2200米的山頂環繞線遊覽五指峯、前花園、天橋遺墩等景點。這裏的每一座巖峯都是一件古老的藝術品,每一座巖峯都隱藏着大自然的無窮奧祕。幾年前,一位來自東北的女作家,就站在五指峯觀景臺感嘆道:“看了張家界的風光,覺得真可以死了!”接下來她又說:“看了張家界的風光,覺得更有理由好好活了!”兩句話看起來前後矛盾,其實不然:前一句是說能見到像張家界這樣奇美的風光,此生足矣;後一句是說人生是如此美好,理應更加珍愛生命。面對鬼斧神工的前花園,詩人丁芒也發出了“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何能叫老翁”的感嘆!

在大家的前方有一排六座高達200餘米的山峯,就像橋塌後留下的橋墩,所以叫做“天橋遺墩”。再往左前方看,山峯下有個狹長形的石洞,叫飛雲洞。1984年9月7日上午8點半,就在眼前這一片被石峯圍出的空間,出現一個直徑約200米的彩色光環,當時五位目擊者狂呼雀躍的身影清晰地倒映在光環中心,連四周奇峯怪石也在光環中時隱時現。20多分鐘後,光環漸漸消逝。這種氣象奇觀俗名叫“佛光”,1996年5月15日,天子山神堂灣也出現過佛光奇觀。

現在來到後山門,它猶如一道石門,中間陡峭,兩邊狹窄,地勢十分險要。過去這裏是登黃石寨的惟一通道。1995年3月,__就是從這裏上下黃石寨的。上山途中,江_在休息時,興致勃勃地拉起二胡,爲當地的土家族女歌手伴奏;登上寨頂後,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唱段,與遊客們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