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閱讀練習答案及譯文(精品多篇)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閱讀練習答案及譯文(精品多篇)

《飲湖上初晴後雨》翻譯 篇一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註釋

①飲湖:在西湖上飲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開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④方好:正顯得美。

⑤空濛:形容細雨迷茫的樣子。謝玄暉詩:“空濛如薄霧”。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與詩中“好”同義。

⑦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

⑧淡妝:淡雅樸素的妝飾。

⑨濃抹:濃豔華麗的打扮。抹,塗脂抹粉。

⑩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白話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壯麗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無論淡妝濃抹,她總是顯得那麼美麗。[1-2]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遊玩後。

詩句賞析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裏,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爲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裏,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爲“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爲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作品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豔,後來轉陰,入暮後下起雨來。而在善於領略自然並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讚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入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裏,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着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爲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爲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爲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這裏,詩人抒發的是一時的才思,但這一比喻如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所說,“遂成爲西湖定評”。從此,人們常以“西子湖”作爲西湖的別稱。蘇軾本人對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後人對這一比喻更深爲讚賞,常在詩中提到。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這首詩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名篇”。其特點之一是概括性特別強。它寫的不是西湖的一處之景或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的`全面寫照和全面評價,區而它就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生命色。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此外,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

互文。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說西湖的山水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美妙。不能理解爲: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

對偶。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對,意義相近,互爲補充。由於“水光瀲灩”與“山色空濛”,“晴方好”與“雨亦奇”,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對仗工整,創造出神祕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喻。詩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蘇軾以自己的奇妙的觀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過巧妙地比喻,構成一幅生動可感的西湖圖像,創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貼切的比喻。西湖也叫西子湖,這個名字是從這首詩歌中的比喻而來。西湖也因此而錦上添花,越來越聞名。

賞析 篇二

這首詩讚美了西湖美麗迷人的風景。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寫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陽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盪漾,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的是雨天的景色,在濛濛細雨中,西湖周圍的羣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夢如幻,非常奇妙。詩的前兩句照應題目中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人在西湖遊玩飲酒,起初陽光明媚,後來下起了小雨,這一切詩人都看在眼裏,都覺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別開生面,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西湖是天然美景,西施也是吳越之地孕育出來的美人,天生麗質是她們共同的特點。比喻巧妙貼切而又自然,因此,西湖也獲得了“西子湖”的美稱。

賞析 篇三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爲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爲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內容講解 篇四

詩作者蘇軾以爲“文如其人”,那麼此詩能成爲吟詠西湖詩篇中的絕唱,與蘇軾的創作風格,與他同西湖的情感密不可分,讓我們走近蘇軾,走進詩句的字裏行間,去理解,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