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聯考生如何填報大學聯考志願表【新版多篇】

大學聯考生如何填報大學聯考志願表【新版多篇】

志願設置不同帶來投檔方式變化 篇一

“梯度志願”實行的是志願優先,然後看分數。

在這種設置下,每人只能選一所學校,投檔時就要先按學校來檢索,看都有哪些考生填報了,在填報同一學校志願的考生中比分數,從高分到低分投檔,按照投檔比例投滿爲止;比如按1:1.2投檔,就是招100個投120個;假如上線的生源不足,比如要招100個,但上線的都投了也才投出90個,那剩下的計劃空額就等在那裏,要依靠第二輪投放“參考志願”(也叫“第二志願”)時補充投檔。

第一輪每一所高校的第一志願都投檔完畢後,就進入錄取階段,這時叫預錄取,每一所高校確定預錄取名單後還要提交省高招辦審覈,如果理由正當,就審覈通過予以確認,這時預錄取就轉爲正式錄取,然後進入數據庫,接下來要打印錄取花名冊等;等到每一所高校的預錄取結果審覈工作都結束了,第一輪投檔與錄取工作也就結束,然後進入第二輪(也就是“參考志願”的投檔與錄取)。

“平行志願”正好相反,它的錄取規則是“分數優先”,然後才“遵循志願”。

按照“平行志願”的設置特點,考生選的高校不是一所了,而是同時有4所(或更多),所以就要改變規則。

這好比我們乘車,有100輛車都停在那邊,那麼多人,誰先上誰後上呢?誰該上哪輛車呢?事先定好規則,大家先來比分數,誰分數在前誰就可以先上,這就是“分數優先”。

誰先上哪輛車也事先挑好了,不能100輛都任由你挑,一個人事先可以挑選4輛(爲了儘量讓大家都能上自己滿意的車,還會要求大家事先把想上的4輛車排出順序),按分數高低排隊輪到你上車時,要看你事先選擇的4輛車客源情況。

假如第一輛車有空位,你就可以上這輛車,假如這一輛已經滿客了,那就要看第二輛乃至第三輛、第四輛的情況。

以此類推,哪一輛還有空位就上哪一輛,除非你事先判斷失誤,選擇失當,所選的車都上滿了人,沒有空位,那你也就沒有上車的機會了;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等下一輪,也就是要看還有哪些車沒被人坐滿,還有空位公佈出來徵求志願,你纔有機會再去選擇、再去競爭。

這就是“遵循志願”。

具體怎麼運作呢?首先考生要排隊,排出位次來,不能擠到一起。

現在同分的考生相當多,所以必須在分數上分出先後。

這個規則事先也公佈了。

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怎麼分位次呢?文科考生在總分相同時先比語文,語文再相同時比文綜,文綜也相同時比數學,最後比外語;理科考生總分相同時先比數學,之後比理綜,接着比語文,最後比外語。

如果都比下來還有相同的,只好兩個人並列;當然這種概率極低。

跟排位次相關的是加分的處理。

文件上也有規定,凡是固定的政策性加分都要加到總分裏去排位次。

這種固定的加分都是教育部統一規定的,全國通用。

排出位次後,“平行志願”的投檔纔可以運作。

誰在前誰就獲得優先的檢索投檔權。

請大家注意,這裏僅僅是說檢索投檔權,並不等於被錄取。

招生首先要投檔,檔都投不出去後面就沒有錄取可言,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檔案投出去。

比如說某一個考生是排在第1000名,前面999名的檢索投檔都做過了,輪到第1000名時,計算機系統就開始檢索你所填報的“平行志願”(本科有4個欄目)。

如何填報大學聯考志願表 篇二

給你提供一份福建的策略,望你靈活參照:福建省招辦主任解讀平行志願特點及填報策略

“平行志願”的填報策略 篇三

既然有風險,那麼,要怎樣規避風險呢?這就涉及到填報志願的策略問題。

說到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解決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

客觀上每年都有這兩種不同的選擇。

相當一部分考生就是選學校,如只要能上北大學考古也可以,這就是奔着某個學校去的,這是一種選擇。

第二種選擇就是選專業,比如我就是要選金融、會計,其他的都不學。

考生首先自己要想定是要選學校還是要選專業。

爲什麼說到這個問題呢?因爲前面說了,第二種退檔原因就是因爲選專業選得非常明確,結果投檔安排專業時,又競爭不過人家被退檔了。

就拿臨牀醫學來說,北大醫學部有,上海醫科大學也有,福建醫科大學也有。

臨牀醫學是公認的熱門。

你的分數可能達到北大醫學部的要求,如果你選其他專業可能不會被退檔,但是因爲你只選最熱門的臨牀醫學專業,其他專業不讀,就可能被退檔。

如果你填報志願時所選的不是北大醫學部的臨牀醫學專業,而是填報了上海醫科大學的臨牀醫學專業,則有可能具有相對的專業競爭優勢不會被退檔。

但就是因爲你先選填了北大醫學部,又達到學校的投檔線,被投檔進去了,這樣反而麻煩了,等到被退檔時,上海醫科大學的機會又失去了。

像這種情況就應該一開頭就捨棄北大醫學部,而確保其他醫大的。臨牀醫學專業。

所以選學校和選專業是有着不同的選擇的,就是要有所得和有所棄。

如果選學校的是一種策略(相對來講機會較多),那麼選專業的就是另一種策略(相對來講只有一次機會)。

所以首先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第二個問題是選學校和考慮專業安排時,給你的多個欄目,都應該有合理的梯度配置,不能把多個機會變成只有一個機會。

拿選學校來說,比如首選浙大,後面跟着就是交大,這個就是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所選擇的高校都在同一層面上,沒有拉開檔次,浙大假如出不了檔,交大恐怕也投不出去。

怎樣才叫合理呢?就應該形成梯度配置,跟階梯一樣。

根據考生們總結的經驗,比較合理的填報策略,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就是“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

也就是第一欄用“衝”,能衝得過就“衝”過了;第一欄“衝”不過,第二欄就應該求“穩”;如果擔心“穩”不過的時候,第三欄就應該選更保險一點的,也就是“保一保”;“墊一墊”就是墊底,以便在前三欄都走不了的情況下還有退路,但也不能隨便抓一個,也要挑自己滿意的。

四個學校的志願欄目應該說都要填自己滿意的,無非是爲了保證成功率,在策略上形成這樣的配置,萬一前面走不了後面還有退路,目的都是爲了提高成功率。

一般說來,學校很難分出好與差來,刻意去分也不科學、不合理,只要是自己選擇的滿意的就是最好的。

考慮專業安排也一樣,除非自己有特別的情況非要只挑1~2個,否則也要“冷”“熱”搭配。

總之不管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最好都要構成梯度配置,這纔有利於提高成功率。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選擇這樣的填報策略也是以自身實力爲基礎的,要“衝”也不能亂衝,明知實力達不到去“衝”那也是一種“浪費”。

令人可喜的是,從去年錄取結果看,考生們填報得很好、很理性,比如本一批文史類A檔衝過的就達44%、理工類高達48%;而落到第四欄“墊一墊”的都只有6%。

八、填報志願時要注意的操作細節

爲了更好地實施這種填報策略,一般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瞎報”也不能“亂報”。

“瞎報”就是不瞭解對方院校的情況,也不知道自己的實力跟對方院校的錄取分數(或者位次)是否相當,盲目填報;“亂報”就是四個欄目你不能忽高忽低,自己把梯度配置搞亂了,也不能都搞成平面式的,把四次機會都變成一次“衝”的機會。

怎麼避免呢?就是要“知己知彼”。

“知己”就不用操心。

很多家長就很操心,一考完就開始操心,比如今年的考題難不難、分數線在多少分等等,其實這些都不用操心,耐心等幾天就自然有結果。

大學聯考結束後,就有一大批老師在閱卷,一般考後20天之內分數就能出來,分數出來後相應的位次也就出來了,考生憑自己的賬戶和密碼不但可以上網查詢到分數,同時也知道了自己所處的位次。

緊接着就是省招委會研究公佈各個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

我省特意確定在“三知”(即知分、知位、知線)後才填報志願,就是爲了讓大家“知己”。

怎麼“知彼”呢?渠道有很多。

現在考生手中的這個資料就是一種很實用的工具,其中有上一年各高校在我省錄取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最高位次和最低位次,考生拿自己的分數和位次比照,就很容易知道自己實力如何,哪一所敢報,哪一所不敢報,乃至於哪幾所可以選擇形成“衝、穩、保、墊”的梯度配置。

不過這僅僅是第一步,做完這一步以後就要翻開計劃本(招生資訊的一種),去找相應的學校,找到這所學校然後挑專業,把滿意的專業挑出來注在學校邊上,一所學校可以填報六個專業,考生可以多挑幾個。

在挑專業之前最好家長和考生多溝通,最好能想清楚希望今後做什麼事情、到哪裏做等等。

比如說以後想當警察或者想當老師等等,都要事先溝通一下。

溝通完以後就要尊重考生的意願,家長再不能干涉或者乾脆包辦。

溝通完以後,考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理性地、有準備地挑選專業。

專業選出來以後還可以利用上面講到的那個查詢系統,來查專業信息。

這個時候就要輸入“某某學校、某某專業、福建理科的位次”,比如要了解這所學校前幾年這些專業在福建招得最高位是第幾位,最低位是第幾位,使自己有個參照。

這就叫“知彼”。

動手去做這些查詢工作比問誰都更好。

當然,查詢結果也只能是最接近的參考,要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是不現實的。

這些工作做完後還希望做兩件事情:

第一個是徵求一下高校的意見(這也是一條“知彼”的重要渠道),可以掛個電話去問,把自己的情況介紹一下,然後請高校老師指導敢不敢報他們的學校,如果老師答覆說應該可以吧,或者答覆說根據學校往年在福建招生的情況看你有優勢,你應該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填報;

第二個是要了解一下你所預選的專業都開設了哪些課程?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爲什麼呢?就是事先讓自己明白,你進去學這個專業,4年間要學這些課程,你感不感興趣?學習上會不會碰到障礙?因爲不少考生實際上在中學時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科的現象,一般要選擇自己強項並且具有興趣愛好的專業。

“平行志願”是怎麼回事? 篇四

原來實行多年的志願填報方式,被招生系統描述爲“梯度志願”,改革後的叫“平行志願”。

“梯度志願”和“平行志願”區別在哪裏?所謂“梯度”,是分層分級來運作的,就是先把所有院校分成幾個批次,比如說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在同一批裏又設置了幾輪投檔、錄取的運行方式,第一輪是第一志願、第二輪是參考志願、第三輪是調劑志願等,每批都分幾輪進行,這就是“梯度志願”的設置形態和運行方式。

現在實行的“平行志願”,改變了“梯度”配置的結構,變成平行地設置幾個院校欄目。

也就是把原來第一志願只有一所學校,萬一競爭不上,只能到第二輪(第二志願)去競爭的這種設置形態改變了。

現在的“平行志願”在第一輪就同時設置了好幾個院校的欄目,這些欄目之間是一種並列結構的關係,他們都是第一志願,也就是把“梯度”變成“平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