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年的來歷通用多篇

新年的來歷通用多篇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一

大家知道新年是怎麼來的嗎?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吧!

在古時候有個名叫“年”的怪獸經常出來禍害人間,人們很害怕!“年”在海下生活,他頭上長着長長的腳,有獅子般強壯的身體,龍一樣的面容,鷹爪般的腳,長長的毛茸茸的大尾巴,很是兇猛。

這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可是這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這裏,他的衣衫不整滿頭銀髮,身後還有一隻小狗跟隨,大家都在收拾東西上山去,卻沒人理會這個老人。一位老奶奶從家中走出來給了老人一些吃的,焦急地對老人說:“快去山上避難吧,晚上怪獸兒會來的。”老人說:“讓我們在這裏住一個晚,我會把‘年’趕走的。”老奶奶同意了。

夜晚“年”果然進了村子,只見老奶奶家門貼大紅紙房子裏燭光閃爍,明亮的很,突然響起了鞭炮聲噼裏啪啦、震耳欲聾,“年”獸看到了驚慌失措,跑回了海里,大家從山上下來看到老頭兒把“年”趕走了,大家很感謝老人廣泛流傳至今。

所以在新年這天我們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吃年夜飯、放鞭炮、貼紅紙,開開心心過大年,每年的這天我們大家都叫它“新年”。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二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全身黑漆漆的,只有手是白的。祟喜歡在除夕的半夜出來摸熟睡着的小孩的頭,小孩被摸就會發高燒,退燒後則就會變傻瓜。

所以,大人在除夕這一整夜就會點着燈並守着小孩不睡,這就叫做“守祟”。村裏有一對夫妻倆老年得子,在一年除夕晚上決定整夜守着剛滿一歲的兒子不讓祟摸到兒子的頭。

他們拿八枚銅錢和孩子玩,半夜孩子玩累了睡着了。夫妻倆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邊,然後也不小心睡着了。

突然咻的。一聲,矮黑的祟已經站在牀邊正要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邊的紅紙裏突然發出金光,嚇得“祟”逃跑了。

隔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很快這件事就傳遍全國。隔年的除夕,大家都用紅紙包着銅錢給孩子並放在枕邊。果然祟再也不敢來摸小孩的頭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從此以後,大家就把這種錢叫“壓祟錢”、也因爲“祟”與“歲”發音相同,加上過個年就多一歲,久而久之壓“祟”錢就被寫成壓“歲”錢。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三

說起新年,何人不曉,誰人不知。新年在我們心中是最重要的,它象徵着美好的開始,所以關於新年的風俗也很多。

迎春講究六要,分別是掃、貼、請、守、拜、耍。掃即掃塵,新年嘛!家裏怎能髒兮兮的呢!貼即貼春聯,把舊的春聯弄下來,貼上新的上去。新年新年,講究的就是新嘛!請即請竈神,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守即守歲。拜即拜年,逢人便得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耍即耍龍火,以祈求龍的保佑。

過年,爲什麼要叫“過年”呢!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底,都會從山上下來害人,奪牲畜,搶糧食。它無惡不作,百姓們對它恨之入骨。但事情逐漸發生了轉機,人們漸漸發現“年”怕紅色和響聲,所以人們便在門上貼紅紙,敲鑼打鼓來預防“年。’’“年”害怕的逃走了。因此,就稱之爲“過年。’’

在過年的前一天晚上,叫除夕,爲什麼叫“除夕”呢?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和“年”一樣的怪物,它也四處作惡,但是,它不怕紅色和響聲,百姓們無可奈何,但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發現了——“夕”無論到哪裏,都會捂着脖子。這勇敢的年輕人,乘“夕”喝醉了,割下了“夕”的頭顱,誰知,“夕”的頭到哪哪兒就着火。這壯烈的人,抱着“夕”的頭滔滔江水之中。因此,人們把這一天就叫做“除夕。”

過年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守歲,可爲什麼要叫“守歲”呢?傳說,臘月底,有一個怪物叫“祟,”它喜歡搞惡作劇,特別是喜歡摸小孩子的頭。但凡被“祟,”摸過的,都會變得又笨又癡,傻笑不停。但是如果小孩子醒着,它就不會遭此厄運。一戶人家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當到了臘月底,這戶人家害怕了,圍着孩子,給了孩子八枚銅錢,不讓孩子睡覺。可孩子還是睡着了,夜裏“祟’’果然來了。就在“祟”要摸孩子頭時,那八枚銅錢發出了一陣光芒,原來那八枚銅錢是八仙所變,特來降服“祟”的。所以,長輩給晚輩的就叫“壓祟錢,”諧音“壓歲錢。”寄託了長輩對晚輩的疼愛。

大年七年級早上,每個人家的會給自己的長輩送去早茶。早飯後全家一起去親友家串門。一到,親友們便會拿出好茶,好煙,糖果來招待,相互之間的客套話就不用說,聊聊日後的打算之類。

新年的風俗數不勝數,其他國家也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如:日本是敲鐘一百下、緬甸是潑水嬉戲、泰國是擡着宋乾女神遊行、尼泊爾是朝拜神像、韓國是放風箏,玩跳板、加納是節日桌上燒公雞、朝鮮是送魔鬼,迎吉星、印度尼西亞是檢查過錯,請求原諒、土耳其是借宿過年端······

迎新年,慶新年,它永遠都會給不同的人帶來不用的希忘!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四

無論是過年過節,還是結婚嫁娶,進學升遷,以至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只要爲了表示喜慶,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七年級,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牀,在自家院子裏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爲“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纔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裏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着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爲“鞭炮”。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爲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標籤:多篇 來歷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