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精品多篇由本站會員“truelife”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精品多篇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今天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份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優秀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優秀範文一

目的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瞭解中國愛國主義的傳統以及舒婷愛國主義詩歌的特點,掌握《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詩作的思想特徵和藝術特徵。

主要內容:1、舒婷簡介。

2、愛國主義詩歌的傳統和文學特徵。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思想特徵和藝術特徵。

4、朦朧詩的時代歷史背景及藝術特徵介紹。

教學重點:《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思想特徵和藝術特徵。

教學時間:2課時。

一、先導學習: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特徵

◆感受情感基調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一首歌唱祖國的詩作。一說“歌唱祖國”,我們立馬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歌唱祖國》(播放歌曲)。這首歌,激情澎湃,餘味無窮。一方面,我們的情緒纏繞在激昂的旋律中,難以自拔;另一方面,我們的思緒停留在對愛國歌詞的咀嚼裏,回味又感慨。

◆迴歸歷史淵源

愛國主義文學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最早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的詩作是《詩經•秦風》中的《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愛國主義詩作最著名的當是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近代以來,山河飄搖,愛國主義名篇又有很多,如譚嗣同的《有感》: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把握詩美特徵——昂揚

感人至深的愛國主義詩篇往往產生在國家危難之時,對時局強烈的憂憤伴隨詩人對祖國執着而深沉的情熱,使詩句充滿激昂慷慨之氣。因此,人們常說:國家不幸詩家幸。在太平盛世,歌頌我們偉大祖國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繁榮昌盛,是一般詩人在構思時很容易想到的固定的套路。詩人們往往在鋪張而華麗的描述中,寄寓着對祖國的輝煌的往昔、燦爛的今天和美好的未來的深情讚頌。

從情感美學上,愛國主義不屬於當下人喜歡的柔美型,而是一種壯美的情感。愛國主義情感在文學中,往往攜帶着浩蕩的氣勢、充沛的激情、或者深沉的感嘆,帶給人們靈魂的昇華、人格的重鑄,以及心靈的淨化。

概而言之,愛國主義基調是昂揚的。高亢的激情,博大的情懷,熱烈的情感帶給詩歌昂揚亢奮的語調,這些構成了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美學特徵。

二、文本細讀:《祖國啊》的愛國情感分析

◆獲取初步印象

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愛國主義詩歌卻有所不同。我們先來聽一下這首詩的一個朗誦。

問題1.詩歌鑑賞的第一步,是獲得詩歌的感性認識。從第一印象出發,請思考:本詩和其它愛國主義詩歌相比較,有何不同的特點,在語氣、語調、情感基調、文字風格方面?

提示:本詩從總體來說基調是低沉的,低沉而不壓抑的語氣、失望中不放棄希望的執拗是本詩獨有的詩美特徵。

◆細化意象分析

詩歌鑑賞的第二步,是對詩句進行細讀,主要做意象和情感分析。

本詩第一節撲面而來五個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都是象徵我們祖國的。但這些意象帶給我們的都不是歡暢,而是窒息。水車是“老”的,“破舊”的,那“疲憊的歌”聲裏,我們彷彿看到一個吱吱呀呀作響、缺樑斷柱、數百年來走走停停的“中國”;礦燈不是鋥光瓦亮的,而是“燻黑”,浸透了污垢,燈光下的風景也是不美的,黑暗的歷史隧洞裏爬滿了蝸牛一般的中國人,他們因看不清前進的方向而四處“摸索”;稻穗是乾癟而沒有營養的;路基是失修而不堪重負的;駁船已經擱淺在淤灘上,還想拉它前行的中國“脊樑”與“臂膊”們,即使勒出一道道的血痕,也難以讓它搖動分毫。行文於此,詩人已近窒息,所以不得不深吸一口氣(破折號),發出意味無盡的感嘆“祖國啊”!

第一節的五個意象充滿了上世紀70、80年代的朦朧,第二節詩人放下了手中的豎琴,直接以政論概念點題。“貧困”、“悲哀”的高度概括,揭示了中國物質、精神的雙重“不文明”狀態。一般而論,詩歌寫作忌用抽象概念。這裏詩人用“貧困”“悲哀”點題,說明了詩人的急迫與無奈的心情。後兩句,詩人使用了“花朵”這一意象,看似帶來了輕鬆與美的感受,“飛天袖間的花朵”也象徵着春天和希望,這花朵本來是要撒向人間,帶來春光無限的,但一次次的播撒,都不知花落誰家,中國的地面上只有飢渴的雙眼,卻見不到一片春花落地。

第三節,詩人筆鋒一轉,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着眼淚的笑渦”、“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一系列的意象,象徵文~過後我們國家的新形勢。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祖國,一個充滿希望和奮進精神的祖國。雖然這些希望只是開端,還難以看到它們的將來,但新的起點總是帶來新的希望和期盼。

第四節,詩人借“乳房”意象,“傷痕累累”重複了前兩節的意象特點,讓我們不由想到祖國母親多災多難的歷史,特別是飽受欺凌和摧殘的近現代中國史,心中翻出無盡的酸楚。對這一意象的深入理解,就使得詩人的“深思”、“迷惘”、“沸騰”,言之有歷史內涵和人格內涵。這不僅表達了走過“文~”的一代青年的情感歷程,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心靈歷程的高度概括。綜觀歷史,多少炎黃子孫爲貧窮落後的祖國“迷惘”“沉思”,爲新生的、騰飛的祖國而“沸騰”!

◆總攬詩美特徵

本詩的一大特徵是抒情主體和抒情客體、對象的交錯換用和彼此交融,顯示了我與祖國骨肉相連,榮辱與共的高度統一關係。

全詩共四節,是一個起承轉合的結構。低沉的語調,悲涼的情懷,前兩節已成定調,雖有第三節新的希望、鮮豔的色彩破空而出,最後一節又用“傷痕累累的乳房”重複了這一基調。雖然詩尾收攏了從迷惘到深思到沸騰的情感線索,也難以掩蓋全詩的悲涼之氣。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

問題2.這種對中國的描述真實嗎?

問題3.詩人爲什麼這樣描述中國?

問題2:討論。

引導:描述出單方面的深刻真實,顯示詩人憂患意識下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比較中華文明史和改革三十年、建國六十年紀念活動宣傳出的中國面貌。結論:各有其真實性。

問題3:這要求我們回到詩的創作年代,考察舒婷那一代人的情感經歷和詩歌創作時的文化背景。

詩歌鑑賞的第三步,是拓展對詩人詩作的瞭解。讓我們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個時代。

三、拓展閱讀:朦朧詩和那個憂患的年代

◆朦朧詩人舒婷

舒婷,原名龔佩瑜,與北島、顧城共爲朦朧詩派三大代表詩人。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代表作有《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於1979年,成詩卻早在1976年“四五”之後的動盪時代。

◆離經叛道的朦朧詩派

朦朧詩這一概念,來自評論家章明的一篇評論的題目《令人氣悶的“朦朧”》。章明認爲這些詩歌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不良影響,過於追求個人化的意象與詞彙,涵義晦澀,整體意境荒誕而詭異,有時還呈現某種灰暗低沉的情緒。不過,在另外一些支持朦朧詩的評論家那兒,朦朧詩代表一種新的“崛起”,當時有三篇非常有影響的詩歌評論,後來被稱爲“三個崛起”,即謝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孫紹振先生《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和徐敬亞《崛起的詩羣》,他們的這三篇評論,肯定了朦朧詩的作用和成就。

到底孰是孰非,我們先看一首詩。

北島《一切》: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

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

一切語言都是重複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愛情都在心中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

一切希望都帶着註釋

一切信仰都帶着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總體來說,他們拿着人性和理性的武器,要顛覆傳統的價值觀念,包括:政治熱情、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偉大、高尚、真誠……最後,他們也不相信人和人性。

◆叛逆而憂患的年代

1978年始,在政治文化和文學領域裏發生了一系列大事:撥亂反正,真理標準大討論。陡然間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方向,也改變中國社會文化的進程和氛圍。

以傷痕文學爲發端的文~後文學,從最初的對文化~的反省、否定,進而對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弊病給予大膽的暴露。文學界從傷痕文學到反思文學一直走到尋根文學,主要的聲音是揭露、批判、懷疑和叛逆,改革文學、軍旅文學也追求思想的深沉。

在撥亂反正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潮衝擊下,社會上極左價值觀陡然崩塌,而新的價值觀有待確立,出現了一時的信仰真空。一時人們驚呼“上帝死了”。

80年代青年被稱爲“叛逆的一代”。當時的時代的關鍵詞著名的有:百廢待興,崔健與搖滾,喇叭褲、蛤蟆鏡、迪斯科,傷痕文學、朦朧詩,本土文明的焦慮。

◆50一代的精神歷程

“朦朧詩”代表詩人中,顧城1955年出生,其他的都是1949年到建國後兩三年這個時間出生的,可以稱爲“新中國的同齡人”。

在幼年時的50年代,他們被形容爲“長在紅旗下,生在蜜罐裏”。被領袖寄予重託,“你們是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祖國的未來寄託在你們身上。”他們也自覺地、自豪地宣稱“我們是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從此,從紅小兵到紅衛兵,從停課鬧革命到鬥私批修、文攻武衛、批林批孔、打砸搶,從上山下鄉到返城,他們狂熱的、忘我的投入到一次又一次“革命運動”中。到70年代末的撥亂反正時期,他們忽然就成了被耽誤的一代,文~的懺悔者。他們不但是多年政治生活中的害人者,同時他們也是受害者。他們這樣概括倒黴的一生:“該長個時三年自然災害餓肚子,該上學時停課鬧革命,該戀愛時上山下鄉,該養孩子時計劃生育,該領工資時下崗。”所以,文~過後,傳統價值觀念被全面顛覆,舉國上下一片懷疑、批判的聲音。文~過後的一代被稱爲懷疑的一代、叛逆的一代,朦朧詩是其中的代表。

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優秀範文二

1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新詩中朦朧詩的特點。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中蘊涵的深沉而真摯的情感。

3.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激發愛國、爲國獻身的精神。

2學情分析

1.詩中“我”的形象。

2.詩中對祖國的感情抒發

3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2.把握詩中富有特徵的意象。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聽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國,我永遠熱愛您》。(目的:將同學們帶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國人,都有一顆拳拳的赤子之心,這顆心與祖國的榮辱緊密相連。無數文人墨客,用飽蘸深情的墨筆,寫下了一首首令人蕩氣迴腸的詩,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詩人,今天,我們共同走進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當代女詩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廈門,由於家庭的破裂使她過早體味到社會的動盪,人世的滄桑。70年代末,她的詩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爲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一舉聞名。代表作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會唱歌的鳶尾花》等。

三、分析詩歌

1.聽讀配樂詩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整體感知詩的意境,並注意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節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詩的內容。全詩共分四節。方法:(1)反覆誦讀,概括出每一節詩的內容。(2)在讀中體會句式特點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節:詩人排列了一系列具體的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在這些意象的前面分別加了“破舊、燻黑、乾癟、失修”等修飾詞,顯示出祖國的貧瘠與破敗,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國訴說着“我”與祖國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情感。

第二節:運用“貧窮、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詞語,宗教中傳說的“飛天”神,寫出人們在痛苦的境遇中飽含着“希望”。

第三節:“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等,寫出祖國正孕育着新生。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

第四節:寫出“我”與祖國再次融爲一體,個體上,“我”是祖國的“十億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擔祖國振興的責任。祖國含辛茹苦養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軀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四、難點解析

1.什麼是朦朧詩。“朦朧詩”是採用虛寫手法,變具體爲抽象,追求的是詩內在旋律,運用象徵和隱喻的寫法,使人讀起來有一種朦朧的美感。(學生再次朗讀)。

2.對詩中“我”的形象理解:詩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覆出現,表明“我”與祖國用着共同命運,一同經歷滄桑風雨,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國的形象中。

3.通過對詩中各種形象的理解,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在詩中,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種情感表現在一些具體意象的描繪上,如“老水車、礦燈、路基”等象徵着祖國飽經憂患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五、拓展練習

詩中所描繪的對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沒有,試着給下面的幾句後面分別添加一句詩,儘量準確描繪出具體意象的特點。

1.我是乾癟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線,

六、再聽一遍配樂詩朗誦,然後飽含深情的誦讀這首詩。

七、全詩總結。

八、遷移延伸

課外閱讀舒婷的《雙桅船》,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附:

雙 桅 船

舒 婷

霧打溼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裏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繫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裏

1979年8月

3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3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聽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國,我永遠熱愛您》。(目的:將同學們帶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國人,都有一顆拳拳的赤子之心,這顆心與祖國的榮辱緊密相連。無數文人墨客,用飽蘸深情的墨筆,寫下了一首首令人蕩氣迴腸的詩,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詩人,今天,我們共同走進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當代女詩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廈門,由於家庭的破裂使她過早體味到社會的動盪,人世的滄桑。70年代末,她的詩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爲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一舉聞名。代表作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會唱歌的鳶尾花》等。

三、分析詩歌

1.聽讀配樂詩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整體感知詩的意境,並注意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節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詩的內容。全詩共分四節。方法:(1)反覆誦讀,概括出每一節詩的內容。(2)在讀中體會句式特點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節:詩人排列了一系列具體的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在這些意象的前面分別加了“破舊、燻黑、乾癟、失修”等修飾詞,顯示出祖國的貧瘠與破敗,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國訴說着“我”與祖國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情感。

第二節:運用“貧窮、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詞語,宗教中傳說的“飛天”神,寫出人們在痛苦的境遇中飽含着“希望”。

第三節:“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等,寫出祖國正孕育着新生。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

第四節:寫出“我”與祖國再次融爲一體,個體上,“我”是祖國的“十億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擔祖國振興的責任。祖國含辛茹苦養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軀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四、難點解析

1.什麼是朦朧詩。“朦朧詩”是採用虛寫手法,變具體爲抽象,追求的是詩內在旋律,運用象徵和隱喻的寫法,使人讀起來有一種朦朧的美感。(學生再次朗讀)。

2.對詩中“我”的形象理解:詩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覆出現,表明“我”與祖國用着共同命運,一同經歷滄桑風雨,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國的形象中。

3.通過對詩中各種形象的理解,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在詩中,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種情感表現在一些具體意象的描繪上,如“老水車、礦燈、路基”等象徵着祖國飽經憂患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五、拓展練習

詩中所描繪的對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沒有,試着給下面的幾句後面分別添加一句詩,儘量準確描繪出具體意象的特點。

1.我是乾癟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線,

六、再聽一遍配樂詩朗誦,然後飽含深情的誦讀這首詩。

七、全詩總結。

八、遷移延伸

課外閱讀舒婷的《雙桅船》,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附:

雙 桅 船

舒 婷

霧打溼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裏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繫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裏

1979年8月

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優秀範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詩行間意象轉換和詩意跳躍的朗讀節奏,以表達全詩的主旨和各節的要義。

2.學習分析詩歌的象徵手法。

教學重點:

分析詩歌意象運用的特點。

詩中主體自我與客體現實合而爲一並佔優勢的藝術想象對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疊加和意象特徵強化二者對錶達主體感情的作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經歷把握詩歌的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設計思想:

本課意在突出本詩的情感發展脈絡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點。同時,如何解析朦朧詩的朦朧,引導學生認識這類詩歌的特點,學會分析鑑賞這樣的詩歌,也是這節課的重點,即分析本詩意象的象徵意義。對學生啓發引導,引導他們讀更多的詩歌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國是一個古老的主題,從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一代代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繫的。經歷了“文~”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面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祖國,懷着拳拳的女兒之心,用詩歌唱出了對祖國的無限深情。今天,讓我們走進舒婷的詩歌,去聆聽她的心聲。

二.、作者簡介:

舒婷,1952年生於福建。《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這一代人富有時代特徵的迷惘、困惑、懷疑、失落的情緒,同時也使她們進行了嚴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頑強的追求。

三、誦讀:詩是人類向未來所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

1、先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朗讀詩歌,邊讀邊體會: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情感?你是通過哪些具體詞句或具體形象體會出來的呢?開始自由朗讀!

2、學生讀。注意讀準字音,體味情感,注意語流。

3、請專家讀。思考一下爲什麼要這樣讀。

四.分析詩歌。

1、剛纔同學好像前兩節讀的低沉,爲什麼要這樣處理呢?抓住詩中的形象分析。“詩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藉助於形象向人解說世界;詩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現在他所創造的形象的明確度上。”她選擇了哪些形象,這些形象,又構成了怎樣一種完整的圖景?給人怎樣的感受?

明確:破舊的老水車(以“水車”對河的依戀象徵“我”對祖國的相依相存。“破舊”表現歷史之久。)

疲憊的歌

燻黑的礦燈(“燻黑”言其使用時間之久。“我”與祖國“在歷史的隧洞裏”長期“蝸行摸索”。)

乾癟的稻穗(“稻穗”“乾癟”是因土地貧瘠。儘管“乾癟”,也是赤子的一顆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灘上的駁船(駁船在淤灘上,行進很艱難啊,“我”靠祖國的拖曳得以前行,纔不致掉隊,極力表現了祖國對兒女的珍惜,兒女對祖國的痛惜。看到“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我”痛惜、愛憐、負罪之至)

“我“該怎麼理解呢?(可以結合第四節的前兩句)

(簡單介紹意象,詩中的形象其實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純感官的,意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詩人藉助意象的和諧的組合表情達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麗一點,但是花朵在這裏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飛天是什麼呢?

飛天,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闥婆,意譯爲天歌神;緊那羅,意譯爲天樂神。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是一對夫妻,後被佛教吸收爲天龍八部衆神之一。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裏散發香氣,爲佛獻花、供寶,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裏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爲一體,變爲飛天。飛天落處,朵朵香花飄落,頗有“天花亂墜滿虛空”的詩意。這裏應該是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

“一首詩是一個心靈的活的雕塑”,我們同學所羅列的這樣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給人一種怎樣的整體感覺?(其實是一種意境,意境是詩人對於情景的感興,是詩人的心與客觀世界的契合。)

明確:其實在詩歌第二小節裏有幾個詞語概括了這樣一種感覺: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節是痛苦,是希望。

爲什麼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飛天”這個意象奇偉而瑰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這個意象雖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變成現實,富民強國的希望在漫長的黑暗歷史中是那樣的虛無縹緲,似乎永遠都是美麗的神話,可望而不可即.

其實在第一節裏也有一種希望,只不過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來嗎?

明確:歌雖“破舊”雖“疲憊”卻“紡”個不停;“蝸行”而不是“蝸居”,對光明的摸索卻從來未停歇。

2.這就是,我們的祖國。這是詩人在前兩節中營造出來的,整體的感覺。瞭解了這種感覺後,應該怎麼讀呢?( 請學生誦讀)

老師讀,(多媒體課件展示“朗讀腳本”,教師講解。)

這一節的感情是沉鬱凝重的,用深沉的語調和舒緩的節奏,方能傳達出詩人對祖國災難歷史和嚴峻現實的哀痛。正如剛纔同學們體會到的,“老水車”等一系列意象展現了祖國數百年來的貧困落後,“破舊”等修飾詞語顯示出祖國在苦難中頑強掙扎,緩慢前行,朗讀時要用低沉的重音來突出它們的含義。尤其是“深深”後面的停頓和“勒”字的重讀處理更能體現與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情感。

聽了老師的介紹,對同學們朗讀詩歌有沒有啓發呀?相信同學們現在對這一節的理解會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學願意來試試讀一讀這一節詩呢?可以先在下面練習一下,讀給自己聽或讀給同桌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位同學的朗讀感動了自己,也打動了我們。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詩人的氣質,使我想起了著名詩人艾青的兩句詩:“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學生合作創作朗讀腳本,並練習朗讀。

同學們可以借鑑模仿老師的這個方法,從另外三節中選擇自己最喜歡讀的一節,也爲自己創作一則朗讀腳本,並在腳本的指導下練習朗讀,朗讀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我們以四人小組爲一個創作集體,看哪一個創作小組腳本寫得好,朗讀讀得好。

4、各小組交流腳本,表演朗讀。

教師準備資料:

第二節:這一節的感情同第一節一樣凝重,用深沉的語調和舒緩的節奏以表達詩人對祖國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時期的哀思。“貧窮”、“悲哀”這兩句應低緩,來傳達出詩人對祖國災難歷史的哀痛。“痛苦”應重讀,表明希望無法實現帶給人們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後一句中的“花朵”應用顫音來進行朗讀,更能體現出與祖國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後一句“祖國啊!”應讓人覺得有壓抑感,語調下抑,而不能上揚。(推薦一人讀)(多麼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餘韻繚繞,令人回味)

第三節:這一節寫得充滿希望,寫出了祖國在騰飛,祖國未來前途無量。朗讀時,要朝氣蓬勃,充滿希望,讀出對未來的嚮往。所以說,應以歡悅、熱烈之情去朗讀。“簇新”,“掙脫”等詞寫出祖國正在發展,在擺脫舊思想的束縛,走向改革開放,所以要讀得激昂。“黎明”應重讀,並在其後停頓一下,“噴薄”是個重點詞,要以高亢的聲音去讀,要表現出新生的希望。(建議一男一女讀)(讀的鏗鏘有力,聲情並茂,真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你們真有詩人的情懷啊!)

第四節:這一節的感情激昂,亢奮,要用富有激情的語調傳達出詩人願意獻身祖國的建設,爲祖國的富強貢獻自己力量的雄心壯志。後面的兩組排比句,要讀出對比,欲揚先抑,並且還要突出層次,“迷惘”、“深思”、“沸騰”等詞語讀起來要有排比的氣勢,聲音應從低到高逐漸起伏變化。“那就從我的……你的自由”這一句應體現渴望爲祖國奉獻自己的情感,音調應高亢一些。(建議四個人讀)

真是激情澎湃,蕩氣迴腸啊,太有感染力了,我們大家聽得也都熱血沸騰了!同學們,我們也像這個小組的同學一樣,用高昂的語調和飽滿的熱情唱出我們的心聲吧!想讀的同學一起來!(全體讀第四小節)

6最後大家連起來再自由誦讀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現在我們請專家來讀一下,好嗎?然後全班齊讀。

明確:“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這些意象時空大幅度跳躍,構成了立體交的一組喻意。這就全方位地書寫了祖國成長的苦難歷程、再生的悲喜、新長征的開始和未來的美景,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百廢俱興、氣象萬千、生機無限的壯麗景象,同時也勾畫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們曾經迷惘過,現在治癒好了心裏的創傷,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經躍起在雪白的起跑線上。一聲“祖國啊”,在這裏流瀉出對舊貌換新顏的偉大祖國的驚喜、讚歎、眷戀和愛戀的激情。

爲什麼“我” 是你的十億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總和?

明確:“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總和”這兩個意象,從人口和國土的角度抒寫了“我”與祖國的渾然一體、不可分割。詩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時代的主人,歷史的主人,命運的主人了。

具體到底是怎麼做呢?

“你以傷痕……沸騰的我”這一複合意象內涵豐富,概括力極強。它形象地描繪了祖國悲慘的遭遇,又簡約地表現了我那種曲折複雜的心靈歷程,着重地表達了患難中祖國母親所賜予自己的養育深恩。於是,詩人以如椽的巨筆將“我”的霹靂炸響的誓言橫抹在祖國的藍天:“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榮光!”詩人爲了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不惜獻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體和熱血;這是赤膽忠心、慷慨悲壯、浩然正氣的形象表現。末尾“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復踏中有變化,不僅造成了詩情的迴盪,而且有力地強化了獻身祖國的題旨,使詩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經久難息的餘韻。 意蘊也就出來了。

五、小結

熱愛祖國、歌頌祖國,不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更是民族振興的精彩傳唱。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響、更亮。

六、最後,老師提議,讓我們再次發出我們心底最深情的呼喚吧——

(全班一起大聲朗讀課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