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老師聽課個人感悟(新版多篇)

老師聽課個人感悟(新版多篇)

聽課隨感----《放飛蜻蜓》 篇一

第二課時教案1           第二課時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對話,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通過朗讀感悟,體會陶行知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2-10小節)

1、聽課文錄音2-10小節,觀看多媒體,整體感知

2、學生自學:在陶行知和小朋友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哪些瞭解?邊讀邊思考,並畫出相關內容。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 指名交流

(2) 評議,補充完善

(3) 完整地、有條理地敘述蜻蜓的相關知識

(4) 教師總結

4、感悟朗讀

(1) 自讀

(2) 指名讀

(3) 學生評議

(4) 練讀

(5) 感情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11小節)

1、自讀,感悟:你讀懂了什麼?

2、討論交流(理解孩子們放飛蜻蜓時的迫切心情)

3、朗讀感悟

三、自讀討論,感悟陶行知的爲人

1、自讀思考:陶行知是個什麼樣的人?

2、討論交流

3、教師歸納總結:陶行知是一個慈愛、有學問、尊重學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課後調查

陶行知說: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查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

板書設計:

20、放飛蜻蜓

陶行知

捉————————→放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羣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啓迪意義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啓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儘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羣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於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4、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度,查找有關資料驗證蜻蜓到底會不會吃自己的尾巴。

教學準備

1、認真朗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圈圈劃劃,藉助詞典理解。

2、瞭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4、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1、展示蜻蜓飛舞的畫面,師導入

2、師:同學們,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靈是誰呢?(板書:蜻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可愛的,美麗的)你們喜歡嗎?上堂課,我們學了一篇和蜻蜓有關的課文(板書:放飛蜻蜓)

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合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小夥伴們捉住了蜻蜓爲什麼又要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眼中,陶行知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再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說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對色彩鮮豔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教學片段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着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啓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二、朗讀、交流、感悟。

自讀全文。以“引導學生認識陶先生”爲主線,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知識豐富的陶行知。從陶先生的問話和介紹中瞭解蜻蜓的知識。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

提問:你是怎麼知道陶先生知識豐富的?陶先生的介紹了蜻蜓的哪些知識?……

“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 (蜻蜓是益蟲)

“蜻蜓的尾巴有什麼用?” (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說……”,“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導學生交流收集的課外知識:你們還知道有關蜻蜓的哪些知識?書上說蜻蜓在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事實果真如此嗎?

▲慈愛和藹的陶行知。抓住重點的詞、句,朗讀體會。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着翠貞的小辮子問:……(談話的態度和藹可親,做一做動作,指導朗讀並體會)”

“陶先生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

▲愛護蜻蜓的陶行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你們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陶行知從翠貞手裏取過蜻蜓,高高舉起。”

“陶行知將蜻蜓小心地翻過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們捉蜻蜓,既沒有責怪他們,又沒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聽了陶先生的話孩子們中怎麼做的呢?(主要通過孩子們態度的變化體會)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着說:……”

“孩子們點點頭。”

“孩子們入神地聽着。”

“孩子們紛紛地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

“翠貞張開小手,將蜻蜓往上一送,……”

設計意圖說明:這一教學片段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圍繞“放飛”依次展開。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關愛學生、循循善誘、講究民主的精神作風,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體現了孩子們天真活潑、樂於受教、富有愛心的美好品質。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學中注意由“果”溯“因”,導入情境,就會使學生學得如臨其境。

三、拓展、延伸。

1.簡單小結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爲是一個教育家,尊重孩子、愛護孩子……

2.增強學生對蜻蜓的情感,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鏈接動畫,老師描述,學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屬於它自己的家園。你們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麼輕鬆,多麼愉快呀!此時此刻,大家肯定有許多話要說,現在就大家就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吧!小蜻蜓又會說什麼呢?(自由交流)

(時間允許,同學們可以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3.配樂朗讀。導言: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讀了他,我們瞭解……大家推薦兩名同學,一個讀陶先生的話,一個同學讀敘述的話,孩子們的話大家一起讀。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想象說話能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臺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五、小結、下課。

通過板書小結課文,揭示主題。通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們;蜻蜓和陶先生;孩子們和陶先生;老師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朋友,她們都爲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都要關心愛護這些可愛的朋友,那樣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好!

自我評點

一、在美讀中培養語感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本,幾個重要項目裏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時,沒有對文章進行分析,而只是針對課文的精彩片斷,讓學生反覆朗讀、感悟,體會語言的優美、用詞的精當,然後指導美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最後達到運用的目的。學生對課文的感情朗讀,能夠通過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

二、在思維中解決問題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外問題解決。如,《放飛蜻蜓》我以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你是怎麼知道陶先生知識豐富的?陶先生介紹了蜻蜓的哪些知識?引導學生從人物動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個體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色,設計出不同的語言實踐訓練,使學生用新學到的語言材料,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在教學完本課後,我出示了說話要求,讓學生練習說話,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句式的訓練中又一次體會到了作者細緻的觀察和精彩的描述。

教師聽課隨筆感悟 篇二

我們-國小這次開展了一場外出聽課的學習活動,學校派我們幾個國小四五年級的語文教師去到-x國小聽課,讓我在教學和思想等方面有所收穫,也讓我明白了自己在教語文上還有不足。以下是我外出聽課的心得:

在-x國小聽了幾堂課,我深深的意識自己在語文上的造詣還不夠,也知道自己對語文的學習還不夠。從-x國小五年級的-老師的課堂上了解學生學習語文,要在基礎上下功夫,特別是學生對字詞的理解,作爲老師的我,應該要把一個字做充分的解釋,旨在教學生真正弄得字的意思,把一個字做到了充分的詮釋,學生以後對字詞的各方面都能夠掌握好,一般我們教學生新字詞,都是直接帶讀幾遍,簡單的造詞造句,根本就會仔細的把一個字的所有解釋都教給學生,導致學生字在不同的段落中有不同的意義就不知道了,這其實是教新字詞的一個短板。

自從聽了這次別的學校老師上的語文課,我真正明白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有很多欠缺。畢竟自己也纔剛做語文老師沒有幾年,還沒有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而且經驗也是不足夠的。這次跟其他老師一起去聽課學習,我更加明白老師這個職業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職業,需要自己對自身能力加強,更需要自己去努力學習,在教學的同時不停的查漏補缺。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豐富,更是對學生的一種負責。只有老師自己本身的學識強了,才能把更好的學識傳播給學生。從別的學校那學習的好處,就是能夠借鑑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而不斷的改進,然後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到合適自己的教學方式。而且從-老師那,瞭解到這個崗位,就需要自己給自己壓力,只有這樣才能把作爲老師的職責做好。

通過此次的外出聽課的學習,我能夠吸取他人的經驗,在結合自己的教學,努力從中找到合適自己的語文教學。我也在聽課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情景,我更加發現自己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去改進的,而且自己之前上課時,有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所以今後自己身上的缺點就是最需要去改正的地方,那是我迫切的需要改變的,我希望自己能夠教好語文。

教師聽課隨筆感悟 篇三

這次到興義五小和冊亨實驗國小,一共聽了十六節課,興義五小十節,每節課都各有千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讓我受到了許多啓發,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下面談一下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備課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教學,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滲透法制教育,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爲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爲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爲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信心。作爲一名老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爲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本次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聽課隨感----《放飛蜻蜓》 篇四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故事。

2.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故事的朗讀感悟,對資料的合理運用,瞭解有關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思想感情;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憑藉對故事的朗讀感悟,有選擇地運用摘抄有關蜻蜓知識的資料,豐富對蜻蜓的認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思想感情;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難點:有選擇地運用摘抄有關蜻蜓知識的資料,豐富對蜻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走近蜻蜓

1.藉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圖片)同學們看,多麼可愛的蜻蜓呀!(出示課後練習)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從陶行知和孩子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哪些瞭解?(請同學們打開書,在課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學生髮言)你瞭解了蜻蜓的吃食。(板書:吃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書中的語句。(注意“孑孓”的讀音)

小結:從蜻蜓的吃食,我們可以發現蜻蜓是益蟲,是我們的朋友,所以要放飛蜻蜓。

⑶尾巴

①(學生髮言)(板書:尾巴)關於蜻蜓的尾巴,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學生髮言, 3、4人)(點擊出示課件)請你把課文中描寫尾巴的語句讀一讀。(指名2人讀)

②(點擊出示課件)陶行知說:“據說,在它——(學生讀)。”這個說法正確嗎?陶行知先生用了個“據說”,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聽說而已。究竟是怎麼回事?誰查找了資料?請你爲大家作介紹。(學生髮言)

⑷眼睛

(學生髮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別。(板書:眼睛)

老師邊引讀課文邊出示課件:它的眼睛很大(點擊出示:大眼睛)結構很複雜,是由(引讀)——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點擊出示:無數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我們一起把描寫蜻蜓眼睛的語句讀一讀。(齊讀)

2. 活用資料,走近蜻蜓

⑴示範批註。

關於蜻蜓,同學們手中還有一份資料,大家都讀過了吧?你能借助資料把蜻蜓介紹得更加具體嗎?比如說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方面來作補充。(展示課本吃食部分)同學們請看,課文介紹了蜻蜓吃蒼蠅、蚊子、孑孓,但沒講吃多少,資料上是怎樣說的,(指名讀)我們可以把它補充在旁邊,一起來讀一讀。。

(示範補充吃食:)一隻蜻蜓一小時能吃2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蟲在水中也能消滅孑孓等害蟲。

大家不忙寫,老師補充了吃食方面,請你們按這樣的方法補充其他方面,好嗎?

⑵合作批註。

下面我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先討論確定補寫哪方面的內容,(點擊出示:1.確定補寫內容;);然後認真仔細地閱讀資料,劃出要補寫的相關語句(點擊出示:2.讀、劃相關語句;);大家共同商討你劃出的材料是否恰當,再補寫在課文中相應的位置(點擊出示:3.補寫材料;);最後小組內練說並確定一名發言人(點擊出示:4. 確定發言人。)

學生補充,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指導學生從各個方面介紹;提示:你不但找得準確,而且字也寫得很漂亮)。

⑶合作成果展示(注意錯別字的糾正,病句的指導,語言表達的訓練;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先來補充蜻蜓的尾巴,哪個小組先發言?學生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導以“我們這一小組——”介紹;②口頭語言的訓練。)

①蜻蜓點水(人們常常看到蜻蜓點水,實際上這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雌蜻蜓在產卵時,單獨在水面上飛行,然後一次次不斷地把尾巴插入水中,產下一些卵,立即又飛起來。這樣連續產卵的動作,好像蜻蜓在不斷地點水。)

相機出現:蜻蜓點水圖片。

——評:“蜻蜓點水”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原來蘊含着如此豐富的知識,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啊!  齊讀。

學生介紹完後詢問:你們小組還有人要補充嗎?  其他小組還有補充的嗎?——(集中介紹完一個方面再介紹另一個方面。)

②我們再來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對異常發達的大複眼,幾乎佔了整個頭部的一半,一隻大複眼由1萬多隻小眼組成。——(出示無數小眼的課件)評:多麼獨特的一雙眼睛啊!

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9米開外,處於活動狀態的昆蟲的各個部分,還能看見在千米以外飛行的同類。

——小結:正是這樣一雙敏銳的大眼睛,使蜻蜓榮獲“捕蟲能手”的稱號。

關於眼睛,還有要補充的嗎?

過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還想補充介紹點什麼?

③身體細長,胸部背面有兩對膜狀的翅,休息時翅展開,平放兩側。——你讀書很仔細,補充了翅膀的特點,你能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得更生動一點嗎?(學生說)你真不簡單,不但補充了豐富的內容,還把它變成了自己的知識。

④口內生着一對堅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腦袋可任意優美轉動。

——評:這是它捕捉飛蟲的有利條件。

⑤蜻蜓是昆蟲世界中最出色的“飛行家”。在作急促的衝刺飛行中,每秒的速度可達40米左右;還可以連續飛行一小時不着陸。——評:奧運冠軍劉翔跨越110米欄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飛行40米,110米只需要兩秒多鍾,你看,比奧運冠軍還快上好幾倍,真是當之無愧的“飛行家”!)

3.創設情境,在言語交際中走近蜻蜓。

⑴同學們介紹了這麼多蜻蜓的知識,老師也感到受益匪淺,也喜愛上蜻蜓了。(出示捕捉蜻蜓圖)瞧,這位同學也很喜愛蜻蜓,他在幹什麼呢?(用網兜捉蜻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⑵交際訓練。(注意教師角色的轉換)

現在老師就是這位同學捕捉蜻蜓的同學,你想對我說什麼?

(爲什麼說蜻蜓是益蟲?)我知道蜻蜓是益蟲,可我並不想傷害它,我只是想觀察觀察它。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們人的眼睛有什麼不一樣嗎?

這尾巴又細又長,有什麼作用?

蜻蜓身上還有什麼祕密?你們能告訴我嗎?

蜻蜓能消滅這麼多的害蟲,可真厲害呀!不過,我並不想傷害它,只是想仔細地看看它長得什麼樣子。

過渡:蜻蜓是“飛行家”,是“捕蟲能手”,是我們的朋友……孩子們入神地聽着陶行知先生的話。

二、走近陶行知

1.課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樣勸說孩子們的呢?請同學們讀課文,劃出描寫陶先生神態、動作的詞語,再讀一讀,體會體會,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讀、劃,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討論,朗讀體悟。

“慈愛地撫摸”“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從這裏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麼?請你再讀一讀,體會體會。(指名2、3人讀)

“高高舉起”  ——爲什麼要高高舉起?(舉得高,孩子們才能看得清。)多麼關心孩子啊,處處爲孩子着想。我們一起把這一句讀一讀。

“小心地翻過去”——你讀出了什麼?是的,他要求孩子們放飛蜻蜓,他自己也十分愛護蜻蜓。大家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用商量的口吻”“還給”——陶行知先生沒有居高臨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飛的決定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放得心甘情願。你能把這種語氣讀好嗎?請你試一試。(指名2人讀)我們一起來讀。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頭像課件)就是這樣一位尊重孩子、熱愛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從他的一些名言中我們可以更爲真切地瞭解他。

出示名言,配樂朗誦:

捧着一顆心來,(大家一起讀)不帶半根草去。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別人是這樣讚揚他的,

出示:萬世師表(宋慶齡先生頌揚他爲“萬世師表”)

永久不死(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題詞“永久不死”)

4.關於陶行知的故事還有很多,關於蜻蜓,關於有益昆蟲的話題也有很多,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小朋友課後去搜集,去了解。(出示要求)同學們一起讀。(課外延伸:讀名言,講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資料,做筆記,介紹有益昆蟲。)

教師聽課隨筆感悟 篇五

隨着教育形勢快速發展,對我們新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新教師,我們有許多不足之處,由於教育教學經驗的欠缺,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學校的新教師培訓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爲我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通過這幾天的簡短培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縣教育領導和骨幹教師的講座的講話爲我將來的工作初步地指明瞭方向,使我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對我日後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義。

對於我們這些新教師,縣教育局領導爲我們考慮的非常周全。從始業教育到專業成長,從師德學習到班主任培訓,從教師教學工作,到學生學習常規,面面俱到,細緻入微,在各方面對我們加以培訓。讓我們樹立起師德觀念,規範教學過程,從而邁好第一步。

通過對幾種教育法規的學習,我瞭解作爲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義務——教書育人。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並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爲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後進的學生,不能採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爲,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教育學生。

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並留意學生的反應和變化,爲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改正不良的習慣都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如果缺乏對學生負責的心態,又如何將工作熱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別談兢兢業業地爲學生服務了。

我覺得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體現在教育責任感,關愛學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業關係着下一代的身心發展,關係着祖國建設的明天,是中國建設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教師的工作責任感應該是極其強烈的,只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帶動起工作的熱情和動力,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職業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

教師的職業道德還體現在工作效率上。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應無私地奉獻自己的知識,傳授學生先進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艱難的事,關鍵看一個老師如何看待。優秀的老師爲我們新教師樹立了楷模,時刻教育我們不能在工作中只積累經驗,更要邊教邊思考,有所實踐,有所創造。

總的來說,光有責任感還是不夠的,教師不應只成爲學生的導師和幫手,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所以關心、愛護學生是一個好教師最起碼的道德,是強烈責任感的體現和昇華。優秀老師能在不同的條件下,堅持不懈地研究教學方法,有所創新,有所成就,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教師聽課隨筆感悟 篇六

聽了教授和專家的講座,我聽到最多的幾個詞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研究”、“有效教學”。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想有好的教學效果,必須研究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然後去改進。發現問題的途徑有三方面,一是同行或專家指出的問題,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爲教師指出的問題,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我反省、反思出的問題。

結合專家的導向,我想就自己歷史學科教學課堂反饋的問題談一點看法和做法。

傳統的歷史課堂大多運用講授法,按照歷史發展的先後順序梳理知識框架體系,講清歷史發展的背景、經過、結果和影響。教師較多地關注知識體系是否嚴密,講解是否有趣,知識是否寬泛。這種課堂模式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種模式是原始的最笨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課堂教學及時反饋,教師很難甚至是把握不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模式有時會給學生一種錯覺就是:歷史學科就是上課聽聽,歷史學科就是課後背背,歷史學科就是考前突擊。

想想我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時就是這種狀態,真是不改不行啊。

歷史教學完全可以借鑑數學課的教學模式,數學課的一般模式是先講清數學定理、公式,然後通過課堂練習運用定理、公式解決問題,同時也對定理、公式進行鞏固。歷史課先梳理知識體系,然後配之以相應的練習進行知識體系的鞏固。

最近我給自己的課堂教學定了三條,一是歷史課沒有課堂練習不行,二是學生練了不批改不行,三是批改了不講評不行。

教師聽課隨筆感悟 篇七

作爲一名新老師意志想一睹名師風采,現場觀摩學習,聆聽大師教誨。幸運的是11月30日,到上饒市逸夫國小觀摩全市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參賽的每位教師都很棒,收穫頗多,感受也很深。主要有一下感受與收穫:

1,首先一進場,那種場面真的讓我很驚訝,一個那麼大的多媒體教師沒有一個座位空着,甚至連那過道上都已經站滿了人,無論是有座位還是沒有座位的人都很認真地聽着,深怕漏掉一點點。在場還有些年齡較大點的,他們也在抓住機會給自己充電。這讓我感慨萬分: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樹立這種終身學習的觀念。

2,學生的參與性上,每位參賽老師們的課堂上,學生一起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體現了薪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思想。

3,每位老師自身的素質很高,面對臺下那麼多的學生和老師,他們依然教態自然、大方,始終保持着微笑。老師們情感豐富,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鄭詠梅老師上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她在一邊展示圓明園被毀的場景圖片時,自己一邊解說着,在場所有人都深深的被她吸引住了,沉浸在她的課堂中。

4,板書設計的新穎,通過這次的觀摩我蔡知道,原來板書是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不應侷限於傳統的。

5,生字詞的學習,大師們出示生字詞後緊接着就提供一個情景給學生鞏固新學的生字詞。這樣,學生會對生字詞的印象更加深刻。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讓我深刻明白了自己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今後,我將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聽課隨感----《放飛蜻蜓》 篇八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略)

二、導入,揭題。

1、同學們,現在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蜻蜓的文章。 21、放飛蜻蜓

2、誰願意把課題讀一讀?齊讀課題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初讀了課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了解哪些問題?看誰最會提問題?

(爲什麼放飛蜻蜓?誰放飛蜻蜓?怎樣放飛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麼作用?蜻蜓吃什麼?孩子們爲什麼願意放飛蜻蜓?爲什麼放飛?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

4、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討:孩子們捉到了蜻蜓爲什麼又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朗讀課文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四、體驗捉蜻蜓的快樂      (出示課件)

1、大家請看畫面: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一羣孩子在捉蜻蜓)

2、誰能說得具體一點呢?我們要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體會。同桌互相說一說。(一天下午,一羣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們玩得很開心。)

3、課文第一段也有一羣孩子在捉蜻蜓,請大家把第一段朗讀一遍(齊讀)板書: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學習有關蜻蜓的知識

1、一個名叫翠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隻蜻蜓,心裏甭提多高興了。孩子們爲什麼把高高興興捉住的蜻蜓給放了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裏去找答案吧!

2、彙報: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是陶行知勸他們把蜻蜓給放了。)那他是怎麼勸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幾個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東西和蜻蜓的眼睛來說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那爲什麼說吃蒼蠅、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爲蚊子它吸血,會傳染疾病)(加介紹蜻蜓吃食知識)一隻蜻蜓一小時就能吃4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一隻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隻孑孓,所以說,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這一段朗讀一遍。這裏要讀出誇獎的語氣,如“還是”要重音,“你們說……”這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們介紹蜻蜓吃的東西外,還介紹了什麼?(出示第十段及課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樣介紹尾巴的?(出示句子)請大家說說,他介紹了幾方面?(樣子、功能)齊讀句子。蜻蜓點水是蜻蜓往水裏產卵,每點一次產一隻卵,連續動作,人們就看作蜻蜓點水了。後來經常用來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樣介紹蜻蜓的眼睛呢?(看課件)出示句子

引讀“蜻蜓的眼睛特點是(很大)結構(很複雜)是……”

同學們,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 “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它的小眼可達幾萬個。這兩個都是含有數字的成語,你還能說說含有數字的成語嗎?細心的小朋友發現沒有,課文裏也有一個含有數字的詞哦。(七嘴八舌、五顏六色等等)這些都是成語,我們要學會積累,用了這些詞,會使句子更生動。

(3)我們再把句子讀一遍

6、小結:陶行知先生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結構特點,讓孩子們明白蜻蜓身體結構獨特,是捉蟲的能手,要保護好蜻蜓。那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五、再讀課文,認識陶行知

這次要求靜靜地讀,找出有關語句來。(默讀)

請各小組討論交流。

1、彙報:(1、)陶行知是一個知識豐富的人(第六段、第十段)

你能用“他知道……,他還知道……”來說話嗎?

(2)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出示句子)

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看出來他和藹可親?(慈愛、撫摸、商量)

第1句邊讀做動作讀、範讀,齊讀,賽讀。

第二句用商量的口吻來讀。

2、小結:陶先生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對人和藹可親、教育有方,真不愧爲偉大的教育家。

六、放蜻蜓,想象說話

1、經過陶行知的諄諄教導,此時孩子們願意把蜻蜓放了嗎?(願意)從哪可以看出來?(孩子們紛紛說……)伴動作朗讀

2、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園。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多麼輕鬆,多麼愉快呀!此時此刻,它會說些什麼?孩子們又會說些什麼?你又想說些什麼(孩子們會說:小蜻蜓你飛吧,我們不會再傷害你了……蜻蜓會說“小朋友,再見,你們真是好孩子……)

四、小結:通過陶行知孩子們的對話,讓我們懂得了蜻蜓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還知道了陶行知是個和藹可親、教育有方的大教育家。大家來找找他們的對話。

1、請各小組先練讀(指導朗讀)

2、分角色朗讀

七、總結全文,體驗人性自然美: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嗎?(陶和孩子、孩子和蜻蜓、蜻蜓和陶,老師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呀,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好朋友(如蜜蜂、青蛙、蚯蚓、七星瓢蟲等等),他們都爲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心愛護這樣的朋友。這樣我們人與自然就能和諧相處,,那樣我們的世界也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八、作業;

1、熟讀課文;

2、查找有關蜻蜓的資料或觀察蜻蜓,進一步瞭解蜻蜓的特點。

板書設計

21、放飛蜻蜓

陶行知

好朋友

孩子們               蜻蜓

教師聽課隨筆感悟 篇九

X月6日,我校迎來了優秀實習生的賽講活動。我作爲英語組的評委,和史立婷老師一起參與了這次講評活動。大學生們帶着他們的熱情與活力給我們奉獻上了七節精彩的課堂。這也使我感受頗多。

1.發音標準,教態自然。一節成功的英語課,首先要使學生們喜歡上你的課,覺得課有所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出一種大度和自然。

2.小組活動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大學生們熱情有活力,運用各式各樣的活動形式及獎勵方式來激起孩子們的競爭意識,是孩子們努力參與到課堂中來,積極表現。

3.激趣訓練形式多樣。教師的基本功紮實,用歌曲、畫畫、遊戲等形式導入或訓練,是孩子們能夠在學中玩,玩中學,真正的寓教於樂。

4.創設情境教學,將英語運用到生活中來。在教授how do you feel一課時,教師創設不同情境來導入不同心情,同時讓孩子們用肢體語言表示,充分展示了其掌控課堂的能力。

5.但是總體來說,實習生教學經驗不豐富,教學過程邏輯性不強,重難點不明。這就需要在備課過程中,有這充分的準備以及足夠的材料。

6.其次,在小組活動的組織過程中示範不夠。孩子們在還沒有明白活動方法時,就開始活動,顯得有些混亂,而且會耗費教師較多的時間去補充和說明。

7.課堂語言不夠幹練。一個簡單的知識點,也許一個肢體語言和幾句簡單的表達學生就可以明白,卻使用了大量漢語解釋,反而顯得重複囉嗦。

當然,這些毛病可能我們也有。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努力思索自己的教學方法,還應多參與這類型的聽課評課活動,在對比中求進步。

聽課隨感----《放飛蜻蜓》 篇十

《放飛蜻蜓》是一篇充滿情趣、富有啓迪意義的文章。對於這一課的教學重難點,老師們的意見並不統一,大多是將“瞭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爲重難點,我並不贊同這個觀點。在細讀課文後,覺得將它作爲教學的重難點並不妥。

教學這一課時,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爲主線,從而體現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摸”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由於在一開始我就注意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蜻蜓的特點和作用,再讓學生思考省略號有什麼作用,蜻蜓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把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填充進去,但僅限於瞭解還遠遠不夠,學會整合書本資源和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纔是重難點。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讓他們互相介紹蜻蜓。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說着蜻蜓,那些數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脣間動情地傾吐着。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大多掌握了。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出示了一張圖片,讓大家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並讓他們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臨下課時,我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說關於蜻蜓的,有說關於陶行知的,有說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穫還真不少。我建議他們課後再去找一找關於陶行知的資料,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好地瞭解陶行知,從先生教育學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中得到啓發。最後集體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更將本課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愛和諄諄教導。

走進新課程,我們爲師者首先應是一個善於學習者,向書本學習,更新理念;向學生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啓發與誘導!

總之,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爲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爲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白銀區麻林坪國小)

在放飛蜻蜓中放飛孩子的夢想 ——《放飛蜻蜓》教學反思

《放飛蜻蜓》一課,娓娓道來這樣一個清新的小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沒有橫加訓斥捉住蜻蜓的孩子們,而是因勢利導,將蜻蜓的作用向孩子們一一傳 授,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教育”。掩卷沉思,不由得欽佩教育家動人的人格魅力。教學本課時,我的體會有兩點:

一、抓住靈動的語句,走近陶行知。

在本課中,有這樣幾個詞語在文中跳躍:慈愛、小心、商量  我抓住這幾個詞語, 給孩子們設計了幾個問題:哪些地方體會到陶先生的慈愛?他的慈愛帶給孩子們什麼?爲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怎樣纔是商量的口吻?讓孩子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在反覆品讀中將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共享:在誦讀中,孩子們瞭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誘,詢問孩子們蜻蜓吃什麼?尾巴有什麼用?眼睛的結構很複雜……沒有絲毫的說教,卻是環環相扣,教給孩子們認識蜻蜓的知識,不着痕跡,卻水到渠成。同時,我在課上更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去體會“商量”,就是態度不居高臨下,學生們在朗讀中欣喜地發現:自己也變成了翠貞,似乎在聆聽陶先生的教導,將人類的好朋友蜻蜓心悅誠服地放飛。

二、品位課文細節,感受人格魅力

文中有個詞:陶行知從翠貞手裏取過蜻蜓,高高舉起。我讓學生辨析爲什麼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學生在討論中七嘴八舌地說:“拿”只是普通的要過來,沒有體現一種尊重,而“取”卻更體現先生與孩子們的平等相待,“取”的動作很輕微,也很小心,因爲先生同樣小心翼翼地對待他手裏的蜻蜓。確實,孩子們說得多好啊!在探究與辨析中,這個細小的情節描寫也讓孩子們領略到了教育家無窮的魅力,讓我們教者也深有啓發:不僅教知識,更是教學做人。

在“放飛蜻蜓”中,我們也收穫了:放飛孩子的夢想,任他們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