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龍潭大峽谷導遊詞多篇

龍潭大峽谷導遊詞多篇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精選5 篇一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峽大峽谷景區觀光旅遊!我叫xxx,導遊證號是xxxxxx,大家叫我x導或者小x都行。今天由我來爲大家提供導遊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請告訴我,不要客氣。

一、龍潭大峽谷風景區概況

坐了很長時間的車,大家一定感覺有點累了。那麼在到達景區之前,你是否想先了解一下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概況呢?OK,讓我來告訴你吧。

龍潭大峽谷風景區,位於新安縣石井鄉內,東距洛陽60公里,鄭州180公里;西距西安350公里,連霍(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的美譽。從平面圖看,龍潭大峽谷西高東低,潭瀑峽谷相依,好像一條東西蜿蜒的巨龍,且峽谷內有許多龍的傳說,龍潭大峽谷就這樣得名囉。

到了地質公園,就要了解一些地質知識,纔不虛此行。從地質角度上講,龍潭大峽谷位於黃河支流青河的上游,孕育在12億年前的紫紅色石英砂岩之中,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嶂谷。什麼叫障谷,這是地質學上的專有名詞,簡單講,就是在地殼運動中,形成兩壁山峯直立好像屏障似的峽谷。龍潭大峽谷全長12公里,寬寬窄窄,像珠子串起來一樣。兩邊的懸崖絕壁上,那可是披紅流翠,雲蒸霞蔚,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巖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實屬罕見。再說谷底的流水,時而飛瀑高懸,激湍迸濺;時而柔波盪漾,清冽幽深。簡直是美觀加壯觀,讓人流連忘返,大飽眼福呀!

總體來說,風景區分爲峽谷遊覽區和山景遊覽區兩部分:峽谷遊覽區展現了紅巖嶂谷的無限魅力;山景遊覽區最具特色的是凌空觀峽,那種一覽峽低如縫的感覺,極爲獨特。

目前峽谷景區的景點,我們記住五六七這三個數字進行。你說這五六七什麼意思呢?OK,下面我就告訴你:

“五”是五大千載難逢的自然奇觀,分別是迎賓古檀、絕世天碑、石龕、五代波紋石、銀練掛天。“六”指六大撲朔迷離的自然謎團,分別爲絕世天碑、石上天書、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星辰日月石、巨人指紋;“七”爲七大山光水色的瀑布幽潭,分別是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

二、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發展歷程

各位遊客,請大家裏猜一猜:一個窮鄉僻壤里名不見經傳的山溝溝,能在短短的三年時間,一舉成爲聞名遐邇的世界地質公園,有什麼奧祕呢?不知道吧,古人已經總結了,我來告訴你,那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自2005年至今,龍潭大峽谷申報地質公園的工作,一年履新一個臺階,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過程。

2005年1月,獲得“省地質公園”稱號。

2005年8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06年8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專家,到此進行世界地質公園驗收。專家們對龍潭大峽谷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讚美,庫穆博士曾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龍潭大峽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2006年9月18日,英國當地時間下午3時(北京時間22時),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王屋山——黛眉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委會正式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2006年9月29日,順利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項國際化標準管理體系認證;11月,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區。

2007年3月,被評爲“2006年遊客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06年攝影家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06年導遊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12月4日,被正式批准爲國家AAAA級景區。

近年來,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千頃的萬山湖,與別有洞天的地質公園相輔相成,黃河魂,紅石韻,博大雄渾,石破驚天,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串獨具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大峽谷,作爲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以其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原生態的優美環境,構成了魅力獨具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三、古檀迎賓寬谷景段

各位遊客:在通往龍潭大峽谷前的這一段路,我們稱爲古檀迎賓寬谷景段。本景段從山門開始到景區檢票口,長約xx公里。主要是停車場、賓館、飯店、旅客中心這些設施集中的服務區。從地理形勢看,它屬於寬谷景觀,礫石、沙土構成寬闊的河牀,兩側坡緩,土壤肥沃,有天然的植被,也是一片較好的農田喲。這一段共有五個景點,依次爲仙人指路、青石牌坊、紅崖山、紅崖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請大家注意:右邊石崖上有一個天然石洞,名叫惠風洞。洞體寬窄不同,深不可測,洞口有風,盛夏冷氣爽人,隆冬暖風宜人。洞的左側上方,有尊石人頭像,惟妙惟肖,就像當地的一位老者,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迎接着遠道而來的客人。他不僅爲我們指路,還會告訴我們,這裏的地質構造,4億年前的下古界奧陶系白雲質灰巖,當山體擡升時,由岩溶作用形成地下的溶洞與地表石。

青石牌坊:各位請看,這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前聯爲: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着人驚。後聯爲:關峽相望,嵐爲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這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各位朋友,參觀地質公園,詩興大發,聯興大發,請給我們留寫好作品。專家說,您作得好,我們也刻上去。

紅崖山:龍潭大峽谷谷水爲青河的主流,紅崖山把青河岔開,右邊爲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求財、求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如果哪位有興趣的話,回來的時候可以去拜拜喲!

紅崖寺:緊挨紅崖山山麓紅房子的,有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物,就是紅崖寺。

在神話傳說中,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因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瓦罐壓於紅崖寺下,當地人便稱紅孩兒寺。紅孩兒是何方神聖?《西遊記》中的人物。《西遊記》成書於明朝,因此把紅崖寺稱爲“紅孩兒寺”,也就是三、四百年的事。

經考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聲名遠播,香火旺盛;唐武宗時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一度被毀。到了宋、元時期,更名爲“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成爲古道上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年間,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之後古道逐漸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僅存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青檀樹,高約3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它的樹幹,由底部分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再往下看,根部裸露,抓伏岩石,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間的水份,在這裏生長了1400多年。這,就是生命的奇蹟,所以它被當地人視爲吉祥樹。在當地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百姓認爲有老樹庇佑,可保孩子一生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的三月三日,會有衆多的善男信女前來焚香許願。請大家也到樹下,許個願吧。

各位朋友,大家知道,迎賓的古檀已經在這裏站了1400多年,但它即使長出來那麼多的花白鬍子,年齡也不如我們新安縣古老。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新安的歷史吧。

新安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天地初開時期,相傳炎黃二帝就曾在這一帶活動,所以人們又稱新安爲“表裏山河”、“帝王之鄉”、“華夏之祖”、“炎帝之根”等等等等。有文獻記載,新安自秦時設縣,距今也有2200年的歷史囉。到了隋朝,因縣境有谷山,縣名改爲谷州,直到1936年,才重新恢復舊制。

新安、新安,意爲“新治安寧”。但在古代,可謂戰火紛飛,連綿不斷喲。不信,有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新安吏》爲證: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光陰似箭,日月穿梭,當歷史的車輪碾過滾滾紅塵,發展到21世紀新中國的今天,戰爭的喧囂已悄然離去,漸行漸遠。然而,杜甫先生那永垂不朽的名詩,依然在當地廣泛流傳,成爲新安人民發展旅遊事業的一張精美的名片。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到了龍潭溝村。這裏原屬新安縣典型的貧困山區,是遠近有名的光棍村。多年來,這裏都流傳着一句話:“山清水秀風景好,只見大哥不見嫂。”2004年的時候,村民400多人中娶不上媳婦的還有50人呢。2005年後,隨着龍潭大峽谷景區的開發,先後被批准爲省、國家、世界級地質公園;2007年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爲4A級景區。地質公園的興建、旅遊業的發展給龍潭溝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0%的家庭開設了家庭賓館、飯店或者在景區內擺攤設點,村經濟收入每年增加數百萬元。現如今,就連城鎮的姑娘也開始追我們龍潭溝村的小夥子囉。

五、龍潭水峪峽谷景段

各位遊客,從檢票口進來,我們要走過三座新建的大理石板橋。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三座橋欄杆上雕刻的柱頭和花飾都不相同:第一座,柱頭上是含苞欲放的荷花,下面花飾有竹子、荷花與鳳凰,象徵着高潔和清雅;第二座,柱頭上是吉祥如意的壽桃,下面是雍容華貴的牡丹,象徵着富有和長壽;第三座,柱頭上是仰天長嘯的龍頭,下面是蜿蜒起伏的游龍,象徵着境界和飛昇。所以遊客們走過這三座橋後,就會從此志趣高雅,吉祥富貴,成龍成鳳。

前邊我們已經提到,青河是新安縣境內黃河的重要支流。它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峽谷,在紅崖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也就是小浪底水庫。青河全長24公里,流域面積爲138平方公里,龍潭大峽谷的水流就來源於青河。

從檢票口過紅石峽到青龍關,長約xx公里。這是龍潭水峪峽谷景段,上有赤壁丹崖,綠樹蔥蘢,下有飛瀑流泉,潭水瀲灩。從地理學講,谷底積水成潭,侵蝕了陡坎處的紫紅色岩石,坡已變陡。山坡上植被繁盛,樹叢中偶爾露出的奇巖怪石,與青山、綠水、紅巖交相輝映,共同組成了一幅龍潭山水的優美畫卷。這裏的主要景點,有“五龍潭”、“五龍瀑”、“五龍廟”、“龍鳳亭”、“接引佛”、“雙猩觀瀑”、“靈龜巡潭”、“龍門”、“龍涎潭”、“蒲草潭”等。

水上游樂園:各位遊客,這是我們踏入景區後的第一個娛樂項目,相信許多朋友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但你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爲遲。這裏的遊樂項目,自南向北,依次爲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請大家玩的時候,可要悠着點喲!

地質博物館:這座新建的黛眉山地質博物館,佔地面積xx平方米,由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展覽中心和服務中心四部分組成,其中展覽中心展示面積1275平方米,是博物館的核心部分。在博物館內,整個展覽以黃河貫通爲基礎,系統反映了在黃河形成的背景下,各種典型地質地貌景觀和原始的生態以及積澱厚重的黃河文化。展覽採用文字、圖表、標本、模型、雕塑、壁畫結合多媒體、虛擬現實技術、互動等手段,真實再現了黃河貫通八里峽和黛眉山一系列紅石峽谷的水蝕切割、崩塌擴寬過程,會把大家帶進12億年前的遠古海灘,去體會激動人心的壯觀場面。

世界地質公園標誌碑:原型爲龍潭大峽谷的天碑,按1比4仿建,通高12.5米。碑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世界地質公園的標誌。天碑位於大地豐碑峽谷景段,遠近、高低、左右、前後觀之,或如蒼鷹、或如飛鳥、或如船帆、或如刀背、或如鯉魚,形狀各不相同,千姿百態。

景區標誌碑:豎在我們面前的這塊巨石,是景區標誌碑。它於x年x月竣工,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基座高1米。碑體的石質爲中元古代的紫紅色石英砂岩,形成於12億年前。碑面爲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景觀,側面爲明暗相間的薄層層巖,是沉積岩的層狀構造。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標誌,現已升級爲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體。

五龍廟:在我們左首的半山腰上,民房中間有一個五龍廟。它既是當地供奉五龍神位的所在。也是百姓大旱祈雨的地方。此廟歷代香火旺盛,屢經倒塌,屢經修繕。最後是在時期慘遭破壞,現僅存遺蹟作爲民房保留,裏面現有大清同治五年,洛陽郡癢張兆之撰文並書丹的石碑半通。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屬於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岩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爲石英和長石,因爲含有三氧化二鐵而呈現紫紅色。大約在248萬年以前,由於地球新構造運動(也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擡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以及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串珠,漫步崖壁棧道,您可醉心領略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盡情觀賞砂岩層內的複雜層理、節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節理是地質學上的專有名詞,簡單的說,就是岩石凝固或散失水分時體積收縮而形成的裂縫,或者是岩石在一種受力作用下產生的裂縫。

五龍潭:“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站在這一汪汪碧透的水潭邊上,我們自然會想起宋待詩人蘇軾的名句。請大家往上看,斷崖周圍共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相傳盤古開天闢地之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的幽靜山林裏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裏便有了“五龍潭”之說。若用地質科學解釋,屬於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南側爲高百餘米,長達150米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懸溝和水潭。

五龍瀑:“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都知道,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名詩——《望廬山瀑布》。我們再看南岸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如果在雨水豐沛、陽光強烈的季節,素簾高掛,虎嘯龍吟,是否也會產生李白詩中的意境呢?龍潭峽谷的河水,是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因在五龍潭上,所以稱爲“五龍瀑”。它和五龍潭的成因,都是由於青河溯源的侵蝕而形成。

龍鳳亭:我們看,在五龍潭兩側的山峯上,建有兩座亭子,叫龍亭、鳳亭。遊客要問了,哪個是龍、哪個是鳳?俗話說,男左女右,所以龍亭在左,鳳亭居右,這可以理解。可是還有一句話,叫做龍在上,鳳在下,這裏龍亭的位置在下,鳳亭的位置較高,又怎麼解釋呢?事實是這樣,原來這裏的龍亭,是因有五龍潭才修建的,另外在龍門洞還沒有開鑿之前,本是當地百姓翻山進谷必經路段休息的地方。至於右邊的鳳亭,原是因爲東漢時期有皇姑到此避難而修建,當時並未考慮與龍亭配套。後來人們感覺龍鳳呈祥比較順口,便有了龍鳳二亭的說法。

接引佛(原叫石佛):大家注意,在龍亭上方左邊山峯的綠蔭叢中,我們看到一處裸露的石塊,酷似一個半身端坐的光頭羅漢,那就是接引佛。他是在谷內佛光羅漢崖處受到佛祖的委派,來到這裏接引大家入谷參觀的第一位佛家弟子。可是有人說,他是個佛教的俗家弟子,他不是來迎接我們的,而是在等待他那個心上人呢!

雙猩觀瀑:大家再看,在龍亭上方右邊的赤壁之上,兩座孤峯緊挨,多像兩隻老年的猩猩,臥于山間俯瞰瀑布。它們情同手足的弟兄兩個,還是相濡以沫的夫妻相伴,我們可以充分的發揮想象嘍!

靈龜巡潭:高處看累了,請大家低頭放鬆一下眼睛,順着我的手勢,向潭水中央注視。那裏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前端翹起,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鳧遊,靈龜巡潭便因此而得名。

龍門:現在,我們沿着五龍潭左邊的臺階上到山腰,面前這條人工開鑿穿越山壁的隧道,就是龍門洞。這個洞長61米,寬2米,高2.5米,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大空調。遊客們經過五龍潭水的洗禮,經過五龍瀑布的沐浴,又在接引佛的接引下,一步一步登上佛教飛昇的臺階,下面就開始魚躍龍門了!請大家排好隊,站在洞口大喊一聲:魚躍龍門——,聽到裏面迴音之後,按照次序依次進洞。導遊在這裏提醒大家,在你穿越此洞、即將成龍成鳳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注意安全。

各位躍過龍門,現在都可以說是龍鳳呈祥了。在我們面前,突然呈現的這一大片紫紅色石英砂岩,以及可以看見的層理與波痕,就把我們帶到了12億年前中元古代的自然環境:烈日炎炎的海灘,驚濤拍岸,赤沙千里,浩浩渺渺,無一生物……

聚龍堡:大家擡頭看,在這五龍瀑的上方,那排城牆似的岩石,多像隱蔽的城堡。它位於近百米高的斷層崖之上,如果誰能夠爬上去,就可瞭望到青河下游的美景囉!

龍珠潭:這裏是進入龍潭大峽谷後的第一個關隘。大家可以看到右側崖壁間有泉水涌出,形成珠連不斷的滴水景觀,如青龍吐涎,常年不息。下面的潭水長約百米,寬3到5米,如青龍吐珠,漣漪四散。這就不難使我們想起白居易的詩句:“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巨石過縫:由於上游的峽谷較寬,堆積了許多巨石。它們難以通過下游較窄的峽谷,就只好堆積在這裏擠兌我們了。

大波痕石:請看此處的波痕石,波峯基本對稱,波長較長,波峯、波谷圓滑,脊線多爲直線,出現分叉。根據這些,我們可以判斷波浪的方向,以及海岸的邊緣。

黃龍峪:進入黃龍峪,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於“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這裏的地勢比較平緩,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開闊處溪水淙淙,懸崖上怪石嶙峋。尤其是這裏的水草豐美,植被茂盛,草本植物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木本植物主要有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等天然次生林;還有部分風景樹,如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以上植物林林總總,翠色慾滴,共同構成了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的優美生態環境。

羽狀交錯層理:請看這一塊美麗的岩石,它是12億年前的中元古代時期在濱海的沙灘環境裏形成的,由於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沉積的石英砂岩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大家說,這像優美的羽毛呢,還是人字形的飛紋?

蒲草潭:這條東西方向的水潭,因天然生長着蒲草,所以當地人稱它爲蒲草潭。有人知道蒲草嗎?實際上就是南方常見的一種水生植物。因爲這裏日照時間較長,水體溫暖,也很適宜蒲草的生長。

五、深潭臥龍嶂谷景段

這一景段從青龍關到蘆葦潭,長約xx公里,屬於典型的嶂谷景觀。峽谷內,赤壁丹崖對峙,如詩如畫;碧水藍天映照,如夢如幻;素瀑墨潭相連,如舞如蹈。峽谷時而曲折,時而筆直,但無論寬闊狹窄,都伸縮有形,張弛有度。天呈一線或者一井,時而澄清如冼,時而飄雲如綢。水時靜時動,時急時緩,或涓涓平流,或急急旋轉,真可謂姿態萬千,養心養眼。

由於本段是砂岩純正堅硬,不易爲水侵蝕,所以谷窄如過關隘;當遇到岩石破碎處,又谷寬如坐天井;控制流水的兩組節理髮育不均勻,旗鼓相當時,峽谷便呈曲折的“之”字形。水平流動,蝕出溝槽;水流旋轉,磨成壺穴。壺穴是怎樣形成的呢?請記住水滴石穿的道理:當新構造運動持續擡升山體,水流不斷下切谷底,便鬼斧神工一般,形成變化多端的壺穴、甕谷。本景段的主要景點,有“青龍關”、“青龍潭”、“天井泊舟”、“黑龍關”、“黑龍潭”、“飛龍潭”、“飛龍瀑”、“陰陽潭”、“王母池”、“壺穴”、“石龕”等。

青龍關、青龍潭:大家注意,進入較寬的蒲草潭西端,峽谷變窄,便開始進入了深潭臥龍嶂谷的隘谷景段。這裏兩側崖壁垂立,高約百米,壁間狹窄,難以通行,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這便是青龍關。請看崖壁,稀稀疏疏地生長着海棠、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如青龍浮動,故稱爲青龍潭。

天井泊舟:在這峯迴路轉的地方,峽谷變寬,仰望蒼天,人處井底。腳下砂礫成片,猶如海灘。一艘古船靠岸,彷彿萬里東吳泊來之船,又似遭遇冰山斷裂的泰坦尼克號小舟。哦,我都有點如夢如幻的感覺,請大家在這裏留個影吧!

黑龍關、黑龍潭:行走到這裏,大家是否感覺到壓抑。請往上看,這裏的壁高50多米,長20米,寬卻不到3米。聽說過一線天嗎?擡頭便是。再看腳下,積水成潭,水深4、5米,因處深谷,很少得到陽光的照射,顏色深幽發暗,所以這一段峽谷稱黑龍關,潭叫黑龍潭。

飛龍潭、飛龍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是形容廬山的瀑布。這裏飛龍潭呈圓形,直徑約25米,深10米。飛龍潭後的瀑布,高也只有15米左右。這個潭屬於壺穴,由飛龍瀑巨大的水能沖蝕、磨蝕而成。

陰陽潭:大家看這兩個水潭,緊緊銜接一起,多像一個葫蘆,處下游谷口的面積較大,稍有陽光照射,水波瀲豔,叫陽潭。那麼處上游者面積較小,且峽谷變窄,得到陽光照射較少,水面幽暗,就叫做陰潭囉。

王母池:這片清幽的潭水長約2米、深約1米,周邊爲磨光的各色砂岩,像一個浴池,實際爲壺穴。這是因爲谷窄流急,砂礫磨蝕河牀,渦流旋轉而產生的結果。在神話傳說中,王母娘娘曾經在此水潭裏洗浴,請大家也蹲下洗洗手,沾一點仙氣啊!

幽谷海棠:“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人葉紹翁的兩句詩,想必大家都會背誦。朋友們請看,這一段嶂谷較窄,冬暖夏涼,谷底飛瀑,水汽潮溼,比較適於嬌弱的海棠生長。海棠這種植物葉子肥厚,桃形,背面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就像人的血管。它一般在夏秋兩季開粉紅色的小花,一串四五朵,多像一枝枝出牆的紅杏呢?

桃花聯珠潭:大家注意,前面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不大,但水體相連,就像一串珠子。三個潭的潭底都是紫紅色石英砂岩,圖案清晰,彷彿玉璧。每個潭都豔若桃花,連在一起,便成了桃花聯珠潭。

石龕:仰頭看到的石龕,屬於懸崖中的天成石洞。它位於谷底水面10米以上,洞高約12米,最寬處約15米。這是在山體擡升、水流下切的過程中,被遺棄的半個壺穴。

層理與節理面:這一片紫紅色石英砂岩中,近水平展布的面爲層面。它是沉積成巖時形成,近乎垂直的面叫節理面,近乎直交的是在岩石受力形成的斷面。層面與節理面能夠使岩石破碎,易於被流水衝磨,成爲控制深潭嶂谷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六、夢幻山水隘谷景段

從蘆葦潭到石上檀,長約xx公里,屬於不可多得的隘谷景觀。這裏谷底寬闊,流水平靜而悠揚,沉積了12億年的沙子和礫石,已與水生植物達成了共同生長的協議。再看兩邊的崖壁,仍然如刀削斧劈,險峻異常。但我們不難看出,這裏中元古代紫紅色的石英砂岩的層理髮育,已經微略向下遊傾斜,與流水方向相同。由於石英砂岩層的石英含量不同,多的層位與少的層位相間,所以在隘谷形成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如夢如幻般的山水景觀。這裏的主要景點有“星晨石”、“水往高處流”和“佛光羅漢崖”等。

蘆葦潭、蘆葦灘、星辰石:自石龕的上游開始,峽谷變寬,水流速度變慢,泥砂可在谷底沉積,水生植物隨之生長。一尺瀑下的水潭較淺,蘆葦植物佔優勢,因此稱蘆葦潭和蘆葦灘。立於蘆葦灘的西岸的那塊黃河石,高約1米,石質爲紫紅色石英砂岩。請看它那局部的白色條紋,呈現出太陽、地球、月亮、星星及銀河等造型圖案,非常逼真。至於它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尚無準確的科學解釋。

水往高處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水之常理。可是你在這裏,看到的水卻是由低處往高處流,什麼原因形成這樣的怪坡呢?其實就是近似於水平的岩層,以及傾斜的地面,引起了我們視覺的錯亂?其它地方的怪坡現象,大體上也是人的視覺上本身的問題囉!

佛光羅漢巖:在兩邊懸崖峭壁上,有四層1米左右高的柱狀岩石。右側岩石狀若佛祖,左邊崖壁的羅漢分列四層,足有幾百,組成了規模宏大的道場。它們凸凹流韻,豎排羅列於千層鞋底似的橫層巖中,既像一羣趕集的人絡繹不絕,又像500羅漢在施法降魔。這些崖壁因水流打磨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之後,在陽光下會像鏡子一樣,在黑暗的峽谷中反射出銀色的光芒,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佛光羅漢巖。

七、山崩地裂峽谷景段

這一段從石上檀到五代波紋石,長約xx公里,屬於奇異的峽谷景觀。這裏的谷底較寬,重重疊疊的巨石東倒西臥,或相互支撐成巨洞,或鶴立雞羣成高崖,或經過流水磨蝕,已成爲精美的藝術品。再看兩壁垂立,懸掛着大大小小的危巖,或聳立成塔、或展翅造型。爲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部,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岩,水流下切到這個層面,把裏面淘空了,兩側的崖壁懸空,支撐不住就會發生坍塌和滑坡,山崩地裂的奇觀便由此形成。本景段主要景點有“石上檀”、“寶塔鎮山”、“指紋石”、“仙女出浴”,“竹節巖”、“波痕崖”、“喜鵲迎賓”、“貴人彎腰洞”、“天書石”、“五代波紋石”等。

石上檀:有個叫做阿基米德的老外,好像說過這麼一句話:“給我一根槓桿,我能撬動地球。”那麼現在我們做個遊戲,給你一個樹根,你能撬動岩石嗎?遊客們肯定會回答:能!但若是前面那塊巨石,你能嗎?請看前面岩石上那幾棵檀樹,它們生長在巖縫中間,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樹根逐漸長粗,居然像楔子一樣將岩石沿裂隙劈開,引起了岩石的最終崩解。看到這些,我們能不爲它們頑強的生命力所讚歎嗎?

紫紅色泥質砂岩:在石上檀北崖下的溝邊,凹進去的岩層爲紫紅色泥質砂岩。因爲它含泥較多,遇水膨脹,易於被風化剝蝕,由此挖空崖腳,引起懸崖坍塌、滑坡。

巨人指紋:這一塊岩層表面的波峯、波谷清晰,脊線明顯,形似巨人手指上的指紋。它是痕波的一種,形成於12億前的海濱環境,可能是當時浪波相互干涉形成的干涉波痕。

寶塔鎮山:站在巨人指紋石旁邊的臺階上,回望左側懸巖,可以看到一座巍然屹立的三棱孤峯,恰似一座寶塔直插雲天。也有人說它像一種古代兵器——“鐗”。《說唐》上秦叔寶使的就是鐗,過去的門神,一邊是持鐗的秦叔寶,一邊是拿鞭的尉遲恭,從中可以看到鐗的模樣。但在山裏面,我們覺得還是叫寶塔更貼切些。孤峯的棱面爲節理面,近於垂直。此處岩層接近水平,懸崖上危巖坍塌時,可沿近垂直的節理面塌落,留下重心比較穩定的巖塊。

仙女出浴:這堆亂石堆當中,有一塊傾斜的石板,上面岩石表層剝落,現出一位出浴仙女,肩上披着浴巾,頭部、頸部清晰可見。她是否在前面的潭水裏剛剛洗過,回到這裏的閨房休憩呢?

竹節巖:在仙人出浴石旁的巨石側面,有一組紫紅色石英砂岩呈柱狀節理髮育,表面狀如竹節。那是岩石受到流水的沖刷打磨,棱角漸失,球狀風化的結果。

波痕崖:懸崖坍塌,巨石亂堆。其中一塊斜臥,高約10米,寬約15米,巖性爲紫紅色石英砂岩,表面佈滿波痕,波痕的脊線近水平,宛如流水,極爲靈動。人稱該石爲波痕崖,請大家來鑑定一下吧。

喜鵲迎賓:喜鵲喳喳叫,必定客人到。大家擡頭仰望右側的崖頂,那塊突出的條形石塊,是不是一隻喜鵲,正在喳喳歡叫,迎接着客人們的到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喜鵲迎賓”石。

貴人彎腰洞:大家注意,這一堆石頭,是在天崩地塌之時,巨石翻落堆成。幸好這裏有幾塊相互支撐成洞,長約10米,洞體窄小,人行時必須曲膝、彎腰、側身方可通過,有將軍肚的朋友們,你們辛苦了!

天書石:朋友們請看,這塊經過幾千萬年風吹雨淋水蝕而風化的巨石表面,顯現的花紋如字,其中“一人一”最爲明顯,其它文字多有爭議。大家猜一猜,那是“一人一萬”,還是“一人一石”?其實猜不對沒關係,“一人一”,就是最高的天理,不是嗎?

五代波紋石:請看這塊大自然留下的大手筆:巨巖的表面上,共存有五層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波痕。它是地質年代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遷移而形成的波痕層面遺蹟,後因沉積環境變化形成幾層不同形狀的波紋,記錄了水或風動力環境的改變,所以我們叫它爲五代波紋石。

八、大地豐碑峽谷景段

這一段從五代波紋石到賓王洞,長約xx公里,屬於絕世峽谷景觀。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本段谷底較寬,有的地方亂石堆積成壩,巨石高聳成碑,方石臥地如璽;有的地方基岩裸露,平坦如牀,或被流水侵蝕成坑槽,花紋如畫。再看垂立的兩壁,斷裂橫貫,危巖懸掛,最動人處還有懸谷半山,銀鏈掛天與石筍突來,令人莫名其妙。

從地學意義上講,造成這種地貌的原因,一是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層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岩,二因斷裂發育中局部岩石破碎,在水流侵蝕或地震震動之下,山體突然發生大規模的坍塌和滑坡,巨量的碎石堆積成壩,隨之堰塞湖蓄水、潰壩,山崩地裂之後洪水席捲峽谷,留下非常之奇觀。本景段主要景點有“天碑”、“天璽”、“潛水游龍”、“銀鏈掛天”、“小龍洞”、“觀刀臺”、“虎頭崖”、“五虎登天”、“情侶瀑”、“棋盤格式節理”、“飲馬槽”、“蝴蝶泉”、“賓王洞”等。

白龍峪:在這段峽谷的拐彎地段,北側懸崖直立,瀑布掛練,危巖四布;南面丘陵低伏,綠樹滋生,天碑凌空;峪底岩石裸露,斷面縱橫,平坦成臺。此情此景,我們忍不住會面對天碑感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游龍上岸:請看飛練瀑下河牀上裸露的一段岩石,色彩斑斕,蜿蜒迂迴。酷似一條游龍,沒於潺潺流水之下,正穿遊嬉戲。不知大家看清楚沒有,那裏龍首龍身龍尾俱備,龍頭微微上揚,好象正要上岸歡迎朋友們到來呢。

玉璽石:這塊1米見方的紫紅色大石重約兩噸半,好像一塊巨型方印側置於清溪之中,印耳剛勁端莊,印面方正平坦。更奇的是,璽面右下方隱現着中國地圖,讓人“拍石”稱絕。

天碑:這是龍潭大峽谷的高潮,也是蜿蜒巨龍高高翹起的尾巴。兩塊紫紅色板狀巨石,凌空鶴立於青河之畔,小的高約40米,大的高達50餘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稱之爲天碑。從不同角度仰望天碑,像蒼鷹、又像飛鳥,像船帆、又像刀背,像鯉魚、又像三角板,可謂步移景換,景景見奇。在這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景中,朋友們猜一猜,這兩塊石板是從左邊山體上滑落,還是從右邊的懸崖上翻滾下來?另外它能夠垂直立於地面,又是什麼原因?

銀練掛天:朋友們請看,上面懸崖中部V型窄谷中傾瀉的瀑布,高約80米,僅數尺之寬,彷彿一掛白練,飄然懸空。從地質學上講,稱爲“懸谷式瀑布”,多發生於大、小河道交匯地段,主流流量大,下切河牀較深,使支流河谷懸空。

虎頭崖:站在白龍峪中部,仰望北面高崖的頂部,岩石上的一個側面彷彿虎頭,毛須倒豎,虎眼圓睜,可謂栩栩如生。

小龍洞:這裏有一個悽婉的傳說:相傳當年小白龍在龍潭峽谷裏玩耍,無意中創造了佛光羅漢崖、水往高處流、青檀盆景園等離奇景觀之後,興之所至,決心不受天帝約束,要使人間年年風調雨順。爲此它觸怒了天庭,玉皇大帝派來二郎神抓它歸案,小白龍寧死不從,拼命反抗,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於地,提着小白龍的頭就上天覆命了。後來,聖母娘娘下界巡遊各地,來到龍潭峽,聽說了小白龍爲民而死的冤情,大爲感動,封他爲“無頭神龍”,把他的屍體安放在小龍洞中,享受四方百姓的祭拜。此後,不忘小白龍恩德的人們,絡繹不絕地趕來燒香上供,龍洞便香火特別旺盛。聖母娘娘爲了給小白龍洗冤,又從黃河召來一脈地水,從洞前泄下,那就是眼前的“一線瀑”。娘娘又把二郎神棄下的大刀,立在小龍洞對面,那就是紀念小白龍的天碑。

大家看到,洞內確實有一條無頭的龍身。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其實這個天然石洞,形成於斷裂破碎帶中,由於地下水發育,含有豐富碳酸鈣的泉水從洞頂溢出,日積月累,鈣質逐漸沉積,便形成了岩溶沉積。在這紫紅色石英砂岩石洞內,發育着乳白色的石筍、石鐘乳,當地老百姓不解,認爲是白龍遺骸,建廟祭之,故稱小龍洞。

斷層:請往上看,那條裂縫自崖頂而降,錯斷泥岩層、砂岩層,可見裂縫東側的岩層上升、西側岩層下降。

觀刀臺:這裏是欣賞天碑的最佳位置,從此處看天碑,如柱如刀。天碑石的層理面近乎垂直,而遠處岩層的層理面近乎水平,兩者迥然不同,可見天碑爲崖壁坍塌落下的巨石。

五虎登天:站在觀刀臺上往對面山崖頂部看,一排突起且非常規整的石塊,猶如五隻躍躍欲試的老虎,威風凜凜,欲上九霄,卻又回首凝望。它們是有什麼顧慮,還是要等待什麼?

情侶瀑:上面的兩個瀑布,在水量大時會呈現兩縷並排環抱的形狀,如同一對情侶相互依偎,輕聲呢喃,纏綿悱惻着無盡的情思。請今天出雙入對而來的朋友們,在此留個影吧!

棋盤格式節理:這一塊岩石上,由於受多期區域構造應力的作用,發育了兩組以上相交的節理,它們相互追蹤、疊加,與層面一起將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表現出“棋盤格式”的形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棋盤的妙處啊!

仙人足跡:這裏處於青河河道中的基岩上,幾個凹坑就像人的腳印。傳說是仙人路過此地後留下的,請大家過來踩一踩,沾點仙氣啊。從地學角度分析,這應該是由薄層砂岩經撞擊後沿層面、節理面剝蝕形成。周圍的幾個淺色圓形圖案,可能是三氧化鐵向周邊均勻擴散,導致紫紅色石英砂岩局部退色。

飲馬槽:這裏的河牀基岩表面有一方槽,內存有水,形似馬槽,是由流水攜帶砂礫磨蝕而成。

蝴蝶泉:你見過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嗎?呵,這裏就常年聚集着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各種蝴蝶。它們終日翩翩起舞,不知疲倦,在向過往遊客講述着優美的童話故事。

賓王洞:下面我提一個問題,那位朋友能夠說出歷史上很有名的“初唐四傑”是誰?請回答。OK,就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大家看這個洞裏,只能容納一個人躺下,相傳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兵敗後,逃難到此隱匿於此洞。我們知道,武則天這個人心狠手辣,但還是很欣賞駱賓王的文采的。小孩子們都會背駱賓王17歲時寫的那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他不是自己害怕逃到這裏,說不定武則天還會賞他個一官半職,大家說是不是呢?這個洞的地質現象爲含泥質砂岩、泥岩在斷裂破碎帶易於風化,形成了此洞。

九、凌空觀峽景段

這一段從賓王洞前面上山,經駱家、接官廳到五龍潭,全長xx公里,是龍潭大峽谷的返程道路。

不識龍潭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峽中。本景段高於峽谷崖壁,居高臨下,可凌空觀峽,它將以全新的視角進一步詮釋峽谷,使你獲得煥然一新的美感。本段的主要景點有“索道橋”、“天碑觀景臺”、“天上龍池”、“穹廬山”、“金字塔山”、“大皇姑庵”、“駱家村”、“竹節峯”、“小皇姑觀景臺”、“小皇姑庵”、“王母浴池觀景臺”、“酒簍峯”、“接官廳村”、“鳳亭”等。

索道橋:本橋爲舟橋所建,爲連接一線瀑(銀練掛天)上南北兩座山峯的索道橋。行走其上,晃晃悠悠,如盪鞦韆,並可觀天碑、天池、穹廬山、金字塔山等美景。但是導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龍山天池:索道橋旁邊的湖叫龍山天池,它是人工築壩截流懸峽而成,是龍潭大峽谷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懸峽長約600米,最窄處僅容一條小船通過,風景秀美。

穹廬山、金字塔山:站在吊橋上看對面的兩座小山,一座呈半圓形像蒙古包,叫穹廬山。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稱之爲金字塔山。我們站在這邊看風景,可那穹廬和塔裏的人們,是否也在看我們呢?

天池觀景臺:各位遊客,我們站在這裏鳥瞰天碑石,像不像一對鯉魚從澗中躍起,飛跳龍門呢?

大皇姑庵:關於皇姑庵,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內禍事不斷。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爲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絳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是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伕。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後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馬車伕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着荒涼的龍潭溝逃進深山,自己卻駕着馬車順山窩河川古道,直奔到黃河岸邊,驅車跳下………當追殺的騎兵趕到,只見黃河上漂着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覆命去了。再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潭溝,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後,安身在兩個山洞裏,前邊一個小的住小銀匠,後邊大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爲大皇姑庵和小皇姑庵。

庵上面的石檐爲堅硬的砂岩,洞由軟弱的泥質岩風化剝蝕而成。

駱家:駱姓出自齊國,發源於今山東境內。先秦時期,駱姓不見於史冊。隋唐之時,駱姓在河南的洛陽、內黃等地迅速繁衍,駱賓王就是駱姓的傑出代表。這裏小石屋內所住的人家,自稱是駱賓王的後代,而且能指出駱賓王墓所在。

竹節峯:駱家村東是山峯上,紫紅色的岩石裸露,垂直的斷層面、節理面發育,與層理面共同把岩層切割得支離破碎,呈現奇形怪狀的神態,可見龜、兔、蛙、石將軍等造型。其中部巖塊如竹節,所以稱爲竹節峯。

江山如畫:觀景臺座落於半山腰的路邊,處在夢幻山水隘谷景段與山崩地裂峽谷景段之間。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峯初露端倪;俯視谷底,峽谷美景盡收眼底。

小皇姑庵:這個洞比大皇姑庵略小,傳說東漢時曾有一位公主也曾在此崖龕下避難,當地人稱爲小皇姑庵。上面突出的檐爲堅硬的砂岩,洞由軟弱的泥質岩風化剝蝕而成。

一覽地縫:這個觀景臺,座落於“王母浴池”景點上的半山腰,可俯瞰平直的夢幻山水隘谷景段與彎曲的深潭臥龍嶂谷景段之美景,還可望見對面的“酒簍峯”。

接官廳:這裏有一個李姓村莊,相傳村裏原來有一座廳堂,據說東漢皇室復國後,迎接皇姑就是在這個地方。現在景區正準備在原址上恢復當年的摸樣。等大家再來的時候,就有可能在這裏也過一下朝廷大員的官癮囉!

Gentlemen,ladies,ladiesandgentlemen(先生們,女士們,各位朋友們):關於龍潭大峽谷景區的觀光旅遊行程,到此圓滿結束。我們這裏流傳着一句話:你到龍潭峽谷走一走,我們就永遠是朋友!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願我們普天下都有好朋友!既然是朋友,就請大家把你對我們要說的話,以及對景區發展的建議和意見留下,我們將認真聽取,積極改進,爭取在你下一次來的時候,能夠爲你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祝朋友們回途一路平安,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精選5 篇二

龍潭水峪景段:本景段從走進紅石峽、五龍潭至青龍關處,主要景觀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與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輝映,到處高崖凌蹭,飛瀑流泉,滴水不斷,霧氣蒸騰。

共同組成一幅龍潭水峪的絕佳畫卷。

主要景點有“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龍涎潭”“鋸齒崖”“降龍棒”“階瀑潭”等。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項目: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

這幾個遊樂項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

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

碑體爲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爲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爲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體。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

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擡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

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有的遊客問什麼是節理?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上所見的裂縫。

在後面的講解中我會經常提到這個詞。

五龍潭: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寬闊的水潭叫五龍潭,它因周圍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着一泓清水而得名。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林裏休養。

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裏便有了“五龍潭”之說。

其實它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

潭面長300m,寬50——150m,南側爲高百餘米,長達150m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峯,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雙猩觀瀑。

請大家隨着我的手勢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渙遊,因此得名“靈龜巡潭”。

五龍潭右側上方的亭子爲龍亭,左側的爲鳳亭。

龍亭的後方有一處裸露的石塊猶如一尊佛像,名爲石佛。

五龍瀑: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龍瀑。

龍潭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虎嘯龍吟,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稱之爲“五龍瀑”。

五龍潭隧道: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五龍潭左邊的山上有一條臺階路,以前的遊客進峽谷走的就是山上這條路,體力消耗很大,後來景區爲了遊客進入峽谷方便,人工開鑿了一條隧道,它長61米,寬2米,高2.5米,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

洞內雖然安裝有燈,但我們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一時適應不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2億年前形成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我們現在所看到這種岩石叫紫紅色石英砂岩,岩石呈紫紅色是因爲裏面含有三氧化二鐵等礦物質。

它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海濱地帶。

主要爲紫紅色、灰白色薄——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紅色、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紅色薄——中層狀含礫石英砂岩和紫紅色泥岩組成。

河南龍潭大峽谷導遊詞精選5 篇三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來遊覽這個龍潭大峽谷,希望我們一路上都能順利,好啦,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吧。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爲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爲: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着人驚。

後聯爲:關峽相望,嵐爲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峯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爲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着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爲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爲“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着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爲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爲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項目: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項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爲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爲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爲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體。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擡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纔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爲精華部分纔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着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着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m、寬僅1——3m、深達50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爲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爲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裏洗把臉會使皮膚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牀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牀,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爲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爲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裏,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裏。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爲“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爲典型,直徑達20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牀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牀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羣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擡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擡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裏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裏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裏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污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爲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裏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好啦,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祝願大家能夠玩的開心,再見!

龍潭大峽谷導遊詞 篇四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

它們依次爲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

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

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爲: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着人驚。

後聯爲:關峽相望,嵐爲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峯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龍潭大峽谷的水爲青河的主流),右邊爲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

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着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

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

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爲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

宋、元時期,更名爲“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

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

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

後來,隨着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

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爲吉祥樹。

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爲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

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