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語文教師業務學習筆記[多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師業務學習筆記[多篇]精品多篇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一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張豔

1、如何上好一節課?

很多學生說他們喜歡某個教師,“盼”着上他的課,也有很多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怕”或“煩”上這個教師的課,聽他的課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樣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這值得我們深思。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呢?

第一、積極備課——尋找激發興趣的切入點。備課是一個再創造過程,此間,教師不但要備知識,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瞭解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在對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對本學科的有關概念要正確理解,並能隨時瞭解本學科理論前沿的動態和發展,始終把最新最科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善於將學科知識與現實社會、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其次,教師還要具備基本的社會知識和生活常識,有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儲備,並能靈活地把各知識點聯繫起來。

第二、認真授課——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針對學習內容,學生的經歷、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等,設計出富有彈性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營造寬鬆的課堂學習環境,創設自主學習、積極互動參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師生一起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語言和板書——課堂的通行證。馬卡連柯說過這樣一句話:“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爲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師應

做到語音標準,用詞恰當,表達連貫,清楚準確,精練簡潔,形象生動。好的板書簡潔、形象,字跡工整清秀,帶有很強的啓發性和欣賞價值,也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並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第三、充滿熱愛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動力。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角色意識,演員演戲需要進入角色,教師站到講臺上講課同樣需要進入角色。賦予角色意識的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當時所產生的感情,能在教學內容與學習主體之間建造一座溝通的橋樑,能使師生雙邊活動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贊可夫所說的:“如果教師本身‘燃燒着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教師教學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廣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授課技巧都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形成師生之間情感的交融。這種情感的互動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鞏固和持久促進其學業的發展。

2、新教師應怎樣聽課?

對一個新教師來說,堅持聽課,可使自己儘快成長。那麼,新教師在聽課時應該怎樣聽呢? 聽一節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對新教師來說,聽課需要關注兩個方面:

第一,關注教師的教。新教師不同於學生,聽課的目的是回去教學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導教師怎樣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幾點:

1、課的結構。 2.重點與難點的突破。 3.板書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4.課堂氣氛。

第二,關注學生的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新教師應該關注: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疑問學生活動(或練習)的時間是否充裕得當?學生自學習慣、讀書習慣、書寫習慣、學習方法是否養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聽課時,新教師應該把自己定位爲以下兩種角色:

1、審美者。新教師在聽課時的最佳角色應該是審美者而不是批評家,要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與閃光點,爲我所用。

2、參與者。新教師在聽課時應把自己定位爲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只有有“備”而聽,而且從思想上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並儘可能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獲取第一手材料,從而爲自己上好每一堂課奠定好基礎。

3、理想課堂中的“三聲”

1、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嚴肅有餘,活潑不夠。課堂“火藥”味太濃。課堂上教師老繃着臉,想用嚴厲來鎮住學生。有時課堂上會出現斥責聲、挖苦聲,甚至出現哭聲(不是感動)。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會停滯或低效。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我們要懂得,師生之笑能舒緩緊張情緒,激發師生教學的積極心態,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樹立歡樂課堂的觀念,使課堂有教學內容引發的笑聲;有教學情境設置引發的笑聲;有教師幽默語言引發的笑聲;有學生機敏語言動作引發的笑聲„„有笑聲的課堂,師生關係和諧,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參與度更大。我認爲,每一節課,教師至少要讓學生笑一次。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 但這笑聲,應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高度體現,決非爲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課堂是活躍了,收效卻沒了,學生的笑應源於教學內容,是一種會心的笑,豁然的笑。

2、課堂教學中要有“讚美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習慣於做“糾錯”的工作(這也是必要的),教學中經常出現“批評聲”、“嘆息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無聲”。其實,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如果沒有錯,那就不需要教學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那種一味批評糾錯的方式,用激勵讚揚之聲來促使師生進入教學的積極興奮狀態。課堂教學中要有“讚美聲”,教學中要有師生對教學內容的讚美;要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和取得成績的讚美;要有學生對教師精湛教學技藝的讚美;要有學生對學生學習創新的讚美„„這些“讚美”,催發師生學習進取精

神,激活師生沉澱的潛力,提高師生的美感品位。這樣教學,使教學的內涵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爲融洽,必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比較注重教學任務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學沒有特點,少有亮點。有的教師只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對某些知識是必需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枯燥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我們要明白,每一教學內容必有令學生“驚訝之處”。這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挖掘教學內容並巧妙設置情景。教師本身也能呈現“驚訝之舉”,這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素質並拿出教學絕活。“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驚奇感,要引發學生的驚訝聲。這樣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啓迪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驚訝聲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很高。

課堂教學中的“三聲”,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與學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這時的教學定能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4、理想課堂中的“六維度” 理想的課堂要體現六維度: (1)參與度:全程、全員有效參與 (2)親和度:師生間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學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間 (4)結構度:整體把握知識結構體系 (5)練習度:有效的知識鞏固與技能訓練 (6)延展度:知識與技能的有效遷移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楊文梅

教師角色新思考,提到教師的角色,從古自今有過很多的經典的描述,既有“蠟燭、春蠶、園丁、人梯”等傳統美譽,也有“導師、母親、朋友、合作者”等嶄新形象。最近,因爲一些意外的事件,讓我對教師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師要是一位出色的語言大師。

前不久,就因爲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不好,使得家長對教師的工作產生了誤會,生髮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在平時課堂上,就因爲有一些教師語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貼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學工作質量不盡人意,帶來了一些不應該有的缺憾;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就因爲部分教師說話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學生心靈受到很大的傷害,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的悲劇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師的語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師要完成職業使命,必須成爲一位出色的語言大師!

二、教師要是一位優秀的心理醫生。

現在的孩子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須正視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因爲心理問題不解決,根本就無法實施正常的教育。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許多,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相當地複雜,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就要通過學習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識,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必要的開解和輔導,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陰影,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所以說,新時期的教師要

是一位優秀的心理醫生!

三、教師要是一位細心的保健醫師。

前日,一名學生在課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師嚇得驚慌失措,找來的學校領導比較有經驗,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復,原來孩子有癲癇的家史。由此聯想隨時可能發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個淘小子在課間不小心把腳崴了、一位同學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爲臨場教師應該做哪些工作?隨着季節的改變、天氣的突變、傳染病的來臨等,教師又要給學生提醒些什麼?這些都是每個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都要經常面對的一些問題,爲了不讓意外變成遺憾,做教師的還真要補上醫療保健這一課,要了解一些易發生的常見性的“意外”事故的防範知識和處理辦法,要掌握一些突發疾病或傷害的應急常識。因此,新時期的教師要是一位細心的保健醫師!

爲了完成教育使命,我們的教師角色越來越多,爲了把教育做好,教師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還真不好一下子說清楚,也許教師應該成爲一名魔法師——能解決很多問題的魔法師!

一、備課的經驗

1、備課時要對三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

2、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

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3.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瞭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蒐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二、上課的經驗

4.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覆推敲。開頭要激發興趣,結束要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小精幹,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瞭,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

5.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6.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

7、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

8、每次上課後,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三、考試的經驗

9、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一定要增強每位學

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建構的、主動的、體驗的、合作的進行學習。

10、要從“邏輯”、“操作”、“藝術”、“交往”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考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都曾有獲得前三名的經歷,對你的教學留下美好的回憶。【2016年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11.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真正有效的促進方法,是讓他們深切地知道:“不進則退”。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12、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佈或發給每位學生。要學生“趁熱打鐵”,修正錯誤,鞏固正確,打好基礎。當天知道作業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問的經驗

13、設計教案的核心是設計問題。問題要深淺適度,利於啓發學生;問題要有生活背景,能激發興趣;問題要有實際意義,爲今後學習奠基;問題解答要及時反饋,真正鞏固。

14.提問與思維。“選擇思維”的問題是:“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還有其它解決辦法嗎?”,增加思路。“前瞻思維”的問題是:“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要有預見。

15.“情感思維”的問題是:“出現這樣的結果滿意嗎?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嗎?”嘗試體驗;“換位思維”的問題是:“別人怎樣看這個問題?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設身處地。

16、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系統

研究。努力做到針對性強,切實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問題到問題,學無止境。

五、綜合的經驗

17.對學生好的言行,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迴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迴應。大多數應是“肯定迴應”;“否定迴應”只佔少數。

18、每一學年都要調查統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力爭在自己最弱的一項上,有所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在提高教學的藝術性,體現出“審美和立美”,藝無止境。

19、每上一節課,要設想全人類都在傾聽,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生命和使命”,價值統一。

20、要珍惜時間。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良好的人格。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二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一)教師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師的角色,從古自今有過很多的經典的描述,既有“蠟燭、春蠶、園丁、人梯”等傳統美譽,也有“導師、母親、朋友、合作者”等嶄新形象。最近,因爲一些意外的事件,讓我對教師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師要是一位出色的語言大師。

前不久,就因爲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不好,使得家長對教師的工作產生了誤會,生髮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在平時課堂上,就因爲有一些教師語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貼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學工作質量不盡人意,帶來了一些不應該有的缺憾;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就因爲部分教師說話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學生心靈受到很大的傷害,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的悲劇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師的語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師要完成職業使命,必須成爲一位出色的語言大師!

二、教師要是一位優秀的心理醫生。

現在的孩子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須正視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因爲心理問題不解決,根本就無法實施正常的教育。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許多,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相當地複雜,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就要通過學習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識,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必要的開解和輔導,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陰影,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所以說,新時期的教師要是一位優秀的心理醫生!

三、教師要是一位細心的保健醫師。

前日,一名學生在課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師嚇得驚慌失措,找來的學校領導比較有經驗,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復,原來孩子有癲癇的家史。由此聯想隨時可能發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個淘小子在課間不小心把腳崴了、一位同學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爲臨場教師應該做哪些工作?隨着季節的改變、天氣的突變、傳染病的來臨等,教師又要給學生提醒些什麼?這些都是每個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都要經常面對的一些問題,爲了不讓意外變成遺憾,做教師的還真要補上醫療保健這一課,要了解一些易發生的常見性的“意外”事故的防範知識和處理辦法,要掌握一些突發疾病或傷害的應急常識。因此,新時期的教 師要是一位細心的保健醫師!

爲了完成教育使命,我們的教師角色越來越多,爲了把教育做好,教師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還真不好一下子說清楚,也許教師應該成爲一名魔法師——能解決很多問題的魔法師!

(二)優秀教師的教師的教學經驗

一、備課的經驗

1、備課時要對三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

2、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3.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瞭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蒐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二、上課的經驗

4.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覆推敲。開頭要激發興趣,結束要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小精幹,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瞭,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

5.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6.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

7、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

8、每次上課後,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三、考試的經驗

9、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一定要增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建構的、主動的、體驗的、合作的進行學習。

10、要從“邏輯”、“操作”、“藝術”、“交往”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考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都曾有獲得前三名的經歷,對你的教學留下美好的回憶。

11.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真正有效的促進方法,是讓他們深切地知道:“不進則退”。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12、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佈或發給每位學生。要學生“趁熱打鐵”,修正錯誤,鞏固正確,打好基礎。當天知道作業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問的經驗

13、設計教案的核心是設計問題。問題要深淺適度,利於啓發學生;問題要有生活背景,能激發興趣;問題要有實際意義,爲今後學習奠基;問題解答要及時反饋,真正鞏固。

14.提問與思維。“選擇思維”的問題是:“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還有其它解決辦法嗎?”,增加思路。“前瞻思維”的問題是:“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要有預見。

15.“情感思維”的問題是:“出現這樣的結果滿意嗎?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嗎?”嘗試體驗;“換位思維”的問題是:“別人怎樣看這個問題?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設身處地。

16、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努力做到針對性強,切實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問題到問題,學無止境。

五、綜合的經驗

17.對學生好的言行,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迴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迴應。大多數應是“肯定迴應”;“否定迴應”只佔少數。

18、每一學年都要調查統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力爭在自己最弱的一項上,有所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在提高教學的藝術性,體現出“審美和立美”,藝無止境。

19、每上一節課,要設想全人類都在傾聽,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生命和使命”,價值 4 統一。

20、要珍惜時間。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良好的人格。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三)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十大轉變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十大轉變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生長點是“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是“探究性學習”。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還必須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統中走出來,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應該引導教師逐步實現下列轉變:

1、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

我們應該允許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祕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2、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着學生走”爲“推着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爲“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3、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提倡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國小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爲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爲學生的學友。

4、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作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學生靈魂的鑄造者、淨化者。教師要成爲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爲學生的“精神教練”。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臺”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爲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更缺乏生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教師要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爲 6 課堂中信息交換的平臺。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

我們曾經認可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需要教師成爲“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7、由“挑戰者”向“應戰者”轉變

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爲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教師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爲應戰者。

8、由“蠟燭”向“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不管是春蠶還是蠟燭總是在奉獻給客體的同時而毀滅掉主體。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作“春蠶”或“蠟燭”而應該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不斷的補充營養,成爲常青的“果樹”,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盡了芳絲後就毀滅掉自己。

9、由“統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轉變

教師不能把課堂視爲自己的課堂,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能作課堂的統治者,因爲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教師應該從統治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爲一體。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

10、由“園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轉變

“園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園丁”又是令人遺憾的,因爲園丁把花木視作“另類生命”。園丁在給花木“澆水、施肥”的同時,還要給它們“修枝”、“造型”,他們是按照園丁自己的審美標準把花木塑造出來供人們欣賞。在園丁看來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殘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們可以隨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爲美的“病梅”。然而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同源,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應該允許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發展。教師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 7 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而不是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不能給不服自己管教的學生或有某種缺陷的學生“判死刑”。教師應該多一些愛心,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理解與關懷,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而施教,因爲它可能使你成爲教育家------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家不是因爲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獲得成功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家的。

語文業務學習筆記 篇三

業 務 學習筆 記

(2012—2013學年上學期)

施晴

教學有沒有效益,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知識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一般是一節課),學生能獲得較多的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與發展,學習態度和習慣得以養成。

一、看看教學設計是否高效:

1、教學目標定位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能確保教學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要認真研讀課標,做到心中有課標。依據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明確學什麼,不學什麼;教什麼,不教什麼。心中還要有個小目標:具體到這個單元,這節課。

一節課四十分鐘,教學任務的時間分配要心中有數,有側重點。

《單元整理課》讓教師們跳出課文,站在單元的高度,教師引導學生縱觀全局、發現規律。一個單元學完之後不從整體上加以概括總結,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便是零散的,不繫統。

2、環節恰到好處。

環節簡單,訓練安排科學合理,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語言發展的生長點,文本不等於語文,文本充其量是個例子,是個載體,是爲學生學習語言服務的,並不是語文教學的落腳點和歸宿。

找準教學的重點、難點,找準教學的起點,是教學有效、高效的前提。學生已經會的,不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教了學生也不會的,暫時不教,留待將來教。 一定是真實的課。

二、學生樂於參與。

學生有興趣: 就像是一塊磁鐵,能夠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學生是否在動,心在動。對課堂有興趣,願意參與活動,情緒飽滿,積極向上。不是愁眉苦臉,哈提連天。

三、學生有收穫、發展,教師有反思。

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人得到相應進步。聽、說、讀、寫,學習有好習慣。 誦讀古典詩詞 提高學生素養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綱推薦的80首背誦篇目,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特別適合國小生背誦。那麼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古詩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巧妙利用時間。學校7:25早讀,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後先進教室和學生一塊早讀。學生知道我的習慣,都願意提前到校和老師一起早讀。這樣無形之中早讀就多出了十來分鐘。利用語文早讀的黃金時間,英語、數學早讀前的三五分鐘也不放過,再就是下午放學前佈置作業的時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點點滴滴,日積月累。其實背一首詩有個三五分鐘也就夠了。這樣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調節了課堂氣氛,不至於使學生感到枯燥。我從不不爲了應付檢查而搞突擊,也不佔用語文課的時間來專門背古詩,因爲我覺得誦讀古詩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程,它應該如春風化雨般的慢慢滲透,而不應該是疾風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標,有計劃。不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兩首,邊背邊鞏固。把近期目標告訴學生,每天按計劃進行。這樣形成規律,學生會很自覺地配合老師完成背誦任務。比如開始背時每天背一首,邊背新的邊複習舊的,十天一小結,停下來鞏固一次。這樣10首10首的過關。全部背完後再開始總複習,每天覆習4首,20天又是一個階段。因爲開始是從前面往後背,前面的經過不斷複習,總比後面的背得熟,就再從後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後再抄寫或默寫,還是像前面那樣,一天四首。這樣反反覆覆,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亂順序背,不給學生遺忘的機會。用不了多長時間,80首詩就能鞏固住了。如果趕上假期,就佈置學生一天一首,邊背邊抄,既練了字又起到了鞏固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根據學期計劃合理安排,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踩實,誦讀活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給學生方法。背誦古詩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教給學生背誦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這樣的步驟教學生背古詩的:先領讀三五遍,使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讀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讓學生看清楚讀準確,不然一旦讀錯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煩了。然後是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大意,再讓學生邊讀邊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最後熟讀成誦。有的詩適合加動作我就邊領讀邊做動作幫助學生記憶;對於比較難理解的詩,需要給學生講解時代背景;簡單易懂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樣難讀又難懂的詩,我就和學生一塊背。在看了電影《瘋狂英語》後,我又將李陽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詩中來,更激發了學生的背詩興趣。

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國小階段重在開發學生的記憶,大量的背誦、積累,不必加重學生負擔,非要學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過程中我建立了學生檔案,將學生每天背誦的情況及時記錄下來。對那些記憶能力較差,背誦起來確實有困難的學生,抽空單獨進行輔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爲了激發學生的誦詩興趣,我還採取了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詩文表演、古詩接力賽、給詩配畫、辦古詩專刊手抄報、配樂詩朗誦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日漸高漲。在圓滿完成國小階段必背80首古詩詞的任務後,這學期我又開始給學生補充國中必背古詩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讓學生積累在採蜜本上並背過,如今全班學生人均背古詩100多首。在學校組織的幾次古詩誦讀競賽和抽賽中,我班均獲得了滿分的好成績。

開展古詩誦讀活動近兩年來,學生不但積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誦方法。我統計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1)熟讀成誦法,有的同學把它叫做狂讀法,也就是李陽的三最法。多讀,大聲讀,讀着讀着就背過了。這是背誦古詩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誦法。先理解詩的大意,然後順着意思背。(3)想象畫面法。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對這三種方法,學生還進行了比較,說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後兩種方法記得牢。另外還有“加動作法”、“聽錄音法”、“邊寫邊記法”等。這些經驗都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問起他們背誦古詩的好處,歸納起來,也有這麼幾點:

1、可以增強記憶力;

2、能訓練口才;

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4、瞭解古時候的一些人和事;

5、培養想象能力;

6、提高審美情趣;

7、作文時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實,我覺得開展誦讀古詩詞活動的好處遠不止這些。前幾天,我想查個資料,問學生誰帶古詩書了,教室裏如雨後春筍般一下冒出四十多本書來,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絕妙唐詩》《詩經》《古詩大看臺》《古詩文全集》《新編千家詩》《千家詩評釋》《千古美文》《國中雙色必背古詩文》《古詩文導讀》……林林總總,近三十種。有個同學還買來了《毛主席詩詞》。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古詩詞誦讀活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蘇東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優秀古詩文,將會改善我們爲人做事的質地,不斷加厚和刷新我們的人生底色,提高我們的文化品位,陶冶我們的道德情操。讓我們和學生一起,手把詩書,或高聲疾誦,或低聲微吟,在唐詩宋詞的天地裏心馳神遊,去營造我們中華民族21世紀上午書香社會吧!

淺談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

在長期的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於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認爲似乎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豈不知,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實在是一種落後,不太實際的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因此,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努力改變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變以前的被動學爲主動學;呆板學爲靈活學;苦學爲樂學。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學中注重抓住一個項目做實驗爲突破口,進而向其他項目延伸。近幾年來,從一年級接手到現在的三年級,我一直重點實驗的課題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經過反覆實踐,現以初見成效。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國小生對什麼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慾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是,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象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於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於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並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理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繫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繫。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

三、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象一個媽媽,反覆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儘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覆讀,反覆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鬆愉快。

四、創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瞭解,有助於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覆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爲理想的途徑。

談談閱讀教學的朗讀訓練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國小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和方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後,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體會感情——把握朗讀基調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閱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繫實際,閱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一個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們的同情。根據該文的內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該文的基調就應該確定爲低沉緩慢。朗讀時又要根據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內心的情感“悲——喜——絕望”的變化適當變換語氣、速度和語音,這樣才能生動地表現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說話的樣本和寫作的範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

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

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蘊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去。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

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並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必須聯繫上下文,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瞭解句與句之的聯繫,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就要求學生邊聽邊小聲跟着模仿。因此,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範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就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水平。

如讀《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用哀婉的語調描繪情境:“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裏,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教師悲傷的語氣,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們送別總理的感人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無限悲痛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傳導給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發學生深深熱愛和緬懷總理的思想感情。教師的示範性朗讀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併成爲朗讀的樣板。所以,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做好朗讀的指導和示範。

四、扮演角色——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範讀和錄音範帶。國小生模仿力和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裏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瞭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示範朗讀之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度、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四

教師業務學習材料

一、備課的經驗

1、備課時要對三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

2、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3.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瞭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蒐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二、上課的經驗

4.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覆推敲。開頭要激發興趣,結束要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小精幹,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瞭,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

5.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6.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 7. 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

8、每次上課後,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三、考試的經驗

9、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一定要增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建構的、主動的、體驗的、合作的進行學習。

10、要從“邏輯”、“操作”、“藝術”、“交往”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考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都曾有獲得前三名的經歷,對你的教學留下美好的回憶。

11.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真正有效的促進方法,是讓他們深切地知道:“不進則退”。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12、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佈或發給每位學生。要學生“趁熱打鐵”,修正錯誤,鞏固正確,打好基礎。當天知道作業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問的經驗

13、設計教案的核心是設計問題。問題要深淺適度,利於啓發學生;問題要有生活背景,能激發興趣;問題要有實際意義,爲今後學習奠基;問題解答要及時反饋,真正鞏固。

14.提問與思維。“選擇思維”的問題是:“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還有其它解決辦法嗎?”,增加思路。“前瞻思維”的問題是:“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要有預見。

15.“情感思維”的問題是:“出現這樣的結果滿意嗎?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嗎?”嘗試體驗;“換位思維”的問題是:“別人怎樣看這個問題?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設身處地。

16、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努力做到針對性強,切實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問題到問題,學無止境。

五、綜合的經驗

17.對學生好的言行,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迴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迴應。大多數應是“肯定迴應”;“否定迴應”只佔少數。

18、每一學年都要調查統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力爭在自己最弱的一項上,有所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在提高教學的藝術性,體現出“審美和立美”,藝無止境。

19、每上一節課,要設想全人類都在傾聽,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生命和使命”,價值統一。 20.要珍惜時間。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良好的人格。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2011-2012國小語文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五

一、關於教材的說明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而是百年大計。

教改的目標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教師要成爲教材的主人而非奴隸。教改的目標是想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但因現在的教材編得太繁瑣了部分專家認爲這次教改是失敗的。

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特別注意在教學時不要爲了應付應試教育而面面俱到以至於不僅沒有減輕學生的負擔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具體落實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於識字教學。

六年級學生不再安排教師來教學認讀字的訓練此項已經通過前5年的循序漸進式的訓練學生已培養起了獨立識字能力甚至包括檢查生字掌握程度這一環節也可由學生通過自默、互報的方式獨立完成。對於特別差的學生或班級另當別論。教就是爲了不教就是教方法就是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己走路。如果一個學生經過5年的學習識字教學還要老師來唱大戲那不僅是學生的失敗更是老師的失敗。

新課標倡導整體識字在閱讀語境中識字。二類字只要求認識不須進行筆畫分析及書寫。

2、關於分段、寫段意、中心思想。

新教材不再要求學生對本是不可分割整體的課文進行“割肉剔骨式”的分段也就不需進行寫段意的訓練而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就夠了並且不要對學生提出超出其接受能力的要求。至於中心思想的訓練也不要千篇一律但也要避免出現泛中心甚至無中心的現象。語文有工具性更有思想性和人文性。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主旨思想學生可在此前提下展開合理的拓展但不能離題萬里。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主旨展開討論也要儘量尊重、呵護學生特殊年齡段的獨特感悟不要隨意否定、打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關於教學方針、教學宗旨、教學目標。

這些年我們過於注重教學過程的精雕細琢即過於注重“怎麼教”的問題而缺少對我們“爲什麼教”這個核心問題進行思考和實踐。究其原因是因爲我們由於受大學聯考指揮棒背景下的應試教育思潮的影響過於注重學生分數過於注重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造成一葉障目的短視行爲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了我們過於注重學生的智商水平的提高和發展而忽視了學生德商缺少對學生品德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普遍缺少理想及責任意識、情商缺少對差等生、獨生子女、留守兒童、特困兒童等學生的情感關懷及心理的疏導導致學生心理素質普遍偏低體商體育課成了語文數學課體育強國的學生成了新的東亞病夫、美商音樂課沒有歌聲、繪畫課在埋頭做卷導致天真活潑的國小生不會唱一首像樣的兒歌繪畫本是人類的天賦我們還沒有學會寫字前就已經學會了畫畫但我們的學生卻不會畫一張像樣的圖畫。作爲一個在經濟上逐漸成爲世界強國的中國我們的國小生思想上普遍缺少理想心理上不能承受一點失敗。他們戴着鮮豔的紅領巾帶着高度近視眼鏡揹着一書包的作業像個小老頭一樣駝着背步履蹣跚的步入我們的校園。他們不會畫畫、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進行一項體育活動甚至在課堂上不會舉手老師找起來不會將一句完整的中國話。當他們回到家裏不知和生養他們的親人打聲招呼不會幫家人做家務除了看電視、玩電腦外就是做作業、睡大覺試想這樣的中國的未來還有什麼希望復興中華的偉大使命能靠他們去完成嗎我覺得只是癡人說夢因此我們要再次認真審視我們平時的教學在我們埋頭苦幹於“怎麼教”時要學會抽空擡一擡頭思考一下我們“爲什麼教”這一重大而根本的話題。我們不能因爲自己班級學生的名次而讓學生成爲分數的工具我們也是從孩子長大我們的孩子也在求學的途中我們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也要對象我們孩子一樣的我們的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二、關於教學的建議

鑑於目前教改越來越繁瑣這一現實缺陷我建議各位同仁要在學習、吸納新教材長處的同時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出自己的思索和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學新思路爲下一輪教改積累經驗爲祖國培養實用性的創新人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下是我個人思考的一些建議希望起到開啓思路、激起討論、促進良性循環的作用。

一關於教學思路

1、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理想教育、孝順思想的教育培養他們具有開闊的胸襟和關懷他人的社會責任感。要注意不能用說教的方式要通過遊戲、互動、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和教育。

2、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我們要開動腦筋充分調動學生及學校的積極性爲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營造向上的氛圍。我看我們開會的這所國小“人一小”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們的老師組織、發動自己班級的學生開展自主設計、裝飾班級文化牆的活動全面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對班級的熱愛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學生們在自己設計、裝飾的教室裏有一種家的溫馨感覺玩的輕鬆學的快樂。這種思路可以輻射到我們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大家要認真思考大膽行動讓我們的學生從小就有一個好習慣從而讓他們快速融入社會。

3、要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特別是對差等生、獨生子女、留守兒童、特困兒童等學生的情感關懷及心理的疏導。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屬於爲學生“解惑”我認爲一個合格的老師要能儘量爲自己的學生“解惑”不管學習的優差也不因自己個人的喜好。我們對差生一定要降低要求要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人格尊嚴。有一位老師曾說過我們可以一輩子都教不出一個名牌大學生這點會讓人遺憾但最讓人遺憾的是我們一輩子教出了無數個名牌大學生但卻因我們曾經歧視某個差生而導致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材施教”、“千教萬教教做真人”這也許是我們一輩子都應該謹記的兩句話。

4、要特別注重學生體商、美商的培養。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成爲全面發展的祖國合格人才。

5、要特別重視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心靈貼近。不要人爲拔高從而過分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二關於教學實踐

1、要特別注意課標、教材與學生實際水平的關係。

特別注意我們山區學生的特點與課標的差距與教材所涵蓋的內容的距離。要自主進行適合本班學生的必要調整不要脫離課標、教材也不要盲目崇拜課標與教材。教材在編排設計上具有知識連貫性要重視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

要有效進行文本的提前拓展如介紹作家背景等及文後拓展如類似美文欣賞等以增加課堂的氣氛及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教師要讓學生成爲藝術的欣賞者成爲學習的享受者而非痛苦者甚或犧牲品。要學會用兒童的視角看問題不要輕視或隨意抹殺兒童視角產生的對世界的看法和認知。要注意保護兒童的童真、童趣、童言保護兒童學習、生活的原生態。

2、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量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的能力老師不要急於告訴學生答案或結果教師要儘量少講幾分鐘讓學生多動幾分鐘多講幾分鐘。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和尋找答案的快樂。 插圖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不要小視甚至忽略而過。適當運用多媒體但不要迷信多媒體要重視學生與課本、學生與學生、學生

餘老師的情感互動。

要重視“展示臺”、“交流平臺”等教學環節的教學。要通過“展示臺”、“交流平臺”等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此充分展示自己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自主交際能力以及自信開放的性格品質讓學生逐步成爲學習的主人。

要特別重視“日積月累”的豐富性通過此項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要注意拓展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例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四書五經》、《道德經》、《孫子兵法》等讓5000年中華文化的營養滋養我們祖國的未來

3、作業。

要讓我們的學生吃好、喝好、睡好、玩好。我們的孩子作業量太大機械、重複、無效作業太多天天陷在題海戰術中導致他們嚴重缺覺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們要少佈置作業、精佈置作業讓孩子們有時間保證休息要多佈置實踐性、活動性的作業讓學生的學習和孩子的實際緊密相連。

讀讀寫寫不要求全部會寫。以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4、閱讀教學。

我們要倡導整體閱讀法。即首先設立整組瀏覽課通過閱讀導讀明確本組學習內容。其次進行每篇文章的教學同時要注重傳統課文的時代新內涵。最後發揮“回顧·拓展”的作用在“交流平臺”上引導學生自主回顧和總結。

要更加註重讓學生自主整體感悟教材。閱讀教學要減少繁瑣的逐段逐句講解的教學法要學會加強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與學生對課文自主感悟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一篇課文設計1—2個“主問題”用在閱讀中解決“主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而帶動全篇文章的學習。

要讓學生多讀。聲情並茂的朗讀勝過千言萬語繁瑣的分析和講解。

要防止兩種極端一是畫地爲牢即除了教材什麼都不管二是畫蛇添足即一味注意向課外拓展而忘了文本本身。

5、寫作教學。

要讓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多體驗生活。我手寫我心。好的文章來自好的體驗。沒有體驗的文章就像無源之水乾枯無味。

要讓學生用最簡約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涵。逐漸達到古人所倡導的“文簡義豐”、“文質彬彬”的境界。

農村有着遠遠優於城區孩子的山區資源例於農村人的勤勞樸實、父母生活的艱辛、山區的靈山秀水等我們要善於引導山區孩子去體驗農村、發現生活中的寫作資源。

要及早滲透從1年級開始寫句子2年級開始寫片斷3年級—6年級寫日記。要注重小練筆。寫作主題要相對自由和開放。

要減少習作前的指導加強習作後的交流評價。要與“交流平臺”結合展開自評、互評作文活動。 要用寬容、欣賞的心態評價學生的習作。重視交流前的自主修改和交流後的互評互改。評價要求爲真實、具體不必過分計較審題偏題一般只扣5分。

要通過鼓勵、交流、展示、發表等方式呈現學生寫作的點滴進步培養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7、口語交際。

教師要成爲活動的促進者而非高高在上的尊嚴者營造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善於選擇學生喜愛和能接受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

要讓口語交際課不像課而像遊戲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發展語言、加強溝通、學會禮儀、體味快樂。

8、綜合性學習。

我們要改革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語文新課標》實驗稿。

我國中國小課程整合的3個層次1學科內部整合——語文綜合性學習2跨學科整合——綜合性課程3超學科整合——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性學習是多方面的綜合。1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2語文和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整合3語文能力和策劃、組織、協調、實施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的綜合。

語文綜合性學習打破了單一學科的教學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其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也是我們教育者一個良好的專業成長平臺。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4個階段組織策劃分組活動交流彙報總結評價。

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帶着主題“玩”起來“樂”起來“活動”起來“合作”起來。

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借鑑湖南電視臺“超級女聲”的運作方式用民主的方式讓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學會自我管理能力。

三幾點感想

1、教師要注意不要把機會全部給與自己親密的孩子要把機會留給每一個孩子。這也是教育公平、社會公平的雛形與萌芽。不要讓孩子的心靈從小就被社會的陰暗面所佔領。

2、最精湛的教育藝術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美

布魯巴克

3、教師在課堂上只會問而不懂得引導學生學會問學生在課堂上只會機械的回答而不知道如何自己提問是中國當代教育之大弊。

骨幹教師國小語文培訓筆記4

國小生語文學習策略輔導

學習策略

國小語文學習的思考

引言

社會的發展要求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學習的方式是“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交流與合作”

“高質量輕負擔”的教育發展使命與現實的矛盾。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決定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心理成長的軟環境

學習策略含義

廣義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過程中任何被用來促進學習效能的活動。

狹義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爲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與目標所採用的有效的認知活動。 3

學習策略分類

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

認知策略

複述策略

累積複述瀏覽、快速閱讀

部分複述精讀、背誦

命名複述概括

複述策略的運用逐字重複、劃線、概括

精細策略

組織策略對知識進行歸類、組合形成合理知識結構。

4學習策略訓練的內容

第一教給學生大量具體的有關學習的技能和方法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所涉及的具體方法或技能如複述、劃線、作筆記、寫提要、畫關係圖等方便學生提取和選用使他們在面對複雜任務時能夠選擇合適的策略進行學習或解決問題

第二訓練學生學會確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便於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同時要培養他們分辨學習材料中的主要觀點和次要觀點的能力爲其筆記法、提綱法等策略的應用創造條件

第三教給學生有關學習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識。包括影響學習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與各種學習策略的關係如何學習策略的使用條件等。

元認知策略的訓練

第一要求學生經常記學習日記。

第二增強學生對他人和自己認知過程的意識。

第三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質疑。

第四指導學生監控和評估自己的理解能力。

第五向學生提供練習和反饋的機會。

第六使學生認識到與學習效果有關的4個因素。分別是所學材料的性質和特點、學習者當前的知識技能和水平、學習者當前的心理狀態、檢驗學習效果的標準與形式。

國小語文學習的思考

國小語文學習的階段性任務

一二年級還處於形象思維的學生開始大量接觸抽象的字詞這必然需要更多的聯想和適應能力因此語文方面最重要的輔導工作是加強孩子的說話寫話能力。

三至四年級語文的轉折時期閱讀、作文等重量級的內容成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點也真正開始了語文的綜合能力運用在此階段有了前兩年的會話寫話的習慣基礎就很容易進入深一層的學習狀態。

從3年級開始可以開始讓學生閱讀一些較長的文集小說是否完全理解不是關鍵關鍵是能在較長的文字中抓住中心和有用信息。因此在閱讀之前最好給學生提出一至兩個能夠讓孩子連貫上下文關係抓住文章中心的問題。這一方面是閱讀題型的訓練另一方面是作文的材料。其次作文方面平時積累素材是關鍵但不是全部。針對作文必須掌握一套寫作技巧在此框架上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是學生最容易出問題也最難以把握的語文內容在平時課堂訓練的時候老師如果不能針對每個孩子的寫作風格加以點撥及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很難提高。

五至六年級在良好習慣和適當訓練下小升中階段需要把握的是語文的靈活運用技巧這些技巧在今後的學習中都很起作用。學會語文考試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方面。

國小語文學習的方法

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複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方法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支撐

預習與複習的習慣。預習的要求是1自讀課文讀正確、流利。2自學生字新詞圈出生字詞3標出自然段。複習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一環。它與預習在形式上基本相同。 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多動腦大膽發言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國小語文學習的基本策略

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如quot帶着問題讀書quot可能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quot讓學生先讀書然後思考問題quot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

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信息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

精細加工策略。如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爲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複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複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複述與複習策略。如學生爲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另外對於複雜知識的學習複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語文學習的能力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國小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 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準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

說的關鍵是quot說得清quot。即逐步地掌握準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準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quot說quot中的概括能力表現。

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以上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爲基礎。

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國小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繫。這裏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在培養國小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國小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繫、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

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爲當前的首要任務。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呢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爲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爲他們制定一些。

國小語文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六

國小語文教師業務學習資料——綜合性學習教學要則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如下特性:

1、語文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具有綜合性質的語文學習,不是各學科的均衡的組合學習儘管注重綜合,把自然、社會等多方面內容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但它首先應該姓“語”。

2、綜合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一是表現爲改變過去。單一教語文學語文的做法,注重與其他課程的融合、語文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二是改變過去過於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訓練的單一的方法同,利用各種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多維合作、獨立探究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學習;三是改變過去單一追求智育目標的做法,注重“三維目標”,的整合,特別注重興趣愛好、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諸因素的和諧發展。

3、開放性。這種開放性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各學科領域交融而成的知識環境、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綜合性課題。

4、體驗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體驗,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爲基礎發掘課程資源,它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在“做”中發一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5、生成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性是生成性。隨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不斷深入,新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進發,這是其生成性的集中表現。

6、現實性。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立足於現實中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活問題,內容選擇主要以社會綜合性課題和學生的生活問題爲基本出發點。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開發利用學生身邊的本土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拓展學習空間。

聽課目的與聽課類型

聽課的目的不同就決定了有不同的聽課類型。一般領導者常見的聽課類型有以下幾種。

1、瞭解檢查型聽課:這種聽課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學校教學情況。首先了解教師執行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情況,瞭解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改革情況,瞭解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身心狀態等。這種聽課帶有“突然性”,是領導監督、督促教學的一種最經常、最普遍的形式。這種類型聽課可不預先通知,聽課後也

不一定要交換意見。另外,爲了更深入地瞭解和研究問題,這種類型的聽課,也可以採取蹲班跟蹤聽課。

2、指導幫助型聽課:指導幫助型聽課多數是對教學能力較差,新上崗的青年教師,或發現某些教師教學薄弱環節,領導去聽課,爾後給以幫助指導,使這些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要進行指導,校長就應有一定的理論修養和教學經驗,這種指導是貫穿於教學全過程,領導要同教師一起備課,研究教材、教法、設計教案,必要時還要指導試講。每次聽課後應及時交換意見,只要可能,應連續聽一段時間,直至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不足有了明顯的改進爲止。

3、總結推廣型聽課:總結、推廣、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是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推廣性聽課,目的是幫助有建樹的老師總結推廣他們的教學經驗。這類聽課,主要對象是教學有造詣的中、老年教師。總結推廣經驗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單項的,一般說來,單項更容易搞得深一些。有的總結推廣型的聽課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幾個反覆探討、總結的過程才能夠完美。

4、實驗研究型聽課:這種聽課的目的在於進行教改實驗,實驗的課題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由學校領導提出。也可以針對教師進行單項實驗提高。實驗研究這類聽課對象一般應選擇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中、青年教師骨幹。要做充分準備,可由教師和領導共同討論制定試教案,領導要抱商榷態度,同教師平等切磋討論,然後老師試驗,最後共同研究總結。

5、學習吸收型聽課:對於領導來講無論聽哪一類課,都有一個向教師學習的過程。但這種類型聽課主要指領導有目的、有計劃地去聽某一老師的課,從而來提高自己的欠缺,或學習某一教師的專長,聽課的對象根據本人的需要與興趣。聽這類課的領導要放下架子,虛心學習,並要儘可能做到,課上聽課,課下請教結合起來。

6、考覈評比型聽課:聽這類課的目的是爲了評定職稱或評選優質課。聽這咱課要按有關規定的條件,客觀、公正、不還任何框框,結論力求準確。當然上述幾種類型時報聽課是相對而言,在實際聽課過程中,一種聽課活動,有時也能完成幾項任務。如有時聽課既是瞭解情況,同時也是指導幫助教師。

聽課方式的選擇

聽課方式是指聽課者所採用的具體聽課形式與方法聽課類型與聽課方式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不同的聽課目的,決定了不同的聽課類型,不同的聽課類型又決定了要採用不同的聽課方式。

1、同備課,再聽課式:這種聽課的方式,實驗性、指導性的聽課類型運用較多。

2、先打招呼,再聽課式:這多是總結、瞭解性聽課,目的在於瞭解和掌握教師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和一個階段的教改情況。

3、“突然襲擊”式:這是一種檢查瞭解性聽課,目的在於真正瞭解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工作態度。這種聽課能督促教師上好每一節課。

4、重點反覆式:這多是指導性聽課,目的幫助教學能力較低的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適應教學需要。

5、指定內容式:這種方式多爲檢查、評估性聽課,目的在考查教師的獨立處理教材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

6、個人備課調講式:這是領導把教師請來,讓教師作模擬課,然後進行個別指導。這種模擬就是現在普遍開展的說課活動。

7、集體備課試講式:集體備課試講式,它可促使你主動學習和鑽研,使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學上得到較快的提高;它對熟悉教材,掌握教材,運用教材,更加全面,集思廣益,取人之長等大有裨益。

8、應邀式:這種方式也多爲指導性聽課,目的在於鼓勵和保護教師探索課堂教學規律的積極性,並幫助指導他們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9、橫向比較式:這種方式多爲評估型聽課,目的在於鑑別同年級教師教學水平,瞭解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是爲了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經驗。

10、分層次,分別指導式:在一所教師較多的大學校,由於師資水平、教學經驗管愛好特長的差異,領導聽課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可以根據青年、中年、老年教師分層聽課,分別指導。

怎樣做聽課記錄

一、掌握聽課記錄的基本要求

聽課記錄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而在記錄本上的體現,左邊是實錄,右邊是評點。

(一)課堂實錄包括:

1、聽課年、月、日、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第幾課時等;

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採用的方法;

3、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4、學習活動情況;

5、教學效果。 課堂實錄記到什麼程度,通常有下面三種形式: 一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

二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都記下來。

三是記實,把教師開始講課,師生活動,直到下課都記錄下來。

(二)課堂評點

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包括:

1、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3、課堂結構設計;

4、教學方法的選擇;

5、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基本功;

7、教學思想;

8、其他。 寫教學這一點可以採取兩種形式:

一是間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後所產生的反饋感應,隨時記錄下來。

二是總評,就是對間評綜合分析後所形成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後與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二、依據聽課重點,抓住記錄要點

往往有這樣一些情況,記錄面面俱到,四面出擊,多而全,結果哪方面都不深刻,所以,聽課記錄有的需要全面一些,有時需要突出某一個方面。記錄要抓重點,對內容要選擇,不宜“有言必錄”,落在紙上的文字要精練,言簡意賅,爲了簡便迅速有時用符號做標誌和提示。 三、一節課的評價標準

評課作爲一種質量分析,首先應該有一種質量標準。要評析好一節課也是這樣,評課者首先要熟悉和掌握評課的一般標準。近些年來,各地區教研、科研部門,各基層學校根據需要,結合當地或本校實際情況,區別不同學科,因地制宜地制訂了許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或課堂評價量表,這些就可以作爲評課的參考。下面這個評價標準是我們經過多年教研實踐總結出來的,可以爲大家評課提供參考。

評價項目與現代教學觀

評價標準

一、教學目的(體現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

2、重點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了關鍵,能以簡駕繁,所教知識準確

3、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二、教學程序(體現主體意識)

1、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

2、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傳授知識的量和訓練能力的度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4、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5、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三、教學方法(體現訓練意識)

1、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爲重點,落實“雙基”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符合教材、學生和教師實際

3、教學信息多項交流,反饋及時,矯正奏效

4、從實際出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四、情感教育(體現情感意識)

1、教學民主,師生平等,課堂氣氛融洽和諧,培養創新能力

2、注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養

五、教學基本功(體現技能意識)

1、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簡潔,生動形象

2、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大方

3、板書工整、美觀、言簡意賅,層次清楚

4、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5、應變和調控課堂能力強

六、教學效果(體現效率意識)

1、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2、學生會學,學習生動,課堂氣氛活躍

3、信息量適度,學習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七、教學個性(體現特色意識)

1、教學有個性特點

2、教師形成教學風格 評課原則

所謂評課原則就是評課者在評課時應遵循的指導思想。針對當前評課存在的問題和評課的需要,評課者在評課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二、坦率誠懇原則

三、兼顧整體原則

四、激勵性原則

五、差異性原則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形式

由於聽課評課的目的不同,執教者水平又各異,評課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通常,評課形式有這樣幾種。

一、個別交談式

這種形式是在聽課人數較少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也有在集體聽課後,覺得某些問題不便在衆人的公開場合談,而採取個別交談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由評課者一兩

個人與任課教師個別交談,先由執教者比較詳細地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評課者交換對課的看法和建議。

二、集中討論式

這種形式多是適用於公開課、實驗課和觀摩課。通常,這種課聽課人數比較多,有領導、教師,有時還有校外的同行,乃至上級行政領導和教研人員。

集體評議,主持人的主持工作很重要,他應適時的歸納、啓發引導,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氣氛。一要少做結論,多做探討,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二是營造一個爭鳴氣氛,使參評者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要強求統一,可以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

三、書面評議式

書面評議法由主持人限制在一定時間內,讓每個聽課者寫出一份書面評析材料。 書面評議有很多好處,由於聽課者經過深思熟慮形成的意見,見解說得透徹、中肯,態度上也比較開誠佈公,另外,這也是個很好的總結,使之形成爲規律,昇華爲教學理論的高度。

當然要想達到上面的要求,主持人必須要求每個評課者,真正的動一番腦筋。一是要把聽課的情況做認真回憶和整理,二是要切實用教學理論來進行分析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防止草率從事。

四、師生互評式

師生互評法即是評教評學的過程。是由師生共同參加評課。

這種形式的優點在於及時把握反饋信息,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教學民主。但由於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故不可多用。運用時不可完全聽其自然,應該加以必要的引導。

五、抽籤答辯式

這是以抽籤形式選項出評課者幾名登臺評課,然後由教育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組成評委;當場打分。答辯的內容分爲必答題、抽答題和評委提出的即興題。在領導答辯前也可以先請教研部的同志先進行評課、示範。這種評課方法是把教學、評估、管理、經驗交流融爲一體。形式新、觸及深。也是互相學習、互相競爭的經驗交流會、研討會。

六、庭辯式

它是模擬法庭辯論的一種評課方式。這種評課方法能打破以往評課的模式,改變授課與評課的脫離現象,避免評課的片面性和主觀性,儘可能公正、客觀地評價。

七、自我評議式

自我評議就是教者課後做總結與反思,包括廣泛聽取評課者意見等。通常,有經驗的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感覺能夠做出一個初步的自我評估。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七

1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好教師的品質

人們心目中喜歡怎樣的教師的想法之後,歸納出的“好教師”的12種品質:

1、友善的態度——他的課堂猶如一個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學了。 2.尊重課堂上每一個人——他絕不會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戲弄。 3.耐性——他絕不會放棄要求,直至你會做爲止。

4、興趣廣泛——他帶我們到課堂以外,並幫助我們去把所學習的知識用於生活。

5、良好的儀表——他的語調和笑容令我感到舒暢。 6.公正——他會給予你應該得到的,沒有絲毫偏差。 國小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好教師的品質

7、幽默感——他每天會帶來少許的歡樂,使課堂不致於單調。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與別人一樣也會發脾氣,不過我從未見過。

9、對個人的關注——他會幫助我去認識自己,我的進步依賴於他,使我得到鬆弛。 伸縮性——當他發覺自己有錯,他會說出來,並會嘗試其他方法。 11.寬容——他假裝不知我的愚蠢,將來也是這樣。

12、頗有方法——忽然間,我能順利唸完我的課本,我竟然沒有察覺這是因爲他的指導。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教師作爲促進者,其角色行爲表現爲: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

3教師業務學習筆記(魅力課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爲當前的首要任務。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呢?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爲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爲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4教師業務學習筆記(魅力課堂)

師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爲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爲“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並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5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十大轉變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生長點是“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是“探究性學習”。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還必須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統中走出來,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應該引導教師逐步實現下列轉變:

1、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

我們應該允許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祕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2、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着學生走”爲“推着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爲“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3、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提倡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國小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爲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爲學生的學友。

4、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作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學生靈魂的鑄造者、淨化者。教師要成爲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爲學生的“精神教練”。

6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臺”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爲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更缺乏生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教師要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爲課堂中信息交換的平臺。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

我們曾經認可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需要教師成爲“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7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7、由“挑戰者”向“應戰者”轉變

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爲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教師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爲應戰者。

8、由“蠟燭”向“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不管是春蠶還是蠟燭總是在奉獻給客體的同時而毀滅掉主體。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作“春蠶”或“蠟燭”而應該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不斷的補充營養,成爲常青的“果樹”,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盡了芳絲後就毀滅掉自己

9、由“統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轉變

教師不能把課堂視爲自己的課堂,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能作課堂的統治者,因爲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教師應該從統治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爲一體。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

10、由“園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轉變

“園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園丁”又是令人遺憾的,因爲園丁把花木視作“另類生命”。園丁在給花木“澆水、施肥”的同時,還要給它們“修枝”、“造型”,他們是按照園丁自己的審美標準把花木塑造出來供人們欣賞。在園丁看來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殘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們可以隨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爲美的“病梅”。然而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同源,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應該允許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發展。教師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而不是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不能給不服自己管教的學生或有某種缺陷的學生“判死刑”。教師應該多一些愛心,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理解與關懷,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而施教,因爲它可能使你成爲教育家------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家不是因爲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獲得成功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師理論學習材料

(四)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十大轉變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生長點是“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是“探究性學習”。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還必須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統中走出來,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應該引導教師逐步實現下列轉變:

1、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

我們應該允許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祕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2、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着學生走”爲“推着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爲“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3、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提倡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國小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爲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爲學生的學友。

4、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作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學生靈魂的鑄造者、淨化者。教師要成爲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爲學生的“精神教練”。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臺”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爲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更缺乏生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教師要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爲課堂中信息交換的平臺。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

我們曾經認可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需要教師成爲“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7、由“挑戰者”向“應戰者”轉變

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爲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教師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爲應戰者。

8、由“蠟燭”向“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不管是春蠶還是蠟燭總是在奉獻給客體的同時而毀滅掉主體。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作“春蠶”或“蠟燭”而應該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不斷的補充營養,成爲常青的“果樹”,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盡了芳絲後就毀滅掉自己。

9、由“統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轉變

教師不能把課堂視爲自己的課堂,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能作課堂的統治者,因爲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教師應該從統治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爲一體。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

10、由“園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轉變 “園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園丁”又是令人遺憾的,因爲園丁把花木視作“另類生命”。園丁在給花木“澆水、施肥”的同時,還要給它們“修枝”、“造型”,他們是按照園丁自己的審美標準把花木塑造出來供人們欣賞。在園丁看來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殘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們可以隨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爲美的“病梅”。然而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同源,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應該允許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發展。教師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而不是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不能給不服自己管教的學生或有某種缺陷的學生“判死刑”。教師應該多一些愛心,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理解與關懷,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而施教,因爲它可能使你成爲教育家------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家不是因爲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獲得成功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家的。

國小語文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篇八

國小語文教師業務學習筆記

——綜合性學習教學要則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如下特性:

1、語文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具有綜合性質的語文學習,不是各學科的均衡的組合學習儘管注重綜合,把自然、社會等多方面內容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但它首先應該姓“語”。不管學習活動涉及哪 個應該放在“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上,而不應該放在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掌握上。

2、綜合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一是表現爲改變過去 單一教語文學語文的做法,注重與其他課程的融合、語文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二是改變過去過於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訓練的單一的方法同,利用各種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多維合作、獨立探究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學習;三是改變過去單一追求智育目標的做法,注重“三維目標”,的整合,特別注重興趣愛好、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諸因素的和諧發展。

3、開放性。這種開放性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各學科領域交融而成的知識環境、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綜合性課題。它們構成了開放的綜合性學習生態環境;語文綜合性學習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時空開發,時間不以40分鐘爲限,空間組合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而定,家庭、社區、大自然都是學習空間。

4、體驗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體驗,它以學生的 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爲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而不是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它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在“做”中發一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5、生成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性是生成性,這意味着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根據預定目標進行機械裝配而形成的過程。隨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不斷深入,新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進發,這是其生成性的集中表現。

6、現實性。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立足於現實中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活問題,內容選擇主要以社會綜合性課題和學生的生活問題爲基本出發點。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開發利用學生身邊的本土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拓展學習的空間。

二、聽課目的與聽課類型

我們知道,聽課是一種經常性活動,而每一次聽課對授課者或聽課者都可能有多方面的收穫,所以聽課很難說是一種單一任務的活動。但是每一次聽課總會有所側重,否則四面出擊,什麼都想幹,不突出重點,效果就不會太好。爲此,每個聽課者在聽課前都應首先明確聽課的目的任務,選好角度,突出重點,使每次聽課有相對的針對性,解決一兩個主要問題。 聽課的目的不同就決定了有不同的聽課類型。一般領導者常見的聽課類型有以下幾種。

一、瞭解檢查型聽課這種聽課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學校教學情況。首先了解教師執行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情況,瞭解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改革情況,瞭解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身心狀態等。甚至可以看到學校後勤工作是否有漏 洞,如桌椅是否齊備,無損害等。同時也是爲了督促教師的教學工作。

這種聽課帶有“突然性”。是領導監督、督促教學的一種最經常、最普遍的形式。 這種類型聽課可不預先通知,聽課後也不一定要交換意見。

另外,爲了更深入地瞭解和研究問題,這種類型的聽課,也可以採取蹲班跟蹤聽課。

二、指導幫助型聽課 指導幫助型聽課多數是對教學能力較差,新上崗的青年教師,或發現某些教師教學薄弱環節,領導去聽課,爾後給以幫助指導,使這些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要進行指導,校長就應有一定的理論修養和教學經驗,這種指導是貫穿於教學全過程,領導要同教師一起備課,研究教材、教法、設計教案,必要時還要指導試講。每次聽課後應及時交換意見,只要可能,應連續聽一段時間,直至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不足有了明顯的改進爲止。

三、總結推廣型聽課 總結、推廣、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是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推廣性聽課,目的是幫助有建樹的老師總結推廣他們的教學經驗。這類聽課,主要對象是教學有造詣的中、老年教師。總結推廣經驗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單項的,一般說來,單項更容易搞得深一些。 有的總結推廣型的聽課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幾個反覆探討、總結的過程才能夠完美。

四、實驗研究型聽課 這種聽課的目的在於進行教改實驗,實驗的課題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由學校領導提出。也可以針對教師進行單項實驗提高。特別是領導對那些有志改革,敢於創新,不怕失敗而樂於實驗的教師,充分予以大力支持,感情鼓勵。

實驗研究這類聽課對象一般應選擇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中、青年教師骨幹。 要做充分準備,可由教師和領導共同討論制定試教案,領導要抱商榷態度,同教師平等切磋討論,然後老師試驗,最後共同研究總結。因爲不是實驗研究,所以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領導不要指責、埋怨,關於結論最好在經過反覆試驗後得出。

五、學習吸收型聽課 對於領導來講無論聽哪一類課,都有一個向教師學習的過程。但這種類型聽課主要指領導有目的、有計劃地去聽某一老師的課,從而來提高自己的欠缺,或學習某一教師的專長,聽課的對象根據本人的需要與興趣。

聽這類課的領導要放下架子,虛心學習,並要儘可能做到,課上聽課,課下請教結合起來。

六、考覈評比型聽課 聽這類課的目的是爲了評定職稱或評選優質課。聽這咱課要按有關規定的條件,客觀、公正、不還任何框框,結論力求準確。 當然上述幾種類型時報聽課是相對而言,在實際聽課過程中,一種聽課活動,有時也能完成幾項任務。如有時聽課既是瞭解情況,同時也是指導幫助教師。 聽課方式的選擇

聽課方式是指聽課者所採用的具體聽課形式與方法聽課類型與聽課方式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不同的聽課目的,決定了不同的聽課類型,不同的聽課類型又決定了要採用不同的聽課方式。

一、同備課,再聽課式 這種聽課的方式,實驗性、指導性的聽課類型運用較多。

二、先打招呼,再聽課式 這多是總結、瞭解性聽課,目的在於瞭解和掌握教師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和一個階段的教改情況。

三、“突然襲擊”式 這是一種檢查瞭解性聽課,目的在於真正瞭解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工作態度。這種聽課能督促教師上好每一節課。尤其對那些學生和家 長反映大,教學成績差的老師的課,應特別採取這種聽課方式。 “突然襲擊”式的聽課不宜經常使用。

四、重點反覆式 這多是指導性聽課,目的幫助教學能力較低的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適應教學需要。有時也是爲了培養典型教師所開展的工作。

五、指定內容式 這種方式多爲檢查、評估性聽課,目的在考查教師的獨立處理教材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

六、個人備課調講式 這是領導把教師請來,讓教師作模擬課,然後進行個別指導。這種模擬就是現在普遍開展的說課活動。

七、集體備課試講式 集體備課試講式,雖然對教師壓力大些,但有很多好處,它可促使你主動學習和鑽研,使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學上得到較快的提高;它對熟悉教材,掌握教材,運用教材,更加全面,集思廣益,取人之長等大有裨益。

八、應邀式 這種方式也多爲指導性聽課,目的在於鼓勵和保護教師探索課堂教學規律的積極性,並幫助指導他們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九、橫向比較式 這種方式多爲評估型聽課,目的在於鑑別同年級教師教學水平,瞭解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是爲了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經驗。

十、分層次,分別指導式 在一所教師較多的大學校,由於師資水平、教學經驗管愛好特長的差異,領導聽課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可以根據青年、中年、老年教師分層聽課,分別指導。

三、怎樣做聽課記錄

一、掌握聽課記錄的基本要求

聽課記錄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而在記錄本上的體現,左邊是實錄,右邊是評點。

(一)課堂實錄包括:

1、聽課年、月、日、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第幾課時等;

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採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爲主);

3、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4、學習活動情況;

5、教學效果。

課堂實錄記到什麼程度,要根據每次聽課的目的和教學內容來確定,通常有下面三種形式: 一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 二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都記下來。 三是記實,把教師開始講課,師生活動,直到下課都記錄下來。

(二)課堂評點

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包括:

1、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3、課堂結構設計;

4、教學方法的選擇;

5、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基本功;

7、教學思想;

8、其他。

寫教學這一點可以採取兩種形式:

一是間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後所產生的反饋感應,隨時記錄下來。 二是總評,就是對間評綜合分析後所形成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有的記錄本專設有意見欄)待課後與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這裏值得提出來的是,在做聽課記錄時許多人偏於記課堂實錄,而不做評點。甚至相當一部分人,記錄的內容多是教者板書什麼就記什麼,成了講授者的“板書”,此外別無它記。顯然這種聽課記錄其價值是不太大的。好的聽課 記錄應是實錄與評點兼顧,特別是做好課堂評點往往比實錄更重要。

二、依據聽課重點,抓住記錄要點

往往有這樣一些情況,記錄面面俱到,四面出擊,多而全,結果哪方面都不深刻,所以,聽課記錄有的需要全面一些,有時需要突出某一個方面。記錄要抓重點,對內容要選擇,不宜“有言必錄”,落在紙上的文字要精練,言簡意賅,爲了簡便迅速有時用符號做標誌和提示。 在記錄時,有時來不及把想寫的都記錄下來,還可以留空位子,待有空閒時間時進行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