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袁隆平頒獎詞通用多篇

袁隆平頒獎詞通用多篇

袁隆平觀後感 篇一

20XX年3月19日,我們學校組織全校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共同觀看電影《袁隆平》。早就對這位水稻之父略知一二,正好趁此做個深入瞭解。電影手法寫實,片中主人公散發出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影片展示了袁隆平所具備的完美品性:一是不屈從。在不理解甚至是誤解的壓力面前,不是急於爭辯,也不是滿懷怨恨,而是堅持自己的理念,若無其事地繼續前行。“任它風吹雨打,我自閒庭信步”。因爲他的內心更強大,有着巨大的勇氣和底氣,所以他才能不屈從也不在乎強勢的壓力。我們周圍有很多看似強悍無比的人,總是頤指氣使、盛氣凌人,一副惟我獨尊的樣子,可一旦遭遇比他更強大的人否定,馬上就唯唯諾諾,內心的虛弱畢現。怎樣的人才能夠堅持真理?在此立見分曉。

其二、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當研究十年沒出成果,上級領導要取消他的研究項目和研究經費時,他回答:“不管怎麼樣,我決不放棄!”十年無果,有多少人會在其間知難而退?這十年外人眼中的空白,於科研實際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袁隆平終究還是幸運的,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在助手們的幫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蒼賜予的“野敗”(野生雄性敗育稻),所以他說,成功=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機遇,很多人窮其一生,都是在失敗中堅忍前行,他們應該更讓人敬重。成功是需要機遇的,而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呈現出什麼樣的品質和精神纔是衡量成敗的尺寸。其三、心中有愛,有愛才會不計回報地負起責任的重擔。袁隆平心中不僅裝着對妻子的愛,對家庭的愛,更有對全人類、對自然界的無疆無界的大愛。正是這種大愛,使他立下“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這個心憂天下、造福人類的宏大抱負。對愛的深刻理解,也讓他更加懂得包括水稻在內的生命,這種洞察和把握讓他始終沒有偏離科研軌道的正確方向,從而最終取得成功。影片不僅展示了袁隆平的大愛,也表現了親人們對他的愛,他的父親爲了讓他安心工作,不讓他知道自己去世的消息,並要他的妻子轉告他:“你安心工作,早日研究出成果,就是盡孝,是盡大孝!”。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讓他得以一心撲在事業上,終於實現了理想。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裏,用電腦算出來的。那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點摸索總結出來的。現在搞學術的人難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樣的勤勞辛苦精神呢?袁隆平夠堅韌,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獲得成功。他的堅韌體現在以苦爲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堅韌體現在癡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着雜交水稻;他的堅韌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堅韌的,是他心中“爲民謀食”的仁愛精神。

袁隆平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這正是中華文化裏,“以天下蒼生爲己任”的精神。這是人類社會最廣大最深厚的仁愛精神,遠比什麼虛僞的上帝來得真實。正是這種“愛人如愛我”的仁愛精神,幫助袁隆平戰勝數不清的困難,最後獲得成功,爲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爲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億人。這種精神,是推崇天下爲公的中國人所獨有的。這種精神,放在自私社會裏是行不通的——現在爲什麼不出袁隆平?

電影《袁隆平》裏,袁隆平因爲在課堂上推崇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領導的批判。原因當然是“否定社會主義科學,提倡資產階級學術”之類的。這就太令人鄙視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也沒有階級之分,不管誰的成果,只要是爲人類造福,爲何不可拿來我用?

袁隆平代表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們的使命纔剛剛開始。如何參與重建中華民族精神,使我們的國人,人人都可以成爲袁隆平,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果靜林們已經開始努力了,我們難道就只想旁觀?爲了祖先的光榮,爲了國人的幸福,我們需要爲重振中華精神做點什麼!

電影以生動幽默的方式講述了舉世聞名的生物遺傳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數十年如一日癡心不改,傾其畢生的精力埋頭研究雜交水稻的故事,這部影片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覺,打破了觀衆頭腦中關於主旋律影片“高大全”和說教的模式,使人們得以認識、走近真實而傑出的袁隆平,感受到袁隆平那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他以

天下蒼生爲己任、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崇高情懷。

袁隆平,爲了實現綠色的夢,爲了科學上的突破,爲了解決飢慌的恐懼,義無反顧地走在這條看似沒有盡頭、沒有結果的路上,但是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他,他是那樣的堅定、直執、飽含着激情,他的生命如歌般地在全世界奏響。他立志要讓那粒載着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養活一雙雙飢餓的眼眸。他對科學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着,是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什麼外界威脅下都不會變質的,因爲他的一生在爲科學研究而歌,爲他的事業而唱;爲他的也是人民的綠色夢想而歌,爲全人類而唱,

那是世界的福音。

袁隆平的先進事蹟代表着中華民族勤勞、堅韌、仁愛的偉大精神,他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裏,用電腦算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滴摸索總結出來的。他頂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從一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學高峯攀登,爲的是產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成功,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在如今越來越快的社會節奏裏,人們早已經變得浮躁,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樣能甘於寂寞、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呢?雖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袁隆平最後獲得成功。他那種在逆境中以苦爲樂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支撐他的是其心中牢牢堅持的“爲民謀食,使人類不再忍受飢餓煎熬”的精神,這種信念最終幫助袁隆平戰勝了數不清的困難,爲中國乃至於世界糧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因爲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億人。歲月似乎並未在袁老身上留下年輪的印記,他仍像初升的太陽一樣,追逐着夢想,探索着超級雜交水稻的

新領域。

回顧袁隆平走過的人生足跡,恰恰應證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科學發展觀的兩個核心點,一是科學,二是發展。講科學,首先就要擺脫愚昧的、蠻幹的思維來實現發展,不好大喜功,不片面追求數字。發展歸根到底要以科學的思想來指導,要依據科學的精神來論證,要以科學的方法來實現。發展的目的不是爲了實現少數人的富裕、讓大多數人受苦,也不是實現社會財富的均等化,而是要在保證絕大多數人的起碼幸福的基礎上,提倡公平競爭。“以人爲本”不是什麼空口號,也不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玄論,而是要落實到關切民生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纔是對“以人爲本”理念最到位的實踐。袁隆平在糧食最爲緊張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數人的吃飯問題,他獻身雜交水稻事業,動力是對“民以食爲天”的深刻認識,那就是要讓老百姓吃上飯,甚至能夠“在稻穗底下乘涼”,這就是支撐着袁隆平在雜交水稻試驗中鍥而不捨、百折不回的理想和信念,由此可見,他與“以人爲本”的思想是不謀而合的。其實科學發展觀本就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神祕思想,它是再樸素不過的生命道德倫理,任何有良知的人,只要心懷善意、身體力行,都能實踐科學發展觀,就看他有沒有毅力和行動。

袁隆平篇二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這是2004年感動中國給袁隆平院士的頒獎詞。

影片的開頭,是在茫茫的大海邊,袁隆平和一位外國記者邊走邊交談,當時他說了一句話引起了我觀看的興趣,他說“我是一個把生命當歌唱的人。你看,每天太陽照常升起,只要有陽光,就會有生命的交響曲”。隨着影片的深入,我意外的發現這部影片摒棄了說教的口吻,深情刻畫了袁隆平不爲人知的浪漫一面,科學是嚴謹的,生活是浪漫的。影片還採用了散文式章節分段結構,通過間斷插入記者採訪引導,襯以大量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大自然美麗圖景畫面,以一個個或浪漫、或曲折而又不失真情實感的故事情節,把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袁隆平展現在我們面前。它打動我的是“真摯”兩個字。 “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滿載着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穫,創造着一個個神話般的奇蹟。做事先做人,只有志存高遠、心懷善念、大愛無疆的人才能爲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一項複雜、浩大的工程需要衆人齊心協力才能完成,袁隆平在榮譽面前不貪功,他謙虛、禮讓的品質爲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袁隆平稻穗下乘涼的夢想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希望的美麗畫卷,充分體現了一位科學家造福天下蒼生的偉大願望。

韋應物主義 篇三

摘抄入團模板自查報告借條的演講稿資料了答覆體積表揚信建軍節暑假作業了宣傳週建軍節支部寫人:職業規劃助學金提綱黨支部發言稿。

袁隆平篇四

《袁隆平》觀後感

袁隆平,中國大地上一個平凡〔〕的農民,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地耕耘着;袁隆平,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危機。他用平凡的一生譜寫了不平凡的輝煌。他是偉大的,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

在大躍進時期,在每個人都爲自己自保而憂心的時期。他卻能夠義無反顧地堅持到底。他有着堅忍不拔的意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的成功。他的堅韌體現在以苦爲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堅韌體現在癡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着雜交水稻;他的堅韌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堅韌的,是他心中“爲民謀食”的仁愛精神。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當袁隆平高聲地喊出這一句話的時候,我爲他鼓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精神,是“以天下蒼生爲己任”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人類社會最廣大最深厚的仁愛精神。說白了,就是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一口飯吃。這個願望,這個看似簡單的願望,在當是卻是那麼地遙遠與美好。但是,袁隆平戰勝了數不清的困難。是什麼力量在支持他不斷地向前呢?我想,正是這種“愛人如愛我”的仁愛精神,幫助袁隆平戰勝數不清的困難,最後獲得成功,爲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爲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億人。

袁隆平的心中有一份愛,他不計回報地負起責任的重擔。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棵水稻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在他的心目中,它們就是他的孩子。它們寄託他“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美好願望。他可以在傾盆大雨的夜晚冒雨去看望他的孩子們,他會廢勤忘食地照顧着他們。就連小小的水稻,他都對他們付出了感情,更別說全世界的人類,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愛啊!

袁隆平是一個無私的人。但他的雜交水稻研製成功之後,他所想的,並不是自己的名聲會有多大。而是想到了儘快將雜家水稻普及全國,全世界,讓世界的所有人民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在研究的過程中,一旦有新的突破和發現,就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同伴, 從不以單位不同而保守祕密。同時他把三任總理撥給的數千萬元研究專款,用來組織全國同行共同研究,把申請到的研究課題分配到全國不同的地區和單位,進行分類指導、合作攻關,不但用個人成就墊高了全國同行的起跳點,而且迅速在全國形成了各路大軍協同作戰的局面。在偉大的事業面前,他完全忘記了個人的得失。

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然而,更引起我深思的是,爲什麼,在現在的社會,像袁隆平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少呢?難道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還是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也是建設人類事業的一分子?

袁隆平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自己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蒐集和運用有關資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訪談錄”的體裁,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蒐集和運用資料補充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蒐集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20世紀初期,我國人民還過着飢腸轆轆的'貧困生活。到了20世紀60年代,我國出現了一個著名的農業科學家,他解決了人民的飢餓問題,爲了感謝他爲人類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國還以他的名字發射了一顆衛星,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袁隆平)。對了,他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認生字,糾正讀音

(2)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嚴峻:嚴厲,嚴肅。

童心不泯:泯,消滅,喪失。本課形容袁隆平平時樂觀開朗的個性。

老驥伏櫪: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3)指明輪讀課文,師生評議

三、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資料

①指名讀學生蒐集的資料

②師補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爲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他主要成就表現在雜家水稻的研究、應用和推廣方面。

袁隆平院士熱愛祖國,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產生強烈影響。他雖然年滿80歲,仍讓一如既往地活躍在科研與生產實踐的第一線,從不間斷地進行着研究、實驗和應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瞭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袁隆平院士的事蹟。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2、過渡: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瞭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度邊思考:

①從體裁上看,本文友什麼特點?

②袁隆平有什麼特點?分別從哪些可以看出?

2、分組交流

3、合作交流,師引導

①文章是訪談錄,記錄了訪談的過程,是主持人提問,被採訪者回答的形式來組織內容的。

②指名回答課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語句。

學生交流,師小結袁隆平先生的特點。

a、熱愛祖國,關心人民:我國人口衆多,而且還不斷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積不多,而且不斷地減少,中國人能不能養活自己,糧食問題就成爲一個關鍵的問題。

b、不怕困難,不敗失敗。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花去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難與失敗,從失敗中尋找出路,印證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開朗樂觀,雖然一輩子進行科學研究,可個性卻像小孩子一樣,童心未泯。

d、敢於創新,袁隆平談到創新的時候用了“不斷’,說明他對“創新”非常重視。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①同桌互讀

②指名互讀,讀袁隆平的話也不要過分強調激情,應以樸實,充滿智慧的語調爲主。

四、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另選採訪對象,小組商量採訪內容。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事訪談錄,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學探索的艱辛。希望同學在學習到路上要有創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