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道家的核心文化【新版多篇】

道家的核心文化【新版多篇】

道家的核心文化 篇一

“道”究竟是什麼呢?歸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萬物之根,人類之始,運動這理。《老子》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內業》說:“凡道無根無基,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莊子‘大宗師》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爲無形,可傳不可受,可得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師之先而不爲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爲深,先天地生而不爲久,長於上古而不爲老。”

老子和莊子在很多地方都對“道”做了解釋,但爲什麼還是不能被人理解呢?這是因爲宇宙生成之初,那時究竟是什麼也沒有人能夠理解。但我們知道它總有一個開始,所以老子就把這個開始稱爲“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實“道”的內涵並不是老子開創的。《易經》中“太極”與“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們說道家思想是對易經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夠的,老子還把“道”歸結爲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樣生成的?似乎更復雜了。無論在東方哲學,還是西方哲學中這都是基本一致的。東方哲學認爲,天是由於“陰”和“陽”的對立統一生成的。西方哲學認爲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統一決定的。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這是一種思想的兩種表述而已。從根本上說,無論是宇宙,還是我們身邊的雞毛蒜皮都是由於“陰”和“陽”的對立統一形成的。

在講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們弄清楚了“天”以後,我們再來討論萬物。易經和道家思想都認爲在生成原理上,天和萬物是一樣的。只是老子說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說:“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老子》52章)歸結起來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的來源。

從這裏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運動規律。以至於中國文化中出現了很多關於“道”的規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規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規律的就是邪道。後來封建統治者又把“道”作爲自己的化身。認爲維護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這一概念,無論在中國哪一學派中,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等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國文化就要散架。

道教把許多古代聖人當作神崇敬,並且嚮往人能夠長生不老。這種在人當中尋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價值的,但只有耶穌纔是神藉着童女懷孕降生成爲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過受難,流血,復活,拯救人類,也證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與神和好,成爲神的兒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經》第78章指出:“是以聖人云 :受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

如今的北京,人們一談起購買紅木傢俱就會想起位於玉泉營商業圈的紅博館。紅博館僅僅創立三年,就能取得如此成績,與其管理層狠抓管理和服務分不開,與其重視宣傳、重視商戶品質分不開。紅博館由最初的創意到走向成功,經歷了不過短短的兩三年時間,發展速度之快,效益之好超乎設計者的想象。今後,紅博館將繼續“堅持以文化建館文化興館”的核心思想,爲繼承與發揚中國古典傳統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道家的核心文化 篇二

據初步統計,近百年來,國人關於道家的研究著作超過2000種,其相關學術論文更是數不勝數。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側重於文獻考據、歷史脈絡梳理、哲學思想分析等方面,至於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麼,至今沒有人予以概括。鑑於此,筆者反覆研讀道家的一些代表性經典文獻,發現蘊含於道家文化中最爲重要的思想觀念是“平安”。可以說,追求“平安”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家之“道”的本義是“安”

爲什麼說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平安”呢?因爲道家理論基石——“道”的深層意蘊是“安”,以“道”爲本根而建立起來的道家文化體系可以說處處寄託着“平安”的旨趣。

衆所周知,就直觀層面講,“道”所表述的當然是人行走的“路”。然而,如果從文字構型角度予以追溯,就會發現“道”字乃別有一番意義。在上古金文裏,“道”之字形的外圍是一個“行”字,表徵十字路口,中間是“首”字,這個“首”就是腦袋,即先民說的“首級”。原來古人打仗,戰敗方的領袖“首級”就被埋在十字路口。此舉有“鎮懾爲安”的功用。先民以爲,路上存在邪靈等不平安因素,爲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舉行“修祓”宗教儀式,其具體做法就是將異族人的領袖首級埋於道路交界處,念動咒語,從而產生鎮懾保安效果。日本學者白川靜在《漢字》一書中指出,“道”字的特殊構型所反映的就是這種“修祓”於路的情況。它的內在“平安”意蘊是非常古老的。

春秋時期,老子著《道德經》,對“道”的平安意蘊予以哲理解釋。該書第三十五章謂:“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所謂“大象”即“道”,而“執大象”就是信仰大道、奉行大道、固守大道。“天下往”是說聖人奉行大道,天下萬物都歸向大道。按照《道德經》的說法,天下萬物歸向大道,生靈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大道是“安平泰”的。“安”當然是安全,而“平”就是太平,安全與太平合起來就是平安,可見老子講“道”的要義就是平安。爲什麼平安呢?因爲作爲大象的“道”是“泰”,老子講的“泰”乃出於《易經》之泰卦。該卦之象,下爲乾,三陽上升,上爲坤,三陰下降;陰陽二氣,流通交感而成和,故謂之“泰”。既然陰陽交合,當然也就平安吉祥。

老子關於“平安之道”的哲理論述在後來的制度道教經典裏得到進一步發揮。如《元始說先天道德經》第五章稱:“恍恍惚惚,萬物之鬼宅。道行真化,杳冥之靈室。虛無至大,元居道安。”該書將“道”與“安”聯結起來,形成“道安”的短語。《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道安”概念呢?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如果我們稽考一下“道安”之前的“元居”二字就能夠發現奧妙。“居”字上面是“屍”,這當然與死人有關,“屍”之下的“古”最初意味着用武器與密咒來鎮懾,“古”字上頭的“十”表徵武器,而“口”是器皿形狀,先民們在安放死者時要用密咒,將之刻寫於龜甲、樹皮等載體上,收藏於器皿內,再加上石刀之類武器鎮守,這就是“古”的原初意蘊;以“古”置於“屍”下,表示對“屍體”的守衛,此即爲“居”的本義,此等意義可以從上文所用“鬼宅”“靈室”兩個詞中得到進一步佐證。毋庸置疑,“鬼”“靈”都是從死亡現象引發出來的。對此,宋代道教學者李嘉謀在《元始說先天道德經註解》第五章曾經用“元元之妙,一穴其真”予以解釋。這個“穴”字本指墓穴,而“真”字在最初即死者屍體的象形,古人曾經把死亡稱作“歸真”就是此意。聯繫這些情況,筆者認爲,《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所謂“道安”乃是就生死問題而發的,最初是形容死者得平安,爾後則生髮出“護佑萬物爲安”的意義。所以,李嘉謀在該書第五章中接着說:“所謂穴者,開物成務之謂也。雖穴其真,而元妙之本,不散不亡,以無象爲象,故曰孔容。以無神爲神,故曰神帝。虛無至大,雖散爲道,然散不失元,故道無鉅細,居之皆安。”此段文字既暗示了“道”的原始意義,又展現了“平安之道”的無限妙用。

道家“平安”理念的文化根基

道家看重“平安”的理念可以上溯於遠古時期先民的求安意識。這一點從盤古神話裏可以找到關聯的線索。“盤古”之“盤”,繁體字寫作“盤”。有學者指出,這個字就是“般”,即“搬”的`本字,表示用盤子裝載物品進行搬運,這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問題在於“盤子”的“盤”,其上部是“舟”,因此筆者以爲,最初用於搬運的工具是“舟”,即用小船搬運貨物;而“舟”旁的“殳”,甲骨文的字形像手持一種長柄勾頭似的器具,系古老的武器。遠古先民於狩獵和戰爭前,要手持“殳”器,翩翩起舞,作爲祭神禮儀。後來的“慶典操舞”即設置“殳仗隊”,並且有專門負責“殳仗隊”工作的官員,其後代遂有以“殳”爲姓者。爲什麼要持“殳”起舞祭神呢?一方面是爲了鼓舞士氣,另一方面則是爲了祈求平安。“殳”與“舟”結合,應該也有兩種功能,一是把“殳”作爲划船工具、控制平衡,另一則是保護行舟安全。這樣看來,“盤”的上部應當蘊藏着先民渴求“平安”的意願。至於“盤古”之“古”,正如上文已經指出的,本有在祭祀時陳列武器以示威武的意義,之所以陳列武器,無非是爲了鎮安。由此可見,“盤古”這個神話名稱在深層次裏蘊含着“平安”理趣,這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

再從情節內容上來看,盤古神話更是寄託着先民追求平安的意願。徐整的《三五曆紀》這樣敘述:“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爲天,陰濁爲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髙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髙,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事開端所呈現給人的空間是狹小的,整個天地就像個雞蛋,盤古就在這個小雞蛋裏,多麼壓抑啊!難怪盤古要改變環境。根據漢文翁“高朕石室壁畫”等文物考古資料,可知盤古是通過特殊器具來改變環境的。他左手握石斧,右手握木把,作頂天立地狀,背後是開闊的天空。盤古手中的石斧既是拓展生存空間的工具,也是自我護衛的武器。無論是拓展空間還是自我護衛,都是爲了平安生存。因此,盤古神話可視爲上古先民渴求平安願望的一種文化演繹、一種符號象徵,盤古即是遠古先民心目中的平安大神。

儘管最早記載盤古神話的《三五曆紀》是三國時期的作品,但有關盤古的巖畫、方鼎形象卻相當古老。例如雲南滄源巖畫顯示:一人頭上發出太陽光芒,左手握一石斧,右手拿木把,兩腿直立,傲視一切。這種形象與《三五曆紀》記載的盤古開天闢地傳說正相契合。馬卉欣著《盤古學啓論》指出:這幅巖畫是兩萬年前原始人的作品,足見盤古神話由來已久,寄託於其中的“平安”意識當然也應該追溯到原始人類的生活那裏了。

作爲史官,老子通曉天文、地理、民俗風情,對於上古神話當是瞭如指掌的。他在《道德經》裏說,“以知古始,是謂道紀”。什麼是“古始”?時雍《道德真經全解》捲上將之解釋爲天地萬物“混而爲一”,這裏的“混”也就是徐整的《三五曆紀》描述盤古化生時的天地混沌狀態。從這種語境來看,老子講的“古始”可以理解爲盤古開天闢地的本初狀態;簡單地說,“古始”就是盤古之始。老子告訴我們,唯有了解盤古開天闢地的本始狀態,才能把握平安大道規律。

道家“平安”文化精神的多維表徵

老子《道德經》之後,《列子》《莊子》等先秦道家典籍以及漢代以來的制度道教經典文獻,大量地論及“平安”。其中,有兩個方面內容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個人平安取決於社會環境平安。對此,《淮南子·覽冥訓》有精彩論斷:昔日黃帝治理天下,“使強不掩弱,衆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歲時孰而不兇,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道不拾遺,市不豫賈,城郭不關,邑無盜賊,鄙旅之人相讓以財,狗彘吐菽粟於路,而無忿爭之心”。所謂“人民保命”意味着:全體社會成員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這種描述,反映了道家學派極端重視社會整體生存環境治理的情形。

第二,人類平安取決於自然環境平安。從保障人民的平安生活着想,道家學派不但注重社會環境的治理,而且將人類生存與天地環境聯繫起來。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說:人以地爲法,地以天爲法,天以道爲法,道以自然本性爲法。照這樣的思路,人類生活與天地存在是一體化的。人類的平安生活取決於天地平安。對於這種觀念,漢代道書《太平經》卷四十五《起土出書訣》進一步發揮說:“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當先安其天地,然後可得長安也。”所謂“人命”就是人類生命。“人命乃在天地”意味着人類是以天地爲生存環境的。在《太平經》看來,人類要平安生存,必須從“安其天地”入手,唯有天安、地安,人類才能長安。

道家的核心文化 篇三

一個人的幸福和人生成就與自身的品德以及價值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道家哲學代表人物“老子與莊子”的著作,給出了人類品德提升的方法和價值觀。分享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虛榮心帶來的痛苦

如果以品牌,炒作,證書來證明一個人或某件物的價值。人們往往會被矇騙。人們應該去發現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真正價值所在。因爲虛榮心的關係,人們往往會花大價錢買性價比超低的東西。好比一個人買了一件名牌花了兩千,而他去在別人面前炫耀時,別人卻會認爲這件衣服值兩佰元。這是因爲別人是以這個人的水準來橫量這件衣服的。這樣花大價錢不僅沒得到快樂反而得到痛苦。有的人去有名的大學校花幾萬學知識,只是爲了證書。而在名氣小的學習班可能只要幾千就能夠學到同樣多的知識。往往學習班的老師在教授時會更用心。等畢業大學校當然有證書,可是應聘去,老闆要的卻是實力,那個證書就沒有用了。而且如果以證書來評價一個人的水平時,往往會有一些人花錢買來假證書,濫竽充數。使很多真正有才華的`人不能去發揮自己的價值。只有去掉虛榮心才能遠離這些痛苦。

無私的人才能成就自己

老子用天地做比喻,天地因爲無私所以才長久。這個道理其實以經證實了,很多偉人就是以羣衆的利義爲第一,所以他就有了人民羣衆的擁護。而且會名垂千史。就算老百姓,一個尊重別人,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思考事情的人,人際關係就不會變壞。一個喜歡幫助人的人,自然也是受人喜愛的。

去掉對物質過份追求,找到真正人生價值

一個人的成就和人生觀,如果建立在以金錢數量衡量和物質享受上。就不容易樹立自己發展的目標。很容易變成那種如同無頭蒼蠅一樣亂竄沒有目標的人。還會因爲自己的慾望,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很多的不和諧。這樣就容易危及到自身的安危了。一個人的人生觀應該建立在個人價值體現與社會貢獻上面。有很多科學家,藝術家等。他們追求是建立在發揮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面。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價值與人類發展這樣的事情上面。這樣的人,對於物質享受非常淡泊。他們創造了巨大的成就,也因此而名利雙收。不僅僅科學家,就是一個職位不是很其眼的人,做好自身的本質工作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的。物質享受這種東西是未不是本,不應本末倒置。

不要從外表去衡量

被揭懷玉這一章里老子用聖人外面穿着粗布的衣服裏面揣着寶玉這個比喻。表達了人的行爲和外表某些時候與內在本質不一樣。好比一個在人羣中喜歡譁衆取寵的人,這樣的人比較不可靠。一個太容易打動女人的男人,在感情方面往往是隨便和不付責任的。一個太注重外表着裝體面的人,內在有可能是空虛的。某些時候這樣的人因爲要掩飾內在的空虛和迂腐。所以說人不能看外表。現在人們往往會注重一個商品的包裝,可是包裝越好,性價比越低。

穩重很重要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這是說重是根本,靜是主宰。一個人的言行舉指。太過於輕浮,很容易喪失人格。沒有人格的人對他人而言是沒有威信的。如果一件事的大原則輕易改變,對這件事而言是不穩定的。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會失去信譽。失去信譽,就容易失去了做事的根本。

懂得考慮全盤

道的思想其實很多就是從全盤來考慮事情。人們往往會過於重視一時的情況而忽略整體。有句話常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越容易得到的利益帶來的弊端就越大。進展的太快,就容易出不穩定。正所謂物極必反。圖一時享樂而做出不道德的事,往往會很痛苦。第二層意思,是指事物的發展是循環式上升的。就是每件事都有上升期和下降期。周而復始,從整體上看是上升的。有時候人們會受到感情和事業的挫折,卻不知道這些挫折是爲了上升又一個高度而存在的。好比夫妻吵架,從整體上看是增進感情,增加了解。事業不順是爲了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正所謂一陰一陽爲之道。

標籤:多篇 道家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