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主要五種書法字體【精品多篇】

中國主要五種書法字體【精品多篇】

中國書法字體欣賞 篇一

中國書法字體1楷書

中國書法字體2草書

中國書法字體3行書

中國書法字體4隸書

中國書法字體5篆書

中國書法字體的種類

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一般說書法分爲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

篆書

1、大篆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時期,先民們預測兇吉禍福,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刻在龜骨、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歷史上曾經失傳過。直到公元1899年纔在中藥“龍骨”中被學者發現,以後在河南安陽古殷都廢墟中陸續大量發掘出來,共有十多萬片,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辨識了一千七百多個。

鐘鼎文。是在青銅器時代的商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爲金文,鍾代表樂器,鼎代表禮器。周宣王時有位姓籀的太史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鐘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石鼓文。是戰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十個,形似鼓狀,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2、小篆

早期文字處在初創階段,尤其是甲骨文還不規範,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較多,如其中的“馬”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小篆的寫法就統一了。小篆字的結構成縱勢,布白對稱勻稱,用筆中鋒圓轉,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具有遒勁、圓潤的美,被稱爲玉箸篆,象玉質的筷子。

相傳在秦朝時篆字就有若干種。有鳥、蟲、蛇頭篆,這些篆書的起筆處畫有鳥、蟲、蛇頭的形狀。書法藝術不是具象的再現客觀事物,而是抽象的藝術。因此,這類書體只能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能成爲真正的書法藝術。就篆書的藝術而言鐘鼎文、石鼓文結構奇古,融入了先民質樸的美,更受後人所喜愛。周宣王時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銘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盤》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隸書

隸書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漢《張遷碑》、《禮器碑》、《史晨前後碑》、《乙瑛碑》、《石門頌》等。早在秦以前的竹簡上就有隸書的初形,經過長期演化,當漢代發明和運用紙張以後,書寫不再受窄長的竹木簡的限制,毛筆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隸書突破了秦篆單一中鋒運筆,筆法很豐富,中鋒和側鋒,方筆和圓筆,藏鋒和露鋒各顯神通。筆畫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蠶頭”、“燕尾”的筆畫,這樣的線條標明當時的書家在觀念上是要破除整齊劃一的單調,求生動活潑的多樣。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小篆擬橫揚豎的趨勢,字勢向橫向伸展,成熟的漢隸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把漢字的基本型態確立下來了。隸書的總體風格是嚴整壯闊而又舒展靈動。

草書

草書分爲章草、今草、狂草。

1、章草的代表作有吳皇象《急就章》、《文武將隊帖》、晉索靖《月儀帖》

草書是早於楷書的書體,章草始於篆書向隸書演化的過程中,隸書對章草的影響大些,所以又把章草稱爲草寫的隸書。章草的代表人物:漢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張芝、張旭、等人,三國有皇象、索靖等人。

2、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晉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孫過庭《書譜》等。今草是從章草繁衍而來的。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爲“草聖”。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爲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鮮于樞、祝允明、文徵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草書筆畫省略,相互縈帶,便於快捷書寫,以符號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規範性,又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是最善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3、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張旭《古詩四帖》、唐朝懷素《自述帖》

狂草字的寫法和今草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寫得狂放,連帶、省略更多,最能體現書者狂放的性情。史稱“顛張醉素”,是講張旭、懷素常在醉酒後,筆飛墨舞,其狂草線條流走飛動,結體險絕,謀篇奇特,尤如夏雲變幻莫測,痛快淋漓。

行書

分爲行楷和行草。

1、行楷。如:東晉王羲之《蘭亭序》現代見到的王羲之的很多書法碑帖,並不是他的原跡,多是由後人臨摹或集字而成的。王羲之的原跡多數隨葬在唐太宗墓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黃庭堅《松風閣詩》、宋米芾《苕溪詩卷》、元趙孟《洛神賦》、明文徵明《醉翁亭記》等

2、行草。如:晉王獻之《鴨頭丸帖》、《中秋帖》、唐顏真卿《祭侄稿帖》,行書是界於楷書和草書之間最適用的一種書體,接近於楷書的稱爲行楷,接近於草書的稱爲行草。行草是王獻之創立的書體,《鴨頭丸帖》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真跡現存於上海博物館。行書碑帖衆多。

楷書

楷書是最晚形成的字體,始於漢末。漢鍾繇《宣示表》、鍾繇《薦季直表》、北魏《張猛龍碑》、晉《爨寶子碑》、晉王羲之《樂毅論》、晉王羲之《黃庭經》。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一道士知王羲之愛鵝,以白鵝換《黃庭經》,所以此帖又稱《換鵝帖》。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南朝《爨龍顏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唐顏真卿《勤禮碑》、唐柳公權《神策軍碑》《玄祕塔碑》。鍾繇對創立楷書起了極爲重要的作用,鐘的真跡,早已失傳,《宣示表》是晉唐人臨摹的。用筆質樸渾厚,雍容自然。體勢尚存隸意。魏碑和《爨寶子碑》、《爨龍顏碑》都屬早期的楷書,以方筆爲主,開雄強古樸之風。楷書到晉代就完美了。唐朝將楷書規範化,唐楷法度嚴謹,結字端莊。端莊並非橫平豎直的呆板,細心的欣賞者可以看到書者微妙而又協調的變化。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潛藏豐富的內涵。

中國書法藝術的悠久歷史 篇二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藝術青春常在。在每個時代,社會環境不同、人們的審美欣賞角度不同,又隨着文化地發展容入,書法有着自己的特點,並不斷完善。瀏覽歷代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爲精闢的總結:

晉人尚韻--晉代書法流美妍媚,風流瀟灑,反映了士大夫階級的清閒雅逸,流露出一種嫺靜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書法法度嚴謹、氣魄雄偉,表現出封建鼎盛時期國力富強的氣派和勇於開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書法縱橫跌宕、沉着痛快的書鳳,正是在“國家多難而文運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滿現實的個性書法,以書達意,表達一種心境。

元、明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停滯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書法上則是崇尚摹古,平庸無奇。

至於明末書壇“反流俗”的狂飈,以及清代後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風的興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漿,黑夜中閃掣的電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個社會巨大變動的徵兆。真所謂“披圖幽對,思接千載”。

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足跡,可以清淅地看到他與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中國書法是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的羣衆基礎和高級藝術的特徵。書法藝術在羣衆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爲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連帶關係。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爲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爲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有記載可考者,當在漢末魏晉之間(大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然而,這並不是忽視、淡化甚至否定先前書法藝術形式存在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中國文字的濫觴、初具藝術性早期作品的產生,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就書法看,儘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了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線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致的意義。因此可以說,先前書法藝術的產生、存在,不僅屬於書法史的範疇,而且也是後代的藝術形式發展、嬗變中可以借鑑與思考的重要範例。

中國古代書法法則簡史: 篇三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爲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史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

《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連帶關係。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爲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爲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中國漢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有記載可考者,當在漢末魏晉之間(大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然而,這並不是忽視、淡化甚至否定先前書法藝術形式存在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中國文字的濫觴、初具藝術性早期作品的產生,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就書法看,儘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了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線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致的意義。因此可以說,先前書法藝術的產生、存在,不僅屬於書法史的範疇,而且也是後代的藝術形式發展、嬗變中可以借鑑與思考的重要範例。所以書法的基礎爲:“點畫筆法”和“間架結構”

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一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爲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羣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經歷宋、元、明、清,中國書法成爲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漢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書法始終遵循: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飛。

中國書法各種字體欣賞: 篇四

中國書法各種字體1楷書

中國書法各種字體2草書

中國書法各種字體3行書

中國書法各種字體4隸書

中國書法各種字體5篆書

中國書法有哪幾種字體 篇五

中國書法的五種主要書體,即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

另外,有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以及源於中華漢字書法派生的日本書道。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爲上古時代的漢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被取名爲“漢字”,至唐代楷化爲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楷書。漢字是迄今爲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爲主要官方文字。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爲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隨着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己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己大大增加。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雕刻刀、雕刻機、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質地比較堅硬的,能用來書寫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粘合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筆,有的用腳執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並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蒙文就是一例;

從書體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傳統書派以外,在中國又出現了曲直(線)相同、動靜結合的“意向”派,即所謂現代書法。它是在傳統書法基礎上,加以創新,突出“變”字,融詩書畫爲一體,力求形式和內容統一,使作品成爲“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書家摒棄文字的語言性,樹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現了“墨象”派,以用筆的輕重和徐疾、筆鋒的開合及落筆位置的變化等,寫出各種形象的文字。所有這些(當然不僅是這些),可以看出書法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着,這一點必須引起書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欣賞 篇六

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1_楷書

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2_行書

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3_草書

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4_隸書

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5_篆書

中國曆代書法字體 篇七

中國古代書法大致分爲篆、隸、行、楷、草五種,其風格迥異,各有千秋。

一、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預測吉凶禍福,故稱“卜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鐘鼎文”廣泛流行。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爲“小篆”。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秦刻石爲代表。方筆以秦詔版權量爲代表。爲秦篆之俗體。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除用於碑銘篆額 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唐篆,因李陽冰出而復甦,但秦篆的渾厚宏偉之氣已蕩然無存。宋代金石之學和元朝的復古書風,使用權篆書得以起微潮,以篆書著稱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風,步趨持平。清朝篆書百花鬥豔,進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榮階段。篆字在今天的實用性比較小了,因爲現在這種字體不易爲羣衆識別,但是由於書體結構充滿了裝飾性,並有很大的書法藝術價值,所以仍被保留在書法園地裏,作爲書法家的書寫字體形式之一。

二、隸書: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爲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隸書之名源於東漢,它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爲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隸書相傳爲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 。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爲主要書體。作爲初創的秦隸, 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髮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爲佔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爲藝術奠定基礎。

三、行書:

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的起源相傳有兩種說法:一、乃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二、人們又認爲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爲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大小相兼。收放結合。疏密得體。濃淡相融。是行書的結構特點。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爲“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爲“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爲“天下第三行書”。

四、楷書: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爲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即鋼筆字。

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 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楷書的 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爲楷法,一直沿用至今。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爲後世所重,奉爲習字的模範。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爲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五、草書:

草書始於漢初,形成於漢代,是爲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爲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爲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