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實驗報告(精品多篇)

實驗報告(精品多篇)

實驗報告 篇一

一、實驗目的

學習瞭解微生物生長量測定的方法

學習瞭解細菌生長曲線的繪製方法

學習掌握血細胞計數板的使用方法

(一)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

計數法 重量法 生理指標法

1、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1)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

(2)塗片計數

2、活菌菌落計數法

3、濾膜法

(二)細菌生長曲線

將單細胞細菌接種到恆定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不補充營養物或移去培養物,細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時間爲橫座標,細菌數目的對數值爲縱座標,可畫出一條反映細菌在整個培養期間菌數變化規律的曲線,稱爲生長曲線(growth curve)

實驗報告 篇二

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姓名:學 號: 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班 級:同組人員:

課程名稱: 化工原理實驗 實驗名稱: 精餾實驗實驗日期

北 京 化 工 大 學

實驗五 精餾實驗

摘要:本實驗通過測定穩定工作狀態下塔頂、塔釜及任意兩塊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該處液相濃度,根據數據繪出x-y圖並用圖解法求出理論塔板數,從而得到全迴流時的全塔效率及單板效率。通過實驗,瞭解精餾塔工作原理。 關鍵詞:精餾,圖解法,理論板數,全塔效率,單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務

①熟悉精餾的工藝流程,掌握精餾實驗的操作方法。

②瞭解板式塔的結構,觀察塔板上汽-液接觸狀況。

③測定全迴流時的全塔效率及單塔效率。

④測定部分迴流時的全塔效率。

⑤測定全塔的濃度(或溫度)分佈。

⑥測定塔釜再沸器的沸騰給熱係數。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餾塔中,由塔釜產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與來自塔頂逐板下降的迴流液,在塔板上實現多次接觸,進行傳熱與傳質,使混合液達到一定程度的分離。 迴流是精餾操作得以實現的基礎。塔頂的迴流量與採出量之比,稱爲迴流比。迴流比是精餾操作的重要參數之一,其大小影響着精餾操作的分離效果和能耗。 迴流比存在兩種極限情況:最小回流比和全迴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離任務,則需要無窮多塔板的精餾塔。當然,這不符合工業實際,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個操作限度。若操作處於全迴流時,既無任何產品採出,也無原料加入,塔頂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這在生產中午實際意義。但是由於此時所需理論板數最少,又易於達到穩定,故常在工業裝置的開停車、排除故障及科學研究時採用。

實際迴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餾操作中,若迴流系統出現故障,操作情況會急劇惡化,分離效果也將變壞。

板效率是體現塔板性能及操作狀況的主要參數,有以下兩種定義方法。

(1) 總板效率E

E=N/Ne

式中E——總板效率;N——理論板數(不包括塔釜);

Ne——實際板數。

(2)單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 Eml——以液相濃度表示的單板效率;

xn ,xn-1——第n塊板和第n-1塊板的液相濃度;

xn*——與第n塊板氣相濃度相平衡的液相濃度。

總板效率與單板效率的數值通常由實驗測定。單板效率是評價塔板性能優劣的重要數據。物系性質、板型及操作負荷是影響單板效率的重要因數。當物系與板型確定後,可通過改變氣液負荷達到最高板效率;對於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條件下,測定其單板效率,以評價其性能的優劣。總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離效果,常用於板式塔設計中。

若改變塔釜再沸器中加熱器的電壓,塔內上升蒸汽量將會改變,同時,塔釜再沸器電加熱器表面的溫度將發生變化,其沸騰給熱係數也將發生變化,從而可以得到沸騰給熱係數與加熱量的關係。由牛頓冷卻定律,可知

Q=αA△tm

式中 Q——加熱量,kw;

α——沸騰給熱係數,kw/(m2*K);

A——傳熱面積,m2;

△tm——加熱器表面與主體溫度之差,℃。

若加熱器的壁面溫度爲ts ,塔釜內液體的主體溫度爲tw ,則上式可改寫爲

Q=aA(ts-tw)

由於塔釜再沸器爲直接電加熱,則加熱量Q爲

Q=U2/R

式中 U——電加熱的加熱電壓,V; R——電加熱器的電阻,Ω。

三、裝置和流程

本實驗的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有精餾塔、迴流分配裝置及測控系

統組成。

1.精餾塔

精餾塔爲篩板塔,全塔共八塊塔板,塔身的結構尺寸爲:塔徑∮(57×3.5)mm,塔板間距80mm;溢流管截面積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塊塔板開有43個直徑爲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間距爲6mm。爲了便於觀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觸情況,塔身設有一節玻璃視盅,在第1-6塊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樣口。

蒸餾釜尺寸爲∮108mm×4mm×400mm.塔釜裝有液位計、電加熱器(1.5kw)、控溫電熱器(200w)、溫度計接口、測壓口和取樣口,分別用於觀測釜內液麪高度,加熱料液,控制電加熱裝置,測量塔釜溫度,測量塔頂與塔釜的壓差和塔釜液取樣。由於本實驗所取試樣爲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內可視爲一塊理論板。塔頂冷凝器爲一蛇管式換熱器,換熱面積爲0.06m2,管外走冷卻液。

圖1 精餾裝置和流程示意圖

1.塔頂冷凝器 2.塔身3.視盅4.塔釜 5.控溫棒 6.支座

7.加熱棒 8.塔釜液冷卻器 9.轉子流量計 10.迴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緩衝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計

2.迴流分配裝置

迴流分配裝置由迴流分配器與控制器組成。控制器由控制儀表和電磁線圈構成。迴流分配器由玻璃製成,它由一個入口管、兩個出口管及引流棒組成。兩個出口管分別用於迴流和採出。引流棒爲一根∮4mm的玻璃棒,內部裝有鐵芯,塔頂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順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實現塔頂冷凝器的迴流或採出操作。即當控制器電路接通後,電磁圈將引流棒吸起,操作處於採出狀態;當控制器電路斷開時,電磁線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處於迴流狀態。此迴流分配器可通過控制器實現手動控制,也可通過計算機實現自動控制。

3.測控系統

在本實驗中,利用人工智能儀表分別測定塔頂溫度、塔釜溫度、塔身伴熱溫度、塔釜加熱溫度、全塔壓降、加熱電壓、進料溫度及迴流比等參數,該系統的引入,不僅使實驗跟更爲簡便、快捷,又可實現計算機在線數據採集與控制。

4.物料濃度分析

本實驗所用的體系爲乙醇-正丙醇,由於這兩種物質的折射率存在差異,且其混合物的質量分數與折射率有良好的線性關係,故可通過阿貝折光儀分析料液的折射率,從而得到濃度。這種測定方法的特點是方便快捷、操作簡單,但精度稍低;若要實現高精度的測量,可利用氣相色譜進行濃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與質量分數(以乙醇計)的關係如下。

?=58.9149—42.5532nD

式中 ?——料液的質量分數;

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數據爲由實驗測得)。

四、操作要點

對照流程圖,先熟悉精餾過程中的流程,並搞清儀表上的按鈕與各儀表相對應的設備與測控點。

②全迴流操作時,在原料貯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爾分數)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啓動進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麪達250~300mm。

③啓動塔釜加熱及塔身伴熱,觀察塔釜、塔身t、塔頂溫度及塔板上的氣液接觸狀況(觀察視鏡),發現塔板上有料液時,打開塔頂冷凝器的水控制閥。

實驗報告 篇三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是要創建邊框爲1像素的表格。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並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製作軟件;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製作軟件。

三、實驗原理

創建邊框爲1像素的表格。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文檔中,單擊表格“”按鈕,在對話框中將“單元格間距”設置爲“1”。

2) 選中插入的表格,將“背景顏色”設置爲“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選中所有的單元格,在“屬性”面版中將“背景顏色”設置爲“白色”(#ffffff)。

4) 設置完畢,保存頁面,按下“f12”鍵預覽。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本實驗主要通過整個表格和單元格顏色的差異來襯托出實驗效果,間距的作用主要在於表現這種顏色差異。表格的背景顏色和單元格的背景顏色容易混淆,在實驗中要認真判斷,一旦操作錯誤則得不到實驗的效果。“表格寬度”文本框右側的表格的寬度單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兩種,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這兩種單位表示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進行選擇,否則就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設置錯誤就會嚴重影響實驗效果。

實驗報告 篇四

一、實驗名稱:

羊的解剖

二、報告人:

XXX

三、試驗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四、實驗地點:

牧醫樓一樓

五、操作:

XXX

六、老師:

張書鬆

七、使用器械:

鑷子(帶齒)、手術刀、手術剪刀、骨鉗、止血鉗

八、解剖程序:

首先把羊處死,處死方法:在羊的頸靜脈溝處開口,在頸靜脈溝深處找到頸總動脈,在頸總動脈上開口放血,使羊致死;然後進行解剖觀察

九、觀察內容:

1.肩帶肌:軀幹與前肢連接的肌肉,大多爲板狀肌,起於軀幹止於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

2.斜方肌:扁平的三角形肌,位於肩頸上半部的淺層,其作用是提舉、擺動和固定肩胛骨

3.菱形肌:在斜方肌和肩胛軟骨的深面,起點同斜方肌,止於肩胛軟骨的內側面。起作用爲向前上方提舉肩胛骨

4.背闊肌:位於胸側壁的上部,三角形大板狀肌

5.臂頭肌:位於頸側部淺層,長而寬的帶狀,起於枕骨、顳骨和下頜骨,止於肱骨嵴;作用:牽引前肢向前,伸肩關節,提舉側偏頭頸

6.肩胛橫突肌:呈薄帶狀,起於環錐翼,止於肩峯部的筋膜

7.腹側鋸肌:大型的扇形狀,下緣呈鋸齒狀,位於頸、胸部的外側面

8.膈:位於胸、腹腔之間,呈圓頂狀突向胸腔,上面有3個孔:

①主動脈裂孔

②食管裂孔

③腔靜脈孔

9.腹外斜肌:爲腹壁肌的最外層,以肌齒起於第5至最後肋骨的外面

10.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層,肌纖維向前方,起於髖結節,止於腹白線,呈扇形向下方擴展

11.臀股二頭肌:長而寬,位臀股部的外側。起點分爲兩頭椎骨頭起於薦骨和薦結節闊韌帶;坐骨頭起於坐骨結節,下方有坐骨神經

12.肋間外肌:位於肋間隙的淺層,起於前一肋骨的後緣,肌纖維斜向後下方,止於後一肋骨的前緣。作用向後方牽引肋骨,使胸廓擴大,引起吸氣。

13.肋間內肌:位於肋間外肌的深層。起於後一肋骨的前緣,肌纖維斜向前下,止於前一肋骨的後緣。作用:向後方牽引肋骨,使胸廓變小,幫助呼氣。

14.胃:羊的胃爲復胃,分爲:

①瘤胃:最大,約佔4個胃總容積的80%,呈橢圓形

②網胃:4個胃中最小,呈梨形

③瓣胃:約佔4個胃的7%或8%,呈兩側稍扁的圓球形

④皺胃:約佔4個胃的8%到7%,呈一端粗一端細的彎曲長囊其中瘤胃、網胃、瓣胃稱前胃,內無腺體;皺胃稱爲真胃,內有腺體

15.腸:分爲:十二指腸、空場、迴腸、盲腸、結腸、直腸

16.心臟:位於胸腔縱膈內,夾在左右兩肺之間,略偏左側,呈倒圓錐形

17.肺:位於胸腔內在縱膈兩側,左右各一,右肺通常較大,粉紅色,呈海綿狀,質地柔軟,富有彈性

18.腎:實質性器官,左右各一,略呈豆形,紅褐色,位於腰椎下方

實驗報告 篇五

1、實驗方案設計

1、通過對油脂特性指標的測定,綜合訓練食品分析的基本實驗技能。

2、學會根據實驗要求選擇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方案。

3、掌握食用油脂過氧化值的測定方法

4、學會如何控制食用油脂的酸敗。

2. 實驗原理、實驗流程或裝置示意圖

油脂是膳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油脂的氧化酸敗會導致風味的延展和食品成分,如蛋白質的其他反應嚴重變質,變質的油脂會減少營養價值且對人體消化器官及其他部位產生毒性,從而成爲食品衛生上的問題之一,油脂氧化酸敗的關鍵產物是脂肪酸過氧化氫物是形成羰基和羥基化合物的中間產物,此化合物通常認爲,是過氧化物油脂中過氧化值是指測定1g油脂所需要的標準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它是判斷油脂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指標油樣的存放條件對油脂氧化酸敗有明顯的影響作用,因此爲了防止油脂氧化酸敗速度過快油樣贏避光低溫保存,另外爲了能夠準確,反映出油樣氧化酸敗中產生的過氧化氫物稱樣後必須快速進行測定。

油脂氧化過程中產生的過氧化物,與碘化鉀作用,生成遊離碘,以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計算含量。

化學反應式:

油脂過氧化值(POV值)測定

精密稱取油樣2~3g,置於250mL碘量瓶中,加入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樣品完全溶解。再加入1.00mL飽和碘化鉀溶液,緊密塞好瓶蓋,並輕輕振搖0.5min,然後在暗處放置3min。取出加100mL水,搖勻,立刻用0.002188mol/m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淡黃色,加1mL澱粉指示劑,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爲終點。 計算公式爲:

(V2-V1)c0.1269100POV(%)m

式中:V1——樣品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2——試劑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c——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m——樣品質量g;

0.1296——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1mL相當於碘的克數。

3. 實驗設備及材料

1實驗設備:隔水式恆溫培養箱 2實驗材料:

飽和碘化鉀溶液:稱取14g碘化鉀,加10ml水溶解,必要時微熱使其溶解,冷卻後貯於棕色瓶中

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勻 0.0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

澱粉試劑:將澱粉0.5g用少許冷水調成糊狀,倒入50ml沸水中調勻,煮沸,臨時用現配;

3實驗材料:沒有添加劑的剛榨食用油

4.實驗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1分別取30g左右的食用油加入四個塑料杯中,編號1、2、3號和4號,1號加茶多酚並且放置烘箱,2號放置冰箱,3號作爲常溫也就是溫度的對照組,4號放置烘箱也就是即作爲溫度的實驗組,也作爲抗氧化劑的對照組,根據設計時間測定所需數據。

2測量POV值:稱取2.00~3.00g試樣→ 250mL碘瓶+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樣品完全溶解+1.00mL飽和碘化鉀→密塞→ 輕輕振搖0.5min →暗處放置3min →取出+100mL水→搖勻→立即用0.002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淡黃色+1mL澱粉指示液→繼續滴定→藍色消失爲終點,取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鉀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3記錄數據,根據公式計算POV值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5. 實驗數據處理方法

表一 抗氧化劑對POV值得影響

表二 溫度對POV值得影響

計算公式爲:

(V2-V1)c0.1269100POV(%)

式中:V1——樣品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2——試劑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c——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m——樣品質量g;

0.1296——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1mL相當於碘的克數。

6.參考文獻

[1] 張祿生,袁文彬,張華,張火根。 食品油脂過氧化值測定方法的研究[J].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 20xx(10)

[2] 龐瑞平。 食品中過氧化值測定時應注意問題的分析[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xx(04)

[3] 戰宇,周永強。 食品分析實驗指導

[4] 肇立春 淺談食用油脂的氧化及其測定[J]. 糧食與食品工業。20xx(01)

教師對實驗方案設計的意見

簽名:

年月 日

二、實驗報告

1.實驗現象與結果

表一 抗氧化劑對POV值得影響

實驗報告 篇六

肺活量的測定

[目的]

學習測量肺通氣功能的方法。瞭解肺活量計的構造。

[試驗器材及對象]

牐犎(受試者),肺活量計

[實驗原理]

肺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爲此,肺必須與外界大氣不斷地進行通氣。

牐牱穩萘渴侵負粑過程中某一階段肺內空氣的容積。肺通氣量則爲單位時間內通過肺的氣體流通量。常用肺活量計用來測量肺通氣量。測定這些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通氣功能

[試驗步驟]

1、瞭解肺活量計的構造:肺活量計主要由一對套在一起的圓筒組成:外筒裝入一定量的清水,底部有排水閥門,中央有進氣管,管的上端露出水面,管下端通向筒外的三通閥門,呼吸氣經此出入。內筒爲倒扣在外筒中的浮筒,浮筒內爲一密閉的空間,浮筒可隨呼吸氣體的進出而升降。

2、將肺活量計按壓平穩,抽出浮筒.

3、將預先準備好的清水注入外筒內,使水位到達水位表的紅線刻度(275 mm)。 4、用三支調整螺絲調整外筒與水平面的垂直度。

5、用食指和中指卡住浮筒上的排水閥的閥體,用拇指壓住排氣壓頭,使浮筒徐徐壓入水中,一直壓倒筒底。

6、檢查外筒,內筒,氣閥等是否漏氣漏水。

7、受試者手持吹氣嘴,站立,深吸氣至最大限度,嘴部貼緊吹氣嘴,徐徐向筒內吹氣,截至不能再吹氣爲止,讀出浮筒刻度指針對應的數字,即爲受試者的肺活量數字。重複三次,取最大值。

8、復位:按5的方法將浮筒壓入水中復位

[注意事項]

1.每次使用肺活量計前應檢查其是否漏水漏氣,平衡錘重量時候合適。

2.肺活量計中的水應在試驗前灌足,以使水溫與室溫一致.

3.試驗時應注意防止從鼻孔或嘴角漏氣.

4.每次更換受試者,都應重新消毒橡皮接口和吹嘴.

5.肺活量計用後將水倒出並擦乾.

6.人體的肺活量與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生活環境等有密切關係。青少年兒童的肺活量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到18-20歲時趨向穩定,男子肺活量均高於女子,至成年時女子的肺活量爲男子的70%,且農村,城市,南北方青年的肺活量均有差別.

7.測定最大通氣量前,受試者最好練習一下如何進行最深最快的呼吸,以掌握試驗所要求的呼吸方法

[作業]

1.爲什麼肺活量的測定要取最大值?

2.比較肺活量與時間肺活量的意義有何不同?

3.浮筒內充氧氣和充一般空氣所測得的結果有無差別,爲什麼?

實驗報告 篇七

一、實驗內容(含實驗原理介紹):

二、實驗目的

三、涉及實驗的相關情況介紹(包含使用軟件或實驗設備等情況):

四、實驗結果(含程序、數據記錄及分析和實驗總結等,可附頁):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製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製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鑑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鑑別

(2)(2)兩酸、兩鹼及鹽的鑑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藥品試劑,各種各類藥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例如:

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②無論做什麼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

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

④動手做記錄,因爲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於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於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準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①觀察實驗現象要全面。

一般應包括,反應物的顏色、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焰、聲、色、放熱、沉澱、氣味等變化、反應劇烈的程度等。例如:將銅絲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銅絲表面由紅逐漸變爲銀白色,另一個是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爲藍色。而不少同學只觀察到了銅絲變爲銀白色而忽視了溶液顏色的變化,就屬於不全面。進而分析反應本質時,就不深刻,同時,也說明不了生成物中還有硝酸銅藍色溶液存在。

②對於觀察到的現象描述要準確。

注意“光”和“焰”的區別,“煙”和“霧”的區別。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燃燒有火焰,而固體物質燃燒沒有火焰而發光。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燃燒,分別爲淡藍色火焰及藍色火焰。硫雖然是固體,但它在燃燒時先熔化進而揮發成硫蒸氣,所以,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爲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爲明亮藍紫色火焰。固體物質,如木炭、鐵絲、鎂帶等燃燒,分別爲發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強光。“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煙”是指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的、濃厚的“白煙”,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小顆粒聚集而成的。

③對於實驗現象的觀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

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多種多樣,有的現象十分突出而明顯,有些轉瞬即逝,而有些隱蔽不易察覺,觀察時注意抓住反應變化本質的現象。如何才能抓住反應本質的現象呢?爲此,實驗前要仔細研究實驗目的、過程,確定觀察現象的重點。例如,在實驗驗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時,重點觀察物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有否不同於原物質的新物質生成,纔是觀察的重點。如將鎂條剪短,說明只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它仍保持了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和富於彈性。但是,把鎂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後,產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煙,反應劇烈且放熱,熄滅後生成了白色粉末。這一系列的實驗現象,重點即是生成了不同於原來鎂帶的白色固體物質,這是一種新物質,這纔是觀察的重點,白色固體物質無論從光澤、狀態及彈性等方面都不同於原來的鎂條,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而發生反應時出現的白光、放熱,則是伴隨化學變化的現象,不是判斷物質變化的本質現象。④觀察現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每次實驗後要將觀察到的現象給綜合加以分析,認真思考找到原因進行對比、推理、判斷,然後得出結論,以求對事物深入瞭解和認識,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化學學習中出現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⑤正確地記錄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鋅和稀硫酸反應,正確的實驗現象描述如下:試管內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變小,用手握試管感到有些發熱。錯誤的描述說成:“試管內有氫氣產生”。眼睛只能看到氣泡,至於氣泡是什麼氣體,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將

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鹽酸溶液,正確的描述應爲“溶液變紅”或說“紫色石蕊試液變爲紅色”,而不能說“鹽酸變紅”。

國中化學實驗操作常見錯誤

1.操作不當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點燃等可燃性氣體時,未檢驗其純度或檢驗有誤,造成混入空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2)用時,混入可燃性固體雜質造成加熱時劇烈燃燒發生爆炸。

(3)拿着酒精燈到另一個燃着的酒精燈上點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及熄滅酒精燈時不用燈帽而用嘴吹,引起燈體內酒精燃燒發生爆炸。

(4)加熱固體物質時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造成試管中出現的水蒸氣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熱試管等儀器時,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試乾淨、沒有預熱或儀器底部同燈芯相接觸造成炸裂。

(6)加熱,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未先移去導管後撤燈,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進行加熱或稀釋濃硫酸等實驗,造成量筒炸裂。

(8)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致使集氣瓶炸裂。

2.操作不當造成藥品污染

(1)用高錳酸鉀製氧氣時,試管口沒有塞上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分別取用不同藥品時,在使用中間沒有將其擦試或洗滌乾淨,造成試劑的污染。

(3)藥品用量過多,使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硫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

(4)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如將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鈉的滴瓶口上,造成藥品污染。

(5)傾倒液體時,瓶塞沒有倒放,標籤沒有對着掌心,造成液體裏混入雜質,標籤被腐蝕。

(6)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用濃鹽酸使得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等雜質,影響實驗的現象。

(7)一些易與空氣中的等反應的藥品,保存不夠嚴密,致使變質。

3.操作不當引起實驗失敗或出現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正確讀數,造成量取的液體體積同實驗要求有偏差,致使實驗不夠成功。

(2)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時,天平的使用有誤,如將物品與砝碼放反,致使最終配製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有誤。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將集所瓶倒置於水中,集氣瓶內沒有灌滿水,造成氣體不純。

(4)做實驗中,過早停止通入。

(5)過濾時操作沒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致使過濾後的液體仍然渾濁。

4.其他方面操作不當引起的後果

(1)連接儀器時,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內,玻璃管沒有沾水或沒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斷,刺傷手掌。

(2)使用膠頭滴管時,將膠頭滴管伸入到容器內,並觸及容器內壁,造成藥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製取氣體時沒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使得裝置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4)用蒸發皿蒸發或濃縮溶液時,沒有用玻璃棒攪拌,造成局部過熱,液滴飛濺。

實驗報告 篇八

今天小編爲大家收集資料整理回來了關於實驗報告的範文,希望能夠爲大家帶來幫助,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如果喜歡就請繼續關注我們的後續更新吧!

一、《軟件技術基礎》上機實驗內容

1.順序表的建立、插入、刪除。

2.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刪除。

二、提交到個人10m硬盤空間的內容及截止時間

1.分別建立二個文件夾,取名爲順序表和單鏈表。

2.在這二個文件夾中,分別存放上述二個實驗的相關文件。每個文件夾中應有三個文件(.c文件、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時間:12月28日(18週週日)晚上關機時爲止,屆時服務器將關閉。

三、實驗報告要求及上交時間(用a4紙打印)

1.格式: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上機實驗報告

用戶名se×××× 學號 姓名 學院

① 實驗名稱:

② 實驗目的:

③ 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圖):

④ 源代碼:(.c的文件)

⑤ 用戶屏幕(即程序運行時出現在機器上的畫面):

2.對c文件的要求:

程序應具有以下特點:a 可讀性:有註釋。

b 交互性:有輸入提示。

c 結構化程序設計風格:分層縮進、隔行書寫。

3. 上交時間:12月26日下午1點-6點,工程設計中心三樓教學組。 請注意:過時不候喲!

四、實驗報告內容

0.順序表的插入。

1. 順序表的刪除。

2.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的插入。

3. 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的刪除。

注意:

1. 每個人只需在實驗報告中完成上述4個項目中的一個,具體安排爲:將自己的序號對4求餘,得到的數即爲應完成的項目的序號。

例如:序號爲85的同學,85%4=1,即在實驗報告中應完成順序表的刪除。

2. 實驗報告中的源代碼應是通過編譯鏈接即可運行的。

3. 提交到個人空間中的內容應是上機實驗中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