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3年新增人口數據出爐(精品多篇)

2023年新增人口數據出爐(精品多篇)

大城市將告別人口膨脹? 篇一

長期以來,人口加快往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流動,大城市成爲吸聚人口的主要承載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應基本沒受人口增長減緩和人口結構改變的影響,省會城市、東部沿江、沿海地區人口10年來增長迅速。

最近幾年各地實施的“強省會”戰略,人口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目標。比如,昆明提出,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將增至1200萬。長沙則提出2026年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人。2021年昆明和長沙人口分別是850.2萬和1023.9萬人。

但是,從這兩年的數據來看,無論是中西部省會城市還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人口增長明顯放緩,是否意味着大城市已經走過人口急劇膨脹期,未來將告別高增長?

丁金宏表示,在前兩年的疫情之下,一部分勞動力沒有轉移出來還留在農村,目前大城市就業還不充分,如果經濟形勢恢復好轉,就業機會增加,這些人口又將流向城市。因此,大城市明年的人口增長可能還是比較多。

不過,丁金宏認爲,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增長速度會從快速增長走向相對緩慢的增長,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另外,隨着區域內的多點發展,人口也會走向均衡化。當然,相對比之下,大城市仍然對人口的吸引具有比較優勢。

實際上,人口和城市急劇膨脹也帶來諸多問題。隨着大城市不斷擴張,中央多個文件就對城市擴張進行約束。這在最近兩年出臺的區域規劃中也體現明顯,而且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正在致力於中心城區的人口疏解。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要求,推進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嚴控中心城市規模無序擴張。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業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鎮體系,依法依規加強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

目前,中國有7個超大、14個特大、14個Ⅰ型大城市、70個Ⅱ型大城市。在這一格局中,處於低等級的城市往往都有向上提級發展的目標,同時一些後發城市仍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人口仍在集聚。因此,未來一部分城市可能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量。

丁金宏表示,相當長時期以來,人口增長已經不是主要靠人口出生自然增長。快速城市化過程中,機械增長(指通過人口遷進遷出形成的人口變化)將取代自然增長。未來城市化後期,人口變動主要是在城市之間遷徙。而人口的進入首先基於經濟發展的影響,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纔會吸引更多的人口進入。

2023年新增人口數據出爐 篇二

上海2023年人口:常住人口2488.36萬人,其中移民1047.42萬人,佔常住人口總數的42%。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7.2萬元。

第一名:浦東新區常住人口:504、443萬人;

第二名:閔行區常住人口:242、9372萬人;

第三名:寶山區常住人口:190.4886萬人;

第四名:松江區常住人口:158、2398萬人;

第五名:嘉定區常住人口:147、1231萬人;

第六名:楊浦區常住 人口:131、3222萬人;

第七名:普陀區常住人口:128、8881萬人;

第八名:徐彙區常住人口:108、513萬人;

第九名:奉賢區常住人口:108、3463萬人;〔〕

第十名:青浦區常住人口:108、1022萬人;

第十一名:長寧區常住人口:69、0571萬人;

第十二名:崇明區常住人口:70.3722萬人;

第十三名:虹口區常住人口:85、2476萬人;

第十四名:黃浦區常住人口:85、2476萬;

第十五名:金山區常住人口:73、241萬人;

第十六名:靜安區常住人口:24、6788萬人

2023生育率官方統計是多少? 篇三

6.77‰

大概是1200萬。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爲6.77‰;2022年出生率低的嚇人,疫情衝擊、二胎政策效應減弱,導致2022年出生率加速下滑,不必過度解讀。2023年隨着疫情放開,經濟回升,估計出生人口會有一個大的增長,達到1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