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古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一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關鍵在於寓意的揭示。

上完這一課後,我感覺自己對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較爲巧妙,水到渠成,學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鋪墊做得較好,突出表現在:

(1)學生質疑問難後,我便請學生帶着“爲什麼要守在樹樁旁邊等野兔”這一問題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不一會兒學生便彙報所劃的句子。我根據學生所找的內容出示了這句話“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隨着學生的回答,隨即啓發引導學生,像種田人這樣白白的撿了一隻野兔這叫什麼?學生回答後及時板書:不勞而獲而後再請學生從他的想法上談一談這種不勞而獲的高興心理,隨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對不對?繼而讓學生得出種田人撿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請學生細讀第一段劃出有關野兔撞在樹樁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忽然”“竄”“撞”這幾個詞來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驚慌失措的原因,繼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險的事,碰在樹樁上純屬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換個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偶然。”接着便讓學生談他們對這個詞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經常發生的,但種田人不知道,卻執迷不悟,不知是偶然發生的事。順理成章再讓學生劃出表現他不知是偶然發生的有關語句。

(3)正因爲前文爲學生揭示種田人錯在哪兒做好了鋪墊,所以當我提出那個人錯在哪兒時,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這個人的悲慘下場一無所有,接着讓學生入情於境發揮自己的想象:請同學們看圖,你看這個人還在那兒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這時你從他身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話音剛落,學生想象的閘門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課堂氣氛也隨之推入了高潮,同學們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學生說:“你真傻呀!你撿到一隻撞的兔子,那只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怎麼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學生說:“你趕快醒悟吧!快快起來好好種莊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麼呢?”還有的學生說:“你可要老老實實地勞動,只有這樣纔能有好的收穫,才能過上好日子。”

總之,寓言所內含的深刻的寓意就這樣從學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揭示出來。由此可見,寓意的揭示貴在做好鋪墊。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二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那麼就包括兩部分的組成。“寓言”應當就是故事所蘊藏的寓意,而這則寓言,我想讓學生記得“要想不勞而獲,最終一無所獲!”而既然是故事,就得讓孩子會說這個故事,能向周邊的人轉述這個故事。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會講,並且講清楚,講正確呢?

首先按課題講。揭示課題後讓學生給“守”擴詞,“看守”“守護”“守衛”……那麼《守株待兔》的“守”就是“守候”。之後得出“待”就是“等待”那麼“株”指什麼?孩子們自由讀課文,劃出中介紹“守株待兔”的句子,出示:“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讀句子,原先“株”就是“樹樁”,穿插學習了“樁”這個生字。這樣題目的意思,學生經過組詞,找句,就那麼自主性地理解了。然後引導學生探究“爲什麼種田人要守着樹樁坐着野兔?結果怎樣樣?”再次跟文本對話,根據學生的回答,一一板書“撞死”“白撿”“坐等”“全完了”。師生看着板書,合作完成“撞死了,白撿了野兔,於是坐等,結果,全完了!”指導學生根據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故事將具體。而故事要想講生動,則要等全篇課文的學完。

所以接下來的學習主力就是識字讀文。

“爲什麼野兔會撞死在樹樁上呢?”請一個孩子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圈出那關鍵字。於是“竄”被孩子們從課文中揪了出來,字理識字,“竄”本義是老鼠躲藏在了洞穴裏,那麼發覺危險,老鼠們就會四處竄逃,於是就有了“抱頭鼠竄”“東跑西竄”。那麼“竄”表示的是一種怎樣樣的“跑”,孩子們說誰飛快地跑,慌張地跑。追問“猜猜,野兔爲什麼要如此飛快、慌張地跑出來呢?”孩子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有的說是因爲遇到了獵人,有的說是因爲被獅子追趕……而這樣的意外並不是爲經常發生的,於是孩子們說“這只是巧合”“這只是偶然!”然後在朗讀中再次領會“竄”的迅速和慌不擇路,所以種田人才得以“白撿”。

在預習新課時,剛好有孩子質疑爲什麼說“白撿”,在課堂上我適時地表揚了孩子的用於質疑,然後鼓勵其他孩子幫忙解答,於是“沒花一點兒力氣”被會學習的孩子找了出來。創設情境,如果你“白撿”這麼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你的心境會怎樣樣?孩子們說得起勁“開心”“高興”“興奮”……於是“樂滋滋”自然進入了孩子們的視線,不用繁瑣的解釋,孩子們都能“樂滋滋”地讀好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因着“樂滋滋”,種田人“從此丟下了鋤頭……”學習“此”本義“就餐”,延伸義“到位”現指“這,那裏。”聯繫“此人”“此時”“此處”“此地”明白它的的此刻意義。然後學習“鋤”,爲什麼是金字旁?右邊的“助”聲旁的作用所在。種田人丟下了“鋤頭”就是丟下了自我的勞動工具,就是放棄了種田,那他要幹什麼?如何理解“整天”?我說:“早上,陽光明媚”孩子們之後說:“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我說:“中午,烈日炎炎”孩子們之後說:“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我說:“傍晚,夕陽西下”孩子們之後說:“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我說:“第二天,第三天……”孩子們之後說:“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我說:“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孩子們之後說:“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那麼種田人這樣的行爲,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該怎樣說呢?“不勞而獲”被我板書了出來。

“種田人這樣做,會有收穫嗎?爲什麼?”“偶然”“巧合”再一次出此刻孩子們的話語裏。而課文的結局就是這樣介紹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再也沒有野兔來過,他的田裏已經長滿了野草,莊稼全完了。”鼓勵孩子們“你覺得自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會強調哪些詞語?”“一天一天”“再也沒有”“長滿”“全完了”孩子們一無遺漏地找了出來,並且讀得有聲有色。然後讓孩子們來勸解種田人,水到渠成,於是“一無所獲”應運而生。

最終留足夠的時間指導孩子們書寫生字,投影評析孩子的寫字,同桌互相給對方的字打星。孩子們認認真真地寫完了字,然後仔仔細細地尋找對方寫得漂亮的字,每一個孩子都參與,每一個孩子都收穫。

“不要爲了一隻野兔,放棄整塊田地!”也許孩子們此刻不懂,可是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會慢慢了解的。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三

有人說“語文課堂教學最美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聲音。”這天,我教《寓言————守株待兔》時,更加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正意思。當講到第一段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齊讀一遍,讀完之後,我不解地問學生:“不知怎的,這隻兔子爲什麼會撞在樹樁上呢?請同學們想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一問,同學們開始議論起來。有的說:“這隻兔子因被獵人追趕,慌了神,就一頭撞在了樹樁上。”有的說:“這隻兔子在樹樁上,死了。”有的說:“這隻兔子太胖了,想減肥,結果就去跑步,跑得太快了,就撞在樹樁上,死了。”有的說:“兔寶寶被獵人抓走了,兔媽媽也不想活了。”有的說:“這隻兔子在和烏龜賽跑,兔子很想得到冠軍,結果就撞在樹樁上,死了。”……

就這樣,學生一下子想到了許多種答案。有的還真得很有創意。

當講完課文,提問學生:“如果你看見那個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兔子時,你會怎樣勸他?”同學們又議論開了。整節課,全班同學都在開動腦筋。

這天,這節課語文課,上得很開心,學生也學得很開心。我想:以後在課堂上必須要多創設這樣的情景,這樣,不僅僅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有所提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文言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四

《守株待兔》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丟掉鋤頭,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勞動不會有收穫,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寫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從而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讀爲本,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悟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字詞教學仍然是低段教學中的重點,但本則故事簡短,所要認識的字詞不多。我主要採用了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結合的方法。如在板書課題時,引導學生學習“守”字,“上面一個寶蓋頭,下面一個寸字。看着這個小房子,守着這方寸之地,就是“守”。由此來理解“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意思。並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句子,從而懂得“株”就是指“樹樁”的意思。再比如“竄”字的教學,我引導學生從小篆中瞭解“竄”字最初的意思:“老鼠飛快地鑽進地洞裏。”從而理解飛快地、慌亂地、急速而沒有目的地跑就是“竄”字的意思,形象易於理解。

在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後的真正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說,在說的同時,不忘記對寫話的訓練。教學時我是採用對比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中有“整天”和沒有“整天”的不同,在讀中體會種田人從白天到黑夜、從早上到晚上地等在那裏,並通過老師地引讀讓學生體會當別人辛勤勞動時,種田人卻無動於衷地等待着,白白地等着他的莊稼枯死。

早上,種田人樂滋滋地坐在樹樁旁邊等着,他心裏想:要是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可是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同時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爲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此時,你路過種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樣,你想對他說什麼?

我想對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時的你,又想對自己說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種田人的身上聯繫到自身,使學生明白不勞動不會有收穫,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的道理。這樣老師就能在課堂上能遊刃有餘地教學,學生也不會總是在大門外徘徊,舉足不前;老師可以勝似閒庭信步,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在提倡大量閱讀、海量閱讀的今天,一本教材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學習的需求,老師應該爲孩子們選擇讀本,充實課堂,豐富知識。因此,我在最後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補充進課堂。想以此讓孩子們接觸到小古文,感受我們中國文化的精妙,喜歡上我們中國小古文。但由於自己在課堂上的取捨不當,總是什麼也捨不得,所以時間不夠。這也是我以後在備課時要加以用心的地方。

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五

《守株待兔》講述了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宋國有一個農夫,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掉了,便放下手裏的農具整天守着樹樁,希望再撿到撞死的兔子。當然農夫沒有再撿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農夫也被宋國人笑話。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道理:不努力,而抱僥倖心理,指望靠好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課文僅39個字,寓意卻很深刻。

教學《守株待兔》這篇文言文時,我以讀爲本,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力求通過讀作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讀懂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在課堂導入時,我就呈現學習方法,接着通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並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化難爲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然後讓學生自己讀,通過擴詞語、看註釋、藉助插圖、聯繫上下文等方法讀懂句子,最後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

在字詞教學方面,它仍然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學時通過多種行式的朗讀掌握字詞。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反覆品讀課文,引導學生領會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學生也通過種田人的所作所爲聯繫到自身,思考,自己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以後應該怎麼做。這樣老師就能在課堂上能遊刃有餘地教學,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學中只有真正地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興趣的激發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與差。在語文教學中“讀中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很不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能提高對文章內容的加深、理解。讓學生適時地、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六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丟掉鋤頭,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勞動不會有收穫,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寫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從而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讀爲本,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力求通過讀作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接着通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並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化難爲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然後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後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

本節課在字詞教學方面,它仍然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學時通過多種行式的讀法如個別讀、小老師帶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等方式,使他們掌握字詞。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反覆品讀課文,找出描寫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內容,從而懂得“株”就是指“樹樁”的意思。在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後的真正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說,在說的同時,不忘記對寫話的訓練。

從種田人的身上聯繫到自身,使學生明白不勞動不會有收穫,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的道理。這樣老師就能在課堂上能遊刃有餘地教學,學生也不會總是在大門外徘徊,舉足不前;老師可以勝似閒庭信步,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學中只有真正地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興趣的激發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與差。在語文教學中“讀中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很不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能提高對文章內容的加深、理解。讓學生適時地、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七

安陽新區白璧鎮報德國小 高豔斌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關鍵在於寓意的揭示。

上完這一課後,我感覺自身對寓意的揭示佈置得較爲巧妙,水到渠成,同學揭示得較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鋪墊做得較好,突出表現在:

(1)同學質疑問難後,我便請同學帶着“爲什麼要守在樹樁旁邊等野兔”這一問題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不一會兒同學便彙報所劃的句子。我根據同學所找的內容出示了這句話“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讓同學談一談自身的體會,隨着同學的回答,隨即啓發引導同學,像種田人這樣白白地撿了一隻野兔這叫什麼?同學回答後及時板書:坐享其成。

而後再請同學從他的想法上談一談這種坐享其成的高興心理,隨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對不對?繼而讓同學得出種田人撿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請同學細讀第一段劃出有關野兔撞死在樹樁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導同學抓住“忽然”“竄”“撞”這幾個詞來引導同學想象一下造成野兔驚慌失措的原因,繼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險的事,碰死在樹樁上純屬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換個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偶然。”接着便讓同學談他們對這個詞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經常發生的,但種田人不知道,卻執迷不悟,不知是偶然發生的事。順理成章再讓同學劃出表示他不知是偶然發生的有關語句。

(3)正因爲前文爲同學揭示種田人錯在哪兒做好了鋪墊,所以當我提出那個人錯在哪兒時,同學紛紛舉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同學體會這個人的悽慘下場一無所有,接着讓同學入情於境發揮自身的想象:請同學們看圖,你看這個人還在那兒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這時你從他身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話音剛落,同學想象的閘門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課堂氣氛也隨之推入了高潮,同學們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同學說:“你真傻呀!你撿到一隻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怎麼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同學說:“你趕快醒悟吧!快快起來好好種莊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麼呢?”還有的同學說:“你可要老老實實地勞動,只有這樣才幹纔有好的收穫,才能過上好日子。”

總之,寓言所內含的深刻的寓意就這樣從同學的口中以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揭示出來。由此可見,寓意的揭示貴在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