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鄉的味道多篇

家鄉的味道多篇

家鄉的味道 篇一

又是一年匆匆而去,孩提時代積攢的回憶隨之趨淡。“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早晨一醒來,撲面而來的是貢面的香味兒。

說起家鄉的貢面,“潔白似銀美亦香,纖細入思憶悠長。”這是我所能想到的形象概括了。貢面又稱索麪,工序十分複雜,整套程序下來要十二三個小時。現在大家已逐漸適應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自然沒有什麼人會下功夫去琢磨,於是乎,失傳的概率就大了。我常常這樣想:老家的一切都隨着社會的進步改變了,曾經不爲人知的小村莊,現在成了慢城“美麗鄉村”,可是這手藝卻隨時光漸漸逝去。

走進廚房,外婆正忙着做貢面,外婆每年都會叫上我幫忙。貢面是鹹的,做貢面的人家各有各的祕方,所以各家做出來的貢面味道也不同。面胚做好後,外婆會用刀把面胚切成細條一圈一圈地盤在一個大木盆裏。然後外婆會等比例把麪條纏在一長一短兩根筷子上。剛纏好的麪條十分粗。所有纏好的麪條都會放進一個密不透風的木箱子裏,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了。現成可吃的貢面當然是前幾年存下來的。水熱下面,趁着面在鍋裏,往碗里加料:豬油、醬油、味精、鹽,熱水。這時,面已煮好,把面夾進碗裏,最後再撒上蔥花,吸一口氣,蔥香四溢,讓人口水直流。

早飯過去了,等到中午,外婆燒的粉幹又勾起了我的胃蕾。粉乾的種類十分多,有香菇青菜粉幹,肉絲粉乾等等。炒粉幹並不難,先將粉幹用熱水泡十分鐘左右滿分作文網後瀝乾,然後幹鍋熱油加入肉丁,加入料酒,蒜,雞精,醬油等開炒,再加入粉幹,炒熟後撒上辣椒粉,香氣四溢,夾一些塞進嘴裏,質地柔韌,富有彈性,吃在嘴裏既滑溜又順暢。那滑而不斷的味道令人齒頰留香,留戀無比。

飯後零食的最佳選擇就是醅糕了。我只知道醅糕源自米粉,是米粉加酒槽發酵而成。我很好奇這美味的醅糕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於是就問外婆:“這是醅糕怎麼做出來的,怎麼如此美味?”外婆思索了一會兒,對我說:“蒸製成七八成熟時,在醅糕上撒上蘿蔔絲,肉絲或炸菜絲。蒸製成功的醅糕約一釐米厚,往往是十字開刀切成四份。一口下去,味道十分特。”我的吃法卻與常人不同,往往我是放在煎鍋裏煎致兩面金黃,外脆內軟,妙不可言。外婆看見我狼吞虎嚥,不由得開心,對我說:“看你們現在吃得這麼好,外賣點餐什麼的都有了,社會進步了!想當年,我們住的地方還是山區,想吃零食了,只能翻山越嶺地去小鎮上買。就是這醅糕,我們幾個星期才能吃到一塊,現在有的吃了,但沒人願意學這門手藝,真是可惜啊。”我細細品味這醅糕,幾十年了,外婆的手藝未變,心想:這樣美味的小吃,會不會失傳,大家都爲市場上的利益奔波,以至於都忘了自己或自己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農村裏,忘記了那份久違的味道。

我們一代一代的人不停地將傳統文化拷貝翻版着,更有網絡的宣傳讓其名揚四方。不能老去的,怕只有家鄉的味道吧!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二

王勃曾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這句話,描繪的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一座英雄城,南昌!

南昌被喻爲魚米之鄉,土壤肥沃,物產充足,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出了許許多多的美食。不消說,南昌最有名的菜就是藜蒿炒臘肉。俗話說得好,“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這藜蒿可就是隻有鄱陽湖中野生的最好,散發出一種誘人的清香。每年農曆二三月間的藜蒿品質最佳,我曾親自到鄱陽湖去拔藜蒿,藜蒿和野草有點像,很難辨認,而最嫩部分都藏在湖水下面,需站在十幾公分的泥水中用力拔起,加上天氣寒冷,稍不留神就會滑倒,弄得一身髒,環境十分艱苦。炒制這盤菜時必須先用過年時醃製的肥瘦相間的臘肉大火爆香,配上韭菜、辣椒猛火快炒,一盤香氣四溢的藜蒿炒臘肉就做好了。每次吃到這盤菜時,我都會仔細的端詳這盤菜,青的是藜蒿、白的是臘肉、紅的是辣椒、綠的是韭菜。這不僅僅是一盤美食,還蘊含着勞動者的艱辛與不易。

南昌人在外吃早餐,必定會點一罐瓦罐湯。瓦罐湯是我不變的最愛,香氣濃郁,湯汁鮮美。這湯講究一個搭配,先要挑選合適的食材,例如海帶、茶樹菇等,再加入一些肉類,灌入礦泉水,給罐口包上錫箔紙。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煨湯。每個瓦罐都要放入一個用南昌特殊的紅泥做的大瓦罐,分層一一擺好,蓋上蓋子,用炭火慢煨八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燉了這麼久的湯,一定是美味可口,營養豐富。雞蛋肉餅湯可以補充蛋白質,海帶排骨湯可以清理腸道,桂圓肉餅湯更是大補之物,乃孕婦補品首選。

南昌人生性豪爽,喜食辛辣鮮香之物,而蓮花血鴨這道菜,則是一個很鮮明的代表。因爲蓮花血鴨不僅色美味香、鮮嫩可口,而且還有着一個源遠流長的典故。傳說,宋丞相文天祥奉詔在廬陵集師勤王,討伐元軍。一天,文丞相率軍來到蓮花縣,慰問士兵,一同商議抗敵大策,並準備與壯士們共喝血酒,以壯軍威。由於當地缺雞,而蓮花又盛產鴨子,遂以鴨血衝酒。軍中的廚子心頭有些慌張,在炒鴨子時,把剛纔沒有喝完的鴨血酒錯當成辣醬倒入鍋中,等他反應過來時,已經遲了。劉師傅只好穩住性子,小心翼翼地炒着。不久後,一股香辣味直撲鼻子,只見菜呈糊狀,卻比往常的味道更鮮美。果然,鴨子端上後,文丞相一嘗,喜眉一抖,讚口不絕,連忙問道:“此爲何菜?原先從未吃過。”廚子靈機一動,從容回答:“這是本地的特色佳餚,叫蓮花血鴨。”文丞相拍手稱妙。從此,蓮花血鴨便名震江南。

家鄉的美食,是讓人無法忘懷的。那種味道,不管你走得多遠,心中永遠記得,因而那也是對家的念想。家鄉的的味道是一根紅線,永遠牽動着遊子的內心,牽動着他們對家的眷戀。

故鄉的味道作文900字 篇三

不知何時,故鄉在我心中的味道,淡了。

說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校園中的月亮又大又圓,我一點想家的感覺都沒有。

記得剛來的時,只要一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浮現出家裏的木桌,陽臺上的多肉,房間裏的手辦……慢慢地,這種感覺沒了……

父母告訴我,這是獨立性在增強,是好事,說明我長大了,“長大”一詞,罪惡感快要滿出來了啊……

不知爲何,今夜,沒有睡意。

我躺在牀上,聽着水管漏水所發出的聲音“滴答”聲,努力回想所謂“故鄉”的模樣。雖然有回家,可也沒有細細打量一下,真是後悔啊!

第一蹦出來的,是家旁邊的木材市場。鄰居家的小夥伴們,總是和我一起去裏面玩。過年最開心的,不是收壓歲錢,而是用各種方式玩弄手中小小的鞭炮:塞在罐子裏,圧在石頭下,放入沙堆中……最後,在寒冷的冬夜裏,燃燒一堆火,驚喜的看着紙板變成灰燼,最後被風吹去……這一切,隨着木材市場的改造,消失在記憶的長河裏。水滴聲變大了,想必是下雨了。呵,爲何那麼應景的下起雨來啊……

第二個想到的是,後院的菜地了。以前,爺爺只是種種蕃薯和白菜什麼的,挖蕃薯也成了一大樂趣。後來,我們又種上了金桔、海棠、君子蘭、桃樹、曇花。我品嚐過酸甜的金桔,也賞過紅豔的君子蘭和海棠花,還在深夜收穫過曇花的一現……那棵桃樹,我等了三年,它一直在成長,可在第一次回家時,沒了,什麼都沒了,就因爲要修路。雨,還在下……

實在睡不着,我走到窗前,看着對面的高樓大廈,散發出五光十色的色光,通過雨水折射,色彩斑斕。這是城市,而我所尋找的故鄉是個小城鎮。故鄉的路旁,只有暖暖的街燈和賣餛飩的人敲擊木槌的聲音;故鄉的雨也是在燈光之下的,金光閃閃,是真正的金子啊——相比之下,這五彩繽紛的城市之夜,花裏胡哨。

故鄉要改造了,是要變成這個樣子嗎?我的木材市場,我的菜院,我的回憶,我的童年,難道都是這一切的陪葬品嗎?

到那時,故鄉是不是不存在了?現在它還在,而我快要忘卻;當它不在了,忘記它,豈不是幾個月的事情?記憶中將不會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想去感受它的夜和雨,想去感受它的人和事……還會實現嗎?還能實現嗎?

雨,沒有停……這可恨的雨,罪惡感已經氾濫了。我討厭它,增恨它。故鄉的雨,決不可能會變成這樣的,決不可能!

雨,沒有收回的意思,更大了,它沖刷着我的大腦,將故鄉從我的腦海中洗去。流入心裏,流入心底。我想,在那裏——

會有屬於它的一方淨土……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四

記憶中,菜餚的酸甜苦辣﹑河邊的追逐嬉鬧﹑空氣裏的泥土芳芬是屬於家鄉的獨特味道,它們交織在一起,幻化爲天邊的一道彩虹,讓我迷醉,成爲我心底的夢。

“小時候,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我慢步在青泥石板上,輕吟着余光中的《鄉愁》,卻無法理解那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我的家鄉離我很近,觸手可及,擡眼能望。不必說青泥石板兩旁青翠的竹林,不必說不遠處那淺淺流淌的流水,更不必說漫山遍野的蕨子,單是那小小的水泥打穀場,就珍藏着我童年的幾多歡笑。

擡頭仰望,湛藍祥和的天空。少年時,我都在家鄉度過,感受着它四季的輪換。春天,粉紅色的桃花,雖然沒有朱自清筆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熱鬧勁兒,卻讓人有種怎麼嗅也嗅不夠的淡淡的芳香;盛夏也有屬於它的躁熱,但夏雨過後,空氣中氤氳着泥土和雜草的味道,讓一身的疲憊煙消雲散;秋天,瓜果飄香,濃烈的,馨香的,饞涎欲滴;最令人難忘的是枝頭淡黃的桂花,金秋時節,我常常伴着這嫋嫋的幽香入夢;冬天的雪宛如江南女子,溫柔卻冷清,純潔也堅韌。

我常在庭院下與夥伴遊戲,待到黃昏,飄出縷縷菜香,各家各戶的催促聲陸續響起,小夥伴們才依依不捨的告別。無憂無慮的日子轉瞬即逝,如“逝者如斯,不捨晝夜”的流水。深夜,也是有味道的夜。聽着故事,外婆爲我輕輕扯上不知何時褪下的被子,緩緩拍打,靜靜地聽着時緩時急的蟬聲,窗前的熒火蟲彷彿是夜裏的長明燈,夜晚的靜謐祥和是家的味道。

到了上中學的日子,常常讀到思鄉的詩句,對於離鄉的我來說感同身受,漸漸讀懂了鄉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一種飄零之感油然而生。搖曳的路燈將我的影子拉得很長,陌生的城市充滿了令我畏懼的味道,也就愈發懷念家鄉的味道了,想念我的家鄉也曾經“鳧雁滿回塘”,想念慈愛辛勤的祖母,想念她親手祕製的糖醋排骨……我形影相弔,惆然若失。

今年中秋,我如願回了一趟老家,祖母老了,斑白的頭髮,微駝的脊背,記憶中的味道如同祖母一樣變得有些遲暮了。我嘗試着爲祖母做了一份糖醋排骨,味道卻遠不如祖母做的。祖母慢慢地吃着,微微擡起頭,眯着眼睛端詳着我,我似乎瞅見了她溼潤的眼角。我陪着她說話,她的話語也有些含糊不清了,但她依然清晰地記得對我的愛。

現在,我終於能體會餘老的《鄉愁》,流連於脣齒的是家鄉的蕨菜味,鐫刻於記憶的是那深深的故鄉魂。是什麼讓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只因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落葉歸根,孝順父母。”祖母如是對我說,我鄭重地點了點頭。

天邊,月正圓,皎潔的,圓滿的,隱隱又彌散着桂花的香味,這是家鄉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作文1000字 篇五

清晨,第一抹陽光灑進房間,輕撫着我的臉。聽!窗外的鳥兒們在樹枝間賣弄着清脆的歌喉,使人心情舒暢。拉開窗,陣陣清風撲面而來,清風中夾雜着幽幽清香,讓人爽心、悅目。

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

許久沒回老家,有些想念我的爺爺奶奶了。我一溜煙兒地奔向爸爸的書房:“爸,咱們回老家吧。”爸爸欣慰地笑了:“好啊,馬上!”

我們開着車快速向老家前進。風兒輕輕吹動,鳥兒歡呼雀躍,花香陣陣撲鼻而來,如此美妙的生活,真好!一分鐘,兩分鐘……不知不覺到家了。我欣喜若狂,好似脫繮野馬般飛奔過去。

家,依然是曾經的模樣,那般熟悉,那般親切。奶奶同往常一樣早已做好了家宴,等待我們的歸來。滿桌的美味菜餚,讓我眼花繚亂,最耀眼的便是色澤金黃油亮的口水鴨,令我垂涎三尺。開飯啦!我一手抓住肥美鮮嫩的鴨腿,輕輕地撕咬一口,熟悉的老味道,讓我忍不住大快朵頤。

我邊吃邊忙着點贊奶奶的廚藝精湛:“奶奶,您做的口水鴨可真稱得上是天下美味!”奶奶被我逗得合不攏嘴,笑臉像綻放的鮮花般絢爛。奶奶輕輕地拍了拍我的頭,微笑着對我說:“你這小嘴兒啊,甜得像抹了蜜似的。以後奶奶常做給你吃。”“嗯!好的,奶奶做多少,我就吃多少!”我如一隻溫順的小鹿,乖巧地點了點頭。

品嚐一場特別的家宴,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午飯後,我們一家人就在屋外散步、曬太陽。奶奶則帶着我去漁人島遊玩,她嫺熟划着船槳。陽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清風拂過,不時泛起波紋。瞧!湖面上有幾隻野鴨,輕輕拍打着水面,顯出一副高貴的姿態,在水上悠閒自在地游來游去,另幾隻野鴨在河中拍拍翅膀,“嘎嘎嘎”地叫,顯擺自己,互相媲美似的,甚是有趣!依稀記得小時候我曾與同伴來到河邊,往水中扔石子,驚擾了一羣活潑可愛的野鴨,羣鴨“嘎嘎嘎”地鳴叫抗議,惹得我們哈哈哈大笑。這畫面如今依舊鮮活……

到了岸邊,我和奶奶陸續上山,來到了張奶奶家。想起童年時,我總是和奶奶到這兒遊玩。張奶奶和藹可親,面目和善。同往常一樣,一見面,兩位奶奶聊起了家常。張奶奶又熱情好客地端出各種甜美可口的水果,我嘗着鮮嫩水靈的葡萄,聽兩位奶奶聊天。忽然,兩隻小狗跑出來,撒歡似的在草叢裏打鬧,滾來滾去,那叫一個有趣!還記得我小時也曾發了瘋似的與它們同在草叢中滾來滾去,總會把衣服弄得髒兮兮的,一回家,難免要遭遇奶奶的嘮叨,有時還要挨一頓打。誰叫我太調皮呢?

山美,水美,人更美,回憶着一天的生活,仍和以前一樣鮮活,那般熟悉、親切。故鄉的美留在我心底,故鄉的味道讓人難忘。

原來,生活如此美好!

故鄉的味道作文1100字 篇六

還記得五年級時的美術課要求畫場景畫,當時就把在簡陽羊肉湯鋪子上的一幅場景畫了下來。畫上有用LED燈拼出的“汪二哥羊肉湯”的店招;有從大鍋裏沸騰出的陣陣霧氣,還有赤裸着上半身的胖大叔,圍着一條“金宮雞精”的圍裙,正熬煮着誘人的羊肉湯。

我喜歡簡陽的清晨,霧濛濛的清晨,簡陽的街是靜的。這一座小城,冬天是這樣的:婦女們穿着厚厚的家居服,拖着棉拖鞋,打着哈欠,拐向家門旁的老巷;老鄉中騰起的“白霧”其實並非霧,而是從開了30多年的包子店的蒸籠裏跑出來的蒸汽。這裏算是清晨人羣最密集的地方了,買完包子的人們提着大袋的包子。裏面的包子,一個個玲瓏可愛,有人已經從中挑幾個,吃下肚,暖手,暖心。

中午時分,鍋裏開始翻騰的纔是羊肉湯,從清早就開始下料的羊肉湯,總要臨近中午,她才散發出自己的獨特魅力。一鍋將近一立方米的湯,想把它煮透熬濃,確實需要多花力氣。

小時候饞嘴,一見那鮮香的白霧就會停下腳步。胖廚師總是很和藹,從大鍋中挑起一塊羊肉,放在墊板上,割下一片,用牙籤挑給我。然後用大手摸我的頭說:“回媽媽身邊吧,別讓她等急了。”當然回去後又聽着媽媽一頓臭罵:“外人給你的東西說了多少次別吃!”但是後來還是照吃不誤,因爲每次遇見一家的羊肉湯店,守店的好像都是那個胖廚師。後來才知道原來一直在繞圈子。

在簡陽有一個故事:一個小孩迷路,去問路,那個路人直接說:“教你一個經驗,一直向前走,抵攏倒拐,然後你就能回家。”小孩聽信了他的話,不出兩個小時,果然就回了家。這個故事的用意,就在於說明簡陽的小和人們的友善。

晚上的簡陽是羊肉湯的天下,不管你去哪家店,不管是“汪二哥”還是“楊大孃”。家家店都鬧哄哄,熱騰騰的。還有一些老闆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回家過年和父母一起做生意,桌邊有高齡的老人,姐姐們便幫着老人舀湯。她們離桌時,老人們會誇讚:“這女娃子真懂事啊!”她們羞澀地笑笑,有時看向我,我也會傻乎乎地衝着她們笑。我喜歡晚上吃羊肉湯的情景,很快樂。店裏到處都是鮮香的肉湯味,從來不像火鍋店那麼嗆人。每次和大人吃火鍋,吃完後立刻逃離似的離開餐桌,跑到室外去呼吸新鮮空氣,至於飯局那邊,就不關小孩子的事了,我們總是拿起手機去“五五開黑”。

但吃羊肉湯的時候,幾乎不會有這種狀況,我們聽95歲的祖祖和我們談人生大道理,聽外婆講媽媽輩時的趣事,聽舅舅們談着世界經濟走向,聽哥哥們創業時遇到的艱辛。當然,我們十分有默契,絕不把話題扯到學習上去,更沒有人會當衆問:“期末成績怎麼樣啊?”

當然,這是過去的事了,尤其是在去年冬天祖祖走了後。

現在,每一次舅舅從老家回來,一定會帶來羊肉湯。但今年我一次都沒有喝到。甚至冬至那天,因爲發燒,都沒嘗上一口。

過年又要回老家了。這些天,我總在心裏默想着:“故鄉的味道還是曾經那樣的嗎?”

標籤:多篇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