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秋節的相關資料【新版多篇】

中秋節的相關資料【新版多篇】

中秋節資料 篇一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資料 篇二

紹興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紹興傳統有中秋祭月的習俗。

“祭月”是從秋分祭月這一古老禮俗演化而來的,周朝有每年秋分天子率羣臣祭月的禮制,後來各朝大都相承沿襲,民間也漸興此風。到了明清時代,祭月時的供品,已形成規模: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

舊時紹興傳統中秋祭月的習俗,一般分爲集體祭月和家庭祭月。

以祠堂爲集體單位的祭月。祭桌朝南而放,月餅、葡萄、蘋果等五色水果、一柱清香,輕煙嫋嫋升起,紅燭點燃夜空。

按習俗,女子拜月,男子觀禮。一位男子擔任贊禮,站立桌側,主祭、執事、參祭者各就其位。

祭月開始,請出德高望重的高齡老年婦女,神色莊重地走到祭臺前主祭,贊禮者大聲唱:“三上香”。執事者遞上三支香,主祭把香在蠟燭上點燃,向月鞠躬,再將香插於香爐中。待主祭者“三上香”後,參祭的一羣婦女上前唸誦祭月經文。

家庭祭月則比較簡單,月餅、老南瓜、香燭一副,放在米篩上,祭請月亮婆婆。不但農村如此,城市居民亦然。

紹興哪兒賞月視野最好

夜遊環城河

看點:

”槳聲水月“是紹興十分有名的賞月之方式,被入選過中國十大賞月之地。每晚7點以後,稽山公園的遊船都在等待着各地遊客前來夜遊環城河。

中秋之夜,坐着船,賞着月,穿梭在紹興2500年曆史的長河之中,彷彿是回到了過去,與陸游、王羲之、徐渭一起對酒高歌,賞明月!

風則江廊橋

看點:

廊橋處於環城河上,在水域開闊的河面上,登閣樓,擡頭望,既能看到古城的美麗,又能欣賞到明月低空映入水中,交相輝映!

夜登”三山“觀明月

看點:

紹興人都知道”三山“(府山、塔山、蕺山),山上分別有飛翼樓、應天塔和文筆塔,夜登”三山“,登高望遠,古城盡收眼底!同時,山上樹木花草的景觀燈的映襯之下,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格外美好!

梅龍湖公園

看點:

這裏是紹興的新地標,不僅有這摩天大樓,同時也有一片美麗的梅龍湖,走在公園的鐵橋上遠眺,天上、湖裏都有一輪明月,交相輝映。在城市CBD燈光的襯托下,顯出一片迷離的美。

梅龍湖上還有音樂噴泉,一邊賞月一邊聽歌,看噴泉,實在是美不勝收啊!

瓜渚湖

看點:

瓜渚湖的夜景可以走上一天都看不完,水鄉”西湖“水域遼闊,遠眺城市與星空互襯,皎潔的月光下,有種”江湖兩面共明月,樓閣半空橫斷煙“的感覺。

中秋節資料 篇三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風俗習慣

中秋節時,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故事

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吳剛折桂、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

唐明皇遊月宮,話說貴爲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裏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羣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月餅起義》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爲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裏,呼喚衆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資料 篇四

那麼廣州人中秋節吃什麼呢?提起中秋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除了月餅之外,老廣州們家中還會必備幾樣東西:炒田螺、芋頭、柚子、菱角等,而在中秋吃的每樣東西,各自有段古,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芋頭

廣東有個傳統習俗:中秋吃芋頭。老人家認爲,吃芋頭寓意辟邪消災。不僅是因爲芋頭長至中秋時節最爲肥美,更重要的是芋頭是多子的生物,而且母芋頭總是和一窩小芋頭同生在一處,象徵母子團圓。粵語“芋頭”又與“護頭”諧音,一家人一起吃芋頭表示閤家團圓平安的意思。

柚子

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願,再加上中秋節前後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爲了中秋節的應節食物。

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爲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除此之外,由於石榴多子,於是被象徵人丁興旺,民族繁榮。

菱角

兒時那月餅的甜、荷藕的嫩、菱角的香,還有那過去的歲月總讓人十分回味。還記得老人曾說過,中秋節吃菱角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所以母親總在中秋節用菱角煲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也可以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

蓮藕

全國各地各自有過中秋節的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要求是正圓形。藕便符合這一要求。中秋食藕,寄團圓之意。做法多以糯米填充蓮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濃入口,寓意讓團圓家宴從這次的甜蜜開始。

田螺

民間認爲,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後,正是田螺空懷的時候,田螺腹內沒有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在廣州地區,不少家庭在中秋節都有炒田螺的習慣。熟悉習俗的老人家說,中秋當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對月一舉,再送到嘴邊一啜,就是“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中秋節資料 篇五

中秋節資料:中秋節簡介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爲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

《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爲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資料: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衆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爲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幾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說爲,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爲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爲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纔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中秋節資料:賞月勝地

廬山·沐月——浪漫勝地

月照松林是廬山年輕情侶喜歡的去處,中秋賞月的好地方。一條彎彎的土路,兩旁松樹成林。據說月亮升起來時,正掛在頭頂,擡頭看明月如鏡,月色撒在地上……

揚州·二十四橋明月——詩意勝地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駐足二十四橋橋頭,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彷彿傳來若有若無的簫聲。

桂林·三月——觀景勝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當空,駕小舟駛入水月洞,呈現出“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景觀。

青島·太清水月——意境勝地

中秋之夜,明月東昇,登上青島嶗山太清宮東邊的'山頂,竹林熒光浮動,舉目遠望煙波浩渺的大海,盡情抒懷,回首眺望太清宮,心靜如水。

大理·訪月——風情勝地

大理賞月最好在洱海邊,洱海月色波光粼粼,神祕在優美,與蒼山雪景相映,人稱“銀蒼玉洱”。

宜賓·三江映雙月——異像勝地

“三江口”位於四川省宜賓市,每到晴朗的中秋之夜,圓月冉冉升空,三江吻合處平靜無波,流沙雪白,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竟可看到二輪皓月,一明一暗,美不勝收。

蘭州·冷月——幽思勝地

“天蒼蒼、野茫茫”的情結凝聚在西南的月色裏。蘭州的月色蒼涼,在這樣一個舉家團圓的日子裏,更有一種天涯孤旅的愁緒在心。

杭州·水月——玩月勝地

杭州人中秋佳節賞月有三大去處:一是湖中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二是位於鳳凰山坡的月岩景點;至於岸邊賞月,首推這月白風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三亞·天涯明月——傳說勝地

三亞市的鹿回頭山頂公園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時值良辰,登高望遠,極目天涯,聆聽“鹿回頭”的動人故事,傳說、美景如詩,入畫。

黃山·仙月——靜心勝地

除了月色以外,身處怪石、雲海之中,讓人頓忘俗世喧囂,彷彿置身仙境,不知今夕何年。

中秋節資料:中秋節來源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長生不老,從崑崙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爲嫦娥得知,爲體恤子民,免於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爲“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傳,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殘暴統治,愛國之士紛紛奮起抗元,朱洪武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並稱:今年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於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於大月餅中。到了這天,各地民衆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掛起來,起義聲勢大振,元人大爲吃驚,朱洪武就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後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就紛紛奮起把韃子殺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節資料:中秋詩詞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