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晏殊《浣溪沙》譯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晏殊《浣溪沙》譯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浣溪沙(納蘭性德 篇一

作品原文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爲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作品註釋

1、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2、那畔:那邊。

3、“北風”句:謂北風的吼聲使馬嘶聲也聽不到了。

4、若爲:怎樣的。

5、荒戍壘:荒涼蕭瑟的營壘。戍:保衛。

6、關城:關塞上的城堡。

作品譯文

向着北方邊疆一路前行,凜冽的北風吹散了駿馬的嘶鳴,教人聽不真切。在遙遠的邊塞,蕭瑟的深秋季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夕陽下,荒煙飄在廢棄的營壘和關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來金戈鐵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郎談等出使覘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此篇大約作於此行中,抒發了奉使出塞的悽惘之情。

作品鑑賞

“身向雲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聯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北風”言明時節爲秋,亦稱“秋聲”。唐蘇頲《汾上驚秋》有:“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而納蘭在此處雲“北風吹斷馬嘶聲”。聽聞如此強勁,如此凜冽的北風,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難怪他會感慨“深秋遠塞若爲情”。

下片。“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地風光側面。晚煙一抹,嫋然升起,飄蕩於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於旗杆,而關城依舊。詞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讓人想起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故而張草紉在《納蘭詞箋註》前言中言,納蘭的邊塞詞“寫得精勁深雄,可以說是填補了詞作品上的一個空白點”。然而平心而論,無論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萬帳穹廬人醉,星影要搖欲墜”,還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都不過是邊塞所見所歷的白描,作者本身並沒有傾注深刻的生命體驗,這類作品的張力無法與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同日而語。不過,納蘭的邊塞詞當中那種漂泊的詩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確是其獨擅。比如該篇的結尾“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於遣戍關外的流人悽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衛邊士卒萬里懷鄉之浩嘆,而是納蘭對浩渺的宇宙,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雖可能囿於一己,然而其情不勝真誠,其感不勝拳摯。

歷史原因與環境原因以及詞人自身的性格交織在一起,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這一曲邊塞蒼歌。全詞除結句外,均以寫景爲主,景中含情,納蘭的一草一木皆有靈性:雖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發要表達的情感,但人們從字裏行間揣摩出作者的感受。“吹斷”二字寫盡了北國秋冬之險惡,“若爲情”的發問中帶出了作者對到任的迷茫與不安。環境險惡,前途未卜,納蘭胸中風起雲涌:懷古之心,戀鄉之情,憂慮之思,紛紛擾擾難以平靜。此時邊關的雲煙、堡壘、落日均染上了情緒的色彩。整個邊關不再是唐人筆下的雄渾、蒼涼、悲壯,取而代之的是滿目蕭瑟的冷清與破敗。

作品點評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教授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身向雲山那畔行’.實自其自撰《長相思》之‘身向榆關那畔行’出,惟前次爲春,此則深秋而巳。‘舊關城’仍爲榆關,否則‘古今幽恨’四字不稱。此闋蓋有明清易代之感慨在焉。”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爲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題目 篇二

(1)這首詞抒寫對人事變遷、聚散無定的惆悵和對春意衰殘、時光流逝的悼惜。詞的上片因今思昔,追憶難忘的歡聚,感嘆時光的易逝;下片則描寫落花、歸燕,抒發傷春懷人的感嘆。

(2)''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繫,它們的內 涵 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着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1、詞人精心選擇了西墜的夕陽,飄落的'花瓣、重歸的燕子以及徘徊於小園的詩人,構成一幅優美的畫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華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傷別懷舊的情懷,這是運用了以景傳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本文的體裁屬於詞,浣溪沙是詞牌名。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已成爲千古名句,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 以 說 似 曾 相 識 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4、詩人徘徊於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夕陽落花和歸燕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5、''一曲新詞酒一杯''到''去年天氣舊亭臺'',詩人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輕鬆喜悅的感情,帶着瀟灑安閒的意態的;對美好景物與往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與感傷,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試簡析這兩句詩好在哪裏。

答:兩句話對仗工整,音調和諧;畫面生動,通過對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寫,抒發了對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濃郁,寓意深刻,發人深省,因而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

7、''小園香徑獨徘徊''句中一個''獨''字表達出詩人內心什麼樣的情感?

落寞、孤獨

8、這首詩是懷人之作,從哪兩個句子可以看出來?

答: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似曾相識燕歸來

詞牌簡介 篇三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淲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裏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體始於唐代韓偓,流傳至今;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通常以韓偓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 篇四

原文:

錦帳重重卷暮霞。

屏風曲曲鬥紅牙。

恨人何事苦離家。

枕上夢魂飛不去,覺來紅日又西斜。

滿庭芳草襯殘花。

譯文

捲起映照着晚霞的重重錦繡帳板,在曲曲的屏風旁無聊地擊打着拍板,失意者因爲什麼事離開了家。

夢魂中也到不了所思念的人身邊,一覺醒來太陽開始西斜快要落山了,滿院的芳草襯托着殘花。

註釋

浣節沙:浣節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屏風:室內隔扇,以木爲之,多有雕繪。

鬥紅牙:競拍紅牙演唱也。鬥,此指競相演奏。紅牙,紅木拍板,演奏時用以節樂。

恨人:失意抱恨者。此處作者自指。

芳草:這裏比喻遠行的丈夫。

殘花:暗喻因相思過度而憔悴不堪的女主人公。

賞析:

這首詞中詞人將自己比作“恨人”,當爲哲宗紹聖元年(1094)後眨謫在外所作。詞人身在客中,面對筵宴,不但不能解除愁苦,反而更增愁悶,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 篇五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宋代: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闢寒無。

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女子傷春情態的小調。運用正面描寫、反面襯托的手法,着意刻劃出一顆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寫人,“髻子傷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實卻是極重要的一句心態描寫:閨中女子被滿懷春愁折磨得無情無緒,只隨意地挽起髮髻懶得精心着意去梳理。接下來兩句是寫景,前句“晚風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極工巧,它使得寫景之中又點出了季節時間:習習晚風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經冬的寒梅已由盛開到飄零之時。春愁本就撩人,何況又見花落!後句“淡雲來往月疏疏”寫淡淡的浮雲在空中飄來飄去,天邊的月亮也顯得朦朧遙遠。以“疏疏”狀月,除了給月兒加上月色朦朧、月光疏冷之外,彷彿那還是一彎殘月,它與“淡雲”、“晚風”、“落梅”前後相襯,構成了幽靜中散發着悽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運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遠、情景相因的寫法,深刻生動。

下片通過富貴華侈生活的描寫,含蓄地反襯傷春女子內心的悽楚。前兩句寫室內陳設極盡華美“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鑲嵌着美玉的鴨形薰爐中,還閒置着珍貴的龍腦香,懶得去點燃薰香;織有硃紅的櫻桃花色的、覆蓋如鬥形的小帳低垂,上面裝飾着五色紛披的絲穗。這裏主要寫室內的靜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鴨薰爐閒瑞腦”中的一個“閒”字,不就閃現出女主人公因愁苦無緒,連心愛的龍腦香味也懶得聞嗅了嗎!結尾是一個問句“通犀還解避寒無”,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氣的犀角,名“闢寒犀”,據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二年冬,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使者請以金盤置於殿中,溫然有暖氣襲人”,該句意思是說:試問這隻金燦燦的闢寒犀角,現在還會不會再把溫暖宜人的氣味釋放出來?句中“還解”的一個“還”字點出了這樣的內容:往昔之時,這隻犀角曾盡心盡意地爲男女主人布溫驅寒;而今伊人遠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應感傷,你到底還知道抑或忘記了爲孤獨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詞人假借向犀角的設問,進一步刻劃詞中人觸物傷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轉、搖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細紋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邊漸漸擴展的漣漪。

該篇在寫作技巧上的特點,值得加以強調的當推:煉字維妙,不着雕痕;未畫愁容,愁態畢現。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 篇六

原文:

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

唐代:薛昭蘊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譯文: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註釋: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rě)百花心,蕙(huì)風蘭思寄清琴。

花心:花蕊。蕙風蘭思:形容美人的思緒和風度。蕙:香草名。寄清琴:將情思寄於清越的琴聲之中。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楚煙湘月:回憶往日遊宴時的意境幽靜、悽迷。沈沈:也寫作“沉沉”。

賞析:

這首詞寫男女的`歡會與分別。上片先從分別寫起,河橋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別時的留念,並興起相見之遲,相別之速。“蕙風”句是從弦管之間寫女子的風度、情懷。

下片寫臨流餞別,以春水之滿狀心意之滿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摯,用語自然而深婉。末句以景結情,楚煙湘水,皆已寂寞,純是分別時的感情外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