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紅樓夢經典賞析(新版多篇)

紅樓夢經典賞析(新版多篇)

作品評介 篇一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從本書反映的思想傾向來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主張。這些思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一、作品的主題。作品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森羅萬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稱炫i樓夢》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是封建社會的衰亡史和封建王朝政治鬥爭的歷史,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有人說它是歷史小說,反映的是封建社會的衰亡史;有人說它是愛情小說,表現的是寶黛愛情的千古絕唱;有人說它是政治小說,隱喻的是康熙朝政;有人說這是作者的自敘傳……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如魯迅所說:“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多重性,多主題,已成爲偽:樓夢》的一大特徵。

《紅樓夢》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社會對人性摧殘的血淚控訴。如對以金陵十二釵爲代表的女性的摧殘,書中還 用曲折手法表現這一主題,如萬豔同杯(悲)酒、元迎探惜(原應嘆息〉、千紅一窟(哭)茶、賈代化(帶話〉、賈寶玉〈假寶玉〉、秦鍾情種八賈語村(假語村言)、甄士隱(真事隱)等等都是暗點書中某些含義。更有詩、詞、燈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隱語。萬豔同悲、千紅一哭、原應嘆息是非常明顯的有關該書人性被摧殘的主題的揭示。

二、《紅樓夢》的結構。《紅樓夢》的結構新穎而奇巧,曹雪芹脫出了中國章回小說的窠臼,以散文化的描寫爲主,進行着生活全景式的創造,不以情節取勝,而以人情世態和人物刻畫見長。曹雪芹的創作原則開闢了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新境界。《紅樓夢》以“以假寓真”爲結構,全書開篇就用了五個回目,以神話故事、“假語村言”掩去內容的實質,將作品置人撲朔迷離的霧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觀念,託言“夢”“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說按着這一以假寓真的結構鋪陳發展,最後營造出一個“生活世界”。

後i樓夢》結構程縱向發展的線索有多條。一條主線:寶黛釵的愛情悲劇;四條副線:賈元妃與賈府的聯繫,僧、道與賈府的聯繫,賈雨村與賈府的聯繫,劉姥姥三進榮國府。這些結構線索的設置,不是單一的結構藝術的表現,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寶黛釵的愛情悲劇不是個體的偶然的,而是帶有一般的歷史必然性的。這一悲劇,是民主與專制、叛逆與衛道思想對峙,而進步思想與美好情愫被毀滅的結果;這一悲劇,是封建宗法、禮教綜合作用的結果。

三、《紅樓夢》的人物塑造。《紅樓夢》的森羅萬象,也表現在它的人物塑造上,這是《紅樓夢》的一個很重要的藝術特色。它代表了《紅樓夢》的最高藝術成就。在《紅樓夢》中出現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個,其中有妃子、王爺、兵丁、老爺、太太、小姐、丫環、小廝、僕人、村女、村嫗、伶人、尼姑、道士……顯示了紛繁豐富的封建社會的人生圖景。塑造了一大批獨具個性、栩栩如生的藝術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賈寶玉,敢於反 抗 封建淫威、寧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鴛鴦,剛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寶釵、兩面三刀的王熙鳳、外慈內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賈政、道貌岸然的賈赦,還 有賈母、探春、襲人、尤二姐、劉姥姥以及賈璉、焦大等等。這些形象,無不血肉飽滿、個性鮮明。

賈寶玉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豐富複雜的。藝術形象。曹雪芹在寶玉未出場前,借賈雨村之口說:賈寶玉是一個“時代的怪胎”。大家都知道,賈寶玉“周旋在姐妹中間及侍兒之間”。賈政說他是個“酒色之徒”,賈敏所知道的寶玉“頑劣異常,內幃廝混”,警幻仙子和賈雨村對他的評價稍稍脫俗,前者說他是“閨閣良友”,後者說他是“情癡情種”“逸士高人”。賈寶玉是反封建的叛逆者,也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他的癡情表現在對戀人、友人、親人及對萬事萬物的博愛上,寶玉最後的遁世,表現的是他最珍愛的東西被徹底摧毀、理想徹底幻滅所帶來的劇痛過後的最終平靜。

《紅樓夢》塑造的人物還 有一個最大特點,那就是人們對這些人物的評價總是隨着社會形態的變遷和個人的遭際做出不同的審美判斷和價值取向。這在林黛玉和薛寶釵身上表現得尤爲突出。病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人心相背;康健的薛寶釵,冠豔羣芳,知情達理,寬容隨和,穩重和平,深得上下歡迎。林黛玉多情無邪,率真單純,薛寶釵理智藏奸,心有城府。這兩個形象一經出世,便交替沉浮在個人的生命歷程中和社會形態的變幻中。

《紅樓夢》還 善於通過對日常生活反覆細緻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從任何細節描寫中,都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例如:鳳姐總是那麼奸詐潑辣,黛玉總是那麼傷感而又尖刻,寶釵則是表面上莊重平和而處處可見城府很深。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於人物各自的不同出身、不同教養、不同經歷、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不同性格的人物,往往都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力量。

《紅樓夢》還 通過大事件、大場面,把人物安置在生活衝突的漩渦裏,用人物自己的言行,鮮明突出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抄檢大觀園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封建統治勢力向它的反抗者進行的一次集中的大鎮壓,通過這個尖銳的矛盾衝突,在更廣闊更深刻的意義上,成功地刻畫了許多人物。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立場的王夫人,指使和籌劃了這次大抄檢。鳳姐裝作很冷漠的旁觀態度,玩弄着兩面三刀的伎倆。王善保家的表現出一副醜惡的封建奴才相,一心想往上爬,只圖討主子歡心,公報私仇,折磨丫環。隨着抄檢,我們看到了園子裏衆多人物的不同表現:甘心投靠封建統治階級的襲人懂得這次抄檢於她有利,毫不介意地接受了檢查;晴雯則相反,堅決抗拒;紫鵑冷靜平和,但顯然帶着很大的反感;因是庶出而要特別維護自己尊嚴的探春則滿腔怒氣;惜春膽小怕事,只能潔身自好,唯恐連累自己;司棋敢做敢爲,堅強自信等等。在這其間無不流露出人物的思想面貌和個性特點。

總之,《紅樓夢》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高度統一,達到了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峯。《紅樓夢》問世以後,早在清代其影響已不限於國內,1842年即被部分譯成英文。此後各種外文譯本陸續出現,有近20個國別語種,幾乎遍及全世界。國內外已形成了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以致在國外形成這樣的看法:不瞭解《紅樓夢》就幾乎等於不瞭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

紅樓夢賞析 篇二

《紅樓夢》的文字善於騰挪跌宕,波瀾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節的發展是如此,在許多局部描寫中也處處表現出這種特色來。在描寫了王熙鳳出場後,賈母即命“帶黛玉去見兩個舅舅去”,而結果是賈赦說:“連日身上不好,見了姑娘彼此傷心,暫且不忍相見。”賈政也因今天“齋戒”去了,故都沒見着。在禮規上,兩位舅父大人是必須見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個個見面伺候,敘說一番,則不但文字枯燥,而且這兩次舅甥的暗談,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寫的,結果作者採用避難就易,避實就虛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見,又避免了實見時描敘的困難。而且這裏的虛見又和前後必須要有的實見相互配合,使文章的氣勢顯得抑揚頓挫,波瀾起伏。

此後,作者用了相當多的文字寫黛玉從寧府回到榮府的一路所見,回榮府後王夫人與黛玉的談話,黛玉與賈母一起進餐,等等。賈府的面貌與生活習慣也都一一寫來,作者的筆鋒似乎已從寫人物出場轉向對賈府其他方面的描繪去了。然而這一切的描寫,恰恰是作者在爲另一個更高潮的人物出場作鋪墊,因此,當吃完飯,賈母命令其他人“你們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後,剛要說幾句話時,“只聽見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來報道:‘寶玉來了’。”這樣,小說掀起了這次人物出場的最高潮。作者這樣安排寶玉的出場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在一般情況下,整天在“內幃廝混”的賈寶玉,當林黛玉一進賈府時,是馬上就會碰面的,然而作者卻偏偏打發他今天“往廟裏還願去”了,一直拖到晚飯後其他人都不在場了,才讓他回家。這種安排,有兩點用意,一是要讓寶、黛二人單獨相會(唯一的賈母在場是當時條件下所不可避免的)。寶、黛最後才相見,就可以把其他該寫的人和事都寫了,然後集中筆墨來寫此二人的相會,以掀起最後的高潮;遣散的人,是爲了不發生其他干擾,避免分散讀者的注意力,以突擊這書中的二位主角,這有如舞臺上爲突出主要人物而時常使用的“淨場”手法一樣。這樣做的結果,就能有力地加強二人的形象,在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賈寶玉的出場,還有一個獨特之處是,他剛一露面,“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之後,又進去換了另一副裝束打扮出來。除衣飾的不同外,第一次主要描寫了他的面、色、鬢、眉、鼻、睛等外貌特徵。第二次則寫到了他“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完全是傳神之筆了。在古代小說中,使其主人公只這樣出場亮相的,可說是十分少有的。賈寶玉這個藝術形象給讀者的印象如此深刻,是和作者對他初次上場時運用的這種着意刻劃的獨特手法分不開的。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寫這些人物的出場,有的先,有的後,有的是本來在場的,有的是賈母叫人去“請”出來的,有的是黛玉去拜見的,有的是自己趕來的,有的是單個到來,有的是多人出來,有的寫得詳,有的寫得略。有實寫,有虛寫,文章變化多姿,而又合情合理,都體現了作者精密的藝術匠心。

第二,作者對第一次出場的人物,善於用簡潔的筆墨準確描繪其形態外貌,又深刻揭示其性格特徵,給人以不可磨滅的印象,使人物的基本特性在第一次露面時,就深深紮在讀者的腦海中。

如迎春、探春、惜春、雖然“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裝束”,可是迎春的“溫柔沉默,觀之可親”,探春的“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寥寥數語,就已概括出這二人的整個性格特徵。

至於其他主要人物就更是這樣了。文中王熙鳳的出場,描寫的非常出色。作者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她的外貌。先總寫她“彩鎊輝煌”,“恍若神妃仙子”,而後細寫她頭上戴的,綰的;項上帶的,裙邊系的;上身穿的,下身着的及外面罩的。真是滿身珠光寶氣,闊綽絕倫;遍體花團錦簇,豔麗無比。這身穿戴,配上她那“丹鳳三角眼”,“柳葉吊梢眉”的俏麗相貌,風騷、苗調的體態,威而不露的神情,再加上丫頭、婆子,衆星捧月似地前呼後擁,這位年輕、風流、得勢、有權的主兒,就從文中活脫脫地站了出來。

再看她的言談舉止,一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人未到,笑先聞,已初步展示了她放任的性格。這王熙鳳,不出則已,一出則“喧賓奪主”,看她,攜了黛玉的手,就那麼細細打量起來,故作驚歎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纔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三句話,於誇讚黛玉嬌美容顏,同情黛玉不幸身世之中,蘊含着對賈母不失時機的阿諛逢迎。這王熙風不僅會說,還很會做。她感情極豐富,而目變化迅速,說着、哭着,賈母一制止,立刻就“轉悲爲喜”,自我解嘲,說自己勾起老祖宗傷心,該打。作品通過這樣很精煉的外形描寫和一件小事,就把王熙鳳這個人物由表到裏的主要特點十分精確地勾畫出來了。

賈寶玉的出場,不僅排在最後,而且事先作過一番渲染,主要是王夫人對黛玉的交底,說賈寶玉是一個“孽根禍胎”,是家裏的“混世魔王”,他的嘴裏“有天沒日,瘋瘋傻傻”。加上黛玉幼時聽母親說過,這個寶玉“頑劣異常,不喜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等等。這樣,讀者也就和黛玉一起,事先對賈寶玉形成了一個先入之見:“這個寶玉不知是怎樣個憊懶人呢。”當作者完成了這樣一番鋪墊之後,送到黛玉和讀者面前的寶玉卻完全是另外一個青年公子的形象,尤其是使寶玉接連兩次亮相,由形到神的描繪,不僅使黛玉見了吃一大驚,就是讀者也因前後截然不同的對照,而留下了強烈的印象。此外,作者還託用後人的兩首“西江月”詞,從另一側面揭示了他的性格特點,點破他以後的身世遭遇。從表面看,這裏句句都顯示着對寶玉其人的嘲諷;但透過字面,卻又處處看到作者對寶玉性格的讚美。這種欲贊還諷,寓褒於貶的新穎手法,在這裏是顯得十分別開生面的。它也是《紅樓夢》刻劃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所謂“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這常常是賈寶玉外形特徵的表現,而“行爲偏僻性乖張”,“古今不肖無雙”,“於國於家無望”,卻是賈寶玉內在性格的核心所在。從這裏我們也可看出,作者所要寫的主要人物主要是封建社會的叛臣逆子,而不是一個風月場中的情癡情種。

作者在描寫林黛玉時,筆觸深入到這位少女的心靈深處,多次直接、間接地描寫黛玉的內心活動,細膩地刻劃了黛玉的精神世界。

作者概述她初到賈府時的心理,說她抱定:“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意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主意。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她處處仔細地觀察,事事認真地思考,時時謹慎地行動。作者極寫了她如履薄冰的心理狀態,及反映這種心理的細微表情。

黛玉初到賈府,她人地生疏,需要正確地分析,敏捷地判斷,並且迅速地反映到行動上來。這一點在人物描寫上,勢必表現爲精煉扼要的心理描寫和人物言行的緊密結合。黛玉幾次選擇座位的情景,就表現了這一特點。黛玉選擇座位時,總要先“度其位次”,然後選擇適合自己身份的位置就坐。文中四處用“一一”修飾黛玉的行動。從這許多的“一一”中,我們看到了黛玉那唯恐性子有不當之處,“被人恥笑了去”的要強性子。

林黛玉雖是出身貴族家庭,但她不是“四大家族”的成員,她寄人籬下,孤苦伶仃。寧、榮二府的赫赫聲勢,這鐘鳴鼎食之家的封建宗法、封建禮教,使林黛玉一踏進賈府大門,就感到一種具大的壓力,她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就是這種壓力的反映。作者要與黛玉這個處在特殊地位的“心較比干多一竅”的少女,突出地描寫她的心理,是再好不過的表現方法了。

第三,寫人物出場與介紹兩府環境交插進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在寫黛玉與衆人會面時,作者還穿插寫了不少黛玉所見賈府房舍的結構,豪華的陳設,貴族家庭的禮規家法以及生活習慣等等。安排這樣的穿插,即使人物的出場能夠有波瀾起伏,文章可以做得變化多姿,同時這些穿插內容的本身又是不可少的,因爲通過第十七回“試才題對額”後面有對大觀園的系統介紹,而兩府的環境這樣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則主要是從這裏的穿插來反映的,因此這些穿插又不是處於一種附屬的地位,而是有其獨立的重要意義。同時這裏所寫的一切,又很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養。因此對賈府環境的描繪,實際也是從一個特定的側面表現了剛剛進入這個環境的人物林黛玉。從這裏也可看到,《紅樓夢》的文字不但沒有一處閒筆,而且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的寫法都不是隨意寫出來的,其中的關聯和脈絡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學習。

引言 篇三

《紅樓夢》自乾隆五十六年以活字印刷本問世以來,便陸續產生了一些雜記隨筆式評論。但真正稱得上研究,並有獨立體系,自成一家的,還是從近代開始。王國維1904年發表的《紅樓夢評論》,以“解脫說”立論,成爲“紅學”史上第一篇評論思想意義和美學價值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以“索隱派”爲主導的“舊紅學”一直占主導地位。“五四”運動時期,學術界興起了研究紅樓夢的熱潮,以胡適教授爲代表的一批“紅學”專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1921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確立了《紅樓夢》作者爲曹雪芹,並且認爲該書是作者自傳,後四十回系高鄂所續,從此開始了“新紅學”時代。近年來,“紅學”再掀熱潮,圖書市場上各種紅樓論著,層出不窮,且大受讀者追捧。不過,許多讀者在閱讀紅樓夢的時候,往往會被書裏惟妙惟肖的人物描寫和精彩的情節所吸引,而較少會去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由於《紅樓夢》一書所描寫的人物極多,事情亦很繁瑣。往往看一遍下來只記得寶玉、寶釵、黛玉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角色,看第二遍才能對裏面的部分細節做出描述,三遍看完方能做出比較公正的評價,許多讀者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深究的,而書裏蘊涵的很多高雅的文學藝術元素也使一些讀者望而卻步。因而,一般的讀者對《紅樓夢》主題思想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滯後的基礎層面上,有待於提高。

【關鍵詞】

主題思想,人情小說,反封建,出世。

一部作品的主題思想,猶如人的眼睛,它是我們通往作家心靈的窗戶,通過這扇窗我們能看清作者的靈魂。作品的主題思想主要來源於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對主題思想的提煉是作家藝術構思的中心環節,她直接影響作品的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素材的取捨和場景的穿插等等。由於每個人的文學素養和所站的階級立場不同,因而往往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做出不同甚至對立的理解。清代的“索隱派”代表沈狂言在其《紅樓夢釋真》一書中,就將《紅樓夢》說成是一部明清興亡史,將裏面的寶玉理解爲順治帝,黛玉則變成了順治寵妃董小宛。這明顯是違背了作者原意的。因此,爲了讓我們更清楚的瞭解《紅樓夢》一書所要表達的真實思想,對紅樓夢的主題思想作深入細緻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應該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其親身生活經歷來把握《紅樓夢》的主題思想。小說雖高於生活,卻是來自於生活。作者生活在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康乾盛世”表面上的繁榮掩蓋不住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尖銳。正如書中冷子興所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封建社會的弊端重重。加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開始形成和發展。以顧炎武等思想家爲代表的改革派,猛烈抨擊程朱理學統治下的滿清統治思想。一些不滿現實的封建知識分子,包括作者在內,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這股進步思潮的積極推動和影響。

作者原籍河北潤豐縣,漢軍正白旗人,祖上是滿清的包衣奴才,因爲沙場上立功而封官授爵,在整個康熙朝倍受恩寵。其家從清初起,到作者一代止,是一個簪纓世代,鐘鳴鼎食的“百年望族”。從作者祖父到其父親三代中,一共做了四任,歷時六十餘年的江寧織造(實際上是皇帝設在外地的間諜組織),期間還兼任蘇州織造和兩淮鹽政。然而這個大家族在雍正時期卻捲入了皇室的紛爭,遭到革職抄家的命運。曹雪芹由少年時期的錦衣玉食,逐漸走向了貧困潦倒,靠親朋好友接濟,以食粥度日。“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物憶繁華”,正是作者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殘酷的現實促使了作者的覺醒,在飽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之後,他開始思考產生這一悲劇的深刻社會原因。

2、要把《紅樓夢》和《金瓶梅》等小說進行比較閱讀,從中尋找作者構思的痕跡。《金瓶梅》開人情小說寫作之先河,《紅樓夢》在汲取其創作經驗的同時,摒棄了《金瓶梅》中的粗俗描寫,加入了戲曲、繪畫、雕塑、服裝等更多高雅的藝術表現方式,使《紅樓夢》的品位又提高了一個檔次。作者還借鑑了《西廂記》中張生和崔鶯鶯追求自由愛情的主題,但與之相比又有所提高。作者採用了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劇形式,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讓讀者久久難以忘懷。在內容上,《紅樓夢》和《金瓶梅》都通過描寫一個充滿了錯綜複雜的矛盾的家庭,最終走向敗落的故事,表現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而不同的是,《紅樓夢》的人物描寫要比《金瓶梅》形象和逼真的多,民間諺語有云:“《紅樓夢》裏無壞人”,作者並沒有採取主觀的'態度對某人進行直觀的評價,而是採取各種行爲和動作描寫從細節處進行刻畫,讓讀者自己進行評價,使大多數人都能夠接受。如鳳姐這個角色,雖然其心腸狠毒,豆腐嘴刀子心,喜歡玩弄權術;但另一方面,她又是治家的能手,有才幹,性格幽默,善於製造氣氛。寶釵長相漂亮,有才華,但是她的內心卻隱藏着虛僞,喜歡籠絡人心。黛玉喜歡吃醋,有點“小心眼”,而內心卻是極其善良。這些人物個個有血有肉,讓讀者絲毫不會懷疑他們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

大體上來說,紅樓夢的主題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表現了封建包辦婚姻的罪惡以及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自由和心靈的摧殘。在封建禮教的“三從四德”與“三綱五常”的約束下,“女子無才便是德”,“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青年男女沒有展現自己個性和自由戀愛的權利,一切必須聽從父母及長輩的安排。寶玉從小與黛玉生活在一起,耳鬢廝磨,暗生情愫,然而他們的自由戀愛沒有得到賈府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史太君的支持,最後“金玉奇緣”戰勝了“木石前盟”,黛玉含恨而死,而寶玉亦遁入空門,留下寶釵守活寡。正如《終身誤》一曲所唱:“都道是金玉奇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段美好姻緣被人爲拆散,同時累及三人。而賈赦爲了貪孫家的五千兩銀子,亦不顧女兒的幸福,將迎春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迎春最終“芳魂豔魄,一載盪悠悠”,倍受折磨而死。

2、客觀上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衰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社會裏,上至皇宮貴族,下至達官貴人,生活奢靡,彼此勾心鬥角,爭權奪勢。下層得奴僕則得不到最基本得人格尊嚴。在榮府裏主要表現爲王夫人和刑夫人的妯娌之爭,王夫人與趙姨娘的正庶矛盾。由於賈母的偏愛,榮府的大權落在了次子賈政手上,刑夫人因此十分妒恨。“鏽春囊”的出現,終於給了刑夫人以口實,她將其交給王夫人問罪。爲了挽回被動局面,王夫人便和鳳姐商量連夜抄檢大觀園,最終造成了司祺撞壁,晴雯含冤而死的悲劇。寶玉的丫頭四兒,只因說了一句“同日生的是夫妻”的玩笑話,就被逐出園外胡亂配人;芳官和蕊官等戲子,因爲天真活潑,被主子們污衊爲“狐狸精”,被逐出大觀園,最後只有去當尼姑。王夫人用這些奴僕的鮮活生命和尊嚴換來了主子地位的鞏固。在與趙姨娘的正庶之爭方面,趙姨娘無時不在尋找機會替代王夫人的地位。她不但唆使賈環在別人面前說寶玉壞話,破壞兄弟之間的和諧關係,最終導致寶玉被燙成重傷,及至其遭賈政毒打險些被打死,而且自己亦祕請馬道婆詛咒寶玉和鳳姐,致使秭弟倆瘋癲,最終在跛腳道人和癩頭和尚出現後下才得以挽救性命。

紅樓夢賞析 篇四

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這一回主要講了三件事:一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來歷。寶玉是石頭下凡。這塊石頭因“無材補天”被女媧拋棄在青埂峯下,又四處遊蕩,到警幻仙子處做了神瑛侍者,遇見一株絳珠仙草,日日爲她灌溉甘露,後來又被一僧一道攜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賈寶玉。那株絳珠仙草也跟了石頭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個叫甄士隱的知識男士,有三歲的女孩英蓮,視若掌上明珠。士隱有一天做白日夢,夢裏看見一僧一道攜着一塊美玉去投胎。士隱看那美玉上有“通靈寶玉”四字。醒來後就忘了此夢。不久,士隱的女兒失蹤;家又遭火災。因此悲觀厭世而出家。三是窮知識分子賈雨村,常在甄家串門,被甄家丫頭嬌杏愛上。由於甄士隱的資助,賈雨村中舉而做官。

回目“甄士隱夢幻識通靈”,是說甄士隱在一次做夢時看見並認識了通靈寶玉,即賈寶玉生時從嘴裏吐出來的那塊玉。這是書上講到的。這回目還有深一層的意思。“甄士隱”是“真事隱”的諧音。作者在本回開頭就說“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這“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是不好解釋的。意思是說,作者所經歷過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懷才不遇,理想未能實現,幸而有閨中識他愛他,得以安慰,便來寫這樣的一部書。(也可能是這樣:作者出身在一個大貴族家庭,接觸了一大羣閨中女子,熟悉她們的性格,所友者有幾十個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銘心愛的,是獨一無二的,即書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電視劇《曹雪芹》,即筠妹妹。這個靈的化身的筠妹妹!這些愛,最終都成了夢,悲痛之後,要將它寫成書,但又不能寫真人真事,只好借題發揮,用藝術筆法寫了紅樓夢。通靈,有英譯本作“精神之愛”,妙。

回目“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是說賈雨村在落魄之際(風塵),竟然有閨中小姐(雖然是丫頭)愛上他。他很感激,寫了詩,做了官後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愛。賈雨村雖壞,這一點又能引起讀者的欣賞。(這可能也是作者的體驗,在倒黴之時,或在心靈失衡之際,有女性真正愛他)這“賈雨村”,是“假語村言”的諧音。是說這部《紅樓夢》是用虛構的文學語言寫成的。風塵懷閨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風塵碌碌之時懷念曾愛過自己的閨秀,要用文學語言爲她們作傳。

這“甄士隱”,和“賈雨村”,又是“真士隱”和“假儒存”的諧音。意思是說,在那個腐敗專制的時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義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隱居起來。而能夠生存下來只能是像賈雨村這樣的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隱的生活道路,即是賈寶玉一生道路的縮影。是全書之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