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赤壁賦原文翻譯(新版多篇)

赤壁賦原文翻譯(新版多篇)

註釋 篇一

[1]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因後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爲《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爲《後赤壁賦》。赤壁:實爲黃州赤鼻磯,並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爲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2]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歲在壬戌。

[3]既望:既,過了;望,農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緩地。

[5]興:起,作。

[6]屬:通“囑(zhǔ ),勸酒。

[7]明月之詩:《詩經·陳風·月出》有“舒窈糾兮”之句,故稱“明月之詩”、“窈窕之章 ”,與下注釋相同。

[8]窈窕之章:《月出》詩首章爲:“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窈糾”同“窈窕”。

[9]少焉:不一會兒。

[10]鬥牛:鬥、牛,星宿名,即鬥宿(南鬥)、牛宿。

[11]白露橫江:白茫茫的水氣。橫江:籠罩江面。

[1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縱:任憑。一葦:像一片葦葉那麼小的船,比喻極小的船。《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去。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極爲寬闊。茫然,曠遠的樣子。

[13]馮虛御風:(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凌空飛行。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御。

[14]遺世獨立:超越塵世,獨自存在。

[15]羽化而登仙: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想長了翅膀一樣,認爲成仙后能夠飛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邊,指打節拍,舷,船的兩邊。

[17]桂棹(zhào)兮蘭槳:用桂樹木做的棹、用木蘭做的船槳,棹,一種划船工具,形似槳。

[18]擊空明兮溯流光:船槳拍打着月光浮動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動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懷: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渺渺,悠遠的樣子。

[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嚮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合着節拍應和。倚:依,按 和:同聲相應。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傾訴。怨:哀怨。慕:眷戀。

[23]餘音:尾聲。嫋嫋: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24]縷:細絲。

[25]舞幽壑之潛蛟:幽壑:這裏指深淵。此句意謂: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lí 離)婦: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孤居的婦女,在這裏指寡婦。白居易《琵琶行》寫孤居的商人妻雲:“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這裏化用其詩。

[27]愀(qiǎo 巧)然:憂鬱的樣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29]何爲其然也:曲調爲什麼會這麼悲涼呢?

[30]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31]夏口:地名,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32]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33]繆:通“繚”盤繞。

[34]鬱:茂盛的樣子。

[35]孟德之困於周郎: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吳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周郎:周瑜二十四歲爲中郎將,吳中皆呼爲周郎。

[3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率衆向曹操投降,曹軍不戰而佔領荊州、江陵。方:當。荊州:轄南陽、江夏、長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帶。江陵:當時的荊州首府,今湖北縣名。

[37]舳艫(zhú lú 逐盧):戰船前後相接。這裏指戰船。

[38]釃(shāi 篩)酒:斟酒。

[39]橫槊(shuò 碩):橫執長矛。

[40]侶魚蝦而友麋鹿:把魚蝦、麋鹿當做好友。:伴侶,這裏用作動詞。麋(mí):鹿的一種。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尊: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匏,葫蘆。尊,通‘樽’。

[43]寄:寓託。

[44]蜉蝣:一種昆蟲,夏秋之交生於水邊,生命短暫,僅數小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45]渺滄海之一粟: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爲渺小。

[46]須臾:片刻,時間極短。

[47]長終:至於永遠。

[48]驟:屢次。

[49]託遺響於悲風:餘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50]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52]卒:最終。消長:增減。長:增長

[5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語氣副詞。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 ):佛家語。指無窮無盡的寶藏。

[55]適:享有。

[56]更酌:再次飲酒。

[57]餚核既盡:葷菜和果品。既:已經。

[58]狼籍:通“藉”,凌亂。

[59]枕藉:相互枕着墊着。

[60]既白:已經顯出白色(指天明瞭)。

通假字:

舉酒屬客(“屬”通“囑” 勸酒)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 乘)

山川相繆(“繆”通“繚” 環繞)

尊(“尊”通“樽”)

狼籍(“籍”通“藉”,凌亂)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詞類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詠)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3、空明: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7、南、西:烏鵲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9、樵: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①名作動,砍柴 ②可以認爲無活用,漁、樵本身就爲動詞)

10、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爲伴侶,以……爲朋友)

11、舳艫(連接)千里:(省略謂語)

《赤壁賦》創作背景 篇二

《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爲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二年(1079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御史彈劾並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幾經重闢”,慘遭折磨。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爲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爲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爲《赤壁賦》,第二篇爲《後赤壁賦》。

《後赤壁賦》創作背景 篇三

《後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爲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二年(1079),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御史彈劾並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幾經重闢”,慘遭折磨。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爲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爲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爲《赤壁賦》,第二篇爲《後赤壁賦》。

後赤壁賦 篇四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gāo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yáo),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chán )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hú)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gǎo)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chóu)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wù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赤壁賦 篇五

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niǎo],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i)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fú)蝣(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xié)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zhǎn)更(gēng)酌 (zhuó)。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藉(jí)。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賞析 篇六

《後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後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爲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後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遊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後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的山水特徵,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遊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遊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爲泛遊所作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着遊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着“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餚與美酒,再遊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敘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爲一體,至此已可轉入正文,可東坡卻“節外生枝”地又插進“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遊山的雅興,這裏,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遊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可是,當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生悽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裏,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隻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後擦舟西去,於是,已經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爲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後,在結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遊後入睡的蘇子在夢鄉中見到了曾經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祕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果非但無濟於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後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實。結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裏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誇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後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不及前賦。神祕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於前篇的主要原因。

《後赤壁賦》在蘇子和“客”遊赤壁時,“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且蘇子睡後“夢一道士,羽衣蹁躚”,蘇子以爲道士即先前所見之鶴。本段描寫爲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祕色彩。

蘇軾的詩文中,很多地方都寫到了鶴,如《放鶴亭記》、《鶴嘆》等都有對鶴的生動描寫與讚美。我們知道,鶴在古代是放達隱逸的象徵,是超脫不羣的象徵,是超然塵世的象徵。所以,遊赤壁後入睡的蘇子在夢鄉中見到了曾經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祕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帶來的內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果非但無濟於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後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實。結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裏呢?”

比較賞析 篇七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蘇軾的代表作,均入選中學或中師課本,也是學習中文的學生所要掌握的篇目。這兩篇(首)作品,同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同是以赤壁爲題,都寫赤壁景色,都緬懷和赤壁有關的歷史人物,然而細細品味這兩篇(首)作品,會發現它們同中存異。

1 都寫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集中寫景。開頭一句“大江東去”寫出了長江水浩浩蕩蕩,滔滔不絕,東奔大海。場面宏大,氣勢奔放。接着集中寫赤壁古戰場之景。先寫亂石,突兀參差,陡峭奇拔,氣勢飛動,高聳入雲——仰視所見;次寫驚濤,水勢激盪,撞擊江岸,聲若驚雷,勢若奔馬——俯視所睹;再寫浪花,由遠而近,層層疊疊,如玉似雪,奔涌而來——極目遠眺。作者大筆似椽,濃墨似潑,關景摹物,氣勢宏大,境界壯闊,飛動豪邁,雄奇壯麗,盡顯豪放派的風格。爲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作了鋪墊,起了極好的渲染襯托作用。

《赤壁賦》寫景則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遊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後即寫景。詩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時節,柔柔的秋風徐徐吹來,擺弄着詩人的衣角頭髮,吹走惱人的暑熱,大江江面,水波不興,風平浪靜。詩人信筆寫來,心情閒適瀟灑。在寫了詩人和客人飲酒詠詩之後,詩人再寫日出後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霧浮起在寬闊的江面上,在皎潔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瑩透明。詩人所寫秋夜月下江景,反襯其澄澈無滓、灑脫無求的內心世界,《赤壁賦》所寫的赤壁景寫得空明柔美,反襯出了詩人怡情山水,閒適灑脫的心境。

2 都寫有關赤壁的歷史人物,但人物成敗不同。

這詞和賦,不但寫了赤壁景,並且寫了有關赤壁的歷史人物。我們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戰而聞名,赤壁之戰戰場上敵對雙方的主帥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國鼎立之勢。赤壁之戰,周瑜功成名就,英名遠播;蓋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詞所緬懷的古人,是赤壁之戰中取得巨大勝利的周瑜。詩人寫周瑜,可謂是極盡讚美之能事。先從側面描寫,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襯英雄,英雄美人,風韻無限;次寫肖像,姿態威武,英俊奮發,風采動人;最後寫風度,面對強敵,談笑自若,胸有雄兵,穩操勝券。詩人通過從不角度的描寫,寫出了周瑜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儒將風範和過人的膽識和才智。詩人以濃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戰中勝利的英雄周瑜,實是以古人的年輕得志建功立業襯托自己身處逆境有志難伸功業無成的失意,爲下文抒情蓄勢。正如古人云“詞是赤壁,心實爲已發。周瑜是賓,自己是主,寓主於賓”。

賦緬懷的是被周瑜打敗的曹操。詩人先寫其勢如破竹的攻勢,“破荊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勢不可擋;次寫軍隊之多,氣勢之大,水軍船隊首尾相接千里,軍旗遮蔽了天空;再寫曹操不可一世的驕態,面對長江喝酒,橫執長矛吟詩,這實在是一個蓋世的英雄,詩人在極力渲染曹操不可戰勝的赫赫聲勢後,最後卻來一句“而今安在哉?”來否定虛化。是啊!擁有百萬雄兵,視天下爲無物的曹操,一樣“困於周郎”,一樣被“浪淘盡”,何況是被貶謫放逐的詩人呢?故詩人生髮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詩人寫失敗英雄曹操,是爲了抒發其“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感慨,由敗者引發已悲,用得恰到好處。

詩人同懷赤壁的歷史人物,卻勝負不同,成敗各異但又各得其所,各盡其妙。

3 都抒懷,感情基調又各不相同。

詞中,詩人傾筆於周瑜,以濃墨重彩寫出了他風流儒雅從容破敵的颯爽英姿,盛讚了他所立的赫赫戰功和輝煌業績。詩人自比古代英雄,從而引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喟和悵惋。詩人半生顛簸,命運坎坷;先是不支持變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後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旋即又遭貶謫。誠及“報國欲死無戰場”。故詩人“早生華髮”,而“人生如夢”,一聲長長的喟嘆,即可見其深深的痛惋和頹唐。但是,詩人畢竟性格曠達樂觀,“奮歷有當世志”,儘管身處逆境,歲月蹉跎,有志難伸,“人生如夢”這種虛無的佛老思想僅僅是一閃念,“一尊還酹江月”。詩人以酒祭月,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現了自己壯心未泯,夙志猶存,詩人內心雖有苦悶傍徨,但是思想還是樂觀曠達、昂揚向上的,所以該詞詞風氣勢磅礴,雄壯豪放。清代文人評蘇軾詞曰:“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該詞可算代表作。

賦中,蘇軾充分利用賦重鋪排的特點,思想感情發展過程一波三折。詩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賞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閒適,怡然自得;但因聽蕭聲,懷古人,羨水月而悲;最後詩人通過一番哲學思辯,擺脫“哀吾生之須臾”的煩惱。思想得到昇華,由悲而喜,開懷暢飲。賦亦寫作者被貶謫放逐,壯志難酬的苦悶及曠達樂觀的思想,但和詞相比,它沒有詞的雄壯豪放,而是顯得深沉蘊藉。

不管是詞和賦,詩人都寫了他被貶後有志難伸的苦悶,但最終都得以解脫,這也充分體現了蘇軾“外儒內道”的思想。

對於兩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寫的作品,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合起來學,注意比較其異同,我們將學得更深更透,對我們的學習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