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優選15個

【導語】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優選15個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優選15個 由本站會員“lianghuikun”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2: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3: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4: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5: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6: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7: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8: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9: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10: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11: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12: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13: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14: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篇15: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正文】

篇1: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袁隆平小時候的故事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國小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教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並把絕對值相乘。教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爲什麼呢?於是就發問:“教師,負數乘負數,爲什麼得正數?”袁隆平儘管沒有從教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本事。

有一次,教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爲一個角應當能夠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規矩矩的嗎?可是教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爲什麼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裏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我想不出來,教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誌。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篇2: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中國科學家錢人元的故事

錢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湯家橋。江蘇常熟人

1931年,在蘇州中學化工科學習。1935年,化工科畢業,進入浙江大學化學系學習。1939年,化學系畢業後,留校任物理系助教。1940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員。1943年,赴美國留學,在加州理工大學化學系學習。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做研究生並任研究助教。1947年,到依阿華州立大學化學系學習。1948年,回國,在廈門大學化學系任教授級講席。1949年,到浙江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1951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3年起,當選爲中國化學會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理事長兼高分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等。1977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1981年,任所長。1985年,當選爲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高分子部聚合物表徵和性能委員會委員。1990年,當選爲太平洋高分子協會理事。

錢人元研究領域:

物理化學家、高分子物理學家,開拓了中國的高分子物理與有機固體電導和光導的應用基礎研究,並結合實際在丙綸纖維的開發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錢人元作品:

主要著作有《無規與有序:高分子凝聚態的基本物理問題研究》、《有機晶體中的電子過程》、《高聚物的分子量測定》等。

曾獲獎項:

1956年,獲中國科學獎金三等獎。1977年,被評爲中國科學院先進個人。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87年,獲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科技提高一等獎。198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9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和國家科技提高一等獎。1994年獲“求是科技基金會”獎。

篇3: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家張民覺軼事

原籍山西嵐縣的美籍華人張民覺博士(1908—1991),英文名Min-ChuehChang,是世界聞名的生殖生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在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生涯中,他發表了350多篇科學論文,榮獲許多高級別獎項,3次榮獲諾貝爾獎提名。

張民覺從不承認自我聰明過人。他說:“假如我這一生在生殖生理學做出了一點貢獻的話,那主要是我有幸在恰當的時間、地點,與最佳人選在最佳的課題上努力所致。”但作爲科學家,張民覺確有許多不一樣於常人的特質:他思路寬闊,思維敏銳,治學嚴謹,進取心極強。他鑽研的科研課題一般都是關乎人類生活和社會提高的大課題。他堅信“科學研究沒有捷徑”,一旦確定自我的研究方向,即心無旁騖,全力以赴。他常常以實驗室爲家,爭分奪秒,不分晝夜,埋頭工作。

在張民覺生前,作者與他有書信來往;同時與他的國內親屬——元配夫人李民淑、長女張燕林有比較多的交往;與他的美國朋友朱迪絲·瑪坎和長子張板橋也有過接觸。所以瞭解到張民覺一些鮮爲人知的軼事,現披露如下,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意。

成果卓著,卻未曾申請一項專利

張民覺在數十年的研究生涯中,直接承擔、參與和指導了多項重要研究,取得了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重大成果。例如在20世紀50年代,張民覺經過很多而巧妙的實驗證實:大多數哺乳類動物的受精過程,實際上是精子在輸卵管裏等候卵子,而不是人們想象的卵子等候精子;精子在雌性生殖道里是經過了必須的生理變化,才能與卵子結合受精的。這就是“精子獲能”現象。同年澳大利亞學者澳斯汀博士,也在實驗中發現相同的現象。國際生理學界將他們倆的研究成果命名爲“張氏—澳斯汀原理”。這一現象的發現,不僅僅有助於解開精卵受精之謎,並且對實現精子體外獲能和試管受精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張民覺的科研小組在哺乳動物進行體外授精方面的開創性實踐和成功經驗,爲日後實現人的體外授精和試管嬰兒問世,奠定了良好基礎。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女嬰路易斯·布朗在英國曼徹斯特一家醫院誕生。新聞界在報道此項重大消息時,還以醒目的標題稱她是“張民覺的女兒”。完成世界首例試管嬰兒實驗的英國醫生斯蒂伯託和愛德華,在回憶完成這一醫學史上奇蹟的過程時,數次提到張民覺的名字。張民覺從此有了“試管嬰兒之父”的美譽。

又如1961年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正式批准廠商以Enovid的商品名上市的首批口服避孕藥,就是張民覺和美國科學家品克斯在“二戰”結束之後,在世界人口爆增的形勢下合作研究、發明的。這在20世紀60年代,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誌着生理學原理直接應用於人口控制,它的廣泛應用使“性”與“生育”分離,易爲人們控制,深受廣大婦女歡迎。幾十年來,數以億計的婦女服用過這類口服避孕藥。即使是當今市面銷售的口服避孕新藥,也大都是在當年開發的藥物基礎上不斷改善的成果。張民覺所以獲得“口服避孕藥之父”的稱譽。

可是,淡泊名利的張民覺沒有申請過一項專利,而是廣施愛心,無條件地將自我的科研成果奉獻給全社會,造福於全人類。他甚至把自我尚未發表的研究資料,拿出來供別人使用。應對衆多的榮譽和頭銜,他一向堅持平常心態,不止一次地宣稱:作爲科學家,我只看中在學術上要有所建樹,用自我的專長服務於人類社會。[由本站網友投稿]

身在異邦,心繫中華

張民覺是1938年9月,經過中英庚子賠款留學考試赴英國留學的。1941年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他應邀從英國到美國,在麻省伍斯特基金會實驗生物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原計劃只做一年研究就要回國。但由於研究的深入和不可中斷,加上同行科學家的挽留,而未能成行。1956年摯友張香桐離美回國,他也表示:“我也真想回去,我的根在中國。”1972年,他參加了以任之恭爲團長的“美籍中國學者參觀團”來華訪問,親自向周恩來總理提出回國工作的請求。周總理語重心長地勸解他:“你是搞科學研究的,在美國環境、條件挺適宜的嘛。你有心幫忙中國搞四化建設,渠道和方式有很多很多。”

張民覺因爲自我學成後未能回國服務,一向抱有負罪感。經常在各種場合公開自責:“幾十年來,流落海外,未能回國出力,該打屁股!該打屁股!”

1988年,張民覺的長女張燕林赴美國夏威夷大學解剖系做訪問學者。張民覺惟恐她滯留美國,催促她說:“時間到了你就趕快回國,報效祖國。”就這樣,張燕林按時回到國內。可見,張民覺是把對中華的“大愛”,置於對家人的“小愛”之上的。

其實,張民覺經過其他方式報效中華,還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例如多次回國講學,奔走於各研究機構之間,把自我的研究經驗和生殖生理學的最新發展動向介紹給國內學者;把國內的科技人員邀請到美國他的實驗室工作,或介紹到其他科研機構工作;向上海計劃生育研究所和山西計劃生育研究所捐贈自我珍藏的期刊資料和圖書。另外,他還多次捐款給清華大學、山西大學,資助故鄉嵐縣設立“張民覺獎學金”、創辦“民覺國小”;給山西雁北地震災區和山西三晉文化研究會捐款;等等。

張民覺在美國的親屬一開始對他的捐獻行爲不知情也不理解。兒子張板橋在《父親留給我們的財富》一文中這樣說:“過去,父親對家鄉予以多次熱情的幫忙,我們都不甚清楚。在美國,父親的積蓄都到哪裏去了給我們的爲什麼會越來越少我們感到十分疑惑。當我們長大成人,瞭解到中國當時的政治背景,並且得知家鄉的父老鄉親連吃飯都有困難,才理解了父親寄錢給家鄉是多麼的重要!我們還了解到,他的部分寄款是用於資助家鄉嵐縣教育事業和創辦艾蒿溝國小時,我們才真正感悟到:父親的舉動是那樣的雪中送炭,那樣的難能可貴,那樣的讓人欽佩!父親是想讓家鄉的人民和美國人民一樣受到同等的教育,過上同等富裕的生活。父親還要我們以他爲榜樣,日後更多地熱愛祖國,關懷親友。”

篇4: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2001年2月19日,82歲的吳文俊從江澤民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這位平時十分低調的科學家頃刻間成爲舉世矚目的新聞人物。

雖然是傑出的數學家,但吳文俊小時候卻喜歡看歷史書籍,對數學並沒有多大興趣。在大學二年級時還曾一度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想輟學不念,是一位姓武的教師的精彩課程,改變了他對數學的看法。大學三四年級時的刻苦鑽研,更使他打下了現代數學的基礎。大學畢業後正值抗日戰爭,吳文俊在中學默默任教了5年。此後,和數學大師陳省身的結識,使他走上了拓撲學研究之路,並以自我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一發不可收拾。半個世紀裏,在拓撲學、數學機械化和中國數學史等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世界級貢獻。他的成就奇蹟般地大大縮短了中國近代數學與國際間的差距,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篇5: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錢三強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1913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6歲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2年,又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錢三強畢業後,擔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的助理。翌年,他經過公費留學考試,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以報國之志赴歐洲,進入巴黎大學居里試驗室做研究生,導師是居里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

1940年,錢三強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又繼續跟隨第二代居里夫婦當助手。1946年,他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里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還向錢三強頒發了物理學獎。

1948年夏天,錢三強懷着迎接解放的心境,回到戰亂中的祖國。他回國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興奮中騎着自行車趕到長安街匯入歡慶的人羣。隨後,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派人找到他,期望他隨解放區的代表團赴法國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共中央還在極其困難的情景下撥出5萬美元,要他幫忙訂購有關原子能方面的儀器和資料。看到共產黨的領導人在新中國尚未建立時就有這種發展科學事業的遠見,錢三強激動得熱淚盈眶。從國外歸來後,他於開國大典當天還應邀登上了天安門。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爲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覈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髮展原子彈後,已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擔任了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他像當年居里夫婦培養自我那樣,傾注全部心血培養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在“兩彈一星”的攻堅戰中,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核專家,並在這一領域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發展速度。人們之後不僅僅稱頌錢三強對極爲複雜的各個科技領域和人才使用協調有方,也認爲他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烈”的科技大本營。

晚年的錢三強身體日衰,仍擔任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他一向關心中國核事業的發展,強調不僅僅要服務於軍用還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終年79歲。國慶50週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了由515克純金鑄成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表彰了這位科學泰斗的巨大貢獻。

篇6: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

在東漢時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創制天球儀、候風儀、地震儀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於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陽,家境貧苦。但他自幼喜歡讀書,成年後曾在南陽郡做了幾年文官,之後辭職回鄉,潛心天文研究。中國漢朝先後出現了三種關於天體運動和宇宙結構的學說,這就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蓋天說”認爲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個半圓形的罩子,大地像一個倒着的盤子。”“渾天說”主張天是渾圓的,日月星辰會轉入地下,早期的渾天說認爲大地是平的,改善的渾天說認爲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說”認爲天沒有必須形狀,而是無邊無際的充滿氣體的空間,日、月、星辰都飄浮在氣體中。張衡根據自我對天體運行的認識和實際觀察,認爲“渾天說”比較貼合觀測實際。他還製作了一個能夠精確演示渾天思想的“渾天儀”。

張衡的另一發明是製作了水運渾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實際上是個天文鐘,經過它的等速旋轉,能夠報告時刻。世界上第一個能夠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也是這位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張衡還在《靈憲》等天文著作中,闡述了無限宇宙的思想,解釋了月亮反射陽光和月食發生的原因。他對2500顆恆星的觀測記錄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計算結果,和近代天文學十分接近。

篇7: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陳嘉庚

愛國華僑陳嘉庚,17歲漂洋過海出外經商,慘淡經營,終成南洋鉅富。1919年秋,富貴而歸鄉的陳嘉庚決心在家鄉興辦學校,先後辦起了國小、中學、師範。對於英國人的刁難,他堅定地表示:“企業能夠收盤。學校絕不能停辦。”他變賣家產,堅持要把學校辦下去。

對於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行爲,陳嘉庚給予進取支持。他曾籌款20多萬元,幫忙光復福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又儘可能多地爲抗戰供給財力和物力的幫忙。從1937年到1940年,陳先生爲抗日募捐的總數

達30億元之巨。

在個人生活方面,他從來不輕易亂花錢,自奉儉約,素食布衣。臨終時,他把遺產300多萬元全部獻給了國家。

幾十年來,陳嘉庚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一位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篇8: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幼兒科學故事:陳嘉庚的故事

愛國華僑陳嘉庚,17歲漂洋過海出外經商,慘淡經營,終成南洋鉅富。1919年秋,富貴而歸鄉的陳嘉庚決心在家鄉興辦學校,先後辦起了國小、中學、師範。對於英國人的刁難,他堅定地表示:“企業能夠收盤。學校絕不能停辦。”他變賣家產,堅持要把學校辦下去。

對於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行爲,陳嘉庚給予進取支持。他曾籌款20多萬元,幫忙光復福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又儘可能多地爲抗戰供給財力和物力的幫忙。從1937年到1940年,陳先生爲抗日募捐的總數

達30億元之巨。

在個人生活方面,他從來不輕易亂花錢,自奉儉約,素食布衣。臨終時,他把遺產300多萬元全部獻給了國家。

幾十年來,陳嘉庚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一位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篇9: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錢學森小時候的故事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稱爲導彈之父。

錢學森3歲時就有非凡的記憶力,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還能用心算加減乘除。大家稱他爲“神童”。

5歲時,他已可讀懂《水滸》了。他對爸爸說:“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也能夠做英雄了。”爸爸說:“你也能夠做英雄。可是,必須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知識,貢獻社會”。

在國小低年級時期,男孩子最喜歡玩用廢紙折的飛鏢。每次比試,總是錢學森扔得最遠,投得最準。同學們不服氣,撿起他折的飛鏢仔細研究,原先他摺疊的飛鏢有棱有角,異常規正,所以投起來空氣阻力很小;投扔時又會利用風向風力,難怪每回都數他投得最遠最準呢!小小年紀的錢學森居然領悟了某些空氣動力學的常識,這不僅僅使同學們,並且使教師也驚歎不已。

20多年後,錢學森果然成了國際知名的力學和空氣動力學家。

篇10: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幼兒科學故事:魯班造鋸子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向在廣大人民羣衆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爲祖師。

傳說,有一年魯班理解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可是工程限期很緊。

魯班的徒弟們每一天都上山砍伐木材,可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僅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並且徒弟們每一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裏十分着急,就親自上山察看。

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爲什麼這樣鋒利

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能夠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當能夠鋸斷大樹吧。

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忙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能夠得到這樣的一個啓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篇11: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中國科學家故事:曾呈奎

曾老有一次去美國參加學術活動的時候,接到50年前在美國讀書時一位教師的邀請。見到90多歲的老教授後,曾老驚喜萬分,但他還是不能確定老教授是否真的還記得自我。“怎樣不記得你呢你就是那個晚上從來不睡覺的中國學生嘛!”原先,曾老在美國讀書時的用功和勤奮在當時是全校最出名的,“當時你的勤奮在學校裏無人不知!”老教授慈祥地回憶道。

篇12: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中國科學家故事: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實驗小組利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質子加速器尋找質量在1.5×109eV~5.5×109eV之間的長壽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們發現了一個質量約爲質子質量3倍(能量爲3.1×109eV)的長壽命中性粒子。在公開發表這個發現時,丁肇中把這個新粒子取名爲J粒子,"J"和漢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國人發現的粒子。與此同時,美國人裏希特也發現了這種粒子,並取名爲ψ粒子。之後人們就把這種粒子稱爲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質,其壽命值比預料值大5000倍。這證明它有新的內部結構,不能用當時已知的3種味夸克來解釋,而需要引進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來解釋。Jψ粒子的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

篇13: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錢學森一片丹心向祖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在美國呆了近20年的錢學森異常興奮。在新中國誕生的第6天,錢學森夫婦就萌發了一個強烈的念頭:回到可愛的擔國去,爲新生的共和國貢獻自我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國道路充滿着的曲折和艱辛,是錢學森始料未及的,這位“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學者,在已將科學書籍和自我的研究工作筆記裝好箱,交給美國搬運公司啓運回國時,卻遭到美國移民局的刁難。他們對中國的這位愛國學者百般恐嚇,並把他關進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極太限制。整整5年時間,他幾乎過着被軟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難並沒有泯滅錢學森夫婦回到祖國的堅強意志,他們收拾好箱子,天天準備隨時搭乘飛機回國。1955年,飽受磨難歸心似箭的錢學森向祖國發出了求救的呼聲,中國政府出面經過談判設法營救他回國。最終在這年9月,經過長達5年多鬥爭的錢學森夫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篇14: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中國科學家故事:鄧稼先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裏仔細檢驗。身爲醫學教授的妻子明白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此刻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裏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

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我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終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牀上,應對自我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明白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篇15: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華羅庚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爲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爲了抉擇真理,爲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最終帶着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後,他不僅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並且足跡遍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很多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爲“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爲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小編簡評】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優選15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很喜歡,很佩服。

標籤:優選 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