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禮儀

禮儀

禮儀1

尊敬的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報告的主題是:做文明禮貌的好學生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輕易做起來難。我們要常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

做怎麼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謎底的背地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禮貌,興許這個話題很老,但它卻永遠不會過期。它對學生與學校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人生因什麼而精彩?答案良多,但有一個答案一定準確公道――人生因文明而出色。

校園因什麼而文明?校園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們的校園假如不與之相適應的精神狀況、環境氣氛與文明行爲,就不會有校園的文明,文明校園既包括物資的校園,更包含精神的校園,精神的校園須要我們全部師生獨特長期地盡力。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忱輔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熱,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警惕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措,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涵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普遍推重的行爲。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學習的人。他老是對常識充斥盼望,在課內課外都是一個自動的學習者,愛發問題、不怕艱苦。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闊別污言穢語,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敬別人,因爲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着良好衛生習慣的人。他會自發保護校園環境,不會隨意買零食吃,由於他懂得隨便買零食既糟蹋錢財又不利於健康,他更不會亂丟飲料杯、塑料袋,而是會着手撿拾紙片,因爲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妙留給別人與本人。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惜公共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蹂躪花園,不會亂塗亂畫,更不會踢門、揮霍水電……而是會禁止損壞行動,及時講演。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遵守紀律的人。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整潔,不會大聲喧鬧影響別人的學習,他會遵照學校的規章軌制。

文化的學生,必定是一個有愛心跟義務感的人。他會尊重師長與友好同學,關愛身邊的人與事,不會與同窗吵架、搞不團結,他會理解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誨……

我們畢竟要以什麼樣的精力風貌,什麼樣的思維品德,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咱們播下一個動作,就會播種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就會收成一個品德。

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主要地位,我們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爲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盛的文明信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從當初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親熱文明,表示文明,實際文明,做文明學生,創協調校園!

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禮儀2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禮儀與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禮儀金說讀後感。作爲中國禮儀泰斗、中國2008年奧運會禮儀顧問、2006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禮儀大使、CCTV—10《百家講壇》禮儀專欄撰稿人,金正昆教授多次在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山東電視臺等全國幾十家知名媒體禮儀節目中擔任主講嘉賓,經常被邀請去香港、澳門等地區做演講。

金正昆教授的《禮儀金說》這本書買回來後我閱讀了多遍,因爲這本書有較強的操作性,學了就可以應用到生活和工作當中去。

大凡在電視上看過金正昆教授禮儀講座的人,都會折服於他橫溢的才華、淵博的學識,從內心深處欣賞他風發的銳氣、精深的見解,更會被他旁徵博引的故事、詼諧幽默的談話方式所吸引。

《禮儀金說》這本書融合了金正昆教授多年以來禮儀講座的精華,從瑣碎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國際交往,100多個禮儀細節都包含在其中,每篇都引用了生活與工作中的典型事例,能夠幫助您改善溝通能力、提高個人素質、維護個人和企業形象,使您成爲人際溝通與社交禮儀的高手,成爲政場或商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

《禮儀金說》這本書有別於金教授以前編寫的禮儀方面專著,《禮儀金說》採用的是說話體的方式寫成的,有較強的可讀性,並且易於讀者理解,便於讀者掌握,實用性較強,尤其對於當今工作的積極要求進步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本提高內在素質,外塑個人形象的好

有時候,對於絕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女士們常常披一頭飄逸的長髮,而男士的腰間也總是掛滿了東西,女士會以爲自己很嫵媚,男士也會感到信心滿懷,但是此書的緒論就明確地告訴你這樣做是多麼的沒有品位:

“一個女人一頭飄逸的長髮,極富有女人的魅力,你自己可能不知道,那是年輕女人的標誌,你這兒若無其事地一甩,沒準就把附近的某個兄弟搞暈了。那叫搔首弄姿,搞不好別人說你是不正當競爭手段。……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在大庭廣衆之下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你見過普京腰上掛手機嗎?你見過安南腰上有鑰匙嗎?”

隨着現代通訊技術的發達,手機已經成爲最普遍的通訊工具,但是,我們缺少的卻是打電話的禮儀,爲了說明休息時間尤其是就餐時間不要打電話,金正昆教授用了這樣的幽默語言:“說實話,像我們大家都挺忙的,我和你一樣,中午就那麼一個小時吃個飯,你還給我打個長長的電話,影響我的食慾,破壞我的消化系統,摧殘我的生命。”

就這樣,書中涉及了從日常生活到國際接待等各個方面上百個禮儀細節,隨着禮儀教授的講解,你很快就能輕鬆掌握禮儀規範,而且會記憶深刻,從而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留意自己的行爲舉止,提高自己的休養,塑造自身形象,讀後感《禮儀金說讀後感》。

另外,本書的封面與腰封的設計也很有特色,雅與俗完美結合,簡單中透出了典雅。

禮儀的表現需要細節,細節的拿捏需要智慧,讓我們尋求最獨特的演繹,從《禮儀金說》中得到最完美的指引吧!

禮儀3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悠悠華夏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星期一上午我們端坐在凳子上,聽着121班給我們講述的文明禮儀演講。

她講的是:文明禮儀很簡單,是同學們之間的微笑,是同學們之間的幫助,極簡單的事情卻不是所有人能做到,作爲禮儀之邦的中國我們應該努力學會文明禮儀。文明禮儀建造出來的國家是一個和平有禮貌的世界,還會使國家富強,一起懂文明學禮儀,創造出好的生活環境,繁榮富強的國家。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又將會到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金錢;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失去了人的真諦。文明禮儀很簡單,可能是讓別人幫你做某件事的時候,加上一個“請”和一個“好嗎”,一個“謝謝”包含了很多的含義,在做錯事時說上一聲“對不起”,別人的心裏也不會那麼難過;可能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可能是你我間互相理解;可能是見到老師鞠一個躬。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爲什麼別人想的複雜。李鴻章出使俄國時,突然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媒體看到,指責中國多麼的沒有禮貌。一個多麼慘的歷史教訓啊!有許多歷史名人都遵守文明禮儀,可有人會覺得文明禮儀是偉人需要具備而我們這種平凡之人是不需要有的。錯,大錯特錯,我們雖然平凡,但是一樣要有禮貌。文明禮儀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假設你不懂文明,跟別人吃飯時用髒話、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你給別人留下來的第一印象就是邋遢、沒教養、沒素質。假如你們要合作可能別人都會拒絕跟你的合作。

記得有一次我在媽媽面前說了髒話,她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她那天親口告訴我:“人怎麼能使用髒話呢?做一個人最基本的就是不講髒話,這纔是基本的文明禮儀。你現在就這樣以後怎麼辦呢?她苦口婆心的跟我說。我聽進去了從此我很少講髒話,學會了文明禮儀,會主動叫老師,來親戚時主動倒茶,來客人時擺上東西,別人都誇我很有禮貌,心裏那個得意勁啊!感謝媽媽的那次教訓,不然就沒得現在的禮貌。

要在外國只要閃紅燈便一輛車都沒有通過,他們覺得這是道德的問題,而中國有一些人很沒有素質開車闖紅燈還無所謂,也不讓行人。我們從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了文明禮儀的教育,吃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早晚刷牙。有些人說起來時候就口口聲聲說自己懂文明講禮貌,可自己還不是亂丟亂扔,不光盤把剩菜剩飯倒掉。難道大家都是“嘴上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

啊那青青的草地好像在訴說着:“不要在往我身上吐痰了”;啊那藍藍的大海彷彿在哭訴着:“請不要再往我身上扔垃圾了”;啊垃圾場說:“別再亂丟垃圾了我快放不下了,快撐不住了”;啊工廠旁邊的柳樹和小河好像在指責着:“你們別再放尾氣了,我快死了;啊那力求媽媽在大哭着:“我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了,別再破壞我的身體了吧人類!。他們在哭訴着告訴我們要懂文明講禮貌不然將會帶來是毀滅性的災難。

同學們從現在做起講文明學禮儀使地球都知道中國是禮儀之邦,每個人都講文明,從現在做起吧!

禮儀4

大年七年級進行的第一個重要儀式是祭天。在家的西南或東南方,用沙土堆起的離地高出半米左右的祭壇在前一天就已搭好。七年級凌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一家男女老少在主祭人(一般爲戶主)的帶領下參加祭天儀式。祭壇前擺設一桌,其上放置羊背、各種白食、糖果、茶酒等。首先在祭壇上點燃火和卓拉(佛燈)。主祭人用特製的獻祭勺(一般爲九眼勺)向天獻祭,大家在祭壇周圍鋪好的毛氈上向天叩頭。主祭人誦讀“伊金桑”、“蘇利特因桑”等祭文後,人們手捧招財箭、招財袋、招財桶以及盛肉的盤、盛酒的瓶子、盛茶的壺等呼喚:“呼瑞!呼瑞!呼瑞!”他們招喚的財運內容涉及到牧人生活的諸方面,無所不包。最後主祭人問:“福祿財運到否?”大家齊聲回答:“到了!”這樣祭天儀式便告結束。

七年級早晨全家人拜年。輩分小的向輩分大的,歲數小的向歲數大的手捧哈達行拜年禮,互致新年的問候。拜年時長輩人對後輩人致春節祝福詞。

八年級在蒙古人看來是一年當中最爲吉祥的“巴拉吉*瑪”日子,意即“萬事成功的日子”。因此,學生、文人在這一天開始閱讀和寫作,家庭主婦則給她們的針線活開個頭,大家都爲新一年的工作剪綵,以期成功。八年級晚上,人們觀賞月亮和星星,認爲這樣能使人在新一年裏朝氣蓬勃,心想事成。

九年級是老年人聚會的日子。平時很少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的老年人這一天聚在一起,接受後輩人的招待和祝福,享受節日飲食,盡情敘舊,相互致以長壽享樂的祝賀。

平時,蒙古人尊稱北斗七星爲“道蘭布爾罕奧都”(七顆神星),經常對其獻祭。初七夜晚,當北斗七星剛剛閃爍在天空之時,人們在家門口擺設祭臺,焚香、點燃佛燈,把食物的德吉獻向七星,祈禱保佑性命財產,剩下的食品作爲七神星的恩賜分給每個人品嚐。

在春節期間,人們穿着漂亮的衣服,騎着健壯的馬,成羣結隊地串門拜年,尤其是年輕人特別活躍。首先要到輩分高的、年紀大的人家去拜年。不管平時來往多不多,關係好不好,春節期間一律相等,凡是周圍的人家都要互相拜年。

爲老年人做“那森巴雅爾”(祝壽)及“吉樂奧入勒乎”(紀念本命年)也是春節期間的重要項目。家有70、80、90、100……歲老年人的家族準備喜宴,請親戚好友、鄰里同鄉來一起祝壽。祝壽喜宴和婚禮大宴相似,接受客人們敬贈的禮物,也向客人敬規定數目(喝目)的酒。往往伴有歌手獻藝。本命年每隔12年一次,即13、25、37、49、61、73、85、97……歲爲人的本命年。人們認爲,本命年是一個人從其生命的一個週期向另一個週期過渡的年份,因此身體在其本命年裏相對比較脆弱。一般來講,13歲和61歲以上的本命年比較受重視而舉行與祝壽相似的活動。祝壽是對高齡人長壽享福的恭賀,而本命年紀念則是對正在跨入其新的生命週期的人的關懷、激勵和祝福。

禮儀5

小籠包、灌湯包、大肉包、北京烤鴨、麻婆豆腐、京醬肉絲、魚香肉絲……一提到這些菜,相信許多人口水都已經留下來了。但是,光知道吃還不行,我們還要知道吃什麼,怎樣吃。那麼,這“吃”裏面都有些什麼講究呢?

衆所周知,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美食種類各不相同。而中國傳統飲食分爲八大菜系和衆多細分菜系。這八大菜系分別是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都具有着各自的地方風味特色。在口味上,常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

而提到“吃”,不得不提一下筷子。作爲華人必備的飲食工具,“筷子”也有着不少的含義。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是不同於一般動物的情感動物;因此,吃飯時也時時提醒人們要節制不當慾望。而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一端象徵着天,方的一端象徵着地,表示天圓地方,是古人對世界原則的基本瞭解。此外,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爲“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古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樸素理解。並且,筷子常是成對出現的,也與中國太極理念相符: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爲二,這代表着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爲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着一個完美的結果……

關於筷子也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如果出國旅遊,在餐廳裏,聽到有人說“服務員,來一雙筷子。”說明這是中國人。而說“服務員,來兩根筷子。”那麼這就是外國人了。

僅僅是一雙筷子都有這麼多講究,不得不感嘆一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在餐桌上,講究就更多了。

中國人特別愛請客吃飯,不論談生意、論交情、混官場,請客吃飯是必須的。所以,人們才更應該注意自己吃飯時的儀表,也要遵守中國的飲食禁忌。

如果有長輩,要請長輩先入座,不能只顧着自己,只管着餐桌的菜,而不顧及禮儀了。而且,最年長的長輩應坐上座,其他人依次坐下。但小孩子可以坐在長輩旁邊,但座椅不能高於老人的。當全家人圍坐好時,大人沒動筷子,小孩子也不能動。在吃飯時,不能吧嗒嘴,而且在喝粥、湯或吃麪等食物時,不能發出聲響,這在別人看來是不禮貌的行爲。但是在日本,吃麪時發出聲響,表示這面很好吃,是對做飯的人的一種讚賞,所以去日本吃麪時,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可不是不禮貌的行爲哦。在吃飯的過程中,不能用筷子敲到碗,夾菜也不能亂攪,這樣既不衛生,別人看着也不舒服。吃飯時,不能一手扶着碗,另一隻手放到桌子底下,這是很不文雅的行爲。如果中途要上個廁所、暫時離開,切記不能把筷子直插在碗裏,因爲這和上香很相似,被人認爲會冒犯逝者。也不能用筷子在桌上擺出個叉形來,這會讓餐桌上的人覺得被否定了。如果吃飽了,最好將碗裏面的食物吃乾淨,不要剩餘一些食物殘留,這不僅不禮貌,還浪費了食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是否遵守這些餐桌禮儀,決定着一個人在別人眼裏的地位,別人也能從中看出你的文化底蘊和家庭教養如何。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瞭解中國的餐桌禮儀,不能在餐桌上讓別人看了笑話。

關於“吃”的講究還有許多,這裏也不再一一贅述了。總之,我們要認識“吃”,學會“吃”,並且可以正確地“吃”。

禮儀6

從小就被教育要有禮貌,要懂禮貌,要守禮儀,但那時的我卻認爲那是一種虛假的表現,而現在我認爲正是因爲有那麼多人遵守禮儀,懂禮貌,講文明。社會纔會更加的和諧溫暖。

早起來到公交車站等候,今天要到阿姨家裏去玩,不一會兒一輛公交車如期而至,等車的人很多,想來等會兒一定會十分擁擠,公交車車門打開了,可是人們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爭先恐後,青年人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年齡較大,手腳不方便的老人和年齡小的兒童先進去,看着他們的樣子,我也學着站到一旁,等待那些老人和孩子們先進入,然後自己再進去。

上了車,車裏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座位上坐滿了人,抓着杆子的也有好幾個,又過了一個站點,人頓時少了許多座位也空出了幾個,但沒人去坐,我也沒有去坐,因爲大家都知道有許多人行動是不方便的,手腳不利索,這些座位是留給他們的,果然,當公交車到達我的目的地時,還是看到上車的人先是孩子,老人,青年。下了車,在我不經意間的一次回頭,我看見抓着杆子的年輕人,坐在座位上的老人,和我在車上的情況一模一樣,大家都自覺,而且有意識的關愛弱小,關愛老人,關愛兒童,這便是手禮儀的表現,這已經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習慣,看着這些情況,心裏不由得生出一般暖意。

到了阿姨家,他們顯然已經等候多時了,媽媽在裏面,這時,不用媽媽提醒,我也會像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問好,叔叔阿姨們很高興,我也很高興,今天大家過得其樂融融,因爲在禮儀的愛意已經充斥着我們的心中。

下午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傾盆大雨,路上的積水也變得非常多,地面也變得潮溼了起來,外面的行人很少,都是一些外賣小哥,冒着大雨送着外賣,如果送餐遲到,還有着面對客戶投訴的風險,真是不容易呀。

雨下了更沒有那麼大了,因爲我下午還有急事,所以要先回到家裏。我和叔叔阿姨們告了別,媽媽還要留在阿姨家裏照顧客人,所以我自己先回家了,還是站在公交車站上,等待着公交車的到來,我突然有一些困了,所以靠在了公交車的欄杆上,迷迷糊糊地等待着車的到來,眼睛前面迷迷糊糊的看着有一輛小轎車飛快地行駛,我並沒有注意他要幹什麼,但是好像是朝着我這邊的方向,因爲他的車速太快了,路面上的水還很多,所以開着車會濺起非常大的水,那輛小轎車已經快到我的前面了,這下我才反應過來需要躲避,但已經來不及了,正在我害怕閉着眼的時候,那輛小轎車突然在我的前面放慢了速度,所以水也沒有濺起來,那輛飛快的小轎車從我的前面慢慢的行駛過去,然後再加速行駛,我深深地給他鞠了一躬,心裏在想:司機,謝謝你。他一定是一個非常有禮貌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有文明的人。終於公交車來了,一上車,有許多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都在問我“孩子,衣服溼了沒?需不需要擦一擦。”我欣慰地笑了笑,這就是我們社會的和諧幸福吧。

今天是一個愉快的日子,今天我明白了什麼是禮儀。它不是無中生有的東西,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親眼目睹這些後,我終於懂得了禮儀,並且我會永遠的堅守下去,因爲禮儀禮貌都會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禮儀7

五千年前,盤古開天闢地混沌初開,盤踞在東方的神龍被驚醒,從睡夢中睜開了他威嚴的雙眼,從此世間誕生了一個古老蒼勁自強不息的民族——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狂風泱泱,駭浪滂滂,洪水翻騰蛟龍,烈火涅磐鳳凰,這個衆志成城的民族無畏於崎嶇陡峭的險灘,無畏於瀕臨衰敗的黑暗,一路踏歌而來,歷經無數春夏秋冬,世代傳承着的文明聖火也並沒有因各種阻撓和打擊飄散在歷史長河。

放眼走過的歲月,從《論語》到《孟子》,“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從《韓非子》到《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從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到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從管仲的“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到李白的“土扶可城牆,積德爲厚地”,上至君臣之禮,下至待人之禮,古人的君子之德離不開一個“禮”字,這樣的思想在他們腦中根深蒂固,溢於言表,世代傳承,故而使得我中華民族成爲綿延千古的文明禮儀之邦。

現如今,有人卻認爲隨着時代,經濟,社會等不斷的發展和變化,這些古老腐朽的繁文縟節成爲了我們前進的枷鎖,應當廢除忽略它們,纔會有更與時俱進的嶄新生活面貌。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沉溺在滿滿疼愛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家長嬌慣的幼孩,如果一味縱容不管,不講長幼之序,不分黑白對錯,將來長大成人,難道不會一身陋習惹人厭惡嗎?

參與重大事件,出入重要場合,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禮節,沒有遵守應有的規矩秩序,難道不會被人評頭論足暗地嘲笑嗎?

不考慮身份,不顧忌場合,說出不相符的言語,或對長者出言不遜,難道不會被人斥爲毫無涵養,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嗎?

看看先人,曹操的《諸兒令》使其子墓穴中“無藏金玉珍寶”;唐太宗的《戒皇屬》有着“每着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的告誡;曾國藩深感“仕宦、商賈之家之衰,皆因家教不嚴、家風不正所致”,而有了《曾文正公家訓》。

無數古文明都隨時光流逝,而中國的文明卻在經歷過無數困苦和磨難之後一代一代的延續了下來,並且越發輝煌奪目,禮儀在這其中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正是中國一貫禮尚往來,以德服人的傳統,才讓中國一次次在毀滅性的動盪與浩劫之中,屹立不倒笑傲同濟。

綜上所述,我們的“禮儀之邦”離不開禮儀,祖國的開拓進取不能脫離文明,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不講禮儀,再強大的實力也伴隨着蠻夷之名隨行。

雖然我們在某些方面還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正確地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這一點一滴將爲祖國增光添彩,以更完美的面貌向世界展示我文明古國現今依舊恆古不變的尊榮與高尚,品行與涵養,以更爲堅定自信大氣磅礴的步伐,邁向世界的巔峯!

禮儀8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禮儀著稱,它是一個人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也是一個國家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所以我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這一良好的禮儀之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禮儀體現了什麼?禮儀體現了一個城市的形象和風貌。中國獲得了奧運會和世博會的主辦權,我們將以什麼樣的形象展示給世人呢?從城市“硬件”來說,十幾年來大規模的市政建設使上海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這方面已不遜於許多國外大都市,但在城市“軟件”方面,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我以前也不太懂得禮儀,乘電梯時總是隨便站;坐公交車時旁邊站着一位60多歲得老人也視而不見,雖然知道要讓座,但是也不願站起來;吃飯時總是急忙坐下;有時由於個人原因提早退場;還亂穿馬路;不過父母也沒有職責我的行爲。這時的禮儀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彙。

後來我知道禮儀有許多種,有社交禮儀,家庭禮儀,就業禮儀等等。社交禮儀又分打手機的禮儀,電子信函禮儀,赴宴的禮儀。這時的我才知道禮儀是十分廣泛的。從此以後,我時時刻刻的'記住這些禮儀知識。有一次,舅舅請我們吃飯,我想這正是體現個人素質的好時機。我主動讓外婆靠南坐,給外婆夾一些菜,我吃菜或喝飲料時,小口小口地吃,也不發出很大聲響。突然舅舅提出向我們敬酒,輪到我時,我站起身拿起酒杯並面帶微笑的對他說:“祝您財源廣進,萬事如意。”宴會結束後,大家都誇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心裏喜滋滋的。

禮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禮儀能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要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同在!

文明伴我成長,我與文明同行!

在這個社會上,世界都在提倡講文明愛文明。我作爲一個國小生,小市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棟樑,也應加入到講文明的行列裏,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也是一個講文明的孩子,爲什麼這麼說呢?這必須從那三件事說起。

記得上個週末,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玩,因爲當時天氣非常熱,驕陽似火,烤得大地滾燙,所以遍地都是雪糕袋,礦泉水瓶,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了我的撿垃圾工作,雖然大顆大顆汗珠從我臉上滑落下來,但是我心裏十分高興,爸爸媽媽也誇獎了我。

還記得暑假的一天,我乘公交車去好朋友家玩,公交車在一站停下來時,上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她滿臉皺紋,左手提着一包行李,看樣子要去遠處,右手拄着柺杖,當時車上已經滿了,老太太四周看了一下,彷彿在找空座位,我連忙擠過去,把老太太扶到我的座位上,老太太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一次晚上,我們全家人吃過晚飯,聽到有“篤,篤”的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爸爸的同事,我趕忙熱情招待,給他端茶,臉上一直帶着笑容,那位叔叔都說“這位小朋友真懂禮貌”!我更開心了!

講文明禮儀是每位少先隊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要講文明,樹新風!

禮儀9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早已丟棄了已久的文明,孔子先生說得好:“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意思是,人如果沒有了禮儀,就不用生活;做事情如果沒有禮儀,就不會辦成;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禮儀,就不會安寧。是啊,做什麼事情,都要尊重別人,別人纔會尊重你。請問,你們有這樣做過嗎?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去過外國遊玩的小朋友,一定知道外國人是很遵守交通規則的。有一次,我在《文明歷史》節目中,看到有一位非洲老奶奶,走在街上,大街上一輛車也沒有,紅燈了,那位老奶奶,沒有過街,而是等到綠燈後,緩緩的走過去。記者問這位老奶奶爲什麼這樣做,老奶奶回答:“我害怕孩子們看見了,還以爲紅燈可以過去。”請問,你們有這樣做過嗎?在公交車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緩緩地走上公交,司機看到了,一遍遍的壓着提示鈴聲:“請給老弱病殘孕及帶小孩的乘客讓座。”可是,公交車上的少男少女無動於衷,心中毫無半點慚愧之意。一位7歲的小男孩站起來,用他那稚嫩淳樸的聲音,對老奶奶說:“奶奶,您請坐!”周圍的人看見了,都羞愧的把頭轉了過去。請問,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羞愧的把頭轉過去了嗎?文明和禮儀,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丟棄了文明,等於說就丟棄了做人的真諦。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纔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禮儀10

我國稱之禮儀之邦,素來講究文明禮貌。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告訴我們文明禮儀是我們要養成的一種習慣;漢代賈誼則是把是否講禮、守禮看作是人與獸的區別。在現代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得到大力弘揚的,因爲它對於:“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對現在的我們也要一起講文明禮儀,做到一個真正的三好少年!

文明禮儀,是一種行爲,是一種崇高的品質。無論是一口禮貌的用語;一個細微的動作;一次輕鬆的舉手之勞;甚至是一副真心的笑臉……都可以將它輕易地表現。它潛藏在身邊,只是我們不曾留心發現,可因它如沙般渺小,作用卻如此的偉大,感動人心!

回憶起自己獨自去圖書館閱讀看到的一幕,頓時陣陣暖流融入心底:那天,綠樹成蔭,陽光和曦,我隨着人羣踏入了館內,只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書的海洋,擺放着整潔,而又寧靜。誰做熟悉的步伐,我進入了青年閱讀區,我一會兒就沉浸在書世界裏,突然一聲“嘭”的巨響,震驚了周圍的人。原來是一位大姐姐把帶來的果汁撒了一地,黃色的液體緩緩流出,一邊冒泡,一邊雜着凌亂的果絲,還不時飄出腐爛的果汁味,噁心極了!周圍的人們隨之露出一張嫌棄、害怕的表情,大姐姐不知所措,皺了皺眉頭,大家的厭惡目光下小心、笨拙地跪在地上擦着。

突然,從人羣中走出一位小弟弟。她寬容有禮的說道“大姐姐,請你下次要小心點,怕灑了,就請別帶進來喝。請做到講文明禮儀,愛互環境,不給他人添麻煩。”說完小弟弟也跪下來,幫這位大姐姐一起擦。周圍的人們也紅着臉,點頭稱讚,還一起幫忙大姐姐擦果汁呢。

文明禮儀就在身邊,不光是今天,上回我在看電影時,身旁坐了一位穿着破爛的衣裳,滿臉疲憊的中年人,他輕輕的啃着手上寥寥無幾的瓜子,身旁卻毫無垃圾,爲什麼呢?他吃東西總會留下一些垃圾吧,原來他在扶手旁掛塑料袋,瓜子殼都扔進了塑料袋。既讓自己保持乾淨,又美化了環境,給別的人一種乾淨舒服、賞心悅目的環境,這真是一舉兩得啊!

傍晚,我傷心欲淚,拽着成績單,忐忑不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刻做好捱打的準備。霎時遠方傳來了一聲熱情呼喚“珺珺”,我一楞。看見小區的阿姨面含微笑,溫柔有禮的注視着我;面對阿姨熱情微笑,我也有禮的,擦乾了眼淚,破涕爲笑,給他人一個最尊敬的笑容。我覺得雖然很傷心,但我們也要講禮貌,給他人一個單純的幸福,讓世界因禮貌而充滿愛。

我想要做到講文明講禮儀並不難,有時候路上一句委婉的問候,都將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使人感到溫暖、幸福;讓文明禮儀之風吹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遇到有困難的人,伸出手幫一把,這時你伸出的就是文明,就是幫助;看到悲傷同學,送出一些安慰與關懷,讓文明在人與人之間散發光芒;而他開心,就送一份真摯的祝賀,和他人一起分享;乘車時主動讓個座,一起弘揚文明禮儀……

講文明禮儀就是這麼簡單,我們不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只要將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文明的表現。總之,只要人人邁出一小步,那我們的國家走向文明就邁進了一大步!所以,讓我們共同學習文明禮儀,去發現身邊的文明禮儀,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禮儀11

禮,是兩千多年以來中國儒家的核心思想。論語上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禮其實是一種仁,然而近些年來國人在外旅行卻隨意塗鴉的現象頻頻發生,這是否是失禮,又是否是一種不仁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認爲禮於我們來說更多是一種規範自己的準則,禮不是空空洞洞,禮在我們的心中是有一個樣子的,只有知禮守禮,方能延存一個國家的文名,一種文化的精神,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從未將它遺忘可見它對於中國和炎黃子孫的重要性。現在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快捷,人們有時候只是爲了追求某些表面的東西而漸漸忘記的有些東西。古人留下的禮儀,可能是現在忙碌的人們缺乏的東西。孔融四歲能讓梨,程頤雪中求學,緬伯高千里送鵝毛,禮作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不應該被我們忽視的。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人的形象因禮而變得高大,一個不懂禮、不講理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

天下無法不正,無禮不長,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禮者,天

下順之。君曾記,那知不可而爲之之人?笑嘲曰累累如喪家之犬者,卻照亮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孔丘啊,他駕着那時代的馬車,不就是爲了一個禮嗎?爲他心中那片充滿禮的聖地,去掙扎,去流浪,禮之於他也,猶酒之有糱也。昔日夾谷之會,不就是用禮挽回了一個國家的尊嚴?成就了一個人的驕傲嗎?禮者,萬物之序也。中國大陸的歲月長河波瀾起伏,在這裏,早已沉澱了無數輝煌榮耀與荒涼衰敗。而禮儀的沉澱更像是古人埋下的女兒紅,有的越來越令人沉醉,有的卻因歲月流轉而消失殆盡。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禮儀,卻終究是沒能抵禦歲月長河侵蝕的土地,尚存的面積已難以讓人們棲息繁衍。在埃及神廟等公共場所所刻畫塗鴉的到此一遊,不正是禮儀與人們漸漸相斷聯繫的標籤嗎?常在許多旅遊景點看到“xx到此一遊”的字樣,充分利用每一個能刻字的地方。中國素來是個禮儀之邦,傳統美德更是代代相傳,爲何卻有人如此不知禮?這值得我們深思。當今的教育更傾向於書面知識,爲了考試取得好成績而學習,卻忽略了傳統美德的教育,造成許多學生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傳統美德不甚瞭解。正所謂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禮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也需不斷學習禮儀,提升自身修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使中國成爲真正的禮儀之邦。中國素來講究禮儀,等級的差異更是不可逾越,大臣見天子,必須行跪拜禮,女子必須從三從四德,必須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都是禮儀的一種。雖說都是封建思想,但也支撐中國走了幾千年。禮儀還是很重要的,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一個人如果失了禮儀,便如酒失了酒麴,失了形,甚至是失了韻。禮儀,在乎你我也。

西方哲學家說道: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無聲。禮儀不正是如此嗎?越在細微之處,越不可覺察,真所謂繁花開時默不作聲,風雲流轉不宜察覺。曾幾何時,外國著名景點用中文寫着請勿亂垃圾,國內高鐵驚現因丈夫未到而阻攔發車的女子,類如此現象真讓人應接不暇。《禮記禮運》有云: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君子用德待人,小人依薄情對人,終到頭來,方見結局。自古以來,華夏乃是禮儀之邦。古中國以其舉止端莊,言談大方展示出其獨特的大國風範。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與時代的日新月異,禮節在現在卻似乎已經無足輕重。講求效率與效益的年輕人們只想在最短的時間內享受人生的快樂,早已拋棄其所謂的禮儀之道,甚至將它視爲“老封建”。華夏的禮儀之邦的稱號,就要被年輕一代們所湮滅嗎?當禮儀的香火傳到了我們的手中,堅持並發展它成了適時之需。年輕人擁有良好的禮儀會給人以溫婉儒雅的印象,是成功之路上的通行證。

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禮儀的有無,間接的就已決定了我們未來道路的寬廣與否。

禮儀12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在這裏發表我的演講,也十分感謝在座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下面,我要開始我的演講,題目是“學文明禮儀,創文明城市”。

首先,我想提出一個問題,何謂“文明”,何謂“禮儀”?據我個人所瞭解,禮儀是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最基本的形式,它幾乎無處不在。禮儀是表現一個人的內涵素養的渠道,或好或壞,一看便知分曉。那“文明”呢?原來禮儀也分文明與不文明,文明禮儀有助於我們廣交益友,代表着我們個人的形象;到了別的城市,就代表着我們文明的城市形象;當然,當我們出了國,也就代表了我們國家的形象。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文明禮儀如何培養。

古代俗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用到我們今天這個主題的話,就是在家禮儀不文明,還談何社會上的禮儀。那就讓我從餐桌上談起,每天一家人團團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作爲晚輩的就必須得等長輩們先動筷子後才能開吃,還有夾菜時要從上面夾起,不能翻

來翻去。家裏一旦來親戚朋友就要熱情招呼,而不是躲在房間裏忙自己的事。

那當我們當了家門,又該怎樣做到文明呢?

最起碼的,我們一出家門就應該面帶微笑,以微笑示人,因爲微笑是最具親和力的表情;在街上碰到熟人應該主動過去打招呼,而不是熟視無睹。進門時要看看是否無人要進門,

如果有,就要開着門等一下別人,這會顯示出你的紳士風度,而且這個舉動也很暖心。用餐時,切忌大聲喧譁,然而這也是我們中國的遊客最令外國友人不滿意的地方。因爲餐廳是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創造一個安靜而舒適的用餐環境,這個問題我們要及時糾正過來,不要成爲外國人裏的粗魯人;坐公交時,連國小生都猜到我下面要說的內容,沒錯!就是我們遇到人多時,要尊老愛幼,要讓座;知道爲什麼我們國家有如此多的清潔工嗎?就是因爲一些人不懂文明,走到哪裏都會留下他的“饋贈”——垃圾,這也是我們學文明禮儀的重要部分。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這也是近年來居民矛盾的焦點,就是廣場舞大媽們的音響音量。各管理處不斷接到投訴電話,表明這麼大的音量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休息了。所以,不少大媽們從此也帶上了耳機,但仍有部分地區這個問題還得不到解決。

好了,我舉的例子先到此爲止,但我相信還有很多文明禮儀值得我們去學習。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層面,想要實現國家文明,就必須得先實現社會文明、城市文明,歸根到底,還是由組成社會、城市、國家的千千萬萬個我們先文明。我們是這個集體的一分子,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維護國家的文明。同時,對於我們個人來

講,做到文明禮儀是我們通向成功的重要而有效途徑。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學文明禮儀,創文明城市!

我的演講至此完畢,謝謝大家的傾聽!

禮儀13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和禮儀,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啊,待人講文明,就如同一輪明月普照大地,是文明,讓黑暗變得光明,讓世界變得美麗,是文明,讓世界充滿生機,讓生命充滿活力!

有許多人不懂什麼是文明,那就讓我來告訴你。那是一個下雨的下午,街上冷冷清清,只有一排到倒了的自行車格外引人注目。雨,越下越大,天,越來越黑,這時,一位老人走了過去,顫巍巍地走向那排自行車,就在不遠處,有一個女孩,用好奇的眼光看着那位老人,老人堅定地走向自行車,步伐也有力起來了,小女孩的心中涌過一絲暖流,我知道,那叫感動,她也知道了什麼是文明。那個小女孩就是七歲時的我。

在我看來文明有時候只是一個字,如果你請求他人幫助你時,或許多一個“請”字,也會使雙方多一份親近。而有時候文明有時一個腳印,在別人拖乾淨地之後,你少踩一個腳印,你就多擁有一份快樂。

有一次,我在電視裏看到歐洲文明古國德國,在號召全國人民講文明、講禮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禮儀。同時,舉例講了一個老奶奶經過馬路,路上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她依然等紅燈變綠燈才走。當記者採訪她時,老奶奶平靜地回答說:“我怕樓上的孩子們看到後,以爲紅燈是可以通行的。”就是一個個細節,展現了文明的重要。

是禮儀之邦,素來講究禮貌。孔子以爲“不學禮,無以立”;在現代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得到大力弘揚的,因爲它對於:“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意義。

美國的希爾頓旅館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館之一。在他們的職工手冊中有一個嚴格的要求:不管你多麼辛勞,請始終向旅客保持禮貌的微笑。公司總經理希爾頓認爲:“旅館服務員美的微笑,正像花園裏的陽光和春風。”他說:“如果讓他選擇,他寧願住進雖然只有殘舊地毯,卻微笑服務的旅館。而不會去一流設施卻看不見微笑的地方。”他檢查工作時,向員工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今天你微笑了嗎?”

正是憑藉着良好的服務,希爾頓旅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它的事業已經擴大到五大洲, 在全球有200多家分店。“微笑服務”成了希爾頓旅館的“發家寶”。

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的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行舉止評價你。因爲,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纔會幸福,快樂。

其實,讓座也是一種講禮貌的行爲。讓座,看起來是小事。不就是放棄片刻舒適,在擁擠的車廂內多站幾分鐘麼?但就是這麼一讓,卻需要極大勇氣:你必須克服惰性和自私,對需要座位的人體現出尊重和關懷。今天,我坐在公共汽車上邊欣賞着街道兩旁盛開的櫻花,邊想着漫天飛舞的櫻花雨會是多麼的美麗啊。突然一個聲音打斷了我的沉思:“讓座?不行!我讓了你,我坐哪?走開!”

禮儀14

一個微笑,如同陽光斜灑大地代代粲然;一句謝謝,如同清風撫摸樹林清涼;一句對不起,如同柳暗花明又一村……

簡簡單單的問候,簡簡單單的感激,簡簡單單的微笑,卻真真切切地打開了民族禮儀的文明之窗。

禮儀有着無窮的故事,禮儀有着不盡的解釋,禮儀更擁有華夏五千年的歷史!

她是浪花拍擊礁石的激情,是甘露滋潤大地的恩惠,是陽光普照萬物的壯志!她伴隨着歷史的年輪,從人類擁有文明的那一刻,不!是那一秒到21世紀的今天,禮儀隨着時光翩翩起舞,跳得是如此婀娜多姿,不停息,不休息,已成爲她人生的座右銘。她從古跳到今,她也堅信她能夠,她可以一直跳向未來。因爲我們需要她,社會需要她,國家更需要她。

帶着七彩的夢,攜着禮儀的手,走向生活,你會發現其實海並不寬,此岸連彼岸;其實天很藍,白雲朵朵飄;其實淚也甜,當你夢成真。或許你會發現與人相處其實很容易,得到尊重更簡單,只要將禮儀深深埋藏於心!

吵架了,輕輕地對朋友說一句:“對不起!”你便會重新拾起遺落的友誼。這就是禮儀,退一步,海闊天空。

渴了,別人遞過來一瓶礦泉水,真誠地說一聲:“謝謝!”你會發現春天的花兒開了。這就是禮儀。不經意的話語換回永恆的人生真諦。

哭了,“別哭了!”輕聲的安慰伴着天使般純真的笑容。你會迎來了黑暗中的黎明。這就是禮儀。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禮儀,她代表着一個人的素質高低,一個社會的安定程度,一個國家的文明歷史。

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讓中國成爲了文明遐邇的禮儀之邦。歲月改變着滄海桑田,但它改變不了中國人對禮儀的敬仰與追求,歷史中的那些偉人,無一不是有禮貌,知禮儀的人,因爲禮儀早已成爲人與人相處的黃金紐帶,成爲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石。

花兒謝了還會開,草兒枯了還會綠,雁兒走了還會來,天堂中的天使調皮的偷窺着跳着舞,她——禮儀,心中也不禁默默的讚美着天使:“來,和我一起跳舞!”她笑着拉起天使跳了起來,天使五彩的光環瞬間發出更亮、更耀眼的光,射進了人們的心坎。流星剎那間劃過星空,天使許了一個願:“願禮儀之神伴着綠色的希冀代代相傳!”

“你好”“再見”“謝謝”“對不起”“請”,我衷心地希望你們化作人間的夢天使。黑暗,當萬物都沉在夢裏,我願你們帶着禮儀的種子悄悄鑽進他們的心中,在每一個有生命,跳動着的心臟中撒下一顆種子,流動的血液是種子最好的營養,當夢天使完成了一夜的工程,東方露出第一縷陽光,喚醒了睡夢中的人兒,此時此刻,心中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碧綠的葉子遮住了心中的澎湃,燥熱的心情早已平靜,人們深吸一口氣,望着滿眼的綠,嘴角勾畫出了最完美的弧形——微笑。

或許那一天就在不遠的將來,當花兒又開了,草兒又綠了,雁兒又回來了,禮儀的文明代代傳到將來,天使的願望實現了……

願有一天,我們手中掬着輕盈的月光,品着幽幽綠茗,當流星再次劃過星空,我們共同祈禱:

“願禮儀之神伴着綠色的希冀代代相傳!”

禮儀15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纔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爲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作爲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學識水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一種資本。”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形成,可以轉化爲一個人內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禮儀不僅涉及個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關學校社會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學子的心;形象禮儀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允許我們停留於顧影自憐之中,讓“形象禮儀常駐你我心中”,讓我們“學好禮儀,美化形象”,努力用雙臂構建自己的人生大廈。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標籤: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