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歷史成語故事彙總(精彩多篇)

歷史成語故事彙總(精彩多篇)

歷史成語故事 篇一

趨炎附勢

趨炎附勢:要尊重別人,先要尊重自己

【出處】《宋史·李垂傳》。

【釋義】趨:奔走,巴結;炎:熱,顯赫,指權勢;附:依附,依靠。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用於指斥那些巴結、投靠有權有勢者的行爲。

【歷史典故】

李垂,字舜工,山東聊城人,北宋官員。鹹平年間考中進士,先後擔任著作郎、館閣校理等職。他曾編寫了三卷《導河形勝書》,對治理舊河道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他博學多才,爲人正直,對當時官場中奉承拍馬的庸俗風氣非常反感,因不肯同流合污而得罪了許多權貴,一直得不到重用。

當時的宰相丁謂就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之人,他用卑劣的手法獲取了宋真宗的歡心,從而掌握有大權,加上他玩弄權術,排擠異己,最後獨攬朝政。許多想要升官發財的人見他炙手可熱,便都爭相吹捧他、奉承他,希望可以獲得他的賞識,平步青雲。

有人見李垂從來不去刻意地討好丁謂,十分不解,便問他爲何從未去拜謁過當朝的宰相。李垂說:“丁謂身爲宰相,不但不以身作則,公正地處理政事,反而仗勢欺人,實在有負於朝廷對他的重託和百姓對他的期望。這樣的人我爲什麼要去拜謁?”這話很快就傳到了丁謂的耳朵裏,丁謂對此非常惱火,便藉故把李垂貶到外地去了。

宋仁宗即位後,丁謂倒臺,而李垂則被召回京都。一些關心他的朋友對他說:“朝廷裏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學過人,都想推舉你做知制詔。不過,當今的宰相還不認識你,你是不是應該去拜訪他呢?讓他認識認識你,一定會有好處的。”李垂淡淡地回答說:“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謁當時的宰相丁謂,可能早就當上翰林學士了,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我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見到有的大臣辦事不公,就當面指責他,以我現在的年紀,又怎麼能趨炎附勢,看別人的眼色行事,藉以來換取他們的提攜呢?”他的這番話又傳到了新任宰相的耳朵裏。結果,他再次被排擠出了京都。

【成長心語】

在生活中,美醜、賢愚、善惡、強弱、貧富、成敗、得失等等,都會轉化爲人與人之間的“高度”之差。那些處於優勢地位的人,難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那些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則難免自慚形穢妄自菲薄。這種“高度”的比較,往往影響着人們的心態,控制着人們的心理平衡。看透“高度”的比較特性,有助於人們清醒地認識自己,身在高處的時候,既能看到低處的踏實又能看到低處的苦痛,不得意忘形,不忘乎所以;身在低處的時候,能看到高處的榮耀又能看到高處的風險,不自輕自賤,不自暴自棄。這是因爲,要尊重別人,先決條件就是要尊重自己。

歷史成語故事 篇二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用不屈與錚錚傲骨鑄就一顆忠心

【出處】《漢書·蘇武傳》。

【釋義】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歷史典故】

漢武帝天漢元年,匈奴向漢朝求和,於是,漢武帝就派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蘇武接受任務以後,帶着使團及豐厚的禮物出發到匈奴。不料,反覆無常的匈奴單于不但不感謝,反而受壞人挑唆,把蘇武等人扣押起來,要蘇武投降。金錢、高官厚祿、凍餓折磨,這些都沒能使蘇武屈服,他堅決不投降。沒辦法,單于只好下令將蘇武送到北海邊上(現在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去牧羊。並且對蘇武說:“等公羊何時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漢朝去!”公羊怎麼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單于是堅決不放蘇武回漢朝了。

北海一帶,荒無人煙,終年白雪覆蓋。蘇武只能以野鼠洞裏的草子充飢。每天,蘇武一邊牧羊,一邊撫弄着出使時漢武帝親手交給他的旌節,心中深深地懷念着自己的祖國。夜晚睡覺時,他將旌節緊緊抱在胸前。就這樣,日復一日,艱苦地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後來,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匈奴又與漢朝議和,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朝,還謊稱蘇武已經死了。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千方百計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朝使者,還爲使者想出了一個要回蘇武的妙計。

第二天,漢朝使者去見單于,按照常惠的計策對單于說:“你們匈奴既然要誠心跟漢朝結好,就不該再欺騙我們。蘇武明明沒有死。有一天,我們皇上在上林苑裏射獵,射下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繫着一條綢子,那是蘇武寫給皇上的一封信。信裏說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們怎麼說他死了呢?大雁能帶信,這是天意,你們怎麼可以欺騙天呢?”單于聽了,不覺大吃一驚,只好承認自己說了謊話,而後又說:“蘇武的忠心都感動了飛鳥,難道我們還不如大雁嗎?”說完,他立即向漢朝使者道歉,並答應趕快派人把蘇武從北海地方找回來。

蘇武回到了闊別二十年的京城長安,漢昭帝接見了他們,還叫他到先帝廟裏去拜見漢武帝的靈位,並把那根光禿禿的旌節交還到漢武帝靈前。

【成長心語】

歷史學家吳晗曾寫過一篇《談骨氣》的文章,其中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骨氣。所謂骨氣就是做人要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明是非、知榮辱,不拿原則做交易。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蘇武用不屈的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

歷史成語故事 篇三

曾子殺豬曾子,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人,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韓非子》裏記述了一篇曾子殺豬取信於子的故事,在我國廣爲流傳。

有一天曾子的老婆要上街,小兒子也要跟着去。曾子的老婆怕街上人車太多,不想帶他去,就哄他說:“如果你聽話,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東西回來。”小兒子說:“我要吃肉肉。”曾子的老婆就順口說:“好,媽回來後給你殺了咱家那口大肥豬,給你煮好多的肉肉吃。”小兒子一聽非常高興。

過了一陣子,曾子的老婆從街上回來,聽到豬叫聲,只見曾子把豬用繩子緊緊地捆着,準備殺豬。她急忙上前阻止說:“又不是逢年過節,你殺豬幹什麼?”曾子回答說:“你不是對兒子說,他只要不跟你上街去,就殺咱家這口大肥豬給他吃肉肉嗎?”曾子的老婆笑着說。“我是哄小孩子玩的呀?”曾子嚴肅地說道:“你這樣對待孩子是不對的,孩子的心如同一張白紙,你不能沾污這張白紙啊,現在如果不殺豬,你就是欺騙了孩子,也就是教孩子去欺騙別人。做母親的欺騙了自已的孩子,做兒子的以後就會不相信自己的母親,他不相信你,你今後還怎樣教育他呢?”

曾子說完,就把豬給殺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歷史成語故事 篇四

嗟來之食

嗟來之食:時刻保持做人的氣節和爲人的骨氣

【出處】《禮記·檀弓下》。

【釋義】嗟:不禮貌的招呼聲,相當於現在的“喂”。一個自尊的人,寧可餓死也不肯接受別人輕蔑的憐憫。通常指帶有侮辱性的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諸侯征戰不斷,百姓本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如果再加上天災,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田地乾裂,莊稼旱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只得到外面去逃荒要飯。

有個富人名叫黔敖,家裏囤積了很多的糧食。他看着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始終無動於衷。這時,他的一個家奴向他建議:如果在這個時候施捨給那些饑民們一點吃的,他們必定會感恩戴德,便可以獲得一個好名聲。於是,黔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捨給過往的饑民。每過來一個饑民,黔敖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並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羣人,黔敖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敖看着他們爭搶,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一天,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了過來。他滿頭亂蓬蓬的頭髮,衣衫襤褸,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從他搖搖晃晃的步伐便看得出他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黔敖看見他,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他大聲吆喝道:“喂,過來吃吧!”語氣中充滿了得意。黔敖本以爲這個饑民一定會感謝他的好意,誰知,那個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敖又叫道:“嗟,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慢慢地走到黔敖的面前,仰起頭注視着黔敖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願餓死也不願吃這樣的嗟來之食!”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黔敖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還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嚴,頓時滿面羞愧,說不出話來。

【成長心語】

中華民族歷來都崇尚有骨氣、有志氣的人。一句“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曾爲多少仁人志士所賞識,也激勵了許多人爲免受“嗟來之食”而奮發自強,這其中包含了做人的氣節和爲人的骨氣。但是,時下在市場經濟求利的心理支配下,很多人卻開始對這種精神嘲弄和鄙視。不要說真的貧困交加,就是衣食無憂,也要僞裝成貧困的人來博取別人的同情心騙取錢財,心安理得地過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生活。人性的弱點是吃饞坐懶,一旦喪失了自立精神,就像一株纏樹的藤條,再也沒有獨自生存的能力和勇氣了。

歷史成語故事 篇五

奴顏婢膝 奴顏婢膝:骨氣是一個人的“脊樑”

【出處】(唐代)陸龜蒙《江湖散人歌》。

【釋義】奴:奴才;顏:面孔;婢:女僕;膝:膝蓋,借指下跪。像奴才一樣的諂媚臉孔,像女僕般討好地下跪的膝蓋。形容奴才相十足,無恥地諂媚、奉承他人的樣子。

【歷史典故】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如入無人之境,迅速攻破了汴梁(今河南開封),並俘虜了徽宗和欽宗二帝,史稱“靖康之恥”。事變後,欽宗趙桓的弟弟趙構,在大臣們的幫助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當起了皇帝,建立了南宋王朝。此後,又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苟延殘喘,對金人提出的無理要求全部答應。到了宋理宗時,任用奸臣賈似道爲相,而使得朝政更加混亂。

賈似道,字師憲,因其姐姐被選入宮中做了貴妃,依靠裙帶關係才得以入朝爲官。賈似道此人極善奉迎之事,很快就做了地方大官,之後,升任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鄂州被蒙古人圍困。賈似道領兵增援,還沒開戰,他就私下向蒙古人稱臣納貢。得到了實惠的蒙古人,很快就退了兵。賈似道卻謊報此戰“大捷”,理宗不明究竟,還升他做了右丞相。之後,他用計除掉異己勢力,獨攬了整個朝政大權。

理宗死後,度宗即位,賈似道被加封爲太師,朝中一切政事都在他的私宅中商議。襄陽被圍四年,他只是一味地向蒙古乞憐。朝中的大臣們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只有一個叫陳仲微的人敢站出來揭露他的罪行。陳仲微,字致廣,曾因得罪賈似道而被罷官。他復官後,依然上書指責時政,說:“君道相業,兩有所虧!”批評國君和宰相的昏庸,還說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時候,也是如此,君是昏君,相是奸相,那些佞臣們起初竭力奉承皇帝,享受榮華,到頭來卻又投降敵人,向敵人稱臣。陳仲微要求宋度宗和賈似道等人以徽宗、高宗時的舊事爲鑑,切勿把國家大事繼續耽誤下去。陳仲微在其向度宗的諫書中,用“俯首吐心,奴顏婢膝”來形容那些奸佞的權臣。

【成長心語】

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從這一句千百年來流傳的話語中,我們便可窺得歷代人們心中的一種觀念——骨氣是一個人的“脊樑”。越是面對沉重的苦難,越是要挺起我們的脊樑。心手相連、團結互助、永不言棄、衆志成城,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骨氣。我們之所以崇拜那些流傳千古的英雄,是因爲他們都有不屈的“脊樑”。但在這個世上,總是會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像軟骨動物一樣,隨意地改變自己,他們沒有可以挺立的“脊樑”,沒有值得稱道的骨氣,所以,他們的人生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