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多篇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多篇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篇一

立春的由來及特點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爲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爲春天。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爲一候),平均氣溫10°C—22°C的時段。

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只知道打獵,不知道種田,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生活很苦。後來,出了個神農氏,嘗百草分五穀,人們纔開始種莊稼,生活慢慢好起來。所以,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關心農事,到了周朝的時候更把務農的事提到朝議上,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迎春儀式,與民同耕。

傳說那時的儀式很隆重,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洗完澡,穿上素服,不坐轎子不騎馬,步行到郊外,聚集鄉民,擺桌上供,燒香磕頭,並在供桌前做一個象徵春牛的土牛,讓衙役扮做象徵豐收的勾芒神舉鞭去打,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

到了立春的時候,人們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溫度升高。這個時候剛好處於冬春交際的時間,農作物長勢很快,對於水的需求很大。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

立春習俗活動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爲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羣有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

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有一些地方,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不宜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佔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佔氣的信仰。《孔穎達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啓,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必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若有云物變異,則是歲之妖祥既見,其事後必有驗,書之者,爲預備故也。”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在立春的民俗節氣中,登高觀雲、占卜測算已經作爲一種風俗開始形成。

遊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擡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的大街小巷。

祭祖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有的地方把立春祭祀稱爲“咬春”。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爲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爲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着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立春養生注意事項

1、早睡早起。立春之後自然世界充滿生機,萬物蓬勃發展。 此時,人們應適應自然的劇烈變化,早睡早起,以養肝,早晨散步。

2、預防舊病的復發,立春後是多病的季節。 春季的常見病包括肺炎,肝炎,腦膜炎,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和精神疾病。 因此,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患者應特別注意護理和預防。

3、春捂秋凍,立春時溫度尚未升高,所以不要過早減掉過冬的衣服。 從冬天到初春,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如果過早丟掉冬衣,一旦溫度下降,將很難適應並且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細菌趁機攻擊身體,很容易引起各種呼吸道疾病和傳染病。

4、減少進補量,少吃鹽。減少鹽分的攝入不僅有助於預防高血壓,過多的鹽分會損害腎氣,不利於維持陽氣。

5、多吃等辛甘發散之品,少吃帶酸味的食物,因爲酸味入肝,有收斂的特性。可以多吃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食物。

立春養生保健知識

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同時,因爲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特別是對於體弱的人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對此專家表示,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衝”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

注意保暖

立春之際,冬去春來的轉折期,是由寒向暖過渡的時期,冬季尚未完全結束,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這時候氣溫變化大,一旦氣溫下降,而又過早減掉冬衣,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比如病毒性感冒之類的就會多起來了。

防止舊疾

要防病保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春季疾病開始發生和流行,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

起居養生

立春之後是萬物開始復甦,陽氣開始升發的季節,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早睡早起,放鬆形體,使情志隨着春天生髮之氣,戒怒戒躁,順應春季肝氣升發的特性,使氣血和暢,做到樂觀向上的好心態。

適量運動

此時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各種不適容易趁虛而入,應加強鍛鍊,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但不易劇烈運動,大汗淋漓,可以適量做些不劇烈的鍛鍊,比如散步、瑜伽太極等。

注意護肝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裏面往外調動,在這時候應該注意養肝,中醫認爲肝主情致,因此此時主要是護肝,注意對肝臟的調養,防止“肝火上升”,擁有良好的好心態,保持心情舒暢,有利於疏肝理氣。

飲食調養

冬季很多人都在進補,但立春之後,進補要逐漸減少,此時應適當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如油菜、韭菜、香菜、洋蔥、白蘿蔔、茴香、白菜、芹菜等,以順應天時。不宜食酸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檸檬、烏梅等。

宜甘減酸

中醫認爲,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壯,人可延年益壽。因爲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在春季多發的原因之一。故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新鮮蔬菜、水果、乾果等,以養陽斂陰、養肝護脾。

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之後的這段時間裏,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爲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補充水份

立春以後,氣候仍然乾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多喝水可促進新陳代謝,以利於消化、吸收,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爲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爲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立春的氣候差異 篇二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爲着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節氣也是受農民歡迎的節氣,因爲它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希望。因此,有關立春的天氣諺語很多。如以晴天無雨爲依據的有“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爲依據的有“立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等;以雷電爲依據的有“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等;以冷暖爲依據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風力爲依據的有“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等等。

立春節氣要預防寒潮低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工作的影響,農村要抓緊對越冬作物的田間管理,中耕鬆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篇三

春節過後,立春悄悄來臨,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各種植物都重新開始生長,睡了一個冬天的小動物都從自己的窩裏走出來。小松鼠在枝頭說:“寒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真希望沒有冬天,每天都是春天。”

植物們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是爲了給春姑娘編織綠裝。

大地啊!樹木啊!都披上了綠裝,花兒都爭先恐後地綻放。蝴蝶翩翩起舞,好像在狂歡什麼。各種各樣的小鳥都從南方飛回來報喜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春雨緊跟着春天的腳步緩緩的走來。春雨像是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小弟弟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

小樹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

油菜花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

春雨聽了大家的需求,下得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農民在辛勤地耕耘着,播種着種子。一粒粒飽滿的種子迫不及待地想和那肥沃的泥土做遊戲,彷彿就像那風和蒲公英約定好一起去遠行。農民在播種種子的同時也播種着希望。隨着時間的流逝,農民頂着烈日除草、澆水、施肥,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希望到了收穫的季節能五穀豐登,果實累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希望,猶如那四面八方的遊子,也踏上了夢想的征程。而我是一名小學生我們學習也是一樣,播種勤勞的汗水,收穫成功的喜悅。

春天,象徵着勃勃生機;象徵着昌盛繁榮。人們熱愛她,讚美她,我更盼望她早些來臨。因爲,春天是個充滿綠色的世界。花枝招展,百廢待新。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篇四

剛到外婆家,就聽見外婆在喊外公:“今天趕緊去山裏打水,明天就是立春了。”我好奇地問:“外婆什麼是立春呀?爲什麼要在立春之前打水?”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人發明的,就是他們的“天氣預報”,讓我想起了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可是爲何還那麼冷呢?那是因爲古人以溫度在0℃以上就定爲春天了。春天來了,冰雪融化,萬物復甦,鳥語花香……“春江水暖鴨先知”,告訴我們春天來了,江裏的河水已經開始變得溫暖了,所以立春之後水裏面就會有微生物,有小蟲子。在立春之前打來的水不容易變質,放的時間更長。

二十四節氣可準了,什麼時候冷,什麼時候熱,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天晴……二十四節氣都能告訴我們。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我要在春日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立春又叫“打春”嗎 篇五

我國自古爲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樣說的話,年頭幾乎和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的老。

《京都風俗志》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後,“衆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將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爲吉祥的象徵。

立春的習俗 篇六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衆多節令一樣有衆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蔔之習俗等。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麪餅,稱爲“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最早的記載 顯示咬春吃春餅。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爲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麪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拼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用來卷菜吃。民俗專家表示,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風俗。

相關專家表示,現今立春日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但立春這天寄託着人們的希望,所以各地仍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掛風車、踏青等。

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現在,一些農村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爲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說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爲娛樂。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還習慣吃蘿蔔、姜、蔥、麪餅,稱爲“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爲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民間“咬春”的另一種食品是蘿蔔。因爲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篇七

與農業有關: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

春打六九頭,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一人心裏沒有計,三人肚裏唱本戲。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人勤地不懶,人懶地起鹼。讀書不離案頭,種田不離田頭。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船到不等客,季節不饒人。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要想莊稼好,一年四季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