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通用多篇)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通用多篇)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 篇一

今日我和四年9班的學生一齊上了一節《億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本是一節層次比較清晰、資料並不繁多的課,但整體這節課後我有一絲疲憊的感覺,回顧這節課,我想可能源於以下幾點:

1、一步登天,學生不知所措

整節課學生的熱情並不高漲,到了最終觀看生活中的大數,學生的興趣才真的被點燃。回顧自自我的設計,明明設計了激趣導入的活動爲什麼沒有激發學生的興趣呢?細想學生在第一個活動時一下被一個問題的理解難住了,可能並非是數學知識上的欠缺,於是熱情被澆了冷水,興趣被打壓,學生突然像一隻只害怕犯錯的小兔子一樣膽怯。

如果那裏先出示一個計數器,撥出一個學過的數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表示、數一數用了幾顆珠子,再拋出這個“猜一猜如果計數器上僅有4顆珠子,能夠表示哪些數”時,學生的思考就會建立在一個成功的階梯上繼續登高。實踐證明,在另外一個班有了前一個環節的鋪墊,整個活動比較流暢、合理,學生的進取性比較強,節奏比較緊湊。

再如,學生說出4顆珠子能夠表示的一些數,提問學生:“爲什麼4顆珠子能夠表示出這麼多數?”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很難回答,也不知怎樣思考,能夠先問一問其中的4和4000中的4表示的意思一樣嗎?爲什麼不一樣?學生很自然會從“位置不一樣表示的含義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回答。

再比如,學生在練習環節,仿照教師的樣貌寫出一個數,分出數級,標出其中的一個數字,考一考同桌它表示什麼含義。雖然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並不難,但仿照過程步驟較多,一股腦地提出要求,讓學生手忙腳亂還出現沒有完成的情景,這樣這個活動的效果卻並沒有落在實處。再一次思考,我認爲這個活動能夠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落實:每個人也試着寫出一個這樣億以內的數,再給這個數分一分級(注意從右數4個數位是一級),看一看這是一個幾位數?挑出其中一位上的數字考考你的同桌它表示什麼含義。我想,這樣的操作不僅僅讓每一位同學堅持節奏一致,也是教師第一次規範、建立分級方法的關鍵時期。

2、馬虎不得的課件

今日的課件中出現了兩個小小的問題,但效果卻是和預期截然不一樣。

在“1億有多大”的環節,想要讓學生從時間的長度和空間的龐大震撼來激發學生對“一億”數感的建立。在課件中出示“一秒畫一個點”的同時將1分、1時、1天、一年一共畫多少個點兒一次性出示,教師平淡地讀,學生木然地看,沒有心理預期沒有比較衝擊,沒有親身感受,並沒有很強的衝擊感。如果調整這個環節,能夠讓同學們先畫60個點感受一下,再思考、猜測畫一億個要畫多久,然後再逐一出示1時、1天、一年畫多少個點,最終揭示以這樣的速度大約要用3年2個多月,此時學生比較這個結果和自我之前的預期,感受“一億”個點的數量龐大。

第二組圖逐層出示十萬人場地、一百萬人場地、一千萬人場地、最終是一億人場地的圖片,學生從感官上一層層被震撼。但原本設計的是先出示一個場地圖片讓學生猜一猜有多少人,有一個先估的過程,但課件動畫設置不到位,人數和圖片一齊出現,錯失了先估一估的環節。

總之今日的這節課還有很多能夠完善的地方,我也有很多需要打磨、鍛鍊的地方,期望在不斷地嘗試中提升,在反覆地推敲中積累經驗,在深入真實的自省中成熟。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 篇二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一樣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從父母親對孩子各自不一樣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本堂課我教學的特色是以讀爲本,自讀自悟。注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導—讀—悟—辯四大環節貫穿整堂課,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這節課我認爲比較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了很多的時間讓學生讀書,訓練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在朗讀的過程中做到:讀中悟情,讀中入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如,我首先讓全班同學自由讀課題,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感受兩種不一樣的語氣。然後,指名幾位同學讀課題並評價。我設計了這樣的評價:全班自由讀課文,讀完後再說一說誰讀得好,爲什麼?用書上的語言並有感情的讀出來。這個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先在組內互相練習朗讀,然後在全班進行評價。這個評價的過程其實就是訓練學生有感情的練習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感受這兩種不一樣的語氣。其次,在感悟母親對我的評價總是“精彩極了”,她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可是父親對我的評價總是“糟糕透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把課文朗讀與自我的實際生活聯繫在一齊,做到了由課內聯繫到課外。如,當學生回答母親這樣做其實是在鼓勵我時,我又問她你是如何體會到的?請她把這些句子讀出來,學生能有感情的。讀出來,就說明他們已經有所感悟了。

比較成功的第二個地方是辯。我設計的辯題是父親和母親對孩子這兩種不一樣的評價,你更贊同誰的做法?爲什麼?分成兩組展開辯論,每個組各選一兩名主辯手,小組成員能夠互相補充。當分好了兩方之後,一場激烈的辯論就開始了。孩子們在辯論會上表現出的爭先恐後、機智幽默、良好的語言表達本事令在座的教師大飽眼福。辯論會上不時傳出笑聲、掌聲、讚歎聲。

當然,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辯論的時間稍微長了些,辯論後應當再回到課文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和父親對孩子不一樣的評價就是愛孩子的表現,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 篇三

伴隨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的結束,這節課的反思也就開始了,並且縈繞着,揮之不去感受:有喜,有猶,有收穫,也有遺憾。"爲什麼沒有到達自我預計的效果,是太注重自我的教學思路,還是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情……可是這堂課教學目標基本到達,課堂氣氛也不錯,能夠以學情爲歸依。靜下心來理出幾點作爲自我今後教學的借鑑和警示。

一、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那麼,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聯繫你的生活實際,設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應對這樣截然不一樣的評價,你會怎樣想文章第二部分八個字的理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採用示範讀,自由讀,指名讀,目的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並適時談談自我對這幾個的理解。孩子們將自我親身感受融入了進去。

二、注重個性化閱讀。

關於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進取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滲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後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啓發性,給學生供給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從學生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必須的語文學習本事。

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對本課的教學,能夠從"悟"字出發,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比如學生在彙報作者童年時和成年時對兩種評價的不一樣理解時,有的說:"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並且去寫了,這樣的行爲當然值得精彩極了的誇獎。"有的說:"作爲一個真正負職責的父親,就應當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有的說:"作者長大後,認爲自我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一樣的評價,是成長的經歷告訴他,這兩相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期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我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說得有情有理,並且個性飛揚。

三、營造和諧寬鬆的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在一個民主的課堂中學會彼此尊重、欣賞,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做好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歡樂。

四、本節課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點滴也因爲這節課而牢記我心。

1、忽略感情朗讀。這節課,學生團體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在學生踊躍,激烈地彙報自我獨特的見解中,作爲課堂組織者的我,居然被學生牽住了,而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重要的句子,以指導感情朗讀來深化學生的理解。

2、評價激勵不夠。本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跟教師的激勵不夠有很大的關係。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活力,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着學生的情緒。

3、缺乏課堂機智。爲什麼明明有充足的時間,結果卻不夠用呢,原因在於學生在彙報見解時,以爲大同小異,還是有必要再說一次,因而有一個句子,有五六個學生一向彙報。當時自我心裏雖急,卻寄期望下一個彙報時能自覺地講到另一個問題,如果教師自我當時能主動地說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講了好嗎"這句話,那麼時間的安排就更爲科學,環節就更爲合理。由此可見,教學設計得再好,若缺乏機智,想上好一堂課,難!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進取地學習並鍛鍊自我的課堂教學機智,以提高課堂駕馭本事。

反思到那裏,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爲精彩,變精彩爲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到達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 篇四

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有自主的空間發表見解。學生對“巴迪的成功歸功於誰”產生了不同觀點,尊重學生自己的理解,鼓勵他們找出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使課堂不再成爲老師的“一言堂”而是學生個性飛揚的“多彩課堂”。

二、選擇恰當時機進行小組合作。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中心話題產生分歧時,我順勢而導,引導學生再次深入讀文。在這時,我只是給了學生一個小組合作的建議,學生在自主學習後,產生了合作學習的願望時,他們纔去交流,而且有的同桌兩個人,有的四個人,達到了交流的目的。

三、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辯論,“精彩極了好還是糟糕透了好,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得有理有據。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

四、小組合作學習上時,在交流時,注意每一個孩子的參與和活動,這樣既很好地感受和觀察了學生的認知力,也符合學生的求親求近心理,營造了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後反思 篇五

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還有教師聽課調研。原以爲學生頭一天在家按要求預習了,信心十足,預計完成第一部分“父母的評價有什麼不一樣”沒有問題。誰知開課才發現,班上大部分同學沒有預習,書上乾乾淨淨沒有絲毫批畫的痕跡。沒辦法,只好要求大家朗讀課文三遍思考預習提示。有些學生這時才查閱字詞典,瞭解詞義。等大多數同學完成預習,時間已經過去大半。等到來學習第一部分,僅有兩三個學生舉手,一個學生剛發言,下課鈴已經響了。

這一節課爲什麼沒有到達預期的目的?主要是學生課前預習沒有完成,迫使我調整資料。可是課堂上爲什麼僅有少數學生舉手發言?客觀上是有教師聽課,學生沒有心理準備。可是主觀原因還是教師沒有及時調動學生情緒,沒有及時引導他們主動探究,自由表達的興趣。

看來,課堂教學風雲突變時,調整教學資料,調動學生情緒是救場的“及時雨”,教師在這兩方面還要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