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多篇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多篇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1

《爺爺一定有辦法》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老爺爺。故事是從一條毯子開始的。他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釦。它原本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作者用重複而富節奏的文字來重述,既溫馨又朗朗上口。如:“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塊材料還夠做”等。圖畫則細膩地描繪出充滿濃厚人情味的小鎮和約瑟的家庭,普普通通的溫暖生活,不管是人們豐富的表情、傢俱、物品,都非常的生動、傳神。畫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帶來額外的閱讀樂趣。原來,人和動物之間可以相處得如此融洽、溫馨。

剛開始嘗試繪本教學,沒有經驗,也沒有太多的範本可以借鑑,只是摸索着。課前我拿着這本繪本讀物反反覆覆地看了幾遍,先抓住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主題,傳遞的情感,及重複而富有節奏的文字講述,再來設計教學過程,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

(1)讓學生喜愛繪本閱讀,期望通過繪本閱讀激發三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2)讓學生明白繪本閱讀中要細心觀察、展開想象,才能享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

(3)體會爺爺在縫製毯子、外套、背心、手帕、鈕釦時密密地縫進了爺爺的一片愛,體會爺爺和約瑟之間的濃濃親情。

在具體上課時,我着重從閱讀故事、展開想象、說話訓練、仿編故事這四個方面來實施教學目標。

閱讀故事先採用教師敘述的形式來使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再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找出爺爺製作的其他方法。展開想象主要是根據故事情節設計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說話訓練主要採用“你覺得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最巧妙最有創意”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仿編故事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算困難了,但是我覺得文學啓蒙課僅僅侷限於瞭解故事內容、進行情感薰陶還不夠,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爲重要,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這堂繪本閱讀課,可以讓學生收穫:

1、感受圖中的快樂與美好。

2、感悟:

①約瑟非常愛惜、珍視爺爺送給他的禮物。

②約瑟的家非常溫馨,他們居住的環境也如此。

③寄居在約瑟爺爺家地板下的小老鼠一家,用爺爺每次剪下的布料做成了裙子、衣服、帽子、窗簾、地毯、手帕小老鼠的家變成了藍色的世界,小老鼠和人類一樣繁衍、生活,讓我們看來心中暖融融多麼和諧!

上完課後,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對這個聰慧的爺爺讚歎不已,現在,有時候遇到困難,還經常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看來,這堂課,他們已經記在心裏了。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2

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爺爺一定有辦法》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圖畫書,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愛孫子的爺爺,他巧用心思,把孫子心愛的毯子變成了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釦。作者採用重複而有節奏的`文字來敘述整個故事,既簡單溫馨又朗朗上口。整本書的圖畫部分更爲豐富傳神。在課前,我也是反覆去讀這本書,希望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驚喜。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去:

一、觀察畫面,捕捉細節。

爲了幫助孩子能感受故事的奇妙,課上,我引導孩子從紛繁的色彩裏,去尋找簡單的童真,去讀懂那些畫面中蘊含的細節。如約瑟願意丟掉毯子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小妹妹的白雲毯子捨得送給哥哥嗎?媽媽的懷裏怎麼多了一個寶寶?在圖中找找看,寶寶是從哪裏來的?知道爸爸做的鞋子、奶奶織的毛衣是爲誰準備的了嗎?從圖中你能知道鈕釦哪裏去了嗎?……太多文字沒有提及的細節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在圖中發現了,並在這些細節中豐富着故事,更能體會那故事的奇妙以及蘊含的濃濃的情感。

二、猜測情節,閱讀期待。

故事中,爺爺一共有五次變,在前兩次爺爺說到“這塊料子還夠做……”時,我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測,還夠做什麼?當約瑟穿着他的外套,他的朋友會對他說什麼?當約瑟穿着奇妙的背心,他的同學和老師會說些什麼?當他的外套背心老舊時,他的朋友又是什麼樣的表情、動作、又會說些什麼?猜一猜,演一演,在這演繹中,不斷激活了孩子們對故事內容的期待,孩子們收穫的是互動的精彩,是一種對故事中爺爺的默認,是一種驚喜情緒的體現。更是對文本內容更深層次的解讀。

故事中那輕快的剪裁聲,總能讓人驚喜地發現一次次奇妙的變化。而那邊角料成爲了一個新的故事,也是這本書的奇妙之處,所以最後我又鼓勵學生去編老鼠一家發生的故事。

我也是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所以對這堂課上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擔保貴意見!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3

兩年前我開始接觸繪本,慢慢懂得了什麼叫圖畫書,怎樣上班級讀書會,不過到目前爲止只能算略懂。經歷過一次講述和一次讀書會後,漸漸明白原來這裏面的奧妙還不少,一本圖畫書竟然可以包含這麼多東西,如果能將繪本課和口語交際課結合起來,通過故事激發孩子大膽發表見解,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改變傳統的口語交際課,於是這次我選擇了上繪本故事,做了這次嘗試。

《爺爺一定有辦法》這部作品用重複而有節奏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了加拿大小鎮約瑟一家的故事:

小時候,爺爺爲約瑟縫了一條方格毯子。約瑟漸漸長大了,毯子變得老舊了。媽媽說,“約瑟,看你的毯子,又破又舊,真該把它丟了。”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拿起毯子,翻過來,又翻過去,又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一件奇妙的外套”……故事線索:毯子——外套——背心——手帕——鈕釦——最後約瑟把這些材料寫成一個奇妙的故事。

一、引導觀察,捕捉細節。

圖畫本身也能講述故事。圖畫書是圖畫與文字的合奏,把故事內容通過自己的講述傳達給孩子們。反反覆覆地讀圖畫書,目的就是要充分理解圖畫的內容,並能夠在心中描繪出豐富的形象。作爲講述者的老師,心中的形象越豐富,越是能夠加深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從而產生共鳴。爲了幫助孩子能感受故事的奇妙,我一遍遍地翻看圖畫書《爺爺一定有辦法》,想從紛繁的色彩裏,尋找到簡單的童真。

在教學中,我和孩子共讀從封面開始。不僅僅是爲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閱讀指導。學生自讀是不會讀封面的,師生共讀就能比較好的關注一些讀書方法。尤其是繪本,封面可以給我們豐富的信息:整本書基本的基調,主要的形象,文作者,圖作者,譯者,出版社等等。我讓孩子直接面對畫面,藉由圖畫培養孩子們的視覺思考能力,養成精確觀看,並由觀察分析構建自己的思考。讀圖畫書,要看文字,更要讀懂那些畫面中蘊含的細節。如人物的表情動作,小妹妹的白雲毯子,親人們安慰約瑟所做的一切,小老鼠一家巧妙運用邊角料,在感受了這些細節的環節之後,我們就能體會那故事中的奇妙,蘊含的濃濃的情感。

二、真實體驗,定格精妙。

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故事本身的節奏造成講述部分課堂的教學節奏:在第一次,第二次講述爺爺爲約瑟將破舊的毯子做成一件奇妙的外套,老師自己朗讀:“爺爺拿起……,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開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老師做起了喀吱喀吱剪、縫進縫出的動作。)“爺爺說‘這塊料子還夠做……’”,第二次將外套改成一件奇妙的背心的時候,學生凝神再聽老師的朗讀和講述,到第三次,第四次的時候,讓學生跟着老師一起開心地說,開心地做動作。這就像是音樂中的主旋律,不斷地重複,不斷地再現,在開心地說和做中,師生沉浸在對爺爺的讚歎和語言的節律中。

三、大膽猜測,激活想象。

生活充滿變化,在變化中尋求圓滿,這便是奇妙。貫穿整個故事的是爺爺的智慧,這是很容易感受出來的。正是爺爺的智慧,成就着精彩,變廢爲寶,那些破舊的東西,只要在爺爺的手中,都能換新顏,重新找到自己的利用價值,成爲一件“新的東西”。繪本的語言很簡潔,意蘊卻很豐富,繪本的很多的蘊涵往往是通過圖畫來表達的。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經驗,而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往往不會注意,閱讀只能是淺層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畫面,利用這些畫面引導學生體驗情感,聯繫表達,同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這樣的閱讀方法:我們在讀圖畫書的時候不能光看文字,還要看圖畫,因爲圖畫也是會說話的。

然而,一堂課下來,我發現,課堂中我成了課堂的主人,整堂課我和學生都是一問一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幾乎爲零,這是口語交際課嗎?難道繪本課不能上成口語交際課?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4

圖畫書有着非常神奇的魅力。有趣的故事,精巧的圖畫能深深地吸引孩子。《圓圓的月亮》是一本詩情畫意的繪本,她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寧靜而又溫馨的夜晚。窗邊的少年、迷路的小狗以及迫不及待越出水面的小魚……,雖然他們默默無語,但他們的內心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祝福。月亮就像姐姐一樣,無論我們走到哪裏都時刻關愛着我們。她用她那無私的愛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送去對親人的祝福。在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抓住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並適當滲透閱讀方法指導,有潤物細無聲之感。

《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個故事更像一首歌,重複的話語不斷出現,讀到後來,連孩子們也會跟着講了,“翻過來,又翻過,爺爺拿起剪刀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這塊料子還夠做……”在這樣充滿期待的講述聲中,迎來下一個驚喜。在這樣充滿期待的講述聲中,孩子們猜測,孩子們表達,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快樂,這種快樂一點不亞於藍色毯子的主人——約瑟。故事裏的爺爺這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重複着,思考着,勞動着,縫出藍色毯子,再把藍色毯子變成外套背心等等。對於一個爺爺而言這麼做只是爲了自己小孫孫心願的滿足,爲了看到小孫孫燦爛的笑容。爺爺的愛,孩子們能看到嗎?其實長輩們對孩子的愛大多藏在生活裏的重複中,每天的接送,一日三餐,不變的叮嚀……這樣的愛,孩子能看到嗎?答案是肯定的。課堂上學生們訴說的爺爺爲自己做的事,深深感動着每一個人。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5

在今天的實踐研究《爺爺一定有辦法》活動中,要求幼兒學說故事中的重複句。根據我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以及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爲指導,爲了讓幼兒在輕鬆的做做、玩玩中掌握故事裏的重複句,在第一次欣賞故事時,我就運用動作來表示重複句“喀吱、喀吱”、“縫進、縫出、縫進、縫出”,讓幼兒從聽覺和視覺上同時感受重複句的結構特點。在後面的活動環節中,我又通過圖片和動作共同激發幼兒大膽的進行模仿、學說。

果然,經過幾個環節的活動後,有一部分幼兒已能和我共同來說一說故事裏的重複句了,但是還有一小部分內向的幼兒,卻遲遲不開口。我當時真有些着急,可是急也沒有用。於是,我輕輕地走到他們身邊,在他們面前“使勁”地做動作、說重複句,並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勇敢地說出來。在我的雙重攻勢下,他們終於開口說重複句,有的還和我一起做起了動作。特別是陳民健小朋友,平時上課總是低頭默默不語,很少舉手發言,讓人覺得我上我的課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而今天的活動讓他能高興邊做動作邊說,我想或許是重複句比較有趣、節奏感較強,還是這樣的教學形式比較適合他,才讓他今天勇敢地說出來。但是這樣也增強了我繼續進行研究的信心。

《爺爺一定有辦法》教學反思6

《爺爺一定有辦法》是一個能讓心靈溫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古老的猶太社區,講述了約瑟一家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和他家房子下面老鼠一家的節約故事。約瑟有一位魔術師一般的爺爺。很小的時候,爺爺爲約瑟縫製了一件神奇的毯子,這件毯子陪伴着約瑟,帶給他溫暖和愛,後來毯子舊了,媽媽勸約瑟丟棄毯子,可是約瑟捨不得,他跑去找爺爺,認爲爺爺一定會有辦法的。爺爺沒有讓小約瑟失望。他不斷地將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鈕釦,到了最後,鈕釦丟了,有辦法的爺爺也沒有辦法了。可是長大的約瑟卻將它變成了一個美妙的故事,流傳到現在。

這個繪本故事寫得很不錯,故事比較簡單,很適合孩子閱讀或者說聽讀。另外,這個故事循環往復,但在循環中又有變化,對孩子們的語感以及聽說能力培養是卓有成效的。

首先,培養興趣爲抓手。《爺爺一定有辦法》想想這是一位怎樣的爺爺,他又會有什麼辦法呢?開篇便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探索的激情。情動而辭發,爲下面學生髮揮想象,充分地有條理地說做好準備。

我聲情並茂的講本身就是對學生一種較強的吸引力。在課堂上的我是釋放的,完全投入的。我的語言,我的神情能吸引孩子,孩子纔會對我真心地讚歎:“高老師,你講的故事真好聽!”

再次,在聽讀過程中,我並不是一味地自己講,而是總會在關鍵處停下來,讓幼兒去猜,去想,去大膽地表達,很好地培養了孩子們想象力,激發說話的慾望,讓全體幼兒參與進去,調動已有感知,融入課堂,畢竟幼兒纔是課堂的主體。將繪本的功效最大限度地發揮。

存在的問題:

1、幼兒討論時不是每個孩子都已經說得很好?如何讓說的形式更加生動活潑一些,增強一些趣味性?

2、老師講故事的語速在循環的階段可適當變化,還有媽媽的話要盡顯母親的慈愛與溫柔,這樣更能吸引幼兒,也避免單調。

3、教師的語言還需要雕琢,還可以更美一些,就像這個美好的故事一樣,更加協調,這需要挑戰自己的能力哦。指導幼兒的表達也更要規範一些,讓幼兒盡情模仿書中語言,以達到最後的“入格”到“出格”。

4、故事要回歸整體,老師帶領學生聽完故事,可以出示無字繪本,讓孩子試着把故事重頭到尾大略複述一遍,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更能鍛鍊學生口語能力。

5、注意課件文字圖片色彩的調配,細節決定成敗。

6、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無痕。滲透其中的思想教育要設計的更爲合理,這種思想性的習得最好是自然而然,由幼兒自然闡發的。

揚長避短,爭取每次的展示都有收穫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