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野望》原詩及賞析【精品多篇】

《野望》原詩及賞析【精品多篇】

詞語解釋 篇一

遲暮:年老,此時杜甫五十歲。

人事:世事。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峯雪嶺終年積雪。三城:指鬆(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爲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城:一作“奇”,一作“年”。

⑵南浦: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禕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於此橋。”這兩句寫望。

⑶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

⑷日:一作“自”。

參考答案 篇二

杜甫的七律《野望》,前三聯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尾聯才指出由外向到內向的原因,全詩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五律《野望》,由望字着筆,因野望而生愁,國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遠望安史在河北縱橫,加之遲暮多病,報國無門,感慨無限。結句點題並與首句呼應。全詩語言凝練,感情深沉。

這首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成都草堂。詩以“野望”爲題 ,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在成都西 ,主峯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鬆、維、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縣一帶),此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南浦,南郊外水濱。清江,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杜甫四弟:穎、觀、豐、佔。只杜佔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聖朝”的內愧。“供”,付託。“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於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後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於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爲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爲了排遣鬱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尤其爲“遲暮”“多病”發愁,爲“涓埃”未“答”抱愧。

此詩前三聯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即由向外觀察轉爲向內審視。尾聯才指出由外向到內向的原因。在藝術結構上,頗有控縱自如之妙。

野望原文譯文及註釋 篇三

原文:

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別離一作:離別)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譯文: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烏鵲啼叫發出聒噪的聲音,在昏暗的高大樹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節日裏哭泣?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風吹動空曠野外中的紙錢,紙錢飛舞,陳舊的墳墓重重疊疊,上面已經長滿了綠草。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別離一作:離別)

棠梨花掩映着白楊樹,這都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啊。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亡者在昏晦的黃泉中聽不到我們的哭聲,來祭奠的人在傍晚蕭蕭的雨聲裏回去了。

註釋: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喬木:高大的樹木。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兩日。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lěi)壘春草綠。

壘壘:衆多的,重重疊疊的。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別離一作:離別)

盡是:都是。盡,皆也。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冥冥:昏晦的樣子。重泉:黃泉,九泉,是人死後的歸處。蕭蕭:象聲詞,指雨聲。

賞析:

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人們會在寒食節到清明節這幾天,祭掃墳塋,慎終追遠。其實清明節與寒食節原本是兩個不同的節日,掃墓原是寒食節的內容,因爲兩節相連,漸漸的掃墓改在清明節進行。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達詔令:將掃墓祭祀活動編入“五禮”,使得清明掃墓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就描寫了寒食掃墓的情形。詩人筆下的清明,曠野蒼茫,古墓累累,悽風勁吹,紙錢紛飛,說盡了生死離別。黃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親人卻寂靜無聲。道盡生離死別的苦痛。

參考答案: 篇四

1、BD(選B給3分,選D給2分。B項,無批判和報國無門之意,應該是“功業未就”;D項,頷聯是敘事和抒情。)

2、①憂國之情:“海內風塵”指安史之亂的連年戰火,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局勢的擔憂。②對諸弟的思念:戰亂頻仍,諸弟分離,長期阻隔,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苦躍然紙上。③漂泊之悲:詩人流落天涯,一身飄零,“一身遙”蘊含無限人世之悲,流離之苦。(共6分,答出一點給2分)

譯文 篇五

西山覆蓋着白雪,三城都有軍兵駐守,南浦錦江上橫跨着一座萬里橋。國內的戰亂使各位兄弟相阻隔,天涯路途遙遠,不覺孤獨地流下眼淚。年老沒有作爲只能將晚年交給疾病,沒有點滴的功勞報答聖朝。騎着馬在郊外極目遠眺,不忍心看着世道一天天衰敗下去。

翻譯: 篇六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着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着那牛羣返還家園,獵人帶着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