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生下鄉支教報告多篇

大學生下鄉支教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2022寒假下鄉支教實踐總結報告

20xx年x月x日,一個不平常的日子,我們xx師範大學自強社駐從化xx中學三下鄉的26名隊伍出發了,我很榮幸能夠以支教組副組長的身份和其他25名隊員一起出發,一起度過這有意義的9天9夜。短暫的9天9夜,讓我們收益終身。也正是爲了這9天9夜,我們26個隊員做了無數的前期工作。那麼,捫心自問,我在這9天9夜的前後做了什麼呢?我有什麼不足呢?我又收穫了什麼呢?

我做了什麼?

還記得那還是4月末,自強社就開始組建三下鄉隊伍,我成功競選上了支教組副組長。作爲副組長,肩上的責任自然就大了。隊伍剛組建完,我們就開始了各小組方案的撰寫。從各份教案的討論,到教案的初步修改,組長丹霞都在操心着,我就協助她完成各項工作。到後期方案基本定稿了,到以後的三次試講,我都在協助丹霞的工作。任何一個細節我們都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我們都要指出,任何一個不足我們都要改進。

到x月份真正下鄉了,也就是在那9天9夜中,我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班主任工作外,還要和組長丹霞一起統籌整個小組的工作,就在那9天9夜中,我度過了人生第一個通宵,帶領了我第一個班級的學生,上了第一節我專業的信息技術課。儘管每天的工作都很多,幾乎每天都在熬夜,但每天都不累,因爲學生都很開心。學生開心是對老師最大的肯定。

我有什麼不足?

溝通不夠!

不管是與隊員的溝通還是與學生的溝通都不夠。首先作爲一個組長,就該充分的與組員溝通,尤其是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應該多與組員溝通,畢竟方案是靠所有組員一起實施的,但是我感覺我和組員們的溝通很少,一直都不瞭解組員的需求,這對於一個組長來說是很嚴重的問題。其次作爲一名隊員,就該多與隊員們溝通。我承認我是個內向並且不善於言辭的人,但是我想既然作爲同一個下鄉隊伍的成員,就應該多溝通,多互相瞭解,多互相關心。最後,我在下鄉期間既是一名老師,又是一名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就不能少,雖然我作爲副組長我比其他班主任老師工作會更多,但是難道就沒時間與學生交流了嗎?丹霞不也是組長嗎?爲什麼她與學生的交流就可以這麼多呢?反思一下,還是我自己的問題啊!

準備不充分!

俗話說,不打沒準備的仗,但是即使有準備,但準備不好,還是會打敗仗的,現在前期工作的準備中,由於期末考試臨近,我把很多心思放在備考中去了,很多時候都以考試爲藉口推掉工作,把工作推到考試後,誰知考試後有沒有好好準備,導致很多工作都沒準備好。還記得在第一節實驗課前取儀器的時候,由於我之前沒有準備好儀器和藥品的數量,所以導致有點混亂,這都是準備不充分惹的禍啊!

我的不足固然有很多,也正是因爲這些不足,讓我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學到了很多很多。

我學到了如何更好的進行人際交往。不管是跟隊員們的交往,還是跟學生的交往,都教會了我很多很多,其中最讓我收益的,是我從中明白了與人交往的重要性,明白了與人交往的技巧:與人交往要主動,與人交往要注意身份與角色,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這些道理,也許有些我以前已經明白,但在這一次下鄉後,我的體會就更深了。

我學到了很多教學的技巧。作爲師範生,儘管我以後未必會當老師,但是師範技能對我的專業和生活都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的。在支教過程中,我既是任課老師,又是一名班主任老師,這不但讓我學到了很多教學的技巧,還讓我學到了作班主任的職責,特別是學生給我提的意見,教會了我許多許多:做老師要有老師模樣,講話要大聲……在我們開設的興趣班中,我還上了我們的專業課:信息技術課,我跟我的專業又邁近了一步了。這一切,都在提升着我的師範技能。

我學到了如何更好的開展工作。不管在準備階段還是下鄉階段,我們都有很多的工作,雖然下鄉期間我們都很辛苦,我自己也熬了很多個夜晚甚至是通宵,但是我學到的也很多:我懂得了開展工作要多與他人溝通,要有調理,準備要充分……不管將來會到什麼崗位擔任什麼職務,我覺得這對我以後的路都會有很大幫助的。

我得到了最真摯的友誼。我得到了隊員們真摯的友誼,也得到了同學們真摯的友誼。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同學們都哭了。看着同學們的留言,看着同學們的祝福,看着同學們的不捨,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結下了深深的友誼,就像我們的5年之約那樣,永遠藏在我們心底。

20xx年x月x日,我們懷着不捨離開了xx中學,我們的下鄉之旅似乎就結束了,但是我想,我們心靈的下鄉之旅還沒有結束。我們在下鄉期間得到的一切一切,都將伴隨我們一生,影響我們一生。

大學生下鄉支教範文總結xx

【第2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三下鄉支教實踐

“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是此次惠州三下鄉的心得體會之一。作爲教師的教學工作,之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充足直接關係到整堂課的教學質量好壞。因而,查找資料,做好教案等便是不可缺少的。一份資料翔實、條理清晰的教案既有利於上課老師講課的順利開展,不會“言此忘彼”,也有利於聽課學生的循序接受,不會讓學生不知所云。然而,在此次下鄉中,由於準備時間的倉促,只是收集了大量資料,而沒有注意處理材料的重點與非重點,沒有切合主題進行一定的篩選整理,導致在上課的時候授課內容重點不突出,缺乏內在的邏輯性,因此導致了學生感覺授課內容零散,不利於學生記憶把握。在我看來,授課之前的準備工作是一堂成功的課的重要部分。

其二,隨機應變,真才實學。作爲沒有教學經驗的我,難以準確地把握課堂,會出現或者已經下課,但授課內容還沒有講完或者準備的內容已經講完,而還剩餘部分時間的情況。面對種種課堂出現的突發情況,或者是學生出其不意的古怪提問,這個時候,就要求老師能夠隨機應變。隨機應變除了需要機智靈敏的處事能力,也需要老師的真才實學,淵博的知識。學生有很強的想象能力,往往提出各種老師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疑惑。而一個問題拋過來,老師如何恰到好處地處理,如何使自己的解釋讓學生信服,這將影響到一個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因而,作爲語文老師,深厚的文學功底、淵博廣泛的知識是一個關鍵。而在這次下鄉中,我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此外,知識儲備不是讓自己變成一個圖書館,而是將所學融會貫通,瞭然於胸,這樣上課時才能信手拈來,滔滔不絕。

其三,誨人不倦,呵護夢想。孟子認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他的一大樂事,但是,我們面對的實際情況往往是學生接受能力不一,資質千差萬別。我們要做的便是愛心、耐心和細心。課餘時間,學生向我感嘆說,將我們下鄉隊伍的老師與他們學校正常授課教師相比,我們更加熱情,更加關心學生和負責。在對同學的理解讚賞感到欣慰快樂的同時,我想到了一句話:“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往往是一輩子做好事。”對於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事業又何嘗不是如此?九天的熱情我們固然可以維持,但是若是九年呢?我們又怎能保證面對日復一日煩悶枯燥的教學任務而不感到厭倦?“知之不如樂之,樂之不如好之。”如何誨人不倦,這該是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此次下鄉我有幸擔任2班的聯絡員,實際上也就是班主任的職能。經過下鄉九天的相處,我深感一個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他要扮演的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教師,還必須時時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日常心理問題等等,要維持好一個班級的團結和秩序,做到不偏不倚。我們此次下鄉面對的是一羣單純、可愛的農村的孩子,我們以後面對的大多數的學生也都有着同樣純潔而高尚的夢想,或許比他們多幾年的閱歷會讓我們更加現實,但是作爲老師的我們斷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強加在他們的身上,我們要做到是呵護他們的夢想,給他們鼓勵,勇氣、希望和方向。

總而言之,當一個合格的老師着實不易,個人的綜合素質是一個基本的保證,“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不該只是一句口號,而應內化爲一個教師的行爲準則。授業之路漫漫而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3篇】2022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三下鄉支教實踐

音樂結束了,學生們一陣小蜜蜂一樣衝過來了,我們抱在一起,所有言語被淚水淹沒,孩子們突然變得這麼懂事,這麼感性:“老師,別哭,你不哭的話我們也不哭了。”可是,又有誰能做到呢?七天的感情好比一生一世,孩子們哭着喊着:“老師,別走!我帶你去玩遍上坪,這裏很多好玩的……”“你們還要來哦,一定要來看我們哦”“老師,你要想我們,要給我們寫信”…… 歌聲有止境,祝福卻永恆。

這次三下鄉,老師和學生,每個人都很棒!我也真的做到了,做到了第一天開幕式許下的諾言:讓每位學生都變得自信、勇敢和堅強!

【第4篇】2022年大學生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報告1500字

複雜的情感驅使我無力的筆頭寫下這篇質樸的文章,爲了紀念這段青春飛揚的歲月,也爲以後的追憶留個憑證。當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桌旁寫下這篇實踐報告的時候,腦海中不斷浮現着往日的畫面,十天的光陰是短暫的,但就這短短的十天,我們得到這一生中難以得到的東西——團隊的精神、堅強的意志、開闊的思想、真摯的友情。我們沒有虛度這十天,沒有放縱這十天,我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務,我不得不感嘆:原來時間還可以這樣度過,生活還可以這樣生活。

工作篇

*月8日早上6點,我們陶行知協會一行人兵分兩路,朝着各自的目的地正式啓程。伴隨着《真心英雄》的歌聲,我們跨出了學校的大門。經過大約4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一組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山東省泰安市接山鄉中套村中套國小。此時,天上下起了濛濛小雨,給我們造成了些許不便。

我們第一時間與當地村委取得了聯繫,以得到他們的支持,我們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當地政府思想似乎比較陳舊,在思想上難以接受我們的支教調研活動,又需要向上級請示,我們在村委等了好長時間,飯都沒吃,不過最終章還是蓋下來了,我們很興奮。

回到學校已經是下午,國小校長已經等在那裏,他帶領我們在學校參觀了一下,國小的條件似乎還不錯,這點有點令我們失望,我們還是想要更艱苦的環境,不過後來遇到的困難足以讓我們打消這個念頭。

生活篇

生活的環境比原本想象的要複雜,原來在學校不是問題的問題到這兒全成了問題。先解決吃飯的問題,還好,學校有一間廢棄的伙房,貌似n久沒人用了,門框上插塊生鏽的牌子,隱約看見“食堂”二字。我們把小屋子收拾了一下,把佈滿灰塵的大鍋刷地嶄新,又買了柴米油鹽,這些用了我們半天的時間。然後就是住宿問題,沒有住的地方我們只能睡教室,桌子並起來做牀,衣服跟幾本書疊起來做枕頭。晚上我們點着蚊香擦着花露水,但效果不佳,依然有蚊子困擾。睡前幾個男生總會拿着手電圍着校園轉一圈,美其名曰:巡邏。

飯菜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吃的全是蔬菜:茄子、豆角、黃瓜,好像就沒別的了。這給要減肥的同志提供了機會,我也深刻的體會了“十天不知肉味”是個什麼滋味。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可愛的7個女生會做飯的還真沒幾個,我們的大廚主要由一名男生擔任,他家有個小餐館,按理說烹飪技術應該會不差,不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肉大廚炒菜也不會香。我也沒啥水平,就只能燒火,當了差不多十天火夫。注意,大竈燒火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經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我燒的火機基本上可以與煤氣竈媲美了。

這十天,我們一起說一起笑,這不是苦中作樂,這些快樂都是我們發自內心的,又一句話比較適合形容我們的感受:“有一種幸福叫做吃苦。”

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一起工作,一起玩,一起鬧——友誼便在無聲無息中培養了起來,我覺得我們協會的人都是世上最可愛的人。最後一天晚上,我們一起聚餐,大家對這十天的生活有種種感嘆,感嘆十天的不知肉味,感嘆十天的快樂,感嘆十天的艱辛,感嘆十天的充實,感嘆十天的短暫。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清淡卻不寡味,真實而又充實,艱辛卻也快樂。

感動篇

十天結束,我們走了,帶着激情與思考,帶着感到與收穫,看着孩子們的揮淚送別,聽着他們用哭啞的聲音喊着:“哥哥姐姐們,再陪我們一天吧,就一天!”我真想落淚,但是我們還是走了,告訴他們:“我們還會回來。”

十天,短暫卻永恆的十天,這十天註定是不平凡的十天,十天中,我們在汗水中經歷了許多,學會了許多,沒有水電的日子,我們想辦法挺過了,幾個女生集體發燒的日子,我們也挺過了,經歷就是成長,我們在實踐中慢慢變得堅強,我們熬過了思鄉之苦,頂住了烈日之毒,忍受了生活之艱,我們好像一團火,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我們擔起了自己的責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義無反顧的付出纔會又理直氣壯的收穫。十天,我們黑了、瘦了,我們收穫了友誼,收穫了感動,收穫了成熟,收穫了堅強。辛酸的淚水,真心的微笑,堅強的背影構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

真的,不虛此行。

【第5篇】2022暑期大學生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

時光如流水,總在我們不經意間靜靜地流逝,不知不覺在大學已度過了兩年的時光,迎來了我上大學的第二個暑假,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過去一半,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充分利用假期來鍛鍊自己,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2022暑期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我想一個大學生之所以有別於中學生就在於他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爲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

誰說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風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七月流火、酷熱難耐,正是這樣的盛夏時節,我們義無反顧的加入了支教的隊伍。我想自己不是因爲一時的好奇和衝動而參加這次義務支教的!聽過很多大學生下鄉支教的故事,當然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的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爲了幫助貧困的孩子,從城市來到農村,遠離了舒適的生活,僅僅是爲了心中那份美好的信念——幫助他人。那時的我心靈裏就種下了大學支教這一夢想的種子。

x月29日我們踏上了支教的征程,隊友們在車上唱起了隊歌,大家都懷着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有了隊友的鼓勵,我更加堅信我會做得更好!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支教的地方——插花國小。大家下車後將自己的物品搬回自己寢室,然後將寢室整理好後,便下去開會。會上校長給我們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隨後介紹了學校周圍的一些概況。此時,學校給我的整體印象不錯,畢竟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了,而且該校深得羣衆的好評。我想一個學校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七天的支教生活,從第一天晚上到插花的那頓飯開始,我們就和那裏的村民打上了交道,他們的淳樸、熱情使我們很快融入他們的集體。一路的疲勞經過第二天的休整早就煙消雲散了。第三天我們的支教生活便正式開始,那天走進教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羣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睛,還有村裏孩子那份質樸與純真,社會實踐報告《2022暑期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看着這樣一羣孩子,我們怎能不盡我們那份力!很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幾乎每天都有新學生加入到我們這裏。混合年級的人數一直在不斷增加,剛開始班級還有空的桌位,到後來有的同學都擠在一起。

在支教期間,我們除了每天有課的老師去上課外,沒課的老師也要去做助教。此外,我們實行每天一會制,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試圖打開學生的視野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語文、英語、數學、日語、歷史、化學、生物、思想品德、生活小課堂、手工、繪畫、舞蹈、古箏、象棋、跆拳道、書法、乒乓球,讓他們通過學習瞭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我所帶的課是數學,當我第一次踏進五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有點緊張,畢竟第一次走上講臺去給學生們上課,那一刻的我有點自豪同時也有點擔憂,自豪的是我能夠站在這個講臺,擔憂的是自己教不好,尤其是站在窗外的家長,無形中給我增加了些壓力。見到孩子們,最先受吸引的絕對是他們那雙雙閃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詞語來修飾他們給我帶來的感覺,原以爲會很尷尬,會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我們很快進入角色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上課時同學們很活躍,也許是年齡差不多的緣故吧,下課後同學生的家長交流,才知道大部分同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當時我很心酸,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爲孩子付出了太多。雖然交流時語言有時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我們的心是彼此相通的,那就是讓他們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廣的瞭解。當然除了教數學外我還帶象棋班,象棋班的小朋友們水平參差不齊,各個年級的都有,於是我們將水平差不多的小朋友安排在一起,對於零基礎的小朋友我們手把手式教學,教他們擺棋,給他們講棋盤上棋子的走法等。

支教中另外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是家訪,對於每個隊員來說,家訪可謂刻骨銘心。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學生家庭的相關信息和同學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次家訪中我發現同學們都有些共同點,一是這些孩子很少能夠自覺完成學習任務,並且雙休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二是同學很少在家做家務。這些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留守兒童的一種現狀吧!

這次支教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在這有限的時間裏,我體會到作爲一名國小教師的不易。第一、從事教學工作需要專心,爲了能夠將課程上好,活躍課堂氛圍,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準備,雖然對於一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學知識不在話下,但我還是絲毫不敢馬虎,上網搜尋資料。第二、作爲一名教師需要耐心,面對一羣羣年齡不足十歲的國小生,他們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都有其特點和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而爲之。對於學生不解的問題我們應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同時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

一週的支教生活在我們心裏已是沉甸甸的回憶,豐富了我們的大學生活,更是爲我們的人生旅程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同時從我們支教的隊友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第6篇】2022年4月大學生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報告1

今年暑假參加華南師範大學三下鄉“星星點燈”服務隊,和班裏的同學來到了惠州市博羅縣公莊中學進行了爲期十天的下鄉支教活動。

7月15號下午四點鐘左右,經過三個鐘頭的顛簸,來到這所四周都是水稻地的中學。校長的熱情接待,略顯簡陋的宿舍,相對齊備的教學設施,這是第一天的模糊印象。晚上在校方安排的教師辦公室裏,全隊的同學都在爲第二天的正式開課精心準備。此後的每一個晚上,辦公室的燈從來是這所學校最晚熄滅的。

7月16號正式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通過六節課和一次班會課,我對自己的表現共有一下幾點的總結。第一,與學生的交流地還是停留在學生的層面,或者說是更像大姐姐,而不是老師。這樣雖然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增加了個人的親和力,但是對於現實中真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掌握尺度不好。第二,備課不充分。上課 之後才知道有很多的變數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比如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究竟如何,課程難易重點等問題都造成了上課中思路卡殼情況。第三,能夠很好地調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注意。在釋疑上也能運用新穎方法巧妙地解釋詞語。

而通過這整個三下鄉活動,從真正地爲需要幫助的人做些事情的初衷到結束,我收穫了很多:一羣可愛天真的孩子,一夥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段難忘的經歷。在這段 日子裏,我也學會了很多,比如獨立堅強。一直以來自己都是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最遠也只是去了個鄰近城市讀書。這次真正地去條件較爲艱苦的地區,體驗生活。和那些孩子一起,我只能說自己是去體驗生活。他們的生活在我看來是簡單的近乎於純粹,沒有太多的要求。我也學會了簡單。在那個一眼可以望盡的中學,每 天都是三點一線、特別單純的生活,我卻很充實。充實,因爲自己是被需要的;充實,因爲學生的渴望的眼神;充實,因爲我和我的夥伴一起共進步。

結束之後,我想得的是那些學生是否在這次活動學到了什麼,我是否真的給他們帶來了些許不一樣的知識的光芒,他們以後會怎麼樣。初爲人師,我想自己已經盡了 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引導他們。感恩是我給他們講過的一課,也是我想啓迪他們的。令我感動的是在臨別贈送的班級卡片上,他們寫着“感恩”。我想他們已經領悟了 我的感恩真諦:giving is receiveing.謝謝你們,我的學生。

感謝這次三下鄉,給了我一次鍛鍊的機會,瞭解自身,瞭解他人的機會,給了我一次奉獻也是獲得的機會……生活繼續着,收穫也將繼續。感謝三下鄉。

【第7篇】暑期大學生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

時光如流水,總在我們不經意間靜靜地流逝,不知不覺在大學已度過了兩年的時光,迎來了我上大學的第二個暑假,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過去一半,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充分利用假期來鍛鍊自己,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2022暑期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我想一個大學生之所以有別於中學生就在於他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爲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

誰說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風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七月流火、酷熱難耐,正是這樣的盛夏時節,我們義無反顧的加入了支教的隊伍。我想自己不是因爲一時的好奇和衝動而參加這次義務支教的!聽過很多大學生下鄉支教的故事,當然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的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爲了幫助貧困的孩子,從城市來到農村,遠離了舒適的生活,僅僅是爲了心中那份美好的信念——幫助他人。那時的我心靈裏就種下了大學支教這一夢想的種子。

x月29日我們踏上了支教的征程,隊友們在車上唱起了隊歌,大家都懷着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有了隊友的鼓勵,我更加堅信我會做得更好!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支教的地方——插花國小。大家下車後將自己的物品搬回自己寢室,然後將寢室整理好後,便下去開會。會上校長給我們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隨後介紹了學校周圍的一些概況。此時,學校給我的整體印象不錯,畢竟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了,而且該校深得羣衆的好評。我想一個學校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七天的支教生活,從第一天晚上到插花的那頓飯開始,我們就和那裏的村民打上了交道,他們的淳樸、熱情使我們很快融入他們的集體。一路的疲勞經過第二天的休整早就煙消雲散了。第三天我們的支教生活便正式開始,那天走進教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羣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睛,還有村裏孩子那份質樸與純真,社會實踐報告《2022暑期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看着這樣一羣孩子,我們怎能不盡我們那份力!很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幾乎每天都有新學生加入到我們這裏。混合年級的人數一直在不斷增加,剛開始班級還有空的桌位,到後來有的同學都擠在一起。

在支教期間,我們除了每天有課的老師去上課外,沒課的老師也要去做助教。此外,我們實行每天一會制,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試圖打開學生的視野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語文、英語、數學、日語、歷史、化學、生物、思想品德、生活小課堂、手工、繪畫、舞蹈、古箏、象棋、跆拳道、書法、乒乓球,讓他們通過學習瞭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我所帶的課是數學,當我第一次踏進五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有點緊張,畢竟第一次走上講臺去給學生們上課,那一刻的我有點自豪同時也有點擔憂,自豪的是我能夠站在這個講臺,擔憂的是自己教不好,尤其是站在窗外的家長,無形中給我增加了些壓力。見到孩子們,最先受吸引的絕對是他們那雙雙閃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詞語來修飾他們給我帶來的感覺,原以爲會很尷尬,會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我們很快進入角色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上課時同學們很活躍,也許是年齡差不多的緣故吧,下課後同學生的家長交流,才知道大部分同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當時我很心酸,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爲孩子付出了太多。雖然交流時語言有時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我們的心是彼此相通的,那就是讓他們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廣的瞭解。當然除了教數學外我還帶象棋班,象棋班的小朋友們水平參差不齊,各個年級的都有,於是我們將水平差不多的小朋友安排在一起,對於零基礎的小朋友我們手把手式教學,教他們擺棋,給他們講棋盤上棋子的走法等。

支教中另外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是家訪,對於每個隊員來說,家訪可謂刻骨銘心。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學生家庭的相關信息和同學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次家訪中我發現同學們都有些共同點,一是這些孩子很少能夠自覺完成學習任務,並且雙休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二是同學很少在家做家務。這些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留守兒童的一種現狀吧!

這次支教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在這有限的時間裏,我體會到作爲一名國小教師的不易。第一、從事教學工作需要專心,爲了能夠將課程上好,活躍課堂氛圍,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準備,雖然對於一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學知識不在話下,但我還是絲毫不敢馬虎,上網搜尋資料。第二、作爲一名教師需要耐心,面對一羣羣年齡不足十歲的國小生,他們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都有其特點和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而爲之。對於學生不解的問題我們應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同時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

一週的支教生活在我們心裏已是沉甸甸的回憶,豐富了我們的大學生活,更是爲我們的人生旅程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同時從我們支教的隊友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第8篇】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下鄉支教實踐

登上返回黔西的中巴車,我回頭望了望一大早趕了幾裏山路來送行的學生,看着那些眼眶溼潤的孩子們,誰也不說話,整齊地站成一排,投來一種不捨與難過的眼神目送我們駛出這條顛簸的山路。捧着學生離別前送我的鮮花,我微笑着向他們揮手作別,只想把微笑當作離別的祝福。但此時,我的內心又是何其的不捨,捨不得這羣單純可愛的山裏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好好成長,等過些年我一定要再回來看看他們。

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回顧自己着在貴州實踐的點點滴滴,這半個月的難忘經歷不僅賜予我一輩子受用的收穫,也給我的心靈帶來觸動。其實,我一開始就明白,我們這些大學生來支教,並不能給山裏的孩子帶來多大的改變。我們實踐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個月,而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極爲有限。但通過這十二天的教學和接觸,學生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進步也是可見的。很多學生從內向孤僻變得活潑開朗,從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到積極踊躍地舉手發言,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到最後瞭解百科,還有的學生從沒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立志成爲對祖國做貢獻的人,更有的學生連唱國歌都不會,到後來卻變成小小的愛國主義少年,正是孩子們這種渴望走出大山的慾望在不斷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而我們這羣在大學裏接受理論學習的青年,來到邊遠地區吃苦實踐並不斷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淺。從剛開始來到這裏的不習慣,到最後的的捨不得離開;從第一次講課略有些緊張,到後來嫌一節課的時間太短而不夠講;從一開始去家訪時走不慣山路,到後來的輕鬆自如,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適應,每一天都在進步。除此之外,我不僅收穫了與隊友之間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穫了一份純潔的師生情,更收穫了一種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作爲大學生應該承擔的一份社會責任,爲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做準備

通過緊張的招募面試,我幸運地成爲去貴州支教的一員。爲了此次暑期實踐的開展順利,愛心社隊友相互協作分工、互幫互助,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僅如此,暑期實踐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前期任務。

六月份的畢業跳蚤市場上多了我們忙碌的身影,大家擠出考試複習的時間,穿梭在梧桐路和愛心社倉庫之間搬運捐贈物資,頂着炎炎烈日進行義捐義賣。通過三天的努力,我們籌集了六百多元的愛心義款,並將它全部用來買帶去給孩子們的文體用品。然而,課程準備也是我們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要在六月份緊張的考試複習之餘準備半個月的教學課程,我每天自習後就去圖書館蒐集適合帶去給那裏孩子的百科知識,世界地理知識等,精心的準備只想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六月初,我們就開始了每晚3000米的體能訓練,目的在於增強隊員的身體素質,磨練隊員堅韌的毅力。起初3000米的跑程對平時不鍛鍊的隊員來說並非容易,但是從來沒有人偷懶、沒有人叫苦。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能輕鬆地跑下全程,這對我們支教期間每天走幾裏山路去家訪有了很大的體能幫助。在隊員的相互鼓勵和相互督促下,體能訓練一直堅持到去貴州的前一天晚上。

調整適應,潛心教學

x月6日抵達大水鄉,我們開始了爲期半個月暑期實踐。然而,在大水鄉實踐的居住環境、教學條件比我想象中的艱苦。居住條件極爲簡陋,我們在校長家堆放飼料的雜屋裏自己動手搭上不足四米的木板,八個人就擠在這張通鋪上。然而,潮溼的環境和肆虐的蚊蟲讓不少隊友的皮膚佈滿了紅色的疙瘩。後面一段時間,不少隊友生病了,帶來的藥已全部吃完,我們也只能拖着等它自然好。當地用水困難,我們十人的到來更是加重了附近的用水負擔,爲了節約用水,一盆洗臉水我們十名隊友就共着洗,而實踐的半個月誰也不忍心用緊缺的水洗澡。每天上課回來,我們自己做飯,沒有其他菜就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土豆不夠吃就用白糖下飯。儘管條件很艱苦,但是我們從不抱怨,只把心思放到教學上,因爲我們明白“吃些苦不算什麼,把教學搞好,讓學生有所收穫,這纔是最重要的。”

聽說學校平時只給孩子們開設語文、數學兩門課程,而美術、音樂、體育這些課程孩子們都沒有接觸過。爲了讓學生能在短時間裏能掌握更多外界的知識,瞭解更廣泛的知識面,獲取更多的學習樂趣,我們準備了地理、歷史、音樂、繪畫、剪紙、詩歌、體育英語等多們課程。按照往年支教的時候是由兩名隊員配合教學,今年也是如此,這樣相互配合的教學能使課堂更加活躍,也更便於交流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並能及時改正。

我所教的是五六年級的世界地理、英語和各年級的音樂。在與申伶坤配合教五六年級世界地理的過程中,我注重調整難易程度,方便學生掌握世界地理最基礎的知識,並展開各地地形、人口、經濟狀況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世界各地的情況有簡單的瞭解。課後有學生對世界軍事很感興趣,我很樂意與他們進行着方面的交流,將我瞭解的軍事知識告訴他們。爲了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我會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知識搶答,同時也能帶他們回顧上節課講的內容。此外,我還與張瑜彬配合教五六年級的英語。之前他們沒有任何基礎,我們便從簡單的a、b、c教起,而這26個字母對他們來說卻不是那麼容易記住的。我們就教學生唱字母歌,利用字母歌來記憶就更加容易了。考慮到他們的接受程度,我們只教了一些簡單的單詞,比如各種小動物、蔬菜。口語發音卻成爲教學中一大難題,學生的發音夾着濃濃的貴州方言,還有些輔音根本發不正確,我和張只好對單詞讀音進行分解,一遍一遍帶讀,一個一個地糾正發音。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終於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並且逐漸改正過來。做老師的看着學生一點點的進步,我感到很是欣慰。

結合主題教育,改進教學不足

“我深愛着我的祖國”爲慶祝建國六十週年,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本次實踐的教學主題是“支教助學,愛我祖國”。爲此,我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如抗日曆史、名族英雄、愛國歌曲、中國地理等,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瞭解在歷史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愛國教育的課堂上,隊員們注意教學方式的創新,講課堂辦得生動、有趣。魏翠蘭、高嵩涓在給一三級上剪紙課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孩子們剪圖拼成一幅畫以體現對祖國的愛。三年級的趙歡同學將花朵和貼在紙剪的國旗周圍,他說“我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希望祖國越來越好。”這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而我個人的愛國課堂,注重趣味、多樣,把愛國精神融入到地理、音樂、百科的課堂之中。在和申伶坤配合將中國地理的時候,我們以從多個角度展開講的方式向學生介紹中國歷史名城、中國國際地位等知識,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地大物博、綜合實力雄厚的中國。然而讓所有隊員吃驚的是,這裏的學生不會唱國歌,也不知道國歌是什麼或是有什麼意義,於是隊員們一遍一遍教會各個年級的學生學會唱國歌。

在課餘時間,我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在反省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與其他隊員討論並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在給一三年級合班上百科的時候,我會發現內容適合三年級的,那麼一年級的同學聽不懂,而內容適合一年級同學,三年級的同學聽起來又很乏味。琢磨之後,我把內容難易程度進行中和,並從百科知識中引出有趣的成語故事,這樣課堂氣氛就更加活躍了。

收穫與體驗並行

如果問我此行有何感觸,我定會一個字也說不上來,那點滴的感動、對不幸學生的感嘆、內心的震顫只能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每一次對貧困學生或是留守兒童進行家訪,都會給我留下深深的觸動。黑暗潮溼的屋子,雜亂的居住環境,還有那與孩子的年齡極爲不符的粗活重活,讓我不禁想爲那些瘦弱的孩子做些什麼。內向卻懂事的留守兒童陳錦在父母打工的十年來只見過他們幾面,他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爲命。他只是千萬留守兒童的縮影,他處在一個缺少愛也需要被社會關注的羣體。通過這次實踐,我第一次近距離地在艱苦的環境中接觸貧困家庭、接觸留守兒童,瞭解農村教育的現狀。然而,我此行能做的只是給孩子們帶來些快樂與新鮮,把外面的世界展示給他們看,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能走出貧瘠的大山。不得不說,支教實踐也從許多方面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享樂”我將從現在開始努力奮鬥,將來能致力於愛心事業,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弱勢羣體,爲和諧社會的發展諸如新的力量。

在這半個月支教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教會山區的孩子們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給孩子們帶來許多樂趣,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外界的新鮮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在艱苦環境下進行實踐,磨礪了意志,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回到學校也會將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光大。我認爲有些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缺失的就是一種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而這種精神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漸培養,敢於吃苦,樂於奉獻。作爲大學生將來要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把愛心奉獻給需要幫助的羣體,同時也收穫了寶貴的經驗。

【第9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下鄉支教調研

這次去**的支教活動,來得有點突然,前一批志願者才從那裏剛剛回來不久,下一批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纔出發,在幾個志願者的牽引下,終於聯繫到了那邊快樂帳篷國小的負責人,在悉知人手調配不夠的情況下,匆忙中自己一人踏上這次的汶川支教行動去。可以說我很幸運,幸運地來到汶川縣蘿蔔寨支教。在出發之前對那裏的印象——廢墟,驚恐,混亂...甚至是一無所知,但是沒有料到這次經歷會給我帶來那麼大的影響,直到回來,才發現原來我的心已經無形中被淨化了,如果說是徹底地改變了會有些過火,那麼可以說是心變得開闊了,思想變得簡單而深刻了!

從廣州到成都,再從成都到汶川,最後到達位於蘿蔔寨的快樂帳篷國小分點,折騰了兩天多的時間。坐在從成都到汶川的汽車上,汽車在盤蜷的山路里飛快的開着,原本以爲十五個小時的車程會是很艱辛的,但後來發現沿途的風景秀麗,旅遊風景區黃龍九寨溝,藏羌特色縣松潘,第一次真切體會到了“車在山上走,人在畫中游”的意境。途中看着窗外的美不勝收的風景,心情很複雜,如果沒有地震,這裏會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如果沒有地震,可能沒多少人會知道這個地方;如果沒有地震,我想我也不會來到這裏了。

說實話,路程很辛苦,剛到汶川縣城,看到那裏的具體情況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很多,樓房還在,生活用品供需都很正常,人們的基本生活都是有保障的,心裏至少是有點安慰的。很多當地人告訴我,蘿蔔寨那個地方已是一片廢墟,毀得不成樣子,無數個念頭想終止此次之行,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爲着一個承諾。黃沙漫天,渾濁的江水承載着地震帶給我們的悲痛和堅強。

終於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蘿蔔寨的帳篷國小,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貼近原始的村寨裏的孩子,他們衣杉襤褸,臉上顯露出泥土的顏色,卻活潑可愛,聰明熱情,充滿靈氣,活得真實而開心!不知怎麼的,當看着這一張張稚嫩的笑臉,充滿希望的眼睛心裏有股說不出來的感受,這麼天真爛漫的孩子生活在如此貧窮簡陋的地方,地震後失去了親人,他們還小,許多事還不懂。可我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我下決心一定要儘自己的力量教育他們,也許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但我也希望我的到來會給他們的人生增添色彩,最起碼能讓他們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期裏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剛開始上課的前幾天,總是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傷害着這羣剛遭受這樣大災難的孩子們,總是小心翼翼的說話和做任何事情。結果發現,原來我錯了,孩子們可以和你很輕鬆的暢談着地震,可以很自然的和你聊着家裏的情況,地震帶給他們的不是恐懼,害怕!而是堅強!異常的頑強!那裏的孩子,家裏基本上都毀了,全都是住在帳篷裏或者是臨時搭建的房子裏,有些孩子失去了親人,還有些孩子甚至成爲了孤兒。但是,他們的臉上永遠都是閃耀着燦爛的笑容,絲毫沒有災難過後的愁雲籠罩。可以說,是他們的純真質樸的笑容感動了我們每一個志願者!

在課堂裏,每天看到的是一張張渴望知識的臉龐;在遊戲運動中,看到的是一個個活躍的身影。

簡單的生活,簡單的人們,簡單的處事,在這裏一切都變得很簡單很簡單。

xx年9月20日是我們6名志願者和孩子們,還有寨子裏的大哥大姐們在篝火中和歌舞中度過我們在羌寨的最後一個夜晚。離開的惆悵情緒總是籠罩着我們每一個人,在課室外看看這裏的天空,望望這裏的高山,想想這裏的鄉親這裏的孩子們以及現在和曾經在一起的志願者們,回憶着從到這裏開始的每一天。

教室裏,還很清晰的是站在黑板前拿着棍子在上課的情形;

教室旁,還記得某個雨天我們從山下歸來,冒着雨疏通教室帳篷四周的水溝;

帳篷外,多少個夜晚我們就在這裏度過,和孩子們玩着各種的遊戲,總是不覺得厭煩.

【第10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範文

時光如流水,總在我們不經意間靜靜地流逝,不知不覺在大學已度過了兩年的時光,迎來了我上大學的第二個暑假,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過去一半,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充分利用假期來鍛鍊自己,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我想一個大學生之所以有別於中學生就在於他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爲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

誰說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風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七月流火、酷熱難耐,正是這樣的盛夏時節,我們義無反顧的加入了支教的隊伍。我想自己不是因爲一時的好奇和衝動而參加這次義務支教的!聽過很多大學生下鄉支教的故事,當然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的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爲了幫助貧困的孩子,從城市來到農村,遠離了舒適的生活,僅僅是爲了心中那份美好的信念——幫助他人。那時的我心靈裏就種下了大學支教這一夢想的種子。

6月29日我們踏上了支教的征程,隊友們在車上唱起了隊歌,大家都懷着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有(本文轉自實用工作文檔頻道)了隊友的鼓勵,我更加堅信我會做得更好!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支教的地方——插花國小。大家下車後將自己的物品搬回自己寢室,然後將寢室整理好後,便下去開會。會上校長給我們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隨後介紹了學校周圍的一些概況。此時,學校給我的整體印象不錯,畢竟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了,而且該校深得羣衆的好評。我想一個學校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七天的支教生活,從第一天晚上到插花的那頓飯開始,我們就和那裏的村民打上了交道,他們的淳樸、熱情使我們很快融入他們的集體。一路的疲勞經過第二天的休整早就煙消雲散了。第三天我們的支教生活便正式開始,那天走進教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羣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睛,還有村裏孩子那份質樸與純真。看着這樣一羣孩子,我們怎能不盡我們那份力!很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幾乎每天都有新學生加入到我們這裏。混合年級的人數一直在不斷增加,剛開始班級還有空的桌位,到後來有的同學都擠在一起。

在支教期間,我們除了每天有課的老師去上課外,沒課的老師也要去做助教。此外,我們實行每天一會制,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試圖打開學生的視野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語文、英語、數學、日語、歷史、化學、生物、思想品德、生活小課堂、手工、繪畫、舞蹈、古箏、象棋、跆拳道、書法、乒乓球,讓他們通過學習瞭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我所帶的課是數學,當我第一次踏進五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有點緊張,畢竟第一次走上講臺去給學生們上課,那一刻的我有點自豪同時也有點擔憂,自豪的是我能夠站在這個講臺,擔憂的是自己教不好,尤其是站在窗外的家長,無形中給我增加了些壓力。見到孩子們,最先受吸引的絕對是他們那雙雙閃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詞語來修飾他們給我帶來的感覺,原以爲會很尷尬,會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我們很快進入角色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上課時同學們很活躍,也許是年齡差不多的緣故吧,下課後同學生的家長交流,才知道大部分同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當時我很心酸,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爲孩子付出了太多。雖然交流時語言有時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我們的心是彼此相通的,那就是讓他們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廣的瞭解。當然除了教數學外我還帶象棋班,象棋班的小朋友們水平參差不齊,各個年級的都有,於是我們將水平差不多的小朋友安排在一起,對於零基礎的小朋友我們手把手式教學,教他們擺棋,給他們講棋盤上棋子的走法等。

支教中另外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是家訪,對於每個隊員來說,家訪可謂刻骨銘心。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學生家庭的相關信息和同學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次家訪中我發現同學們都有些共同點,一是這些孩子很少能夠自覺完成學習任務,並且雙休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二是同學很少在家做家務。這些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留守兒童的一種現狀吧!

這次支教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在這有限的時間裏,我體會到作爲一名國小教師的不易。第一、從事教學工作需要專心,爲了能夠將課程上好,活躍課堂氛圍,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準備,雖然對於一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學知識不在話下,但我還是絲毫不敢馬虎,上網搜尋資料。第二、作爲一名教師需要耐心,面對一羣羣年齡不足十歲的國小生,他們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都有其特點和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而爲之。對於學生不解的問題我們應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同時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

一週的支教生活在我們心裏已是沉甸甸的回憶,豐富了我們的大學生活,更是爲我們的人生旅程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同時從我們支教的隊友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第11篇】2022年大學生三下鄉支教社會實踐活動報告心得體會

這個暑假,我在xx進行了爲期9天的支教活動。我被安排擔任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剛開始我覺得有點壓力,畢竟我面對的是已經畢業的六年級升七年級的學生。由於期間有颱風康森的阻撓,我們不得已得把xxx兩天的課程取消了,很多學生都說,老師可不可以補回被颱風“吹”走的課啊。想再爲他們多上幾節課,但是沒辦法,還是要服從我們隊的安排。

很慶幸自己加入了這個團隊,9天的時光雖然很短暫,但是我卻收穫很多。雖然我們住的條件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差,這也能夠鍛鍊到我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空去幫阿姨洗洗菜,飯後收拾盆子。我們都很團結,互助,在共同的工作中,我們一起克服困難,增進了解,增進友誼。

一開始,孩子們有些靦腆,對於我們這些初次見面或者見過一次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有些拘束。可是他們身上的朝氣和渴望是無法遮掩的。學生們從見面會的不肯靠近,到與我們互相嬉戲打鬧,再到臨別的依依不捨,這個過程記錄着我們之間的情誼。

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一眨眼9天就過去了,支教的生活很充實,雖然天氣很熱,每天晚上我們幾乎都呆在教室(我們睡覺的地方),想着這時候我的好多朋友都在家裏吹着空調玩着電腦,多麼閒適開心!而我們,在教室裏,吹着我們的只有幾臺電風扇,說真的,還真挺艱苦的,二十幾個女生擠在一個教室裏,沒蚊帳、沒牀,大家打着地鋪,席子緊靠着席子。我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冷醒的,最不幸運的是有很多飛蛾,結果我中招了,皮膚爛幾處了。但是當我看到那一雙雙清澈的大眼睛,我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剛開始時,我在第一節自我介紹中發現孩子們不敢大膽表現,明顯缺少自信,於是我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溝通,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信,努力讓孩子們有一個輕鬆快樂的暑假。

有幸自己也能親身提前體會一下做教師的滋味,鍛鍊一下自己。當我第一次踏上講臺,沉着地看着臺下幾十雙求知的眼睛,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彷彿又出現了當年自己讀國小的那一幕幕……在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主動性還是不夠高,有的同學甚至不肯站起來回答問題,有些同學愛開小差,喜歡說話等等問題,這都需要我們想出一定的對策去解決的。每次上課,都會有老師在教室後面聽課的,而我沒上完課也都會向聽課的老師瞭解自己上課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改正,提高自己的師範技能。

雖然這只是一次實踐活動,我們只做了9天的教師,但我知道我們肩上的擔子並不輕,要上好每一堂課,讓這些調皮的學生對我們上的課感興趣,這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況且是對於我們這幫自己還是學生的老師,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支教的日子裏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快樂的。畢竟和這些孩子年齡本來相差不大,我們就像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他們會在課餘時間和我們聊天,或放學後留下來和我們幾個老師聊天,唱歌,會和我們說他們的心裏話。他們不禁讓我們重新體會到了孩子的純潔真誠,也讓我們在忙碌之餘、放鬆之瞭解到自己的不足……

即使我們那時馬上就走了也許今後都不會再見面,可是竟然就這麼像認識許久的親人般捨不得分離。他們一大早就回學校幫我們打掃好校園的衛生,幫行李,和我們拍照留念,特別是走之前班裏的幾個很熟的女生還來送我們,陪我們聊天。走之前也有很多我不是我教的學生一直問我要照片、要手機號、要q號,不停地寫留言,簽名。一直說着老師可不可以不要走不要走…叫我們有時間記得要去看看他們

1.大學生個人的大學社會實踐報告書

2.2022年暑期醫院社會實踐報告

3.關於大學生建築工程暑假社會實踐報告書

4.大學生暑期自己創業社會實踐報告

5.2022關愛老年人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6.2022大學生進出口公司社會實踐報告格式

7.2022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四風建設調查社會實踐報告

8.暑期食品藥品安全宣傳社會實踐報告

9.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本參考

10.2022暑期實踐個人總結範文

11.2022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1500字

12.2022寒假做家教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13.寒假社會實踐總結範文

14.國中生寒假實踐報告

15.大學生暑假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範文總結2000

16.大學生暑期燈具公司社會實踐報告格式2000

17.暑期城市生存體驗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18.暑期護士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19.2022暑期關於公司文員實踐報告範文

20.寒假打工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範文

21.最新暑假會計實習報告會實踐報告格式2000

【第12篇】2022年大學生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報告

登上返回xx的中巴車,我回頭望了望一大早趕了幾裏山路來送行的學生,看着那些眼眶溼潤的孩子們,誰也不說話,整齊地站成一排,投來一種不捨與難過的眼神目送我們駛出這條顛簸的山路。捧着學生離別前送我的鮮花,我微笑着向他們揮手作別,只想把微笑當作離別的祝福。但此時,我的內心又是何其的不捨,捨不得這羣單純可愛的山裏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好好成長,等過些年我一定要再回來看看他們。

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回顧自己着在貴州實踐的點點滴滴,這半個月的難忘經歷不僅賜予我一輩子受用的收穫,也給我的心靈帶來觸動。其實,我一開始就明白,我們這些大學生來支教,並不能給山裏的孩子帶來多大的改變。我們實踐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個月,而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極爲有限。但通過這十二天的教學和接觸,學生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進步也是可見的。很多學生從內向孤僻變得活潑開朗,從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到積極踊躍地舉手發言,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到最後瞭解百科,還有的學生從沒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立志成爲對祖國做貢獻的人,更有的學生連唱國歌都不會,到後來卻變成小小的愛國主義少年,正是孩子們這種渴望走出大山的慾望在不斷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而我們這羣在大學裏接受理論學習的青年,來到邊遠地區吃苦實踐並不斷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淺。從剛開始來到這裏的不習慣,到最後的的捨不得離開;從第一次講課略有些緊張,到後來嫌一節課的時間太短而不夠講;從一開始去家訪時走不慣山路,到後來的輕鬆自如,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適應,每一天都在進步。除此之外,我不僅收穫了與隊友之間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穫了一份純潔的師生情,更收穫了一種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作爲大學生應該承擔的一份社會責任,爲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做準備

通過緊張的招募面試,我幸運地成爲去貴州支教的一員。爲了此次暑期實踐的開展順利,愛心社隊友相互協作分工、互幫互助,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僅如此,暑期實踐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前期任務。

六月份的畢業跳蚤市場上多了我們忙碌的身影,大家擠出考試複習的時間,穿梭在梧桐路和愛心社倉庫之間搬運捐贈物資,頂着炎炎烈日進行義捐義賣。通過三天的努力,我們籌集了六百多元的愛心義款,並將它全部用來買帶去給孩子們的文體用品。然而,課程準備也是我們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要在六月份緊張的考試複習之餘準備半個月的教學課程,我每天自習後就去圖書館蒐集適合帶去給那裏孩子的百科知識,世界地理知識等,精心的準備只想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六月初,我們就開始了每晚3000米的體能訓練,目的在於增強隊員的身體素質,磨練隊員堅韌的毅力。起初3000米的跑程對平時不鍛鍊的隊員來說並非容易,但是從來沒有人偷懶、沒有人叫苦。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能輕鬆地跑下全程,這對我們支教期間每天走幾裏山路去家訪有了很大的體能幫助。在隊員的相互鼓勵和相互督促下,體能訓練一直堅持到去貴州的前一天晚上。

調整適應,潛心教學

x月6日抵達大水鄉,我們開始了爲期半個月暑期實踐。然而,在大水鄉實踐的居住環境、教學條件比我想象中的艱苦。居住條件極爲簡陋,我們在校長家堆放飼料的雜屋裏自己動手搭上不足四米的木板,八個人就擠在這張通鋪上。然而,潮溼的環境和肆虐的蚊蟲讓不少隊友的皮膚佈滿了紅色的疙瘩。後面一段時間,不少隊友生病了,帶來的藥已全部吃完,我們也只能拖着等它自然好。當地用水困難,我們十人的到來更是加重了附近的用水負擔,爲了節約用水,一盆洗臉水我們十名隊友就共着洗,而實踐的半個月誰也不忍心用緊缺的水洗澡。每天上課回來,我們自己做飯,沒有其他菜就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土豆不夠吃就用白糖下飯。儘管條件很艱苦,但是我們從不抱怨,只把心思放到教學上,因爲我們明白“吃些苦不算什麼,把教學搞好,讓學生有所收穫,這纔是最重要的。”

聽說學校平時只給孩子們開設語文、數學兩門課程,而美術、音樂、體育這些課程孩子們都沒有接觸過。爲了讓學生能在短時間裏能掌握更多外界的知識,瞭解更廣泛的知識面,獲取更多的學習樂趣,我們準備了地理、歷史、音樂、繪畫、剪紙、詩歌、體育英語等多們課程。按照往年支教的時候是由兩名隊員配合教學,今年也是如此,這樣相互配合的教學能使課堂更加活躍,也更便於交流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並能及時改正。

我所教的是五六年級的世界地理、英語和各年級的音樂。在與申伶坤配合教五六年級世界地理的過程中,我注重調整難易程度,方便學生掌握世界地理最基礎的知識,並展開各地地形、人口、經濟狀況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世界各地的情況有簡單的瞭解。課後有學生對世界軍事很感興趣,我很樂意與他們進行着方面的交流,將我瞭解的軍事知識告訴他們。爲了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我會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知識搶答,同時也能帶他們回顧上節課講的內容。此外,我還與張瑜彬配合教五六年級的英語。之前他們沒有任何基礎,我們便從簡單的a、b、c教起,而這26個字母對他們來說卻不是那麼容易記住的。我們就教學生唱字母歌,利用字母歌來記憶就更加容易了。考慮到他們的接受程度,我們只教了一些簡單的單詞,比如各種小動物、蔬菜。口語發音卻成爲教學中一大難題,學生的發音夾着濃濃的貴州方言,還有些輔音根本發不正確,我和張只好對單詞讀音進行分解,一遍一遍帶讀,一個一個地糾正發音。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終於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並且逐漸改正過來。做老師的看着學生一點點的進步,我感到很是欣慰。

結合主題教育,改進教學不足

在愛國教育的課堂上,隊員們注意教學方式的創新,講課堂辦得生動、有趣。***在給一三級上剪紙課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孩子們剪圖拼成一幅畫以體現對祖國的愛。三年級的趙歡同學將花朵和貼在紙剪的國旗周圍,他說“我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希望祖國越來越好。”這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而我個人的愛國課堂,注重趣味、多樣,把愛國精神融入到地理、音樂、百科的課堂之中。在和申伶坤配合將中國地理的時候,我們以從多個角度展開講的方式向學生介紹中國歷史名城、中國國際地位等知識,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地大物博、綜合實力雄厚的中國。然而讓所有隊員吃驚的是,這裏的學生不會唱國歌,也不知道國歌是什麼或是有什麼意義,於是隊員們一遍一遍教會各個年級的學生學會唱國歌。

在課餘時間,我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在反省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與其他隊員討論並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在給一三年級合班上百科的時候,我會發現內容適合三年級的,那麼一年級的同學聽不懂,而內容適合一年級同學,三年級的同學聽起來又很乏味。琢磨之後,我把內容難易程度進行中和,並從百科知識中引出有趣的成語故事,這樣課堂氣氛就更加活躍了。

收穫與體驗並行

如果問我此行有何感觸,我定會一個字也說不上來,那點滴的感動、對不幸學生的感嘆、內心的震顫只能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每一次對貧困學生或是留守兒童進行家訪,都會給我留下深深的觸動。黑暗潮溼的屋子,雜亂的居住環境,還有那與孩子的年齡極爲不符的粗活重活,讓我不禁想爲那些瘦弱的孩子做些什麼。內向卻懂事的留守兒童陳錦在父母打工的十年來只見過他們幾面,他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爲命。他只是千萬留守兒童的縮影,他處在一個缺少愛也需要被社會關注的羣體。通過這次實踐,我第一次近距離地在艱苦的環境中接觸貧困家庭、接觸留守兒童,瞭解農村教育的現狀。然而,我此行能做的只是給孩子們帶來些快樂與新鮮,把外面的世界展示給他們看,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能走出貧瘠的大山。不得不說,支教實踐也從許多方面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享樂”我將從現在開始努力奮鬥,將來能致力於愛心事業,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弱勢羣體,爲和諧社會的發展諸如新的力量。

在這半個月支教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教會山區的孩子們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給孩子們帶來許多樂趣,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外界的新鮮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在艱苦環境下進行實踐,磨礪了意志,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回到學校也會將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光大。我認爲有些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缺失的就是一種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而這種精神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漸培養,敢於吃苦,樂於奉獻。作爲大學生將來要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把愛心奉獻給需要幫助的羣體,同時也收穫了寶貴的經驗。

【第13篇】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下鄉支教實踐

複雜的情感驅使我無力的筆頭寫下這篇質樸的文章,爲了紀念這段青春飛揚的歲月,也爲以後的追憶留個憑證。當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桌旁寫下這篇實踐報告的時候,腦海中不斷浮現着往日的畫面,十天的光陰是短暫的,但就這短短的十天,我們得到這一生中難以得到的東西——團隊的精神、堅強的意志、開闊的思想、真摯的友情。我們沒有虛度這十天,沒有放縱這十天,我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務,我不得不感嘆:原來時間還可以這樣度過,生活還可以這樣生活。

工作篇

x月8日早上6點,我們陶行知協會一行人兵分兩路,朝着各自的目的地正式啓程。伴隨着《真心英雄》的歌聲,我們跨出了學校的大門。經過大約4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一組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山東省泰安市接山鄉中套村中套國小。此時,天上下起了濛濛小雨,給我們造成了些許不便。

我們第一時間與當地村委取得了聯繫,以得到他們的支持,我們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當地政府思想似乎比較陳舊,在思想上難以接受我們的支教調研活動,又需要向上級請示,我們在村委等了好長時間,飯都沒吃,不過最終章還是蓋下來了,我們很興奮。

回到學校已經是下午,國小校長已經等在那裏,他帶領我們在學校參觀了一下,國小的條件似乎還不錯,這點有點令我們失望,我們還是想要更艱苦的環境,不過後來遇到的困難足以讓我們打消這個念頭。

生活篇

生活的環境比原本想象的要複雜,原來在學校不是問題的問題到這兒全成了問題。先解決吃飯的問題,還好,學校有一間廢棄的伙房,貌似n久沒人用了,門框上插塊生鏽的牌子,隱約看見“食堂”二字。我們把小屋子收拾了一下,把佈滿灰塵的大鍋刷地嶄新,又買了柴米油鹽,這些用了我們半天的時間。然後就是住宿問題,沒有住的地方我們只能睡教室,桌子並起來做牀,衣服跟幾本書疊起來做枕頭。晚上我們點着蚊香擦着花露水,但效果不佳,依然有蚊子困擾。睡前幾個男生總會拿着手電圍着校園轉一圈,美其名曰:巡邏。

飯菜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吃的全是蔬菜:茄子、豆角、黃瓜,好像就沒別的了。這給要減肥的同志提供了機會,我也深刻的體會了“十天不知肉味”是個什麼滋味。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可愛的7個女生會做飯的還真沒幾個,我們的大廚主要由一名男生擔任,他家有個小餐館,按理說烹飪技術應該會不差,不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肉大廚炒菜也不會香。我也沒啥水平,就只能燒火,當了差不多十天火夫。注意,大竈燒火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經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我燒的火機基本上可以與煤氣竈媲美了。

這十天,我們一起說一起笑,這不是苦中作樂,這些快樂都是我們發自內心的,又一句話比較適合形容我們的感受:“有一種幸福叫做吃苦。”

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一起工作,一起玩,一起鬧——友誼便在無聲無息中培養了起來,我覺得我們協會的人都是世上最可愛的人。最後一天晚上,我們一起聚餐,大家對這十天的生活有種種感嘆,感嘆十天的不知肉味,感嘆十天的快樂,感嘆十天的艱辛,感嘆十天的充實,感嘆十天的短暫。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清淡卻不寡味,真實而又充實,艱辛卻也快樂。

感動篇

十天結束,我們走了,帶着激情與思考,帶着感到與收穫,看着孩子們的揮淚送別,聽着他們用哭啞的聲音喊着:“哥哥姐姐們,再陪我們一天吧,就一天!”我真想落淚,但是我們還是走了,告訴他們:“我們還會回來。”

十天,短暫卻永恆的十天,這十天註定是不平凡的十天,十天中,我們在汗水中經歷了許多,學會了許多,沒有水電的日子,我們想辦法挺過了,幾個女生集體發燒的日子,我們也挺過了,經歷就是成長,我們在實踐中慢慢變得堅強,我們熬過了思鄉之苦,頂住了烈日之毒,忍受了生活之艱,我們好像一團火,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我們擔起了自己的責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義無反顧的付出纔會又理直氣壯的收穫。十天,我們黑了、瘦了,我們收穫了友誼,收穫了感動,收穫了成熟,收穫了堅強。辛酸的淚水,真心的微笑,堅強的背影構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

說真的,社會實踐真的對我們現在以及出去社會都是很關鍵的一課,希望同學們,借用假期這個機會出去鍛鍊鍛鍊!這樣我們也會學習到在學校沒有學到的東西,爲畢業後作準備

【第14篇】2022年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下鄉支教實踐

寒假期間,有幸在當地的一所電腦學校教電腦。學員們大都是大學聯考結束了想來擴展一下電腦知識,爲大學入學做準備的。因此,我教的都是一些基本最基本的知識,像辦公軟件的操作,五筆打字法,photoshop的簡單應用等等。本以爲以我的電腦,教他們這些生手應該是綽綽有餘了,沒想到,在教的過程中,體驗了一系列的困難。這才恍然明白,原來傳道授業解惑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呀。

針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參考了一些書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式。一方面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老師的不容易,另一方面記錄者我的成長。

遇到的困難:

1,最大的問題是自信心的問題

因爲從來沒真正的走上講臺正式的授課,初次登臺時還真是很緊張。儘管課前已經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但在講臺上時還是控制不住的心慌,流冷汗。幸好我一直相信“堅持就是勝利”這一格言,沒有讓自己的怯場流露出來,最後終於比較成功地結束了一堂課。不能不說,這也是我的一次超越呀!

2,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正確有效的傳遞給學生

當了老師才知道,光自己肚子裏有貨還不行,還得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來傳遞給學生,只有學生真正學到了,那才叫好老師。而我,在教學初期恰巧遇到了這個問題。常常我是吃虧不討好,花了大力氣來講課,把自己搞得汗流浹背,結果大部分同學依然不懂,心裏異常着急。後來與有經驗的老師溝通交流後纔有了些許改善。

3,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就遇到了這一問題。學生們往往不能按我的主觀願望去做學習做事。當然,我很能理解這種情況,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觀能動性,我又怎能將自己的期望強加於他人身上呢。可是,當我試着去改變去努力的時候,情況雖有所改觀,但仍沒有我期望的那樣順利,心中難免有些挫敗感,甚至因爲少數同學而影響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

4,在教學過程中體驗不到很大的成就感

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變化,我的視角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爲老師,辛辛苦苦的教學,大家都希望學生們能切切實實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可是,無論我付出多大的努力,苦口婆心的談心交流,掏心掏肺的跟他們溝通,仍有些學生不爲所動,依然我行我素,愛學不學的樣子,真的很令人頭疼!

解決方式:

1,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達給學生,是做老師必須知道的。同時,瞭解他也是做好老師的關鍵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好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是:

(1)瞭解自己所教學科的課程,掌握教學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學所涉及的所有活動。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2)做個有意識的教師;所謂有意識爲某個原因有目的地做一些事情,即有意識的教師明白最大程度的學習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

(3)在做出決策時,在教學中會應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律,能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論與常識結合起來。

2,如何與學生交流溝通,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學生們對老師的看法往往影響着他們對該門課程的熱情度。關係好了,能夠大大的促進教學過程;處理的不好,則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與學生正確溝通要做到以下幾點:

(1)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要想與學生順利溝通,教師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結合自己的求學經驗,切身體會學生的處境,要以學生的思維來判斷事情的是非

(2)少指責、勸誡,多建議、商討。教師應由權威者轉變爲指導者、參謀者,積極引導者。

(3)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溝通的方法。每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接受的教育不盡相同,他們的性格也完全不相同,作爲老師必須摸透他們的脾氣,性格,家庭裏的教育方法,因人而異和他們溝通、交流,讓他們接受你的教育方法、方式

3,提高教師的情緒調節能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因爲各種原因產生多種消極情緒,這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據調查,教師的責任心越強,要求學生越嚴格,工作成績期望越高,產生消極情緒就越頻繁、越激烈。

(1)學會心理重塑,保持心態平衡。面對種種壓力引起的不良,教師不妨來一個積極的心理轉換,重新審視自己的挫折、苦惱和焦慮、重視評價外界事物,學會積極的自我調適。學會積極的心理重塑,定會保持一顆平和之心,發現全新的自我。

(2)要知人自知,形成合理需要。教師應該認真分析研究學生,瞭解每個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和發展的可能性,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差異出發來確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而不僅僅是按照教師的一廂情願來確定教學目標。

(3)明確自我認知標準。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係,學生與教師具有同樣的人格尊嚴,要了解、尊重學生,還要有開放的心態接受來自學生的各種聲音,這是師生達到真正平等的基礎。教師要學會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這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同時真正把學生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用愛心、誠心和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

實踐感想與收穫:經過此次實踐,流了許多汗,受了許多累,有時也有一點小小的委屈,經歷了很多以前從沒想到過的困難與阻礙,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老師的辛酸與不容易。也許,做好任何事情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吧。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會更加尊敬老師這一種職業也更加尊重老師們的勞動成果,無論是哪一個老師,在上課之前肯定都是做了很多準備的,他們值得我們去尊敬,去熱愛!另一方面,對於我以後的職業規劃也有了小小的啓發。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在還沒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之前,我們應該未雨綢繆,爲以後的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15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支教報告

通過對農村國小生進行地理、自然與科學的啓蒙教育,培養其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下面是關於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支教報告範文,閱讀!

暑期社會實踐仙居行的歷程已漸漸離我們遠去,而大戰鄉的一切仍然歷歷在目,似乎發生在昨日。那裏的山清新秀麗,那裏的水清澈見底,那裏的人敦厚淳樸……一切的景、一切的人,都是那麼讓我難捨難忘。5天的時光,對於每個人的一生只佔千分之幾,而對於我們的每個人來說是佔百分之百。它是我們一生寶貴的財富,是我們一生永恆的記憶,是我們一生難忘的經歷……

對於我自己,已經是第二年參加這個活動了,與去年相比,我的經歷與收穫卻是大不相同。今年的暑期實踐,我參加了支教組併成爲支教組的組長。在這次支教過程中,讓我親自感體驗到了作爲一位老師的感受。

在這次社會實踐支教中,令我感受頗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團隊

在一開始,我們的團隊並沒有做到那麼協調,那麼有序,很多事情似乎在一開始顯得一團糟。因爲之前不瞭解當地的情況,所以我們在去之前做的計劃在那邊不能直接施行,在進行踩點和了解後在短時間內經過討論並作出可行性計劃,將每個環節協調好,使得我們能在接下去的幾天支教中變得井然有序,當然大家配合的也非常不錯。

在這次支教中,每位同學都非常辛苦,組內的每位同學每天晚上進行小組討論,分配好明天各自負責的項目並協調好。對於明天的一些活動安排,在前一晚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管是講課、遊戲、拍攝等,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在這個團隊裏,大家都是那麼努力的盡着自己的一份力與團隊共同進步,確實,幾天下來,我們大家顯得更加團結,我們的一切進行的更加的有序,這也讓我們知道,所有的一切只要努力,一定能夠做到更好。

二、教書

在這次支教過程中,我作爲支教組組長,我對整體的教學活動進行一些安排與介紹。其中我個人是負責上中國地理知識講解以及拼圖,並負責一小組的英語卡片講授。一開始,我問孩子們有沒有上過地理課,結果很一致的說“沒有”,這讓我擔心他們能不能接受我課上講的內容。結果另外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能運用自己的方法將我所以講的內容記下來,並在後面的競賽中有了出色的表現。對於英語,在上課的時候,團隊裏的同學們坐在每組孩子們旁邊,給他們上英語單詞講解,在課堂中也運用了一些孩子們喜愛的遊戲讓他們對英語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爲一個老師身上擔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當下面學生吵時,要讓他們安靜下來、讓他們認真聽講、使自己講的東西讓學生很好的去接受和提高等等,都是一件件不易的事。

三、孩子們

孩子們在這幾天的表現令我們感受頗深,他們對於學習的熱愛程度以及見到我們後的熱情,尤其讓我們記憶猶新。在第一天見到他們,幫我們搬運物資的一個個小小的身影時不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在接下去的幾天教學中,有些孩子們因爲名額滿沒能過來上課而感到很難過與可惜。看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學習條件,還有他們那種天真質樸的感覺,讓我更加想把自己知道的能都教給他們。還有一個小朋友,見到我就親近的叫章丹姐姐,又或者教老師,那時覺得心裏特別激動,她們可以記住我們的名字,可以這麼熱情的稱呼我們。也是那一瞬間,我被那種熱情所感動,被那一種天真無邪所動。那時的我,多麼希望可以留久一點,和他們多待一段日子。

四、送別

在最後的課堂裏,溫馨與濃厚的情意充滿了整間教室,也有同學們在此刻留下了淚水卻不讓人看見,大家心裏都明白,我們捨不得孩子們,孩子們也捨不得我們,但是,在明天,我們一定會離開,我們也帶不回去孩子們,此時此刻,溫情的教室裏充滿的愛填住每個人的心裏。我們用紙鶴和星星代替我們,寫上心願與祝福,放進玻璃瓶中,用那一個小小的瓶子見證我們與孩子們的感情。並且送上我們集體爲孩子們買的文具和字典,寫上我們深深的祝福,希望孩子們在接下去的路能走的很好。用相機留下我們一起的一張張合影與笑臉,記錄我們曾經的快樂時光。

在回酒店後,我們看了支教孩子們在我調查問卷中給我們寫的,他們說“哥哥姐姐們,謝謝你們從杭州趕來,教我們快樂,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今天你們就要走了,我很捨不得,你們究竟還是要走的,所以我想對你們說一句:謝謝!希望你們帶給別的小朋友的節目能更加精彩,祝你們天天開心……”。大家都很欣慰,有這樣的話語,我們這幾天的支教旅途也更有價值。

對於孩子們,看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後,我們不僅僅是希望帶給他們知識,更希望能帶給他們人生意識,學習興趣及團隊精神,使每個人心中所想的不僅僅是目前的生活,還有對於未來的思考;也希望能夠更多的和他們溝通,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東西,去給予他們心靈上的幫助,去和他們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誼;希望他們有勇氣去面對新的生活,新的坎坷。

在這裏的條件是比較艱苦的,但這也更能鍛鍊我們。會讓我們真正意識到要去爲社會多做貢獻,讓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去做,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無論是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都會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一切。我想要通過這次支教,帶回去一些樸素的精神,帶回去一些和諧關愛的質樸精神。把我們的愛心留在這裏,把我們感受到、體驗到的可貴品質帶回去,將“愛心結”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