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滌親溺器的故事(精彩多篇)

滌親溺器的故事(精彩多篇)

滌親溺器的故事 篇一

滌親溺器

宋黃庭堅,元符中爲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爲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有詩稱讚: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黃山谷是個孝子,二十四孝裏有一則家戶喻曉的故事──滌親溺器,說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極真誠而且無微不至。因爲母親有潔癖,受不了馬桶的異味,所以他從小就每天親自傾倒並清洗母親所使用的馬桶,數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後身爲朝中顯貴,也絲毫未嘗忽略照顧侍奉母親,儘管當時僕從甚多,大可不用親自爲母親清滌馬桶,但是他認爲孝事父母是爲人子女親自該做的事,不可以委託他人之手,盡心侍親和當不當官時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當母親病危的時候,黃山谷更是衣不解帶,日夜侍奉在病榻前,親自淺嚐湯藥,沒有一刻未盡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書上,蘇東坡讚歎他「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這是說他的文章瑰偉,氣韻超然,無可比擬;而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典故原文

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爲母滌穢器。不使婢妾爲之。未嘗一刻有缺子職。蘇東坡嘆其詩、獨立萬物之表。

王應照謂溺器之滌。自有婢妾爲之。惟孝子不以官職之顯。失其子職之常。溺器且爲親滌之。其他子職。尚有不盡者乎。李文耕謂山谷所爲。彷彿石建。皆樂供子職。不以貴顯閒其心者也。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一直做文字管理方面的官員,當過《神宗實錄》檢討官(皇帝工作生活大事記的主筆),後來當起居舍人(皇帝的機要文字祕書)。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爲“江西詩派”之祖。書法精妙,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爲宋四家“宋四家”。

詳解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大詩人叫“黃庭堅”,表字“魯直”,別號“山谷”,還有個別號叫“雙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寧縣人。

黃庭堅自幼孝順父母。對於奉事父母之事,無論大小,他都會認真努力做好,從來沒有推辭拒絕過。黃庭堅從小也十分勤奮好學,二十三歲時就考中了進士。元佑年間,他又做了“太史”官。黃庭堅一生不僅爲官服務朝廷,造福天下百姓,而且還專心致力道德學問,以非凡的文學藝術造詣爲後世留下許多著作。

黃庭堅做“太史”時,公務十分繁忙。雖然家裏也有僕人,而他卻不辭勞苦,依舊親自來照顧母親的生活點滴,從不懈怠。每天忙完公事回來,他一定會親自陪在母親的身邊,以便時時感受母親各方面的身心需要,並且親力親爲地精心侍候着母親,事事力爭都達到母親的歡喜滿意。

母親有特別愛衛生的習慣,因爲那時候的房子裏沒有衛生間,所以人們爲了夜裏方便如廁,通常都準備一個應急的便桶。黃庭堅爲了保證讓年邁的母親身心安穩,避免因爲僕人的衛生清潔達不到母親的滿意,而導致母親心生煩惱,他就堅持每天親自爲母親刷洗便桶,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黃庭堅的做法曾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和不理解。有一次,有人問黃庭堅:“您身爲高貴的朝廷命官,又有那麼多的僕人,爲什麼要親自來做這些雜細的事務,甚至還親手做刷洗母親便桶這樣卑賤的事情呢?”

黃庭堅回答說:“孝順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沒有任何關係,怎能讓僕人去代勞呢?再說孝敬父母的事情,是出自一個人對父母至誠感恩的天性,又怎麼會有高貴與卑賤的分別呢?”

黃庭堅至誠的。孝心及中肯敦厚的品行,不僅爲官時一心報效朝廷,服務百姓,同時也通過他書法和文學等才藝上的成就,向世人無聲地彰顯着聖賢人的德行風範,在潛移默化之中,用他的作品影響着後人。

他的書法中宮緊收、四緣發散,體現着內方外圓的處世之道。他的詩文出自本性流露,使人讀後有“渾然天成”之感。詩人蘇東坡曾經讚歎他說:黃庭堅的詩可謂“獨立萬物之表”。意思是說:他的詩可以屹立於文壇,萬世都不滅其光。

意義

自古以來,上至國家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以孝敬父母爲修身立德的根本。今天隨着客觀物質環境的發展變化,人們往往因爲所謂的“繁忙”,而過多依賴自己所擁有的外在物質條件,進而取代自己爲人子女應盡的本分,甚至將孝道“代理”出去。

冷靜思維,當我們用大把的鈔票或傭人,取代我們孝敬父母的本分時,可曾想到:倘若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也用鈔票和傭人來將對我們的那份慈愛與呵護代理出去,今天的我們會不會有如此健康的身心呢?

憶古思今,黃庭堅能夠效法古聖先賢的德行,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做到恪儘子道,至誠孝事父母,相信今天的我們,同樣能夠曲承親意,力行孝道,給父母一個安康幸福的晚年。

孔子在《孝經》中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可見,孝敬父母之事不分大小,唯有出自本心的恭敬,方能做得圓滿。

“若根得水,枝葉花果悉皆繁茂”這是自然的大道。若讓我們的生活事業都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惟有從孝愛我們的生命之根——父母祖先,誠心誠意地做起。

滌親溺器的故事 篇二

詩曰: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這首詩說的是黃庭堅奉母盡誠的事。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則故事。

黃庭堅,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他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蘇軾是這樣贊他的:“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說他文章瑰瑋超然,當世無可比擬;而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滌親溺器,也就是說他親自爲母親刷便桶,這在一般老百姓看來似乎也沒有什麼,但是一個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難的是刷一輩子便桶。這還要從他小的時候說起。

黃庭堅的父親黃庶爲人剛正,飽讀詩書,曾中過進士,但一生未能發達,僅是州府的幕僚,後來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職。康州地偏民困,**不斷。黃庶不畏艱難,鞠躬盡瘁,最後積勞成疾,中年卒於任所。母親李氏,是着名藏書家、詩人李常的妹妹,出身於仕宦讀書世家。父親在臨終前把年僅十三歲的黃庭堅叫到牀前,對他說:“爲父命不久矣,我兒長大了,不要只顧着讀書,要好好照顧母親,好好跟隨舅舅。”黃庭堅含淚答應了。父親不久便去世了,這讓平素活潑好動的黃庭堅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個人躲在藏書室裏翻書度日。舅舅李常把他當親兒子一樣對待,耳提面命,盡心栽培。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進藏書室找了個機會安慰他。黃庭堅哀傷地說:“以前我只顧戲耍和讀書,從來沒有想過人會死去,父親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卻再也見不到他,再也沒有機會幫他做事,爲他盡孝了。”李常說:“盡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麼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點滴中學會關照至親,在務正業的同時見縫插針利用閒暇滿足家人所需,這兩件事並不矛盾。”黃庭堅想起父親的遺言,忽然意識到自己只顧着自己哀傷,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傷百倍的母親,於是便往母親房間跑去。

父親死後,母親思念成疾,身體抱恙,常常臥牀休息。他走進母親的臥房,發現母親正在吃藥,藥湯極苦,母親直皺眉頭,恰巧貼身丫鬟告假回家探親,母親吃完藥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裏卻是空的,杯沿上還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父親在任時爲官清廉,生活節儉,家中並不曾僱用過多的僕役婢女。黃庭堅立即自動請纓,跑去爲母親清洗茶杯並沏好茶。母親看着乾淨的茶杯,喝着黃庭堅泡的茶,甚感欣慰地笑了。黃庭堅看看便桶還沒有倒,又跑出去倒了。這一切做完後纔去學堂。

到了晚上,黃庭堅又來了。這次他是有備而來,他帶了把刷子,來給母親刷便桶。母親愛乾淨,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時清潔,好脾氣的母親不願爲難婢女,他決定不勞煩別人,親自做好這件事情。

當他人到了中年,身爲朝廷官員,公務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來,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經年邁的母親,端茶遞水,精心照料並陪伴,每天晚上依然爲母親刷洗便桶,從不讓他人代勞。

有一次,有人問黃庭堅:“您身爲高貴的朝廷命官,家裏又有僕人,爲什麼要親自來做這些雜細的事務,甚至還親手做刷洗母親便桶這樣卑賤的事情呢?”

黃庭堅回答說:“孝順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沒有任何關係,怎能讓僕人去代勞呢?再說孝敬父母,是出自一個人對父母至誠感恩的天性,又怎麼會有高貴與卑賤之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