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記者實踐報告多篇

記者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暑期記者實踐報告

學校名稱: xxx 專業:xxx 系

年級: xx 班級:xx 姓名:xx

實踐單位: xx日報社

實踐時間: xx 年7月10日 至 xx 年8月10日 共 30天

爲了能在畢業後更好的適應社會,也爲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現在所學的專業,在大一結束的這個暑假,我來到家鄉報社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習體驗.;是xx市委機關報,是全市唯一公開發選擇黨報.這就決定了它的政治性和嚴肅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我學到的不僅是專業上的一些實踐運用,更多的是對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的認識.

因爲是大一學生,所以並不需要單獨的採訪、寫稿。在一位資深的報社記者引導下我開始了爲期一個月的實習。日報和那些商業報紙相比要相對枯燥、乏味一點,因黨政報紙的性質要求絕大多數版面都是講當地政府部門開展的一些工作、活動。但這也讓日報社的記者相對晚報或其他的都市報紙的記者來說自我安排時間要多些,比如遇到會議新聞,就可以直接聯繫相關部門發言人,將發言稿進行採編撰稿,而不用像電視臺記者或晚報記者要親自到現場採集第一手資料。

在瞭解了相關的工作流程之後,我也跟隨指導老師進行過幾次外出採訪。紙媒的採訪相對於電視媒體的採訪來說要單一一些,就只有圖文並茂,不能聲畫同播。第一次外出採訪的是某區舉行的職工籃球賽,是一個圖文報道,見報字數就只有三百多字,之後的幾次採訪都是會議新聞,多次的會議新聞報道也讓我總結出了小小的經驗,即到會議現場第一要務就是要將會議題標記下,然後再記下參加領導人,與會單位或人員,之後纔是會上提出的重要內容。但會議內容一般都是會議主持人照本宣科的念一遍,因此不用記得太急,因爲發言稿一般都會由該單位的宣傳人員傳給報社記者。

在這次實習過程中,我還寫了三千字的針對本市廢品收購站整改的通訊稿,經過記者老師的修改之後見了報。整個採訪是我一個人走訪完成的,因而我對一些流程比較清楚,並且因爲付出了,所以當文章見報之後就覺得非常的有成就感。我想這也是其他職業所不能體會到的快樂吧。

一個月的暑期實踐過得很快,自己慢慢地開始習慣了這種生活和這項工作,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像記者老師問一些很傻的專業問題,但隨着時間的過去,我發現我也在看似平常的工作中學到了許多,也總結了很多:

1.錘鍊文字。當好一名合格的報社記者,最重要的是你的文字。雖然新聞不是散文,但是作爲一名用文字與大衆進行信息溝通的媒體工作者,首先吸引讀者的就是文章的標題、內容。第一天去報社,我有幸去上了一堂報社新聘人員的崗前培訓課,課上,一位報社資深的老記者就說,記者其實就是一個會講好故事的人。優秀的通訊,可以有很多種寫法,用敘述加描寫的手法,能將文章寫的急緩適中,抓住讀者的胃口。推薦一本好書《華爾街日報是如何將故事的》,這本書告訴新聞記者們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質的報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並讓這種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2.敏銳的新聞觸覺。報社的記者部主任是一個很有新聞觸覺的睿智中年男人,他總是能很好的把握一個突發新聞中最爲突出的新聞價值,同時又能劍走偏鋒,尋找他人不曾注意到的但是又很有價值的異常點,找到大事情中的小角度,以小見大,創造更好的效果。

要時刻關注身邊大小新聞。報社的記者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或者上網瀏覽新聞,大的消息喜歡看比較權威的“參考消息”,小一些的像省內的就關注大成網這些比較貼近民生的網站,更多時候他們會看本市的政府公開網,因爲裏面會有許多最新的權威的消息發佈,有利於自己的選材寫稿。作爲記者雖不是要博古通今,但至少能夠對這種事件有着比較客觀見解。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社會和大學一樣也是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

【第2篇】暑期“三下鄉”記者實踐報告

2022年暑假我作爲隨行記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到陝西略陽地震災區慰問的“三下鄉”活動。這是我第一次獨立的出行採訪。在災區短短一週的調查訪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關於略陽

略陽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秦嶺南麓,漢中盆地西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總面積2831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xx年)。略陽縣城四面環山,地形與汶川十分相似。

汶川大地震波及略陽縣全境,全縣因災死亡10人,受傷130人;縣城房屋受損率達到95%以上,全縣29所學校校舍受損,涉及學生5000餘人。略鋼、略電、鐵路及全縣所有工礦企業被迫停產,寶成鐵路略陽段癱瘓,縣城鳳凰山出現兩條各長8米、寬0.1米、深1.5米裂縫,直接威脅縣城1萬餘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xx、xx分別到略陽縣視察災情。

發現問題(第一次採訪)

第一次出行採訪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來之前,雖然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並沒有近距離的感受。對略陽的瞭解,僅僅侷限於它是陝西地震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一切直觀形象只是根據新聞報道在腦海中的想象。災區還有那些狀況需要關注,有那些問題需要解決,我要採訪那些人,問些什麼樣的問題……都還不明確。

我們於5月17日到達略陽縣城時,距離是“5·12地震”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從街道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看,略陽縣城的生產生活似乎業已恢復了正常。如果不是道路旁邊密密麻麻的救災帳篷,看不出有什麼地震災後的痕跡。我們隨機採訪了幾位路人,大都表示,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消除了對地震的恐慌。

我們調查發現,路邊的帳篷大都空置。隨後我們走訪了設在路邊帳篷裏的北街居委會臨時辦公點。值班的居委會張主任解釋到,時間過去兩個月了地震的威脅慢慢減少,而且現在正值盛夏酷暑,帳篷裏酷熱難耐。絕大部分居民都回到了各自的住房居住。

直到現在,我仍未找到報道的切入點。隨後向張主任詢問的幾個問題無非是:地震當天的反應,救災物資的發放情況,xx、xx視察時的情景……得到的回答並無多少新意。

隨後的採訪遇到了一個小插曲。我們離開北街居委會的帳篷,又隨機鑽進了南街居委會臨時辦公點的帳篷。天哪!這竟然是xx到略陽視察時進過的帳篷。而旁邊的路口,是xx總理汽車停靠的地方。

我的調查採訪也在這裏打開了局面。居委會的王大媽告訴我,在這次地震當中光略陽南街就出現了十幾棟危樓,並隨手一指說,看見沒,前面那棟就是。

我產生了疑慮。這是一棟普通六層單元房民居。雖然房子有一些破舊,但是表層並沒有受損的跡象。而且一樓臨街門面房的店鋪照常營業。周圍也沒有任何“危樓”標識和隔離設施。難道這是一棟在地震中受損的危樓?

帶着疑問,我登上了這棟樓。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了比帳篷強烈的多的地震氛圍——裂縫。樓梯上,牆壁上清晰的開裂着大口子。牆上裂開的塗料灰膏剝剝落落。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樣的危樓不僅一樓的店鋪依然營業,而且樓上還住着人。

我們又是隨機敲開了一家住戶。一單元二樓的吳女士熱情的招待了我們。吳女士帶我們觀看了她房屋內的受損情況。我發現屋內的開裂情況要比外面的走廊嚴重的多。臥室、衛生間、廚房、客廳……散落了大大小小的口子。最長的裂縫足足有一臂之長。

我們又走訪了好幾戶這棟樓的居民。房子的受損情況大致相同。這時,我們的調查採訪又有了一個小插曲。隨機敲開的一家住戶是一個書法家。這位70多歲的書法家家裏掛滿了字畫,獎章。而且我發現,他家房子裏的裂縫都用宣紙精心包裹。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位老爺爺一進門就給我講書法,隻字不提地震災情。臨行還給我題字相贈。隨便一敲,就敲出一個書法家。這就是新聞工作的樂趣所在,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遇到怎樣的狀況。

就在我們“三下鄉”的期間,四川的餘震仍然不斷波及到略陽。這讓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很顯然,房子了的裂縫告訴我這是一棟貨真價實的危樓。像這樣的樓房,別說在地震時期。就是在平時居住在裏面也是很危險的。

像一單元的吳女士的回答一樣。這棟樓裏的居民,之所以冒險在危樓里居住。是因爲天氣炎熱的緣故。時至7月,中午室外溫度高達30多度。搭建在道路旁邊的帳篷內,最高溫度竟達40多度。

現在關於地震的採訪報道終於有了眉目。政府可否採取措施解決帳篷內悶熱問題?可否採取措施隔離危樓?像這樣住危樓的情況在略陽是不是很普遍?明天我就帶着這些問題進行採訪。

略陽的危樓(第二次採訪)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略陽縣受災最嚴重的國小,高臺國小。在這次地震中,高臺國小的教學樓被震的遙遙欲墜。他們被迫在臨時帳篷裏上課。

儘管高臺國小採取了一些上課的機動措施(例如調整作息時間),根據現場觀察,我仍覺得在悶熱的帳篷裏上課實在是煎熬。不過據我們調查,這也實屬無奈之舉。學校的新教學樓要一到兩年才能建成。這就意味着高臺國小要在活動板房裏上一到兩年的課。活動板房倒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悶熱問題,但是就算搭建活動板房也需要一段時間。在活動板房搭建完畢以前,高臺國小還要被迫在悶熱的帳篷裏上課。好在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下學期開學高臺國小學生就可以住進新的活動板房。

對了,帳篷悶熱的問題可以用搭建活動板房來解決。現在梳理一下面臨的問題。首先略陽有住宿問題的現象並不是很普遍。高臺國小是一個,不過馬上就可以解決。像南街居委會這樣在帳篷裏辦公的政府部門數量已經很少,而且工作時間較短。樓房成危樓的居民回家住危險,住帳篷熱。是最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的羣體。假如給他們提供活動板房,問題就基本可以得到解決。

我帶着活動板房的問題走訪了略陽縣的民政部門。也許是地震剛過,我們志願者的身份。竟然輕而易舉的採訪到了略陽縣的民政局封副局長。然而由於我帶來的問題比較尖銳,這次採訪並不順利。

我首先提問了略陽縣賑災物資活動板房的情況。他坦誠的說,縣裏的賑災物資一部分是自給,一部分來自捐贈。由於略陽本身能力有限,而且捐贈的渠道比較混亂。略陽的活動板房的數量十分有限,而且幾乎全用在了像高臺國小這樣的教育單位上。

封局長關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十分合情合理。活動板房短缺的狀況是客觀原因造成的。那麼住帳篷熱與住家裏危險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二者只能擇其一。然而事實上,從中也不難做出選擇。住帳篷只是熱的問題。而危樓隨時都會垮塌,則危及到生命。儘管帳篷悶熱難耐,裂縫交錯的危樓也一刻也不能再住下去了。情況十分緊急。然而關於這一問題,封局長的回答令人失望。

封局長透露,略陽有些在地震中受損的樓房,已經被建築部門鑑定爲危樓。而國家有明文規定危樓是嚴禁住人的。就在我們調查走訪過的危樓不僅住着人,而且沒有基本的危樓標識和隔離措施。假如活動板房緊缺是客觀所致,那麼這個問題就是他們工作中的失職。我問他是否有必要採取強制措施讓羣衆遠離危樓。這位民政局副局長不斷的迴避話題,推卸責任。

採訪到這裏,我基本上弄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心裏也有了寫這篇報道的大致輪廓。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新聞工作講究理性建、建設性。在這篇報道里我不僅要客觀全面反應出矛盾的關鍵所在。還要發出呼籲,讓社會繼續關注災區最新出現的活動板房問題。以及給略陽縣政府提出建議,對住在危樓裏的居民採取強制措施。

採訪心得

這次採訪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是在剝洋蔥。層層開來,形勢一點點變得明朗。直至真相大白。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有求索精神和實證主義精神。新聞的生命是真實。真實要求新聞報道客觀、公正、全面。而做到客觀、公正、全面。必須腳踏實地的去調查,去訪問,去證實。

與此同時,這次採訪還讓我感受到了新聞工作的隨機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將會碰到怎樣的事情,遇見什麼樣的人。這就是新聞工作的魅力所在。

【第3篇】報業小記者團的實踐報告

摘要: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普遍要求,也爲響應學校關於大學生在暑假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號召,學以致用,以便今後能更快融入社會,今年暑假,我來到南京報業小記者團進行本次暑期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我在如何以老師姿態與當今未成年人相處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的同時,也瞭解了一些關於新聞的專業知識,而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和人生有了更進一步的體驗和認識。

不覺間,我迎來了大學中的第二個暑假。隨着時間的流逝,畢業的臨近,就業問題在生活中日益凸顯,壓力像出現在象牙塔上空的一片陰霾壓在每個大學生的心頭。社會發展的飛速迫使用人單位日益重視求職人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而這些正是身處校園的我們最爲欠缺的。學校倡導的暑期實踐便充當了大學校園和社會之間的緩衝口,以學校爲推薦人,每個大學生可依舊學生的姿態活躍在個個社會崗位,摸爬滾打,以所學致其用,增長見識,鍛鍊才幹,培養韌性。懷着如此憧憬,在這個出奇涼爽的夏日,我來到南京報業的小記者團進行社會實踐,現將此次實踐的有關事項向學校作如下報告。

一、實踐單位的基本概況

南京報業的小記者團是2022年成立不久的年輕團體,致力於在中國小生當中普及新聞基礎知識,豐富其課餘生活,併爲家長、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如今已吸納來自南京市126所國小的小記者,組織活動達129次,參加人數達8000多人次,雖然工作人員不多,但幾人羣集羣策,把團隊搞得有聲有色。今年暑假,他們組織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活動,受到團員們的極大關注和積極參與,取得可喜成績。在此謹祝願南京報業小記者團的明天更急美好。

二、實踐中的主要工作

我實踐的時間是從今年暑假的7月12日到8月,主要工作是參加小記者團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現場維持秩序,保證其進行,同時針對既有的項目獻計獻策。其間,不少活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紫金山天文臺的參觀活動中,我初識了記者團的大部分成員,第一次體驗以老師身份照顧一大羣小同學,感受與他們純真思維對話的新鮮與趣味;在外教體驗活動中,我不僅充當了秩序的維持者,還適時成爲小成員勇氣的激發者,鼓勵他們勇敢參與到活動中,用陌生的語言表達自己,告訴他們: “practice makes perfect.”;古生物博物館中,面對小記者古怪天真的提問,我試着以孩子的語言同他們對話,用同樣富有想象力的思維以對他們擁有明智的權威……

活動中我不斷付出,同時也不斷收穫和成長,“用以致學”不再是空發的感慨,而成爲我現在最真切的感受!

三、實踐中的主要收穫

本次實踐活動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難忘的經歷和愉快的回憶,更重要的是社會閱歷的豐富和對老師這個職業的感悟。堅持時時總結,時時反思,這些積累定會成爲我今後職業生涯的一筆寶貴財富。

1、 做教師當首先端正態度

記得冰心曾在詩集《繁星》中說道:“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雖也曾爲孩子,但讀來讀去總無法體味這幾句的精妙。參加了小記者團,真正以成人身份和孩子們朝夕相處,我才意識這些涉世未深的小生命的可貴之處。他們純潔如同白紙,毫無顧忌地敞開胸懷接受人世種種在自己身上留下任何痕跡,而很大程度上,教師是在這些白紙上揮灑墨跡最爲頻繁的人物。因此,身爲教師當首先意識到自己職業的神聖性和重要性,端正態度,慎重執筆,以諄諄教誨和以身作則的姿態留下幅幅絢麗的畫卷。

2、向孩子傳輸知識時語言的重要性。

記得在教育學的專業課上老師曾提過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師要磨礪自己的語言……在我們民族語言那取之不盡的寶庫中尋找能讓孩子們的眼睛閃出興奮之光的瑰寶,用美麗的語言給孩子們講美麗的周圍世界。”而在這次實踐中我親身見證了向孩子傳輸知識時語言的重要性。

記得在參觀紫金山天文臺的活動中,講解員的一番在成人聽來再明瞭不過的解釋卻被小朋友奇怪的思維擰得歪七扭八,他們所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更是讓人啼笑皆非……這讓我深刻認識到用孩子思維和孩子對話的重要性。切忌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同時也深知這並非片刻功夫,需要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不斷體味和琢磨。

2、尋找課程與學生興趣的切合點,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學生生涯中,聽到的周圍關於被父母逼迫上各種補習班強化班的抱怨不在少數,即使是“興趣特長班”也往往和“痛苦”、“無趣”聯繫在一起。但在小記者基礎知識普及的課堂中,我看到的不是昏昏欲睡用胳膊強撐腦袋,而是一張張活躍興奮的小臉,踊躍的發言和“很喜歡來這裏上課”的感慨。

仔細觀察“小記者”的老師上課可以發現,他總能爲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條款附以有趣新穎的例子,比如易中天會場發飆、自己難忘的採訪經歷等等,再加上其幽默輕鬆的語言,總能輕易抓住了學員們的注意力——其可貴之處就在於成功找到了課程內容與學生興趣的切合點,並加以適當發揮,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灌輸轉爲主動汲取知識。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的。

當然除了對教師職業的感悟,小記者團作爲一個工作者的羣體也教於我一些爲人處事的技巧。由於性格較爲內向,在以往加入的團隊中不善言談,卻不知這自詡的“含蓄”已將他人拒於千里之外,做起事來不免孤立。在加入小記者團後不久的一次談話中,團主任明確對我提出此點,並指出缺乏溝通會給今後工作以及和領導的配合帶來障礙,鼓勵我多與其他工作者交流。我心領意會,在之後的相處中,盡力以親切從容的姿態與並不甚熟悉其他工作者交談,雖顯笨拙,但也有效地融洽了之間的關係,使合作進行得愉快順利。

最後,我要感謝學校對我的教育培養,以及南京報業小記者團爲我提供的這樣一個良好的實習機會和學習環境,報社工作者們忘我的工作態度,真誠的待人理念,積極的創新精神,和奮發向上的團隊精神將值得我終身學習和實踐!

【第4篇】記者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職務:報社實習記者

實踐地點:xx報

實踐時間:年7月16日至8月16日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報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實踐崗位是由院xx*團聯繫的,我很高興有自己的一份,但當我得知是在xx報實踐時,已有的興奮感不覺少了好幾分。說實話,當初在院報看報紙時,對《xx報》總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認爲他們的報紙做的很枯燥,可讀性不強,只是簡單的例行報道,並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社會新聞不多,但還是硬着頭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xx報,到達時已9點多了,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鄭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報社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報社總編、副總編和其他的記者。由於時間關係,這一天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她就安排我們在閱覽室熟悉報紙。

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裏堅持下去。

由於xx報的專業性,我們可採訪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少,很多的時候都是針對東風的人和物,我們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觀”,對於社會新聞,一般只有週末版塊才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在閱覽室呆着。時間久了便覺無聊,指導老師看出了我(公文有約)們的心思,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

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xx報實習的學生較多,有鄖醫的,有湖南師範大學的等。他們幾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聞專業的師哥師姐,我們幾個“冒牌貨”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他們差很多,再加上指導老師考慮到大三的專業師哥師姐們面臨着就業問題,平時給他們提供的鍛鍊機會就多一些,這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一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閱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重要的部分還特意記在採訪本上,我們的執着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裏,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xx公司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暑天的沉悶與燥熱使人由內到外都極其難受,但記者們絲毫沒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着溼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當我們將這一次的新聞稿慎重地交給指導老師時,他一臉嚴肅地說:“開會時不是明確強調這次會議的內容不準讓媒體報道嗎?”我們爲自己的不認真頓感慚愧。事後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着“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着多少辛酸,擔負着多少社會責任。

報社裏有一位姓黃的前輩,七十多歲了,對報紙卻還頗有研究,他時常對我們傳授新聞寫作的經驗,他說:“新聞歸根到底還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終都要體現在字面上纔算數。”他列舉了一些因用詞不當而鬧出的笑話和差錯的新聞案例,告訴我們用詞造句的重要性,並說:“現在的大學生啊,語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們要多學多記,多理解,學一學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訪黃前輩的辦公室時,我們發現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好幾本中文詞典,陳舊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和有問題的新聞例篇,對應的分析評論等。我們由衷地感到博學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學到老”應該作爲這次暑期實踐的結束語。

報社也不是一直都忙於工作,有時記者們也會帶我們去七樓打球,這給我們的實踐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拿鑑定表那天,我們有些不捨,向各位記者道別之後,我們又回到閱覽室,翻閱着各種資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學文的,更不是學新聞專業的,卻有幸在xx報學習,是我的興趣所投。如今,回首實踐的一個月,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我覺得自己在新聞採訪與寫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這爲我做好新聞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我提煉了幾條新聞寫作技巧:首先,必須樹立新聞價值永遠最重要的觀念;其次,也還需注意稿件的質量。儘量少用“的”“了”等口語化的字詞,追求語言簡潔;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要“敢幹放棄”;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使新聞更具說服力。

·社會實踐報告的大綱格式 ·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高中社會實踐報告 ·超市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最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第二,報社記者的勤奮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他們有時爲了趕時間,就把飯帶到報社吃,中午乾脆在辦公室睡覺,有時也長時間見不到他們,那是出去採訪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新聞不是可以坐在辦公室裏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

第三,編輯老師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也使我深受影響,認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個月是短暫的,卻有着許多珍貴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此時拿起一份《xx報》,定會有另一番感受,因爲那裏曾經有過我的足跡。我似乎能夠感覺到每報道中記者們爲此留下的汗水,我開始看重,珍惜《xx報》了,是它,伴我走過了這個美好的、充滿回憶的暑期報社實踐生活。

報告人 :

系 別 :

班 級 :

【第5篇】大學生暑假新聞記者實踐報告

在大學裏學的是電臺播音專業,這是一門比試你的說話水平的專業。因爲我的學的不是電視播音,多以只要你的普通話標準,聲音有磁性和親和力,再加上一點點的美麗,那麼你在臺電播音的工作一定會很好找。

可是現實中那麼好的條件並不是很容易就鍛煉出來的,所以出去實習也是很必要的。由於專業的關係,去電視臺或者電臺工作都是最好的選擇。我運氣還不錯,在暑假的時候找到了一份在電視臺新聞實踐的機會。

三個月說起來那麼長,可一眨眼的工夫,在《新聞天天看》爲期三個月的實習今天就正式結束了。回想這三個月,在磨礪自己的同時,我對電視新聞有了更深的瞭解,尤其是民生新聞又有了新的認識,使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我深切意識到,生活在象牙塔裏的大學生不要以單純的想法去理解和認識社會,只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會,進行深入地探索。在學校學會更多得書面知識,在實踐中好好利用知識進行運作。接觸、瞭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我。

接電話、打字、複印文件、跟着記者出去採訪、寫稿子、編片子,這就是我暑假實習期間的工作,充分感受着工作氛圍,這些都是在學校無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時候需要你做工作以外的事,你還得做清潔工作,在學校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或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別忘了一件工作的效率會得到別人的不同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是學習的場所,學生爲取得高成績而努力,而這裏的工作場所,每個人都爲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競爭。在競爭中,我們也應不斷地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學習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記得老師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學生之間的身份關係要簡單的多,而一旦走進新聞單位,接觸各種各樣的同事、上司、居民等關係複雜,我們就得面對的以前從未面對的一切,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把事做好,而且還要把人做好。

在實習中,我最大的收穫還是在瞭解了電視新聞的工作流程後,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參與到了新聞的採、編、寫中。唯一遺憾的就是因爲《新聞天天看》欄目的制度限制,我們實習生不能夠出鏡採訪。但每次記者帶着我們出去採訪時,總是很照顧我們,給我們採訪的機會,回來後,也讓我們寫稿子、上手編片子,給我們留下了充分鍛鍊的空間。

在電視新聞中,記者第一步是要找選題,一般有兩種途徑:熱線本是其一,每天熱心觀衆打來電話反映自己的問題,比如求突發現場、好人好事、助人熱線,還有就是記者固定的新聞線人提供的選題。確定選題後,必須得和總部報題,選題通過後,方可聯繫採訪對象和攝像師進行採訪。聯繫好後,可進行第二步採訪,第三步後期製作編片子。

採訪結束後記者告訴我在每次採訪前,都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儘可能多的蒐集相關資料,要對被採訪對象進行必要的瞭解,不要放過任何細節,因爲任何一個小細節都可能成爲一條重要的新聞線索。採訪不一定要以死板的問答形式進行,調侃聊天式的採訪更容易些,通常會獲取比你想象中還要豐富的信息。如果採訪對象很牴觸訪問,記者可以先拋開問題,聊些輕鬆話題,如他的生活趣事、家人狀況、記者自己的故事等,這樣就可以消除雙方的疑慮,拉近雙方距離,互相產生信任。應變能力對記者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大學生暑期電信實踐調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現在算來,我已經跟着記者出去採訪過二十多次了,每次採訪中我都會把記者問的問題記下來,回來後自己都會主動寫稿子,寫完稿子再讓記者看看,給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動筆寫稿子,現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寫的稿子都想笑,感覺就是乾巴巴的,特生硬,口導寫的太過生硬,沒有起到吸引觀衆關注的效果,解說詞也寫得像流水帳,在情感類的片子中,解說詞幹巴巴的,不夠感人,同期寫得太羅嗦,不夠精煉等等。。從後來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我從中發現電視新聞的語言是越簡單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時句子要美,要有一種親和力,讓觀衆有一種輕鬆對話的感覺。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更加的努力的,因爲這次在電視臺的實踐,我懂得了許多,不懂得的更多,這就需要我的努力了。

我相信我能夠做好的,我堅信我的明天會更加的燦爛!

【第6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報社記者實踐

由於我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缺乏一定的瞭解。但是,每次有新聞線索時,我的指導老師都帶我到現場,回來後讓我自己寫稿子,然後耐心給我修改稿件,並且告訴我應該注意的問題。到後來,老師就讓我自己去採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我的實踐指導老師高立也經常幫我分析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有付出便有回報,實踐期間,我發表各類稿件共計5,同時我的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

在報社,我一直記着我來自武漢體院,我告訴自己不能夠給母校丟臉。爲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個來到報社,幫老師擦好辦公桌,準備好採訪本、錄音筆等設備;每天晚上,記者都已經回家了,我還在報社反覆比較自己寫的稿子與編輯修改後的稿子,尋找其中的差距;有突發事件時,我立即從租住處出發在第一時間趕至新聞現場……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報社的一位記者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宋,你不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實踐生,但你是我見過的最努力的實踐生。”我把這句話當作報社對我最大的肯定。

實踐的一個月很短暫,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開始親身體會到做一個好記者究竟該需要哪些素質。

第一,做一個好記者必須要有職業道德。做一個記者不難,難得是做一個好記者。在報社實踐期間,常常有羣衆到讀者接待室找我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 他們總是十分熱心卻極其無奈。很多老百姓辦不了的事情,比如說包工頭廠拖欠工資,消費者權益沒有得到保障,記者只要一句話一個電話就能給他們解決。我發現,爲老百姓說話就會得罪很多單位,但是,記者是個需要愛心的工作,只讓小部分人說好不是好,只有讓老百姓說好纔算好。

第二,做好記者需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尤其是機動記者。當有緊急事件發生時,如果你的節奏很慢, 那麼當你到達現場也許已經人去樓空,一無所獲。這樣,一條重要新聞的現場性就會變得很淡。甚至,報社會在和同城對手的競爭中落在下風。

第三,實踐時要給自己定好位。在實踐中,在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請教;但是在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報社一員,愛崗敬業,嚴於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第四,在以後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於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爲將來投身新聞業做好準備。

總之,我的綜合素質較好,業務能力較強,政治表現良好,法紀觀念充實,服從安排聽指揮,與同事友好相處,短短實踐工作期間,能夠做到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相信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績。希望自己繼續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不斷總結提高,爲畢業後投身祖國建設打下紮實基礎。

【第7篇】2022暑假社會實踐報告(新聞記者)

作爲一個新聞系的學生,在學校課堂裏學到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次能得到在媒體實習的機會,把理論付諸於實踐,我非常珍惜。通過近兩個月的學習,我收穫了很多,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有人說大一的學生不知道自己不會什麼;大二的學生知道自己不會什麼;大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會什麼;大四的學生知道自己會什麼。於我來說,實習就是這樣一個契機,讓我明白了自己“不會什麼”,於是纔有了彌補的可能。

在報社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人際關係。採編大廳裏坐着的有領導,有記者,有編輯,有見習記者,還有同我一樣的實習生。來報社的第一天就一個感覺:實習生比記者多。幾乎每個記者都帶有實習生,有的記者甚至帶了兩三個之多,所以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師的信任。這些記者本沒有帶實習生的義務,我們這些半吊子水平的實習生也確實給他們添了不少麻煩,所以讓他們相信我們是誠心誠意來學習的,我們能給報社幫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時間久了,我們和記者的關係都是亦師亦友的。大家都喜歡勤快的人,有些瑣碎的小事是每個實習生都必須經歷的。每天早上我們 都會幫老師做些清潔工作,給老師們倒水、拿報紙,眼高手低的大學生是不爲人所喜的,只有給記者們留下好映像,他們纔會逐漸信任你,出去採訪的時候也會盡量帶着你。其次,和實習生們的相處也是很重要的,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疏離,彼此是同伴又是競爭對手,但畢竟是同齡人,交流起來也比較投機,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實習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對方的鏡子,不多久,十幾個人竟都成了朋友,這算是本次實習的額外收穫吧。

這次實習中,最重要的是積累了實際工作的經驗。理論說起來誰都會,但真正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做起來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就拿採訪來說,我們都知道採訪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要明確採訪的目的和重點,記者要具備必要的知識,要熟悉採訪對象,要使採訪的起點高,節省時間。但這些都是課本上的知識,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尤其對於都市報,我們面對的都是突發事件,沒有時間先去了解採訪對象,沒有時間臨時“具備”相關知識,即便是趕往採訪的路上匆忙定下的採訪目的和重點,多數情況下也會在記者置身於事發現場時發生改變,也會因採訪對象不經意間說出的一句話而改變。另外,採訪時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對記者來說是非常頭痛的,因爲不瞭解,採訪就不可能深入,在採訪對象侃侃而談的時候,記者就會疲於應付,導致報道流於表面。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時刻處於採訪狀態中,隨時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把每一次採訪都當作是學習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經驗,只有接觸的多了,我們的視野才能得以開拓,這對以後的工作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記者還要懂得創造訪問的條件。通常到了新聞現場,我們首先要找到掌握總體情況的人,其次找一些一般參與者、知情者,然後是事件的外圍人物,即旁觀者和聽說過的人。這三種人缺少任何一種就會讓受衆覺得報道不完整,缺少說服力。另外還要選擇好訪問的時機和場合,在一次工地失事的負面事件採訪中,一些工人面對記者的時候守口如瓶,但私下裏卻單獨電話聯繫記者反映情況,因爲他們害怕別人知道是自己向記者透漏情況,害怕工地負責人報復。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記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穿衣服也要注意採訪的場合。記得有一次採訪的對象是珠寶商,到了現場以後,才發現他們都是西裝革履,只有我一個人還是t恤衫牛仔褲,感覺特別尷尬。

帶我的趙老師經常對我說,最大限度地讓記者接受進而傾訴,才能算是好記者,在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採訪需要了解當事人居委會方面的情況,趙老師讓我單獨電話採訪,可是我問來問去問了一堆空話,沒用,而且還讓居委會的人覺得很委屈,因爲當時聽信居民的一面之詞,潛意識裏認爲居委會什麼工作都沒做,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我的語氣讓居委會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實上居委會做了很多,這次採訪很不愉快,後來趙老師重新打了個電話,先把我這個爛攤子收拾了,之後問到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次失敗的採訪讓我認識到,兼聽則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詞,有時候弱勢的一方並不是有理的一方,我們所遭遇的事實很少有絕對錯的一方和完全對的一方,切莫讓感情影響判斷。採訪的時候要把握好交談的氣氛,記者的身份很敏感,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讓對方覺得記者的到來能給他一個澄清事實的機會,而不是來懷疑詰問追究責任的。記者還要注意問話要從具體情況問起,要從細節下手,問得簡單明白,一個太過籠統的問題會讓被訪者覺得無從開口。此外還要及時組織問題引導談話,問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切莫讓採訪對象牽着鼻子走。

觀察的能力是一個新聞記者最基本的素質,它是記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徑,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變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觀察會成爲記者採訪的唯一手段。有時候愈是細節的愈是特別的,很多報道都是因細節兒出彩,很多采訪也是因細節而真實,能讓記者判斷採訪對象言論的真僞。

採訪的最後一步是覈實,在東方今報實習的這段時間裏,我經歷過的每一次採訪都要在採訪結束後向相關單位或個人覈實,報紙上的一小塊文字,看起來簡單,但這四五百字要求記者親身趕往現場,去採訪、寫稿、求證,無法覈實的寧可拋棄不用,也不能冒着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去刊發,事實上每文章在交到編輯手中時,編輯都要再一次審查。

至於新聞稿的寫作,趙老師一再提醒我要有現場感,受衆是通過記者的眼睛去感知新聞現場的,讓受衆感到記者在現場,才能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也許是由於熱線部大部分的稿件都發在《24小時》《幫辦》和《世相》等板塊,我們的採訪尤其注意時效性和時間性,趙老師到達新聞現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錶,記下記者到現場的時間。我們都知道新聞的五個“w”,當初上課的時候背得那叫一個滾瓜爛熟,平時也要求自己時刻記着,可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卻犯過這種烏龍錯誤,比如好不容易採訪結束,忘記問當事人的姓名,比如興沖沖從事發現場趕回來然後發現忘記記下事發地點在哪裏,比如終於寫完了稿子忘記了向相關單位覈實……犯了不少錯誤,受了不少打擊,心情難免低落,不過我相信人是在挫折中成長的,這些打擊便是活生生的教材,我還沒有參加工作,有了這些經歷,也許在以後的工作中就能少走許多彎路。

【第8篇】暑期三下鄉記者實踐報告範文

20xx年暑假我作爲隨行記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到陝西略陽地震災區慰問的“三下鄉”活動。這是我第一次獨立的出行採訪。在災區短短一週的調查訪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關於略陽

略陽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秦嶺南麓,漢中盆地西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總面積2831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xx年)。略陽縣城四面環山,地形與汶川十分相似。

汶川大地震波及略陽縣全境,全縣因災死亡10人,受傷130人;縣城房屋受損率達到95%以上,全縣29所學校校舍受損,涉及學生5000餘人。略鋼、略電、鐵路及全縣所有工礦企業被迫停產,寶成鐵路略陽段癱瘓,縣城鳳凰山出現兩條各長8米、寬0.1米、深1.5米裂縫,直接威脅縣城1萬餘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xx、xx分別到略陽縣視察災情。

發現問題(第一次採訪)

第一次出行採訪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來之前,雖然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並沒有近距離的感受。對略陽的瞭解,僅僅侷限於它是陝西地震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一切直觀形象只是根據新聞報道在腦海中的想象。災區還有那些狀況需要關注,有那些問題需要解決,我要採訪那些人,問些什麼樣的問題……都還不明確。

我們於5月17日到達略陽縣城時,距離是“5·12地震”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從街道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看,略陽縣城的生產生活似乎業已恢復了正常。如果不是道路旁邊密密麻麻的救災帳篷,看不出有什麼地震災後的痕跡。我們隨機採訪了幾位路人,大都表示,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消除了對地震的恐慌。

我們調查發現,路邊的帳篷大都空置。隨後我們走訪了設在路邊帳篷裏的北街居委會臨時辦公點。值班的居委會張主任解釋到,時間過去兩個月了地震的威脅慢慢減少,而且現在正值盛夏酷暑,帳篷裏酷熱難耐。絕大部分居民都回到了各自的住房居住。

直到現在,我仍未找到報道的切入點。隨後向張主任詢問的幾個問題無非是:地震當天的反應,救災物資的發放情況,xx、xx視察時的情景……得到的回答並無多少新意。

隨後的採訪遇到了一個小插曲。我們離開北街居委會的帳篷,又隨機鑽進了南街居委會臨時辦公點的帳篷。天哪!這竟然是xx到略陽視察時進過的帳篷。而旁邊的路口,是xx總理汽車停靠的地方。

我的調查採訪也在這裏打開了局面。居委會的王大媽告訴我,在這次地震當中光略陽南街就出現了十幾棟危樓,並隨手一指說,看見沒,前面那棟就是。

我產生了疑慮。這是一棟普通六層單元房民居。雖然房子有一些破舊,但是表層並沒有受損的跡象。而且一樓臨街門面房的店鋪照常營業。周圍也沒有任何“危樓”標識和隔離設施。難道這是一棟在地震中受損的危樓?

帶着疑問,我登上了這棟樓。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了比帳篷強烈的多的地震氛圍——裂縫。樓梯上,牆壁上清晰的開裂着大口子。牆上裂開的塗料灰膏剝剝落落。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樣的危樓不僅一樓的店鋪依然營業,而且樓上還住着人。

我們又是隨機敲開了一家住戶。一單元二樓的吳女士熱情的招待了我們。吳女士帶我們觀看了她房屋內的受損情況。我發現屋內的開裂情況要比外面的走廊嚴重的多。臥室、衛生間、廚房、客廳……散落了大大小小的口子。最長的裂縫足足有一臂之長。

我們又走訪了好幾戶這棟樓的居民。房子的受損情況大致相同。這時,我們的調查採訪又有了一個小插曲。隨機敲開的一家住戶是一個書法家。這位70多歲的書法家家裏掛滿了字畫,獎章。而且我發現,他家房子裏的裂縫都用宣紙精心包裹。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位老爺爺一進門就給我講書法,隻字不提地震災情。臨行還給我題字相贈。隨便一敲,就敲出一個書法家。這就是新聞工作的樂趣所在,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遇到怎樣的狀況。

就在我們“三下鄉”的期間,四川的餘震仍然不斷波及到略陽。這讓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很顯然,房子了的裂縫告訴我這是一棟貨真價實的危樓。像這樣的樓房,別說在地震時期。就是在平時居住在裏面也是很危險的。

像一單元的吳女士的回答一樣。這棟樓裏的居民,之所以冒險在危樓里居住。是因爲天氣炎熱的緣故。時至7月,中午室外溫度高達30多度。搭建在道路旁邊的帳篷內,最高溫度竟達40多度。

現在關於地震的採訪報道終於有了眉目。政府可否採取措施解決帳篷內悶熱問題?可否採取措施隔離危樓?像這樣住危樓的情況在略陽是不是很普遍?明天我就帶着這些問題進行採訪。

略陽的危樓(第二次採訪)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略陽縣受災最嚴重的國小,高臺國小。在這次地震中,高臺國小的教學樓被震的遙遙欲墜。他們被迫在臨時帳篷裏上課。

儘管高臺國小採取了一些上課的機動措施(例如調整作息時間),根據現場觀察,我仍覺得在悶熱的帳篷裏上課實在是煎熬。不過據我們調查,這也實屬無奈之舉。學校的新教學樓要一到兩年才能建成。這就意味着高臺國小要在活動板房裏上一到兩年的課。活動板房倒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悶熱問題,但是就算搭建活動板房也需要一段時間。在活動板房搭建完畢以前,高臺國小還要被迫在悶熱的帳篷裏上課。好在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下學期開學高臺國小學生就可以住進新的活動板房。

對了,帳篷悶熱的問題可以用搭建活動板房來解決。現在梳理一下面臨的問題。首先略陽有住宿問題的現象並不是很普遍。高臺國小是一個,不過馬上就可以解決。像南街居委會這樣在帳篷裏辦公的政府部門數量已經很少,而且工作時間較短。樓房成危樓的居民回家住危險,住帳篷熱。是最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的羣體。假如給他們提供活動板房,問題就基本可以得到解決。

我帶着活動板房的問題走訪了略陽縣的民政部門。也許是地震剛過,我們志願者的身份。竟然輕而易舉的採訪到了略陽縣的民政局封副局長。然而由於我帶來的問題比較尖銳,這次採訪並不順利。

我首先提問了略陽縣賑災物資活動板房的情況。他坦誠的說,縣裏的賑災物資一部分是自給,一部分來自捐贈。由於略陽本身能力有限,而且捐贈的渠道比較混亂。略陽的活動板房的數量十分有限,而且幾乎全用在了像高臺國小這樣的教育單位上。

封局長關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十分合情合理。活動板房短缺的狀況是客觀原因造成的。那麼住帳篷熱與住家裏危險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二者只能擇其一。然而事實上,從中也不難做出選擇。住帳篷只是熱的問題。而危樓隨時都會垮塌,則危及到生命。儘管帳篷悶熱難耐,裂縫交錯的危樓也一刻也不能再住下去了。情況十分緊急。然而關於這一問題,封局長的回答令人失望。

封局長透露,略陽有些在地震中受損的樓房,已經被建築部門鑑定爲危樓。而國家有明文規定危樓是嚴禁住人的。就在我們調查走訪過的危樓不僅住着人,而且沒有基本的危樓標識和隔離措施。假如活動板房緊缺是客觀所致,那麼這個問題就是他們工作中的失職。我問他是否有必要採取強制措施讓羣衆遠離危樓。這位民政局副局長不斷的迴避話題,推卸責任。

採訪到這裏,我基本上弄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心裏也有了寫這篇報道的大致輪廓。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新聞工作講究理性建、建設性。在這篇報道里我不僅要客觀全面反應出矛盾的關鍵所在。還要發出呼籲,讓社會繼續關注災區最新出現的活動板房問題。以及給略陽縣政府提出建議,對住在危樓裏的居民採取強制措施。

採訪心得

這次採訪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是在剝洋蔥。層層開來,形勢一點點變得明朗。直至真相大白。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有求索精神和實證主義精神。新聞的生命是真實。真實要求新聞報道客觀、公正、全面。而做到客觀、公正、全面。必須腳踏實地的去調查,去訪問,去證實。

與此同時,這次採訪還讓我感受到了新聞工作的隨機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將會碰到怎樣的事情,遇見什麼樣的人。這就是新聞工作的魅力所在。

【第9篇】2022最新抗戰勝利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重走記者斯諾抗戰報道路線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21絕的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一位來自美國的記者走進陝甘寧地區,對紅區的生活進行了詳細的報道,這位記者就是首個走進紅區的西方記者——埃德加·斯諾。

在校團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暑期實踐團隊一行8人,在英語學院趙磊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重走斯諾抗戰報道路線的旅程。

7月29日我們傍晚從北京西站出發前往武漢。67年前,斯諾曾在武漢親眼目睹了武漢會戰,他對此次會戰進行了詳細的記述。我們此行第一站便是在這裏尋覓當年戰爭的記憶。次日,我們抵達武漢整頓好行李後便開始了我們的實踐活動,我們首先來到樂位於武昌區的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和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進行參觀。在這裏實踐團的成員們近距離地參觀了當年我黨先輩們工作生活的地方,深刻體會到了當時的艱難困苦。

我們還採訪了館內的工作人員,向他們諮詢當年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武漢的情況以及紀念館在70週年之際有何特殊活動。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耐心地回答我們的問題並對我們實踐團的此次旅行給予鼓勵和讚揚。

7月31日,暑期實踐團的同學們早早起牀便趕往武漢抗日紀念園。我們恰好趕上“血寫的歷史·民族的壯歌”抗戰紀念展。此次參展的物品中很多都是當年遺留下的珍貴資料,實踐團成員們仔細地觀摩着展品,並採訪了此次展覽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細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展品的來歷以及展覽的目的。

在得知我們是來自北京的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做紅色記憶的主題實踐活動後,工作人員邀請我們寫下對70週年的寄語。我們在簽名簿上留下了自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7月31日下午,我們的實踐團成員們還來到華中科技大學發放問卷,意在調查當代大學生對當年抗戰以及對埃德加斯諾的認識。華中科技大學的師生們非常友好地配合我們完成調查問卷並寫下了自己對當代愛國教育的見解。當天晚上,我們稍作休息,在凌晨搭上前往延安的火車,開始了在延安的實踐活動。

在經歷了18個小時的旅途後,我們終於抵達了陝甘寧邊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延安。我們稍作調整,規劃好接下來幾天的參觀與調查。

8月2日一早我們首先便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這裏記錄了黨中央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號工程”。在這裏我們看到了1935年~1948年黨中央在陝甘寧地區的情況,同時我們也發現了許多外國記者的足跡,其中便包括了埃德加·斯諾。斯諾和其夫人海倫·斯諾曾在陝甘寧邊區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在這裏他們採訪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並記述了當時的生活工作環境。當天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亂了我們原本的安排,然而實踐團的成員們在和老師商量之後巧妙地選擇了改變參觀時間和地點,將原本以參觀爲主的實踐活動改爲半參觀半採訪。

8月3日我們在綿綿細雨中來到了楊家嶺革命舊址,這裏曾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並領導瞭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於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我們參觀了山上的窯洞,看到了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先輩們居住過的地方,並在黨的“七大”召開會場中央大禮堂內合影。

我們還參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這裏曾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區的代表機關,先後由高崗、彭德懷、習仲勳等革命先輩領導,貫徹執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將陝甘寧邊區建設成爲模範的抗日民主根據地。

當天稍晚些時候,我們來到了延安大學,採訪了許多在校學生並向他們發放了準備好的調查問卷。在問到關於抗戰和這座城市的聯繫的時候,許多學生都有着自己的獨到的認識見解。他們對當代愛國教育如何開展更是給出了豐富的意見。

8月4日是我們返程的日子,但我們還是騰出了時間參觀了延安新聞紀念館。館內大量文史資料展示了我國新聞及出版業的發展歷程。該館向我們展示了抗戰時期新聞工作者們的工作情況及大量文字資料。其中也包括了當年以埃德加·斯諾爲首的外國記者們對陝甘寧邊區的報道。我們在這裏更是遇到了同樣來自北京的暑期社會實踐團——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我們交換了實踐期間的遇到的見聞並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在結束了延安新聞紀念館的參觀後,我們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便告一段落,之後我們還將來到北京大學——埃德加·斯諾任教過的地方進行走訪參觀。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對我們每一個成員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們從北京來到了武漢和延安,這一路上我們的參觀走訪讓我們對於抗戰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許以前我們只是認爲抗日戰爭不過是二戰的一小部分,但當照片、文字、視頻以及親歷者口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那8年是多麼的難以置信。法西斯的暴行與中國人民的萬衆一心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次實踐活動註定會成爲我們每個人難以磨滅的記憶,註定會影響我們對如今生活的審視。

雖然此次實踐活動是關於抗戰這樣如此嚴肅的一個話題,實踐團成員們在閒暇時間還是保持了樂觀的態度,並沒有過分沉迷於過往的悲痛,而是將悲痛化爲對明天的微笑。整個實踐活動中,大家的微笑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第10篇】記者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社會實踐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瞭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爲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小編精選了一些關於社會實踐的優秀範例,一起來看看吧。

電視臺記者實踐報告

一.實習動機:學習了新聞專業有一年半的時間,對以後能從事記者職業非常榮幸,也十分熱愛,甚至可以說是更多的是憧憬。通過對新聞寫作和新聞理論以及新聞編輯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似乎理論缺少了實踐也不甚完美,有時甚至只能是空談。於是在本學期的實習階段,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在新聞採編的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聞寫作方面總體把握的能力和新聞敏感。在電視臺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增加對廣播電視的知識,以期能爲以後從事新聞職業打下更好的基礎。

二.實習目的:瞭解報紙出版的過程、學習新聞寫作的採編流程,對其進行分析,並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

三.實習任務:新聞採編和欄目策劃以及錄製

四.單位概況

1.基本情況: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路29號旭捷大廈

(中華新聞報社)

北京海淀區萬壽路乙十五號南樓二層(中國教育電視臺)

2.

單位簡介:《中華新聞報》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中央級媒體,創刊於1993年5月5日。作爲全國新聞行業的性報紙,中華新聞報的定位是:立足傳媒界、報道傳媒界、服務傳媒界、開拓界內外。由於覆蓋了全國各地的報刊、電視臺、電臺、有線電視臺、網絡媒體、新聞傳媒教育部門、新聞傳媒研究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廣告部門、廣告中介單位、傳播策劃公司、新聞器材產銷企業等,中華新聞報被譽爲“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

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創辦於1986年,是國內的專業電視臺,隸屬於教育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指導。

五、初步認識: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於社會輿論導向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攻關階段。報紙內容堅持的四個基本點——時政新聞是支點,娛樂新聞是亮點,社會新聞是賣點,經濟新聞是看點。我有幸在《中華新聞報》的時政專題部,能夠多的瞭解社會的現狀和表象。電視有聲色全貌的優勢,通俗易懂,受衆範圍較廣,所以在輿論引導和信息傳遞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顯,實習期間,我在教育電視臺的《公益》(《點燃希望》)和《孕嬰專家》以及新創辦的《奇羅星》欄目組學習過一段時間。給我印象zui深的是在《奇羅星》的策劃和拍攝過程,真正體會到了作爲一個電視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順利播出。

六、實習狀況和感受

從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華新聞報》《中國教育電視臺》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實習。

第一天到日報社時政專題部報到時,心裏有點忐忑不安,看到編輯記者來來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該從哪裏入手。部裏幾位老師都很熱情,爲我倒水,遞給我報紙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緊張,讓我大膽的想融入這個新的集體。

坑熱線電話,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需要及時的記錄,然後跟老師商量是否值得采寫,如何採寫。新聞zui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實細節,比如人物、地點、時間必須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否則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打電話四處查找知情者,確認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爲了能我更全面地瞭解新聞報紙出版工作的全貌,報社領導安排我在採訪、編輯、出版、校對、發行等部門工作,使我受益匪淺。

有時出去採訪,有時坐在報社的電腦前,瀏覽新聞,敲打着鍵盤,記錄下自己當天採訪來的新聞。

電視臺記者實踐報告

20xx年的夏天,我作爲一名實習生,在xx日報社政務新聞部,開始了爲期一個月的暑期實習。

彼時正值xxx地區(包括xx所轄縣市即京山、鍾祥和沙洋)遭受自98年以來的第一次強大洪澇災害,很多地方的農業、畜牧業和水產大量減產甚至絕收,人民生活陷入困難境地。接到的第一項採訪任務,就是跟隨記者下鄉瞭解民生民情,爲黨的社會事業作好輿論宣傳工作。

我們的首站是遭洪澇災害嚴重的xxxx鎮。七月十三日,xx鎮陡降暴雨,降雨時間持續十二個多小時,雨量達三百二十六毫米,是湖北京山縣有資料記載以來值,爲近五十年來一次強降雨,導致該鎮二十個村、部分廠礦企業及集鎮受災嚴重。由於xx至京山路途遙遠且多爲山路、坑窪不平之路,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顛簸到目的地的時候,幾位文字和攝影記者已經頭昏眼花,噁心嘔吐了,但是責任在身,良知在心。面對人民的財產甚至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幾位記者沒有絲毫猶豫和懈怠,拿起他們手中的筆和照相機,開始了積極的採訪和拍照。

作爲一名文字記者,就要做到眼疾手快,精確、深入而生動的瞭解情況,及時報道。我們先後走訪了幾個居民區、養雞場和災民集中安置點,瞭解基本的受災情況和生產自救情況。由於第一次進行單獨採訪,我在對一養雞農戶進行受災情況採訪時,漏掉了很多細節,例如何時開始養殖、每年收入多少、今年的損失多少、如何進行生產自救等,雖然很多細節在新聞稿中並不會用到,但由此可以認識到,記者這種職業,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強大的責任心和悲憫衆生的慈悲胸懷,更要細緻入微,做到嚴謹和敬業。

在單獨做一則深度報道的題材時,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料。首先是選題和切入的問題,針對全國範圍內的物價上漲情況和全國、省的'菜籃子'工作會議的召開,憑兩年的專業學習和一個月的全面實習所培養的新聞敏感,我覺察到關於'菜籃子'價格上漲的問題,必定會在繼洪澇災害後,在xx引起新一輪的議題。

於是我把肉類、蔬菜類的上漲作爲切入點,集中調查xx市的具體情況和麪對物價上漲,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採取的宏觀調控措施。這個題材得到了主任的肯定,並鼓勵我進行積極的專業探索。

在列好大致的提綱後,我開始了採訪,大量蒐集材料和數據的工作。八月的xx,剛剛告別梅雨季節,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開始進入炎熱的夏季,這對於出門跑新聞,着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烈日當頭,在相繼走訪幾個大型菜場和超市之後,我已經汗流浹背雙腿痠軟。

當時就想放棄採訪任務,直接回到報社胡編亂造幾個實例,再根據市裏發佈的文件,改寫得成一則深度報道。但是想到當時選擇新聞專業時的堅決和將來工作的道路,強大的心理動力要求我,一定要堅持下來,不論有多遠有多苦。

在採訪超市負責人的時候,遇到了閉門羹。由於超市新入駐肉類品牌如雙匯、雨潤等,可以有效調節xx市的肉源緊張情況,抑制肉類的物價過高上漲,所以採訪任務格外重要。當時所有的超市人員都在開會,門衛要求我等待,並向我索要記者證。但由於所在的xx日報並沒有給我辦理臨時記者證,我便掏出學生證證明身份,當場遭到拒絕,並拋出冷言說學生哪有資格採訪。當時就知道等待採訪是不可能了,得想點辦法,死磨硬纏隨機應變。

電視臺記者實踐報告

20xx年7月至9月這四個月期間,我在《安徽工人日報》實習。

這是我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全面接觸新聞編輯業務,從處理地方記者稿件,參與選稿排版,到zui後找總編籤版,開始與在學校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回想起在報社實習的那段日子,心裏還是有諸多感觸。

一,初到報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鮮

我跟其他三個同學一起到安徽工人日報社去報到,人事部的主任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因爲是第一次到報社去,裏面的人又一個都不認識,我們幾個都不敢多說話,雖然有心理準備還是無可避免的緊張起來,幾個人站成一排規規矩矩的一聲不吭,像接受檢閱的士兵。主任閱人無數,很快就看出了我們的拘謹和不自在,他跟我們開玩笑說:

“你們是自願過來實習的,可不是我們強迫的喲,看你們的樣子,好像我們抓的壯丁啊。”

聽了他的話,我們都笑了,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

實習手續辦得很順利,我聽從報社地安排,跟着王編輯做新聞編輯工作,主管週三和週六的兩個版面。令我高興的是,我和我的同學分到了同一個辦公室,我們可以相互有個照應,心裏感覺踏實多了。當我第一次跟王老師到她的辦公室去的時候,我在心裏告訴自:你的實習生活開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爲你的一言一行都關乎與安徽警官學院新聞專業的聲譽。

二,實習生活初期——與實習老師良好的交流溝通zui重要辦完實習手續我們當天就回到了學校,實習老師交代我們第二天早上要按時到報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點鐘還是漆黑一片,我們就到校門口去趕首班車了,由於時間尚早,麪包店沒有開門,我們只好餓着肚子往報社趕,下了公交車,走在街上吹着冷風,我直在心裏叫苦,真是飢寒交迫啊。到了辦公室,打開門看到實習老師還沒有到,心裏總算舒了一口氣,看了看時間,離上班時間還有十分鐘。利用剩下的十分鐘時間,我和我的同學打掃了辦公室的衛生。

從那天起,提前到辦公室打掃衛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門功課。

剛開始,我總覺得跟實習老師很陌生,彷彿我們中間隔着什麼,正因如此,我那拘謹不爭氣的性格出來搗亂了,只要老師不主動跟我說話,我也不吭聲,一個人坐在她旁邊看報紙。老師看我那樣,本來有工作要交給我做,也就做罷了。就這樣過了兩三天,同辦公室的白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訴我要主動跟老師溝通交流,不要總等着老師主動開口。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自然改了很多,老師看到我的變化非常高興,我們之間的交流順暢多了。很快,她跟我講了編輯工作所要注意的要點,以及編輯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還把她電腦的密碼告訴了我,這一切充分說明,她已經不再把我當旁觀者了,開始引領我參與到她所負責的編輯工作中。從以上兩件事上我認識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師安排,我們作爲實習生,爲老師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理所應當的,比如說每天打掃辦公室的衛生。還有,我們應該主動跟實習老師交流溝通,不要自視清高,應該時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師,多向在新聞一線工作多年的實習老師請教。事件過的很快,通過努力,不久我就發表了第稿件,當時自己高興的不得了,但是後來再發稿佔大多數的心理是害怕。怕哪句話寫的不對,給自己惹官司上身。因爲這種事見得太多了,有時和各種媒體的前輩們聊天,他們對這點也很無奈。但只要報道的是事實,公正、客觀,不帶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哪怕得罪了某些人,也不畏懼,做新聞的,這點勇氣還是要有的。通過實習發現,自己還存在着不少問題,包括文化知識的欠缺,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習涉及的面太窄,學到的知識太單一,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體系。聯繫實際的能力太差,將學到的知識不能運用到實踐中去,沒有一個知識儲備體系,用到哪學到哪。在採訪中,還容易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一些先進的現代設備的熟練運用能力還不夠,普通話水平不高。在今後的學習中還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儘可能完善自己。

電視臺記者實踐報告

奎50天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剛進xxxx日報報社聽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做新聞就是要多聽多看多想多感受。到了報社當然是先了解報社和報紙,《xxxx日報》系中共xxxx市委機關報。是xxxx市發行量、發行面zui廣的綜合性日報。1947年5月1日創刊,目前爲對開8版《xxxx日報》從1984年7月1日起向全國發行,翌年10月起向海外發行。1989年起改郵發爲自辦發行,1996年1月1日開始出彩色報紙。1998年11月起每天出彩報。目前發行量爲17萬份。

在實習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特別是對黨報報道風格和採訪的瞭解,也使自己適應了黨報。我們所寫的新聞必須是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zui低。有損於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黨報熱線是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的欄目,不僅要發表老百姓zui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我們一直說新聞採訪必須要有新的突破,也就是創新,很多人說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舉個例子,一天下午,日報的記者夏老師讓我幫她買冷飲,買冷飲時發現衛生並不是很好,旁邊不少消費者因爲天氣炎熱都買了冷飲,夏老師非常適時的採訪了衛生部門,第二天就報道了,這篇作品還被中國維權網轉載,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在實習期間,我作爲記者,幾乎走遍了xxxx的大街小巷、鄉鎮村莊,走高樓、下小巷,用文字記錄下了一個個的新聞事件。因爲報紙版面有限,很多時候都只選擇有代表性的發表。實習期間,翻閱了大量的關於政治的、社會的、生活的資料和報刊,也瞭解了報業知識,對於社會各個層面的現狀有了十分深刻的瞭解。在採訪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羣,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自己也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過的東西,那就是人際交流。這兩個字看似簡單,而且人人都會,但是會和會不一樣,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溝通。作爲新聞記者,要善於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深挖細節,要讓被採訪對象能夠信任你,把積壓在心裏的話向你傾訴,這樣才能使一條新聞能夠豐滿起來,是取勝的關鍵。除了要善於交流溝通外,善於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新聞人來說,如何通過自己的思考豐富新聞的內容,增加新聞的深度是記者顯現功力的地方。舉我採訪打擊偷牌照的事件,現在很多小偷都在偷汽車牌照後留下電話號碼敲詐車主幾百元錢後歸還車牌,這樣的新聞很常見又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所以我就主動思考,到派出所尋找更多的素材,發現來報案的人只佔遺失車牌車主的一半。後來瞭解到補辦車牌的費用比小偷敲詐的少很多,許多車主爲了省去補辦車牌的麻煩手續,只好給小偷錢。我從這個角度出發並加入民警的語言進行了報道,同樣的事實卻有不一樣的效果。

說到“魅力實習,博愛天下”這八個字爲什麼能成爲實習報告的主題,我覺得一個人除了博學,更要博愛,今年第8號超強颱風“桑美”席捲了xxxx,帶來50年來的災難,武警官兵和搶險人員冒着生命危險抗臺救災的行動感動了我,更讓我覺得成爲新聞人除了有過硬的新聞素質,無論走到哪裏,在任何新聞單位工作,更要有一顆博愛之心。

實習的這段時間,除了採訪的工作zui主要的就是寫作了,50天的採訪經歷讓我更加的成熟和穩重,讓我的內心更加的豐富,所以我很感激這50天的時光帶給我的採訪經驗。採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採訪的表現和結果,既要深入採訪,又要講究寫作,二者不可偏廢。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

,在這段的時間裏,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信息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的閱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我很感激這50天的時光,它對我以後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電視臺記者實踐報告

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飄萍先生。在我看來,要當好一名記者那是需要天賦的,而邵飄萍先生擁有當記者的所有天資。他交際能力極強,上達總統、總理,下至僕役、百姓,他都與之靠得攏,談得來,因而耳目衆多。他聰慧機靈,“守若處女,動若脫兔,有鬼神莫測之機”,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他懂得采訪對象的心理,會打心理戰。有人說過,優秀的新聞記者需是通才,邵飄萍先生便是通才。在這次的報社實習中,我深深感到,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有太多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

首先,記者需瞭解各行各業的知識,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去採訪洪山區評選“花王”,那些退休老爺爺把養花當成他們晚年的愛好,他們愛花如命,他們養花養出了門道,養出了藝術,讓我欽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瞭解一些花藝方面的知識,這樣能與他們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

我去採訪附一社區京劇班,兩名骨幹都是省人名醫院的退休職工,愛好京劇,看到她們聊起京劇來精神矍鑠,神采飛揚,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點京劇方面的知識。老人們說個什麼紅娘,西廂,我絲毫不瞭解,真爲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學院教授諮詢房產證的解決辦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點法學知識,這樣我問的問題就能更深一點,獲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採訪外教進社區教孩子英語,我多希望我的英語能在好點,這樣與外教交流暢通無阻,也能獲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一個“社會學家”。除了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宏觀形勢有清楚地把握,還要對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社會問題,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採訪中看到什麼人說什麼話,在對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區這條線。社區是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我應該對社區的管理結構,對武漢社區的情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還記得我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去採訪紫陽路街道辦社區工作者的演講比賽。我對社區工作者一無所知,回來之後,我便上網瞭解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等等,瞭解之後我發現社區工作者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職業。

我更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心理學家”,要懂得采訪對象的心理,才能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什麼該相信,什麼不該相信。有一次我去社區採訪小朋友,當我說我是記者後,小朋友變得非常拘謹,好像上課回答老師問題一樣,我就後悔了,以後採訪小朋友我一定不自報身份了。還有,老師跟我說採訪商販時,先買點東西,他們才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廄者是一個通才,什麼都需要懂。

但我覺得有一個zui重要的東西,它是當好記者的制勝法寶。它叫勇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外國的女記者,工作成績平平,但一次特殊的經歷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事業。那是甲殼蟲樂隊去美國演出,由於時間緊,樂隊不打算接受專訪。但這位女記者鼓起勇氣給樂隊經紀人電話,獲得了短暫採訪的機會。當她見到甲殼蟲樂隊是,她非常緊張,因爲她從未參與過如此重要的採訪。她儘量鎮定,完成了採訪後,她長吁了一口氣。第二天,這條新聞作爲頭條刊登在報紙上。女記者得到了領導的器重。從此以後,她得到了許多重要的採訪機會。

這個故事體現了勇氣對於一個記者的重要性,有時候,你僅僅需要比別人多一點勇氣就夠了。閭丘露薇,水均益這些戰地記者都因他們難得的勇氣而成名。

說實話,我是一個缺乏勇氣的人,但我想一次次的鼓起勇氣之後,我的膽子會大一些。我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當記者,也許我也和那位外國女記者一樣平庸,但如果我真的當了記者,我會一次次的鼓起勇氣,也許有一天,我的膽子就練大了。

【第11篇】2022年寒假電視臺記者社會實踐報告

導語、口播、同期聲都是需要事後編輯的對象。在電視臺播出的稿件也有其特殊的地方,電視臺播出的畫面不少是沒有錄製的原聲音的,都是主持人後來加上去的解說詞,這解說詞就是你需要編輯的。把現場上鏡記者的口播、在採訪任務時的同期聲、以及主持人說的解說詞糅合到一塊,這就是電視臺所需的稿件樣式。

在我寫出了稿件並通篇檢查過後便把它交給了稿件編輯,然後我就站在她旁邊看她需要修改的地方。總的來說稿件大病沒有,但是小病不斷。經常有些個別的字需要修改或者刪掉,比如我在稿子裏寫的“睢縣”要改成“我縣”,其他不必要的描述也是能刪的就刪。雖說在學校學了《新聞採訪與寫作》,但是真正在單位寫稿件還是這一次,許多在學校沒學到的東西,忽略的東西,都需要不斷的工作經驗積累,一點一點的撿起來。

實習七天,很快就結束了。不同的生活環境就會有不同的體驗,在電視臺的七天除了學習以外的收穫就是認識了新朋友,有19歲就在新聞部工作現在已經17年的主任,有二十多歲快結婚的編輯,也有像我一樣實習的大學生。很感謝電視臺提供的實習機會和新聞部前輩的指導和照顧,作爲媒體專業的學生,我真的很感激這次在電視臺的實習經歷。

標籤:多篇 實踐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