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反思發言稿

關於反思發言稿爲本站會員“陌生神話”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關於反思發言稿

反思又譯爲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爲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反思發言稿,供大家參考學習。

反思發言稿1

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就要到來了,同學們那一天是什麼節日呢?對!那一天就是父親節啊!同學們你們知道父親節的由來嗎?原來它源於美國,在州士波肯市有一個杜德夫人,當她參加完教會舉辦的母親節主日崇拜之後,杜德夫人的心裏有了很深的感觸,她心裏想着:「爲什麼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紀念父親的節日呢?」

1909年那年,正好是斯馬先生辭世之年,當杜德夫人蔘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她特別地想念父親;直到那時,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與努力,並不亞於任何一個母親的辛苦。

杜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教會的瑞馬士牧師,她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向偉大的斯馬特先生致敬,並能以此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

瑞馬士牧師聽了斯馬特先生的故事後,深深地爲斯馬特先生的精神與愛心所感動,他讚許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動「父親節」的努力。於是杜德夫人在 1910年春天開始推動成立父親節的運動,不久得到各教會組織的支持;她隨即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提議,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表示贊成,於是美國華盛頓州便在1910 年 6 月 19 日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聚會。父親節演講稿範本:父親節的反思

1924 年,美國總統科立芝支持父親節成爲全美國的節日;1966 年,美國總統詹森宣佈當年 6 月第 3個星期日,也就是斯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爲美國父親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的六月第三個主日,訂爲全美國的父親節,併成爲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

雖然今日一般人對於父親節的慶祝活動,不像對母親節一般的重視與熱鬧,但是上帝在聖經中教導我們對於父母的關愛卻是一致的,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父親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賦予他的溫柔角色;或許當我們努力思考着該爲父親買什麼樣的禮物過父親節之時,不妨反省一下,我們是否愛我們的父親,像他曾爲我們無私地付出一生呢?父親節演講稿範本:父親節的反思

反思發言稿2

各位領導、各位在座的老師們:

大家好!

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代表景小的青年教師們在這裏和大家做這樣一次主題交流。我先簡單地作一下自我介紹。我是05年9月加入到景小的教師隊伍中來的,算起來,參加工作也已經2年多了,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新教師到迅速成長爲能夠基本勝任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我想說,我是幸運的。從最初景小構建新三年發展規劃之日起,我便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幫助指導下迅速找準自己的定位,結合學校的新三年發展目標,制訂了教師個人自主發展三年規劃。時至今日,已是規劃制訂的第三年了,下面,我想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及個人規劃的制訂和實施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

(對制定三年規劃重要性的認識)

古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開展的時候比較順利地進行。就好比上一堂哪怕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課,作爲老師,也應該從教學目標入手,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纔能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當今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的培訓、學習,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要有一個適時而合理的規劃,使自己在進行教育事業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來前進和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於像我這樣的青年教師而言,教齡不長,教學經驗不足是我們的弱勢,但同時,思維活躍、易於接受新事物、勇於嘗試是我們的優勢。那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揚長避短,發揮我們最大的優勢呢?很顯然,一份合理而適切的職業規劃顯得尤爲重要。

(如何結合學校新三年發展目標,制訂個人發展規劃)

05年開學初,華師大支持景小合作辦學項目工作正式啓動。在此契機下,校長室統一要求每一位老師都要緊緊圍繞學校的新三年發展目標,制訂教師個人自主發展三年規劃。這對於那時剛踏上教育工作崗位的我而言,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學校領導對我們青年教師的師資培訓和專業化發展尤爲關注。通過一系列校本培訓課程的開發和實踐,讓我們迅速適應教師崗位。緊接着,又聘請華師大教管系的郭繼東教授來爲我們作“教師專業發展——今天的要求”、“如何制訂教師自主發展三年規劃”“學校新三年發展規劃若干”“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成長”等講座,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爲我們青年教師制訂個人發展規劃指名了方向。於是,我認真學習了景小新三年發展規劃的相關文件,圍繞景小三年發展的總目標,即“用三年時間(.9~.8),使我校在學校管理、隊伍建設、課堂教學、教育科研等學校內涵發展方面有顯著提升,成爲地區有影響的、有綜合競爭力的一流的新型學校,力爭區辦學水平督導評估爲A等。”相應地制訂個人發展總目標。即:提高自身師德修養,不斷學習,在教育教學中緊跟課改新理念,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思路,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爲一名既“專業化”又“個性化”的老師。隨後,我在認真思考各個基礎性指標的前提下,分別從師德修養、教育教學、教育科研、信息技術信用和發展特色等方面制訂了相應的發展性指標,包括每一年所要達成的目標和相關的措施。如果說學校的新三年發展規劃爲教師制訂自主發展三年規劃指名了方向,那麼反之,教師的自主發展規劃也應能夠體現學校的新三年發展目標,這樣才能加速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高學校的綜合競爭力。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執行和調整個人自主發展規劃)

制訂一份規劃並不難,難的是身體力行地去實踐。我深知,三年,能讓你變成一位教育能人,也能讓你只成爲一名教書匠。因此,唯有腳踏實地,才能爲我的專業化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於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從點滴小事做起,抓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尋求自我突破。在學校新三年發展規劃中,把師資隊伍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出“通過專家引領和指導,加快更新教師教育觀念,並逐步內化爲教師教育教學實踐行爲。”我也把它作爲自己的教育教學目標之一。05年開學初,校領導便爲我牽線搭橋,讓閔行區研訓員朱新亞老師作我的代教老師,深入課堂指導我上課、評課;06年5月,我又趁着景小與華師大附小合作的契機,幸運地成爲第二批赴華師大附國小習的老師之一。整整兩個星期,深入附小的課堂,傾聽張計蕾老師和其他附小的老師,傾聽學生;同時,我還積極參加區裏的新教材培訓和聽課評課活動,利用每一次外出觀摩學習的機會,爲自己的課堂教學“添磚加瓦”,努力將新的教育觀念內化爲我的教學實踐行爲。

當然,在執行個人自主發展規劃的同時,也需要針對實際情況對某些目標做出相應的調整。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爲主體”、“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換而言之,由於教育的對象參差不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附國小習期間,我有一節彙報展示課《數星星的孩子》。事先,我在本班試教了一下。裏面有一處語言訓練點,原本以爲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沒想到得到的答案卻是隻片語或者大同小異。幾番思考後,針對同一道題,我重新設計了有坡度的語言訓練點,後來在附小的課堂上,學生明顯開闊了思路,表達的內容也豐富許多。課後我問自己,既然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那麼怎麼樣的語言訓練點纔是最合理有效的呢?當時我就下決心把這個問題作爲近階段的研究重點,並將它提上了個人自主發展三年規劃的教育科研一列。07年6月,我在第二屆“景東杯”課堂教學評比中執教了課文《找駱駝》,課中,我設計了有效的語言訓練點,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課後,我在原先的“如何設計有效的語言訓練點?”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如何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規範性?”,同樣將它作爲我新學期研究的重點。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是有針對性和典型性的,它們對於提高課堂實效的研究價值極大。顯然,課堂是我實施個人自主發展三年規劃的根據地,同時也能幫我及時調整個人自主發展目標。

(在反思中不斷進取)

在教師自主發展三年規劃的實施和調整中,我成長迅速。先後取得了區品社學科設計比賽的三等獎、區好習慣方案設計的二等獎、“景東杯”課堂教學評比優秀獎等好成績,同時還有多篇案例和論文在校內獲獎。06年底,我又和宋書記一起參與了全國重點課題的子課題《國小生命教育的實施策略及實踐研究》的研究,爲推動個人自主發展三年規劃的穩步實施邁出了紮紮實實的一步。當然,作爲青年教師,在我身上還存在很多不近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專業知識缺乏,反思的自覺性不夠高等等。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終生的、整體的、全面的、而又持續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的反思和合理的規劃。自覺反思和合理規劃才能使教師專業發展道路更順暢,成功的機會才更多。因此,我會繼續緊扣學校的新三年發展目標,朝着成爲一名“反思型教師”的目標而努力。

反思發言稿3

教師既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又是人類社發展與進步的開拓者,是年輕一代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光輝典範。因而,教師的言行是構成對學生影響的最現實的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着學生學習狀況及其效果,而且影響着學生人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

一、心靈關懷的無知——比比皆是的傷害

教師對於學生思想和情感的影響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心靈的成長和發育。然而,許多教師至今卻還並未明確地意識到這一點,以致於對學生心靈的關懷一直以來漠然而無知,由此所引起的心靈傷害也就斷然不可避免了。曾經有一位探索教師對學生心靈的傷害問題的探研者,對325名教師和653名學生就教師傷害學生一事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表現,年齡越小,年級越低,學生受到的傷害越大。有的學生被老師罵,有的教師甚至隨意舉手打學生;還有的教師不顧學生的顏面,故意貶損學生的人格,等等。在學生遭受的傷害中,被調查者認爲,體罰是表面的,而心罰所受到的傷害則是長期的,甚至是終身的。

曾經有一位這樣的學生,他的英語成績很差,他自己很想學好,但又不知道怎樣學,有一天上課時,英語老師按順序叫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眼看就要輪到他了,他心裏很激動,因爲那道題他能做出來,但還是有點緊張,然而,英語老師卻沒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後面的同學,這時,這位學生感到侮辱,後來升高中時,英語才考了48分,使他進不了重點中學。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師講公開劉課、觀察課、優質課、示範課的課堂上更爲多見,客觀地講,英語老師沒叫他回答問題是無意的,而是認爲英語老師可能一時疏忽,但對於這個學生來說卻不是無意的,他認爲是英語老師看不起她,嫌她英語太差纔不讓回答問題。從此例中,英語教師的無意傷害極大地改變了這個學生的學業發展和心理狀況。

她不僅放棄努力學習英語的動機,而且發展到害怕上英語課。這直接導致了她升學的失敗和對未來的焦慮。當然,引發無意傷害的根本原因也應歸之於這個學生,歸之於她的無中生有和過度自尊。但是,這並非說老師沒有任何責任,從心靈關注的角度來看,老師的言行任何時候都應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經心。

二、心靈關懷的前提——瞭解學生的心靈

事實上,許多教師行爲偏差,也正是由於不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而造成的。

我們常說,教學要獲得應有的實效或效果,必須依賴於我們對教育的兩條基本規律的遵循。一條是,教育的內容符合社會的要求。這是從教育與社會的關係來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必須爲社會的政治、經濟服務,纔會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緊緊地隨時代的脈搏,時時關注重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另一條就是,教育還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即,教育的內容與方式都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這樣,教育才會成爲兒童自身的需要,併爲兒童所接受。而這一條主要是從教育與人的關係出發來看的,這就是說,教育還是一種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如果教育脫離了人的身心實際,那麼,就很難言人的身心發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關年齡特徵的問題,是不能被忽視的。在這兩條規律中,就教師的工作性質而言,主要應該是對第二條規律的把握。

原因有兩點:第一,教育與社會的關係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門的大政方針所決定的,教師並無權利隨意更改教材的內容,但怎樣把時代精神、教育的方針政策以及教材內容中的規範與要求有效地落實到學生身上,卻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離不開教師對學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爲社會服務的最終目標,還是爲了促進人本身的身心素質的發展,是爲了人類的生存幸福而服務的;同時,社會的要求也只有凝聚爲人的個體的一種內在的,永恆不變的身心素質之時,教育的效果纔會真正顯露出來,我們纔可以說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外在教育影響要凝結爲人的內在素質,則又都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現有身心發展水平與特徵的瞭解和遵循,也就是說,以人爲本,以人的身心素質爲本,這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

對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輕視的,否則,就無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從心靈關注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心靈具有可塑性,同時也是一顆脆弱的心靈,一顆向上的心靈,一顆善於學習的心靈。所以教育的效果,並不在於教育內容本身的正確與否,而主要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是否貼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實際。同時,符合兒童身心實際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對兒童年齡特徵的尊重與瞭解基礎之上的,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要使教師真正具有一種富有實效的教育行爲,教師就必須認真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徵,並以此作爲教育的起點。

三、心靈關懷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與藝術

心靈關懷在瞭解了學生心靈發育的特點之後,還應注意掌握一些具體的教育方式與藝術,這是教育怎樣更好地防止教育傷害,避免無意傷害,根除有意傷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條件,在學生心靈成長的道路上,需要教師的輔助,教師對學生的幫助要得體,愛學生,還要會愛學生。愛,不僅僅只是一種付出和給予,它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和靈巧的藝術,愛是奉獻,愛也是理解;愛可以通過滿意而傳達,愛同樣也可以通過不滿意而流露;做爲教師,就要體察學生心靈的變化,學會附耳細說,學會正面暗示。據說韓國有個官員在微服私訪,路過田間時,看到一個農夫駕着兩頭牛正在耕地,就大聲問:“你這兩頭牛,哪個更棒?”農夫看着他一言不發,等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去了,農夫才附在官員的耳邊小聲地說:“邊上的那頭牛更好。”官員很奇怪問:“你幹嘛用那麼小聲地說活?”

農夫說到:“牛雖是畜類,但心卻是和人一樣的,如果我大聲說這頭牛好,那頭牛不好,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裏分辨出我對它們的評論,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仍不夠優秀的牛心裏會難過……”試想,一位農夫對待一頭牛尚且如此講究方式、方法,那麼,我們做教師的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是更應該加以注意嗎?尤其是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其意義對於學生而言,不是終生的,也是短期內難以忘懷的,無意傷害是無心的結果,但無心之過變有過,歸根到底,還是與教師的素質有關。

縱觀上述所言,教師應當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綜合知識和嫺熟的教育技能,要以關懷、親切的態度與學生溝通,探究行爲的原因,教師應當走進學生的心靈!

反思發言稿4

———善待家長 善待幼兒

找尋、發現、希望、期待、遺憾、再找尋……這是人們一生最充滿激情的旅程。在這樣的旅程中我曾經從花朵盛開的熱情裏感染到春天的活動,從蝴蝶結跳躍的奔放裏體驗到青春的飛揚,從童話世界的快樂裏滋長出真、善、美。我用我的眼神、微笑、話語向孩子們傳遞我的感受。我單純的相信,只要將我的熱情交給孩子,他們一定會開心的成長。十年教學生涯,我和孩子們相處是那麼和睦、融洽。正當我爲此沾沾自喜的時候,一位家長怒氣衝衝的質問給了我當頭棒呵。

事情發生的很突然,一天下午接孩子時,有位家長去而復返,怒氣衝衝地找到我說:“我外孫那裏不如別人了,你要將他留在別的教室”。“你是怎麼做老師的?”從未遇到過這樣情況的我一下子悶了,回想一下,原來是上午幼兒園對外公開活動時,我挑選了一批我認爲聰明、乖巧的孩子參加,而將那些平時比較調皮、不守紀律的孩子留在了別的老師的教室裏,那位家長的孩子就是其中被留的一位。當時我非常委屈和憤怒,想你家長難道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嗎?這麼調皮的孩子如果去參加公開課那還不亂成一鍋粥,況且公開課有關幼兒園的聲譽,我挑選孩子是有理由的,因此,我沒好氣地和他爭執起來,我無法接受一向受家長歡迎,受孩子喜愛的我,爲什麼會被家長責備、會被孩子敵視,我也無法理解後來園長說的話:“周老師,你沒有了解這個孩子,這個家庭,在孩子的安排上也沒有考慮仔細”。最終這事雖然在園領導的協調下解決了,但是園長的話就象一個問號永遠的留在了我心裏。

後來,我常常問自己,什麼叫仔細安排好每一個孩子,什麼叫理解孩子。組織活動的時候我注意每一個孩子的眼睛,尋找其中透露出的喜怒哀樂;活動間隙我會用故事、小遊戲吸引孩子們留在我身邊,讓孩子們主動和我交流;下午放學,我也總是站在活動室門口,微笑着主動和家長們交流。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隨着歲月的流逝,一羣羣孩子畢業了,我也跨入了而立之年,自從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再看班級裏的小朋友更有一種親切感。我在孩子們面前不再僅僅是一個朋友、姐姐,更是一位母親。帶小班的時候,看到哭哭啼啼的他們,心中涌出的最多的是疼愛。我買了零食,刻了五角星鼓勵他們高興起來,午睡時一個一個拍着睡。班裏的一位小姑娘特別喜歡靠在我身邊,睡覺時一定要我坐在她邊上才肯睡着。和孩子的媽媽交流時,她笑着說:“我知道,孩子是喜歡老師,就喜歡和老師在一起”。原來孩子爲了接近老師,在人爲地製造一些機會。我很感動,孩子是這樣的渴求老師的愛撫,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細小動作,在孩子眼裏或許就是一個絢麗的春天,一個充滿陽光的好日子!我慶幸,我沒有簡單地以改掉粘人的壞習慣爲理由推開這個小女孩。由此我又想到了當初那位和我鬧矛盾的家長和那個調皮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沒被老師挑選就是等於被老師拋棄,那是怎樣一種痛苦,而我卻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一個幼小的孩子承受了,假如我是家長怎能不對這樣的教師發火。我突然理解了園長的話,如果我能考慮的仔細一些,帶這羣留下的孩子開展有趣的活動,而不是簡單地把他們留在別的

教師的班級,就可以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爲此我感到深深的遺憾。有了這個遺憾我將時刻告誡自己:珍愛童心,善待孩子

“珍視童心,善待孩子”找尋了多年的答案讓我肩上的擔子越發沉重起來,我期待在今後的日子裏,能帶給孩子的永遠是一份美麗的陽光,一份關愛的感受。讓我從那一雙雙晶瑩得似星星般閃亮的眸裏搜尋到的永遠是快樂和嚮往。

關於反思發言稿精選

標籤:發言稿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