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精品多篇】

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精品多篇】

古代刻苦讀書的小故事(四):囊螢映雪---車胤、孫康 篇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爲美談,激勵着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一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這不正可以藉着這難得微光看書嗎?於是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院子裏藉着那雪映出光如飢似渴讀書。正是憑着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爲官,成爲一個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

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古代刻苦讀書的小故事(五):韋編三絕---孔子 篇二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爲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爲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着,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爲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爲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古代刻苦讀書的小故事(一):鑿壁偷光---匡衡 篇三

漢朝時,有一人叫匡衡,勤奮好學。家裏很窮,白天必須幹活,晚上他才能讀書。但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他的鄰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對鄰居說:“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說:“既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燭光透過來了。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用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爲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又如是傳說: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鄰居相隔的牆上鑿開一個洞,偷偷地借鄰舍的燭光讀書。而現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十分刻苦的樣子。

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篇四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爲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

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篇五

1,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非常頑皮、不愛讀書。一天,父親與朋友們談到左思時,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小左思看到後非常難過,便暗下決心,刻苦學習。年復一年,左思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爲一位學識淵博的人。他用十年時間潛心研究、精心撰寫的文學鉅著《三都賦》受到驚人的好評。人們爭相抄閱。因爲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紙價大幅度上漲。

2,妙筆生花

李白小時候曾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所使用的筆頭上開了一朵鮮豔的花。只見一張張白紙從他的面前飛過,李白極爲興奮,抓起這支筆就飛快地寫起來,筆墨落在紙上就變成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後來,李白刻苦學習,寫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好詩,成爲千古流芳的偉大詩人。

3,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大將呂蒙,年青時,因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在吳主孫權的再三勸說下,他學習漢武帝,無論什麼時間,手中總拿着書,有空就讀,並堅持不懈。他終於成爲文武雙全的大將軍。人們用“手不釋卷”來形容勤奮讀書。

4,割席分坐

漢朝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爲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坐一張席子上讀書,有達官貴人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仍然靜心讀書,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把席子割斷,兩人分開就坐。管寧後來終於事業有成!

5,佛殿借讀

夜深了,佛殿裏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爲裏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6,隔籬偷學

賈逵出生於公元30年,是西漢名家賈誼的第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喜愛讀書。爲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經常隔着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由於勤奮苦學,最終他成爲歷史上著名的經學家和天文學家。

7, 立雪程門

程是指宋代理學家程頤。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着大雪在程頤門前站着。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

這則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遊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遊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爲尊師重道的範例。“程門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8,高鳳流麥

後漢時,南陽有一書生名叫高鳳,他家以種田爲生,他卻酷愛讀書,晝夜不停。有一次,妻子下地幹活,讓高鳳在家看護涼曬着的小麥。突然,天降暴雨,而高鳳仍手持趕雞的竹竿誦讀經書。不知不覺中雨水將庭院中的小麥衝跑了。妻子從趕回來一看,啊呀!糟透了,小麥都被雨水沖走了,而丈夫卻一點也不知,仍沉浸在書中。在妻子的責問聲中,高鳳才恍如從夢中醒來。後來,人們用“高風流麥”稱讚讀書專致人。

9,臨池學書

古代書法家張芝,練習書法的時候,將他家中的衣服上都寫上字,然後再到池中洗淨。反覆地這樣做,竟然將池中的水都染黑了。他終於練就了一筆漂亮的草書。後人用“臨池學書”形容人刻苦學習書法。

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篇六

(一)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

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爲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二)懸樑錐刺

意思是隻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也說的是隻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穫,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懸樑刺股作爲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故事源自戰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東漢的時候,有個名叫孫敬的人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樑上,一頭束在頭髮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髮,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爲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蘇秦,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爲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三)囊螢映雪

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晉代的車胤(yìn)自幼好學不倦,可是由於家境貧困,沒有錢買燈油在晚上讀書。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誦詩文。在一個夏夜,他在屋外背書,忽然看到原野裏如星星一樣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他突發奇想,螢火蟲的光亮在黑夜裏不正如燈一樣嗎?這樣我就能夠徹夜苦讀了!想到這,興奮的他立即找來了白絹紮成一個小口袋,並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果然,如此還真的管用。正是藉着這微弱的光芒和堅持不懈地苦讀,車胤學識日漸長進,並最終入朝爲官。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一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這不正可以藉着這難得微光看書嗎?於是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院子裏藉着那雪映出光如飢似渴讀書。正是憑着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爲官,成爲一個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

(四)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同時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祖逖(tì)(266~321),是東晉初有志於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父親祖武,任過上谷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爲此都很憂慮。但他爲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裏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後來,他做了官,並在313年,以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身份進行北伐。

(五)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楊時,北宋時期人。幼年時期聰穎異常,能寫文章。熙寧九年,楊時中了進士門第。後來,楊時拜當時“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程顥爲老師。一天,楊時有問題想請教老師,來到老師的住處,結果老師正閉着眼睛睡覺,楊時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來時,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六)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爲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比喻讀書勤奮。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爲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這樣翻開來又捲回去,孔子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後來傳爲佳話,用韋編三絕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七)圓木警枕

用圓木做枕頭,睡着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一架木板牀,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

爲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睏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

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牀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牀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八)牛角掛書

比喻勤奮讀書。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

古代刻苦讀書的小故事(三):以荻畫地 篇七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古代刻苦讀書的小故事(二):懸樑刺股 篇八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