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節的傳說【多篇】

春節的傳說【多篇】

春節的傳說 篇一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古代,春節和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並列爲四個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春節全家人一起吃餃子,吃團圓飯,其樂融融。人們還會去拜年,這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人們還會貼倒“福”,貼對聯,都饒有趣味。

在民間,關於春節的神話很多,其中“年”的故事流傳最廣。傳說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叫“年”的怪物,頭長尖角、兇猛異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會爬上岸。吐食牲畜傷害己命。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逃往深山,躲避“年”的傷害。這一年,村中來了一個銀鬚飄逸、目若朗星的老己。半夜“年”闖進村,正準備逞兇,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炸響聲,那位老己披上紅袍呈現在“年”的面前,“年”渾身戰慄,逃回了海里,再也不敢進村了。這就是過年的傳說和爆竹的來歷,後來經歷幾千年的發展,過年的習俗越來越豐厚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時,稱曰“守歲”。

春節習俗 -春節的傳說 篇二

舞獅開始於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爲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史書中,《漢書禮樂志》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

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爲“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爲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春節爲什麼要舞獅?民間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這門藝術起源卻是衆說紛紜。行家遍翻羣書,追根到底也只能從各種記載中悟出一些頭緒,這又包括種種的傳說。

舞獅起源衆說不一。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爲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紮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爲舞獅。

春節的傳說 篇三

我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春節了,這裏面有個好聽的傳說呢!我來給你講講吧!

非常久以前在天上,“年”和“夕”都是上帝的手下,“年”非常勤勞又能吃苦,可“夕”整天吃喝玩樂,上帝非常生氣,把“夕”趕到人間。“夕”到了人間後繼續作惡,跑到森林裏吃動物,它把能吃的全吃了以後,就跑到村子裏吃動物,後面吃完了動物又開始吃人!大家一起去求神初期這個怪物,“年”對上帝說:“讓我去除掉它吧!”上帝允許了。“年”來到了人間,把紅絲帶拿出,捆住了“夕”,又把鞭炮打在它身上,終於,“夕”死去了。原來“夕”怕鞭炮也非常怕紅色。人們爲了感謝“年”,又把“春節”叫做“年”,也叫“除夕”。

我非常喜歡春節,不僅僅是因爲有一個美妙的傳說,還有響亮的鞭炮,紅紅的對聯和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