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一年級語文《動物兒歌》教學反思多篇

一年級語文《動物兒歌》教學反思多篇

《動物兒歌》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認識“蜻、蜓、迷、藏、造、螞、蟻、食、糧、蜘、蛛、網”12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間、迷、造、運、池、歡、網”7個漢字。

3、理解兒歌內容,瞭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4、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探究興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2、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漢字。

3、通過觀察和比較,引導學生髮現本課表示小動物的漢字大多用蟲子旁,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互動談話,創設情境

1、師生交流,說說自己在大自然中都見到過哪些小動物,對這些小動物有哪些瞭解。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出示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動物的圖片。

2、師過渡:看來同學們對大自然的動物世界瞭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種可愛的小動物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中,關於它們還編了一首特別有趣的兒歌呢!

3、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初讀兒歌,識字學詞

1、師過渡:今天來到我們課堂上的六種小動物究竟是誰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兒歌,在兒歌中找到它們吧!

2、生藉助拼音自主朗讀兒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學生交流六種小動物的名稱,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出示詞語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指名學生認讀,格局學生的認讀情況強調並正音:“蜻、蜓”兩個字都是後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翹舌音,正音後再次指名學生認讀。

4、指名學生分句朗讀兒歌。

在朗讀中相機出示卡片:花間、捉迷藏、造宮殿、運食糧、池中、遊得歡、結網,指名學生認讀詞語,師生共同正音:“藏、造”是平舌音,“食、池”是翹舌音。

5、正音後學生再次練習朗讀兒歌,把兒歌讀正確流利。

6、指名多生朗讀兒歌,師適當進行範讀指導。

7、觀察課文插圖,在圖中找到六種小動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們在幹什麼。

指名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的語言表達要清楚、完整、通順。

三、鞏固識字,發現規律

1、生再次朗讀兒歌。

2、師隨機出示詞語卡片,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再次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3、獨立出示本課12個生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注意漢字的整體結構,利用熟字加偏旁、形聲字的構字特點來幫助記憶(如:“網”字的字形與網本身的樣子很像,“糧”是食物,所以用米字旁等。)

4、重點觀察表示小動物的漢字,引導學生髮現其構字特點:

(1)師出示六個小動物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2)引導學生觀察這12個漢字,發現這些字在字形上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指名學生交流彙報,師小結:這12個漢字中都有虫部;

(4)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這12個漢字中除虫部以外的部分讀音與漢字讀音之間有什麼關係(師舉例:“蜻”字去掉“蟲”,剩下的“青”字讀音與“蜻”相同)。

(5)學生比較其餘11個漢字中去掉虫部,剩下的部分讀音與這個漢字的讀音的關係。指名學生交流,師小結:這些漢字中除去虫部,剩下的部分讀音與這個字的讀音相同或相似。像“蜻蜓、蜘蛛”這樣的漢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就叫做形聲字,漢字中的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字。

(6)適度拓展:鼓勵學生交流還有哪些虫部的漢字也是形聲字。(如:蚱蜢、螳螂等)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本節課要求會寫的7個漢字:間、迷、造、運、池、歡、網。

2、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結構,指名學生交流:“間、網”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在書寫時先外後內;“迷、造、運”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後寫走之兒;“池、歡”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

3、師範寫並強調:“間”裏面的“日”要寫得偏小略瘦;“迷”字中的“米”最後一筆捺畫變點畫;走之兒的寫法較難,共有三筆:點,橫折折撇,平捺,最後一筆捺畫注意運筆的變化。

4、生自主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書寫姿勢。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和大自然中六種常見的小動物交上了朋友,還認識了很多的漢字,發現了漢字中隱藏的小祕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認識這六種小動物,進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理解兒歌內容,瞭解六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探究熱情。

3、鼓勵學生創編兒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激趣導入

1、出示動物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相機張貼六種小動物的圖片。

2、指名學生朗讀兒歌。

3、師談話激趣:瞧,這六個小動物又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認識它們,和它們成爲好朋友吧!

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1、學習第1句。

(1)指名學生朗讀第1句。

(2)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蜻蜓、小蝴蝶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語言表達清楚、完整。

(3)鼓勵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蜻蜓和蝴蝶的知識,加強對它們的瞭解。

(4)拓展想象,練習表達。

師鼓勵學生結合兒歌中的句子展開想象:說說蜻蜓、蝴蝶長什麼樣,在空中飛翔的姿態怎麼樣?心情如何?好像在說着什麼?

指名學生交流,師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並注意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

(5)生齊讀兒歌的第1句。

2、學習第2句。

(1)指名學生朗讀第2句,並說說讀了這句話,你對蚯蚓和螞蟻有了哪些瞭解。

(2)指名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和課文插圖來理解“造宮殿”的意思: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裏,它們鬆動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蓋了一座房子。

(3)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蒐集到的相關資料繼續交流對蚯蚓和螞蟻的瞭解,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通順,說明白。

(4)體會蚯蚓和螞蟻的勤勞。

引導學生觀察蚯蚓和螞蟻的外形,體會其外形之小,再說說它們所做的事情,從而引導學生感受蚯蚓和螞蟻的勤勞和團結,滲透情感教育。

(5)全班齊讀第2句。

3、學習第3句。

(1)指名學生朗讀第3句。

(2)師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說它們的外形特點。

(3)指名學生結合文中句子、課文插圖、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對蝌蚪和蜘蛛有哪些瞭解。

(4)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師適當小結:小蝌蚪在水裏快樂地游來游去,漸漸長成了青蛙,捕捉田裏的害蟲,成爲莊稼的守護神;蜘蛛忙着吐絲結網,吃掉撞進網裏的小蟲子。它們都是大自然的捕蟲高手。

(5)全班齊讀第3句。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1)生再次自由朗讀整首兒歌。

(2)指導學生通過拍掌伴奏讀、同位互讀、配上動作表演讀等方式,讀出兒歌的節奏和韻味。

(3)指名學生讀,全班齊讀。

三、適度拓展,創編兒歌

1、師創設情境:聽說同學們學習了動物兒歌,小動物們準備召開一次動物大會,現在老師也想聽聽同學們是如何介紹自己的,誰介紹得準確、有趣,就爲誰頒發一枚動物獎章。

2、師介紹遊戲:生扮演一種小昆蟲,上臺介紹自己(不能說出這種昆蟲的名字),介紹完畢,讓其他同學猜一猜,猜的同學要說說自己是根據什麼猜出來的。

3、生在臺下自主練習,並與同位相互練說。

4、指名生上臺做小動物的自我介紹,師生共同點評,引導學生可以從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特點方面進行介紹。

對於介紹得清楚、準確、有趣的同學,師頒發一枚動物獎章(貼畫)。在學生介紹得過程中,要引導臺下的學生認真傾聽,說說自己是根據什麼信息猜出來的。

5、創編兒歌。

(1)師:大自然的動物有千千萬萬,聽說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被編進了我們的課文中,它們可羨慕啦,也想和小朋友們交朋友。同學們願意認識它們嗎?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模仿課文中的句子,把它編到動物兒歌中來。

(2)師引導學生髮現文中句子的特點:(什麼動物)(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3)生自主創編,並與同位輕聲交流。

(4)指名學生交流自己創編的兒歌,教師適當指導完善。(如:蜜蜂花叢採蜜忙,知了樹上高聲唱,蝸牛路上慢慢爬,等等)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六種小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特點,擔任了小動物的講解員,和它們成爲了好朋友。其實,大自然中的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只要同學們多觀察、多探索,就一定會在奇妙的動物世界裏發現更多的奧祕。

板書設計

5動物兒歌

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空中花間土裏地上池中房前

展翅飛捉迷藏造宮殿運食糧遊得歡結網忙

《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篇二

本節課設計着力體現“三重”,即重歸類、重情境、重方法指導,真正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爲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並以此爲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着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遊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創設情境,運用“誰在哪兒幹什麼”的句式,激發表達慾望;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遊戲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採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鬆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篇三

在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鄉活動中,我開展了小班兒歌活動《小魚》,這首兒歌,結構簡單,朗朗上口,比較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本次活動前,我充分地考慮到:

一、異地借班上課,對幼兒的實際水平還不是很瞭解,教師語言的調動性要適宜,做好隨機調控;

二、內容是關於小動物的,小班幼兒最喜歡模擬、扮演各種小動物,如何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兒歌和表現兒歌是重點;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戰性,幼兒又是首次嘗試,能深入其中體驗到樂趣最爲關鍵。

通過教學實踐,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

1、手偶教具的靈活變化

小班幼兒喜歡動態的、真實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觸摸的。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杖偶作爲引入的教具——三條會擺動的小魚,幼兒很快地就被三條小魚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師的示範兒歌環節中,我利用小魚的身份、以遊戲化語言和誇張的表情,肢體語言的演示,並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語速的快慢,時時吸引着幼兒,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

腕偶小魚的出現再次讓幼兒體驗到參與遊戲表演的慾望,同時也加強了幼兒手指擺動的動作練習,充分貼切兒歌中“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寓意,激發了幼兒表演興趣。

2、課堂語言,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這也是教學活動最出彩的地方。由於是是異地授課,在和五指山市機關幼兒園的小朋友活動中,語言上我做了反覆的推敲。例如,在幫助幼兒理解學習兒歌的環節中,我原本是這樣設計的:師:一條小魚在哪裏遊?(幼兒:在水裏遊。)師:我們一起說:一條小魚水裏遊。在海口試教時幼兒會主動地跟讀,但在當時大部分幼兒並沒有主動迴應,我隨機把小魚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圍,進一步啓發幼兒:師:小魚想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一起來說:一條小魚水裏遊。老師進一步的動作及語言的提示讓幼兒思維開始活躍,幼兒開始有了迴應。

3、根據實際,適時調整教育方案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就像我在教這首兒歌時,一心想完成預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學流程,可是其中個別幼兒並不感興趣。我不斷地變換提問和調動幼兒情緒,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並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爲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有時候,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鍾情於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4、動手多於動口,應善於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我也發現給予幼兒表現肢體模仿多於語言表述,將重點放在幼兒肢體的表現上,忽略了對幼兒語言的要求,沒有給幼兒更多的說的機會。活動中,我採取了以動爲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動環境和遊戲形式結合,在活動中創設了許多讓幼兒“動”起來的機會,以延長了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讓幼兒對模仿小魚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動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力求讓幼兒“動”起來。但是,有些幼兒都“乖乖”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甚至還沒有真正進入積極的“動”的狀態,可見,我雖然採用了一些能夠讓幼兒“動”的形式,但並沒有賦予這些形式以真實的意義,也就談不上積極與環境互動、主動建構。最後在兒歌跟音樂的結合中。我爲了更好地配合音樂韻律節奏,讓幼兒真正能感受欣賞兒歌的韻味,能真正去體會兒歌的優美。但對幼兒能力有所忽視,速度上幼兒有些跟不上。因此我應該適時的調整,爲幼兒創設更多地語言表達的機會。同時有效地利用手偶遊戲將其融合在兒歌節奏朗誦中,讓兒歌和手偶表演成爲一個結合點,給幼兒一個新的刺激,從而使幼兒真正能夠動起來,能夠在愉快地說說、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動”中體驗、探索、思考、發展。

《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篇四

《動物兒歌》是新部編版語文下冊第二個識字單元的第一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了動物活動的美好快樂畫面。文中出現了蜻蜓、蝴蝶、蝌蚪等小動物,雖熟悉,但對學生來說又陌生。如此便有了閱讀張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於進入飽滿的閱讀狀態。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也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兒歌的特點是有節奏,有韻律,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裏幹什麼”的結構組成的,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兒歌的節奏和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

針對國小一年級學生,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在實際教學中,我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識字教學

1、《動物兒歌》是活潑生動的兒歌,運用學生熟悉的小動物的名稱和生活習性帶出生字。這裏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有六個是蟲子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但又不能講的過深,所以在這個環節我利用多媒體的便利,讓學生觀察生字的形同點後,先用紅色的圓圈把這些字的蟲子旁都圈出來,讓學生很輕鬆的識字這些都是蟲子旁的字,然後把右邊的字變爲藍色,並用讀一讀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找到形聲字的特點,形旁表意聲旁表音。但爲了讓學生更明確,就把這句話改爲,蟲子旁表示了這個字的意思,右邊的字讀出了這個字的讀音,這就是形聲字。

2、對於6個昆蟲名字的生字,在自讀、指名讀、走迷宮環節中,設計的都是以詞語形式出現的,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這些字的出現一半都是以動物名字出現的,所以這6個字在本節課上,從學習到鞏固都是以詞語的形式出現。

3、分散識字,12個生字的學習分爲了兩部分,先把動物的名字進行歸類的學習,再在多次的讀文之後學習剩餘的7個生字,並通過“組詞識字、熟字加偏旁、字理識字”讓學生輕鬆識記。

二、讀書教學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事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指導朗讀要體現層次性,每次朗讀都要有不同要求。本課是一首兒歌,有一定的童趣性,所以我從範讀開始,除了讀出兒歌的節奏外就力求把兒歌的“趣”展現出來,引起學生學習兒歌、誦讀兒歌的興趣。在學生第一次讀書時,提出的要求是“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第二次提出的要求是“把課文讀通順”,第三次讀課文時就變成了“把課文讀流利”。這樣每次讀書都有要求,一節課下來讀書有梯度,做好讀正確讀流利就變的輕鬆多了!在讀的時候所採用的`方法也多樣,自讀、男女生讀、輪流讀、師生合作問答讀、打節奏讀、加動作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認讀生字、讀書課文。

三、寫字教學

新課標要求,在每節課上都要有在教師指導的下寫字練習至少10分鐘,在本學期初進行的部編教材網絡培訓會上,又一次明確提出寫字指導的要求。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加強寫字指導,打好寫字基礎。教師要具體指導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要一邊指導一邊示範。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要嚴格要求,使學生不但能把字寫正確,而且儘量把字寫的美觀。根據這一要求,本節課我制定了寫“迷、網”這兩個字,從結構、筆順處指導範寫,並自編“寫字小妙招”讓學生更好的寫好每個生字。

四、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教學設計按照四個板塊來上,板塊清晰。上課開始,大自然情景圖應該找一些漂亮的出示幾張,這樣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今天在課堂上,學生對生字的讀音錯誤率極高,超乎我預設,正音時間花費多。在第一板塊用橫線畫出動物時,可以把動物名稱詞卡依次貼在情境圖的空白處。識記“造”應該給學生自己說,教師不要急着讓他們組詞,他們的詞語積累少之又少,其實學生已經發現“造”是形聲字,教師的這個舉動有點多次一舉了。在第三版塊,把小動物貼圖貼到相應的位置後,順道把表示地方的詞卡貼到動物後面,再追問:這些小動物在這些地方幹什麼?指名上臺把幹什麼的詞卡貼到對應的句子裏,貼正確後就是課文內容,最後指名美美地讀一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配合讀,做動作讀。寫字這一板塊,讓他們寫好一個自己對照標準再寫一個,接着展評後,不滿意的再在學習單上練練,覺得可以了就做下一題看拼音寫生字,馬上加以運用。

《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篇五

《動物兒歌》是一首關於小動物的兒歌,通過兒歌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和蜘蛛6種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的生活習性。這是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識字單元的重點還是要引導孩子們通過藉助朗讀兒歌,以及兒歌的意境來進行識字和寫字,通過理解兒歌的內容讓孩子們感受到動物世界的神奇和有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以及產生對大自然觀察的慾望。

《動物兒歌》這篇課文共有3句話,句式工整,語言生動有趣,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積極性較高,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本節課我是採用圖片的形式導入的,通過看圖說話的形式,我先讓同學們看文中插圖,然後以“我看到了_________來湊熱鬧了!”這樣的句式說話導入,這些小動物都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看到圖片的時候也比較有學習的慾望,舉手的孩子明顯多了,積極性明顯高了。有了感性的認識以後,再讓大家自由朗讀兒歌,找一找文中一共介紹了哪些小動物,用橫線畫出來,然後討論交流並隨文學習生字詞。通過分類識記的方法,我把帶有蟲字旁的生字寶寶全都歸類在了一起,一些細心的孩子發現這些這些生字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蝌蚪、螞蟻”這些小昆蟲的名字左邊都有個“蟲”字旁,而且它們的讀音都與右半部分有關。通過舉例的方法讓孩子們掌握形聲字這一類字的識記。

整堂課的重點就是在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聲朗讀,通過反覆朗讀,來深入瞭解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在朗讀的時候,我採用了我問你答的形式,這樣的朗讀方法非常吸引孩子們,因此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非常地集中。除此之外,我也注重了說話練習,我讓孩子們進行了課堂小練筆,模仿課文說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孩子們衆說紛紜,學習效果顯著。這堂課是我們聽過教研課以後再進行集體備課和教學的一堂課,明顯感覺自己的課堂效果有了提升,對於我們這樣的教學新手,平常還應多聽課,多學習,把別人優秀的地方借鑑過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提升自己。

《動物兒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兒歌中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也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