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除夕的古詩【通用多篇】

除夕的古詩【通用多篇】

除夕的古詩 篇一

1.《除夜》

高適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歲除夜》

羅隱

官曆行將盡,村醪強自傾。

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

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

兒童不諳事,歌吹待天明。

3.《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4.《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除夕的古詩 篇二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謙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3、《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4、《除夜有懷》

唐·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5、《除夜宿石頭驛》

唐·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6、《除夜有懷》

唐·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7、《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唐·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8、《除夜有懷》

唐·孟浩然

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回。

帳裏殘燈纔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

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9、《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宋·蘇軾

南來三見歲雲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搏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10、《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11、《玉樓春·元日》

唐·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

1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經典的除夕春節古代詩詞 篇三

除夜直都廳囚繫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除日當早歸,官事乃見留。執筆對之泣,哀此係中囚。

小人營餱糧,墮網不知羞。我亦戀薄祿,因循失歸休。

不須論賢愚,均是爲食謀。誰能暫縱遣。閔默愧前修。

翻譯/譯文

① 熙寧四年作。此詩作者於元祐五年(一0九0)守杭州時有自和詩,題雲:“熙寧中,軾守此郡,除夜直都廳,囚繫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餘,後忝郡寄,再經除夜,庭事蕭然,三圄皆空。蓋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這就是“前篇”,題目是我從作後題中摘出的。

② 餱米(音hóu),乾糧,這裏餱糧,借指生活必需。

③ 墮入法網,即犯法。

④ 閔默,亦作憫默,心中有憂說不出來的意思。唐吳均詩:“攔衣空憫默”,白居易詩:“閔默秋風前”,及作者白帝廟詩:“崎嶇來野廟,閔默愧常時”可證。

⑤ 前修,先賢。

經典的除夕春節古代詩詞 篇四

杜位宅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古詩簡介

《杜位宅守歲》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一首詩。該詩詩寫作者自己四十歲之年在同族兄弟杜爲家中相聚守歲的場面。前四句主要在寫守歲之境,下四句則在寫感嘆之語。杜甫既見官場趨炎附勢之徒,而自感不勝拘束,惟有爛醉度此生涯。全詩描寫了又一個新春將至,但詩人因功業無成而感到煩惱和無奈,表現了一些消極情緒。

翻譯/譯文

除夕守歲於堂弟之家,椒酒飄香祝詞獻雅。

槽間喧鬧着來賓們的駿馬,庭炬驚散了林中的鳥鴉。

四十人生明朝又過,飛騰的夕陽已經西斜。

我怎能再去拘束身心?爛醉如泥便是我的生涯。

註釋

①阿戎:古時對堂弟的稱呼。

②椒盤:盛椒的盤子。古代習俗,年節之時,以盤盛椒,將椒撮點於宴席的酒杯中。頌花:《晉書·列女傳》載,劉臻之妻陳氏能文,年節時獻《椒花頌》,其中言道:“聖容映之,永壽於萬。”後世用爲典實,指新年祝詞。

③盍簪:意謂朋友聚合。

④拘束:指前來爲杜位賀年的人,拘謹俯仰之態。

創作背景

該詩當是作於唐天寶十年(751年)。天寶十年,杜甫遊宦於長安,功名無望,而又疾病纏身,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臥居旅館,以致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可謂潦倒至極。這一年的除夕,杜甫無奈流落到其從弟杜位家過年。杜位爲奸相李林甫的女婿,是一個攀龍附鳳之人。杜位宅的除夕之夜,香燭高照,車馬盈門,趨炎附勢者絡繹不絕。作爲寄食者,詩人本已愁悶不安,而看到附勢之徒拜見杜位時的低聲下氣、諂媚奉承、唯唯諾諾、不勝拘束的形狀,詩人感到極度的厭惡和悲哀。

賞析/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前半敘守歲事,狀杜位家守歲之會的勝概。後半歲終有感,發流光易逝之喟嘆。言不肯作“拘束”之態而惟求“爛醉”者,正見出詩人與一班盍簪顯貴之不同,實乃權耀之會間一冷眼旁觀者也。

首聯點題,說除夕在從弟杜位宅中守歲,元旦設宴,以盤進椒飲酒,獻椒花頌。見得權門生活豪奢。頷聯申上意,就眼前景寫。說羣朋合聚疾來,櫪馬喧騰;火炬照亮園林,驚散棲鴉。極言騎從之盛。頸聯轉寫自己,以四十,飛騰,句中自對,語極自然,而遲暮不遇之感,躍然紙上,以古詩憤鬱之氣納入四十字中。以“四十”對“飛騰”字,謂“四”與“十”對,“飛”與騰”對,此聯對仗別具一格。唐子西詩“四十緇成素,清明綠勝紅”祖此。尾聯上句,“誰能更拘束”五字,《杜臆》認爲感憤橫放。結以老之將至,惟有爛醉自遣,可以想見詩人豪縱的性格。

杜甫爲詩,諸體賅備,不可以一格一法繩之,亦所渭“準能☆☆更拘束”也,此詩“極不佳”而能入古今諸選家之眼,正以其別是一格。

名家點評

清·紀昀《瀛奎律髓匯評》:此自流水寫下,不甚拘對偶,非就句對之謂。“四十”二字相連爲義,不得拆開平對也。況雙字就句對,自古有之,單字就句對則虛谷鑿出,千古未聞。“四十”、“清明”皆是雙字,與此不同。此杜詩之極不佳者。

清·石閶居士《藏雲山房杜律詳解》五律卷一:此詩上半寫杜位宅除夕,是富貴人家本色,用阿戎作比,有美無刺;下半從“守歲”二字翻空出奇,是曠達語,非牢騷語,既不爲守歲俗情所拘,亦不爲杜位宅第所拘,厭惡感慨之心從何而有?

清·吳閶生《古今詩範》卷十五:後半神氣驟變,能以古詩憤鬱之氣,納入四十字中,讀之無異“清夜沈沈動春酌”一段神味也。

經典的除夕春節古代詩詞 篇五

隋宮守歲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隱

消息東郊木帝回,宮中行樂有新梅。

沈香甲煎爲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

遙望露盤疑是月,遠聞鼉鼓欲驚雷。

昭陽第一傾城客,不踏金蓮不肯來。

註釋

①這首詩詠隋場帝時宮中守歲的淫奢。

②《禮記·月令》:“立春之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又,“孟春之帝,……其帝太皞。”注:“太皞以木德王。”

③《通鑑》胡三省注引《貞觀紀聞):“時屬除夜,太宗延蕭後同觀燈,問曰:‘隋主何如?’後曰:‘隋主每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盡沈香木根,每一山焚沈香木數車,火光暗,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裏。一夜之間,用沈香二百餘乘,甲煎二百徐石。”沈香:即沉水香。《南州異物志》:“瀋水香出日南,欲取,當先研壞樹着地,積久外自朽爛,其心至堅者,置水則沉,名曰沉香。”甲煎:甲香。《唐本草》謂取蠡類之厴,燒灰合香,能成香菸。庭燎:庭中照明的火炬。

④瓊蘇:美酒名。

⑤露盤:指承露盤。

⑥鼉鼓:用鼉(俗稱豬婆龍)皮作的鼓。

⑦昭陽客:漢成帝時趙飛燕居昭陽殿,後多以昭陽指皇后或寵妃。

經典的除夕春節古代詩詞 篇六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翻譯/譯文

譯文

長期以來兩家關係就很好,彼此相知親密無間。

天黑之後點起描畫的紅燭,排起守歲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間歌女唱起《梅花》舊曲,大家暢飲新蒸的柏酒,推杯換盞,間或會有行酒令的遊戲。

作者現在是四處漂泊隨行處且行樂,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也不見。

註釋

守歲:舊時民間於除夕之夜,一家團坐,飲酒笑樂,通夜不眠,稱爲“守歲”。

經典的除夕春節古代詩詞 篇七

除夜太原寒甚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註釋

①除夜:除夕,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的夜晚。太原:地名,在山西省。

②寄語:傳話,告訴。天涯:天邊。天涯客:居住在遠方的人。

③輕寒:輕微的寒冷。底用:何用,何須。

④屋東頭:這裏是說春天解凍的東風已經吹到屋東頭。意思是春天已來得很近了。

賞析/鑑賞

詩人客居太原時,在特別寒冷的除夕寫下了這首詩。環境雖然極艱苦,但作者堅信,嚴冬即將過去,春天就要到來。詩的大意說:請捎個信去告訴居住在遠方的友人,眼前儘管天氣寒冷,這點寒冷算不了什麼,何須爲它發愁呢!春風已經吹來,離我們不遠了,就在我們房屋的東頭。

詩中用象徵的手法,表現了詩人不畏任何艱難困苦,蔑視嚴酷的惡劣氣候,滿懷信心地和惡劣環境進行鬥爭的樂觀精神。詩的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